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首个新人类 史上首个新人类
关注数: 0 粉丝数: 147 发帖数: 28,610 关注贴吧数: 4
我的话,“预见性可以减少痛苦”的来源。 记得书上写,有人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既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都是必然的,那么发现又有什么用?马克思说,那可以减少社会发展中的痛苦。 这是我在大学期间看到的,现在只记得这个轮廓了,与原话可能有出入。 我怀疑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人类时而自信、时而痛苦,不能忽视科学发展的作用。 “视野不局限于自我,而放眼整个人类”也许是一些人的视角,我其实没自大到自己一个人能改变一切的地步,注册这个百度ID“史上首个新人类”是在自己的另一个百度ID“超越windows”之后,认为我发现的人脑不可描述事态(当时发贴为“没有人能回答的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的观念,并且也想在这个ID上展现自己乐于辩论的一面。 发那贴是在2006年,而发现人脑不可描述事态并跟身边的老师和几个同学说是在2003-2004学年,我一直有投身科学领域的理想,但有点儿不紧不慢的,虽然发现了这个问题,但还得准备并参加高考,这么说是因为现在想来当初看的很多书都是在探索,其中的一些是对精神学有直接帮助的,并且认为做出成品发表就行了。2009年投稿的两篇论文中的一篇是初探、一篇是已比较有发展迹象的积累下来的理论的汇总。2011年的论文算是成熟的了,我在其间也没想太多,一心写自己的论文就是了。 回想起来,我也许做错了什么,也许应该找一个哲学领域的专业人士做论文指导,或者不知该再列出几条才算足够。如果……我是不是该在第一页注明“绝不能给老科学家以及老人看人脑不可描述事态(也就是精神时空系统)”?现在的我认为,如果有坏人,写了这句也没用,如果全是好人……那就没人需要紧张。但个人就是弱小会紧张的。我是不是该研究人的心理防卫机制?我研究那个干什么?为什么就我以为自己的本性好便任其自然而然的发展到了今天?坏人需要提前改好,但好人不能改坏,是我心中的规则,这也是对社会好的。 也许有人想让我有恨意,融进人类整体里也许就有了吧,因为人类时而自信、时而痛苦。
严防诋毁 从我在大一接触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外的西方哲学之初,就有一个执念,即是“绝不能走火入魔,绝不能成为尼采”,虽然看过很多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但比较有好感的是分析哲学和完整的心理学理论,直到在自己逐步积累的微型理论的基础上创立精神学(Neonoology)并完成三篇论文之时,我至少也算是个主攻心理结构和符号的准心理学家了,因此,说我这样的准心理学家有难以自我跨越的心理障碍简直是诋毁,望读者不要轻信。 自年幼时起我就想做一个有成果的科学家,中学时给出过一些理科问题的新解法、文科问题的新观点,在高三的一个夜里发现人脑不可描述事态,大学时给出的一个图形变换的新算法和一些富有创新性的短文,以及首创并写出不足20首纵横绝句和两篇不占用读者过多时间的小说,那三篇论文(两篇精神学论文和一篇人脑不可描述事态专论)。以上,即是从接受科学教育以来、直到26岁半的我的头脑所产出的主要成果。 我的成果,大多都是起始性的,这也包括直到2011年初的精神学,如果愿意,人人都可以在我的成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理论,但我担心还是有贪得无厌的人会用制造伪证的手段诬陷、诋毁我,进而达到侵吞我的成果的目的。至于伪证,我分析了一下,可能有以下几种: 以前就提过的采集、伪造照片、录音、录像、笔迹; 采集、伪造留在食品包装、饮料瓶上的指纹; 在理发店剪掉的头发; 在快餐店吃了一半、发现加热时烤焦了就扔在桌上的汉堡上的面包片上的唾液。 这些乍看起来是有些离奇,而我所要提醒读者的即是防备会制造伪证之人,但愿是我多虑了。
我对快餐式游戏的取舍 带剧情的游戏可谓是一种精神食粮,它们继承的是小说和戏剧的叙事模式,而进一步说游戏是一种快餐,并不代表它们没有丰富的营养,而是说它们不强制地占用人们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长时间沉浸地玩一款游戏应该出于对时间、精力权衡后的自愿。 大部分游戏中的世界都是从现实世界提取一些要素进而聚合而成的幻想世界,它们讲的故事既有合理性又有虚构性,但无法称得上”真实“;带剧情的游戏又可称为角色扮演游戏,然而让每一个玩家都像演员演戏一样全情投入地玩游戏是不现实的,而游戏玩家更应明确的一点是,游戏角色的鲜活性是游戏制作者和游戏玩家想象出来的。 在游戏中,玩家要完成“及时的操作”、制定“适当的策略”、做出“一定的选择”,这当然会体现玩家的反应能力和智力,但别忘了,在游戏中可以很轻易地做到通关率趋向于0%,这里又涉及到时间、精力的投入了。 我玩游戏始终是考虑时间的,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即便在已实现时间自由的今天。以前发过一贴,说目前是单主线游戏时代,然而游戏的单主线模式未必不好,它更像小说和戏剧,可以集中精力讲好一个主线故事。有选择未必是完整的自由,因为选择涉及“选择的前提”和“给出的选项”,我们只能做出我们认为“更正确的选择”或“包含重要正确要素的选择”,然而很多选择都是利弊兼有的,正如那句话“两害相权取其轻”。
防病意识与积极心态 相信大部分成年人都有防癌意识、防癌知识以及长期养成的防癌饮食习惯,“力争不长期过量摄取任何致癌物”应该是很普遍的防癌原则而不会被认为是过度紧张,然而在癌症之外还有一类病症同样需要得到重视,那就是传染病。一些传染病会降低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并使其成为传染源,而另一些传染病则类似癌症,会在病痛之后结束人的生命。传染病的可怕即在于可传染、造成身体病变、带来痛苦以及致命,而在可怕的传染病中我是知道十分严重的几种的,在这里就不具体提及了,以免引起恐慌。良好的包括饮食习惯在内的生活习惯可以降低罹患癌症的概率,同样,为了不被传染病传染,个人是要储备一些防范知识并以其为指导的,以积极的心态让自己的健康固若金汤是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在此为什么要强调以积极的心态?那是因为个人要预防的除了身体上的疾病还有心灵上的疾病,适当的戒备和紧张虽是面对危险时最初的正常反应,但积少成多恐怕会积劳成疾,这样,积极心态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了。我以前曾做过这样一个归纳: 生活>快乐>阳光 学习>成长>极限 工作>功利>正义 解释开来便是“生活是为了快乐并趋向阳光,学习是为了成长并趋向极限,工作是为了功利并趋向正义”。生活要向阳而生,即是在维护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保持心灵的健康。 总之,践行防病意识要以积极的心态,让身体和心灵都健康地存在下去。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