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吾儿
畏吾儿
我命由我不由天,天若负我必逆天!
关注数: 0
粉丝数: 2,259
发帖数: 106,896
关注贴吧数: 17
【合工大】中共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来校调研 4月13日下午,中共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来校,就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进行专题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努力造就更多优秀人才,为服务国家战略作贡献,为安徽高质量发展增动能。省领导丁向群、汪一光、王翠凤;校党委书记余其俊,校长梁樑,校党委副书记陈鸿海,副校长郑磊陪同调研。 暮春时节,雨后的屯溪路校区绿意葱茏、生机勃发。下午3时许,郑栅洁一行来到合工大-蔚来创新研究院,现场察看了解车路协同通信示范应用系统和智能网联汽车样车。郑栅洁指出,新型研发机构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的新载体,要突破传统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推动高校院所与领军企业密切合作,加大创新资源集聚,加快创新成果转化。走进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实验室,郑栅洁结合展板和实物认真听取前瞻研究、技术应用等情况介绍,要求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努力在保障电力能源安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上发挥更大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善林团队在智能制造数字工程与智能互联技术等领域产出了高水平研究成果,郑栅洁对他们表示祝贺,并参观智能决策、医联网与智慧医疗健康管理等实验室。他表示,要抓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促进“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一体联动。在参观学校办学成果展时,他认真听取学校建设发展及服务安徽等情况介绍,仔细察看特种功能材料等产品,希望合肥工业大学践行“工业报国”使命,积极搭建产学研服务等平台,大力支持地方建设,培养一流创新人才,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安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调研中,郑栅洁强调,“双一流”建设高校是高等教育的排头兵,承担着重大时代使命,必须抢抓机遇、拉高标杆、走在前列,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要着力加强思想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要着力深化科技创新,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建好用好高能级创新平台,强化重大原创性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融合发展,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科技能力。要着力服务发展大局,精准对接我省十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要着力强化人才培养,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加快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坚持引育并举,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流动机制,努力打造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合肥市及省直有关部门要全力支持“双一流”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改善办学基础设施条件,加强人才服务保障,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省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7.46 FHI:/ 到了埃及肯定要看一下金字塔喽!这里的日落一定要看一下
唉,官方的免息分期信用卡可选的太少了吧 14寸的mbp,什么时候可以增加农行信用卡分期呢,我总不能还要重新去办建行信用卡啊,而且新办卡额度也不够啊
2.00 wsR:/ 问:如果我去北大当流浪猫需要什么手续?%北大%
5.12 fbn:/ 难道这就是全世界所有男人都逃不过的宿命! %搞笑 %足球
3.38 gbN:/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安全顺利出舱! %青少年100问
#[视频]比腿挑战#5.12 QXM:/ %上热门 %坏猫傻狗
6.94 XmQ:/ %论文 %研究生 %@ci投稿 %考研 %复试 研究表明,论文投稿竟然有“黄道吉日”和“倒霉日”,建议周二投稿*,千万别周末
大声说出那个字,我的科大*
0.07 bAt:/ 台湾地区管辖的金门岛,喝的水为什么大部分是福建提供的?%厦门 %金门
4.89 kpq:/ %狗子的迷惑行为%萌宠 %宠物 %狗狗
我日,差点让我失去自信的小孩………………
【哈工大】战“疫”的日子里,那些温暖你我的背影 初春时节 突如其来的疫情 再次打破原本的学习工作生活 为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学校迅速开启临时封闭管理模式 相关部门尽锐出战 全校师生齐心战“疫” 共同打赢这场必须打赢的硬仗 小编带大家回顾战“疫”的时光 感受那些温暖你我的身影 线上教学、研究生复试、日常网络使用 …… 如何保障疫情期间的网络畅通 成为必须跨越的难题和挑战 面对流量激增带来的压力 技术人员严阵以待 24小时实时监控网络运行状态 确保万无一失 “工作提示”“温馨提示”实时送达师生 将一站式线上服务进行到底疫情期间 做好学生的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 是学生工作系统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学生工作负责人住在办公室 到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 再到日常无微不至的关怀 这支年轻的队伍冲锋在前、彰显担当虽然疫情按下了“慢行键” 但全校仍有154间实验室、262台设备 处在正常运行状态 为了保障疫情期间的学习科研任务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人员坚守岗位 默默守护师生安全 累计收取2.6吨实验室危险品废液 2606个试剂空瓶并定期开展安全巡查疫情期间 科研人员仍然在与时间赛跑 抓紧一切时间攻关难题 为了做好重大科研任务服务保障 相关部门精心组织安排 确保重要项目指南查阅不停 申报立项不耽搁 在研重大项目线下业务正常运转 以及线下审核只跑一次、随到随办 累计审核各类事项近300项 解答各类咨询问题400余个在哈工大校园 温暖的背影随处可见 后勤人员的全程坚守 保卫人员的严格把守 医护人员的全情投入 无数个背影 汇聚成抗疫的磅礴力量每一个背影都是爱 每一种温暖让人感动 待疫情散去 定是万般美好!
【河工大】温暖予你|全心全意!全方位呵护! 复杂的疫情形势 暂时封闭管理的校园 却挡不住研究生导师们 对学生们的殷殷关爱 戮力同心抗击疫情 他们与同学们始终肩并着肩 做陪伴同学们的“定心丸”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杨学莉老师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青年教师杨学莉,曾作为志愿者亲赴抗疫一线。 在2022年春季学期开学之际,杨学莉老师又主动报名志愿者接送返校学生,在天津西站共接送返校学生140余人。 志愿服务之余,杨学莉老师组织学生观看《中国医生》《长津湖》等爱国主义题材影片,缓解了学生心理焦虑问题。 作为电信学院微电子所研究生兼职辅导员,杨学莉老师在疫情期间同40多名在校研究生保持密切联系,为学生送去防疫用品,组织学生召开线上会议,传达学校政策,鼓励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杨学莉老师通过制定疫情期间的设备管理及值日计划,使学生在遵守防疫政策的同时有序开展科研实验。 马克思主义学院姜汪维老师今年1月,马克思主义学院姜汪维老师主动请缨,毅然前往抗疫一线做志愿者。因为疫情紧急,连最基本的休息也不能保证,巨大的工作强度让他的身体一度出现心慌、疼痛,血压也一直居高不下,身体的不适并没有消解他的决心与行动。他和王富强老师带领着参加抗疫的同学们顺利完成了志愿服务任务。作为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姜汪维老师深刻懂得,育人者必先受教育,施教者言行一致,受教者才会知行合一,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大成效。在一线抗疫的艰难时刻,他会抓住休息的间隙来看书学习,以身作则,和同学们一起阅读文献、修改论文。与学生的同进共退不仅增进了师生间信任,同时也增强了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彤老师在1月的抗疫活动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彤老师身赴前线,圆满完成任务。此次校园封闭管理期间,两位研究生突然发病,张彤老师亲自驾车,送他们去医院,又把他们安全地接回学校。 在培养学生方面,张彤老师在平日里经常督促他们多读书,读好书,经常和他们谈论学术问题以及每一个同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微风细雨,润物无声,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不断提升自己。张彤老师对学生很有耐心,即使不是他指导的学生也经常过来找他问问题,请求为他们修改论文,征求他的建议和意见。张彤老师感觉这是一种对自己莫大的信任,所以总是开诚布公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张彤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没有亲疏之分,这让学生们心情很舒畅。在节余时间,张彤老师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地努力做好科研工作,积极关注当前的热点问题,将深入文本与勤于思考相结合,将文本的解释与哲学的追问相结合,努力出精品,写出好文章。他为自己硬性地规定了读书任务,每月至少读3本专业原著,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专业学养,扩大自己的问题视域。 外国语学院晋艳老师外国语学院晋艳老师疫情期间非常关注学生的学业和生活,她要求学生每周一汇报上一周的学习情况及收获,并列出下一周计划,从未间断。在寒假期间,晋艳老师每天以腾讯会议的方式与学生讨论已经完成的译文。晋艳老师在译文讨论中指出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修改译文,不仅让学生们在知识和技能层面有所收获,还在不知不觉中告诉大家什么是严谨的学术态度,什么才能称得上“合格译者”。 晋艳老师非常关心学生们,每次放假和返校,她都会关心学生是否安全抵达。疫情期间,晋艳老师关注各位学生在家的情况,与学生们谈心,化解学生的焦虑情绪,关心学生家中的情况。封校期间不能见面,晋艳老师时常给学生们发微信,询问学生们的近况,嘱咐学生们保持良好心态,告诉学生们有任何学习问题、生活问题或心理问题都可以给她打电话或发微信。 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赵军老师1月8日,奥密克戎袭击津城,学生面临着住在不同的校区,不能到实验室做实验的难题。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赵军老师主动承担起接送学生往返不同校区做实验的任务,同时还帮助住在昊宇公寓的学生搬家到东院。 3月初,学生陆续返校,赵军老师又报名加入了教工志愿服务队,在天津站接站点负责跟车送学生进校,保证学生安全进入校园,开始新学期的学习。 此次疫情期间,赵军老师担任支部书记的生物医学工程党支部是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支部全体教工党员都以不同的方式为抗击疫情做着自己的贡献。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需要办公室工作人员,赵军老师积极承担了研究生教学秘书的工作,先后组织了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推免、资格审核、面试,博士研究生招生宣传、组织报名、资格审核、面试等一系列活动,得到了领导和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和好评。疫情期间教学工作不放松,赵军老师组织大家积极交流讨论线上授课方法和技巧,提高网课质量,保证线上教学顺利进行。赵军老师还通过与学生的线上交流,稳定学生情绪,明确学习目标与方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合工大】我校4项案例获教育部学位中心2021年主题案例专项征集 日前,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和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组织的面向有关高校的主题案例专项征集立项结果公布,全国共55所高校246个申报项目通过评审获准立项。合肥工业大学两项“乡村振兴”主题案例,一项“数字中国”主题案例,一项“生态文明”主题案例,共计四项主题案例通过评审,主题案例立项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在安徽省高校中位居第一、立项数量遥遥领先。 根据学位中心工作要求,本次案例征集聚焦“乡村振兴”“数字中国”“生态文明”和“共同富裕”四大主题,以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为沃土,聚集名校、名院、名家力量,通过“院校审核推荐”“专家交叉评议”“案例专家委审核确认”三级审核,致力于开发出一批具有时代性、引领性、价值性的高质量案例资源。研究生院研究生培养处高度重视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案例,一直将案例研究作为深挖中国改革实践“富矿”、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抓手。针对本次工作认真组织案例征集,经专家评审、学校研究批准,向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推荐5项案例参加全国评审。最终推荐4项主题案例专项征集通过专家评审,获准立项。 本次主题案例专项征集获准立项,是我校广大教师主题案例选题创意、研究论证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校长期坚持“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融合交叉”的学科布局和重视教学案例库建设的成果体现。研究生院研究生培养处将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等相关机构的指导和支持下,进一步加强案例教学和案例库建设,建立健全教学案例建设激励机制,探索具有合工大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新模式。 附:2021年主题案例立项结果清单(按主题方向及首席专家姓氏笔画排序)
【北工大】北京工业大学召开2022年档案工作会议 3月31日上午,北京工业大学召开2022年档案工作会议。乔俊飞,各二级机构相关负责人、档案员,档案馆(校史馆)全体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档案馆(校史馆)负责人主持。乔俊飞肯定了学校2021年档案工作取得的成绩,就进一步做好档案工作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要继续提高政治站位,在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重要作用;二是要持续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坚决落实“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的工作要求,加大电子文件归档力度,深入推进数字档案室建设各项工作;三是要不断提升档案工作质量,本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原则,确保学校档案规范性、安全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可利用性,全面服务广大师生和学校“双一流”建设。会前,北工大档案校史工作委员会专题听取了会议筹备情况报告。会上,传达学习了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和全市档案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1年学校档案工作完成情况,布置2022年重点工作,并为11个考核优秀单位颁奖。理学部、人事处等考核优秀单位负责人介绍了本单位做好档案工作的先进经验,信息学部教师作了科研项目档案归档的典型经验交流。
请问,halcon如何获取区域内每个像素的坐标 区域已经选出来的,现在想知道选中的区域内每个像素的坐标是多少,有哪个算子可以实现这个功能吗?
【河工大】河工战“疫”| “疫”线导师:我们用爱来守护(一) 复杂的疫情形势 暂时封闭管理的校园 却挡不住研究生导师们 对学生们的殷殷关爱 戮力同心抗击疫情 他们与同学们始终肩并着肩 做陪伴同学们的“定心丸” 电气工程学院李练兵老师电气工程学院李练兵老师今年1月时就曾在一线担当抗疫志愿者。此次校园封闭管理期间,学生就医需要有老师接送陪同。3月18日,有同学要到红桥医院做术后复查,辅导员和班主任由于都被封闭在家,无人护送。李练兵老师主动提出护送她去医院。当天天气恶劣,大风呼号。李练兵老师准时到学校门口,陪同学生去医院。1个半小时的检查结束了,外面的天空却下起了鹅毛大雪。按照疫情防控政策无法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李练兵老师便护送学生顶风冒雪,一个路口一个路口地艰难前行,终于护送学生回到学校。这时李练兵老师的头上、身上已是厚厚的积雪。消息传到学校,大家纷纷赞叹李老师是“风雪护卫”。 经济管理学院耿立校老师新学期开学以来,按照学校防疫部署工作的安排,经济管理学院耿立校老师被安排到红桥校区负责防疫工作,组织完成红桥校区北院历次学生的核酸检测、防疫应急等工作。人虽不能到,耿老师却始终都记挂着在北辰校区的学生,每天都会在群里提醒和嘱咐:“要遵守学校防疫政策,要积极配合学校核酸检测,一定要加强防范意识、做好个人防护。”耿老师每周都会组织线上会议,询问了解同学们的生活和学习近况、是否存在什么困难,生活物资方面是否充足等。耿老师一直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每周的研讨会上,在同学们汇报完毕后,耿老师总会问起同学们的身体锻炼情况和思想动态。 耿老师的学生说,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我们无疑是慌乱和焦虑的,但耿老师的关心和陪伴,让我们增加了安全感,更加坚信在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早日战胜疫情。 土木与交通学院王荍老师今年1月疫情爆发时,土木与交通学院的王荍老师便主动参与到学校大筛的志愿服务工作中,从信息采集到秩序维护,再到协助采样医务人员,她全程参与了4次学校大筛的服务工作。 在3月9日至12日学生返校接站的服务工作中,王荍老师再次主动申请加入志愿行动,积极承担天津西站返校学生引导员的工作,奔波于集合点与上车点之间,并主动帮助学生搬运行李,保证学生秩序、保障“点对点”的流动管理。她常说,相较于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始终坚守防疫阵地的社区工作人员,她的工作不值一提,积极支持学校的抗疫部署是职责所在,更是义不容辞。 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导师,王荍疫情期间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她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在校的生活用品需求,并保证正常的科研指导与教学交流。她还积极参与、配合学院研究生复试的相关工作,切实履行导师职责。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宋涛老师虽超过40岁的年龄限制,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宋涛老师还是积极参加了今年1月的抗疫志愿服务。为保证志愿者们身心健康,他在驻地组织大家锻炼身体,提升身体素质,保持斗志,抵抗病毒。队伍中大部分是研究生同学,他抽时间帮队伍中专业方向相近的研究生同学出主意,改论文,组织学术研讨会,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从2020年疫情开始,研究生复试工作改为线上形式进行,为了配合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工作,在学院领导统一部署下,宋涛老师带领罗明明和丁洁几位年轻教师承担起了搭建研究生线上复试平台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几位老师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任务。在实际的操作中,他们还大胆创新,在线上复试系统中加入了巡场机制,极大方便了线上考场的管理,受到研究生院领导肯定。这份工作,随着疫情常态化发展,他任劳任怨,一干就是三年。 作为电子与通信工程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实验中心教师承担起了各项实验教学准备任务,为学院的实践教学保驾护航,多次受到校级领导肯定。同时,他还在新增实验室的规划、筹备和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具体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 科研学术方面,宋涛老师承担了河北省重点研发项目1项,石家庄市重点研发项目1项,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1项,参研国家自然基金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多篇。
【北工大】北工大冬奥志愿者全部顺利返校 4月6日中午,北京工业大学最后一批闭环内冬奥志愿者圆满结束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服务保障工作及健康监测返回校园。校党委书记姜泽廷,党委副书记、校长聂祚仁,副校长刘建萍,校长助理李国俊和各学部(院)相关负责人参加欢迎仪式。欢迎仪式上,校领导为阔别校园73天的志愿者们送上鲜花、感谢信和慰问品,感谢他们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顺利举办作出贡献,为外国客人留下美好回忆,为北京工业大学挣得荣光,勉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发扬奥运精神和志愿者精神,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作出新的贡献。为服务保障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工业大学共计派出436名赛会志愿者,服务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25个业务领域,累计服务时长超过15万小时,为冬奥村平稳运行、赛事顺利举办贡献了青春力量。赛会期间,北工大志愿者用热情的微笑和细致的服务让各国参赛人员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北工大冬奥志愿者作出的贡献,得到赛会各方充分肯定。
【合工大】学校与合肥登特菲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签署研究生联合培养 4月1日,我校与合肥登特菲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签署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协议。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吴玉程与合肥登特菲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建文共同为校企共建的“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高端医疗装备研究中心”揭牌。 签约仪式上,吴玉程对登特菲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团队一行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合肥工业大学始终秉承“工业报国”之志,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校企合作,在新材料、高端装备和现代测试技术等领域取得丰硕科研成果,希望双方以共建高端医疗装备研究中心和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契机,结合登特菲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医学影像技术、医疗装备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技术发展需求,加快高端医疗装备关键技术共同研发,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和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严建文对学校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合肥登特菲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当前科研技术和人才团队情况,期待双方共同协作,加快推动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促进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培养和培训,破局口腔行业数字化口腔技术人才的难题。 登特菲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黄开先、研发中心总监方勇及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我校科研院、专业学位教育办公室、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和工业与装备技术研究院等相关单位代表及教师参加了签约仪式和交流会。 合肥登特菲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口腔数字化影像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口腔影像设备及全产业链数字化服务平台的研制,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口腔影像设备及全链平台(FICP)提供商。其核心产品与服务包含口腔CBCT、手术显微镜、口腔CR、口内三维扫描仪、3D打印设备、牙周电子探针及口腔大数据应用管理平台等。
中国科大首次实现弱手性物质诱导下的两个光学模式之间的强耦合 模式耦合(mode coupling)是现代光子学的基石,许多重要的现象由此产生,如法诺共振(Fano resonance)、电磁感应透明(EIT)、连续域束缚态(BIC)和宇称时间(PT)对称。最基本的耦合系统由两个共振模式组成,当二者的能量交换速率大于各自的衰减速率时,可实现模式间的强耦合。通常,耦合强度由光学结构的几何形貌或材料的折射率决定,这种情况可归类为光学系统的内在调制,是实现模式强耦合的主要途径。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外源手性物质的引入来诱导模式耦合,因为手性物质的非零巴斯德参数(Pasteur parameter, κ)可以诱导磁电相互作用。然而,由于天然手性物质(如氨基酸、蛋白质、糖)的κ极弱,导致可实现的耦合强度也非常弱,弱手性能否诱导共振模式之间的强耦合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4月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学院陈杨研究员、吴东教授、褚家如教授联合团队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Cheng-Wei Qiu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题为“Can weak chirality induce strong coupling between resonant states?”的论文,首次实现弱手性物质诱导下的两个光学模式之间的强耦合,并理论验证了对手性物质圆二色性(CD)信号增强三个数量级。 该工作首先基于耦合模理论建立了一个手性相关的哈密顿量用于定量化评估共振模式间手性诱导耦合的强度与手性物质κ间的关系:在零失谐条件下,由模式耦合混杂产生的两个新模式的特征频率为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两共振模式实现强耦合的条件,即二者具有高品质因子Q且服从电磁对偶性。 针对这一条件,作者设计了一个全介质超表面(图1a),由介质板(n=2.4)上二维周期性的圆孔阵列构成。由于结构的C2对称被扰动Δ打破,在布里渊区的中心(Γ点)会产生一系列具有高Q值的连续域中准束缚态(准BIC)。进一步,作者选取了TE4和TM1这一对远离其它模式且近似满足电磁对偶性的准BIC态,并通过调节介质板的厚度使二者在Γ点处发生简并。由于这两个模式是正交的,当无外源手性引入时,二者不发生耦合,而当κ=(2+0.4i)×10−4的手性溶液引入该系统时,会诱导两个准BIC态的耦合,产生强拉比劈裂(Rabi splitting)并形成两个新的混杂模式,即上支UB和下支LB(图1b)。根据计算,产生的拉比劈裂值大于两个模式线宽,因而严格满足强耦合条件。图1.(a)超表面光学系统的示意图。超表面的几何参数为:周期a = 550 nm,半径r = 200 nm,扰动尺寸Δ = 10 nm,厚度t = 165.9 nm。(b)仿真和模型计算得到的不同厚度t下上支和下支的特征频率以及耦合前TM1和TE4模式的本征频率(虚线)。 本文还系统分析了两个模式的拉比劈裂和损耗的重新分配与κ的实部和虚部之间的对应关系,并研究了两个混杂模式的本征偏振随模式耦合强度的演化过程。同时,手性诱导的模式耦合还为检测手性物质提供了一个通用平台。由于目前市面上90%以上的药物都是由手性分子构成,而具有不同手性的药物分子往往具有截然不同的生理功能,因此检测分子手性对疾病诊断、药物研发、疫情防控都具有重要价值。如图2a所示,当本文提出的强耦合系统在圆偏光正入射时,随着厚度t变化,其CD谱表现出明显的上下两支。而在零失谐条件下(t=165.9 nm时),上支可以实现的最大CD值高达0.1,相比于无超表面的情况,该CD值提高了3000倍,比已有其它工作可以实现的增强值提高了接近两个数量级(图2b)。该研究为实现模式强耦合提供了新路径,在手性光学、微纳光学领域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同时也在手性分子检测、圆偏振激光发射和量子光学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图2. (a)不同厚度超表面的CD光谱。(b)超表面厚度t=165.9 nm时的圆偏振光吸收谱和CD谱。 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启动基金、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项目和新加坡先进研究及科技创新中心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journals.aps.org%2Fprl%2Fabstract%2F10.1103%2FPhysRevLett.128.146102&urlrefer=2f3c1be97a5d0793d50285447475f9d6
中国科大在受热考古材料释光测年技术研究中取得最新进展 北村遗址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20-2021年发掘的一处良渚文化早期的聚落遗址,目前已发现龙首镯、玉璜、玉蝉和石钺等重要玉器和石器,为研究良渚社会的发展、阶级分化和探索良渚古城的崛起背景提供了最新的资料。为确定北村遗址的绝对年代、探索良渚古城外围遗址的相互关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科技考古实验室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对北村遗址中的陶器、红烧土和碳化植物遗存开展了系统的年代学分析,相关成果以Quartz OSL and TL dating of pottery, burnt clay, and sediment from Beicun archaeological site, China为题最近发表在国际年代学一流期刊Quaternary Geochronology上。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牛津大学在陶器中使用热释光方法以来,释光技术在考古领域的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单片再生法、单颗粒等光释光技术已被用于测定陶器、瓷器、石器 (受热燧石)、烧土、炉窑、砖瓦、炼渣等考古材料的年代,但是受热考古材料中矿物的释光性质尚未开展系统的研究。本研究首次发现并确认了受热考古材料中石英的中组分(medium component)特殊信号与600-800℃加热历史的相关性。针对北村遗址采用OSL-SAR与TL-SAR方法,设计了独立的释光测年程序,基于R语言统计模型,测算了陶片与红烧土的释光年代,其结果与烧土中分离出的微量灼烧碳屑的碳十四年代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在规范采样及针对性测试条件下,释光测年技术应用在埋藏陶器、烧土类考古受热材料的年代学研究中具有高准确度的优势,并有望确定最后一次考古受热事件(如祭祀、焚烧、烹煮等)的高精度年代。本研究的主体实验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科技考古实验室完成。释光实验室配备有4台光释光和热释光测量系统(丹麦Riso DA-20型和德国Freiberg lexsyg Smart),可满足多种考古受热材料及地层沉积物的释光测年研究。本研究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博士研究生汪椿鑫,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范安川副教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王宁远研究馆员、陈明辉馆员、姬翔馆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金正耀教授、吴又进特任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张云逸为论文的共同作者。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3080)、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849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双一流建设研究基金(YD2110002027)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术领军人才培养计划(2018)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doi.org%2F10.1016%2Fj.quageo.2022.101281&urlrefer=68af9b64c4e66e0c99fbc714eb64d175
智能所召开2022年工作推进交流会 4月1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召开2022年工作推进交流会。研究所党政领导班子、中层管理干部及各党支部书记参加会议。 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分别简要介绍了分管工作的情况进展和未来计划:要强化所级层面保密制度的设计,形成服务高技术项目的良性循环体系;育种加速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将充分集成各中心优势技术;针对自身研究方向和产业化需求特点,建立成果转化建制化机制;各中心要依据质量目标加强自身规划,推进科研任务争取与实施;工会将继续加大对协会工作的支持力度,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随后,综合办传达了研究所年度总体规划和安排,明确了人才引进、重要活动的开展、分支机构的管理规范、党支部基层建设等计划情况。最后,大家就科研、人事、宣传、研究生管理等工作的开展思路进行了研讨交流。 吴丽芳在总结发言中表示,研究所要围绕现代农业和人工智能两大方向,群策群力、积极探索、抢抓机遇,加强凝练和规划学科建设,在项目的落地实施中融合各中心优势技术,形成促进研究所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合力,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与水平,不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和担当。会场交流
6.69 vsr:/ 师傅我想你了%人类迷惑行为 %搞笑视频 %专治不开心
3.58 mqe:/ 这是我兄弟,因为兴义疫情来了,大家都不开心,他给大家表演一个(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快乐骑行
中区综合馆做核酸,都是周几,几点到几点呢??? 现在打卡平台要求上传核酸,综合馆哪里。都是啥时间断?免费的吧?
科大,win!
【哈工大】我校两项目获202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哈工大全媒体(马静怡/文)近日,202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评审结果正式发布,我校出版社申报的 “组织修复生物材料研究著作”“俄罗斯数学经典著作译丛”两项目23种图书获得资助。 国家出版基金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之后,第三个以国家名义设立的专项基金,重点资助原创性、思想性、学术性较强并具有重要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出版价值的项目。本年度,百余名学术专家、出版专家、财务专家对全国500余家出版社申报的1500多个项目进行了评议,最终遴选498个项目进行资助。 “组织修复生物材料研究著作”紧密联系健康中国战略,总结了我校及兄弟院校在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领域取得的创新性理论和研究成果,体现了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医学、微生物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为生物材料设计、研发和转化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拓宽了生物材料的研究领域,促进了生物材料的临床应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 “俄罗斯数学经典著作译丛”全面而专业地展示了俄罗斯数学的丰硕研究成果,涵盖了复变函数、微分方程、矩阵理论、积分学、微分学、数论等多个数学分支,对推动我国数学理论研究和数学教育理念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既有助于我国数学学科发展,又有助于数学人才培养。
【合工大】我校在古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我校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古生物研究团队发现并命名了中国古代唯一可以“食人”的巨型爬行动物——中华韩愈鳄,相关成果以《An intermediate crocodylian linking two extant gharials from the Bronze Age of China and its human-induced extinction》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生物科学》(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doi.org%2F10.1098%2Frspb.2022.0085&urlrefer=c1389719a0afbf090d9a2bbfd6d552c8)。 在我国岭南地区,曾经生活过一些巨型的史前鳄鱼。这些鳄鱼体长超过6米,是当时生态环境中的顶级捕食者。早在公元9世纪,岭南韩江流域人民的心中便埋下了“鳄患”。据史料记载,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被贬潮州时曾试图警告鳄鱼,甚至不惜牺牲猪羊投入恶溪(今韩江)命鳄离去,否则定将诛戮不赦。韩愈因此写下了著名的《鳄鱼文》。唐末时期,北方战乱不断,中原人民纷纷向岭南迁徙,随之而来的还有猎杀和土地开发等行为,人口的膨胀加速着鳄鱼灭绝的进程,最终鳄鱼这一曾经的霸主在岭南的土地上烟消云散。 近期,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古生物研究团队发现,团队正在研究的馆藏于广东新会和顺德博物馆的几件鳄鱼标本来自于一个新物种。这些鳄鱼可能于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0世纪间遭到杀害,它们和韩愈笔下“四处侵扰为害”的主角可能属于同一物种。因此,科研人员以韩愈的名字命名了这个新物种:中华韩愈鳄。 “人们往往对吻部尖尖呈V形的鳄科和吻部稍钝呈U形的短吻鳄科的鳄鱼更加熟悉,但对第三类鳄鱼——长吻鳄科相对陌生。”团队成员Masaya Iijima博士介绍说:“长吻鳄科的头骨更长更薄,中华韩愈鳄是长吻鳄科的一种,它兼具了长吻鳄科两种现生鳄鱼的一些重要的头骨特征。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因为中华韩愈鳄头骨所展示的这些镶嵌演化的特征对于解决长达数十年的鳄鱼谱系发育争议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韩愈鳄所包含的科学价值不仅在于它能够解决分子生物学家和形态学家对鳄鱼分类的争议,更为重要之处在它的发现为人类活动导致鳄鱼的绝灭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我们所研究的其中两件鳄鱼标本均有人为砍杀的痕迹。虽然这个物种已经绝灭了,我们无法直观地看到它们的绝灭过程,但显然人类应当对中华韩愈鳄的绝灭负有责任。”团队成员刘俊教授说:“鳄鱼作为顶级捕食者,在维持水陆交互的生态系统的平衡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华韩愈鳄的绝灭为现代人类敲响了又一个警钟。” 中华韩愈鳄头骨上还发现了翼状泡和鼻部赘生物,这两个特殊的结构在现生的鳄鱼中只出现在成年雄性恒河鳄中,由此可以推断出所研究的标本来自于一具成年雄性个体。翼状泡是一种发声结构,这显示了中华韩愈鳄的成年雄性个体与恒河鳄在发声结构上可能是相似的。由于声道长度和体型大小呈正相关,而鼻部赘生物延长了声道长度。因而,中华韩愈鳄雄性个体头骨上所展示的翼状泡和鼻部赘生物在性选择上具有明显的进化优势。 我校古生物团队研究了大约5000年前中华文明出现至今的许多考古遗址,并在遍部中国的许多考古遗址中发现了鳄鱼遗骸,其中一些遗骸可能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刘俊教授认为,中华韩愈鳄作为中国古代唯一可以“食人”的巨型爬行动物,可能在中国古代文明上留下了一些印记。除此之外,一些古籍中关于龙的传说可能也受到了中华韩愈鳄的影响。 参与此项研究的博士研究生乔羽说:“中华韩愈鳄在分类学上属于长吻鳄科,它们细长的吻部常常让我们产生误解,认为它们是吃鱼的鳄鱼,细长的吻部似乎无法承受捕食大型猎物带来的冲击力。然而,现生长吻鳄科其食谱不局限于鱼,幼年长吻鳄会吃一些两栖类、昆虫等等小型猎物,随着体型增大,它们会捕捉一些大型猎物,国外有长吻马来鳄捕食猴子和小鹿的记载,所以长达6米多的中华韩愈鳄是完全可以伤及人畜的。” 本研究的参与者硕士研究生崔杰说:“通过对中华韩愈鳄体型的估算,发现其成年个体体长达6米有余,完全可以与现生最大的鳄鱼湾鳄相匹敌。中华韩愈鳄体型十分巨大,与现存大多数鳄鱼相比,可谓是巨鳄,但是终究未能逃脱绝灭的命运。鳄鱼家族已经在地球上演化了几千万年,看到过我们未曾欣赏过的史前风景,与恐龙有过交锋。纵观整个鳄类的进化史,也出现过许多大型鳄鱼,比如仅头骨就长达2米的恐鳄,体长将近12米的帝鳄,大约6米长的野猪鳄等等,它们都已经绝灭了,希望我们能够尽自己之力保护我们的动物朋友。” 团队成员也在积极探索这一新发现的其他方面。中华韩愈鳄亚化石年代新,保留了一些软组织,这意味着有望从中提取古DNA物质,从而描绘出鳄鱼更准确的演化历程。 论文第一作者为我校外籍博士后Masaya Iijima博士,通讯作者为刘俊教授,合肥工业大学为第一和通讯作者单位。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国家留学基金委以及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 Masaya Iijima博士2018年入选人社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联合实施的“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人才项目,为我校该项目首位入选者。近年来,我校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在学校以及外事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谋划、主动出击、广泛宣传,在博士后招收和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有3位博士后入选“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人才项目,为我校地质学科发展储备了一批优秀后备人才。 成果发表后,国内外的主流媒体如《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以及新华网、中新网、光明网等均对此项研究成果进行了专访和报道。图1:中华韩愈鳄正型标本三维重建和艺术复原图图2:中华韩愈鳄标本头骨和颈椎的照片以及扫描影像中发现有多个攻击性伤口图3:中华韩愈鳄与人类及其他鳄鱼体型的对比
中国科大揭示HPT内分泌轴中内源肽和口服肽类药物激活促甲状腺激 2022年3月29日,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安徽省多肽药物工程实验室田长麟教授团队,与清华大学化学系、有机磷化学及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刘磊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知名期刊《Cell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insightsinto thyr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 activationby an endogenouspeptideagonist orits orally administeredanalogue”的研究论文。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hyrotropin ReleasingHormone,TRH)是下丘脑分泌的一种三肽激素,刺激垂体前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 TSH), TSH刺激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显著促进婴儿期生长发育,促进骨、骨骼肌、肝脏代谢合成,及增加成年人基础代谢率。因此,称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TP内分泌轴。 TRH已经被开发成为注射三肽药物(普罗瑞林),在内分泌科用于治疗下丘脑性甲状腺机能低下,中枢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在精神科用于治疗抑郁症及精神分裂症;在神经科用于治疗脑和脊髓损伤及昏迷、肌萎缩性侧索硬化、脊髓小脑退化、老年性痴呆、癫痫等疾病。针对TRH在体内快速代谢降解,作用时间较短,而且内分泌负作用大等缺点,日本田边三菱公司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批准的口服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他替瑞林(Taltirelin, TAL,是TRH的结构修饰改造药物)。TAL主要应用于改善脊髓小脑变性病人的共济失调、拮抗利舍平诱导的体温降低、以及拮抗戊巴比妥诱导的睡眠等。TAL对CNS的兴奋作用比TRH强10~100倍,在体内比TRH稳定而作用持续时间比TRH长约8倍。TAL对TRH受体的亲和力约为TRH的1/11,而TAL内分泌作用弱于TRH。有关TRH和TAL对TRHR受体的差异化激活机制研究将对于靶向TRHR的多肽药物改造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图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TRHR)是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内分泌轴中的重要神经多肽受体。TRH激活TRHR后以Gq/11信号传导通路启动细胞应激效应。 通过解析TRHR/Gq复合物在结合内源三肽激动剂TRH(普罗瑞林)或口服肽类激动剂TAL(他替瑞林)的三维结构,并结合功能分析,该研究揭示了TRH(pyroGlu-His-Pro-NH2)与TRHR的相互作用,以及TAL(1-methyl-(S)-4,5-dihydroorotyl)–His–Pro-NH2)与TRHR的相互作用。和其他A类GPCR类似,激动剂结合TRHR之后,促进了TRHR与G蛋白复合物的相互作用,并启动细胞内下游信号传导系统。图2:TRHR/miniGq复合物结合激动剂TRH(普罗瑞林)或TAL(他替瑞林)电镜结构 TAL具有比TRH较低的TRHR亲和力,但作用效能强于TRH 与TRH中亲水的第一个残基pyro-Glu相比,TAL的第一个残基换成了具有高度疏水特性的含氮杂环,是TAL具有较强疏水特性并具有口服特性的主要原因。 TRH或TAL分别通过多个氢键相互作用与TRHR的配体结合口袋周围的氨基酸形成特异性相互作用。结构比对表明,TAL的六元杂环与N2896.58的作用距离要比TRH的pyroGlu要远,同时TAL与TRH的第二个残基L-His在TRHR配体结合口袋中的取向差异,导致了TAL与TRHR的相互作用要弱于TRH与TRHR的相互作用,表现为TRH更契合与TRHR相互结合,这也许是TAL比TRH表现为较弱的TRHR亲和力的结构基础。同时,在TRH或TAL结合TRHR之后,在Toggle switch与NPxxY区域的多个氨基酸侧链(W279, Y282, Y310)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偏转,使得TRHR-Gq/TAL表现为比TRHR-Gq/TRH更为往外侧移动的TM5,TM6,将导致在TAL作用下,TRHR与Gq的结合更为紧密,这也许是TAL比TRH表现更强激活TRHR信号传导能力的结构基础。图3:TRH和TAL与TRHR相互作用的细节差异,及TRH或TAL结合TRHR之后引起跨膜区构象变化差异,可能是导致胞内Gq蛋白结合差异的结构基础 本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后杨帆,硕士研究生张欢欢,博士研究生孟宪禹。中国科技大学田长麟教授和石攀副教授,清华大学刘磊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科院战略先导B、中科院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制化研究等项目的经费支持。 文章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nature.com%2Farticles%2Fs41422-022-00646-6&urlrefer=2aea0345277bee0b88f5a1c86824d223
合肥研究院举办“2022届毕业生春季双选交流会”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进一步畅通就业渠道,3月26日,“合肥研究院2022届毕业生春季线上双选交流会”通过腾讯会议平台成功举办。本次双选会共有9家企业参与了宣讲和交流,200多名科学岛学子参加了本次双选会。 上午9:00,双选会准时开始。深圳市光微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皖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集萃智造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先后参加了线上招聘宣讲。在与企业互动的环节中,同学们就薪资福利、发展前景等关心的话题与企业宣讲老师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线上交流会
驻法大使代表中国政府向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合作者颁发中国国际科学 3月28日,中国驻法国使馆隆重举行2020年度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颁奖仪式。驻法国大使卢沙野代表中国政府向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国际合作专家、聚变波加热领域著名专家、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工程部总负责人阿兰·贝库雷教授颁发了2020年度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奖章和证书。法国国民议会前议长贝尔纳·阿夸耶、生物梅里埃公司创始人阿兰·梅里埃、法国前总统科技顾问贝尔纳·贝洛克出席颁奖仪式。 卢沙野大使在颁奖致辞中表示,贝库雷教授以睿智的头脑、真挚的情感、渊博的学识和辛勤的耕耘,与开展合作研究的中国科学家一起,浇灌了中外科技交流合作的友谊之花,并结出累累硕果。他指出法国是首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也是首个与新中国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的西方大国。40多年来,敢为人先的中法科技合作不断深入,为两国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科研能力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支撑了双边关系高水平发展。展望未来,中方愿与法方一道继续推动科技交流合作,让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为促进全球科技事业发展、增进全人类共同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贝库雷教授在答谢辞中感谢中国政府授予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感谢中国驻法国使馆举办此次隆重的颁奖仪式。他表示,科技能冲破历史、文化和经济阻碍,拉近不同民族间的距离,共同应对时代挑战,他很荣幸能见证中法在核聚变研究领域的密切合作和取得的重大成果,将始终坚守信念,为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而持续做好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此同时,他很高兴能够见证中国在核聚变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取得的重大成果,感谢等离子体所为ITER计划以及开发核聚变能研究做出的贡献,感谢等离子体所的科技合作同行,表示自己将始终坚守信念,为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而开展密切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是国务院于1994年设立的国家级年度奖项,1995年起每年授奖一次,旨在表彰奖励对中国科技事业和全人类科技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和组织。2020年度共有8位外籍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获奖。由于疫情原因,该年度奖项由中国政府委派中国驻外使馆在有关驻在国颁授。这是继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聚变研究中心肯尼斯·金特教授获2004年度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美国通用原子公司陈锡熊博士获2009年度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俄罗斯叶甫盖尼·维利霍夫院士获2015年度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之后,第四次由合肥研究院推荐的外籍专家获得此项国家级殊荣。 阿兰·贝库雷,聚变波加热领域著名专家,现任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工程部总负责人,曾任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磁约束聚变研究所所长、欧盟聚变联合会法方代表。阿兰·贝库雷与等离子体所科研人员开始建立密切的合作交流关系,三十年来他访问我国三十多次,为推动中法聚变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连续十年担任EAST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为EAST装置实验运行提出宝贵建议和意见,为推动成立中法聚变联合实验室、中法聚变联合研究中心,ITER工程安装中法联合体发挥了重大作用。他与等离子体所开展的科技合作促成中法两大聚变装置EAST和WEST在多个领域开展全面深入合作。他还组织法国专家团队大力支持我国下一代聚变工程实验堆的建设。他任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磁约束聚变研究所期间,磁约束聚变所共接收约40名中国青年学生赴法深造,这些青年人才目前都在我国核聚变研究各岗位发挥着骨干作用。 相关链接: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amb-chine.fr%2Fchn%2Fttxw%2F202203%2Ft20220329_10656835.htm+&urlrefer=b718a7af76c214390bcffc0be7777007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ipp.cas.cn%2Fxwdt%2Fttxw%2F202111%2Ft20211103_668909.html+&urlrefer=38b82652d3cd4ea678a03660e7c136bc 驻法国大使卢沙野代表中国政府向阿兰·贝库雷教授(左)颁发证书 驻法国大使卢沙野致辞讲话 阿兰·贝库雷发表致辞答谢 等离子体所所长助理Tuong博士和奥罗阿大区科技副省长、前CEA国际部部长Foini博士陪同领奖 阿兰·贝库雷接受媒体专访
2.05 eod:/ 太给熊丢脸了%搞笑视频 %生活搞笑趣事 %监控下的一幕 %专治不开心 %看一遍笑一遍 %动物的迷惑行为
6.41 CHi:/ %安徽旅游 %美好安徽dou起来 合肥大科学装置未来合肥醉美科研基地%大科学装置 %合肥
1.07 fbA:/ 这样栽树,太可惜了,树能长好吗?保护土球的袋子都没去掉
1.02 dNJ:/ 干净又卫生?%话梅 %梅子 %西梅 %美食制作 %工厂 %科普 %看世界 %纪录片
7.92 tRk:/ 隔离期间最后的希望~%玄凤鹦鹉 %软萌软萌 %意不意外 %城市鹦鹉 %疫情防控
【河工大】河北工业大学致用人单位的一封信 尊敬的用人单位: 首先,感谢各单位长期以来对河北工业大学就业工作的支持!鉴于近期疫情形势严峻,自3月部分学生返校后,校园实行封闭管理,学校暂停举办线下校园招聘活动,线上校园招聘活动继续举办。现诚挚邀请社会各界用人单位来校选聘毕业生。 1 河北工业大学简介 河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3年的北洋工艺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培养工业人才的高等学校,创办了全国最早的高校校办工厂。1929年改称河北省立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119年来,学校始终秉承“兴工报国”办学传统和“勤慎公忠”校训精神,形成了“工学并举”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培养了30余万名优秀毕业生。学校1996年跻身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4年由河北省、天津市和教育部共建;2017年、2022年,我校先后入选两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近年来,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3个学科领域分别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20年获评“全国文明校园”。 2 预约申请校园招聘活动 我校所有校园招聘活动均需通过河北工业大学就业信息系统申请。请贵单位在我校就业信息网(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career.hebut.edu.cn%2F&urlrefer=28aa59c6fc08a75e1a9c21766249b6af)注册(已注册单位可直接登录),注册后可在网站发布信息,并进行线上、线下校园招聘活动的预约。 3 参加线上招聘活动 用人单位可通过就业信息网(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career.hebut.edu.cn%2F&urlrefer=28aa59c6fc08a75e1a9c21766249b6af)申请开展线上招聘活动,包括在线发布招聘信息,申请空中宣讲会、空中双选会等。请用人单位在我校就业信息网注册(已注册单位可直接登录),注册后可在网站发布信息,并进行空中宣讲会、空中双选会的申请。 4 现阶段用人单位校园招聘须知 (1)目前仍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学校各项招聘活动将严格按照教育部、天津市和学校有关要求开展,望各用人单位能够理解、支持,配合学校的各项管理规定。如受疫情影响,疫情防控要求或学校安排等事宜发生变化,就业指导中心将及时更新招聘活动计划并告知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请随时关注河北工业大学就业信息网及就业指导中心微信公众号。 (2)用人单位与我校毕业生签约须在河北工业大学就业信息网上进行网上签约。签约时,请各用人单位认真核对单位信息及档案转寄地址等,确保与毕业生签约时信息准确无误。 (3)其他未尽事宜可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的方式与我们联系。河北工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专用邮箱:
[email protected]
,联系电话:022-60436572、022-60435515。
【哈工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黑龙江工作组来校调研检查疫 哈工大全媒体(刘培香/文 辛然/图)3月28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黑龙江工作组负责人、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率领工作组来校调研检查疫情防控工作。校党委书记熊四皓陪同检查。 “学生用餐是怎么安排的?物资储备得如何?”“完成一轮核酸检测需要多长时间?学生疫苗第三针接种率达到多少?”……在门岗、食堂、公寓、核酸检测现场,吴良有一行一边认真查看现场情况,一边与校领导及工作人员交流,询问学校疫情防控的具体措施和存在的困难。 熊四皓详细介绍了学校在校园封闭管理、学生就餐安排、物资储备、公寓管理及临时隔离区设置、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等方面采取的各项举措,并表示学校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举全校之力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吴良有对我校疫情防控工作给予肯定,并对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提出3点要求。一要加大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力度,尤其是对重点人群的监测和检测,做好核酸检测闭环管理,坚决避免交叉感染。二要制定科学完善的隔离转运措施,做好应急预案和应急准备,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三要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与属地加强联动,争取地方更多支持,统筹集中各方资源力量,保证校园安全稳定,师生生活有序运行。 吴良有强调,当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期,高校作为备受关注的重点场所,不能有丝毫马虎松懈,不能放过任何一个风险点。希望学校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相关要求,从严从紧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做实做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责任到人,精准防控,坚决筑牢安全防线、守住安全底线。 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魏新刚,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葛洪,哈尔滨市副市长陈远飞,省疾控中心、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我校副校长沈毅、校长助理范峰及相关单位负责人等陪同检查。现场调研检查
【西工大】计算机学院召开国防科研工作交流研讨会 西工大新闻网3月29日电(李晓月)为推进落实学校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打造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开创学院科研工作新局面,3月28日上午,计算机学院组织召开国防科研工作专题交流研讨会。院长於志文、副院长邓磊、各学科团队带头人、国防领域专家及相关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还特别邀请校科研院军工部段元欣主任做专题报告。首先,邓磊介绍了召开本次会议的目的和学院科研工作的基本情况,强调了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对学院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 随后,段元欣全面介绍了国防领域的项目渠道和专家体系情况,杜承烈、杨刚、王鹏三位老师围绕前期工作总结和未来工作布局,分别介绍了所在团队的国防科研工作,并分享了各自的心得体会。 交流报告之后,与会老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围绕学院国防科研工作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如加强专题研讨,梳理重点方向,找准合作伙伴;坚持“能力资源”的协同建设;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寻找突破点;梳理、建立、疏通、拓展专家渠道,扩大充实各级专家队伍;建立资源共享协作机制,针对大项目申请和大平台研制构建多学科交叉团队等。 最后,於志文总结指出,承担重要国防科研任务,对于强化和凸显我校计算机学科的“系统国防”特色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找准切入点,密切合作关系,在技术的先进性和前瞻性上不断下功夫,构建高水平自立自强的科技新发展格局,努力形成国家战略支撑力量。
合肥研究院两项中国科学院STS计划重点项目通过结题验收 3月25日,合肥研究院承担的两项中国科学院STS重点项目“基于大数据的慢病风险防控服务体系建设”“肝细胞癌早期检测数字等温扩增系统研制”通过结题验收。验收会由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牵头组织,合肥研究院科技促进发展处承办,采用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 验收专家组由来自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疾控中心、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安徽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徽省肿瘤医院、合肥市创新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和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的九位专家组成。合肥研究院副院长宋云涛、科技促进发展局生物技术处四级职员周桔出席会议,生物技术处副处长杨明主持会议。 宋云涛代表研究院对出席会议的领导和专家表示欢迎和衷心感谢,他介绍了两个项目的执行情况,希望项目团队以这次验收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提升科研攻关能力、提高成果转化质量,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杨明宣读了验收专家名单、两项中科院STS重点项目的管理情况并提出了项目验收要求。 项目验收环节,项目负责人分别就项目指标完成情况、成果与产出、示范应用、经费使用情况、未来发展等方面做了总结汇报。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负责人汇报,对项目进行了质询与评议,肯定了项目组在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方面做出的实质性贡献,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专家组一致认为,两项中科院STS重点项目均完成了预期的各项目标,经费使用合理,实施效果显著,同意通过验收。 中科院STS重点项目“基于大数据的慢病风险防控服务体系建设”主要针对重大慢病防控需求,在常见慢病早期预警、多途径协同干预、高依从性管理及并发症筛查等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构建了以安徽合肥为中心的“三甲医院(体检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人(自助)”多节点分布式慢病防控城域网,和北京中关村医院以“基因组学测评+精准指导”为特色的辐射式慢病防控大功能社区。目前,已累计完成80261人慢病风险评估与健康建档管理,其中1063人实施了精准运动干预或营养膳食干预。随着项目科研及示范应用工作的推广,项目的健康经济效益将不断得到延伸扩展。 中科院STS重点项目“肝细胞癌早期检测数字等温扩增系统研制”主要针对肝癌早期检测的迫切需求,提出了用于肝癌相关miRNA快速检测的链置换等温扩增新方法,研制了新型高通量微流控生物芯片及配套的生物芯片阅读仪,并联合中国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10家医院,建立了肝癌早期诊断模型。项目研发的“数字PCR预混液试剂盒”获得了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凭证,完成了二类医疗器械“生物芯片阅读仪”的注册申报工作。验收会现场
关于做好2022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初选工作的通知 各位研究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于近日启动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初选工作,现将有关申请事项通知如下,请符合条件的同学积极申报。 一、申报条件 (一)申请人须为具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籍的全日制研究生,且目前正常在校就读。 (二)此前曾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的研究生,此次不能重复申报。 (三)今年6月及以后毕业的研究生有资格申报。 二、材料报送相关说明 1、《中国科学院院长奖申报表》(附件1)及填报的科研成果证明材料(需同时提交纸质版和电子版各1份,内容必须完全一致。电子版本中涉及签名处,均须录入对应人名;纸质版本中涉及签名处均须签字); 2、《2022年院长奖学金申请成果汇总表》(附件2)(电子版)。 以上材料提交截止至2022年4月20日,逾期不再受理。 另:中科院要求院长奖申报通过中国科学院智慧教育系统(网址: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iedu.cas.cn%2F&urlrefer=3b36f0d6d622b8413ea7d3542f1a3037)进行,校级评审结果公布后,研究生处会通知评审通过的同学完成系统申报流程:学生本人申请、导师审核、培养单位推荐。 三、评审方式 1、资格审核,由研究生处负责审核申请人的申请资格及申报材料; 2、组织评审,由合肥研究院奖学金评审委员会负责初评,并将初评结果报送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初评采用听取汇报,专家提问,综合评分的方式进行,申请人需进行PPT汇报,汇报时间不超过6分钟,汇报内容包括:①个人简介;②在学期间的科研工作介绍(着重介绍自己承担的工作内容和贡献);③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等。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叶海燕 电话:65591315 邮箱:
[email protected]
地址:科学岛二号楼237 科学岛分院 2022年3月29日
安徽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2022年联合培养硕士研究 在确保安全性、公平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稳妥做好我校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与录取工作,制定本办法。 一、复试和录取工作原则 (一)全面贯彻国家和安徽省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遵循高层次专业人才选拔规律,坚持科学选拔。 (二)坚持全面考查,突出重点。在对考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衡量的基础上,注重思想政治素质考核,重点考核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三)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严肃招生纪律,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实施阳光招生;贯彻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招生录取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实行招生计划公开、复试录取办法公开、复试考生名单公开、录取信息公开、咨询及申诉渠道公开。 (四)坚持以人为本,质量优先。增强服务意识,维护考生合法权益。 二、组织领导 (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组长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包括分管研究生培养和管理工作的党政负责人、纪委书记以及导师代表,一般为5-7人,负责制定本单位研究生复试工作细则并组织实施。 面试考生人数较多的学科可成立若干个面试专家组。面试专家组实行组长负责制,成员不少于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5人。 (二)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党委负责对拟录取考生(含推免生)的档案材料进行政审和诚信评判;本单位纪委、党组织的纪检委员负责对面试各个环节进行监督。 三、复试资格 (一)复试采取差额形式,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具体差额比例报学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备案后执行。 (二)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单科成绩和总成绩须达到国家划定的A类分数线。 (三)联合培养生202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安排: 1.第一批为第一志愿报考安徽大学联合培养(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且初试成绩达到安徽大学研究生复试分数线的考生。 2.第一批复试结束后,未完成的招生计划进行调剂复试。安徽大学联合培养(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接收调剂的学科专业目录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服务系统发布。 (四)接收调剂的基本要求: 1.调剂的考生须是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含应届本科毕业生),初试成绩不低于第一志愿复试分数线。 2.考生申请调入的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须为相同或相近,应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 3.考生初试科目与调入的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相同。 4.参加单独考试(含强军计划、援藏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 5.符合国家规定的其它调剂要求。 (五)调剂复试的复试日程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处网站发布,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服务系统收到复试通知且同意参加复试的考生,按复试日程参加复试,不再另发复试通知。 (六)资格审查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考生的报名资格审查在复试中进行。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要指定专人负责资格审查工作。 凡未接受资格审查或资格审查未通过的考生不得参加复试。 考生须在3月29日20时前,登录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生信息平台(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gs.hfcas.ac.cn&urlrefer=77433438b5816ac54a8a0694c4bdc5ef,请用本人报考时填报的手机号码和本人考生编号),提交以下个人证明材料(个人证明材料须为原件拍照或清晰扫描件电子版,按如下编号顺序,制作成一个完整的PDF文件,文件命名为“准考证号+姓名.PDF”。),材料清单和顺序如下: 1.准考证。 2.二代身份证(正反两面)。 3.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应届生提供学生证);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须凭颁发毕业证书的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或网络教育高校出具的相关证明方可参加复试。 4.大学期间成绩单原件或档案中成绩单复印件(加盖档案管理单位红章,应届本科毕业生加盖所在学校教务部门公章)。 5.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6.科研成果、英语水平、获奖证书、毕业论文(应届生可提供毕业论文大纲)等证明学术才能的材料,以及各培养单位要求提供的相关材料。 7.复试考生本人签字的《安徽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诚信复试承诺书》。(从研究生院网站“下载专区”下载) 四、复试方式与计分办法 (一)复试实行网络复试。网络复试须统一使用指定的小鱼易连网络复试平台(手机和电脑端软件下载网址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xylink.com%2Fdownload&urlrefer=4508263bb5d57e911c8bcc7fea971db7,软件使用说明和考生双机位复试操作说明见附件1和附件2),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处会组织专门人员提前进行测试。 (二)面试由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负责组织,面试专家组具体实施,满分为100分。面试侧重综合性、开放性的能力型测试,主要考核考生的综合分析、语言表达、外语听说等能力。同时通过考生提供的材料,加强对考生既往学业、一贯表现、科研能力、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等情况的全面考查。 面试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专业面试(80%):面试专家组成员主要以提问的方式对考生进行面试,题目参照《安徽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上列出的复试科目内容范围,注重加强考察考生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每位考生面试时间不少于20分钟(专业知识面试时间不少于10分钟)。面试网络出现卡顿超过三分钟,面试时间顺延。面试专家组成员依据考生面试表现当场记名评分:每位考生的面试得分为专家组所有成员记名评分的平均分(消除组间偏差后)。 综合素质(20%):面试专家组根据考生提供的大学学习成绩单、毕业论文、科研成果、英语水平、获奖证书等补充材料评分。 我单位指定专人做好面试记录、评分表存档等工作。面试过程实行全程录屏录像,面试现场录音录像。 网络远程视频面试组织程序如下: 1.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须在远程面试当天留充足时间,备好一台带摄像头、麦克风的电脑,以及一部智能手机。建议考生尽可能做好三种网络准备方案:有线网络、无线网络、手机热点,建议优先使用有线网络。 2.各面试专家组按面试序号对考生进行面试。各面试专家组秘书需填写《安徽大学2022年硕士招生复试情况记录表》,对每位考生面试全程做记录。 3.各面试小组用规定表格向研究生处报送各考生面试获得的各专家评分表及评分汇总表(由组长签名纸质一份,电子档一份)。 (三)没有本科学历证书的考生(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除外),应当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非法学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和单独考试除外)。加试由各培养单位线上组织并监考,在规定时间将笔试试题电子版通过屏幕共享给考生,考生在“双机位”环境下开卷考试(不可查看电子设备)。每门课程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为100分。加试的每门课程得分达到60分为合格,不计入总得分。考生在加试笔试期间,网络卡顿超过10分钟,则需重新组织换题考试。 五、复试时间和复试考试名单 复试时间2022年3月31日-2022年4月1日,第一志愿达线的复试考生名单见附件3。 六、录取 (一)考生总得分。 考生总得分计算办法如下: 1.初试卷面总分为500分的考生,初试成绩除以5之后的得分,乘以60%,即为初试当量折算分。 2.初试卷面总分为300分的考生,初试成绩除以3之后的得分,乘以60%,即为初试当量折算分。 3.考生专业面试和综合素质总得分乘以40%,即为复试当量折算分。 4.考生总得分为初试当量折算分与复试当量折算分之和。 5.政策性加分,计入初试成绩总分,折算为百分制乘以60%后计入考生总得分(符合教育部加分规定的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向我校研招办提交书面证明材料)。 6.参加“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考生,对初试总分未达到国家线,可向我校申请调剂到普通计划,按规定享受初试加分政策:“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现役退役,达到报考条件后,3 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二)学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按一级学科根据招生计划、总得分高低,依次确定拟录取名单(考生的总得分相同时,按初试成绩总分高低依次录取;考生的总得分、初试成绩总分均相同时,按复试面试得分高低依次录取)。 (三)有以下情况之一的考生,不予录取: 1.复试面试或加试者低于60分的。 2. 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的。 3.已接受其它招生单位“待录取”的。 4.资格审查未通过或提供虚假信息的。 5.网络远程面试时有违规行为的。 (四)拟录取的调剂考生,由学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发送“待录取”通知,拟录取的调剂考生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另行公告)确认是否同意接受“待录取”,逾期视为放弃。 七、体检 拟录取考生在开学后进行体检。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 号)要求,按照《教育部 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 号)规定执行。 八、其它 (一)招生计划、复试名单、拟录取名单等在安徽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公示,网址: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yz.ahu.edu.cn&urlrefer=7e0c2704e71ef2bc075316df44635884。对复试和录取工作全过程涉及的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由督查组统一受理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查处(监督电话:0551—63861581,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 (二)拟录取的研究生确定后可进行预备性师生互选,正式互选自新生入学复查合格后至开学两周内完成。 (三)对在复试过程中有违规行为的考生,一经查实,即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等规定严肃处理,取消录取资格,记入《考生考试诚信档案》。入学后3个月内,我校将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有关要求,对所有考生进行全面复查,对复试、复查中表现差异大的,进行严格审核和调查,确认冒名顶替或考试舞弊的,将予以严肃处理,并进行追究。 (四)研究生新生学业奖学金的评定按复试批次先后依考生总得分高低排序确定。 (五)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复试工作细则及其实施过程涉及的相关问题,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负责解释。未尽事宜由安徽大学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 联系人:闫老师 0551-65592439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处 2022年3月29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关于2022年接收部分硕士调剂 各位考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2022年拟接收部分硕士调剂生,具体信息如下: 拟接收调剂专业: 物理学、光学、生物物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核能科学与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机械、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生物与医药。 考研分数要求: 初试成绩不低于科学岛分院一志愿复试分数线(详见官网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yz.ustc.edu.cn%2Fuserfiles%2F202203%2Faer45564.pdf&urlrefer=57b05c08e8c0b6a8ee81544d8bd7f909); 考生分数满足调剂要求,考试科目与拟调剂专业相同或相近,并应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其中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拟调入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相同。 调剂对象范围 1、校内调剂:第一志愿报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生优先,在第一志愿生源不满足的情况下,调剂校外考生。 2、校外调剂:由于各学校初试科目设置及难度存在差异,从我院对考生日后学习和高质量科学研究的要求出发,调剂遵循考试难度与我校相同或相近的原则,考生第一志愿报考单位原则上应是国内重点院校、中科院各研究所。 调剂方法与步骤: 中国研究生招生调剂网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yz.chsi.com.cn%2Fyztj%2F&urlrefer=c3e9e8df35957dcd483caacd34681362开放后,考生须通过国家调剂系统申请调剂,具体报名时间另行通知。 联 系 人:闫老师 联系电话: 0551-65592439
关于2022年联合培养(安徽大学-合肥研究院)研究生填报研究所和 各位考生: 请第一志愿报考联合培养(安徽大学-合肥研究院)且达线的考生:具体分数请参考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graschool.ahu.edu.cn%2F2022%2F0326%2Fc9539a282219%2Fpage.htm&urlrefer=af9f38012c4bc7f1a9ae41c94b7c41f5。 登录系统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gs.hfcas.ac.cn&urlrefer=77433438b5816ac54a8a0694c4bdc5ef,填报报考意向研究所和上传个人材料,作为后续复试阶段工作的参考。 1、本次信息采集仅作为达线考生复试环节意向研究所的参考,合肥研究院研究生处将根据研究所招生计划、学生报考意向进行动态调整; 2、考生报考意向填报截止时间:2022年3月29日20时; 3、系统默认登录名为报考时填报的手机号码,密码为本人考生编号; 4、如有任何系统登录或填报问题,请QQ或电话联系填报系统维护工程师(张老师手机号码:15375439527、QQ:756974215;黄老师手机号码:15156219923、QQ:1124455714),同时提供你的姓名、准考生号码、报考时填报的手机号码,核对身份后由工程师进行处理请各位考生及时进行网上信息填报。 5、提交以下个人证明材料(个人证明材料须为原件拍照或清晰扫描件电子版,按如下编号顺序,制作成一个完整的PDF文件,文件命名为“准考证号+姓名.PDF”。),材料清单和顺序如下: 1.准考证。 2.二代身份证(正反两面)。 3.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应届生提供学生证);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须凭颁发毕业证书的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或网络教育高校出具的相关证明方可参加复试。 4.大学期间成绩单原件或档案中成绩单复印件(加盖档案管理单位红章,应届本科毕业生加盖所在学校教务部门公章)。 5.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6.科研成果、英语水平、获奖证书、毕业论文(应届生可提供毕业论文大纲)等证明学术才能的材料,以及各培养单位要求提供的相关材料。 7.复试考生本人签字的《安徽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诚信复试承诺书》。 复试承诺书从本通知附件下载或从安徽大学研究生院网站“下载专区”下载,下载地址: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graschool.ahu.edu.cn%2F_upload%2Farticle%2Ffiles%2Ffc%2F5e%2F458253654e21982805dc9f83c662%2Fa6417ea0-57cd-4f3e-a2bb-f6f2cfb2c8ac.doc+&urlrefer=cf9d61c1ed17f0301b08e516d939fc74 联系人:闫超 联系电话:0551-65592439
游泳馆怎么没法线上预约购票了? 所有的时间段都显示余票为0,今天周二了,咋回事啊?有同学知道吗?这么早不该所有的时间段都卖完了啊,没遇到过这种情况,难道是疫情封馆了????
【西工大】我校5位教师入选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西工大新闻网3月23日电(陈莹)近日,中国科协办公厅公布了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名单,我校共5位教师入选。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是中国科协2015年启动的青年人才支持项目,面向有较大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32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旨在创新青年科技人才的遴选机制、培养模式、评价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帮助青年科技人才在创造力黄金时期做出突出业绩,团结引领青年人才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服务科技强国建设中实现自身价值,成长为国家主要科技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重要后备力量。该项目进行连续3年稳定的资助培养,每年15万元。 我校入选教师简介如下:孟亮,机电学院副教授,1989年8月生。主要从事面向增材制造的点阵结构设计方法与应用研究。姜俞光,动力与能源学院副教授,1990年1月生。主要从事空天动力装置热防护技术研究。袁上钦,无人系统技术研究院副教授,1990年4月生。主要从事增材制造复合材料设计与制造研究。雷鸣,航天学院助理教授,1990年10月生。主要从事复合材料力学相关研究。李紫良,动力与能源学院副教授,1994年8月生。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学相关研究。 往届入选情况: 第一届:李伟林 第二届:刘准轧、许英杰 第三届:杨文超 第四届:高鹏飞、汪勇、周生喜 第五届:屈峰、郑策 第六届:景泽、周建波、张磊、王骏、卢丞一、冯晴亮、杜经莲、景婷婷 截至目前,学校已有22位教师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科协组织助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成效明显。后续,校科协将继续主动融入学校人才工作全局,始终把服务科技工作者作为使命任务,履行好桥梁纽带职责,全力做好科技人才培养、举荐和服务工作,持续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打造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希望我校青年科技工作者以优秀青年人才为榜样,弘扬优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矢志报国,攻坚克难,不断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勇于攀登科技高峰,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河工大】河工战“疫”|河北工业大学廊坊校区:特殊时期 特别 当前,疫情形势严峻复杂,防控压力持续增大。河北工业大学廊坊校区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一贯的社会责任感,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全力做好校区涉疫医学观察以及学生卫生防疫等工作,以多种方式全力支持廊坊疫情防控工作,彰显高校服务地方的“大学责任”,从细微之处传递对全校师生的关爱。 全力支持廊坊市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出现后,廊坊校区第一时间优化校区内外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全力调配现有各种人力及物力资源。在确保师生健康安全的前提下,主动腾出校区学生公寓2号楼,无偿支持廊坊市进行疫情防控调配使用,为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提供固定休息场所。同时,河北工业大学廊坊校区组成工作专班,为来校轮休的医护工作者提供全方位基本生活保障和相应服务,全时无偿提供开水、纯净水、水果及生活日用品,从细微服务出发,汇聚廊坊力量共克时艰。 让大家感受到家的温暖 近期,部分学生因返校途经中高风险地区等原因,“廊坊校区”先后有38名学生需在校进行医学观察。到校后,38名学生第一时间被安排入住学校特定寝室。特定寝室实行“一人一房”,房间内配有网络、空调等设施。为让进行医学观察的学生感受家的温暖,学校抽调4名专职教师24小时照料学生的日常起居,最大限度满足了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需要。为进一步加强管理,廊坊校区对在校医学观察的学生成立临时班集体,配备了班导师、辅导员和专职心理教师。班级以自荐形式选举出班长和团支书,制订了《廊坊校区医学观察临时班集体活动细则》《廊坊校区医学观察临时班集体量化考核表》等制度文件,分别从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疏导、体育运动、纪律执行等各个方面进行了量化考核和精细化管理,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了加强信息沟通,专门建立了在校医学观察学生家长群,学校随时向家长通报推送学生饮食起居、学习现状等动态信息,不仅抚慰了学生和家长们的紧张情绪,也赢得了学生家长对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见微知著、大爱无疆,在校医学观察学生防疫工作的每一处细节,无不传递着校区教职工对学生们的深切关爱,彰显着河北工业大学疫情防控工作的责任与担当。
【哈工大】校党委书记熊四皓调研校园建设工作 哈工大全媒体(梁英爽/文 辛然/图)3月18日,校党委书记熊四皓先后到正在建设中的黄河路校区学生宿舍、中俄联合校园和文轩科技创新园,现场调研校园建设工作。 “有多少工人住在这里?” “一定要确保工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做到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两不误。” …… 在黄河路校区学生宿舍和文轩科技创新园施工现场,在建项目正在有序推进。熊四皓详细了解建设工地疫情防控措施、施工进度及安排、装修细节、环境基础设施等情况,并叮嘱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要通力配合、密切协作,严把工程质量关、验收关,精益求精,注重细节,坚持以师生为本,让师生住得放心、安心、舒心。在中俄联合校园建设现场,熊四皓实地察看房屋修缮、各项目的施工进展等情况,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关于校园整体设计布局及后续工作安排的汇报。 熊四皓强调,各有关部门要周密安排、精心组织、科学施工,健全施工工地疫情防控管理体系,落实落细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工程建设,按照确定的时间节点,倒排工期,确保在建项目如期交付并投入使用。 校长助理范峰、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调研现场
【合工大】我校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集中申报项目数再创 3月20日,我校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工作正式结束。在全校各学院和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今年集中申报期共申报各类项目721项,创历史新高。 学校高度重视基金申报工作,提前进行了工作部署,实施校院联动、分层推进,着力提升申报质量。从去年10月份开始,率先开展了年度基金的总结工作,分析问题,研讨对策。随后全面开启了校院两级辅导工作,开展专家报告、本子点评,并于今年3月份重点对申报书进行了多轮形审,严把质量关。 本次申报按项目资助类别分,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38项、面上项目415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项、联合基金项目18项(含重点支持15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重点类项目2项、重点项目12项、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项、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5项、外国学者项目2项。 申报项目涉及国家基金委八大科学部,其中数理科学部66项、化学科学部57项、生命科学部54项、地球科学部54项、工程与材料科学部283项、信息科学部116项、管理科学部78项、医学科学部13项。
【北工大】北工大与北排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3月24日下午,北京工业大学与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北排集团”)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北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新,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荣兵,副总经理蒋勇,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谢辉,党委副书记、校长聂祚仁,中国工程院院士彭永臻,副校长乔俊飞及双方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签约仪式。聂祚仁主持签约仪式。仪式上,聂祚仁和张荣兵代表双方签署了《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会双方就合作事宜进行了深入探讨。张建新指出,北工大与北排集团合作基础扎实、合作前景广阔,希望双方以首善标准,紧紧围绕北京市“十四五”规划方向,瞄准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标,不断拓展创新产业链发展,在城市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再生水生产利用、污泥处置等领域全方位发力,逐步打造一流的综合环境服务体系,为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推动城市排水行业技术进步加油助力。聂祚仁对北排集团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双方应聚焦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在良好的合作基础上深化战略合作关系,推进产教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拓宽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环境智慧管控、水生态保护修复等绿色前沿领域合作,共建人才高地,打造校企共治水环境的合作典范,进一步推进北工大“双一流”建设,为推动首都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签约仪式后,张建新一行参观了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
合肥现代科技馆组织参加“天宫课堂”第二课 “地面课堂”同步科 3月23日下午,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合肥现代科技馆积极组织合肥研究院附属学校和合肥安生托马斯学校收看直播。科技馆还开展了同步的“地面课堂”科学实验。 当天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二课于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老师相互配合、共同协作,生动地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三位老师不仅讲解了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还展示了介绍核心舱高微重力、无容器实验机柜等部分空间科学设施,并介绍了在空间站的工作生活情况。 合肥研究院附属学校和合肥安生托马斯学校师生在线收看“天宫课堂”现场直播。在附属学校的科学课教室,科技馆工作人员与六年级的26名学生带着提前申请到的“地面课堂”实验包,开展了“天宫课堂”第二课的学习,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同步进行了太空与地面的对比实验。 课堂上,学生们目不转睛,认真听讲,仔细做着笔记,简单的物理现象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呈现了与在地球上迥然不同的奇妙表现,引起了学生们的惊叹。这一系列生动直观又富有趣味性的小实验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重力、离心力、表面张力等物理概念的理解,激发了他们对探索太空的热情和解密宇宙奥秘的向往。 通过此次难得的“天地联动”科学课堂,让学生们从天地实验中的差距中感受到太空与地面各种现象的差异、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领略科学的魅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此次“天宫课堂”是天宫授课的第二课,随着我国载人航天科普工作也会常态化地开展,合肥现代科技馆也将继续开展相关活动,让更多学生体会到科学实验的乐趣。合肥研究院附属学校地面课堂现场
安光所在大气污染物源解析、臭氧及其前体物立体探测及分析方面取 近期,安光所谢品华研究员课题组在大气污染源解析、臭氧及其前体物立体探测及分析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文章分别从污染物时空演变角度深入分析了大气污染物来源空间特征和臭氧污染形成机理,为政府部门制定空气质量控制条例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由于大气污染来源呈现区域性、空间性的特征,谢品华研究团队采用MAX-DOAS技术与污染物潜在源分析法(PSCF)相结合,分析了江苏某市大气污染物潜在来源区域的时空特征,计算了不同源区的输送贡献。研究发现,春夏季以西南部地区为主,而秋冬季潜在来源变为北部地区,此外苏北-皖北地区也是冬季另一个重要的潜在来源,随着高度的上升影响增强(除NO2外)。西部和北部地区为NO2主要的来源区域,输送贡献分别为7.29%和6.40%,而西北和西部地区为SO2的主要来源,输送贡献分别为19.08%和18.64%。以上结果证明了某市中心区域排放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原因,相对于NO2,SO2受西北和西部方位城市的高层输送贡献更加显著。针对当前臭氧污染形成机理不清晰的问题,谢品华研究团队采用2D-MAX-DOAS和臭氧激光雷达系统,于2020年9月在合肥市开展了为期20天的大气关键污染物成分梯度探测和臭氧成因研究。基于观测期间内一次典型持续性的臭氧污染过程,科研团队揭示了对流层底层(< 2km)影响臭氧O3形成的主控因子空间特征,即:VOCs (地表)-NOx (0.4 km)-混合控制区 (1.0 km) -VOCs (1.6 km),从立体时空角度明确了合肥市区应作为重要的防控区域,通过充分考虑2 km高度内臭氧主控因子的影响,建议将大气中HCHO/NO2比值控制在5.50左右,可以使臭氧得到更好地控制效果(ΔO3≈-5 ppb)。该研究结果对后续臭氧污染治理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上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等项目的资助。文章1链接: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doi.org%2F10.1016%2Fj.scitotenv.2021.146865&urlrefer=d73e35f8399cc92f0b35d6a75fa7aef0文章2链接: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doi.org%2F10.1016%2Fj.scitotenv.2022.153425&urlrefer=c782cd972d320ac1af4baad6d5eda602
合肥研究院研究生春季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通知 合肥研究院全体研究生: 根据中科院、安徽省、合肥市、合肥研究院有关疫情防控要求,确保大家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就从严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在科学岛园区学生原则上不得离开园区,确有紧急情况需要外出的,须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按照“谁审批、谁负责”原则,经批准后方可离岛,无紧要不离肥。学生需填写《合肥研究院研究生离岛审批表》(见附件),由导师签字同意后,提交研究生处教育主管老师处备案存档。 二、自合肥市外返回的,须持绿色健康码、行程码以及48小时以内阴性核酸检测报告方可进入科学岛园区。 三、在岛外居住的学生须向导师和教育主管报备,原则上遵循“两点一线”(即单位至家庭),减少流动。不得前往人员密集场所,一律不得参与聚集性活动。 四、凡近14天内有发生疫情所在市旅居史的来(返)岛人员,在抵达后,需尽快向教育主管(或班主任)和科学岛社区(冯章梅:139 5605 8648)报告,并主动配合做好核酸检测等健康管理措施。 五、近期不举办聚集性活动,不邀请发生疫情地区人员参加会议等活动。 六、一旦发现安康码为红码或黄码、密接和次密接等风险对象,须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立即按照防控要求补做核酸检测,并及时向所在社区及合肥研究院疫情防控工作办公室报告。 七、持续当好个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增强个人防护意识。 1、坚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少聚集、用公筷、分餐制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2、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应及时按规范程序就诊,并主动告知14天活动轨迹及接触史。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3、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符合条件的尽快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完成全程接种后满半年,尽快接种加强针或参加序贯接种。 八、本通知从即日起执行,持续时间视疫情防控形势而定。 研究生处 2022年3月25日
8.99 qRK:/ “修勾的节奏感也很强啊,哈哈哈哈”%%不养狗不知道养狗的乐趣 %精神小狗 %萌宠
9.71 hBG:/ 我猜中了开头,没想到这个结局%搞笑 %搞笑对话 %拯救不开心
1.56 tEu:/ %tiktok %奇妙的动物 %考拉 %搞笑
9.43 Ulc:/ 如果你把地瓜烤的又香又甜又美味,那妈妈也可以为你骄傲的%孩子教育%家庭教育%育儿
【西工大】西工大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签署本硕连读合作备忘录 西工大新闻网3月16日电(张宇 赵罡)3月16日,西北工业大学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举行云签约仪式,正式启动两校在工程领域的“3+1本硕连读人才培养项目”。学校副校长宋保维、布里斯托大学副校长艾格尼丝·奈恩出席仪式。宋保维首先介绍了学校的整体办学情况、学科优势以及国际化成效,指出此次签约标志着两校正式建立校际人才联合培养合作机制,为优秀学生提供了汇集两校办学特色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有助于构建中英融合的教育培养新范式,希望以此为契机,通过更多领域、更高层次的务实交流推动后疫情时代中英高等教育的合作。艾格尼丝·奈恩分享了布里斯托大学在工程领域内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国际化优势,认为两校学科专业既有鲜明特色,又有很强互补性,表示对此次合作充满信心,期待两校在博士生联合培养、学者交流和科研合作等方面取得更多成果。最后,宋保维与艾格尼丝·奈恩共同签署了《西北工业大学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3+1本硕连读项目合作备忘录》。两校国际合作处、教务处以及相关学院(学部)负责人陪同参加。 此次人才培养合作备忘录的签署既是扎实推进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十四五”规划,持续推动全球拓展的最新进展,也是丰富优质国际化资源供给,践行学校一流本科行动计划的具体举措,有助于构建高质量国际交流合作格局。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始建于1876年,是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QS全球排名62位。布里斯托大学拥有众多学术界杰出校友,其中包括47位皇家学会研究员、17位英国科学院研究员、1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该校工程学部素有“英国工程王国”之称,其通用工程(Engineering:general)位居全英第一。
【北工大】北工大科研成果首登《Science》 3月18日,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刊发了以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王立华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张寅为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韩晓东教授、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朱廷教授以及北京工业大学原副校长、浙江大学张泽院士为通讯作者的研究论文——《Tracking the sliding of grain boundaries at the atomic scale》(原子尺度追踪晶界滑动)(Science,DOI:10.1126/science.abm2612)。这篇论文是北京工业大学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标志着学校在晶界滑动塑性的原子机制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面向“十四五”,北京工业大学全体科研工作者将始终坚持“四个面向”,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展现出北工大人应有的更大担当与作为! 作者简介: 王立华,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2年获得北京工业大学博士学位。2015−2017年,获得澳大利亚政府资助(Discovery Early Career Researcher Award),在昆士兰大学(全球排名前50)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入选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等人才计划。长期从事“原子尺度下材料力学行为的原位实验研究”,在该领域突破多项实验瓶颈,形成特色。发表论文70余篇,包括Science 1篇,Nat. Commun. 5篇,Phys. Rev. Lett. 2篇,Nano Lett. 4篇,Acta Mater. 4篇,ACS Nano 4篇,Scripta Mater. 6篇等,获批专利4项。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三),2016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五),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郭可信优秀青年学子奖等。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等10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 张泽,北京工业大学原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先进材料的电子显微结构研究,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求是杰出青年奖、何梁何利奖等10余项,获1986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近20年,针对国家重大需求的结构材料,引领团队系统并原创发展了电子显微学原位实验力学技术,跨亚埃(原子分辨)至宏观(厘米以上尺寸)尺度,跨温区(室温)至1250度,部分性能指标居国际领先水平,引领相关领域发展;进一步,创新发展原子分辨环境电子显微学技术;发展高空间分辨螺旋电子束显微学技术。在材料的原位结构演变和使役性能关联的领域取得了系列重要创新性成果,率领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21)。 韩晓东,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材料力学行为及原子层次机理等本领域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及相关方法学和实验技术攻关。团队原创发展了系列材料力学行为的原子层次原位动态表征方法,系统地将材料力学行为表征技术的空间分辨率由纳米提高至皮米尺度。团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领先的力热(电)耦合MEMS芯片、透射电子显微镜力学实验仪、多通道电学信号传输电路板等核心部件及配套应用分析软件。团队取得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关键技术获国内外授权专利33项,其中美国专利3项,国际PCT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27项。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21),2016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北京市创新创业特别贡献奖等。发表论文Science,Nature Mater.,Nature Comm.,Nano Lett,Phys Rev Lett,Acta Mater等高水平论文230余篇;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航空发动机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项等。培养2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及提名奖,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4项。
首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