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沧浪 碧海沧浪
签名是什么?可以吃吗?
关注数: 82 粉丝数: 567 发帖数: 43,153 关注贴吧数: 50
下一代海飞丝预测及个人见解 如果纯研发角度我支持J20做针对性改进理由如下,有不同意见的可以直接看末尾谢谢,理性讨论杜绝人身攻击: 首先要解决重型机和中型机的选择问题: 我觉得谈到航母运作中型机和中型机的控制半径就知道差别了(手残特意画个图给大家示意,不是特别准,大家参考着就好了) 假设重型机可以达到1400公里半径中型机达到1200公里,FA18CD甚至只能达到800公里,看起来只有小几百公里的差别。但是实际重型机作战区域为以航母为中心,画个圆看看控制区域呢? 圆形面积测算公示为圆周率乘以半径的平方: 重型机1400KM作战半径的控制区域约为67157340平方公里这么大一个圆形的面积哦! 中型机则1200KM半径只有4523760 平方公里的圆 如果是半径800KM的更惨不忍睹只有2010560平方公里 从航母的作战使用上,当然是尽量能够远离敌方越好,母舰离敌方越远就越安全,越不容易被搜索到,也就越不容易被攻击。 相应的,如果2艘航母对战,那么使用较大作战半径飞机的航母编队更容易占据主动权,而搭载较小作战半径的航母则必须突进到自己飞机的作战半径才可能攻击到敌方,在这个过程中,己方很可能丧失先手,陷入被动防御之中(参考图),右边小半径舰载机的航母在相向前进的过程中会被大半径一方先发现几乎是确定的,要被打几2波以上才能达到自己的攻击距离?假使左边一方避战,只要反向移动几乎就可以保持对右边的持续打击,而己方舰队不被攻击! 此外重型机比中型机的航程更远、滞空时间更长、载弹量更大,电子设备更优,机动性更强,速度更快,改进空间更大,反正就是除了造价之外全面领先中型机是毫无疑问的吧? 从飞机造价来说,机体本身占总价的比例并不高。占比高的是机载设备和电子系统,中型机比重型机便宜最主要还是在电子系统设备上而不是机体。如果在重型机上把电子设备加强到重型机的水准只会导致价格无限接近重型机,
有关航母下一代舰载机的猜想和预测 如果纯研发角度我支持20做针对性改进理由如下,有不同意见的可以直接看末尾谢谢,理性讨论杜绝人身攻击: 以舰载机的设计研发来说,从一种基本成型的飞机做适应性改进远比全新设计选型四代机的风险小。F14的气动也是脱胎于F111,即便是FA18也是脱胎于基本研发完毕的YF17进行针对性改进,苏33脱胎于苏27的原始设计,米格29舰载版更不用说了。 歼20空军版初步投产,在此基础上研发舰载版无疑是最方便快捷风险小的。要上航母,从空军版改成海军舰载版肯定要进行一系列的改变,比如说 1起落架全面加强以适应起降时的拉扯和冲击 2机翼适当加宽增强起降性能略微放低高速性能,主机翼折叠 3后起落架前移 4缩小腹鳍避免降落时机身后部刮擦航母甲板(但是从阵风M在戴高乐上的运作证明鸭翼机布局上航母没有问题) 5机身全面抗高盐环境腐蚀等等。 虽说工程量不小,但是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研制风险都远比直接设计一款全新舰载机划算 如果说采用了FC31作为气动布局做舰载机那么必然要拉皮到重型机的水平,海军通过运作J15已经明白航母单位时间起降飞机的频率是极为有限的,运作重型机比中型机更加具有战斗力和效能 1增加侧弹仓丽于格斗和对陆对海攻击时的自卫。 2用大推增加机动性 但是用31因为用量有限,不利于成本控制(无论是研发成本还是时间成本,气动布局决定了至多也就达到F22类似的空战水准) 只能理解为沈飞成飞之间的平衡,避免一家独大而已。 不足之处请大家指出。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