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姐来了 师姐来了
【123国学网,传递正能量】【www.123guoxue.com】【北京市老百姓国学会】【北京青少年国学社会组织联盟】
关注数: 47 粉丝数: 133 发帖数: 4,308 关注贴吧数: 105
每周六晚间7:30—8:30为123国学网网友统一集中对话时间,12月21 每周六晚间7:30—8:30为123国学网网友统一集中对话时间,12月21日周六晚间7:30—8:30为第一期期待有你 我在这里,等你。 我在这里,与君同在。 选定每周六的一个特定时间段,作为大家集中的交流对话时间。 操作: 1、每周对话地点:发起人于当周六的晚间7:30发主题帖,大家在该贴里面跟进就好。为方便大家跟进,对话主题帖都发布在【国学访谈 每周国学话题 网友交流】板块里面。 2、每周对话发起人:第一期发起人指定或联系对接第二期人选,第二期发起人指定或联系对接第三期人选。 3、每周对话参与人:所有注册123国学网的网友都可以在对话时间段里面参与进来,特别要求、特别需求123国学网核心家人参与。 4、每周对话发起的注意事项:最好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以形成对话效果。 5、每周对话的目的:凝聚核心力量,夯实基础发展,形成团队合力。 预告如下 每周对话第一期: 12月21日周六晚间7:30—8:30。 交流对话主题:《北京国学》杂志板块及各版块规划。 发起人:邓卫东 每周对话第二期: 12月28日周六晚间7:30—8:30。 交流对话主题:待定。 发起人:待定。 每周对话第三期: 1月5日周六晚间7:30—8:30。 交流对话主题:待定。 发起人:待定。 有问题,就跟帖。或者直接短息或电话13521763747邓卫东。
北京老百姓国学书院:给家长的一封信 国学夏令营:给家长的一封信 家长朋友,您好: 信息时代,网络社会,全球化背景下,现代家庭教育面临更多严峻挑战。当有一天孩子走向社会,有没有一种东西,让孩子抵抗住诱惑承担住压力,持续不间断地支撑着他(她)的人生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当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被更多家庭所接纳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您在干什么?您给孩子传达出来的信息,是作用于他一生的还是只是简单的短期行为?国学究竟是什么?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和家庭更好地享受国学,就像享受阳光雨露一样? 走进圣贤教育,奠定人生根基。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号召。北京老百姓国学书院推出的国学体验拓展夏令营,希望通过我们的微薄之力,帮助孩子喜欢上我国的传统文化,喜欢上自我学习;但是更重要的是希望孩子从传统文化的营养中学会感恩,学会孝,学会做事有礼,学会发现自己内心本来的真善美,真正给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人生道路注入动力。 孩子,是需要来爱的,不是用来打骂的。语言是一种形式,如果稍不注意,就会给孩子带来阴影。忠告家长朋友们:只有从您这里出发,所有的教育才能派上用场;没有您的关心、呵护、和爱戴,孩子学习再多知识,也会觉得没有成就感,也会不知道如何辨别是非。家庭永远都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永远都是孩子的第一榜样。无论有多么忙,也请您抽出一些时间来关爱自己的孩子。 请报名成功的家长朋友配合我们做好以下事项:1、如果您选择好了营期,敬请提前一天报到。2、夏令营期间不再收取任何费用,请不要给孩子留下电子产品(手机)和金钱,免得孩子攀比。3、如果有需要,请联系北京市老百姓国学会电话。我们会帮助您在您和老师、孩子之间做好沟通交流工作。4、我们会在隔天以图文报道的形式,在123国学网“国学夏令营专版”里面以活动专贴的形式,汇报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详情,敬请关注。5、营期最后一天下午安排结营仪式、家庭教育小讲座、老师和家长交流,请调整好您的时间,提前入场。 顺祝您工作顺利,阖家安康。 北京市老百姓国学书院 本简章内容版权归北京市老百姓国学教育机构,禁止盗用,转载须标注。
把国学当神话是自欺 来源:东方网 作者:奚旭初   当不少… 把国学当神话是自欺 来源:东方网 作者:奚旭初   当不少家长挤破头,想把孩子送进一所名校的时候,有16个上海家庭放弃上海名校。从去年起,16位孩子转投浙江遂昌县一所自己完全陌生的国学学校学经典,今天回沪过寒假的这16位上海学生结束假期,再次出发。(2月27日《新闻晨报》)   国学学校每学期的学习计划由学生自己定,学生学习的经典既有中国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等,也有西方的《仲夏夜之梦》、《十四行诗》、《圣经选》等。在校园,教室门上、墙上随处可见诸子百家的格言,听到的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感觉不到现代化的气息,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都不允许带入校园。此等光景,恍惚中让人误以为时间倒流,回到了古时私塾时代。   国学学校一年的学费2.6万元,是否物有所值,显然不在这些家庭的考虑之内,然而不能不思考的是,除了读经还是读经,真的是教育之道吗?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根深叶茂。但是我们讲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乃是指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国学里有很多精华,但也有不少陈腐的糟粕。而即使是对前者的汲取,恐怕也决不是拜孔读经。   孔子也“传道、授业、解惑”,然而孔子传的“道”、授的“业”、解的“惑”,是两千多年前封建社会的“道”、“业”、“惑”,而我们现在是文明社会的现代教育,其“道”其“业”其“惑”又怎能靠尊孔读经来传、授、解?倘若尊孔读经真的能解决现代教育要解决的问题,那岂不是等于说现代教育还不及一门孔学?   我们今天的教育确实还有许多难解的问题,甚至可以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比如过分重视分数,升学压力遏制了孩子的个性兴趣,素质教育难敌应试教育。然而现代教育碰到的问题只能靠现代教育去解决,如果从现代回归古代,退回到读经中,那叫死胡同。更何况放眼世界,现代教育是文明潮流,躲进国学的“世外源”,不知有汉,遑论魏晋,是培养人才还是复制遗少,孩子又怎么融入社会?而另一个绕不过的问题是,《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以此为尺度衡量只学国学,答案不言自明。
国学专家进课堂 新解雷锋精神 来源:大众网 作者:庄慧 20… 国学专家进课堂 新解雷锋精神 来源:大众网 作者:庄慧 2013-03-11 14:11:00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至10086轻松定制每月资 费三元 大众网青岛3月11日讯(记者 庄慧 通讯员 王剑)《传统文化》一课是青岛市所开发的地方课程,原本都是由学校老师来授课,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今年开学伊始,北仲路第一小学本学期结合地方与学校课程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专家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课内知识的延伸与扩展,增加了专家进课堂内容:3月:国学知识;4月:天文知识;5月:科技知识;6月:海洋知识。 2013年3月8日上午,由青岛国学学会、青岛北仲路第一小学联合举办的“国学大讲堂——《仁者爱人》----再说雷锋精神”在北仲路第一小学多媒体教室隆重举行。青岛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青岛国学学会副会长张轶西教授为四年级师生讲授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国学课,现场师生互动、气氛热烈。张教授从爱是什么?什么事人世间的大爱?论语的真谛是什么这些问题入手,引古据今,结合论语中的关于仁爱的名句,用通俗易懂的小故事讲解给学生,同时再说当代雷锋精神,让学生明白了“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含义-------帮助他人,不求回报,最后张教授向每一位学生赠送了《家和万事兴》读本。 在“向雷锋同志学习”五十周年之际,希望通过这样的课堂,让雷锋精神在校园传承,在每一个学生的身边传承。
国学教育应纳入校园必修课 2013年03月12日05:39 西安新闻网-西… 国学教育应纳入校园必修课2013年03月12日05:39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微博 我有话说  本报讯 (记者 吕华) 近些年来,各种造假如假文凭、假鸡蛋等让社会诚信面临严峻考验。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的住陕全国政协委员郝际平建议,从小学开始加强国学教育,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提升社会诚信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郝际平认为,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是为人之根本,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但是目前社会上一个“假”字似乎无孔不入,从市场上的假冒伪劣商品到股市上的暗箱操作;从足坛上的黑哨到学术界的腐败等,社会诚信问题面临严峻考验。郝际平分析认为,传统国学教育在现代诚信教育中的缺失是导致诚信危机的重要原因,近些年来,我们在追求世界先进文化的同时,忽略了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郝际平建议构建诚信体系要从青少年抓起,在9年制义务教育中,选择经史子集等国学教育中的经典部分,如《三字经》《弟子规》等内容引入中小学教育,让青少年从小树立诚信做人、贤德为上的良好思想。同时将高校这一教育主阵地打造成诚信教育的重要基地,通过开设国学经典课程、诵读国学经典、举办国学经典论坛等形式,使大学生感受、体会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另外,建议教师首先要自己认真学习国学经典,以诚信的作风取信于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做诚信的表率。   (原标题:国学教育应纳入校园必修课)
《赵孤》承载国学内涵 传递仁义礼智家国情怀 2013-03-11 13:45… 《赵孤》承载国学内涵 传递仁义礼智家国情怀2013-03-11 13:45:57 来源: 网易娱乐 有0人参与《赵氏孤儿案》将于本月登陆开春档荧屏。该剧根据大众熟悉的经典历史传奇故事改编,讲述了春秋时期的晋国,围绕赵朔之子——赵氏孤儿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将仁、义、理、智等古代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其中,是一本以“道义”为主题的国学百科全书。 《赵氏孤儿案》三大主演 网易娱乐3月11日报道 大型历史电视剧《赵氏孤儿案》由著名编剧陈文贵执笔,著名导演阎建钢执导,集结了吴秀波(微博)、孙淳、应采儿、郑昊、练束梅、王雨、张译文、一真、姬他、侯长荣、徐露、徐卫、高旭阳、战菁一、李海兵等新老实力派明星。将于本月登陆开春档荧屏,届时将在CCTV-1晚8点档与观众见面。电视剧《赵氏孤儿案》根据大众熟悉的经典历史传奇故事改编,讲述了春秋时期的晋国,围绕赵朔之子——赵氏孤儿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将仁、义、理、智等古代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其中,是一本以“道义”为主题的国学百科全书。 立足历史诠释悲剧经典 “赵氏孤儿”的相关历史事件最早见于《左传》,情节较略。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到了元朝,纪君祥把这个历史故事成功改编成了剧本《冤报冤赵氏孤儿》,集中地反映了中国悲剧文化精神。与《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并称中国古典四大悲剧。明代有改编本传奇《八义记》,清代与地方戏为《八义图》。近代最著名的版本为京剧《搜孤救孤》。十八世纪走出国门,是最早译成外文传向西方的中国剧本。王国维先生论及此剧时曾说:“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赴汤蹈火者,仍由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电视剧《赵氏孤儿案》正是在此基础上,用镜头更加细腻而精准的呈现了这个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善于恶,忠与奸,正与邪在剧中都有最激烈的较量,场面、奇观、惊心动魄轮番上演。力图将故事原本的崇高凝重与当代审美心理相结合,以观现实社会,呼唤失去的良知。导演阎建钢表示,“在为私欲而贪腐而沦落甚而屠婴的当下,反观两千多年前舍子救婴的先古,愧以言表。程婴才是名副其实第一个‘感动中国的人’,所以代代‘当选’,千古流传。今日我用镜头再投一票!” 情怀之作承载国学精髓 导演阎建钢的作品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气质广受观众喜爱。《秦始皇》、《金凤花开》、《大祠堂》、《中国地》均以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家国情怀成为炙手可热的大剧,获奖无数,蜚声海外。《赵氏孤儿案》更是阎建钢的情怀诚意之作,将传统国学内涵融入其中。程婴,一个平民却为大爱现身,这是儒家的仁义;赵硕,恪守王法,礼为最尚,这是墨家的兼爱尚贤;韩厥,善战骁勇,以信为文,同样是儒家的刚健有为。剧中所有的仁爱志士这种公忠为国,誓死不丢气节的精神,是对儒家精神的最好阐释。这对于下一代培养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以及树立自己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有重要作用。就连阴险狡诈的屠岸贾也不是脸谱式的人物,对于妻儿细腻爱以及不断的自我心灵拷问,都有儒家精神的部分体现。 该剧由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禾兄弟影视投资有限公司、苏州盛典文化影视投资联合出品,也是中视传媒启程计划力作之一。大制作,大手笔,豪华阵容,精彩看点,相信到时不会让观众失望,在荧屏刮起一阵正义之风。
崔家远正在给孩子们上“国学课”   半岛网3月12日消息 在黄… 崔家远正在给孩子们上“国学课”   半岛网3月12日消息 在黄岛区,有这么一个人,从2003年起在自己家办起了公益“国学课堂”,每周末免费拿出时间带孩子们诵读唐诗宋词,一教就是13年,从来没有间断过。他就是黄岛区法院职工崔家远,他的爱心事迹得到了家人和社会的肯定。近日,记者走近崔家远的“国学课堂”,了解他的公益之路。   爱心人士创办公益国学经典诵读班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朗朗的读书声在屋子里回荡,记者推门而入,看到客厅两个茶几旁围着13个孩子,还有十几个小方凳整齐的叠放着。房间偌大的书橱里摆满了《莎士比亚全集》、《晏子春秋》等古今中外的名著。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的,眼睛专注地看着课本,抑扬顿挫地读着。这就是黄岛区法院职工崔家远在自家客厅里创办的公益性的国学经典诵读班。   “这些孩子里最小的4岁,最大的13岁,都学的很认真。”崔家远的妻子张华一边给孩子们倒水一边说,“孩子们一会儿休息的时候要喝水,先提前凉着。”   崔家远原本是有着8年教龄的中学教师,2000年,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取了青岛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一家三口在青岛租了一处小房子得以安身。在研究生期间,他辅导了自己的4岁女儿和朋友的一个孩子。   一教就是13年   2003年,崔家远到了黄岛参加工作,就在自己租住的小区内继续了自己的“老师”生活,每个周末都免费拿出两个小时带着一群孩子诵读唐诗宋词。“腹有诗书气自华。说实话,这也是我当年办古诗班的最大初衷,满腹经纶下,人的精神气质肯定会大不一样。”崔家远说。   在黄岛工作的十年里,崔家远搬过3次家,每到一个地方,一些邻居和朋友的孩子总会出现在他的课堂上。“自从崔老师搬家后,因为路途较远,有两年的时间不方便来崔老师的新家,不过现在好了,家里买了车,又可以来学习了!”13岁的学员杨亿田说,这次不仅仅他一个人来,他还带来了4岁的妹妹一起学习。   “孩子们爱来背古诗,我这个当老师的自然高兴。”崔家远尽量的采取各种方法,使课堂多趣一点。在课堂上播放古典乐曲,诵读间穿插故事,态度上也尽量宽容、随和。当孩子们学完一首诗,崔家远便会让孩子们背诵并检查背诵情况。“你们几把火能把这首诗‘烧’熟了?”“三把火!”孩子们背三遍后,崔家远就开始让每个人背一遍,并且把每个孩子的情况记录在本子上。   刚上高一的陈国相告诉记者,跟随崔老师的九年里除了诗词,他还学习了《道德经》、《诗经》、《易经》等。“我很佩服崔老师,当年几十个孩子一起去学习,隐性的支出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崔老师连教材都免费提供,并且一直带了他们九年。”陈国相的父亲说。   想过放弃,因为喜欢孩子没舍得   2009年前后,当时单位经常加班,崔家远想过放弃,但是一直没舍得。每逢周末加班,他就从单位匆匆忙忙跑回家,上完课后再继续回单位加班。“那一段时间确实是太累了,好在我坚持下来了。”   刚做这件事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理解,质疑声很多。“虽然诵读过程中,孩子们可能不了解字意,但读多了就会慢慢理解并会潜移默化的产生影响。”崔家远认为,诵读经典不一定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孩子的改变正一点一滴在呈现。   半岛数字记者王君莉通讯员张涛[编辑: 王好]?   (原标题:青岛市民家中办"国学课堂" 13年不求回报(图))
【弟子规】国学品格:他一直在这里 国学品格:他一直在这里 国学,植根在华夏大地的深深沃土,以儒释道三家为主干,千百年来枝繁叶茂,华彩天成,辉耀古今中外。国学如树,荫庇着我们的心灵,时时吹拂来清凉的气息;国学如山,庄严伟岸,成全着我们民族高贵的品格;国学如水,流淌在我们民族的血脉里,浸润着国人的灵魂。 我们智慧伟大的祖先,不仅给我们留下了这广阔雄伟、风景如画的国土,更给我们留下了国学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才是我们最应该珍惜的。 然而,不知从几何时,我们忘记了祖先的智慧,一味盲目地追求西方文化,无形中丢掉了民族的灵魂。物质生活的丰富,恰恰鲜明地反衬出我们灵魂的苍白。 一个没有继承自己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是不会有真正的创造力的;一个没有继承自己优秀传统文化的人,连给予自己心灵幸福的能力都不会有。 让我们欣慰的是,中国历来都不乏具有远见卓识的仁人志士,他们敏锐地意识到国学之于民族的宝贵意义,一直在为传统文化的复兴做着自己的努力。当以人为本的思潮在世界的范畴内兴起时,西方专家如获至宝地发现,中国古老的智慧中以人为本、与自然为善的思想竟与现代的这一思潮呼应得如此契合。在五四过去的一百年后,国人终于又一次认同了国学的意义,如同发现了新的宝藏。事实上,国学一直在那里,他智慧、和谐、优雅、高贵、进取的品格屹立千古,从来都没有变过。 他一直在那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与自然和谐而生的道家思想一直在这里。 他一直在那里,“朝闻道,夕死可矣”,坚持真理、铮铮铿锵的儒家精神一直在这里。 他一直在那里,“宁可西行而死,决不东归一步”,因慈悲而生的大智慧、大勇气,高昂进取、舍身求法的佛教精神一直在这里。 …… 这些感人至深的思想和精神,已经离我们那样遥远,也正是如今我们最为迫切需要的。123国学网分享圣贤生命智慧,与您一路同行。
【转载】国学经典如何“照着讲” 来源:北京日报   我的老… 国学经典如何“照着讲” 来源:北京日报   我的老师冯友兰先生在有关传统与现代关系问题上提出了“照着讲”和“接着讲”的说法。哲学史不能自己讲一套,一定要照着古人所讲的来描述、概括、介绍和解释,所以,按照冯先生的通俗表达,哲学史是要“照着讲”。   但是,哲学不需要亦步亦趋跟着哲学史讲,一定要有创造性,要对时代有新理解和新发展。冯先生又说,这种发展不是凭空的,一定要与传统有积极的关系。如今任何哲学思维、哲学体系的建立,都不可能是原创的。因此,冯先生“接着讲”的意思,一是不可能有空无一本的原创,一定要接续着传统的讨论来延伸;二是不能重复,要根据新的时代、新的文化发展有新的思考。   现在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对于我们要“照着讲”的那个传统的中国性,大家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比如,像国学经典如何教这类问题,也有很多争议。我们应该如何“照着讲”呢?这类问题,其实也就是哪些文本最能体现中国性的问题。看待这些问题还是要广和狭相结合。比如四书,就价值观来讲,四书就是中国性的代表,古人当然也这样认为。但这样容易让一般人误以为了解中国文化只要看四书就行,而实际上中国文化的典籍非常多,四书只是入门的基础。   宋代人在这方面就非常小心,告诉你看这本书的时候,怕你一辈子就看这本,还会告诉你应该在更大的范围里掌握这个文化。现在的传统文化教育,一方面可以告知哪些典籍代表中国文化哪些部分,另一方面也要防止以偏概全。至于传统文化怎么教,古代也不是只有一种教法,现代自然更不必拘泥。如今,用哪些经典来代表中国文化,的确是亦简单亦复杂的问题。   比如,钱穆推荐了七本国学书,认为它们代表中国最基本的思想文化。这些书包括孔孟老庄、《六祖坛经》、朱子《近思录》和王阳明《传习录》。其中,四书里面只取一半,没有选《大学》《中庸》,而是加进了老庄。中国文化中儒道互补。然后,他又把中国佛教经典列入,不是用印度传来的佛教经典,而是用中国化了的佛教经典《六祖坛经》。这也是很重要的,至少一千多年来的中国文明中,佛教已经成为其内在发展的一部分,儒、道文化都受其影响。此外,钱穆还选了宋明理学的两部重要经典。一千多年以来,别说中国,即使在整个东亚文明里,朱子和王阳明都是重要人物。   总体而言,钱穆推荐的几本书是很有道理的。而我们今天大学的通识教育重点又不同了,四书算是比较流行的,但是教授《传习录》、《近思录》就比较少了。   (作者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