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lip619 tulip619
关注数: 12 粉丝数: 39 发帖数: 2,515 关注贴吧数: 35
女红分析黛玉,探春,宝钗性格 黛玉给人的印象是一个远女红近书卷的。黛玉的海棠诗却偏偏有一个月中仙女做女红的形象。“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嫦娥缝制白绢的衣服,是个令人难忘的图画。一个仙女的家常形象,真是出人意表。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海棠诗有众人叫好,“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这两句是黛玉灵秀处。但是见出黛玉表情的倒是后几句。“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拭啼痕”、“娇羞默默”、“倦倚西风”,都是黛玉一贯的写真。“缝缟袂”,才是想落天外之写。 书中写到黛玉做女红的有几处,正面的只有一处,是第二十八回,宝玉看见的场面,“只见地下一个丫头吹熨斗,炕上两个丫头打粉线,黛玉弯着腰拿着剪子裁什么呢。”却又是宝玉黛玉拌嘴的一个铺垫。 其他几处侧写黛玉的针线,更是宝黛争吵中的爆点。程本第十七回,脂本是第十八回,黛玉剪香袋;第二十九回,黛玉绞了为宝玉石头做的穗子。显见得黛玉还是做女红的。 第三十四回,袭人湘云联袂批评黛玉,引子即是黛玉绞了湘云为宝玉做的扇套。“史湘云道:‘越发奇了。林姑娘他也犯不上生气,他既会剪,就叫他做。’袭人道:‘他可不作呢。饶这么着,老太太还怕他劳碌着了。大夫又说好生静养才好,谁还烦他做?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见拿针线呢。’” 丫鬟中针线最好的是晴雯,只是平素不肯动手,成为袭人问责她的理由之一。小姐中的探春亦是精擅女红的。 探春兼有大观园代理主管和文学运动发起人身份,但是出场伊始却是女红高手。第二十七回透露,探春为宝玉做的鞋子太出色,先后遭到贾政和赵姨娘各有侧重的批评。 “何苦来!虚耗人力,作践绫罗,作这样的东西。”贾政说这话是批评鞋子作的太精致。 “正经兄弟,鞋搭拉袜搭拉的没人看的见,且作这些东西!”赵姨娘是批评探春不为贾环做针线。 但是最能代表女红主旋律的,是宝钗。宝钗第七回出场,在周瑞家眼中的是“伏在小炕桌上同丫鬟莺儿正描花样子呢”;第八回,在宝玉眼中,“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宝钗一贯主张女儿家以女红为第一要务,本回(三十七回)就与湘云说,“还是纺绩针黹是你我的本等。” 在宝钗心中,作诗这种事情“究竟这也算不得什么”。这一点与袭人正是所见略同,“什么要紧,不过玩意儿。” 前文有“袭人因被薛宝钗烦了去打结子”,后文有宝钗替袭人作针线。前文袭人求湘云做针线,后文有袭人送自作的针线活计给湘云。针线输出输入,是大观园经常性交易项目。
滴翠亭事件疑似隐写无梅婚姻? 滴翠亭事件.我们看27回,祭饯花神,桃羞杏让….不知大家发现没有,饯花节这天,唯独没有梅花,因为梅花开在一月,谢在饯花节前. 宝钗去找黛玉,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这句话的意思明显说的是宝玉黛玉两小无猜,有情无媒. 宝钗扑蝶,团扇般的双蝶,又是一对《无媒双蝶》,蝴蝶引着宝钗追到滴翠亭,《绿色代表黛玉,滴翠亭三字和黛玉结局有关》然后蝴蝶不见了,这里大家不妨想一想,无媒可以导致婚姻吗?现在社会自由婚姻很正常,但在明清时期,无媒情侣就相当于没有结婚证的野合,世俗难容!那么宝钗认为无媒情侣该怎么样躲避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和蝴蝶一样飞走了!宝钗在滴翠亭,听到了小红和坠儿在谈论与贾芸的风月之事,又是一对无媒情侣,宝钗对无媒情侣的评价是什么呢?《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可见宝钗是反对无媒情侣的,甚至说是奸淫狗盗,接着宝钗想到的是,小红狗急跳墙…..,小红跳墙,很明显,这里隐了《红杏出墙》,正是《有杏无梅》.有个典故,明成化年间,大学士李贤欲招以聪慧著称的程敏政为婿,特设宴召见,并指着席上食品出联“因荷而得藕”,属程敏政应对,后者对以“有杏不需梅”。“因何而得偶?是流转广泛几乎人人耳熟能详的绝对,且和“婚姻”有密切关系,曹雪芹构思第58回时显然借用了这一景致:菂官的“菂”,系古书上的一种莲,和藕官的“藕”合射上联;藕官在“山石之后,一株大杏树”下烧纸钱祭菂官,宝玉也恰到好处地“仰望杏子不舍”.正是说的藕官和菂官《有杏无梅》,是无法在一起的.
宝钗疑似神瑛侍者10个理由 理由一,从黛玉的朋友,神瑛侍者可能宝钗?<?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王熙凤?可以排除,书中虽然王熙凤调笑黛玉对宝玉有企图,在有些人眼睛里宝钗这样说是不厚道,因此王熙凤这里也算不上是为黛玉好。另外王熙凤明知道黛玉小性爱发脾气,偏偏她主动拨撩黛玉说那个小戏子长得像黛玉。最关键的是王熙凤曾经扭着脸,撇着嘴说“讨人嫌的很!得了玉的益似得你也玉我也玉。”无心之论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真实想法,王熙凤这么讨厌叫“玉”的人,可见她内心深处对黛玉是个什么真实想法了。 迎春惜春?可以排除,书中有迎春惜春和黛玉“速来不大相交”的原文。惜春也有向宝钗抱怨林黛玉刻薄她的话。 探春?可以排除,书中明写了探春把几乎把所有人的生日数了个遍,偏偏漏过黛玉的。后面黛玉也不知是真记不得还是报复性的也说不记得探春生日,反正探春也不是黛玉的真朋友。最关键的是宝玉一句话“要不是和袭人同一天,袭人也记不得。”可见,黛玉入府快十年了,竟然没有一个人记得她的生日?!这人缘混的…… 紫鹃?可以排除,朋友是相互的。虽然在紫鹃心目中,黛玉和她好的不行,但是在黛玉心目中呢?首先,她从来没有对紫鹃说过任何真心话,当紫鹃痴心一片为她着想打算的时候,她还装样要赶走紫鹃;第二,当背着紫鹃的时候,她竟然直接来一句“等我的紫鹃死了我再如此说她也不迟”。你们有谁拿着自己朋友的死活开玩笑的?这句话一说就说明,紫鹃无非就是一个她不错的丫鬟而已,朋友?连三春都不够格,紫鹃凭什么够格? 晴雯?可以排除。虽然宝玉傻乎乎的觉得”你平时待她甚厚“,但是黛玉心目中是不以晴雯为意的。不然她也不会在祭晴雯的时候笑吟吟的出来谈论诗词歌赋了,不然她也不会连一句好的祭词对不舍得给晴雯了”她又不是我的丫鬟,等我的紫鹃死了我在如此说也不迟“。 袭人?可以排除。吧中诸神就都不能答应啊! 湘云?至少前期可以排除。湘云前期都说出了黛玉的心病,那就是“故意辖制宝玉”,她和袭人说话对于黛玉的态度也是毫不欣赏。邢岫烟?这个不好说,但是黛玉在她心中的排序肯定不是第一位的。因为原文有她在嫁薛蝌的时候”先取中宝钗再取中薛蝌“。而她对黛玉没什么感情活动描写。 李纨?这个不好说,但是她本身和林黛玉就是彻底的两类人,他们两个成为朋友的可能性太小了,而且书无明文。 和林黛玉无甚交集的女子,就不一一说明。
宝玉与宝钗的爱情 甲戌本石头记18回开头:“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金娃指宝钗,玉郎指宝玉.婚后爱情正如绮縠风韵! 菂官之死是黛玉命运的一个明示 薛宝钗十五岁及笄生日,贾母“蠲资二十两”命凤姐为其置酒戏做庆贺,可谓隆重。谁知当晚酒戏行将结束时的一段小插曲,弄得史湘云、林黛玉很不开心;贾宝玉在中间调停,居然惹了个两头不讨好,其内心之郁闷庶几可见。我们先来看看曹雪芹的这段文字: 至晚席散时,贾母因深爱那作小旦的与一个作小丑的,因命人带进来。细看时,亦发可怜见,因问年纪。那小旦才十一岁,小丑才九岁。大家叹息一回。贾母令人另拿些肉果与他两个,又另外赏钱两串。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到像林妹妹的摸样儿。”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第二十二回) 虽然那九岁的小丑是宝官还是玉官不好肯定,但那十一岁的小旦无疑就是菂官——贾蔷从苏州买回来的“十二家伶”基本是按“生旦丑净”等角色“量身定做”的,第五十八回“家班”解散时对此有所论及—— ……将十二个女孩子叫来面问,到有一多半不愿意回家的。……所愿去者止四五人。……不愿去者,分散在园中使唤。贾母便留下文官自使,将正旦芳官指与宝玉,将小旦蕊官送了宝钗,将小生藕官指与了黛玉,将大花面葵官送了湘云,将小花面豆官送了宝琴,将老外艾官送了探春,尤氏便讨了老旦茄官去。 分在园中当丫鬟使唤的“十二家伶”里没有菂官,菂官也没有回家,只因她早已死去,后期顶替菂官扮“小旦”的是蕊官(在这里又不得不问问刘心武先生:你将荣国府“十二家伶”整体排在《金陵十二钗N副册》,名叫“官”的戏班成员前后一共十三个呐,难不成解散时的“十二个女孩子”还包括菂官?),第五十八回宝玉病中“拄了一支拐杖,趿着鞋,步出院外”看见的“一股火光”,就是清明日藕官在杏子树下烧纸钱祭奠菂官。关于藕官和菂官的关系,回答宝玉“这是友谊”时芳官是这样叙述的:“那里是友谊?他竟是疯傻的想头。说他自己是小生,菂官是小旦,常做夫妻,虽说是假的,每日那些曲文排场,皆是真正温存体贴之事。故此二人就疯了:虽不做戏,寻常饮食起坐,两个人竟是你恩我爱。菂官一死,他哭的死去活来,至今不忘,所以每节烧纸。后来补了蕊官,我们见他一般的温柔体贴,我也曾问过他得新弃旧的。他说:‘这又有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你说可是又疯又呆?说来可是可笑?”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