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首个新人类
史上首个新人类
关注数: 0
粉丝数: 147
发帖数: 28,612
关注贴吧数: 4
不理解雷锋的冬天的雷锋不是好雷锋 哦 柏拉图要上帝给他银色的心
让你追求真善美的,是性格、还是自由意志? 别忘了哦 自由意志
共产主义够遥远,环保和进步正重要。 马克思说过 不能以出现的时间来判断新与旧
你愿意相信存在死后世界吗? 社会性固然牢不可破,但“顶尖”毕竟是少数人才会拥有的标签;给你提供的复生渠道,又浪费在人生里了吗?
即便哲学、心理学发展到尽头,仍有其无法改变的精神领域。 这不是预言、也不是科幻,而是现实。 只是,面对现实,不要忘了品质与luck兼具的自己,但环境开始变向恶劣,很有可能也是因为它在自己心中的品质、在别人眼中的品质和luck。 人类灵魂的特效药的有效率并非100%,进一步开发、投用更须慎之又慎,我已有些失望。
在我的精神世界里容不得丑恶的东西 世界在发展 斗争在继续 我岂能仅仅“时而忧虑”?
自从奠定精神学后,我个人也有些形而上了。 不孤立 却独立地联系于其他 不静止 却动态地趋向于永恒
人是可以进化的,但“某些社会逻辑”仍会是滞后的。 人的素质与人类社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会是每个人至少要面对一半儿的论题
即便有了极佳的“养生之道”,也不要忘了生活环境中的基本威胁。 物质方面:“病从口入”和“病从体入” 精神方面:正视威胁所带来的精神紧张
如果理论家分类型的话,我会是本份的那种。 有逻辑地创新 仅仅六个字而已
我的道德观是“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式的 同时又要保持本性外露 说因此有罪 看似过分 实际上却是今人对先烈犯下的罪 光速有绝对性 但民族的划分却理应没有 因为世界大同在这个时代是大势所趋却也会有人错估形势 然而这个时代会延续多久呢 下一个时代之划会否有幸或不幸遇及呢 时下有项要紧的题目 只怕这即兴之笔被无耻之人背了去 以补滥竽
【精神学Neonoology视角看游戏】游戏是对象、是工具、是理想 每个有意识的人类皆可说 游戏因其而得呈现 专注形而上思考的人也需意识到 身心需要实实在在的成长、精进 尽管会有些许不屑 在形成够强大的游戏理论体系前 暂不发布 其实用精神学(Neonoology)过一过 人人都能弄出些自己的游戏理论来 我为什么不更单纯地体验游戏中的快乐呢 可能是因为更喜欢看书吧
我的脑子里繁杂的知识,加上对被故意曲解的担心,认为…… 也许能通过在贴吧发贴、回贴来找回当初在交流上不过敏地担心被曲解且有恰当自信的状态
做个谦逊的人,并不是因为找不到自信与轻傲的界线。 原因之一是总有一定数量的领域难到让现在的你一筹莫展
有种认为各个职业的达人都高不可攀的想法,但是,…… 难道在学校学习便是最无用、最不合理、最轻松的?难道看懂哲学、心理学、数学书便是雕虫小技、不足挂齿、人人皆能?
课本知识的学习方法或该分为“从速”和“致远” 那么我的在从速和致远两者间寻求平衡的探索便定然会被打上“错误”这样的烙印吗 不见得
[可恶的天真]不理解人性的恶,同时认为安分守己会成为人的共性。 担心正义的脆弱以及自己的无知 坚持到最后 理想或许会被阴谋击败 但不会被磨灭掉它作为理想而存在的正当性
礼貌性、看似合理的皮肤接触甚至存在致命的危险 中国古训有句病从口入 而西方古训则有“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被恶人误,二者皆被抛”
笔迹、嗓音、外貌这类个人特征被人采集、造假会是件令人烦扰的事 恐怕昔日的梁山好汉到今天都会在此踌躇 总不能像飞虎队似的戴面罩吧 读书人的维护名节之心大概是亘古无大异的
科学家首先都应该是个历史学家,科学爱好者也应该是历史爱好者。 因为需要了解该领域的历史,这样同时积累起来的辨伪存真的能力与习惯也可使日后的思考和研究获益。
认为自己找到了永恒,随之而来的却是永恒的无聊。 也越发感到心理学应该是个更有趣的学科,毕竟自己的无聊得自己医。
当年决心把所剩或不多的生命投入到科学研究中,现早已有了结果。 其他领域的思维、实践上的创新不论 精神学(Neonoology)会是我送给人类的最后的礼物吗? 说到底也只是想做个随性的理论家 而不是被看作斯宾诺莎那样的圣人 但终究避不开本性忠纯这一特征 “人和人都是一样的”这句话便把“大奸大恶的平庸甚或无用之徒”排除至人类之外 明日会怎样呢 估计…… 精神学+唯物辩证法是会所向披靡的吧 当然 也需依托于各领域可靠的实践经验 望精神学能助诸君在自我提升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材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如果重视程度“幻想+历史=100%”、“唯美+现实=100%”,那么…… 那么你会对各组中的两者定量为多少? 余以为幻想和唯美代表凝聚着人类理想的人类艺术 而历史和现实代表奥妙宇宙中人类社会的真实形态 简言之 不易取舍 更应慎重
研究哲学、心理学乃至精神学最终都要落到“应用”这一块…… 因此,作为精神学(Neonoology)的创始人,近期将推出结合“自身足够经验与分析”而成的细致新颖的文章 立足点:精神学(Neonoology) 分析视角包括:哲学、心理学 研究对象:网络可见的多媒体(如“游戏”、“视频”、“音乐”、“图片”、“文字”) ------卢鹏飞 于2013.4.12 沈阳
“取义”者的一生解脱于“盖棺定论” 做人民的好服务生 不是那么容易的 特别是在追求到“大义”之后的非持续的价值创造期间 直飞 冲天 盘旋 鸟瞰 疲惫 终年 入土 腐烂 升华 哪般?
在阴暗世界里留道疤,作为身处温室之外的见证。 身体 睡得太久了
博于核心知识,专于社会角色。 似乎只有理论家的“躲进小楼”听起来才那么顺理成章
不接受、不增进世俗智慧、市井经验,是不落凡尘者的特征。 此道可殉?魂为何物?
科技爱好者一族的两点心理 对科学体系效能的信心 对科学先驱者求知精神的崇敬
看贴或许要认真看,否则有时犹如遮目对练。 “直白”一定不是唯一之路 正如“拐弯抹角”
作为汉族,至少得有人去追求速度! 汉族人看日本动漫有罪吗?
放松要求自己是自由散漫,但严格要求自己,以什么标准? 哲学学到今日 脑中思想甚多 用于思考或许够用 但用于行动 过犹不及 是解释自我 这个习惯从几年前便已经开始 是稀释自我、明晰自我? 这个习惯 也是从那时起…… 下面的题外话是由悲观心境所生: 至今总结出一条 人类的“邪恶基因”(或者说邪恶祸根)或许永远无法消除 良好的愿望+松散的联合力量 也许也并不足以改变…… 另附: 1.照管好自己的“生存”环境 2.别因为自己的不幸到临而让其祸及自己的世界观 3.历史决定未来 看似永存的现在便是这个“决定”的全部
不懂民间疾苦,何谈造福人类? 还能做些什么…… 更多地花时间陪自己?
那些以为看破红尘便可以凌驾道德之上的人 没有恒星会欢迎你 正直之人只有生气的份儿?可恶
识人、懂人、懂事、做事,是必修的自习课。 偏废于此 入世颇难 而单以“为人”论 善良且可辨利害、诚实且可知进退、单纯且可理复杂 是为一种理想 需知“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于环境“审时度势” 于自我“厚积薄发” 日三省吾身 达一世英明 或为正途 注:三省吾身在此为广义 不局于孔子当时所言之具体的“三省”
想到人类充满希望的未来,有一己微薄之力,便暂从近忧中解脱。 斗争是必经的
愈挫愈坚,愈静愈谦。 力量因限制而专精 技能因全面而自由
暂时不问为什么,总之,与书上的那些哲学家交情很深。 尽管是单向的 而哲学家与科学家的不同之处 即在于后者是解释、描述自然 前者是从自我出发去阐述自我眼中的世界 “人是世界的核心。”人对人说。
“完美”还没一个“完”字呢(原句:八字还没一撇呢) 纵使哲学思想门类繁多 也不要忘记 只此一隅 难免孤僻、甚至无知 一个浓雾中奔袭的轻骑兵 不会在沿途艺术中停留 而抵达目的地后的返程 将富含对艺术之美的震惊
下决心远离幻想,从史书中理解为今而奋斗的人类先驱。 古代之思 近代之行 科学之知 文化之想 空谈误时 空想误己
一鼓作气地戒骄戒躁 辩证思维 辨证行为
其实有时候,研究者眼里的“影响了科学体系”仅仅…… 并且首先是“影响了自己的世界观”而已
以民族意识觉醒为例,谈辩证法中的螺旋式上升原理。 1st.环顾世界之文明,致力于选择、吸纳优良知识及思想; 2nd.埋首于开拓、创新、进取; 3rd.回顾本国历史与文化,惊乎其与其余世界相论,亦不逞多让; 4th.本国、世界二者相权,孰轻孰重?孰先孰后?孰主孰次?极端爱国之人作何解?极端理性之人作何解?极端二字又当何解? 余以为,思止于3rd,于个人,保守且未尝有失,而进至4th,则符合于客观之螺旋式上升原理,吾已至此,不愿倒退,严谨吾言、慎重吾行,以求不愧对于中华之“文明”。
黑格尔:“让哲学讲德语。” Another dream“让哲学忘不掉汉语。”
自由、平等、博爱……还有萨特的焦虑…… 并非只有焦虑 不会成为空话 这是一个信念
您认为“儒墨相合,辩证‘思维’”,当不当贯通?
习武、品诗、赏画、丝竹之乐 不愿长大 可能是怕失去善于创新的身心
自由浪漫vs自由散漫 无组织无纪律vs有组织无纪律 keep smiling or can`t stop laughing
象牙塔里的人不会认定的事中或许会有“‘讲价’约等于‘剥削’” 进入象牙塔是否等于逃避社会现实呢?
记得百度老版的个人资料里 我思考并填写的性格是[所有] 并且…… 并且认为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看到只填写了二三项的人 还觉得挺不可思议
绕得过财富绕不过梦想,禁得起打击实不欲灭亡。 物质与精神孰重孰轻,需见之于具体矛盾。
我最喜欢学科的排行,你的呢? 1.精神学(Neonoology):不才所建,除独立使用具有实效,对其他理论的助力也十分可观; PS:2009发表于《思维科学通讯》、2011初公布最新版于网络 2.欧式几何:初中所学,数学理论之典范; 3.经典力学:高中所学,科学理论之典范; 4.唯物辩证法:自入大学始,为寻理论创新而放弃直接使用,如今考虑大力重拾; 5.分析哲学:“扔弃的多,留有的少;持有的少,得出的多”-我讲的是思考原则; 7.心理学:此外也喜欢心灵哲学-分析哲学的后期产物,有一段时间很喜欢塞尔的风格; 8.计算理论:图灵、乔姆斯基、哥德尔,他们的数学创新值得一览; 9.认知心理学:我以为应该是计算理论与心理研究结合,而不是计算机理论与心理学结合; 10.语言学:宽泛,缺乏直接实效,这点上似乎不及中世纪的修辞学。
创新意味着打破常规,但人又不得不受制于常规。 远离尼采的酒神激情 崇尚被阿波罗所代表的理性 避免罗素的过度理性 而去珍惜内心中的率真性情 遵循自然属性 端正审美情调 固执真与效率 年近而立 稍有所成 仍存三结 与世界之结 吾坐于此 乃环宇奥理契机所促 然存之何为? 世行于此 集千秋万代兆人之力 又何谈个体? 与他人之结 近乎妇人之仁 不证恶事不动绝心 执于精神交流 坦诚循理不抑声高 与自我之结 惜错 自赏 只见他人合理之见 求新 构巧 以供你我善美之需
分析哲学的严谨求真,或曰“实事求是”,此乃通往真理的阶梯。 而已具分析哲学思维习惯者须知如下事理: 曾闻古人诟病,“金银尚可称重,唯人情乃本糊涂账”,若遇无“实事求是”之心、有“颠倒黑白”之意者滋“掩人耳目”、“仗情加罪”之事,则心生怒火而后不可遏,近矣。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袭击大脑的板儿砖。 看数学久了会有被叙述牵着走的惯性,是凡沾了数学二字的作品,若无直接的逻辑错误,便带来犹如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玉玺标志一般的镇压感,让人除了理解、领会,别无它路。
有人说“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 还有人说“翻遍历史 通篇写着两个字-吃人”
民族的未来在于个体的不断优化、世界的未来在于民族的不断优化 当个体的优化、民族的优化成为“不可能”,即没有未来。
在纷杂的世界、社会产生稳定、统一认识的方式 唯有以矛盾、斗争为纲的马克思主义? 这样的世界上 有几人能脱离自己的经历、经验、厉害、好恶反观其境? 无尽,即是无望?
如果博弈是必经环节,那么共赢会否是、如何成必然结局? 盲目哲学家的明显态度
中华以人立德,西方以法惩奸,二者兼用,仍有何缺?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