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pppooook
签名
关注数: 289 粉丝数: 223 发帖数: 24,188 关注贴吧数: 62
刘邦代表性胜仗汇编 将以前的帖子合编 主要胜仗 1.蓝田(迫降秦王子婴) 2.河内(虏殷王司马卬)3.废丘(杀雍王章邯) 4.汜水(斩获大司马曹咎,董翳、司马欣) 5.易下(虏燕王臧荼)6.铜鞮(斩王喜)7.晋阳(斩胡白题将一人) 8.会缶(追斩英布,另一说法被吴臣所杀) 次要胜仗 1.薛县之战十一月,沛公引兵之薛。秦泗川守壮兵败于薛,走至戚,沛公左司马得杀之。(击败并追击杀死泗川郡守)2.砀县之战二月,攻砀,三日拔之。收砀兵,得六千人,与故合九千人(攻城以少胜多,收编六千人)3.濮阳东田荣归,沛公、项羽追北,至城阳,攻屠其城。军濮阳东,复与章邯战,又破之。(刘项联手在濮阳东击破章邯)4.雍丘之战定陶未下,沛公与项羽西略地至雍丘,与秦军战,大败之,斩三川守李由。(刘项联手击杀三川郡守) 5.宛城之战六月,与南阳守齮战犨东,破之。略南阳郡,南阳守走,保城守宛。沛公引兵过宛西。张良谏曰:“沛公虽欲急入关,秦兵尚众,距险。今不下宛,宛从后击,强秦在前,此危道也。”于是沛公乃夜引军从他道还,偃旗帜,迟明,围宛城三匝。南阳守欲自刭,其舍人陈恢曰:“死未晚也。”乃逾城见沛公,曰:“臣闻足下约先入咸阳者王之,今足下留守宛。宛郡县连城数十,其吏民自以为降必死,故皆坚守乘城。今足下尽日止攻,士死伤者必多;引兵去,宛必随足下。前则失咸阳之约,后有强宛之患。为足下计,莫若约降,封其守,因使止守,引其甲卒与之西。诸城未下者,闻声争开门而待足下,足下通行无所累。”沛公曰:“善。”七月,南阳守齮降,封为殷侯,封陈恢千户(围困迫降南阳郡守) 6.阳夏项羽引东,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俘虏周将军四千人) 7.陈下从击项籍军陈下,破之。所将卒斩楼烦将二人,虏将八人。(首虏十个将领)8.开封周边追北,西至开封,击赵贲军,破之,围赵贲开封城中/击秦军开封东,斩骑千人将一人,首五十七级,捕虏七十三人,赐爵封临平君/击破赵贲军开封北,以却敌先登,斩候一人,首六十八级,捕虏二十六人,赐爵卿(刘邦在开封外围击败赵贲军,赵贲退回开封城内。从斩获骑兵千人将一名来看,赵贲军有至少千人的骑兵部队,按这个骑兵比例赵贲部队规模推测得有上万人)9.武关至霸上攻武关,至霸上,斩都尉一人,首十级,捕虏百四十六人,降卒二千九百人。(俘虏2900人)10.曲遇西击秦将杨熊军于曲遇,破之,虏秦司马及御史各一人(从俘虏的秦司马和御史来看,杨熊军是秦派遣的一支中央军) 11.京索五月,汉王屯荥阳,萧何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军。韩信亦收兵与汉王会,兵复大振。与楚战荥阳南京、索间,破之(低配以弱胜强)总结:我从刘邦次要胜仗里面挑起来一些还不错的作为刘邦战绩的补充,这里面首虏数比较正常不需要再去水了。赵贲.杨熊这两支秦的机动部队被刘邦击败。
刘邦代表性胜仗汇编 将以前的帖子合编主要胜仗1.蓝田(迫降秦王子婴)2.河内(虏殷王司马卬) 3.废丘(杀雍王章邯)4.汜水(斩获大司马曹咎,董翳、司马欣) 5.易下(虏燕王臧荼) 6.铜鞮(斩王喜) 7.晋阳(斩胡白题将一人) 8.会缶(追斩英布,另一说法被吴臣所杀) 次要胜仗1.薛县之战十一月,沛公引兵之薛。秦泗川守壮兵败于薛,走至戚,沛公左司马得杀之。(击败并追击杀死泗川郡守) 2.砀县之战二月,攻砀,三日拔之。收砀兵,得六千人,与故合九千人(攻城以少胜多,收编六千人) 3.濮阳东田荣归,沛公、项羽追北,至城阳,攻屠其城。军濮阳东,复与章邯战,又破之。(刘项联手在濮阳东击破章邯) 4.雍丘之战定陶未下,沛公与项羽西略地至雍丘,与秦军战,大败之,斩三川守李由。(刘项联手击杀三川郡守) 5.宛城之战六月,与南阳守齮战犨东,破之。略南阳郡,南阳守走,保城守宛。沛公引兵过宛西。张良谏曰:“沛公虽欲急入关,秦兵尚众,距险。今不下宛,宛从后击,强秦在前,此危道也。”于是沛公乃夜引军从他道还,偃旗帜,迟明,围宛城三匝。南阳守欲自刭,其舍人陈恢曰:“死未晚也。”乃逾城见沛公,曰:“臣闻足下约先入咸阳者王之,今足下留守宛。宛郡县连城数十,其吏民自以为降必死,故皆坚守乘城。今足下尽日止攻,士死伤者必多;引兵去,宛必随足下。前则失咸阳之约,后有强宛之患。为足下计,莫若约降,封其守,因使止守,引其甲卒与之西。诸城未下者,闻声争开门而待足下,足下通行无所累。”沛公曰:“善。”七月,南阳守齮降,封为殷侯,封陈恢千户(围困迫降南阳郡守) 6.阳夏项羽引东,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俘虏周将军四千人) 7.陈下从击项籍军陈下,破之。所将卒斩楼烦将二人,虏将八人。(首虏十个将领) 8.开封周边追北,西至开封,击赵贲军,破之,围赵贲开封城中/击秦军开封东,斩骑千人将一人,首五十七级,捕虏七十三人,赐爵封临平君/击破赵贲军开封北,以却敌先登,斩候一人,首六十八级,捕虏二十六人,赐爵卿(刘邦在开封外围击败赵贲军,赵贲退回开封城内。从斩获骑兵千人将一名来看,赵贲军有至少千人的骑兵部队,按这个骑兵比例赵贲部队规模推测得有上万人) 9.武关至霸上攻武关,至霸上,斩都尉一人,首十级,捕虏百四十六人,降卒二千九百人。(俘虏2900人) 10.曲遇西击秦将杨熊军于曲遇,破之,虏秦司马及御史各一人(从俘虏的秦司马和御史来看,杨熊军是秦派遣的一支中央军)11.京索五月,汉王屯荥阳,萧何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军。韩信亦收兵与汉王会,兵复大振。与楚战荥阳南京、索间,破之(低配以弱胜强) 总结:我从刘邦次要胜仗里面挑起来一些还不错的作为刘邦战绩的补充,这里面首虏数比较正常不需要再去水了。赵贲.杨熊这两支秦的机动部队被刘邦击败。
灌婴战绩一览 从攻不计入 1.击项羽将龙且、魏相项佗军定陶南,疾战,破之 (合作) 2.婴虽少,然数力战,乃拜婴为中大夫,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将郎中骑兵击楚骑于荥阳东,大破之。 3.受诏别击楚军后,绝其饷道,起阳武至襄邑 4.击项羽之将项冠于鲁下,破之,所将卒斩右司马、骑将各一人。 5.击破柘公王武军燕西,所将卒斩楼烦将五人,连尹一人 6.击王武别将桓婴白马下,破之,所将卒斩都尉一人。 7.追齐相田横至嬴、博,击破其骑,所将卒斩骑将一人,生得骑将四人 8.使婴别将击楚将公杲于鲁北,破之。 9. 转南,破薛郡长,身虏骑将一人 10.攻傅阳,前至下相以东南僮、取虑、徐 11.度淮,尽降其城邑,至广陵 12.项羽使项声、薛公、郯公复定淮北,婴度淮击破顶声、郯公下邳,斩薛公,下下邳、寿春 13.击破楚骑平阳,遂降彭城。虏柱国项佗,降留、薛、沛、酂、萧、相。 14.攻苦、谯,复得亚将 15.降左右司马各一人,卒万二千人,尽得其军将吏 16.下东城、历阳 17.度江破吴郡长吴下,得吴守,遂定吴、豫章、会稽郡。还定淮北,凡五十二县。 18.别降楼烦以北六县,斩代左将,破胡骑将于武泉北。 19.又受诏将燕、赵、齐、梁、楚车骑,击破胡骑于硰石 20.别攻豨丞相侯敞军曲逆下,破之,卒斩敞及特将五人 21.降曲逆、卢奴、上曲阳、安国、安平 22.黥布反,以车骑将军先出,攻布别将于相,破之,斩亚将楼烦将三人 23.又进击破布上柱国及大司马军 24.又进破布别将肥铢。婴身生得左司马一人,所将卒斩其小将十人,追北至淮上 25.是岁,匈奴大入北地,上令丞相婴将骑八万五千击匈奴。匈奴去,济北王反,诏罢婴兵? 补26.攻下嬴、博,破齐将军田吸于千乘,斩之 战果 鲁下:右司马,骑将各一人 燕西:娄烦将五人,连尹一人 白马:都尉一人 赢、博:首虏骑将五人 转南:虏骑将一人 下邳:薛公 彭城:项佗(柱国) 苦、谯:周兰(亚将) 东城之后:首虏一万二千,左右司马各一人 吴下:吴郡守 楼烦以北:代左将一人 曲逆:侯敞(代相),特将五人 相:亚将娄烦将三人 破肥铢:左司马一人,小将十人 千乘:田吸(将军)
刘邦次要胜仗汇总 1.薛县之战 十一月,沛公引兵之薛。秦泗川守壮兵败于薛,走至戚,沛公左司马得杀之。(击败并追击杀死泗川郡守) 2.砀县之战 二月,攻砀,三日拔之。收砀兵,得六千人,与故合九千人(攻城以少胜多,收编六千人) 3.濮阳东 田荣归,沛公、项羽追北,至城阳,攻屠其城。军濮阳东,复与章邯战,又破之。(刘项联手在濮阳东击破章邯) 4.雍丘之战 定陶未下,沛公与项羽西略地至雍丘,与秦军战,大败之,斩三川守李由。(刘项联手击杀三川郡守) 5.宛城之战 六月,与南阳守齮战犨东,破之。略南阳郡,南阳守走,保城守宛。沛公引兵过宛西。张良谏曰:“沛公虽欲急入关,秦兵尚众,距险。今不下宛,宛从后击,强秦在前,此危道也。”于是沛公乃夜引军从他道还,偃旗帜,迟明,围宛城三匝。南阳守欲自刭,其舍人陈恢曰:“死未晚也。”乃逾城见沛公,曰:“臣闻足下约先入咸阳者王之,今足下留守宛。宛郡县连城数十,其吏民自以为降必死,故皆坚守乘城。今足下尽日止攻,士死伤者必多;引兵去,宛必随足下。前则失咸阳之约,后有强宛之患。为足下计,莫若约降,封其守,因使止守,引其甲卒与之西。诸城未下者,闻声争开门而待足下,足下通行无所累。”沛公曰:“善。”七月,南阳守齮降,封为殷侯,封陈恢千户(围困迫降南阳郡守) 6.阳夏 项羽引东,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俘虏周将军四千人) 7.陈下 从击项籍军陈下,破之。所将卒斩楼烦将二人,虏将八人。(首虏十个将领) 8.开封周边 追北,西至开封,击赵贲军,破之,围赵贲开封城中/击秦军开封东,斩骑千人将一人,首五十七级,捕虏七十三人,赐爵封临平君/击破赵贲军开封北,以却敌先登,斩候一人,首六十八级,捕虏二十六 人,赐爵卿 (刘邦在开封外围击败赵贲军,赵贲退回开封城内。从斩获骑兵千人将一名来看,赵贲军有至少千人的骑兵部队,按这个骑兵比例赵贲部队规模推测得有上万人) 9.武关至霸上 攻武关,至霸上,斩都尉一人,首十级,捕虏百四十六人,降卒二千九百人。(俘虏2900人) 10.曲遇 西击秦将杨熊军于曲遇,破之,虏秦司马及御史各一人(从俘虏的秦司马和御史来看,杨熊军是秦派遣的一支中央军) 11.京索 五月,汉王屯荥阳,萧何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军。韩信亦收兵与汉王会,兵复大振。与楚战荥阳南京、索间,破之(低配以弱胜强) 总结:我从刘邦次要胜仗里面挑起来一些还不错的作为刘邦战绩的补充,这里面首虏数比较正常不需要再去水了。赵贲.杨熊这两支秦的机动部队被刘邦击败。
连基本逻辑(上级指挥下级)都不讲了,硬说魏冉蹭功。 确实有多处记载提到白起参战,但比如《韩世家》这里就只提魏冉不提白起了。华阳之战具体作战细节没有,但怎么决策记载比较详细(跟魏冉有关) (二十三年,赵、魏攻我华阳。韩告急于秦,秦不救。韩相国谓陈筮曰:“事急,愿公虽病,为一宿之行。”陈筮见穰侯。穰侯曰:“事急乎?故使公来。”陈筮曰:“未急也。”穰侯怒曰:“是可以为公之主使乎?夫冠盖相望,告敝邑甚急,公来言未急,何也?”陈筮曰:“彼韩急则将变而佗从;以未急,故复来耳。”穰侯曰:“公无见王,请今发兵救韩。”八日而至,败赵、魏于华阳之下) (明年,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复攻赵、韩、魏,破芒卯於华阳下,斩首十万,取魏之卷、蔡阳、长社,赵氏观津。且与赵观津,益赵以兵,伐齐。齐襄王惧,使苏代为齐阴遗穰侯书曰:“臣闻往来者言曰‘秦将益赵甲四万以伐齐’,臣窃必之敝邑之王曰‘秦王明而熟於计,穰侯智而习於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伐齐’。是何也?夫三晋之相与也,秦之深雠也。百相背也,百相欺也,不为不信,不为无行。今破齐以肥赵。赵,秦之深雠,不利於秦。此一也。秦之谋者,必曰‘破齐,弊晋、楚,而後制晋、楚之胜’。夫齐,罢国也,以天下攻齐,如以千钧之弩决溃筴也,必死,安能弊晋、楚?此二也。秦少出兵,则晋、楚不信也;多出兵,则晋、楚为制於秦。齐恐,不走秦,必走晋、楚。此三也。秦割齐以啖晋、楚,晋、楚案之以兵,秦反受敌。此四也。是晋、楚以秦谋齐,以齐谋秦也,何晋、楚之智而秦、齐之愚?此五也。故得安邑以善事之,亦必无患矣。秦有安邑,韩氏必无上党矣。取天下之肠胃,与出兵而惧其不反也,孰利?臣故曰秦王明而熟於计,穰侯智而习於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代齐矣。”於是穰侯不行,引兵而归。) (於是穰侯不行,引兵而归)这段显示魏冉在指挥军队。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魏冉职位最高是相国,白起.胡阳就低一些,而没有记载显示魏冉放权或找代打了。
巨鹿秦军兵员素质分析 因为有些人说巨鹿的秦军长城军是囚犯构成,刑徒军等素质差。 一,那么先看史料的一些侧面描写(初。宋义与项羽将五万。距秦三将。当王离与羽大战时。精兵四十万众。并章邯军故也),前汉纪这里写精兵四十万有些夸张,但精兵字眼反映秦军的精锐。 (初,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羽怨秦破项梁,奋势,愿与沛公西入关) (当是时,秦兵彊,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奋,原与沛公西入关。)汉书、史记都强调定陶之战后秦军的强大,常乘胜逐北自然指的是章邯部秦军。 二丶巨鹿战前秦军实战表现,通过临济、定陶两战魏、齐、楚遭到重创(领袖被干掉),赵都邯郸被克。实战表现也是一支劲旅。 三、秦军给各诸侯造成的恐慌(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沛公、项羽去外黄攻陈留,陈留坚守不能下。沛公、项羽相与谋曰:“今项梁军破,士卒恐。”乃与吕臣军俱引兵而东。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章邯破杀项梁于定陶,项羽恐,还军彭城/沛公、项羽方攻陈留,闻梁死,士卒恐,乃与将军吕臣引兵而东,徙怀王自盱台都彭城。)定陶项梁败死,引发了楚军的恐慌,刘项商量着向东退却暂避锋芒。项羽本人也是有记载的第一次感到害怕。 (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宋义怯战停留安阳四十六日。 (当是时,燕、齐、楚闻赵急,皆来救。张敖亦北收代兵,得万馀人,来,皆壁馀旁,未敢击秦)燕齐赵各军贡献作壁上观名场面。 (数月,张耳大怒,怨陈馀,使张黡、陈泽往让陈馀曰:“始吾与公为刎颈交,今王与耳旦暮且死,而公拥兵数万,不肯相救,安在其相为死!苟必信,胡不赴秦军俱死?且有十一二相全。”陈馀曰:“吾度前终不能救赵,徒尽亡军。且馀所以不俱死,欲为赵王、张君报秦。今必俱死,如以肉委饿虎,何益?)陈余畏秦如虎,后来跟张耳闹翻了 四、秦军成分构成章邯部最初是刑徒军之后得到过两波支援(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杀陈胜城父。。。。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
韩信是缺乏大局观的 我反驳某人说韩信有卓越的大局观和战场嗅觉,以下是证据。 一、信引兵东,未度平原,闻汉王使郦食其已说下齐。信欲止,蒯通说信令击齐。语在《通传》。信然其计,遂渡河,袭历下军,至临菑。 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舌,下齐七十余城,将军将数万之众,乃下赵五十余城。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于是信然之,从其计,遂度河。齐已听郦生,即留之纵酒,罢备汉守御 (典型的贪功争功攻击已经和谈的齐国,而他攻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当齐王。) 韩信已破齐,使人言曰:“齐边楚,权轻,不为假王,恐不能安齐。”汉王怒,欲攻之。张良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为守。 (韩信以自己私人利益为重,是不顾全大局的。而且韩信有不给大官就叛逃的前科的,不答应封王要求韩信是可能叛变的,刘邦不得不妥协,一场可能爆发的汉军内战暂时消弭的。 二、五年冬十月,汉王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魏相国越期会击楚。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谓张良曰:“诸侯不从,奈何?”良对曰:“楚兵且破,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天下,可立致也。齐王信之立,非君王意,信亦不自坚。彭越本定梁地,始,君王以魏豹故,拜越为相国。今豹死,越亦望王,而君王不早定。今能取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越,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信家在楚,其意欲复得故邑。能出捐此地以许两人,使各自为战,则楚易散也”。于是汉王发使使韩信、彭越。至,皆引兵来。(给够好处韩信才过来参战,这还卓越的大局观呢?真的讽刺)
我不明白的问题 为什么吧里对刘裕定位那么高,我看实际表现缺差些意思。首先刘裕是有败仗的 恩知城不可下,乃进向沪渎。高祖复弃城追之。海盐令鲍陋遣子嗣之以吴兵一千,请为前驱。高祖曰:「贼兵甚精,吴人不习战,若前驱失利,必败我军。可在后为声援。」不从。是夜,高祖多设伏兵,兼置旗鼓,然一处不过数人。明日,贼率众万馀迎战。前驱既交,诸伏皆出,举旗鸣鼓。贼谓四面有军,乃退。嗣之追奔,为贼所没。高祖且战且退,贼盛,所领死伤且尽。高祖虑不免,至向伏兵处,乃止,令左右脱取死人衣。贼谓当走反停,疑犹有伏。高祖因呼更战,气色甚猛,贼众以为然,乃引军去。高祖徐归,然后散兵稍集(死伤且近的败仗) 然后是战果篇 1.初战:杀千余人(有刘敬宣援军加入) 2.海盐:斩姚盛 3.扈渎、泸渎、海盐:三战累计俘万余 4.江乘:吴甫之 5.罗落桥:皇甫敷 6.临朐:斩获千余,段晖等十余人 7.广固:俘慕容超,坑杀宗室三千余人 8.石头城:斩千余人,双方又各死伤数百 10.雷池:杀及溺死万余 11.却月斩:斩获千余,杀阿蒲干 满打满算明确首虏是27000多(刘裕大部分时候打的是起义军歼灭效果也不理想),大鱼斩获也不理想。刘裕最大战果的一次是广固攻坚战俘虏慕容超斩宗室三千人,但耗时八个月,实在是不好看。 孙恩在扈渎、沪渎、海盐三战损失万余人后(恩自是饥馑疾疫,死者太半)(人众饿死散亡,恩亦投水死 从这里看出孙恩部众因饥饿疾病死了一半,然后还有逃散的,可以说自行瓦解了。进一步反映了刘裕歼灭能力不够。 孙恩、卢循数万人参与雷池之战,损失万余后收散卒有数千人,在豫章又败了一次,收散卒还有千余人。刘裕单次能消灭的敌人有限,靠一点点的磨碎反映了歼灭程度不足。
项羽九大战役概述 1.巨鹿(野战,胜) 对手:王离、章邯 对抗强度:楚军后勤差(饥寒交迫)、素质差(义军抗官军)、士气低落恐慌,局部以少胜多(后期诸侯军参战) 战果:斩获王离、苏角、涉间,王离军投降。 备注:战役影响力大 2.殷墟(野战,胜) 对手:章邯 对抗强度:对峙半年,时有交锋 战果:迫降章邯所部20余万并坑杀 3.城阳(野战,胜) 对手:田荣 对抗强度:野战破之 战果:坑杀了田荣降卒 4.彭城(野战,胜) 对手:刘邦 对抗强度:大比例以少胜多,但使用了精兵(关键性战斗只持续了一上午) 战果:斩获两个十余万,司马卬阵亡,董翳、司马欣投降 备注:战役影响力大 5.荥阳(攻坚,胜) 对手:刘邦 对抗强度:围三月克城 战果:斩获韩王信、周苛、孙赤、纪信、枞公 6.成皋(攻坚,胜) 对手:刘邦 对抗强度:不到一个月克城 战果:所杀亦无数的描述 7.梁地(野战,胜) 对手:彭越、刘贾 对抗强度:楚军后勤出现困难,击破彭越、刘贾两万人以上的军队 战果:无记载 8.固陵(野战,胜) 对手:刘邦 对抗强度:楚军后勤劣势 战果:无记载 备注:此战后刘邦不得不利诱韩、彭过来支援 9.垓下(野战,败) 对手:刘邦、韩信等 对抗强度:楚军兵少食尽被合围,士气也崩溃了 备注:楚军只在初战赢了一下,随后大败。楚军损失八万,项羽突围后战死,算是很严重的大败。 大战役9场8胜1负。
刘秀和刘邦战绩概括比较 先比较胜仗部分(大战役) 刘秀 1.昆阳 3000破1万。局部以少胜多,斩杀了副将王寻。后续溺死万余战果有城内王凤参与。昆阳的影响力比较大。对手王邑比较low. 2.南栾 寇恂、景丹、耿弇与刘秀会师,击败倪奉、刘宏数万人,斩数千。有记载刘秀军中有突骑参战(拥有精英部队)。 (在此战之前耿弇等人一路斩首王郎部队三万,这样显得刘秀像个收尾的) 3.邯郸 攻坚擒获诛灭王郎,消灭势力加1 4.馆陶至蒲阳 刘秀发北方十郡兵,在拥有突骑(拥有精英部队)的情况下对付流贼仍然坚壁不战(防御状态),相持月余(拖时间拼后勤),表现实在乏善可陈。逼降的流贼数十万倒是挺多的。 5.羛阳 众将云集,破五校流寇,降其众五万。 6.小长安 体量压制击败并迫降邓奉 7.桃城 刘秀数万击败庞萌三万人。 8.略阳 刘秀三万以上兵力击败隗嚣数万人。 当然了还有射犬耿纯自主发挥刘秀打酱油,打董则是刘秀请岑彭代打了。 刘邦 1.蓝田之战 战胜后迫降子婴(灭国加1) 2.陈仓至废丘 章邯兵败自杀(灭国加1) 3.河内之战 体量压制,虏司马昂(灭国加1) 4.汜水之战 斩获有曹汜(大司马),董翳、司马欣阵亡 5.易下之战 体量压制,虏臧荼(灭国加1) 6.铜鞮 体量压制,韩王信败逃,斩王喜 7.晋阳 击败韩匈联军,斩代左将一人。 8.会缶之战 追逃杀死英布(灭国加1),有一点问题是另一种说法英布为吴臣派人所杀。 综上所述刘秀获胜的大战役就昆阳比较突出,小长安还凑合,其他的就吃力了。刘邦还有个砀县(以少胜多),京索(低配以弱胜强)。作战次数和胜仗次数刘邦大约是刘秀的两倍。打赢的对手质量半斤八两吧。 败仗方面刘邦败仗更多更惨(可能是对手太强的缘故)。刘秀打流寇很吃力,带着突骑被流寇打翻也是辣眼睛。
韩信的傲慢 一、(信再拜贺曰:“唯信亦以为大王弗如也。然臣尝事项王,请言项王为人也。项王意乌猝嗟,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上特匹夫之勇也。项王见人恭谨,言语姁姁,人有病疾,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刻印刓,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又背义帝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逐义帝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自王善地。项王所过亡不残灭,多怨百姓,百姓不附,特劫于威,强服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不散!)韩信对项羽是多有贬低的,有句话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贬低别人的时候看看自己,项羽这么的不行那么西楚霸王是怎么当上的,而韩信这个“大将军”是怎么当上的他心里真的没数。(羽乃曰:“怀王者,吾家武信君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颛主约?天下初发难,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力也。怀王亡功,固当分其地王之。”诸将皆曰:“善。)项羽鄙视熊心这种被拥立上去的(连前线都没去),没有过分夸大自己,肯定了诸将的功劳,而且称呼“诸君”放在自己之前。 二、(信知汉王畏恶其能,称疾不朝从。由此日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尝过樊将军哙。哙趋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韩信是非常瞧不起同事的,充斥着暴发户式的傲慢。韩信是走关系上来的,自然不了解在基层打拼上来的不容易。(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项羽称呼樊哙为“壮士”,可以说是惺惺相惜了,毕竟都有过在一线拼杀经历的人 三、(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韩信当楚王后贬低南昌亭长。(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羽对手下的称呼为“诸君”。
韩信的傲慢 一、(信再拜贺曰:“唯信亦以为大王弗如也。然臣尝事项王,请言项王为人也。项王意乌猝嗟,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上特匹夫之勇也。项王见人恭谨,言语姁姁,人有病疾,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刻印刓,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又背义帝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逐义帝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自王善地。项王所过亡不残灭,多怨百姓,百姓不附,特劫于威,强服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不散!)韩信对项羽是多有贬低的,有句话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贬低别人的时候看看自己,项羽这么的不行那么西楚霸王是怎么当上的,而韩信这个“大将军”是怎么当上的他心里真的没数。 (羽乃曰:“怀王者,吾家武信君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颛主约?天下初发难,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力也。怀王亡功,固当分其地王之。”诸将皆曰:“善。)项羽鄙视熊心这种被拥立上去的(连前线都没去),没有过分夸大自己,肯定了诸将的功劳,而且称呼“诸君”放在自己之前。 二、(信知汉王畏恶其能,称疾不朝从。由此日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尝过樊将军哙。哙趋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韩信是非常瞧不起同事的,充斥着暴发户式的傲慢。韩信是走关系上来的,自然不了解在基层打拼上来的不容易。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 项羽称呼樊哙为“壮士”,可以说是惺惺相惜了,毕竟都有过在一线拼杀经历的人 三、(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韩信当楚王后贬低南昌亭长。 (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羽对手下的称呼为“诸君”。
抨击一下某人 这人认为部下背叛多意味着战略不行。实在有些偏颇。 信谢曰:“臣得事项王数年,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策不用,故背楚归汉(来看看韩信背叛项羽的理由——嫌官小,没听他的意见。所以没带军队投奔,也没有功劳,就一定要给大官吗?还有就是韩信的意见就一定是对的吗?) 韩信已破齐,使人言曰:“齐边楚,权轻,不为假王,恐不能安齐。”汉王怒,欲攻之。张良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为守。”春二月,遣张良操印,立韩信为齐王。(从刘邦大怒来看显然认为韩信的意见不对,最终韩信也没有好下场。希望君主对自己言听计从是很危险的思想,这是要当权臣吗?) 齐王田荣叛楚,项王往击齐,征兵九江,布称病不往,遣将将数千人行。汉之败楚彭城,布又称病不佐楚。项王由此怨布,数使使者谯让召布,布愈恐,不敢往。项王方北忧齐、赵,西患汉,所与者独布,又多其材,欲亲用之,以故未击。 陈豨反代地,高帝自往击之。至邯郸,征兵梁。梁王称病,使使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即为禽,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称病(情况类似,英布、彭越都是称病不亲自去派手下去了,项羽和刘邦都是派人责备,英布、彭越都恐惧。所以英布反叛就一定是项羽的锅吗?) 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详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原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项羽只是怀疑,但批准范增退休,并未对范增进行迫害。) 楚下荥阳城,生得周苛。项王谓周苛曰:“为我将,我以公为上将军,封三万户。”周苛骂曰:“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若非汉敌也。”项王怒,烹周苛,并杀枞公。(项羽开出价码是上将军封三万户,可见项羽还是渴望招揽人才的,有人认为这是画饼,但项羽给章邯画的雍王的饼确实兑现了) 综上所述,项羽还算一个比较正常的君主,不是暴君也不是昏君,不能因为最终失败了而认为他的行为都是错的。
关于熊心的一些见解 熊心这个人不甘心当傀儡,有能力有手段,而且坚定的支持刘邦。对于项羽而言不杀熊心的话熊心会随时出来捣乱,杀了就落人口实。这是项梁无形中埋了一个隐患,也反映出了范增水平不行出馊主意。 1.秦二世三年,楚怀王见项梁军破,恐,徙盱台都彭城,并吕臣、项羽军自将之。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熊心趁势兼并了吕臣、项羽军队自己统领,却给刘邦封了郡守掌控砀郡兵) 2.当是时,秦兵彊,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奋,原与沛公西入关.....卒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陈王、项梁散卒。 (熊心定下先入关中者王之,但不许项羽西进却让刘邦西进,这使得刘邦得以抢先入关快速崛起) 3.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熊心打压项羽封他为次将,让宋义制约) 4.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熊心铁了心站刘邦这边) 5.项氏立怀王为义帝,徙都长沙,乃阴令九江王布等行击之。其八月,布使将击义帝,追杀之郴县。(英布与熊心交战,追杀到郴县) 6.发使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兵皆缟素。悉发关中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熊心死后又成为刘邦讨伐项羽的借口了。) 熊心的方针始终是打压项羽扶持刘邦,项梁的安排太坑了,也反映出范增水平差(也难怪项羽不信任范增)
刘邦十大名战 1.蓝田之战 沛公引兵绕峣关,逾蒉山,击秦军,大破之蓝田南。遂至蓝田,又战其北,秦兵大败。   元年冬十月,五星聚于东井。沛公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枳道旁(迫降子婴,灭国擒主) 2.陈仓至废丘 五月,汉王引兵从故道出袭雍。雍王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战好畤,又大败,走废丘。 (灭国杀主) 3.河内之战 三月,汉王自临晋渡河。魏王豹降,将兵从。下河内,虏殷王卬,置河内郡(灭国擒主) 4.氾水之战 汉果数挑成皋战,楚军不出。使人辱之数日,大司马咎怒,渡兵汜水。士卒半渡,汉击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金玉货赂。大司马咎、长史欣皆自刭汜水上。汉王引兵渡河,复取成皋,军广武,就敖仓食。(覆军杀将) 5.易下之战 秋七月,燕王臧荼反,上自将征之。   九月,虏荼(灭国擒主) 6.铜鞮之战 七年冬十月,上自将击韩王信于铜鞮,斩其将。信亡走匈奴(斩杀韩王信部将王喜) 7.晋阳之战 匈奴使左右贤王将万余骑与王黄等屯广武以南,至晋阳,与汉兵战,汉兵大破之,追至于离石,复破之。(击败韩匈联军) 8.会缶之战 十二年冬十月,上破布军于会缶。布走,令别将追之。.... 汉别将击布军洮水南北,皆大破之,追斩布番阳。 (灭国杀主) 9.砀县之战 于是少年豪吏如萧、曹、樊哙等皆为收沛子弟,得三千人。/二月,攻砀,三日拔之。收砀兵,得六千人,与故合九千人。(以少胜多) 10.京索之战 五月,汉王屯荥阳,萧何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军。韩信亦收兵与汉王会,兵复大振。与楚战荥阳南京、索间,破之。(低配以弱胜强) 史料缺乏刘邦的歼敌数据,但是效果是打出来,要么灭国擒(杀)主,要么覆军杀将。同时期东亚这块刘邦也是拓土最多、征战范围最广的人,大一统开国皇帝里面作战次数最多的三个人是铁木真(蒙古)、刘邦(汉族)、努尔哈赤(女真/满洲),刘就是其中之一。
项羽与彭越的交手记录 是时,彭越渡河击楚东阿,杀楚将军薛公。项王乃自东击彭越。汉王得淮阴侯兵,欲渡河南。郑忠说汉王,乃止壁河内。使刘贾将兵佐彭越,烧楚积聚。项王东击破之,走彭越—《项羽本纪》 汉王得韩信军,则复振。引兵临河,南飨军小脩武南,欲复战。郎中郑忠乃说止汉王,使高垒深堑,勿与战。汉王听其计,使卢绾、刘贾将卒二万人,骑数百,渡白马津,入楚地,与彭越复击破楚军燕郭西,遂复下梁地十馀城—《高祖本纪》 汉四年,汉王之败成皋,北渡河,得张耳、韩信军,军脩武,深沟高垒,使刘贾将二万人,骑数百,渡白马津入楚地,烧其积聚,以破其业,无以给项王军食。已而楚兵击刘贾,贾辄壁不肯与战,而与彭越相保。—《荆燕世家》 留止,使卢绾、刘贾渡白马津入楚地,佐彭越共击破楚军燕郭西,烧其积聚,攻下梁地十余城。—《陈胜项籍传》 项羽已破走彭越,闻汉王复军成皋,乃复引兵西,拔荥阳,诛周苛、枞公,而虏韩王信,遂围成皋—《高祖本纪》 综上所述明确记载的项羽与彭越交手两次都打赢了,第一次是在项羽攻破荥阳之前(汉三年六月),第二次在项羽攻破成皋之后(汉三年九月或以后) 第二次交锋应当在梁地,具体地点不明。彭越得到了刘贾二万多人的支援,打击后勤(无以给项王军食)却仍被击败,那么项羽逆风局胜仗+1。 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高祖本纪》 后续两人还有交手记录,但是没有作战结果。
章邯的斩获战果成效 张楚的三路进军 1.周文,陈贤人也,尝为项燕军视日,事春申君,自言习兵。胜与之将军印,西击秦。行收兵至关,车千乘,卒十万,至戏,军焉。秦令少府章邯免骊山徒,人奴产子,悉发以击楚军,大败之。周文走出关,止屯曹阳。二月余,章邯追败之,复走黾池。十余日,章邯击,大破之。周文自刭,军遂不战。 (张楚西路军周文战败自杀,这个方面军就瓦解了) 2.胜使赐田臧楚令尹印,使为上将。田臧乃使诸将李归等守荥阳城,自以精兵西迎秦军于敖仓。与战,田臧死,军破。章邯进击李归等荥阳下,破之,李归死。(张楚中路军上将军田臧战死,中路军瓦解) 3.初,胜令铚人宋留将兵定南阳,入武关。留已徇南阳,闻胜死,南阳复为秦。宋留不能入武关,乃东至新蔡,遇秦军,宋留以军降秦。秦传留至咸阳,车裂留以徇。(南路军宋留因后路被断,被迫投降) 周文兵败自杀,西路军瓦解。田臧战死,中路军瓦解。不能一定说是全歼,但斩首主将确实是效果显著。 4.章邯已破五逢,击陈,柱国房君死。章邯又进击陈西张贺军。胜出临战,军破,张贺死。 (章邯攻击到陈,虽未能直接斩杀陈胜,但杀死了张楚上柱国。张楚的败亡最直接原因的就是军事上的败亡) 乃入据陈。数日,号召三老豪桀会计事。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之社稷,功宜为王。”胜乃立为王,号张楚。于是诸郡县苦秦吏暴,皆杀其长吏,将以应胜。乃以广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荥阳。令陈人武臣、张耳、陈余徇赵,汝阴人邓宗徇九江郡。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葛婴至东城,立襄强为楚王。后闻胜已立,因杀襄强,还报。至陈,胜杀婴,令魏人周市北徇魏地。(陈胜立国号张楚,据点在陈,是天下义军之领袖,秦末复兴的赵、魏、燕的前身都是张楚义军。陈胜还得到了项梁这类的六国遗老认可。) 5.秦将章邯围魏王咎于临济,急。魏王请救于齐,儋将兵救魏。章邯夜衔枚击,大破齐、楚军,杀儋于临济下。(在临济,魏咎自杀,周市和田儋战死。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魏国刚复兴没多久又灭亡了,田齐爆发内战田荣击败打跑了田假) 6.九月,章邯夜衔枚击项梁定陶,大破之,杀项梁。时连雨自七月至九月。沛公、项羽方攻陈留,闻梁死,士卒恐,乃与将军吕臣引兵而东,徙怀王自盱台都彭城。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魏咎弟豹自立为魏王。后九月,怀王并吕臣、项羽军自将之(项梁战死,熊心掌权打压项羽扶持刘邦,加剧了内部矛盾。项羽杀宋义算是“下克上”的行为了) 综上所述章邯通过斩首主将对起义军的打击是显著了,要么瓦解一个方面,要么引发剧烈的政治动荡乃至引发内战。
抨击断章取义之人 1.四年五月,恩复入会稽,杀卫将军谢琰。十一月,刘牢之复率众东征, 恩退走。牢之屯上虞,使高祖戍句章城。句章城既卑小,战士不盈数百人 五年春,孙恩频攻句章,高祖屡摧破之,恩复走入海。三月,恩北出海盐,高 祖追而翼之......明日,贼率众万余迎战。前驱既交,诸伏皆出,举旗 鸣鼓。贼谓四面有军,乃退。嗣之追奔,为贼所没。高祖且战且退,贼盛,所领死 伤且尽。(海盐令鲍陋遣子嗣之以吴兵一千,请为前驱。高祖曰:“贼兵甚精,吴 人不习战。若前驱失利,必败我军,可在后为声援。”) 从以上可以提取两处信息。四年十一月,句章守军是数百人。五年三月海盐周边的交战,才有贼率众万余迎战.时间上有变化,地点上也改变了句章变成海盐周边。刘裕遇到贼众万余是在海盐周边,而不是在句章城,海盐令派了一千援军也就是说刘裕兵力也是在变化的,更要命的是遇到贼众万余的这场刘裕是打输了。(死伤且近) 2.六月,恩乘胜浮海,奄至丹徒,战士十余万。刘牢之犹屯山阴,京邑震动。 高祖倍道兼行,与贼俱至。于时众力既寡,加以步远疲劳,而丹徒守军莫有斗志。 恩率众数万,鼓噪登蒜山,居民皆荷担而立。高祖率所领奔击,大破之,投巘赴水 死者甚众 (关于丹徒,孙恩只投入数万兵力,也没有他断章取义说的击溃十余万那么夸张)
这个人说刘裕九成是劣势兵力以少胜多, 我自然来反驳。 1.丹徒 (六月,恩乘胜浮海,奄至丹徒,战士十余万。刘牢之犹屯山阴,京邑震动。 高祖倍道兼行,与贼俱至。于时众力既寡,加以步远疲劳,而丹徒守军莫有斗志。 恩率众数万,鼓噪登蒜山,居民皆荷担而立。高祖率所领奔击,大破之,投巘赴水 死者甚众。恩以彭排自载,仅得还船。虽被摧破,犹恃其众力,径向京师。) 丹徒是刘裕不满千人加丹徒守军对抗孙恩数万人(没有此人所说的十万人那么夸张,孙恩只投入数万人) 2.江乘和罗落桥 以孟昶为长史,总摄后事;檀凭之为司马。百姓愿从者千余人。三月戊午朔, 遇吴甫之于江乘。甫之,玄骁将也,其兵甚锐。高祖躬执长刀,大呼以冲之,众皆 披靡,即斩甫之。进至罗落桥,皇甫敷率数千人逆战。(江乘的吴甫之兵力不明,罗落桥的皇甫敷数千人,根据前文刘裕兵力在千人以上且收编桓弘部队数量不明。那么证据不足,江乘和罗落桥不能算此人所说的以少胜多) 3.对南燕的野战 其夏,王师次东莞,超遣其左军段晖、辅国贺赖卢等六将步骑五万,进据临朐。俄而王师度岘,超惧,率卒四万就晖等于临朐,谓公孙五楼曰:"宜进据川源,晋军至而失水,亦不能战矣。/ 众军步进, 有车四千两,分车为两翼,方轨徐行,车悉张幔,御者执槊,又以轻骑为游军。军 令严肃,行伍齐整 (敌军四万人,刘裕四千辆战车具体兵力不明,因证据不足那么对南燕的野战也不能算此人所说的以少胜多) 4.石头城 贼并聚观,咸畏 惮之;然犹冀京邑及三吴有应之者。遣十余舰来拔石头栅。公命神弩射之,发辄摧 陷,循乃止,不复攻栅。设伏兵于南岸,使羸老悉乘舟舰向白石。公忧其从白石步 上,乃率刘毅、诸葛长民北出拒之,留参军徐赤特戍南岸,命坚守勿动。公既去, 贼焚查浦步上,赤特军战败,死没有百余人。赤特弃余众,单舸济淮,贼遂率数万 屯丹阳郡。公率诸军驰归,众忧贼过,咸谓公当径还拒战,公先分军还石头,众莫 之晓。解甲息士,洗浴饮食之,乃出列陈于南塘。以赤特违处分,斩之。命参军诸 葛叔度、硃龄石率劲勇士千余人过淮。群贼数千,皆长刀矛钅延,精甲曜日,奋跃 争进。龄石所领多鲜卑,善步槊,并结陈以待之。贼短兵弗能抗,死伤者数百人, 乃退走。会日暮,众亦归。 (石头城周边是千余破数千,交战规模有限,不是此人所说的几千顶十余万卢徐大军那么夸张) 当然了,结合风烟的话,刘裕逆风局有海盐防御战(寡不敌众),覆舟山,丹徒(不满千加丹徒守军破数万),石头城周边(千余破数千),却月阵(2700破3万)计五个。
项羽军事全能向分析 1.单兵作战 於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个人武力上就是个兵王) 2.战略篇 项羽在战略上确实有不足之处,但也有亮点。 安阳对 (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彊不可使者,皆斩之。) (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彊,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彊,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於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陈馀曰:“吾度前终不能救赵,徒尽亡军。且馀所以不俱死,欲为赵王、张君报秦。今必俱死,如以肉委饿虎,何益?”) 宋义、陈余都是消极避战的态度(实际行动也是如此),项羽提出主动出击最后也成功了。 2.战术篇 大兵团作战 於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端月)大破秦军巨鹿下,诸侯将皆属项羽(二月)虏王离。 结合多处史料来看,项羽整合了在场的诸侯军队(楚、赵、燕、齐)包围并俘虏了王离 项羽靠前的代表性的是五个战役(巨鹿、彭城、固陵、殷墟、荥阳) 巨鹿:大逆风击败名将章邯,战果也不错,战役影响力大。(战果、大逆风局、击败名将各项指标高) 彭城:大逆风局击败名将刘邦,战果大,战役影响力大(战果、大逆风局、击败名将各项指标高) 固陵:小逆风局击败刘邦 殷墟:有用时长、迫降为主等确缺点,但是击败强敌俘虏二十万敌军。 荥阳:用时长、攻坚战,但是击败强敌俘虏多名将领刷了一波战果。 以往项羽被诟病的战略差、不会大兵团作战等问题,通过史料的发掘得到一定程度的修正。
柏肆之战的一些问题 柏肆一:宝潜师夜济,募勇敢万馀人袭魏营,宝陈于营北以为之援。募兵因风纵火。急击魏军,魏军大乱,珪惊起,弃营跣走;燕将军乞特真帅百馀人至其帐下,得珪衣靴。既而募兵无故自惊,互相斫射。珪于营外望见之,乃击鼓收众,左右及中军将士舟稍稍来集,多布火炬于营外,纵骑冲之。募兵大败,还赴宝陈,宝引兵复渡水北/其夜,宝悉众 犯营,燎及行宫,兵人骇散。帝惊起,不及衣冠,跣出击鼓。俄而左右及中军将士, 稍稍来集。帝设奇陈,列烽营外,纵骑冲之,宝众大败,斩首万余级,擒其将军高 长等四千余人。/ 魏军士有自柏肆亡归者,言大军败散,不知王处。 (拓跋珪被慕容宝招募的前锋一万人夜袭击溃,这些募兵自相残杀被拓跋珪抓住机会反杀) 柏肆二:戊寅,魏整众而至,与燕相持,燕军夺气。宝引还中山,魏兵随而击之,燕兵屡败。宝惧,弃大军,帅骑二万奔还。时大风雪,冻死者相枕。宝恐为魏军所及,命士卒皆弃袍仗、兵器数十万,寸刃不返,燕之朝臣将卒降魏及为魏所系虏者甚众。先是,张衮常为魏王珪言燕秘书监崔逞之材,珪得之,甚喜,以逞为尚书,使录三十六曹,任以政事。/宝闻魏有内难,不许,使冗从仆射兰真责珪负恩,悉发其众步卒十二万、骑三万七千屯于曲阳之柏肆,营于滹沲水北以邀之。丁丑,魏军至,营于水南。 (两军相持,燕军撤退被追击。慕容宝只带两万骑兵跑路,抛弃大军和下令军队扔掉兵器,那么撤退就变成溃退了)
刘裕战果分析篇 (六月,恩乘胜浮海,奄至丹徒,战士十余万。刘牢之犹屯山阴,京邑震动。 高祖倍道兼行,与贼俱至。于时众力既寡,加以步远疲劳,而丹徒守军莫有斗志。 恩率众数万,鼓噪登蒜山,居民皆荷担而立。高祖率所领奔击,大破之,投巘赴水 死者甚众。恩以彭排自载,仅得还船。虽被摧破,犹恃其众力,径向京师。...... 十一月, 高祖追恩于沪渎,及海盐,又破之。三战,并大获,俘馘以万数。恩自是饥馑疾疫, 死者太半,自浃口奔临海。.....孙恩自奔败之后,徒旅渐散,惧生见获,乃于临海投水死) 前文写赴水死者甚众,后文写犹恃其众力,所以损失到底大不大?只有文字描述缺乏数据说服力就差了些。后面的俘斩以万数才算战果,后面的死者太半是饥饿和疾病造成的(若是根据前面的十万人而计,那么非战斗死亡超过五万了),然后部队又溃散了一部分,最后孙恩才投海而死。 所以我才强调在交战情况下杀死和俘虏的敌军才算战果。将领“仅以身免”类词汇都不代表“全军覆没”,部队被打散后还是有收拢的可能。 (牢之军疾趋二百里至五桥泽中,争趋辎重,为垂所击,牢之败绩,士卒稍乱,德及隆复回军要击,至于五丈原,斩首数千级,牢之策马跳五丈涧得脱,会丕救至,因入临漳招集亡散,兵复少振。) 广固攻坚战 (六月)明日,大军进广固,既屠大城。超退保小城。于是设长围守之,围 高三丈,外穿三重堑。.... .六年二月丁亥,屠广固。超逾城走,征虏贼曹乔胥获之,杀其亡命以下,纳口 万余,马二千匹。送超京师,斩于建康市。 广固攻坚战是刘裕战果最大的仗,抓到了慕容超,但用时长达八个月(长围久困),在攻坚战类型里面都不算突出的。
参合陂战役的一些问题 1.兵力问题:珪纵兵击之,燕兵走赴水,人马相腾,蹑压溺死者以万数。略阳公遵以兵邀其前,燕兵四五万人,一时放仗敛手就禽,其遗迸去者不过数千人,太子宝等皆单骑仅免。珪使陈留公虔将五万骑屯河东,东平公仪将十万骑屯河北,略阳公遵将七万骑塞燕军之南魏军参战的有拓跋珪2万和拓跋遵(700或7万)两部,合计20700或9万。燕军比较明确98000人 2.相持:(八月,魏王珪治兵河南。九月,进军临河。燕太子宝列兵将济,暴风起,漂其船数十艘洎南岸。魏获其甲士三百馀人,皆释而遣之。...冬,十月,辛未,烧船夜遁。时河冰未结,宝以魏兵必不能渡,不设斥候。十一月,己卯,暴风,冰合。魏王珪引兵济河,留辎重,选精锐二万馀骑急追之。/燕、魏相持积旬,赵王麟将慕舆嵩等以垂为实死,谋作乱,奉麟为主) 燕、魏从九月相持到十月隔河相望(两月),十一月才正式交战。也就是说这是相持接近两个月后的一个追击战,很类似枋头了。 3.对手质量:慕容宝鲜有胜绩,临阵表现糟糕,他本人不设斥候,勉强听人劝却派了刚刚叛乱未遂的慕容麟为后卫,结果慕容麟也不设防备。 4.综合:参合陂兵力人数有争议,对手质量差,相持消耗时间等因素影响含金量,但战果是很大的(首虏五六万,斩获多名官员及文武将吏数千人)
刘邦和李靖军事能力比较 逆风局: 李靖 1.靖率兵八百,袭破其营,后又要险设伏,临阵斩 肇则,俘获五千余人。 刘邦 1.二月,攻砀,三日拔之。收砀兵,得六千人,与故合九千人/于是少年豪吏如萧、曹、樊哙等皆为收沛子弟,得三千人。 2.五月,汉王屯荥阳,萧何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军。韩信亦收兵与汉王会,兵复大振。与楚战荥阳南京、索间,破之(汉军部分军队含老弱和未成年这类低素质军队) 刘邦有两个可以抵消一下,综合起来李靖稍占优。 战果: 李靖 1.夔州:5000,肇则 2.清江:10000,缴获舟船400 3.江陵:4000,萧铣(迫降) 孝恭遣靖率轻兵五千为先锋,至江陵, 屯营于城下。士弘既败,铣甚惧,始征兵于江南,果不能至。孝恭以大军继进,靖又破其骁将杨君茂、郑文秀,俘甲卒四千余人(此战从记载上来看主帅应当是李孝恭,争议大) 4.当涂:万余 5.定襄:杨正道,萧后 6.铁山:1万余,义成公主,叠罗施,大酋长,男女十余万,杂畜数十万 7.赤海:杂畜数十万 刘邦 1.薛县:泗川守壮(郡守)2.雍丘:李由(郡守—合作) 3.宛城:南阳守龅(郡守—迫降)4.蓝田及后续:子婴5.河内:司马卬 6.废丘:章邯7.氾水:曹咎(大司马)、董翳、司马欣 8.易下:臧荼 9.铜鞮:王喜(韩王信部将)10.马邑:代左将一人 11.晋阳:胡题白将一人12.会缶:英布 补:13武关至霸上:降2900人,都尉一人 14.开封至曲遇:降850人15.阳夏:虏楚周将军卒4000人 16.陈下:斩获楼烦将十人 17.砀县:6000 综合来说李靖首虏数是39000,大鱼数有名字的6人,价值高的有萧铣,杨政道,叠罗施。义成公主和萧后这种女眷的价值难以高估。刘邦首虏数是13750,但大鱼数中有名字的有12人,价值高的有司马卬,章邯,曹咎,臧荼,子婴,英布,董翳,司马欣8人。 战果综合来说刘邦占很大优势。 对手质量上来说刘邦赢的章邯和英布还不错,李靖也就赢的劼利还行。打赢的对手质量刘邦占优。 作战次数上刘邦更多(五六十场这样),李靖10场这样。刘邦的作战样本量大得多。 败仗方面,刘邦早期有两次不利,然后彭城、荥阳、成皋、固陵,最后还有白登,硬伤不少。李靖好在没有败仗。 两人的差距较小。那么来个投票
韩信主要战役兵力情况转载版 1.安邑汉王以韩信为左丞相,与曹参、灌婴俱击魏。食其还,汉王问:“魏大将谁也?”对曰:“柏直。”王曰:“是口尚乳臭,不能当韩信。骑将谁也?”曰:“冯敬。”曰:“是秦将冯无择子也。虽贤,不能当灌婴。步卒将谁也?”曰:“项它。”曰:“不能当曹参。吾无患矣。”  九月,信等虏豹,传诣荥阳(双方均无兵力记载) 2.邬东因从韩信击赵相国夏说军于邬东,大破之,斩夏说(双方均无兵力记载)3.井陉信、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数万对号称二十万,两个模糊数据) 4.历下信然其计,遂渡河,袭历下军,至临菑(双方均无明确兵力记载。郦食其的话是说历下齐军二十万,攻齐需要数十万) 5.潍水楚使龙且将,号称二十万,救齐。  齐王、龙且并军与信战,未合(楚军龙且号称二十万,齐军田广部不明,汉军兵力不明)6.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後,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後。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卻。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直接交锋的项羽韩信双方兵力明确,诸侯军兵力不明) 韩信的战绩数据信息是严重缺失的,代表作井陉也是数万对号称二十万两个模糊数据。
韩信主要战役兵力情况 1.安邑 汉王以韩信为左丞相,与曹参、灌婴俱击魏。食其还,汉王问:“魏大将谁也?”对曰:“柏直。”王曰:“是口尚乳臭,不能当韩信。骑将谁也?”曰:“冯敬。”曰:“是秦将冯无择子也。虽贤,不能当灌婴。步卒将谁也?”曰:“项它。”曰:“不能当曹参。吾无患矣。”   九月,信等虏豹,传诣荥阳 (双方均无兵力记载) 2.邬东 因从韩信击赵相国夏说军于邬东,大破之,斩夏说(双方均无兵力记载) 3.井陉 信、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 (数万对号称二十万,两个模糊数据) 4.历下 信然其计,遂渡河,袭历下军,至临菑 (双方均无明确兵力记载。郦食其的话是说历下齐军二十万,攻齐需要数十万) 5.潍水 楚使龙且将,号称二十万,救齐。   齐王、龙且并军与信战,未合(楚军龙且号称二十万,齐军田广部不明,汉军兵力不明) 6.垓下 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後,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後。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卻。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直接交锋的项羽韩信双方兵力明确,诸侯军兵力不明) 韩信的战绩数据信息是严重缺失的,代表作井陉也是数万对号称二十万两个模糊数据。
刘邦代表性战绩概述 随着在史料里的不断挖掘,刘邦的评价就水涨船高了 1.砀县之战 二月,攻砀,三日拔之。收砀兵,得六千人,与故合九千人(以少胜多击败了至少两倍的守军并收编) 2.迫降宛城 于是沛公乃夜引军从他道还,偃旗帜,迟明,围宛城三匝。南阳守欲自刭....七月,南阳守齮降,封为殷侯,封陈恢千户(隐蔽行军,迫降宛城) 3.蓝田之战 沛公引兵绕峣关,逾蒉山,击秦军,大破之蓝田南。遂至蓝田,又战其北,秦兵大败..元年冬十月,五星聚于东井。沛公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枳道旁。 (蓝田之战后迫降子婴, 灭国加1) 4.陈仓至废丘 五月,汉王引兵从故道出袭雍。雍王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战好畤,又大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引水灌废丘,废丘降,章邯自杀 (陈仓破局,废丘收尾,灭国加1) 5.河内之战 下河内,虏殷王卬,置河内郡(体量压制,一月灭国) 6.京索之战 五月,汉王屯荥阳,萧何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军。韩信亦收兵与汉王会,兵复大振。与楚战荥阳南京、索间,破之(刘邦军队中有老弱和未成年这种凑数的兵,但还是赢了) 7.氾水之战 汉果数挑楚军,楚军不出,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马怒,度兵汜水。士卒半渡,汉击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金玉货赂。大司马咎、长史欣皆自刭汜水上(诱敌深入,半渡而击,大获全胜) 8.易下之战 高祖自将击之,得燕王臧荼(体量压制,一月灭国) 9.铜鞮之战 七年冬,上自往击破信军铜鞮,斩其将王喜。信亡走匈奴其将白土人曼丘臣、王黄立赵苗裔赵利为王,复收信散兵,而与信及冒顿谋攻汉。(破走韩王信) 10.晋阳之战 匈奴使左右贤王将万余骑与王黄等屯广武以南,至晋阳,与汉兵战,汉兵大破之,追至于离石,复破之(击败匈奴和韩国联军) 11.讨伐陈豨 上闻,乃赦吏民为豨所诖误劫略者。上自击豨,破之 12.会缶之战 十二年,十月,高祖已击布军会甀,布走,令别将追之。...汉将别击布军洮水南北,皆大破之,追得斩布鄱阳。 (体量压制,一月灭国) 可以这样说:灭五国皆擒(杀)其主
拓跋珪生涯战果 1.征库莫奚:缴获杂畜十余万 2.讨解如部:男女杂畜十余万 3.鹿浑海:生口马牛羊二十余万 4.铁歧山:牛羊二十余万.直力鞮 5.参合陂:陈留王绍、鲁阳王倭奴、桂林王道成、济阴公 尹国、北地王世子钟葵、安定王世子羊兒以下文武将吏数千人,贾彝、贾闺、晁崇。缴获器甲辎重、军资杂 财十余万计。五、六万(溺死万余,降四、五万) 6.信都:宝辅国将军张 骧、护军将军徐超率将吏。降二万 7.柏肆二:首虏14000人,将军高长。宝尚书闵亮、秘书监崔 逞、太常孙沂、殿中侍御史孟辅等并降。 8.中山:宝将李沈、王次多、张超、贾归等来降(迫降) 9.中山2:5700 10.义台坞:9000 11.征高车:获七万余口,马三十余万匹, 牛羊百四十余万 12.柴壁:平赴水而死,俘虏3万/4万。获兴征虏将军、尚 书右仆射狄伯支,越骑校尉唐小方,积弩将军姚梁国,建忠将军雷星、康官,北中 郎将康猥,平从弟伯禽已下、四品将军已上四十余人。获先亡臣王次多、靳勤,并 斩以徇。 补:13.参合陂前奏:300 14.意辛山之战:屋地犍,库寒(迫降,和慕容凝合作) 15.南床山:屋击、曷多汗、杜仑、斛律等宗党数百人。缊纶 16.苦水之战:焉古延 17.河套:马三十万匹,牛羊三百万头 18.晋阳:数千(尽没),获农妻子 19.常山:苟延 20.中山三:降两万 21.柴壁前奏:1200
浅谈刘裕的谋略 刘裕的谋略一向被人传颂,但实际用的效果怎么样是另一回事 1.虽连战克胜,然众寡不敌,高祖独深虑之。一夜,偃旗匿众,若已 遁者。明晨开门,使羸疾数人登城。贼遥问刘讳所在,曰:“夜已走矣。”贼信之, 乃率众大上。高祖乘其懈怠,奋击,大破之。恩知城不可下,乃进向沪渎 (用了计策引诱敌军大破之。但实际上只是守城防御战击退了对方,无首虏和大鱼数据。众寡不敌的模糊描述具体差距多大未知。在防御战那一类里面表现也是很一般的) 2.明日,贼率众万余迎战。前驱既交,诸伏皆出,举旗 鸣鼓。贼谓四面有军,乃退。嗣之追奔,为贼所没。高祖且战且退,贼盛,所领死 伤且尽。高祖虑不免,至向伏兵处,乃止,令左右脱取死人衣。贼谓当走反停,疑 犹有伏。高祖因呼更战,气色甚猛,贼众以为然,乃引军去。高祖徐归,然后散兵 稍集。(用计策迫使对方退兵及时止损,但通过“死伤且尽”描述来看仍然是个败仗) 3.公命兗州刺史刘籓、 弟并州刺史道怜、谘议参军刘敬宣、陶延寿、参军刘怀玉、慎仲道、索邈等,齐力 击之。日向昃,公遣谘议参军檀韶直趋临朐。韶率建威将军向弥、参军胡籓驰往, 既日陷城,斩其牙旗,悉虏超辎重。超闻临朐已拔,引众走。公亲鼓之,贼乃大破。 超遁还广固。获超马、伪辇、玉玺、豹尾等,送于京师;斩其大将段晖等十余人, 其余斩获千计。(对韩信井陉之战的模仿,但实际打出的效果没原版的好) 刘裕的谋略被传颂,但用计达到的实际效果不出彩。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