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橙色♀心情o o橙色♀心情o
关注数: 0 粉丝数: 84 发帖数: 2,889 关注贴吧数: 35
愤青史记之女愤青严蕊:待到山花插满头   《卜算子·咏梅》严蕊  不是爱风尘, 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 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 住也如何住? 待到山花插满头, 莫问奴归处。  上次写到稼轩文人,在与稼轩之流同时的文人之中,还有一个奇女子,名叫严蕊。她是宋代台州(今浙江天台)的一个营妓。卷首这首风露清愁的词,很多人都不信,就是严蕊所写。  严蕊字幼芳,很有才气,能诗善词,通古达今。有一年,大道学家朱熹巡视浙南,他和唐仲友(既陈亮词中所提到的唐与正)本来就有矛盾,为了打击唐仲友,搜集他的“罪状”,就把严蕊抓了起来,严刑拷打,逼她招认与唐仲友有“不正当”的嗳昧关系。  根据当时的法律,官员是不许嫖妓的。官员嫖妓,不算犯罪,但算“犯禁”。严蕊虽然备受鞭笞,饱尝夏楚,委顿狱中两个多月,几乎死去,却绝不屈服,更不招供。她在堂上据理反驳,从来不讲一句对唐仲友不利的话,朱熹也拿她没有办法。此案未结,不久朱熹却调走,提刑岳霖(字商卿)继任,怜她无辜受屈,也怜她的才气,决定释放她。  这首著名的《卜算子》,就是严蕊在开释的堂上,当堂“援笔一挥而就”,以明“志向”的一首愤青力作。  这首词,写得凄测、忧伤,却有流光溢彩的艺术魅力,虽然有一丝淡淡的遁世的哀愁,但也具有反抗暴虐迫害的积极斗争精神。  词中含蓄地控诉了官场暴虐的本来面目,伪道学、伪君子朱熹的无耻嘴脸,且不乏对自己悲凉、屈辱的身世的叹息、误入风尘的怨恨,以及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与向往--“酒好不惧巷子深”,不久之后,这首震撼人心的《卜算子》,已经脍炙人口、尽人皆知了。  随着这首词的传播,关于朱熹迫害唐仲友的故事也流传开来,最后甚至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为此朱熹很是狼狈,他还曾经写过一篇“奏章”为自己辩护清白。  朱先生在奏章中如此说:唐仲友经常招严蕊弹唱侑酒。在某日的宴会上,唐仲友的亲戚“高宣教”写了这首《卜算子·咏梅——不是爱风尘》,由严蕊在筵上弹唱以助酒兴。——也就是说,这首词不是严蕊写的。  关于严蕊作《卜算子·咏梅》词,宋代洪迈的《夷坚支志》、周密的《齐东野语》、邵桂子的《雪舟脞语》等书中都有记载,说她为文极有才气,为人很有骨气。《齐东野语》、《彤管遗编》、《古今女史》、《诗女史》以及清代徐九经的《词苑丛谈》中还都录有严蕊所作的另两首词《忆仙姿·道是梨花不是》和《鹊桥仙·碧梧初出》,风格和韵味,皆与《卜算子·咏梅》十分相似。  说实在的,这首词的意境之美,在《宋词》中,也是上上之选——不但为前人喜欢,我以为,一定也会被后人所喜欢,记得曾有一次,与一些朋友说起《宋词》,我便力推此作,确实“力压全场”,但是很怪,这首词却并没有入选《宋词三百首》,当然,这是“失选”,选者的眼光有问题,而不是词的本身不好,这就如茅台不曾入选“中华十大名酒”,那是因为没有可比性。  前人周颐著《词学》,他主张“神致由性灵出”,严蕊识字不多,但很聪明,所以,“无此性灵无此作”,但是,仅有性灵,也不出艺术,还有有“愤”,愤懑的愤,与此同例的,还有北朝时耶律金的那首名作《勅勒川》——“勅勒川,阴山下,天似穹窿,宠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都是好例子。《勅勒川》不是文人所作,而是愤青之作,这个耶律金,正是一个典型的愤青,他本是高欢手下的将领,高欢兵败,举坐不欢,耶律金长剑出鞘,账外,是风声雪涌,账内,是众意颓然,  耶律金于且醉且舞之中,随口歌吟了《勅勒川》,“高欢不觉泣下”,值得庆幸的是,他给今天的我们,留下了这么动人,这么优秀的“乐府词歌”,可见,艺术源于生活,源于愤青,只是,也要现在的我们,知道欣赏,在这方面,耶律金与严蕊,可以说都是值得推荐的古人
史上最令人怜爱的女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世间女子亦如是。古往今来,世上曾有过许许多多让人怜爱的女子,她们或妩媚、或秀逸,或温婉、或娇嗔,或娴雅、或灵慧,…...,动人魂魄,折人回肠。我曾为李清照、朱淑真、柳如是、苏小小等人的惊世才情而击节,为她们的遇人不淑而叹息。可是,三年前我在《西青散记》中认识了贺氏双卿以后,才知世间竟有如此悲情女子,其才足压清照,其德应冠群芳,其名却淹而不显,令我深感史传之不公,苍天之无目。女子让人怜爱不外于貌美、才高、品纯、命薄这几种原因。而双卿不但样样兼备,且尽达极致。其才情为古今女子翘楚,其品行足以称道当时,其命遇更让人为之三叹。其美貌《西青散记》中记云:双卿年十八,山中无有知其才者,第啧啧艳其容。又记:绘双卿影者,为天地惜可惜,怜可怜。世有此女郎耶?天地化身耳!才与貌至双卿而绝。更有形容其貌云:名花困雨,新月藏云。恨我辈无缘复见,此不多述。其才----珠不升渊,玉难离璞。双卿之才见之于诗词。双卿诗词纯朴自然、情浓意婉,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无古人行迹,自成一家。后世陈廷焯谓其词“忠厚缠绵、幽冷欲绝,……其措词是仙是鬼,莫能名其境也。” 清末词家黄燮清评双卿的词云“如小儿女哝哝絮絮,诉说家常,见见闻闻,思思想想,曲曲写来,头头是道。作者不以为词,而阅者亦忘其为词。而情真语质,直接三百篇之旨,岂非天籁?岂非奇才?”有《望江南》云:春不见,寻过野桥西。染梦淡红欺粉蝶,锁愁浓绿骗黄鹂,幽恨莫重提。人不见,相见是还非?拜月有香空惹袖,惜花无泪可沾衣,远山夕阳低。全词细腻婉转,心底感受自然流出,令人黯然魂销。其《凤凰台上忆吹箫》云: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这首词是为女友韩西分别而作,情哀词苦,直让人心为之痛,情为之绝,恨不生当世,为之持帚。更用双字二十余叠,却丝毫不露牵强痕迹,直压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评:易安见之亦当避席。双卿有《饷耕》词(调为:春从天上来也):紫陌春情,漫额裹春纱,自饷春耕,小梅春瘦,细草春明。  春日步步春生。记那年春好,向春莺说破春情。到于今,想春笺春泪,都化春冰。怜春痛春春几?被一片春烟,锁住春莺。  赠与春依,递将春你,是依是你春灵。 算春头春尾,也难算春梦春醒。 甚春魔,做一场春梦,春误双卿!全词一连用28个春字,却自然流畅,不嫌堆砌,想易安也不能为之。双卿诗词几乎篇篇佳作,喜爱者可寻《西青散记》或杜芳琴编《雪压轩集》一读。其命----断剑依泉,残松卧壑。贺双卿雍正年间人,据《西青散记》记载,她为自幼好学,但其家庭世代务农,没有条件读书,她舅舅是当地的塾师,每当授课,双卿就倚于窗下,悉心聆听,铭记在心。闺中闲暇,她吟诗填词,练字作画。还常向商贩们换些诗词书籍来读。她18岁时,父亲贺弥高去世,由叔父作主,以三石谷子的聘礼,将双卿嫁到金坛绡山村周家,而其夫是一位大她十几岁的农家子。婚后,双卿如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丈夫文盲,且暴戾异常,经常无故打骂双卿,婆婆也凶恶之极,总是以繁重的劳动来折磨她。据《西青散记》载,有一次,双卿到田头送饭迟了,遭到丈夫的打骂,双卿回来后,在身患疟疾之际,作首《孤鸾》:午寒偏准,早疟意初来,碧衫添衬;宿髻慷梳,乱里帕罗齐鬓。忙中素裙未浣,折痕边断丝双损;王腕近看如兰,可香腮还嫩。算一生凄楚也拼忍,便化粉成灰,嫁时先忖;锦思花情,敢被爨烟熏尽。东风却嫌迟缓,冷潮回,热潮谁问?归去将棉晒取,又晚炊将近。双卿疟疾本是可以治好的,但在周家不仅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而且丝毫不体贴她,重活脏活仍要承担。一日双卿舂谷,喘,抱杵而立。夫疑其惰,推之,仆臼旁,杵压于腰,有声,忍痛起,复舂。又有一次,双卿煮粥不慎溢出,她婆婆扯其耳环致耳裂环脱,丈夫因此还不让她吃饭,邻妇揶揄她时,她说:天乎!愿双卿一身,代天下绝世佳人受无量苦,千秋万世后为佳人者,无如我双卿为也。由于贫病交加,贺双卿于20岁即含恨离世。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