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海飞丝预测及个人见解
中国航母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5
碧海沧浪 楼主
如果纯研发角度我支持J20做针对性改进理由如下,有不同意见的可以直接看末尾谢谢,理性讨论杜绝人身攻击:
首先要解决重型机和中型机的选择问题:
我觉得谈到航母运作中型机和中型机的控制半径就知道差别了(手残特意画个图给大家示意,不是特别准,大家参考着就好了)
假设重型机可以达到1400公里半径中型机达到1200公里,FA18CD甚至只能达到800公里,看起来只有小几百公里的差别。但是实际重型机作战区域为以航母为中心,画个圆看看控制区域呢?
圆形面积测算公示为圆周率乘以半径的平方:
重型机1400KM作战半径的控制区域约为67157340平方公里这么大一个圆形的面积哦!
中型机则1200KM半径只有4523760 平方公里的圆
如果是半径800KM的更惨不忍睹只有2010560平方公里
从航母的作战使用上,当然是尽量能够远离敌方越好,母舰离敌方越远就越安全,越不容易被搜索到,也就越不容易被攻击。
相应的,如果2艘航母对战,那么使用较大作战半径飞机的航母编队更容易占据主动权,而搭载较小作战半径的航母则必须突进到自己飞机的作战半径才可能攻击到敌方,在这个过程中,己方很可能丧失先手,陷入被动防御之中(参考图),右边小半径舰载机的航母在相向前进的过程中会被大半径一方先发现几乎是确定的,要被打几2波以上才能达到自己的攻击距离?假使左边一方避战,只要反向移动几乎就可以保持对右边的持续打击,而己方舰队不被攻击!
此外重型机比中型机的航程更远、滞空时间更长、载弹量更大,电子设备更优,机动性更强,速度更快,改进空间更大,反正就是除了造价之外全面领先中型机是毫无疑问的吧?
从飞机造价来说,机体本身占总价的比例并不高。占比高的是机载设备和电子系统,中型机比重型机便宜最主要还是在电子系统设备上而不是机体。如果在重型机上把电子设备加强到重型机的水准只会导致价格无限接近重型机,
2017年05月10日 14点05分 1
level 15
碧海沧浪 楼主
大家是不是觉得800 1200 1400看着数据不怎么差太多,画成圆画风就变了吧?
接下来说说隐身机空战的问题,隐身机打三代机毫无疑问可以通过隐身来取得先手优势!可以远程发现先手攻击
但是如果同是隐身机呢?大概会接近到30KM甚至20KM以内才可能互相发现吧?怎么办?跑?跑不掉,那么久狗斗吧!谁机动性更好,电子设备更好就更有机会胜利!
SO: 隐身机空战很大程度上,在互相发现的时候已经进入中程空空导弹的不可逃逸区,需要狗斗或者依赖机动性闪避。
在先期的国家立项中,20方案因为各方面的性能优势入选,现在的20是重型机已经开始服役(中央台都报道了),参考苏27/30/35的重型机性能可以预期机内油航程不会低于4000KM,作战半径不会低于1500KM,从苏联利用苏27的原型机来改型苏33仅花1年时间(1987-1988)就定型生产来看,成熟机体改型舰载版是相对简单快速的。
而FC31方案,经过了一轮拉皮,目前算是勉强达到了F35的体型,处在技术验证机状态,就算能够获得军方认可,要达到可以正式服役也要经过5年左右的各种测试并建造至少5架以上的原型机,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舰载版的改型。这个时间至少要6年左右。
以舰载机的设计研发风险和便利性来说,从一种基本成型的飞机做适应性改进远比全新设计选型四代机的风险小。F14的气动是脱胎于F111,FA18也是脱胎于基本研发完毕的YF17进行针对性改进,苏33脱胎于苏27的原始设计,米格29舰载版更不用说了。F35C和阵风M则是在原始设计时就考虑到了舰载的需求并进行针对性的设计。考虑到要适应降落时的巨大冲击和对应弹射的需要,舰载机一般比同型号空军版要重1~1.5吨,如
我认为:歼20空军版初步投产,在此基础上研发舰载版无疑是最方便快捷风险小的。要上航母,从空军版改成海军舰载版肯定要进行一系列的改变,比如说
1起落架全面加强以适应起降时的拉扯和冲击
2机翼适当加宽增强起降性能略微放低高速性能,主机翼折叠
3后起落架前移
4缩小腹鳍避免降落时机身后部刮擦航母甲板(但是从阵风M在戴高乐上的运作证明鸭翼机布局上航母没有问题)
5机身全面抗高盐环境腐蚀等等。
虽说工程量不小,但是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研制风险都远比直接设计一款全新舰载机划算
2017年05月10日 14点05分 2
图有误,左侧作战半径分别是800/1200/1600 1600的控制面积为8042240平方公里
2017年05月10日 16点05分
这一段说得好[真棒]
2017年05月15日 08点05分
[点头]说得有道理
2017年05月24日 05点05分
有吧友提醒,后起落架是后移
2017年06月24日 03点06分
level 15
碧海沧浪 楼主
如果谈FC31不继续变大,就以2.0版的尺寸来看,以尼米兹级航母的甲板来测算,搭载20/31的数量差距不会超过5架,但是单机性能差异达到30%,我想不出上31的好处在哪里?
一是时间拖的久
二是性能对比20就是低下
三是数量优势由于航母的起降频率有限显示不出来
四是因为需求数量少,单机价格也不会比20便宜哪里去
顺带说说如果用于对海、对地攻击时的作战
20 主弹仓内可放置4AA或者4空舰(当然空舰导弹体型不能太大)+2侧弹仓可以挂AA
31 主弹仓先预设可以和20相当, 没有侧弹仓
作战目标是攻击敌方30个目标,每个目标用一枚对地武器(一个主弹仓挂架)即可消灭,武器100%命中
20需要8架即可攻击32个目标,同时还可以在侧弹仓挂载AA保持自卫空战能力,一旦遇到敌方飞机还可以空战
31如果放弃空战能力,也可以用8架来完成既定任务,但是考虑到空中威胁,需要每家飞机各挂载1枚AA自卫,另外3个挂架来挂载攻击目标弹药,就需要10架,
如果31需要和20一样保持2AA自卫,那么就必须使用16架31来完成8架20才能完成的任务,还不算航程和机载电子设备档次的问题。
那么问题又来了,航母单位时间起降飞机能力就那么多,你起飞8架飞机快还是起飞16架飞机快?
有的朋友会说其实16架和8架的起飞时间差的也不太多,但是你考虑过可攻击目标数量的成倍增加可以迅速扩大己方优势吗? 还不考虑如果是远距离目标 31还需要中继加油
2017年05月10日 14点05分 3
还有一点:J20比FC31机体留给未来升级各类设备的空间要大。
2017年05月11日 03点05分
:FC31不改单发没前途
2017年07月20日 09点07分
@关关之菊 没合适的大推力发动机,以31的体型一台三姨夫也不够,只能用两台中推来达到35单台的推力。
2017年07月20日 11点07分
level 15
碧海沧浪 楼主
简单说就是,航程决定了你可以有多少条路线去进攻,假设进攻800公里外的敌人,如果你的半径只达到800就基本上只能直线过去。苏如果你有1400就可以绕一圈从侧面过去,这样敌人就难以判断你航母的位置,从而提升舰队的安全性
2017年05月10日 15点05分 4
对航母位置是否暴露的考虑多余,天基定位航母不难。
2017年07月02日 03点07分
@转一转bai 天基定位想当然了,白天可以,晚上呢!航母编队一个晚上可以机动500公里以上的。
2017年09月11日 18点09分
回复 魔在吾心☞ :天基不只有光学,X波段雷达呢?
2017年09月12日 02点09分
@转一转bai 天基x波段雷达?我只能说你牛 比!天基雷达能穿透电离层看到地面的重量起码几百吨还得配个核反应堆供电才行,再过几百年也不会有这种玩意的。到现在为止卫星只有红外和光学这两种侦测手段,因为这两种方式不耗费太多能源。
2017年09月12日 07点09分
level 15
碧海沧浪 楼主
有人说20太大,不利于航母运作,看看J15在辽宁上还要斜着放!
我说对!但是J20没有J15大!而且我们的辽宁和皮 皮虾 还是我们刚起步的航母!未来还有更大的航母在建造!
能够运作J15的辽宁和皮皮虾都可以运作这么大尺寸的飞机(虽然略麻烦)
未来的弹射大甲板航母运作J20体型的飞机有困难吗?大家目光要放长远啊!
2017年05月10日 15点05分 5
从甲板摆放和调度看,假设要攻击30个地面或者海上目标,以10架31或者8架J20来测算,在航母上展开机翼每架飞机间隔1米的安全距离来排列(机尾朝大海)以31 2.0公布的11.5米宽度测算,约需要123米甲板长度(不考虑和舰岛的安全距离)J20通过估算宽度不超过13米,8架飞机仅需要111米宽度 摆放方式参考下图
2017年05月10日 15点05分
level 15
碧海沧浪 楼主
@李xuewei23 具体就这样咯?
再来个图 这图片里机翼没有展开,大家参考一下即可
2017年05月10日 15点05分 7
机翼怎么折叠,降落时的速度,机头仰角和重量一共四个问题,楼主是否回答一下
2017年09月05日 11点09分
level 9
我觉得分析重四和中四的优劣的时候,要首先明确海飞丝是用来干什么的。如果是依赖其隐身性能进行踹门和收割,三代机负责格斗和发射大的反舰导弹,重四和中四的差别没有那么严重。如果航母上只装备一种四代机,那么重四的多功能大航程优势就很突出了。
2017年05月10日 17点05分 8
如果是涉及到陆上混用,你可以不想那么多,但是航母上就不同了,战斗机尽量以一种为好,调度,整备和维修保养都方便。此外,以尼米兹为标准,在航母上部署20重四和31中四的数量差别不会超过五架,但是整体作战能力相差甚多
2017年05月10日 17点05分
一种或者一种加其改型
2017年05月10日 17点05分
重四优势明显!
2017年05月15日 08点05分
同意你的观点, 1.四代机的维护保养要贵很多 2.航母的存在是为远离战争,可能有人会说要有忧患意识,但是我个人认为搞全四代反而会出现更多的敌人。 3.目前全军需要换装的太多了,有钱不是这么花的。 4.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去研制未来武器,应该追求代差,而不是同代最优
2017年05月15日 11点05分
level 9
目前国际形势下
有能力却用海4中的绝壁是脑子有问题
数量性价比差不了多少
效能却差了一大截
2017年05月11日 02点05分 9
握爪
2017年05月11日 12点05分
舰载机越来越重型化,这是必然的,腿短没好果子吃。
2017年11月08日 02点11分
level 9
将来上舰的肯定是20,31属于外贸版的
2017年05月11日 07点05分 11
握爪
2017年05月11日 12点05分
@碧海沧浪 我们静观等待
2017年05月12日 01点05分
赞同这个判断[茶杯]
2017年05月15日 08点05分
同意楼主的观点,中国航母规模起码50年内在规模上是赶不上美国的,航母编队任务更侧重防空而不是对地对海攻击。战术定位也决定了重型海四更实用。
2017年07月18日 12点07分
level 15
碧海沧浪 楼主
提问楼上,大推好歹还可以指望WS15,中推连影子都没见到呢
2017年05月11日 12点05分 13
楼上是不会回你的,人家是卖紫砂壶的
2017年05月30日 08点05分
@又石更了 你怎么知道?
2017年05月30日 08点05分
level 11
我灰常灰常的支持楼主的观点,这也正是我的观点!单从花动机上说我们差美帝不是一代两代,正所谓动力不足气动补,我们拿一个气动相近,动力远不如的海4来怼F35胜算多大?再者就是重型的天然优势,大航程、大载弹,特别对于隐身机来说导弹内置,对于身板小的机身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一寸长一寸强大航程所带来的作战优势更是对航母作战的升华
2017年05月12日 00点05分 15
美帝选F35纯粹是敌在国会山
2017年05月12日 00点05分
@碧海沧浪 然而没有办法的事情,歼20的出现直接让美帝出现战略误判,美帝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世界上竟然有第二个国家造出4代机
2017年05月12日 07点05分
@TG主沉浮 而且还停产了22。。。。。。
2017年05月12日 08点05分
@碧海沧浪 所以中国的事情不能用常理来推断。咱们都在争论究竟是歼20还是fc31,说不定tg哪天突然掏个专门上舰用的海四代呢[滑稽]
2017年05月17日 08点05分
level 10
我国舰载机数量太少,搞中型机,能提高数量
2017年05月12日 03点05分 16
以尼米兹大小50架重型机和55架中型机你选哪个?
2017年05月12日 03点05分
最多只能多20%[吐]
2017年05月12日 03点05分
@碧海沧浪 中型机可以带70架了
2017年05月12日 03点05分
@打狗棍😄 增加40%
2017年05月12日 03点05分
level 12
控制半径?你的舰载机作战半径有1400km,你就能控制方圆1400km内的空域么?万一对方也有一艘航母,载机量比你多,两者的圆交汇的地方,属于你还是属于对方?
2017年05月12日 09点05分 17
那这就是个互相侦查和挤压的过程
2017年05月12日 09点05分
@碧海沧浪 人家舰载机比你多,而且人家舰载机离航母更近,往返耗时更短,你怎么和人家比?
2017年05月12日 10点05分
@碧海沧浪 别到头来你24架全搭上,人家30架还剩12架,那可就恶心了。到时候就是人家来剃你光头的时候了
2017年05月12日 10点05分
@逢我必沉的 你说辽宁啊,没预警机,自然防御圈小这没办法
2017年05月12日 10点05分
level 7
楼主分析的很好
2017年05月12日 10点05分 18
level 12
控制半径取决于预警机的能力,而控制半径内的控制能力,是舰载机航程和数量综合的结果。与其在1400km外巡逻一小时,我宁愿让舰载机400km外巡逻三小时,同样多的起降架次,我可以维持三倍以上作战能力,我六架打你两架,你说谁能赢?
2017年05月12日 10点05分 19
你的意思是预警机只在航母头顶绕圈飞?而不是前出一定的距离和巡逻战斗机一起提前预警(比如说敌方可能进犯方向把菜或者更远)
2017年05月12日 10点05分
如果有能力,当然是尽可能扩大防御范围比较好,现在飞机按900公里的巡航时速结合射程三百公里的反舰导弹,在距离航母三百公里就可以发射,你在航母四百公里处巡逻发现敌人能给舰队多少预警时间?
2017年05月12日 10点05分
@碧海沧浪 预警机前出的前提,是你要有一个大致的方向,这个方向谁来告诉你?预警预警机?
2017年05月12日 10点05分
@碧海沧浪 E-2C来说,滞空时间大约可以有5.5小时,而平均速度约500km,对海对低空探测距离不到400km。如果你想获得1400km外的持续跟踪,你至少要前出1000km,其中往返就要消耗4小时,任务区只能巡逻1.5小时——你需要起降16架次,才能维持24小时存在,四架E-2C每一架每天起降四次
2017年05月12日 10点05分
1 2 3 4 5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