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882619
276882619
关注数: 106
粉丝数: 2,487
发帖数: 2,663
关注贴吧数: 53
讲讲国际贸易(原创) 我以前发过剥削的产生,其中讲到了剩余价值,而剩余价值必须通过货物的交换,也就是市场行为才能实现,就是说没有贸易剩余价值是无法变现的。 今天主要讲国际贸易,因为现在世界主要是资本世界,资本在一个国家内很容易形成滞涨,所以国内的贸易循环就面临慢或停滞的可能,而只有通过国际贸易才能对其进行有效补偿。 因为剩余价值的兑现性,国际贸易也不完全以顺差或逆差来体现一个国家的真正GDP水平,怎么说那,逆差的未必赔,顺差的也未必赚。 谈到这一点还要说到剩余价值,比如A国一个亿的剩余价值量是八千万,而B国的剩余价值量只有一千万,那相对于来说,B国和A国互通一亿贸易,B国的GDP只增长了一千万,而A国却增长了八七千万,这就好比几亿条裤子才能换一架飞机一样,你卖那么多裤子,可对GDP的拉动却不如一架飞机。 而美国是比较特殊的,他的剩余价值量几乎是是百分之百,因为你几乎是用真金白银在换他的废纸,印钞和废纸区别也不大,美国可以直接开机器来拉动GDP,也就是说你卖给他东西等于拉动了他相应的GDP,这种靠货币全球化就可以增长GDP的形式估计谁都喜欢,尽管这会让美国变懒,当然这是后话了,说起来又的一篇文章。 所以国际贸易现在对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要,对美国尤其重要,中美如果被脱钩,那么率先倒霉的是美国而非中国,因为中国手里至少还有真金白银,美国手里有的只是废纸,废纸有啥用那,没啥用。 如此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就可以将自己的剩余价值一一变现,而将资本世界可以推动的更远一些,尽管未来必然要被社会主义取代,但目前历史现状下国际贸易对一个国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一个国家提高自己产品的附加值,也就是剩余价值量,在通过国际贸易就可以大幅度的增加一个国家的GDP,不管怎么说有蛋糕才有分的可能性,画饼充饥毕竟无法果腹。 发完。阿弥陀佛
讲下绝对零度(原创) 绝对零度并不是一个定量,而是一个动量,也就是说绝对零度并不是一个常量,而是一个变量。 绝对零度是正反物质宇宙流动交换速率的外在表现量之一,他所表达的是正反物质宇宙的能量流动速率,速率慢绝对零度就高,速率快绝对零度就高。 可能有点抽象,这么说,如果物质没有能量流动的话,那温度本身将没有意义,温度本身就是反应了能量的流速,而非一个定量,如果是一个定量那宇宙将没有什么温度可表达,因为他都是统一温度,所以也就没温度了。 所以温度本身只是一个能量的流动关系,而非物质本身的一个定量,而单纯的物质是无法进行能量流动的,他必须有相应的反物质作为对应才能形成能量流动以及温差。 对,是的,负能量是有的,不过在反物质世界看来,负能量就是正能量,我们的正能量在反物质世界看来就是负能量,同样我们看反物质世界其实就是看负能量。 而正负物质的流动速率所表现出的现象之一就是温度,而绝对零度则是正负宇宙的能量流动率,他会随着正负宇宙的流动速率而发生改变。 比如你花现在的力气只能让温度降到离绝对温度很近,那是因为你的能量交换率他就这么快,他是由正负宇宙的能量流动速率所决定的,人类身在其中是无法超越正负宇宙能量流动速率的。 或许有其他世界的正负宇宙流动速率不同,那么他们的绝对零度也是不同的,当然即便如此你也是观察不到的,因为这毕竟不属于同一波率的宇宙频率,也就是说即便有平行宇宙你也是观察不到的,因为你无法超越宇宙流动频率,就像这台电视无法了知另一台电视的节目一样。 写完了。阿弥陀佛
甘草6克,竹叶5克,茯苓10克,黄连10克,三到六副解决口腔 甘草6克,竹叶5克,茯苓10克,黄连10克,三到六副解决口腔溃疡,祖传秘方,留好方子,广为流布,复发继续。阿弥陀佛
就我修行佛法见到的金光周遍作个说明 见网上有人说修行佛法的时候见光,或见别的等等,我不知道他们见的是什么光,我就我修行佛法时见的金光周遍作个详细描述,首先是金光,然后是周遍,再次他不是时间的光,这个金光无耳能听,无眼能见,无舌能尝,无鼻能吸,无脑能想,无身能触,反正人有的能力他都有,人没有的本事他也有,不论外境还是人本身皆是金光所成,金光里即无众生也无佛菩萨,因为无相,也无法比较生灭净垢增减,而我们身体感受到的世界,在金光看来就像一幅画,犹如慧能所说是常,因为金光不受诸相,所以是非常,身体感受到的世界,石头好像永远是石头,可金光想作石头作石头,想作砖头作砖头,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反观人身到像是一种禁锢,见了金光以后我知道佛法不虚,当然至于我见到的金光到底是个啥,我也不知道。阿弥陀佛
说说剥削(原创) 首先公式W(商品价值) =C(不变资本)+V(可变资本)+M(剩余价值) 。那么M(剩余价值) =W(商品价值)-C(不变资本)-V(可变资本) 。 起主要作用的是商品价值,而商品要有价值就必须有使用价值,没有使用价值就没任何意义,你付出多少劳动和不变资本都没意义。就像你在河边搬一天石头,如果石头没有使用价值,那么是没有人给你付钱的。 所以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等量的,使用价值是如何产生的那,打个比方,使用一个桌子可以节约1000焦耳劳动力,那么这1000焦耳就是使用价值,在比如说做一个桌子需要100焦耳劳动量,而生产这个桌子的木头需要100焦耳劳动量获得,那么剩余价值就是,1000焦耳的使用价值减去100焦耳的原料劳动量在减去100焦耳的桌子生产劳动量剩下的800焦耳就是剩余价值。 资本家在付出了100焦耳的原材料劳动付出和100焦耳桌子生产劳动付出后,获得800剩余价值,这800焦耳是从商品的使用价值中获得的,并不是从劳动者的劳动中获得的,否则你就是用皮鞭抽打工人让搬一天无使用价值的石头,是不会有人给你付钱的。 也就是说资本家自己没有付出劳动,但是却获得了工人,也就是劳动者生产的产品的剩余价值,为什么会这样,这就要从奴隶制度开始说起了。 自从了有原始社会,也就有了部落争斗,即便是动物也有各自群落的争斗,人也一样,有部落争斗,可随着认知的发展,也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部落把俘虏的战俘等有了多余的粮食可以供养,然后就有了奴隶,然后他们自然就占有了奴隶的劳动成果。 可万物天生是共有,只是因为部落的争斗才私有化了,从部落的私有发展到个人的私有,奴隶主就无偿的占有了奴隶的剩余价值,因为这剩余价值是奴隶生产出来的,并不是奴隶主生产出来的,但由于武力争斗产生了阶级差别,所以被强迫占有了。 剥削由此产生了,然后从奴隶开始,后来有了长短工,甚至太监等等,在后来就有了工人,可一直到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不过是奴隶变了个名字而已,本质上还是被无偿占有了剩余价值。 说到剩余价值,那必然就要讲到交换,可资本家交换的并不是劳动力本身,而是剩余价值的彼此交换,比如200焦耳作一张桌子,使用价值是1000焦耳,200焦耳作一张椅子,使用价值是500焦耳,那么一张桌子可以换两张椅子,这和你付出的劳动量没有关系的,这只跟使用价值有关系。那么生产桌子的资本家在付给工人相应的劳动量价值后剩余800焦耳,生产椅子的资本家付给工人生产椅子的劳动量后就只剩600焦耳了。 看起来似乎只要压榨工人的劳动量价值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可实际上只有提高商品的使用价值才能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这个问题我感觉讲的差不多了,下个问题讲科学技术与使用价值的关系,这篇文章就到这里了。阿弥陀佛
量子叠加激发 这一阵子在玩宾果消消消,里面的机制我以前讲过,现在为了下面的论述在讲下,四子一线可产生一线消状态点,六子一线可产生一色全消状态点,六子成L可形成十字连线消状态点。当然这些状态他是需要二次激发的。一线状态和十字状态可以叠加,全消是独立状态不能与一线和十字连线状态叠加。 由此我想到了量子叠加,先说简单的,比如波粒二象性,与游戏中的激发不同的是,波粒二象性的观察中是一次激发,并不需要二次激发,也就是观察和结果是同时出现的,并不需要二次激发在来显示结果。比如说双缝干涉中,观察和波是同时启动的,跟光是在双缝前还是双缝后是没有关系的,光本身就是叠加态,观察只是激发了他的其中一个状态,而这种激发是同时进行的,也就是说只要有观察就会激发,不论双缝前后,他都会激发,他们认为这违背了因果,其实他们觉得需要二次激发,可其实是一次激发完成的,并不需要二次激发来显示结果,因和果实同时进行的,就像冰果消消消里如果四子连线一次激活一线消,那就不需要二次激发了,他是直接显示结果的。 为啥会发生一次激发,同时激发那,那是因为在量子级别的时候,观察力已经属于很大的物理量了,看清楚观察力是个物理量,并不是个思维量,因为你是绝不可能凭空观察的,而以观察力的动量足以激发量子叠加的其中之一状态,而不需要二次激发来完成他。 为了说明这个情况我们在举个例子,比如要拆除一栋大楼,如果用爆破法,炸药量足够,一次激发大楼就倒塌了,是不需要二次激发的,可如果用挖掘机,或者石锤,那一次是崩塌不了大楼的,是需要多次积累,到最后一颗小石头砸过去都有可能激发叠加量而使其崩塌。所以自然界即有一次激发,也有二次甚至多次激发,当然所释放的叠加量有大也有小,有可能激发出一种状态,也有可能激发出两种或数种状态。 而且量子叠加态,他也绝不是一两种状态的叠加,比如说一束白光,他就有七中色光叠加而成,不同的激发形式就会显现不同的状态,比如说天是蓝的,晚霞是红的或黄的,而用三棱镜就可以直接激发出他的七中状态。 量子叠加也一样,就像波粒二象性,观察的是否加入就会激活其中的某种属性,但这只是观察与否的激发,如果有其他的激发方式,他还会显现不同的状态形式。 一个物理点他其实是拥有一切叠加状态的,通过不同的激发形式就可以显现不同的状态,即便是原子弹爆炸,黑洞形成,那也没有问题。 而我们的宇宙,不过是诸多状态的各种激发形式,说他是个幻也行,说他不是幻也行,毕竟离一切激发即一切状态,或者说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阿弥陀佛
君臣之道 有人说存在就合理,可合理的东西放在不合理的地方那就是伤天害理,君臣之道即如此,人人平等何来的君臣之道,所以君臣之道他就不是人跟人的关系。 君臣之道乃人与宠物的关系,叫人狗之道也好,人猫之道也好,人马之道也可以,总之人为君畜为臣,万不可拿来做人际关系来用。 孔夫子不知是历史的局限性,或是对新生政治生态的仇恨性,将人畜之道搞成人际之道而祸乱世间,孔夫子如此被封为圣人,可惜他不是人圣而是畜圣。 夫子颇爱养畜之道,骑马打猎,不论是养马还是养狗都有一套,甚至将此道用于家庭,将儿子称为犬子,将老婆更喻为小人,比如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如果把小人换成狗,你在看,尽职责不逊,远之则怨,多么的贴切,可惜他老婆很不乐意,离他而去了,人格都没了,留有何益。随着儒生继承孔子的观点,又怕老婆跑了,进而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更不要说去什么人欲存什么天理了,存的那是天理,存的不过是狗理罢了。 中国自独尊孔夫子及其儒术以来,就没了人格,本来就是养狗之道,需要那门子的人格那,官员见皇帝必然是跪舔,小民见官员继续跪舔,这与这个人格他也自然就被这个狗道给吃了。 那个谁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惜治的不是人的天下,治的是狗的天下,仁义礼智信用在狗身上你想不贴切都难,在弟子规,我看还是改名叫狗子规才好。 我们有上千年的养狗之道,结果导致人狗不分,治人乏力,治狗无奈。这就是合理的东西放错了合理的地方造成的原因。 至于论语,他应该叫养狗之道才好,或者简短的叫他狗经也好。我们现在不是管理不好人狗的关系吗,何不搬出狗经论语,天下恶犬皆可贴服,至于孔子像,我看还是立在他该立的地方,狗圈里去把
十二因缘法(节选自杂阿含经) 二九八、法说义说经:本经叙述十二缘起之大意。也将十二支,一一分别解释。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拘留搜的调牛聚落。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我现在将说缘起法之法说(说示,指佛说法相)、义说(分别,指佛分别义理)。你们要谛听:听后要善思念!当会为你们演说。 甚么叫做缘起法之法说呢?所谓此有之故,彼会有,此起之故,彼会起。所谓缘于无明而有行,…乃至纯大苦聚之汇集。这就是名叫缘起法之法说(佛说法相)。 甚么叫做义说呢?(佛详细分别义理)就是说,缘于无明,而有行者,到底甚么是无明呢?如果不知道前际(宿世),不知道后际(未来世),不知道前后际,不知道内,不知道外,不知道内外,不知道业,不知道报,不知道业报,不知道佛,不知道法,不知道僧,不知道苦,不知道集,不知道灭,不知道道,不知道因,不知道因所起之法,不知道善不善、有罪与无罪、习与不习。不管是劣、是胜,或者是染污、清净、分别缘起,这一切的一切,均为不知。对于六触入处,不能如实而觉知,于彼彼都不知、不见,没有无间等(解脱)、痴闇、无明、大冥。这就是名叫无明。 缘于无明而有行,甚么叫做行呢?行有三种,为身行、口行、意行是。缘行而有识者,甚么叫做识呢?所谓六识身,也就是眼识身、耳识身、鼻识身、舌识身、身识身、意识身之六识身是。缘识而有名色者,甚么叫做名呢?所谓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之四无色之阴(属于心,是精神。)』甚么叫做色呢?所谓四大与四大所造之色(身体,物质的),就名叫做色。此色以及前面所说的名,合之而为名色(身心合一之身)。缘于名色而有六入处者,甚么叫做六入处呢?所谓眼入处、耳入处、鼻入处、舌入处、身入处、意入处之六内入处是。缘于六入处而有触者,甚么叫做触呢?所谓眼触身、耳触身、鼻触身、舌触身、身触身、意触身之六触身是。缘触而有受者,甚么叫做受呢?所谓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之三受是。缘受而有爱者,甚么叫做爱呢?所谓欲受、色受、无色爱之三爱是。缘爱而有取者,甚么叫做取呢?所谓欲取、见取、戒取、我取之四取是。缘取而会有了 有者,甚么叫做有呢?所谓欲有、色有、无色有之三有是。缘有而有生者,甚么叫做生呢?如那些凡是彼彼(各各)的众生,彼彼(各各)之身之种类,在那里一旦诞生,就会有超越、和合、出生,而得阴,得界,得入处,得命根(入胎、生起、诸阴显现,得六入处),这叫做生。缘于生而有老死者,甚么叫做老呢?如头发变白,露顶(露出头顶皮,毛发脱落),皮缓、根熟,支体衰弱而背偻,垂头呻吟,短气而输于前,(呼吸短促),柱杖而行,身体变为黧黑,四体有班驳,闇钝垂熟,造行艰难,赢劣,就名叫做老。甚么叫做死呢?所谓彼彼(各各)的众生,彼彼(各各)的种类,会有没,会迁移,会身坏、会寿尽、会火离(冰冷),会命灭,而在此舍阴之时刻一到,就名叫做死亡。此死,以及前面之老,合名为之老死。以上叫做十二缘起之义说。」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九九、缘起法经 本经叙述缘起法不是佛所作的,乃常住于法界。如来觉之而为众生说耳。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拘留搜的调牛聚落。 那时,有一位比丘来诣佛所,稽首礼拜佛足,然后退坐在一边」他仰白佛说:「世尊!所谓缘起法,到底是世尊所作的呢?(创始之说呢?)或者余人所作的呢?」 佛陀告诉比丘说:「所谓缘起法者,并不是我所作的,也不是其它 之人所作的。然而不管是如来之出现于世间,或者没有出现于世间,都是常住于法界的。由于如来自觉此缘起之法,而成就等正觉,而为诸众生分别详细的演说,开发显示耳。所谓此有之故,彼会有,此起之故,彼会起。也就是缘于无明而有行(业作),…乃至纯大苦聚之汇集。也由于无明之灭之故,行就会灭,…乃至纯大苦聚之灭。」 佛说此经后,那时,那位比丘,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由游戏被封想到的 昨天游戏被停封了,我忽然明白一个道理,免费游戏说是免费,其实就是一个大诱饵,你长时的努力瞬间化为泡影,所有的装备人物都不能用了。而且后期的惩罚将越来越严重,说是为了照顾其他玩家游戏体验度,可实际上就是为了封掉你的辛苦努力,根据系统数据,你玩的时间越长,那所谓的违规也越多。然后游戏商根据自己研究出来的一套所谓惩罚机制,连续封你的号,而且封的时间越来越长,那么你这个号就废了,而这正是游戏商要达到的目的。 游戏商为啥要停封长时间的游戏号,而且游戏越长时间的越容易被封,系统惩罚机制就是这样的,因为刚开始的时候,人物装备虽说不花钱,但你要通过不断的努力赚游戏币来购买。而这些游戏人物和装备用人民币也可以购买,但刚开始玩的人,谁乐意去购买那,可当你熟悉了,成大神了,人物装备全了,却被封号了。而且上瘾了,难道你要从头在来一遍吗,估计给谁,谁都不太乐意把,难道在花一半年赚游戏币来购买吗,不但觉得费劲,而且自己顺手的人物和装备都不在手边。 那怎么办,花钱呗,人民币也可以购买啊,这个坑挖的,一年甚至几年的等你往里跳,封号,你到底是买还是不买,就算有百分之十的人购买,游戏商的目的也达到了。这样免费游戏既有不断的游戏玩家来补充跳坑,又有不断的玩家被裁决封号,这就像一条流水线,割掉一批再来一批,真是捞钱的好方法啊。 那等你冲完钱购买完英雄,过不了多少时间,在封你,你是买那还是买那还是买那,一只可怜的上瘾游戏虫子就这样不断的被黑心游戏商宰割。正好我就玩了一个这样的游戏,我就被封了,我不能让你白封啊,我一年玩下来要是连你的赚钱机制都没搞懂,那我不的白玩了吗,是不是,LOL。 什么靠电视转播以及联赛赚钱,那就是诱惑新傻子的方法而已,世界上那有免费的午餐,有吗
论税收的国家性质 不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从客观上讲税收的性质他都属于全民。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税收他是属于全民的财富。 为什么说税收是属于全民的,这不明摆着吗,国家是属于全民的,那隶属于国家的说收自然也是全民的,否则天下为公岂不成了一句笑话。 也就是说奴隶主无权霸占,权贵无权霸占,皇帝无权霸占,资本家无权霸占,官员也无权霸占。他只应该被用来全民的事业或企业。 象资本主义国家那种将税收财富划拨给资本家本身这种行为,从客观上讲他其实就是非法的,因为他不符合客观规律,不符合客观规律那他就是非法的,哪怕他在说的冠冕堂皇。 所以税收不应该给奴隶主作为封地,也不应该给帝王作为私有,也不应该给资本家作为私有,也不应该用来给官员发高工资。 他只应该用来发展全民的福利以及事业
也谈宇宙 整个宇宙不过是各种热对流以及热对流干涉所形成的旋,宇宙降温不过是热旋对能量的一种封固,因为能量本身并不存在减少的问题,而物质,时间,空间等不过是这种热对流所形成的旋的一种幻觉
平地起高楼,青山月水秀。翔云卷红霞,金光洒神州
美人鱼拍的不错,真心不错
烟锁池塘柳,棉燃银河堤
原始佛性与良性循环 记得佛典上说过,众生本来清静,为何会生出诸多烦恼,佛典上没给答案,我暂且才这里猜想一下。记得佛典上说由于凝视疲劳发花而产生幻觉,我觉得是说原始佛性凝视过久而疲劳发花,产生幻觉了,通过修行可以消除幻觉。通过修行消除幻觉后的佛性和原始佛性没什么两样,所以佛典上说无所得,他也的确无失也无德,唯一不同的是,我觉得他进入了良性循环。 既然有良性循环,那啥叫恶性循环,我觉得把六道轮回就是恶性循环,而良性循环就如佛典上讲是被提炼的金子,不可能在变成矿渣,而恶性循环则不然,恶性循环甚至连提炼都没提炼,提炼过程就是修行,而当达到良性循环的时候,则可以完全避免原始佛性疲劳发花产生幻觉。 以上所说并不是我悟到的,而是我用逻辑推理推的,对不对我不知道,所以还望大家多拜读佛典自己体会,一切以佛典为准。 不过说了这么多,还是想表达一个道理,那就是人定胜天,这个天可以指恶性循环,或者指宿业
流通率决定增长率 资金转变为产品,产品出售才能产生利润,而产生的利润多寡即代表增长率,显而易见如果资金产品的流动率加快那么利润率自然也会加快,自然增长率也就高,所以可见,增长率他和资本总量的关系不是太大,他只和资本的流通速度有关,如果说资本总量增大会放缓增长率,那世界上贫穷国家多了,可他们的增长率为什么甚至是负数那,资本的流通率决定了增长率,可如何才能加快资本的流通那,一:当然是投资,可你的有钱。二:当然是消费,可你也的有钱。没有三了,而最大的投资莫过于国家的整体投资,这是最有规划,最有远见和最有协调性的投资,可国家要投资,国家必须就得有钱,而且必须有自己可以指导的企业才行,美国的企业都是私人的,其结果就是美国的国家投资要吗量化宽松,就是印钞票,要吗举债,他现在的内外债有多少我想他自己都发愁,而不论是量化宽松还是举债到最后极大部分的钱都落到美国极少数私人的口袋里,这就出现问题,一方面极少数人手中握有巨量资金,一方面市场却缺钱,也就是缺乏流通性,而握有巨量资金的私人除了资本的炒作基本很难看到他们在投资什么,这也就是美国的股市异常发达,可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却很难提上去,美国的股市只是体现了美国的经济总量,也就是有多少钱,而不代表美国的增长率有多高,增长率是有市场决定的,虽然股市体现了市场的一定流通,可美国的绝大部分人手里没钱,你说一个没有消费量的市场,你的股市在活跃,要吗只能积压产品,要吗不过显示的是资金的倒手过称,他对经济的提振作用又有多少那,毕竟你扔到股市的钱他生产的是产品,他又没有发放到消费者手里去消费,顶多是提升了产品的总量,可绝大数人手中的可支配资金并没有任何变化,只有产品没有消费,这样的经济框架怎么可能产生良好的流通率,而没有良好的流通率,增长率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这就是多年来美国的增长率为什么没有提高的基本原因。 而我国为什么几十年来保持着高速的增长率,这和我国的国企是紧密相联无法分割的,因为国家有可以掌控的国企,那么国家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投资资金,而不需要量化宽松或举债,国家不用量化宽松就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国家不用举债就不会发生货币紧缩,那么在投资方面国家就会获得良好的状态,而国企对职工的待遇不可能象私企一样,国家不需要从工人身上搜刮剩余利润,而只是获取必要的投资利润,而投资利润最后又原本的回到了市场流通里,那么国企职工的工资以及其他待遇就会比私企高出很多,简单的说就是职工有钱,有钱才能拉动消费,有钱才能消化投资量,而这是一个无浪费的良性循环,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到现在没有高铁,而中国遍布高铁的原因之一,美国即便有高铁,也几乎没人能坐起,很简单,没钱消费,那么产品的流通自然会放缓,没有流通谁坐他去干嘛那,所以国企的发展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而我们国家目前的经济增长率下降并不是经济总量太大,而是国企总量有所下降,你不要指望捏着大把钞票的私人去消费多少,而捏着大把钞票的私人不要说消费多少,他们甚至连投资都很难,他们只喜欢到股市去兑现更多的钱,名为投资实为投机,无不过只是为了捏更多的钱,而极少数私人手里的钱越来越多,那么市场上的钱就会越来越少,流通性下降了,增长率如何提上去那,非但如此产品的价格反而会变相增高,因为你的工资就那么多,可市场上的商品还要对应极少数私人手里的巨量资金,所以产品的价格不会下降,可相应的你的工资却下降了,货币总量是一定的,货物增多了,可货物对应的一定量的利润又被私人抽走了,比如一万个冰箱经过投资生产成了两万个冰箱,或许在单独价格上有所下降,可对消费者来说整体占有率非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比如以前消费者可以购买六千台,价格下降后可以购买七千台,可相对两万的总量来说,他的占有率反而下降了
死若如灯灭,生则何所依 你把一颗豆子烧成炭,磨成灰,撒为尘,可其他的豆子就不生了吗? 你把所有的豆子烧成炭,磨成灰,撒为尘,可生成豆子的规律也被烧成炭,磨成灰,撒为尘了吗? 你把地球或者宇宙的生物,烧成炭,磨成灰,撒为尘,可生成地球或宇宙生物的规律也被烧成炭,磨成灰,撒为尘了吗? 一个生物他不过是各种力的综合体,其本身并无实质性的内容,他是一个综合体,一个施力者和一个受力者而已。 一个生物分分秒秒都在施力,分分秒秒都在受力,他受的力就是他施出去的反作用力,根据物理学原理,反作用力只回向施力者。 而一个生物以自身为中心点一生都在施力,而反作用力也不是立刻就可以回向,打个比方,照向月球的光不是不用时间就可以反射到地球的。 而组成他这个身体的恰恰是这些反作用力,即便这个身体结束了,可反作用力并没有结束,他会形成新的物质形态。 而这个新的物质形态甚至不知道这些反作用力是他曾经施出去的,所以他也很难知道自己的过往究竟。 他只看到生物灭亡后的物质遗留物,可他却忽略了从这个遗留物施出去的力的回向并没有完结,而反作用却可以组成新的物质形态。 而这不断的施力受力就是一个生物的无限轮回。 死若如灯灭,生则何所依
要证悟佛法就要保持自性清静,要保持自性清静就必须持戒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
魔兽世界光官网解锁页面打不开 帐号被锁,官方解锁又打不开,是他们系统的问题,还是我电脑的问题。
找个大美女聊天 QQ3082575586,也就随便聊聊解闷而已,而已,而已。
谈谈宇宙观测 太空望远镜看到的宇宙并不是现在的宇宙,而是过去的宇宙,比如看见的太阳大约已经是8分钟前的太阳。那么宇宙产生物质物质是起点,到现在经过了多少时间,我们也就能看多远,在远不是看不到,而是不存在。比如宇宙形成有300亿年,那么我们只能看到300亿光年以外的事物,在远就没有了。而且如果我们的太空望远镜真的可以看到那么远,那么我们看到的也只不过是一团白光,那是宇宙形成初期形成的光辐射。而我们看见白光的地方如果同样有高级文明可以用太空望远镜看到我们的话,他看到也只不过是一片白光。也就是说整个宇宙笼罩在一片原始光子雾里。 所以通过太空望远镜无法得知宇宙的大小,因为他看到的是历史而不是现实,他最远就看到原始光子雾。比看见原始光子雾更远的地方还是原始光子雾。宇宙在形成原始物质以及原始光子雾之前是没有空间和时间概念的,所以即便是形成原始物质形态后产生的更远的距离通过光学方式是无法发现的。所以即便是看到了原始光子雾那也并不等于看到了宇宙边缘,你看到原始光子雾的地方如果有高级文明他也顺着你的方向看下去,他看见的最远的地方还是原始光子雾。科学家说宇宙如果物质量足够大就压缩了,可我在想物质就是个能量波,你如何让能量波压缩那?所以啊,宇宙太浩淼了,太大了,大到目前所有的知识所支撑出来的想象都无法得出他的面目。
谈谈基本粒子以及宇宙时间差 基本粒子是最小的,你如何测量那?用米来测量寸?就算有那么个基本粒子,你用什么东西来发现他那?你如何用一米分辨率的卫星发现一毫米的事物那?如果增加分辨率,你如何造出比基本粒子还要小的观察物那?用基本粒子观察基本粒子?两个相同的东西如何比对那?用基本粒子和他的组合比对?你用什么观察那?用基本粒子观察?可你连他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所以寻找基本粒子的方向我觉的有问题,你与其去中撞击去找基本粒子,你还不如去发现力的作用,或者场的扰动,反正粒子碰撞本身就是力的作用。甚至所有的物质运动以及物质本身都是力的作用,就是那个黑洞他也是力的作用,你用刀切菜,是在切菜吗,你不过是给菜施加了一个力而已。既然所有的物质运动以及物质本身不过是力的作用,那么这个力是从那来的?也就是说这个场的扰动是从那来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基本粒子到底是什么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堆积法测量不合适,因为你把堆积物分解下去,弄不好他会发生质变,那么你的堆积量将变的没有意义。比如核裂变,能量爆发,你说他所产生的光是有质量那还是没质量那?光是没有质量的,所谓的动质量只不过是能量压,是受体的反应,否则的话相对论就完全被颠覆了!你怎么就知道我们现在所说的质量他就不是受体压那?比如爱因斯坦那个很著名的质能转换方式,如果两者没有想通的地方,那么这个公式他就不应该成立。那么我们的世界就很有趣了,他到底是能量在压缩,还是能量在释放,或者仅仅只是象石头扔到水里所引起的能量波。 光有动质量,没有静质量,可原子等物质却有静止质量,这是为什么?难道原子等物真的有静止质量,我看没有,只是原子内部本身有光速波动罢了。我们不多是生存在相对静止中,而不是绝对静止中,如果没有统一的波动率,那么宇宙的时间将是不均衡的,有的地方快,有的地方慢,可似乎并不从在这种现象。比如你在月球上过一秒,你在地球上还是一秒,即便是你坐光速飞船,你在飞船上一秒,还是物质恒定一秒,否则你就飞出宇宙去了。可你坐光速飞船出去,过几分钟回来,地球为什么过了好几年那?这个时间差是怎么来的那?这其实就是波动解压缩于被压缩的关系。我想大家都知道红移或蓝移,这其实就是波动解压缩与被压缩的关系,可波动次数还就那么多,比如一秒波动一千次,拉长他波动一千次,压缩后他还是波动一千次。可在我们看来压缩后的波动,和拉伸后的波动就产生了距离差,那么做光速飞船出去然后回来所发生的基本就是这个道理。看起来是时间差,可波动频率本身并未改变。 一束光到月球用一秒,返回用一秒,这是地球上的人看到的,可如果这束光上有个表的话,那他所用的时间将不到一秒。这叫时间对比差。但不论是用光束上的表,还是用地球上的表,这束光在往返地球的这段距离里,波动次数一定。如果两束光的波动次数不定,那你发出去这束光就在也看不到他了。如果有实质性的时间差,不同的物质将出现在不同的时代里,那么物质世界将无法继续,比如你一甩胳膊,和身体如果发生实质性时间差,你的胳膊就消失了。所以就有可能我们所观察到的时间并非本质时间,不过是对比时间,对统一波率的能量波来说,时间没有意义。 我们的宇宙有固定波动频率,暂且这么命名把,实质要比这复杂。那么当固定波动频率不同时会出现什么情况那?那将会出现其他宇宙形式。其他宇宙有自己的固定波动频率,他或许就在我们眼前,但我们看不见,因为不属于同一频率,就象电台频率信号不同你不可能同时收到两个频率不同的电台信号。但他也不是所谓的平行宇宙,所谓的平行宇宙是指不同宇宙但从在不同行为,可彼此间无实质时间差,我觉的平行宇宙的存在性不大。由于固定波动频率的不同,那么这样的不同的宇宙间就会出现实质时间差,比如这个宇宙过一年,那个宇宙已经过了一百年。而象这样的不同固定波动频率宇宙所存在的数量,我估计有无数个。当有一艘飞船真的可以超越光速的时候,他既到不了过去,也到不了未来,他只会冲进另一个宇宙。然后从他出发的宇宙当下消失。
佛果易证,习气难消。个人理解,具体请拜读佛典。 楞严经第十章节选: 阿难,这五蕴为五种妄想所成,你现在要想知从识蕴到色蕴,彼此相因的界线,以及其中浅深之义。只有色与空,是色蕴的边际,只有触与离,是受蕴的边际,只有记与忘,是想蕴的边际,只有灭与生,是行蕴的边际。湛入合湛,是识蕴的边际,这五蕴之元,重迭生起,生是因依识而有,灭随从色而除,已得圆通,即齐佛果,五蕴妄想,顿然俱空。但无始习气,遇事便兴,如要遇事不兴,非可顿然而除,因而必须安立圣位,历事造修,才可除灭。 ◎本文转自: 显密文库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一定要求成佛啊 自由无限美妙。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这两天读成唯识论译注 发现一个问题,弥勒佛届时降临地球成佛,那么届时众生看到的弥勒佛也应该是化佛。也就是说弥勒佛在降生地球前已证的佛位。而不是降生地球后才证的佛位。
对佛典有的一些地方不要教条的看 佛典必须要联系实际看,因为佛典本身就是从实际出发的。比如佛典上有燃指供佛,燃臂供佛,焚身供佛。你不要理解为把自己在佛像前点着就算供佛了,不是想想的那么简单。要体会真正的焚身供佛就要提到一个实际中真正以身供佛的人,这个人就是我们伟大的革命烈士邱少云英雄。邱少云烈士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一次执行潜伏任务时,不幸被敌人燃烧弹击中,全身被火焰燃烧,但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影响整体战斗部署,始终趴在火中,纹丝不动,直至光荣牺牲,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整场战斗的胜利,年仅26岁。这才是真正意义的以身供佛,话说即心是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话说枯木禅 我现在看女人和看砖头,石头,木头没什么两样,哈哈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以前我是个追求完美的人 以前我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可自从读了佛典以后,发现世事无常,今天忽然开窍,在无常中追求完美根本就不可能,因为他就没有确定的根基,连确定的根基都没有,何来的完美那,你见过空中楼阁吗?
本无生死 从来就没活过,又那来的死那。触缘受,受缘 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然后就有了老死病苦。并没有一个实质性的生,如果有一个实质性的生,那生将不生,同样也没有一个实质性的死,否则死将不死,所以长生不老那就是笑话,永不超生那就是戏谈。世界是自己生出来的吗,不是的,贪嗔痴显现恶境,真善美显现善境,戒定慧出离境界。你的身体有地球那么大叫大身吗,不是的,出离境界才叫大身,大身非大身名为大身。个人理解,具体请拜读佛典。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真正的快乐来自于自由 而非色受想行识,当你体会到自由,自然会感受到无上的快乐。个人理解,具体请拜读佛典。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看不见,摸不着,无法表达 今天早上我在观察心,只见他从看不见,摸不着,无法表达里升起了,然后又消失了,然后心又从看不见,摸不着,无法表达里升起了,于是我在想原来心是从看不见,摸不着,无法表达里升起的。我又在想这个看不见,摸不着,无法表达是不是就是佛性那,话说既然看不见,摸不着,无法表达那么我是怎么观察到的那。你看,就好比黑洞,人们看不见黑洞,却可以通过观察黑洞周围的物质而了知他的存在,佛性我想也应该一样,我看不见,摸不着,表达不了佛性,但我可以通过观察心的升起,心的消失而观察到他的存在。当然我觉的观察到和融入是两码事情,就好比你可以观察到黑洞,那么不要说融入黑洞,就是走到黑洞跟前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估计才可以到达黑洞。所以佛陀说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但又说到不修行到三十二相也见不到如来。个人理解,具体请拜读佛典。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众生无尽无不尽 众生乃因缘造作而生,就没有一个所谓实体的众生存在,所以他就不能用数字表达,他就不是个尽不尽的问题,也就是说众生不是尽也不是不尽,尽与不尽都非众生。就好比物质由于就没有一个最小粒子存在,所以无尽无不尽,物质和尽不尽有什么关系那。没有关系。个人理解,具体请拜读佛典。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善心善行善德得善,恶心恶行恶德得恶 是有什么才想什么,不是想什么才有什么,所以不积福德却想得到什么这是没有的事情。个人理解,具体请拜读佛典。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说说我对回向的看法 我觉的念佛回向某个众生和回向所有众生,两者所得(得非得名为得)是相同的。就好比发出一个声音,一个人听和一群人听,声音还就那么大,并不会因为一个人听声音就变大,也不会因为一群人听声音就变小,我的意思是一个人的回向他还就那么多,所有人的回向,所有人中的每一个人得到的和那一个人的一样多,并不因为人多而少得。个人理解,具体该怎么回向其实我也不懂,请大家拜读佛典,以佛典为准。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刚在大街上看到一个女人 发现她的颜貌还不错,于是我在想她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一个美人,然后我又观察她现在为何不如以前了那,我忽然发现原来人真的会老。接着我又向前走看到一个老人带着一个小孩,于是我又在脑海里呈现小孩,女人,老人,然后我想到了人的寿终,想到了尸身的腐烂,最后什么都没了,我忽然又发现,人世间真可怕。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法无分别 法无分别,如此众生才能相聚,否则如何相聚那,如何同在一个世界那,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法无分别。个人理解,具体请拜读佛典。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今天又看金刚经有一点点心得 法无佛,所以无佛说法。个人理解,具体请拜读佛典。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说下无情众生成佛的问题 无情众生本就是佛,并无成佛之说。有情众生之所以把无情众生看为物质等,那是有情众生自身的问题,和无情众生没有关系。因为无情众生本就是佛,并不存在成佛的问题。个人理解,具体请拜读佛典。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烦恼时念阿弥陀佛 我在烦恼的时候念阿弥陀佛,结果发现越发的烦恼了。可等晚上睡着以后,烦恼又来消遣我了,我就继续在梦中念阿弥陀佛,结果烦恼被消除了,好像阳光照亮了黑暗一般。所以烦恼的时候念阿弥陀佛是对的,即便烦恼更甚那也不过是表象,好比排毒一般,而等你睡着无意识的时候,佛号依然在消除烦恼。个人理解,具体请拜读佛典。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
七层宝塔,层层孔明诸阁亮 我想到一下联,如下: 八面玲珑,面面佛光观世音
读佛经时昏沉解决办法一点个人感受 读佛典时有的时候我会发昏沉,就是想睡觉,今天我发现,原来昏沉是无明障蔽的结果。所以昏沉归昏沉读经归读经,只要明了以后,昏沉自然就会减轻。所以不要因为昏沉而放弃读经。当然昏沉的时候可散散步,洗洗脸。或者读完一章稍作休息,逐步的明了佛典以后,昏沉也会逐步的消退。个人理解,具体请拜读佛典。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昨天又看了一遍金刚经又有一点点心得 昨天又读了一遍金刚经,发现一个问题,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皆不可得,但却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么我在想,既然不可得为什么还要生其心那。忽然间我发现,心是存在的,不过不可得而已。既然不可得自然无所住。所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是解脱之道。反正你想住也没的住,因为不可得。当然因为心不可得,自然无有住处,无有生灭处,无有增减处,无有净垢处,无有来处,无有去处。心就在你眼前,不过不可得。他也不是造出来的,他本来就在那里,不过不可得而已。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尚不可得,那么心自然也不可得。心非心名为心,因为他不可得,他在但他不可得。众生非众生名为众生,因为众生也不可得。你住不住他都不可得。因为本身就无有住处。话说心有所住而布施的话那就幻了,因为不可得,不过我觉的只要你知道住就幻了,那么你不论怎么布施应该都是无住而施。因为住不住他其实都不可得。所以布施本身无所谓住不住,反正不可得。既然不可得住也白住,所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个人理解,具体请拜读佛典。
为山东招远麦当劳被围殴致死女顾客祈求佛号祈求助念往生西方极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心净境界自然净 我在思维时万念奔腾,当诽谤比丘之念升起时我的脑海中出现一条极其臭秽污染的小溪,但当恭敬比丘的念头升起时,臭秽污染的小溪和诽谤之念一起烟消云散了,小溪变的清澈无比甘甜可口。可见心净境界自然净。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三 一六五、温泉林天经第四(第四分别诵) 大意:本经叙述尊者三弥提,游行于王舍城,住于温泉林。有一位天神来劝化尊者受持跋地罗帝偈。尊者就去问佛,佛陀为其说偈后,就入室内去宴坐。诸比丘们就请大迦旃延广予解释,大迦旃延就以根、境、识之相对,而详加说明。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王舍城,住在于竹林迦兰哆园(竹林精舍)。 那时,尊者三弥提(得善行德,无若干想第一之比丘),也游行在于王舍城,而住在于温泉林(温泉精舍)。于是,尊者三弥提,在于夜间将向于旦晨之时,乃从其寮房而出,往诣温泉,在那里脱掉衣服,放在于岸上,而进入于温泉去沐浴,沐浴完 毕后,就还出,就拭其身体,然后将袈裟穿好。 那时,有一位天神,其形体乃极为妙好,色像巍巍,在于夜间将向于旦晨之时,往诣于尊者三弥提之处,到后,稽首作礼,然后退住在一边。那位天神,色像威神而极妙,其光明乃普照于温泉之岸。那位天神退住在于一边后,就仰白尊者三弥提而说:「比丘!你曾经受持跋地罗帝偈吗?」(此偈译为善一夜之说示与分别。为日夜都如是的贤善的生活之人之偈)。 尊者三弥提回答那位天神说:「我并不受持跋地罗帝偈。」尊者并寻问那位天神说:「你受持跋地罗帝偈吗?」那位天神回答说:「我也是同样的不受持跋地罗帝偈的。」尊者三弥提又问那位天神说:「到底那一位受持过跋地罗帝偈呢?」 那位天神回答说:「世尊游行于此王舍城之时,在于竹林迦兰哆园时,他乃受持跋地罗帝偈的。比丘!您可往诣世尊之处,当面在世尊前,善受持诵跋地罗帝偈才是。为甚么呢?因为跋地罗帝偈,乃为有法有义,为梵行之本。可说是趣于智,趣于觉,趣于涅盘的。如族姓者(善男信女),由于至信,而舍家,而为无家庭牵累的出家人而学道的话,就应当将跋地罗帝偈,善受持诵。」那位天神说如是之语后,稽首尊者三弥提之足,绕三匝后,就在那个地方隐没不现。 于是,尊者三弥提,在那位天神隐没不久之后,往诣佛所,到后稽首作礼,然后退坐在一边。尊者白佛说:「世尊!我在于今天,夜将向旦的时候,出于寮房,往诣于那温泉之处,脱弃衣服,放在岸上,进入温泉去沐浴,沐浴后,便出来,就在于岸上拭身;那个时候,有一位天神,其形体乃极为妙好,色像巍巍,夜将向旦之时,来诣我所,到后稽首作礼,然后退住在一边。那位天神,色像威神极妙,其身上的光明乃普照于温泉之岸。那位天神退住在于一面之后,白我而说:『比丘!您受持过跋地罗帝偈吗?」我回答那位天神说:『我并不受持跋地罗帝偈啊!」我并问那位天神说:『你受持过跋地罗帝偈吗?』那个天神回答我说:『我也是同样的不受持跋地罗帝偈。』我就又问那位天神说:『到底谁受持跋地罗帝偈呢?』那位天神回答我说:『世尊游行在于此王舍城时,住在于竹林迦兰哆园时,他曾受持跋地罗帝偈。』他说:『比丘!您可往世尊处,当面从世尊善受持诵跋地罗帝偈。为甚么呢?因为跋地罗帝偈,乃为有义、有法,为梵行之本。是趣于智,趣于觉,趣于涅盘。如族姓者(善男信女),由于至信而舍家,而为无家庭牵累的出家人,而去学道的话,就当应以跋地罗帝偈为善受持诵。』那位天神说如是之语后,稽首我足,绕三匝后,就在于那个地方隐没。」 世尊问尊者说:「三弥提!你知道那位天神从何处来的吗?那位天神的名字叫做甚么吗?」尊者三弥提回答说:「世尊!我乃不知那位天神到底从何处而来的?也不知其名讳啊。」世尊告诉他说:「三弥提!那位天子的名叫做正殿,是三十三天的军将。」于是,尊者三弥提白世尊说:「世尊!现在正是时候。善逝!现在正是时候。如世尊为诸比丘们说跋地罗帝偈的话,则诸比丘们从世尊听偈后,当会善于受持。」 世尊告诉他说:「三弥提!你要谛听!要注意的听!听后要善思念其义,我当会为你们讲说。」尊者三弥提白佛说:「唯然!」这时,诸比丘们也就受教而听。佛陀说: 慎莫念过去亦勿愿未来过去事已灭未来复未至 现在所有法彼亦当为思念无有坚强慧者觉如是 若作圣人行孰知愁于死我要不会彼大苦灾患终 如是行精勤昼夜无懈怠是故常当说跋地罗帝偈 (要谨慎!不可以思念过去之法,也不可以愿望于未来之法。因为过去之法,已经灭掉了,未来之法,又是还未来到之故。至于现在所有之法,这就 应该加以思察其义。要念现在之法,并没有坚强牢固〔念念之间,都在生灭变易〕,有智慧的人,其所觉悟的,就是如是。) (如果能作圣人之行的话,则谁觉知有生死之可愁呢?〔觉者无生死,自无生死之忧〕。我必要这样做,我不再会遇那些生死了,我的大苦、大灾患都已终止了。像如是的,行于精勤,昼夜都没有懈怠。因此之故,当应常于讲说跋地罗帝偈。) 佛陀说如是之偈后,就从其座起,而进入于室内去宴坐。于是,诸比丘们,便作如是之念:诸位贤者!当知!世尊略说此教,并不广为我们分别解说,就从座起,而进入于室内去宴坐。所谓: 慎莫念过去亦勿愿未来过去事已灭未来复未至 现在所有法彼亦当为思念无有坚强慧者觉如是 若作圣人行孰知愁于死我要不会彼大苦灾患终 如是行精勤昼夜无懈怠是故常当说跋地罗帝偈 (语译如前) 他们就作如是之念:诸位贤者当中,到底那一位能为我们广分别解说世尊刚才所咯说之义呢?他们又作如是之念:尊者大迦旃延常被世尊所称誉,及 被诸有智的梵行之人所赞叹。尊者大迦旃延必定能为我们广分别解说世尊刚才所略说之义。诸位贤者应该共同往诣尊者大迦旃延之处,去请说此义。如果尊者大迦延肯为我们分别广说的话,我们当会善于受持。 于是,诸比丘们就往诣尊者大迦旃延之处,到后,共相问讯,然后退坐在一边,他们白说:「尊者大迦旃延!当知!世尊曾经略说此教,并不广为分别,就从其御座起后,进室内去宴坐了: 慎莫念过去亦勿愿未来过去事已灭未来复未至 现在所有法彼亦当为思念无有坚强慧者觉如是 若作圣人行孰知愁于死我要不会彼大苦灾患终 如是行精勤昼夜无懈怠是故常当说跋地罗帝偈 (语译如前) 我们便作如是之念:诸位贤者当中,到底谁能为我们广分别世尊刚才所咯说之义呢?我们又作如是之念:尊者大迦旃延乃常被世尊所称誉,及被诸有智的梵行人所赞叹的人。尊者大迦旃延能为我们广分别世尊刚才所略说之义,唯愿尊者大迦旃延您!为了慈愍我们之故,为我们广为解说其义!」 尊者大迦旃延说:「诸位贤者!请听我说譬喻,有智慧的人听喻后,就会了解其义的。诸位贤者!犹如有人欲求得树木之实(树心),为了求木心之故,就持斧而入林。他看见大树之成根,成茎、节、枝、叶、华、实。然而他却不触及于根、茎、节、实,但触及于枝与叶。诸位贤者所说的,也就是如是。世尊现在,然而却舍弃世尊,而来就于我,而问此义。为甚么我会这样说呢?诸位贤者!当知!世尊就是眼,就是智,就是义,就是法,就是法主,就是法将。说真谛之义,现一切之义,均由我们的世尊的。诸位贤者应该往诣世尊之处,去请问此义:『世尊!这是怎么说?这是甚么意义呢?』如果世尊讲说的话,当应善于受持。」 这时,诸比丘们白尊者说:「唯然!尊者大迦旃延!世尊是眼、是智、是义、是法,是法主、法将,说真谛义,现一切义,都由于我们的世尊,我们应该往诣世尊之处,去问此义:『世尊!这怎么说?这是甚么意义?』如世尊讲说的话,我们就应当善于受持。然而尊者大迦旃延!您乃常被世尊所称誉,及被诸有智的梵行人所赞叹的人。尊者大迦旃延!您一定能为我们广分别世尊刚才所略说之义。唯愿尊者大迦旃延您,能为我们而发慈愍我们之心之故,广说其义!」 尊者大迦旃延告诉诸比丘们说:「诸位贤者们! 请共听我所说吧!诸位贤者!甚么叫做比丘之念过去之法呢?诸位贤者!比丘们!实在有眼根,能知道色境之可喜,为意之所念的,而爱色相,为与欲相应之心,而乐于扪摸(抓取,执取)其本,本就是过去之法。它为过去而识,而欲染执着,由于识,而欲染执着之故,之后,就便会乐于它,由于喜乐于它后,便会念过去之法。像如是的,那些耳、鼻、舌、身,也是同样的道理。也实在有意根之知法境为可喜,为意所念,而爱法,而有与欲相应之心,乐于扪摸其本,本就是过去之法。它为过去而识,而欲染执着,由于识,而欲染执着之后,就便会乐于它,由于喜乐于它之故,便会去思念于过去之法。诸位贤者!像如是的,比丘乃念于过去之法。 诸位贤者!甚么叫做比丘不念于过去之法呢?诸位贤者!比丘实在有眼根能知色境之可喜,为意所念,而爱色相,而有与欲相应之心,乐于扪摸(执取)其本,本就是过去之法。它为过去之法而识,而不欲染执着,由于识,而不欲染执着后,则便不喜乐于它,由于不喜乐于它之故,就不会念于过去。像如是的,那些耳、鼻、舌、身,也是同样的道理。也实在有意根,而知法境之可喜,为意之所念,有可爱之法,而有与欲相应之心,而乐于扪摸其本,本就是过去之法。它为过去而识,不欲染执 着,由于识,而不欲染执着后,则便不会喜乐于它,由于不喜乐于它后,便不会念过去之法。诸位贤者!像如是的,比丘乃不念于过去之法。 诸位贤者!甚么叫做比丘之愿于未来之法呢?诸位贤者!比丘如有眼根与色境,以及眼识,愿存在于未来的话,则他对于未得的,而欲得,已得的,就心愿,由于心愿之后,就便会乐于它,由于乐于它后,便会愿于未来。像如是的,那些耳、鼻、舌、身,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有意根与法境,和意识,而愿存在于未来的话,则未得的,就欲得,已得的,就心愿,由于心愿后,则便会乐于它,由于乐于它后,便会愿于未来。诸位贤者!像如是的,就叫做比丘之愿于未来。 诸位贤者!甚么叫做比丘之不愿于未来之法呢?诸位贤者!比丘,如有眼根、色境、眼识,对于未来之法之时,则未得之法,不欲去得,已得的,则心不愿,由于心不愿后,就便不会喜乐于它,由于不喜乐于它后,便不愿于未来。像如是的,那些耳、鼻、舌、身,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有意根、法境、意识,愿于未来之法之时,则未得的,并不欲得,已得的,则心不愿,由于心不愿后,就便不会乐于它,由于不乐于它后,便不愿于未来之法。 诸位贤者!甚么叫做比丘之受现在之法呢?诸位贤者!比丘如有眼根、色境、眼识,在于现在时, 而他乃在于现在,识而欲染执着,由于识,而欲染执着后,则便会乐于它,由于乐于它之后,便会受现在之法。像如是的,那些耳、鼻、舌、身,也是同样的道理。而如有意根、法境、意识,于现在的话,则他在于现在之识,欲染执着,由于识,欲染执着后,就便会乐于它,由于乐于它后,便会受现在之法。诸位贤者!像如是的,比丘会受现在之法。 诸位贤者!甚么叫做比丘之不受现在之法呢?诸位贤者!比丘如有眼根、色境、眼识,于现在时,他对于现在,识而不欲染执着,由于识,不欲染执着后,则便不会乐于它,由于不乐之后,使不会受现在之法。像如是的,那些耳、鼻、舌、身,也是同样的道理。而如有意根、色境、意识,于现在之时,他对于现在,识而不欲染执着,由于识不欲染执着后,则便不乐于它,由于不乐于它后,便不会受现在之法。诸位贤者!像如是的比丘,乃不受于现在之法。 诸位贤者!所谓世尊略说此教,并不广为分别,就从座起,就进入于室内去宴坐: 慎莫念过去亦勿愿未来过去事已灭未来复未至 现在所有法彼亦当为思念无有坚强慧者觉如是 若作圣人行孰知愁于死我要不会彼大苦灾患终 如是行精勤昼夜无懈怠是故常当说跋地罗帝偈 (语译如前) 以上为世尊之略说,而不广为分别。我乃以此句,以此文,广说如上说。诸位贤者!你们可以往诣,而向佛具陈此事。假若如世尊所说之义的话(尊者所解说的,如符于佛说的话),诸位贤者们,你们就可以共同受持。」 于是,诸比丘听尊者大迦旃延所说,都善受持诵,即从座起,绕尊者大迦旃延三匝后而去,而往诣佛所,到后,稽首作礼,然后退坐在一边。他们白佛说:「世尊!刚才世尊您略说此教,还不广为分别,就从座起,进入于室内去宴坐。尊者大迦游延,乃以此句、以此文,而广说世尊您所略过之义(是否符于佛说?)」 世尊听后,赞叹而说:「善哉!善哉!我的弟子当中,有眼、有智、有法、有义。为甚么呢?所谓为师的,为弟子略说此教,并不广为分别解说,而那位弟子却能以此句、以此文,而广说其义。确实如大迦旃延比丘所说,你们应当依如是去受持!为甚么呢?因为以说观义,应该如是之故。」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那些诸比丘们,听佛所 说,都欢喜奉行! 一六六、释中禅室尊经第五(第四分别诵) 大意:本经叙述有一天神来间卢夷强耆尊者,是否曾经受持过跋地罗帝偈,以及其意义。尊者就到佛处去问佛,佛陀乃为说偈,并就五蕴,而广说其义。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舍卫国,住在于胜林给孤独园。 那时,尊者卢夷强耆(释迦族王者之子,在迦毘罗城出生),游行在于释中(释迦族中),住在于无事禅室。于是,尊者卢夷强耆,在夜将向于旦晨之时,从那禅室出来,就在于露地的禅室之荫当中,在于绳床上,敷一尼师檀(坐具),结跏趺坐在那里。 那时,有一位天神,其形体极为微妙,色像巍巍,夜将向于旦晨之时,往诣尊者卢夷强耆之处,到达后,稽首作礼,然后退住在一边。那位天神的色像的威神极妙,其身上的光明普照于其禅室。那 位天神退住在于一边后,白尊者卢夷强耆说:「比丘!您是否受持过跋地罗啼偈(贤善一夜,所谓夜夜-日日,完全是如是的贤善之生活的人之偈),及受持过其意义吗?」尊者卢夷强耆回答那位天神说:「我并不受持跋地罗帝偈,也不受持其义。」尊者寻则问那位天神说:「你受持过跋地罗帝偈,及受持其义吗?」那位天神回答说:「我曾经受持过跋地罗帝偈,然而并不受持其义。」尊者卢夷强耆又问那位天神说:「为甚么受持跋地罗帝偈,而不受持其义呢?」 那位天神回答说:「有一个时候,世尊曾游行王舍城,住在于竹林迦兰哆园(竹林精舍)。那时,世尊曾为诸比丘说跋地罗帝偈而说: 慎莫念过去亦勿愿未来过去事已灭未来复未至 现在所有法彼亦当为思念无有坚强慧者觉如是 若作圣人行孰知愁于死我要不会彼大苦灾患终 如是行精勤昼夜无懈怠是故常当说跋地罗帝偈 (千万要谨慎!不可念于过去之法,也不可以愿望于未来之法。因为过去之法,已经灭掉了,未来之法,又是还未来到之故。至于现在所有之法,对 于它,也应该思察其义。要念现在之法,并没有坚强牢固〔念念之间,都在生灭变易〕,有智慧的人,其所觉悟的,就是如是。) (如果能作圣人之行的话,则谁来觉知生死之可愁呢?〔觉者无生死,自无生死之忧〕。我必要这样做,我不再会遇那些生死了,我的大苦、大灾患,都已终止了。像如是的,行于精勤,画夜都没有懈怠。因此之故,当应常于讲说跋地罗帝偈。) 比丘!我乃如是的受持跋地罗帝偈。然而并不受持其义。」尊者卢夷强耆又问那位天神说:「到底谁能受持跋地罗帝偈,及受持其义呢?」 那位天神回答说:「佛陀游行在于舍卫国,住在于胜林给孤独园(只园精舍),他乃受持跋地罗帝偈,及受持其义的。比丘!您可往世尊住处,去面从世尊,去善受持诵跋地罗帝偈,及受持其义。为甚么呢?因为跋地罗帝偈,及其义,乃为有义有法,为梵行之本,为趣于智,趣于觉,趣于涅盘。族姓者(善男信女)由于至信,而舍家,而为无家庭牵累的出家去学道的话,应当要以跋地罗帝偈,及其义,善受持诵。」那位天神说如是之语后,就稽首尊者卢夷强耆之足,绕尊者三匝后,即在于那个地方隐没。 天神隐没不久后,于是,尊者卢夷强耆,在于释中受夏坐后(结夏安居后),经过此三个月完毕, 补治衣服等事都作完了,就摄衣持钵,将往诣舍卫国。由展转前进,而至于舍卫国,而住于胜林给孤独园。 那时,尊者卢夷强耆,往诣佛所,稽首作礼,然后退坐在于一边。他白佛说:「世尊!我在于前一时,游行于释中,住在于无事禅室。世尊!我在那个时候,有一次,夜将向于旦晨,曾从那禅室出来,在于露地的禅室的荫中,将尼师檀(坐具)敷在于绳床上,而在那里结跏趺之坐。那时,有一位天神,其形体极为微妙,色像非常的巍巍,夜将向于官旦晨之时,来诣我处,稽首作礼后,退住在一边。那位天神,色像威神极为微妙,身上的光明普照于其禅室。那位天神退住在一边后,向我告白而说:『比丘!您受持过跋地罗帝偈,及受持其意义吗?』我曾回答那位天神说:『我并不受持跋地罗帝偈,也不受持其义。』我寻即问那位天神说:『你受持过跋地罗帝偈,及受持其义吗?』那位天神回答我说:『我曾经受持过跋地罗帝偈,然而并不受持其义。』我就又问那位天神说:『为甚么受持跋地罗帝偈,而不受持其义呢?』天神回答我说:『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在于王舍城,住在于竹林迦兰哆园。那时,世尊曾为诸比丘说跋地罗帝偈而说: 慎莫念过去亦勿愿未来过去事已灭未来复 未至 现在所有法彼亦当为思念无有坚强慧者觉如是 若作圣人行孰知愁于死我要不会彼大苦灾患终 如是行精勤昼夜不懈怠是故常当说跋地罗帝偈 (语译如前) 『比丘!我乃如是的受持跋地罗帝偈,然而不受持其义。』我又问那位天神说:『到底谁能受持跋地罗帝偈,及受持其义呢?』天神回答我说:『佛陀游行在于舍卫国,住在于胜林给孤独园,他能受持跋地罗帝偈,及受持其义的。比丘!您可以往诣佛处,当面从世尊,善受持诵跋地罗帝偈,及受持其义。为甚么呢?因为跋地罗帝偈,及其义,乃为有义有法,为梵行之本,为趣于智,趣于觉,趣于涅盘。族姓者(善男信女)由于至信,而舍家,而为没有家庭牵累的出家去学道的话,应当要以跋地罗帝偈,及其义,善受持诵啊!』那位天神说如是之语后,稽首礼足,绕我身边三匝后,即在于那个地方隐没。」 于是,世尊就问尊者卢夷强耆而说:「你知道那位天神从何处来的吗?那位天神的名字为何吗?」尊者卢夷强耆回答说:「世尊!我并不知道那位天 神到底是从甚么地方来的,也不知道他的名讳啊!」世尊告诉他说「「强耆!那位天子名叫般那(栴檀、般那末罗),是三十三天的军将啊!」 这时,尊者卢夷强耆白佛说:「世尊!现在正是时候。善逝!现在正是时候。如世尊为诸比丘说跋地罗帝偈,及其义的话,则诸比丘们能从世尊听此法后,当会善受持诵。」世尊告诉他说:「强耆!你们要谛听!听后要善思念它,我当会为你广说其义!」尊者卢夷强耆白佛说:「唯然!当受教听。」(当会受教,而注意的听!) 佛陀说: 慎莫念过去亦勿愿未来过去事已灭未来复未至 现在所有法彼亦当为思念无有坚强慧者觉如是 若作圣人行孰知愁于死我要不会彼大苦灾患终 如是行精勤昼夜无懈怠是故常当说跋地罗帝偈 (语译如前) 强耆!甚么叫做比丘之念于过去之法呢?如比丘乐于过去之色,而贪欲、执着而住于过去之色,也乐于过去之觉(受)、想、行、识,而贪欲、执着而住于过去之受想行识的话,则像如是的比丘,就 为念过去之法的。强耆!甚么叫做比丘之不念于过去之法呢?如比丘不乐于过去之色,不欲、不着、不住于过去之色,也不乐于过去之觉(受)、想、行、识,不欲、不着、不住于过去之受想行识的话,则像如是的比丘,就为之不念过去之法。 强耆!甚么叫做比丘之愿于未来之法呢?如比丘乐于未来之色,而贪欲、执着,而住于未来之色,也乐于未来之觉(受)、想、行、识,而贪欲、执着,而住于受想行识的话,则像如是的比丘,就为之愿于未来之法。强耆!甚么叫做比丘之不愿于未来之法呢?如比丘不乐于未来之色,不欲、不着、不住于未来之色,也不乐于未来之觉(受)、想、行、识,而不欲、不着、不住于未来之受想行识的话,则像如是的比丘,就为之不愿于未来。 强耆!甚么叫做比丘之受现在之法呢?如比丘乐于现在之色,而贪欲、执着而住于色,也乐于现在之觉(受)、想、行、识,而贪欲、执着,而住于受想行识的话,像如是的比丘,就为之受现在之法。强耆!甚么叫做比丘之不受于现在之法呢?如比丘不乐于现在之色,不欲、不着、不住于现在之色,也不乐于现在之觉(受)、想、行、识,不欲、不着、不住于现在之受想行识的话,像如是的,就为之比丘之不受现在之法。」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尊者卢夷强耆,及诸比丘 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一六七、阿难说经第六(第四分别诵) 大意:本经叙述阿难尊者就五蕴,而对于诸比丘们具说跋地罗帝偈之意义。有一位比丘将此向佛报告其事,佛舵乃叫阿难讲说后,赞叹其所说的为正确无误。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行于舍卫国,住在于胜林给孤独园。 那时,尊者阿难,为了诸比丘之法益,就在于夜间,聚集比丘们在于讲堂,而演说跋地罗帝偈,以及其内中的意义(夜夜完全如是的贤善生活之人之偈)。 这时,有一位比丘,过了其夜,至于翌日的平旦,往诣于佛所,到后,稽首作礼,然后退坐在一边。他白佛说:「世尊!那位尊者阿难,为了诸比丘之法益,在于夜间,聚集比丘于讲堂,为了大众讲说跋地罗帝偈,以及其意义(为如是如是的)。 于是,世尊乃告诉一位比丘而说:「你往至阿难 比丘之处,作如是之语:『阿难!世尊叫你。』」那一位比丘受世尊之教言,就从其座位起立,稽首佛足,绕佛三匝后而去。他往至尊者阿难之处,而语他说:「世尊叫尊者阿难你!」 尊者阿难就到佛所,到后,稽首作礼,然后退住在一边。世尊乃问他而说:「阿难!你是否为了诸比丘之法益,而在于夜间,聚集比丘于讲堂,而为他们讲说跋地罗帝偈,及其意义吗?」尊者阿难回答说:「唯然!」 世尊问说:「阿难!你是怎样的为诸比丘讲说跋地罗帝偈,及其意义的呢?」尊者阿难就说其偈而说: 慎莫念过去亦勿愿未来过去事已灭未来复未至 现在所有法彼亦当为思念无有坚强慧者觉如是 若作圣人行孰知愁于死我要不会彼大苦灾患终 如是行精勤昼夜无懈怠是故常当说跋地罗帝偈 (语译如前) 世尊即又问而说:「阿难!甚么叫做比丘之念过去之法呢?」尊者阿难回答说:「世尊!如有比丘乐于过去之色,贪欲、执着而住于过去之色,也乐 于过去之觉(受)、想、行、识,贪欲、执着而住于过去之受想行识,像如是的比丘,就为之念于过去之法。」 世尊即又问而说:「阿难!甚么叫做比丘之不念于过去之法呢?」尊者阿难回答说:「世尊!如比丘不乐于过去之色,不欲、不着、不住于过去之色,也不乐于过去之觉(受)、想、行、识,不欲、不着、不住于过去之受想行识,像如是的比丘,就为之不念于过去之法。」 世尊即又问而说:「阿难!甚么叫做比丘之愿于未来呢?」尊者阿难回答说:「世尊!如比丘乐于未来之色,贪欲、执着而住于未来之色,也乐于未来之觉(受)、想、行、识,而贪欲、执着,而住于未来之受想行识的话,像如是的比丘,就为之愿于未来。」 世尊即又问说:「阿难!甚么叫做比丘之不愿于未来呢?」尊者阿难回答说:「世尊!如比丘不乐于未来之色,不欲、不着、不住于未来之色,也不乐于未来之觉(受)、想、行、识,不欲、不着、不住于未来之受想行识的话,则像如是的比丘,就为之不愿于未来。」 世尊即又问说:「阿难!甚么叫做比丘之受现在之法呢?」尊者阿难回答说:「世尊!如比丘乐于现在之色,贪欲、执着而住于现在之色,也乐于现 在之觉(受)、想、行、识,贪欲、执着而住于现在之受想行识的话,则像如是的比丘,就为之受现在之法。」 世尊即又问说:「阿难!甚么叫做比丘之不受现在之法呢?」尊者阿难回答说:「世尊!如比丘不乐于现在之色,不欲、不着、不住于现在之色,也不乐于现在之觉(受)、想、行、识,不欲、不着、不住于现在之受想行识的话,则像如是的比丘,就为之不受现在之法。世尊!我以如是这般的为诸比丘之法益,而在于夜间,聚集大众于讲堂,说此跋地罗帝偈,以及其意义的。」 于是,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善哉!善哉!我的弟子有眼、有智、有义、有法。为甚么呢?所谓弟子在于其师的面前,能说如是之句、如是之文,而广说此义,实在是如阿难比丘所说的,你们应当如是的受持!为甚么呢?因为此说观义,应该如是之故。」 佛陀所说的就是如是,尊者阿难,及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本文转自: 显密文库,详细出处请参考: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read.goodweb.cn%2Fnews%2Fnews_view.asp%3Fnewsid%3D24889&urlrefer=ceac8bb97e1316ea5c2bbd5d713712e9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德山一日行至沣阳,不禁饥火难耐。正巧有一老婆婆在卖点心,德山遂忙奔上前,买点心充饥。那老婆却故作刁难,问德山道∶「你扛的是什麽?」德山回答∶「是《青龙疏钞》。」老婆又问∶「讲的是什麽?」德山回答∶「讲的是《金刚经》。」老婆婆道∶「我有一个问题问你,你回答上来我就给你吃的,如回答不来,就不给你点心吃。」老婆婆随即说到∶「你那《青龙疏钞》既是讲《金刚经》的,那麽我问你,经中说∶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不知你想点的是那个心?」德山无话可说,回答不了老婆婆的问题。 =============================================================== 其实这个问题是有答案的:德山点的是无住心。 眼前一切都是幻觉,因无所住而生,其心。如何对治那,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说以幻治幻。个人理解,具体请拜读佛典。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在众生眼中佛是众生 在佛眼中众生是佛,众生看佛性如幻,佛看幻如佛性。个人理解,具体请拜读佛典。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这一句说的好啊 心中众生,就是成佛资粮,何必往外寻求?修行众生明白此理,至此还愁不能作佛?即此生死,立证涅盘。昨日妄分别,如今一切休。昨日一切皆如梦,如今一念入圣流。 ======================================================== 出出我还没找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有性无性,齐成佛道 有性无性,齐承佛道。个人理解,具体请拜读佛典。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六祖坛经为离相解说 所以那,烦恼既菩提啊,天堂既地狱啊,等等都是离相所说。所以那若在相中求,求之不得,不离相还是要受相的牵扯,天堂还是天堂,地狱还是地狱。个人理解,具体请拜读佛典。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不是说你的心使风动或幡动,而是不着风,不着幡,着风着幡即使心动。个人理解,具体请参阅佛典。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恭敬佛法僧是给自己做福田 佛法僧又了无可得,实际情况是这个世界了无分别,你恭敬佛法僧就是给自己做福田,功德,乃至解脱。个人理解,具体请拜读佛典。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何为布施老婆孩子 让老婆孩子成佛即为布施老婆孩子。
佛法谁来说,谁都没有说 佛法谁来说,谁都没有说。本就是如此。个人理解,具体请拜读佛典。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万万不要为非作歹 我读心经,解悟到无有生处,无有灭处,无有净处,无有垢处,无有增处,无有减处时。见到金光周遍,无作而为的境界。尽管只有几秒钟,但其可消除眼前的幻,也就是你们眼中的现实世界,我发现现实世界其实他就是个幻,而不是金光周遍,无作而为是幻,金光周遍,无做而为所散发出的智慧与快乐是所谓现实世界所无法比拟的。而且金光可以消除现实世界。所以佛说的没有任何问题。后面我读圆觉经,解悟到正反是个幻时金光周遍,无做而为的境界有显现,金光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与我解悟心经时见到的金光是一样的,这次经管时间更短,但足以说明确实有一个金光周遍,无作而为的境界。那也就是说佛典上说的为非作歹要下地狱那也绝对是不会错的。我说这些即不是为了夸耀,更不是为了吹牛,因为没看见说看见才叫吹牛,看见了有所图才叫夸耀。我既看见了也无所图。可事实时根据我看见的足可以推知,你死了绝对不会什么也没了。所以万万不要为非作歹。万万不要为非作歹。万万不要为非作歹。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有无是个幻,离幻的自然。
宇宙就没有基本粒子(原创首发) 如果宇宙有基本粒子那么宇宙大爆炸就不可能发生,宇宙大爆炸的奇点时无时间,无空间,无重量,甚至就没有物质这么个概念,那么何来的基本粒子那,没有的,所谓的基本粒子不过是不同力的相互表现罢了,或者直接就是同一力的分布不均的表现罢了,那来的基本粒子,你一直分下去分到能量你还怎么分,没了,彻底没了,所以物质的构造不过是不同力的结合形式而已,所谓的质量也不过是力的外在表象而已,那有什么实在的基本粒子那,没有的。如果失去力的相互作用,基本粒子是没有从在的可能的。基本粒子就好比一个大气压下一百度可以烧开水一样,不过是种种力结合的一个表象而已。而力本身也不过是能量场分布不均的一种表象而已。
正即使反,反即使正 正即使反,反即使正,不因正离反,不因反离正。阴即使阳,阳即使阴,不因阴而离阳,不因阳而离阴。公即使私,私即使公,不因公离私,不因私离公。热即使冷,冷即使热,不因热而离冷,不因冷而离热。由此可知,无正无反,无阴无阳,无公无私,无冷无热。进而的知,正反,阴阳,公私,冷热。皆是幻。个人理解,具体请参阅佛典。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应无欲而生其心,乃至应无无欲而生其心。个人理解,具体请参阅佛典。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定有一个清静法体 否则一切探索发现都是都是无法想想和实行的。个人见解,具体请参阅佛典。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