于飞心理🐾 不理不怕不对抗
关注数: 205 粉丝数: 7,277 发帖数: 9,327 关注贴吧数: 31
强迫症的自我治疗指导集锦,篇篇皆精华! 第一篇:此顺其自然非彼顺其自然。 森田疗法是治疗强迫症比较好的方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森田疗法的精髓所在,而如何正确地理解"顺其自然"这四个字则是治疗是否有效的前提条件。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患者朋友,对"顺其自然"的理解都是不够深的或是错误的,因而造成森田疗法对他们的治疗毫无效果,甚至使他们对森田疗法本身是否有效都产生了怀疑。揪其原因,其实是他们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其含义,以为"顺其自然"就"任其自然",就是对自己的问题不加控制,痛苦就让其自己痛苦下去所造成的。如强迫观念的患者,他可能就会错误的认为"顺其自然"就是让自己一直强迫下去。 要正确地理解"顺其自然"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自然",既你要知道什么是"自然规律"。比如白天与黑夜的轮回、天气有晴也有雨,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规律,它是不能人为控制的,我们人必须遵循、接受这些规律才会过得快乐。倘若人整天都抱怨为什么会有黑夜,或者认为下雨是不应该的,那么就违背的"自然规律",结果肯定是自找苦吃。 而我们人本身也是存在一定的自然规律的,比如情绪,它就是我们不能人为控制的,它本身有一套从发生到消退的程序。你接受它,遵循它,它很快就会走完自己的程序而结束,反之则不然。举例来说,比如你马上要参加一个重要的考试,这时你感到焦虑、紧张,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如果你不去管你的情绪,它很快就会消失或者转化为你努力复习的动力,而倘若你认为自己不应该出现紧张或焦虑,那么你就违背的情绪的"自然规律",焦虑、紧张就会越来越严重。又比如说一个社交恐怖症的患者,性格内向,他和陌生人说话时感到紧张和不自在。他觉得不应该如此,非要在和陌生人面前故意表现得不紧张,其结果是他越来越紧张,以至于到现在看到熟人也开始紧张了。他之所以会发展到现在的这种症状,其原因是他违背他自己的"自然规律"。他的性格是内向的,而内向的人的特点就是腼腆和害羞,和陌生人谈话,肯定会出现紧张、不自在的心理反应的。而他自己却不接受自己的"自然规律",和"自然规律"对抗,结果必然会如此。 人本身还有一个自然的现象是古怪的、可怕的、肮脏的念头上必然会出现的,在这里我们暂且把他称做杂念,而杂念也和情绪一样,它也有自己的的一套从发生到消失的过程。倘若你接受它存在,并知道它是毫无意义的"杂念",不理会它,那么它将不会影响你,很快就消失了。反之,你去注意它,你去和它辩论等,那么你就会被它束缚。例如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上课的时候,他的头脑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杂念——我要把老师杀了。这个念头使他非常的害怕,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念头,他觉得自己太可怕了,所以就不停地自责和想为什么自己会出现这样的想法,从而对这一念头形成了强迫。这个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个念头,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这为老师平时对学习要求非常严格,以至于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个念头的出现其实就是这个学生的潜意识对压力的一种发泄。在这里,让学生本身明白其潜意识过程是不太现实的,但倘若这个学生事前就明白杂念是必然会出现的道理,那么他有可能就不会那么在意这个杂念了,从而避免强迫观念的形成。 上面讲的是"顺其自然"中"自然"这两个字的含义。那么怎么样才是正确的"顺其自然"呢?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在认识的"自然"的前提上,不去在意那些有"自然规律"的情绪或杂念。举一个形象的比喻,比如我们把平静的湖水比做是我们的思想,而把向湖水里投石所引起的涟漪比喻成影响我们情绪或杂念。那么你说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制止涟漪不断的产生呢?是继续向湖水投石头还是根本不用去管它能制止涟漪呢?答案当然是不再投石,根本不去管它。这根本就不用去管它就是"顺其自然"。 当然为了能让"顺其自然"对你的问题产生效果,就得结合"为所当为"。也就是说,你在"顺其自然"的同时,你得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观的现实中,该工作就去做工作,该学习就去学习,该聊天就去聊天。做自己应该去做的事情。当然也许刚开始的时候,那些困惑你的观念、杂念仍旧让你感到痛苦,但只要你相信它们是迟早会自然地消失的,并努力地去做好现实生活中你该去做的事情。那么,那些杂念、情绪就会在你认真做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森田正马论“以自我为中心”。 当神经质者因拘泥于头疼、失眠、烦闷等进行自我体察时,就会觉得市人全都爽快安乐,唯独我一人却痛苦难堪。从而完全彻底地成为一个自我中心主义者。连父母双亲、兄弟姐妹,无论是谁都不能很好地体谅和理解自己。这样一来,既怨很他人,又牢骚社会,甚至连双亲的遗传也觉得可恶,对周围所有的人都觉得有气。这就是神经质的为我主义表现。 神经质对待烦恼这个犬,因为恐惧而不想到它,不愿朝他那个方向看,在这一点上他很像小孩子那样。一方面对这种恐惧感到自卑,很窝囊,但想方法尽最大努力不再怕它。正因为这样,他那精神状态,一方面下的惊慌失措,另一方面又在不断观察判断自己的状态。例如感觉下腹上提,呼吸困难,心胸不安,手足冷却,口腔干燥,舌头僵硬,腰背摇晃,步行慌张,脑袋胀痛,觉得自己已经不像是自己等。就这样细致入微地坚强的进行自我观察。这时,他已经忘了自己和外界的联系,无视外界如何,完全被自己的情绪所束缚。,固着于这种特定的感觉,把它当成与别人不同的、自己特殊的一场病态。因此各种神经症状越加发展,甚或成为强迫观念。与思虑相比,实际去做到更简单。 “把自己的丑脸让对方看,使之感觉不快这就是罪过”。这乃是唯我意识的反语,或者说是一种转弯抹角的间接解释,一种自我辩护,而绝不是真正的利他主义着,只是一种表明伪善的态度。 倘若自己很穷,是个瘸子,丑汉子,,如果遇到别人议论对此感到不快,那也不是自己的罪恶。 所谓神经质的自我中心性,他和“只有爱护自己的利己主义”“为了立即就不惜一切努力”有所不同,他们属于主动的利己主义,而神经质的自我中心性则是属于被动的。他是因拼命地自我防卫,在精力没有余地上去关心别人而导致的只顾保护自己的想法。 克服自我中心是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仅仅是开始而不是终结。必须以此为出发点,进一步提高“为别人做贡献”。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 一、诸行无常: 因缘造作之法称为诸行。"造作"之义是我们用心驱使身、口、意去做种种行为,称为造作。它分为身体(身、口)造作和心理(意)造作,凡是有造作都称为"行"。"行"的意思是造作和迁流变化;"诸行"是指一切造作迁流变化的法。诸行的范围包括时间、空间和世间的迁流变化。我们生活在这世间,看见种种物质和东西;时间一刹那、一刹那不停的流逝着,迁流变化;空间也在变化,但我们感觉不到。诸如此类的因缘造作的法,皆称为行。 为什么这个世间都称为行呢?因为世间是众生过去所造的共业,它们是相同的业报,现在显现出来,因此我们此世感受相同的果报,故称它为行。根据佛法说,这些法必然是无常;我们的身体与心念都是无常变化。 世间的一切事物没有一样是永恒的。你们当中或许会有人说地球是永恒的。但根据现代科学家研究的结果,地球终归会毁灭,而且根据佛法说,我们生活的大地(地球)总有一天会毁灭,既是世间有成、住、坏、空的四种变化。"成"就是形成;"住"就是它停留、保持一个时期;"坏"就是慢慢毁坏;"空"就是它会消失掉。世间的变化都有成、住、坏、空。世间的任何东西都有它形成的时候,形成过后会保持一定的相貌,过了一个时期,它慢慢地坏掉,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称为空。甚至于世间的物质,有生、住、异、灭的变化,"生"既是它的形成;"住"既是保持它的相貌一个时期;"异"即是它一直在变化;"灭"既是它消灭掉。比如说:你们现在看这块白布,工人在纺织时,称为"生";它保持相貌一个时期,称为"住";但是它以后会慢慢变化,称为"异";最后它会变坏,完全不见掉,称为"灭"。世间的物质是如此无常变化,我们的身体和生命都有生、老、病、死,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不必我多加解说。我们的心念,年年在生灭。我们所认识的这个世间(世界),世上的物质,我们的身体和生命,以及心念,没有一物不是生灭变化的,故说无常。它们之所以无常,是因为属于"行",都是造作而成的。比如说这个世界,使我们过去所造的业,今生显现出来,所以世界是众生的心所造的,大乘经典中说:"万法唯心造"既是此意。世间一切的法是我们的心所造,所以称为造作。既然是心所造,那就是"行",它是生灭无常的。再说世间的种种物质、身体也是我们的心业所造成,所以一切都是无常。 佛陀教导我们一切无常,并非教我们在这世间看所有的万物都无常,而是要我们明了无常的道理。根据佛法说无常有两个道理:一者、三世迁流不住,既是今世、过去世、未来世,一直在那边流转,没有停留,故无常。它是我们的业所造成的;二者、是无常的真正道理,既是诸法因缘生灭,所以无常。既是世间所有的一切事物,是它的结果,这个结果必然有它的前因,称为因。这个因与种种外缘配合而形成果。比如说苹果,它是由苹果树、水分、阳光和泥土等外缘配合而形成的。苹果是一个结果,并不是原因,从原因到结果必然有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因还是因,果肯定不能生,所以我们现前的一切都是果。果要有因形成,因要形成果就要变化,因缘如此的连续,所以说无常。 佛陀经常在经中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既是说有因缘会合,果报即生;因缘散坏,它就灭掉,所以说它无常。世间人都知道这个无常,但是还有很多无常是我们不知不觉的,那既是我们的心念,它的每一念都是无常。打个比喻:你们现在做在这里听我讲话,声音一念一念的过去,它也是无常的,这一类的无常与前面所讲的无常就不一样。既是世界、物质和生命的无常和心念的无常是不同的。故无常有二:一者、一期生灭无常;二者、刹那生灭无常。一期生灭无常是:一个东西在一个时限内有生、住、异、灭,它是无常的,但是这一期生灭中的"住"时期很长,我们愚痴,以为它没有变化,认为它是常的。比如杯子,今天你用它来冲茶,明天也用它,结果就认为今天的杯子和明天的是一样的,它那里是无常呢?实际上它有刹那生灭无常。如果你们问科学家杯子里有何物?他们会说杯子里面有原子,原子里面又有很多电子,那些原子和电子一直不停的在震动,不就是无常吗?但是凡夫不知道,之看到它的外表而已,就认为它是常的。事实上,世间任何东西,小至原子、核子,没有一样永远保持着它的相貌,它们都在无常变化。甚至你们用杯子来装热水或冷水,温度产生变化,它会膨胀或收缩,它也在发生变化,因为我们看不到,就认为它没有变化,所以称为住。一期生灭里的"住"使得我们产生误解,以为它是常的。所以我们要了解到一期生灭中,还有刹那生灭,我们凡夫很难感觉到这个刹那生灭,因此我们会认为有些东西是常的。有科学研究的人就会知道物质的刹那生灭。除此之外,我们的身体和心念,它们都在刹那生灭。比如你认为今天的身体和明天的是一样的,而实际上并非如此。今天你身体上的细胞跟你明天的已经是不同;今天你剃了胡子,明天摸一摸下巴,它又长出来了,所以我们的身体上的一切都在无常变化。那我们的心念呢?它也是无常变化。这个无常变化到底是否有永恒的个体存在呢?根据佛法说是没有。既是说世上没有永恒的东西,我们众生愚痴执著,认为天、地是永恒的,所以我们说天长地久。根据佛法说,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天地也会成、住、坏、空,它最终会毁灭,所以也是无常。因为我们感受不到,所以就认为它"常"。 根据佛法说,世间任何的东西有因必有果,所以因果的变化是无常的。以此看来,我们不必再看成、住、坏、空,只要知道任何东西出现在这个世间,它的因变成果就是无常,任何一样东西必然有它的前因,它就是无常,所以说诸行无常。
通过一则故事揭示五种心理问题的发病过程。 有一个星期天,一个贫穷的农夫正要出门的时候在门口碰到他孩提时代的朋友,那个朋友正要来看他。 农夫说:“欢迎!这么多年了,你都到哪里呢?请进屋,我已经答应要去看一些朋友,想跟他们延期也很困难 ,所以请你先在我家休息,我大概一个小时以后就回来,我会很快回来,然后我们就可以促膝长谈。” 他的朋友说:“喔!不要,我跟你一起去不是更好吗?是我的衣服很脏,如果你能借给我一些干净的衣服,我换好衣服之后就跟你去。” 前些时候,国王给了农夫一些贵重的衣服,农夫将那些衣服藏起来,要等到比较盛大的场合才穿。这时,农夫很高兴地把那些衣服拿出来给朋友穿。 他的朋友穿上这些珍贵的衣服、头巾、腰巾和那双漂亮的鞋子,他看起来就好像国王一样。望着他的朋友,农夫觉得有点嫉妒,比较之下,他看起来好像是一个仆人。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做错了,把最好的衣服拿出来。他开始觉得自卑,他想,现在每一个人一定都会看他的朋友,而他却像一个陪侍,像一个仆人。 他试着将自己想成是他的好朋友,也想成是一个胸怀宽广的人,他下定决心只要想高贵的事情,“毕竟一件好的外套或一条昂贵的头巾又算得了什么呢?”但他越是用理智去告诉自己,那件外套和头巾就越占据他的头脑。 他们两人走在一起,行人只看他的朋友,而没有注意到他。他开始觉得沮丧,他表面上跟他的朋友聊天,但内心里所想的无他,只有那件衣服和头巾! 他们到达了所要拜访的朋友家,他介绍他的朋友说:“ 这是我的朋友,孩提时代的朋友,他是一个很可爱的人。” 突然间他迸出一句话说:“他穿的衣服是我的。” 他的朋友吓了一跳,主人也吓了一跳,他自己也意识到这句话不该说,但是已经太晚了,他懊悔他的失言,内心暗自责备。 走出那个朋友家的时候,他向他的朋友道歉。 他的朋友说:“我楞住了,你怎么可以说出这样的话?” 农夫说:“对不起,我的舌头不听话,我错了。” 但舌头是从来不撒谎的,如果有什么东西在一个人的头脑里,话就会脱口而出,舌头从来不会犯错。他说:“请原谅我,那句话是怎么讲出来的我自己也搞不清楚。”但是其实他知道的很清楚,那个思想是由他的脑海中浮现出来的。 他们又出发到另外一个朋友家去,现在他下定决心不要说那些衣服是他的,他已经封住了他的头脑。当他们走到门口的时候,他已经做了最后的决定,决定不要说那些衣服是他的。 那个可怜虫不知道说当他不说的决心下的越重,他的内心就越会感觉到那些衣服是他的,而且,这种坚定的决心是在什么时候下的呢?当一个人下了一个坚定的决心,比方说像戒欲的发誓,那只是表示他对性的兴趣正在从内部强而有力地冲击着他。如果一个人下决心从今天起要少吃一点或断食,那只是暗示他深深地带者想多吃的欲望,像这样的努力不可避免地一定会造成内在的冲突,我们的弱点是怎样,我们就是怎样,但是我们决定要控制它们,我们决心要跟那些弱点抵抗,如此以来,这就很自然地变成了潜意识冲突的来源。 因此,处于内在冲突的状态下,我们这个农夫进入了朋友的家,他小心翼翼地开始说:“他是我的朋友。”但是他意识到没有人在注意他,每一个人都以敬畏的眼光看着他的朋友和他朋友的衣服。突然间有一个强烈的念头在他的脑海中升起:“那是我的衣服!我的头巾!”但是他再度提醒自己不要谈关于衣服的事,他已经下定决心。“不论贫富,每一个人都有某种衣服,不是这种,就是那种,那是不重要的 。”他对自己解释,但是衣服就像钟摆一样,在他的眼睛前面来来回回地摆荡着。 他重新再介绍:“他是我的朋友,一个孩提时代的朋友 ,是一位很棒的绅士。至于那些衣服?那是他的,不是我的 。” 那些人都感到惊讶,他们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介绍:“那些衣服是他的,不是我的。” 等到他们离去之后,他再度向他的朋友致十二万分的歉意,他承认这是一项重大的失言,现在他对于什么要做什么不要做感到很混乱。他说:“衣服以前从来没有像这样抓着我!老天爷啊!我到底怎么了?” 他到底怎么了?这个可怜的农夫不知道他对他自己所用的伎俩即使由一个神来尝试,衣服也同样会抓住他! 他的朋友十分气愤地说他不愿意再跟他继续走了,农夫抓住他的手说:“请你不要这样,请你不要以这么坏的态度来对待朋友,我会感到终生遗憾的,我发誓不再提有关衣服的事,用我全部的心,我对神发誓,将不再提起有关衣服的事。” 接下来他们进入了第三个朋友的家,农夫很严格地克制住他自己。克制的人是很危险的,因为有一座活火山存在与他们内心之中,外表上他们是僵硬的,充满了克制,但是那些想放开来的冲动却被紧紧地控制在他们里面。 请记住,任何强迫性的东西既不能持续,也不能完整,因为有着强大的压力,有时候你必须放松,有时候你必须休息,你能将拳头握紧多久呢?二十四小时吗?你握的越紧就越容易疲劳,也就越想快些将它放开。你越是努力去做,越是用力,就越快疲劳,你的手可以一直张开着,但是它不能一直紧握着,任何会使你疲倦的东西都不能成为你自然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农夫很严格地按捺住自己,不提有关衣服的事。他们走进了另外一个朋友的家,农夫全身冒汗,简直是精疲力尽,他的朋友也很担心。 农夫被焦虑冻僵了,他很慢很小心地说出每一句话来介绍:“来见见我的朋友,他是我的一个老朋友,是一个很好的人。” 他犹豫了片刻,感受到内在的一股压力,他知道他敌不过这一股压力,就大声地脱口而出:“那些衣服?对不起,我不说,因为我已经发誓不再提起那些衣服了。” 这是一个非常有洞见力的故事,我从没见过如此精巧的故事,它几乎道出了所有神经质症的发病根源,这个农夫到三个朋友家的过程,就是所有神经质症的形成过程。 这个故事比较精确地说明了神经症的形成机制。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