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yuan1688 youyuan1688
关注数: 4 粉丝数: 303 发帖数: 14,958 关注贴吧数: 21
【未验证】目前版本零氪起号思路 当前版本虽然蛤蟆有所放开,4系普通S卡,从魅魔换成了蛤蟆,但是除非玩蛤蟆自爆流取得一些前期PVP优势以外,似乎就没了。另外射手起号的话,射手的S英雄5+1(大多偏贵),S+只有凤凰,轮回神,显然零客也玩不起来。S+自选箱的英雄变多了,但零氪本体卡也是没那么快出,会比刀女慢很多。 综合来看,刀女人族强袭起号还是最优的选择,其次是暗夜法师蛤蟆自爆转控制和异常伤害,再次是树灵刺客 刀女人族强袭起号,首发英雄,暗夜还是选魅魔,虽然前期没啥用,但是后期可以做坦,因为要做刀女,鲨鱼也做不起来,渡鸦强度也没有,做不了副c。人类,刀女、皇后+诗人(辅助)/屠龙(攻击、副坦,药剂很强但是前期很难做起来。兽族,龙咔咔或猫,树灵小鹿。我觉得比较好的一个选择是:魅魔、刀女、皇后、龙咔咔、小鹿。 S+英雄的顺序是:自选箱,优先游龙。刀女品质跟不上的时候,月常、360都刀女,刀女品质跟得上就大树刀女二选一就选大树,遣返商店都刀女。刀女超了也不解构,准备做下一个刀女。多出来的一个将来用交换卡换其他英雄。 五大S+主C建议是游龙、蔷薇、涟漪、火女和狐狸。零氪目前没有必要做剑魔,群攻英雄在特定任务里面也是要的。其余都做坦克和辅助。部分英雄可以用刀女换。这几个英雄以及刀女,任意两个组双C问题都不大,分开来带五队问题也不大 种族顺序是人类、暗夜、树灵、兽族。职业顺序是强袭(攻)、战士(攻防)、法师(攻)、辅助(防),射手留到最后没得升的时候再升吧 S英雄是做到超越,就可以升同族的另外一个英雄了,不然饲料卡是不够的。不觉醒的情况下,超越以后就不需要饲料卡了。定位为一般辅助的S英雄,只要做到竞技场需要的品质就行了。这样不浪费抽卡,也不至于没英雄可用。主坦和主C都是要尽量往精里做的。 S英雄,坦克、辅助、控制的优先,纯攻击没有其他功能的不优先
【未验证】我也写一个简易零氪攻略吧 种族就选初始种族人族 首先前期的龙币都用来升vip,vip至少六级 各种打仗用的兵是1、2兵,其他兵不用的,因为你根本救不起伤兵 采矿用1级狮鹫就可以,到要采矿的时候,就用征兵加速,快速的造足够多的一级狮鹫 前期就是快速升内政厅,内政厅的等级是决定因素 英雄选择,前期选择克里斯蒂安、泰泽、罗德哈特、玛蒂娜四个,主要刷玛蒂娜。 泰泽和罗德哈特组成双打野,靠双打野升级和攒经验值 前期克里斯和玛蒂娜组成盾弓组合,干啥都行 其余的三个采集英雄就负责采集 中后期英雄品质和等级都上来后,克里斯和泰泽可以组成纯步兵组合,玛蒂娜和罗德哈特可以组成纯远程组合,等橙色罗莎莉能起来,则罗莎莉和玛蒂娜组成纯远程组合。罗德哈特继续和另外一个机动打野的一起打野就可以了 前期尽量避战,血月之夜如果是弱势方会被打的,藏兵到联盟驻地、联盟旗帜等处就行。家里面不要太多不安全矿,商店有卖安全矿的,都尽量换成安全矿 最终四队采集英雄带着四队一级狮鹫循环采集,有体力了就一队打野英雄打高级野搞矿搞经验值,联盟有事,一对主力帮忙就行。所有兵,看你开的队列数,有多少队列,兵数刚好够各队带走一个不留就行。一直保持这个状态一直升级就成了 不充钱想厉害,想和充钱的大佬硬钢,或者给人造成多大麻烦,范不着,也没有意义,这个游戏里面经常有钱不当回事的,你硬钢能钢出啥来呢 不要小看经验值,要升级的英雄多着呢,采矿虽然十几级就挺不错的,但是级越高工作效率也越高的好吧,还有内政英雄,也不要小看一点点的加成,就靠这一点点才拉开差距的好吧,经验值显然是越多越好,最好能所有英雄都升到顶级。
未验证零客速度流可能思路 微信版 所谓速度流就是前期不憋着,完全不不憋英雄,从而取得前期优势,通过前期优势滚雪球从而带动后期,这样玩的好处就是不憋屈。前期就开始憋英雄,后期很爽,但是前期多少或很难受。 不憋,主要差异就在于阵营召唤的阵营商店。 因为1个神虚英雄=120=2个S+=4个S。2个神虚=4个S+=8个S 而16个本体卡就能永恒,永恒才能觉醒永恒天赋,永恒天赋里面对实际战力影响最大的是 2急速循环20%几率再动,这个对于刀妹这样普攻就非常强的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3灵魂掌控,命中提高30%。这个对于控制英雄来说则是灵魂天赋了。 4暴力猛击50%几率额外250%伤害每回合每个英雄限一次。对于那种打满屏的大范围技能配合天启或强袭伤害将会非常高 因为阵营卷轴比较难得,那么憋英雄的话,一般都是憋双子,所有阵营全力双子。 现在速度流,显然就是不憋双子了。那么有那些英雄,强力到高品质足够扭转局势呢? 暗夜: 吸血鬼,固定同列首个英雄,快速降低护甲,英雄来源比较单一,但是阵营直接来8个的话,绝对能堪大用。 深海恐惧,以自己生命最大值为计算标准的强大伤害能力和石化的强力控制能力,早期高品质,绝对能堪大用 蛤蟆,3技能灵魂收集赋予蛤蟆极高的叠伤能力,伤害轻松报表,专属又叠加了破甲,这个尽快做出来,绝对能堪大用 人类: 女枪手,伤害报表的玩意,虽然只打一个人,专属30,还能让队友给叠加伤害,是个能打能辅的英雄,主玩这个英雄需要高品质,不主玩不需要高品质。早期高品质绝对惊人。 药剂,控场能力极强的英雄,如果有灵魂掌控的话,控场能力绝对爆表。 屠龙,1号位战士,因为可以容易叠加到100%破甲,所以伤害爆表,但是需要有其他英雄让他活下去,早期高品质也是可以考虑的 兽族: 龙咔咔,反击可以控制敌人,只有永恒了,控制能力才强,一旦永恒控制能力爆表 羊女,超强的回血+控制的奶妈,并不好做,高品还是相当有用的 (猫女,超强的辅助,但似乎没有必要速品质) 树灵: 孢子,高闪避英雄,伤害以自己生命最大值为准,相当有潜力的英雄。 魔腾,对敌人攻击最高的英雄有相当强的控制,而且速度快,本身是强袭,专属还加15速,再急速循环,还有速度比他快的吗?魔腾可以轻松废掉对面的双子,因为双子专门为攻击最高的加能量和再动的(魔腾+魅魔一个控大招一个控普攻,两者配合挺恶心)。 月蛾,前期非常强势的英雄,降低对方护甲,后手攻击也很强,还能回血。比较贵,早期做出来也是很强的。 备注:射手的特点就是这样,持续输出和续航能力都比较高,一般还会减少对面护甲,多射手的阵容打出的伤害还是相当高的,就是吃控,这个游戏多少有一些循环克制的意思在里面。
未验证零氪思路贴 我现在玩的微信版 零氪肯定有啥用啥不能想太多的,脸黑脸白,不停重开也没用的。 零氪英雄只能考虑万金油,目前刀妹最好得,第一个肯定堆刀妹。在大家都第一个堆刀妹的情况下,适当选择垃圾英雄里面克制刀妹的可能会好一些。所以: 1号位选择龙咔咔,这个没得说。 2号位我选择魅惑魔女,缴械以后就不能普攻了。而且魅魔缴械也是加减伤的,关键是便宜容易抽到 3号位女皇,女皇的复活和无敌挡刀妹,女皇非常便宜也容易抽到,女皇和其他英雄联动也比较好 4号位诗人,慢慢加伤害和减防御。 5号位魔腾,配合魅惑魔女控制刀妹。 6号位刀妹,主C 大前期,以6个英雄的品质跟上升级要求为第一优先考虑,然后是丛林18橙色尽快做出来,遇到S、S+的两张,饲料卡充足就做到橙色。 18橙以后,就是主竞技场,除了打任务以外,尽可能上高组别。王者组需要12神话,这个还是比较有难度的。主做的同系英雄超越以后是不要饲料卡的,同系主做的英雄超越以后就开始做第二个英雄,不挑够神话的就做,不够的选数量多并且便宜的英雄做,尽可能快的做到12神话。拿王者竞技场的保底,然后就是考虑传奇组的保底问题。 因为主刀妹,所以丛林祝福就升人族攻击相关的,女皇祝福一下,就等刀妹的祝福。 联盟光之殿堂选强袭,强袭的攻击技能满后战士的防御技能做上,然后强袭满了后做战士。 召唤兽我较倾向冰虎,打伤害比较多,火龙也行加攻击。 魔塔商店全部龙咔咔,这个是不选择小鹿的原因,因为做小鹿就可能和龙咔咔抢资源了。先龙咔咔永恒再说。 遣返商店全部刀妹,传奇商城缺哪个就买哪个,不缺的时候先搞魔腾,魔腾不怎么好抽。 召唤殿堂180选龙咔咔,反正龙咔咔永恒再说。 如果能拿到电龙奖励的,第二C选电龙,主人族副兽,主强袭副战士。不建议做剑魔,剑魔出的太慢,平民做起来太难。拿不到电龙奖励的第二C选飞刃王,辅助选兽魂,兽魂用于打boss。第三C选电龙,辅助选大树。对飞刃王的玩法没信心的第二C选万花,辅助选大树。 我个人觉得飞刃王(容易抽到)、兽魂、电龙、大树这个顺序会好一些。万花是树灵+法师,对他的伤害没信心。 微信版的老树加盾是全体的还能回血,相当强势,喜欢老树防御的可以主人副树,那毫无疑问第二C选万花。联盟光殿,战士的加完血就不管了,反正不玩战士,接着就可以法师了。 如果第二C选剑魔的,那么需要优先做剑魔,遇到能选剑魔的就都要选剑魔,因为剑魔来源比较少。不如此的话品质跟不上,这个多少可能拖刀妹的后腿。剑魔带致命破绽打boss也是可以的,就是要换来换去的。 这个就是各人喜欢怎么搞就怎么搞了,除非氪金,否则很难说哪个S+就强,哪个S+就弱的。 我个人建议是主人族副兽(因为龙咔咔),强袭+战士。所以S+英雄的顺序是刀女、飞刃、兽魂、雷龙、大树、万花。飞刃要加一定的技能伤害。飞刃带队的玩法,献祭是必须的,这个也刚好符合零氪队伍很弱这么个情况。 微信版的大树和兽魂都很强的,都是很好的辅助英雄。大树加盾、分担伤害、加血,这个和我玩过的APP里面是不一样的,两年前玩APP的时候大树远没有这么强。兽魂则是加减伤,为最低生命的回血,因为主奇袭,副兽族的原因,兽魂不弱的,辅助起来也是很强的。所以蛇女就只能舍弃不用了
设计一个国际通用货币代替美元作为结算货币 我个人觉得不应该用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作为结算货币,因为一旦这样干了,必然受到这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政策的影响。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储备物资为基础发行新的货币。 为什么不直接使用黄金作为新货币的锚呢,因为黄金的量很难控制,另外黄金自身所含的劳动力并不多,黄金数量的增加又不够货币发行量所需,很多时候会形成一种虚假的价值。所以采用单一的黄金不好。相反的采用多种储备物资共同作为锚就有非常多的优势。 我的做法是这样的,首先金砖五国,甚至更多的国家签订一个协议,协议的规定大家都使用这个货币,并且都无条件的允许该货币兑换成本国货币,当然本国货币兑换该货币各国按照国内的货币政策。 在签约的各国中选择一些主要国家建立共同的储备中心,储备的物资包括黄金、白银、铜、钢铁、石油等等适合长期储存的物资,初期可以以一定的成分量作为1单位货币。 任何国家都可以通过缴存储备物资获得该种货币,缴存的时候按照该种物资当年公允价值的90%获取货币。 任何国家都可以将该货币兑换成储备物资,并且自己提现和运输,部分物资允许单一兑换,兑换的时候只能获得90%的物资。这两个比率,以及物资和货币之间的兑换条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是要避免恶意兑换。 各国共同发起一个银行作为该货币的管理机构,该机构允许在各国授权下主动购进物资发行一定的货币,主要用于平衡各项物资的成分比例。 该货币分为两个账户,一个是一年期定存账户,一个是普通账户。普通账户永远没有利息,但是存入一年期定存账户的将获得贬值补贴(也就是利息)。 该货币每年贬值千分之3(或者其他比例,按照实际情况,一定要贬值但是贬值也不能太大),贬值的钱用于两个部分,一个部分用于相关机构的人员支出,包括发行行的支出,物资储备审计的支出等等。多余的部分则用于购进物资从而发行到出售物资的人手中。各个建立储备的国家,因为储备这些物资花费的管理费用自己出,不从铸币税中出。 这个货币的好处有: 1.这个货币有明确的价值,因为有明确的等价物 2.这个货币是持续贬值的,个人或企业并不能储存该货币牟利,因此只能当做交易中间物。 3.各国政府是可以不贬值的存款的,这个比较适合作为外汇储备,但是存款必须是一年期定期的,这个限制了储备量。 4.这个货币是完全中立的,不会受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的影响,一旦发行可以立即替换掉现在任何一种国际货币。 要说缺点可能就是这个货币的币值相对于各国货币可能浮动会比较大,但是这个可以通过扩大储备物资的种类得到一定的抵消。
北京城市规划的问题 北京城市规划,大家可以自行百度,或者看知乎上的这篇,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zhuanlan.zhihu.com%2Fp%2F94417932&urlrefer=db4ee5f344be5bf8be4a17912aa4120d 我这先附一个图片:这个是整个规划里面比较清晰的一张图片,很好的展现了未来城市建成区的情况和城市体系。这个体系看上去很美好,但是却有一个致命的问题: 大家去查一下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就知道,这个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面积规模只有155平方公里,这个是什么概念呢,我国新城的平均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1万人,155平方公里只能155万人。这155万人的城市什么概念呢?如果作为一个独立的地级市,考虑到周围的县城、乡镇这类,这155万人是可以建设轻轨系统的,但是如果是光杆155万人是建设不了轻轨系统的。也就是说这个北京城市副中心目前的规模还不足以建设独立的轨道交通系统,这个太可悲了,说好的副中心,最后还得完全依赖主城,根本无法有效的分担主城的职能。这个就是北京这个规划最致命的问题! 为了各个副中心、新城很好的分担主城的职能,人口规模必须要达到200-300万人,建设用地面积需要达到200-300平方公里,需要建成自成一体的轨道交通系统,需要在自己内部解决居住问题,不能依赖于整个城市之间的通勤。 从图上其实可以看出,门头沟、大兴、亦庄、通东(副中心)、顺义、昌平,适当的向外扩展或者和一些规划的建成区进行融合是比较容易达成建设面积200-300平方公里,人口200-300万人的。而且一旦达到这个规模必然可以形成内部的轨道交通体系,主城和这些副中心之间的关系就变成城际关系,整个城市交通、生活等方方面面就会有质的变化。
个人设想的全国区划划分方法,简单易行,规模可控 1.(基本行政单元)以500-650平方公里为一个基本行政单元。 每个基本行政单元内允许建设的面积最高不超过300平方公里。 已经建设成连绵成片的特大城市,中心部分应该以环线为界以超过300平方公里的面积作为一个基本行政单元,并逐渐在边界上整理出绿色隔离带;周围部分尽可能按照超过300平方到650平方公里的面积作为一个基本行政单元。 海岛部分,根据海岛的实际分布情况以低于650平方公里为一个基本行政单元,不受下限限制。 2.(基层行政区)通常以一个基本行政单元为一个基层行政区。基层行政区按照其实际情况分为: 区,大城市的一个分区,其中人口超过50万的可以分街道,称为分街道的区,人口低于50万不分街道。 市,大城市内独立的城市,其中人口超过50万的可以分街道,称为分街道的市,人口低于50万的不分街道。 镇,不以城市化为目标的区域,但是已经相当发达,形成了至少一个社区规模的现代城市化的行政中心的,称为镇。 乡,不以城市化为目标的区域,现代城市化的行政中心的称为乡。 街道,较大的区和市的下级分区管理单位。 3.(街道的划分规定)街道原则上平均人口规模应该超过20万人,但是在建立街道初期允许平均规模不低于15万人,也就是说,一个超过50万人的市或区第一次分街道的时候最多只能分3个街道。 4.(基层单位的派出单位-办事处)基层单位可以按照需要派出办事处协助管理,原则上派出单位不超过4个。 5.(基层行政区的合并行政)当一个基本行政单元人口过分稀少或没有人口无法行政的时候可以合并入较近的行政区,并按需要在此设立办事处协助管理,此种办事处不计算在派出单位限制数目中。 一个基层行政区必须具备一个行政办公场所,一所小学,一所等级医院,不能做到的则不能设基层行政区。 6.(高级区划)通常以不低于7个,不高于36个基层行政区设置一个高级行政区,高级行政区分为: 州,普通的分区单位,州下分为市、镇、乡 郡,当州的驻地市规模非常大的时候可以升级为郡,郡可以直接管理驻地市的街道,或设立多个区。郡分为直辖郡,省辖副省级郡,省辖郡。直辖郡的区按照需要可以管街道、市、镇、乡。 州郡以上设省为一级行政区。 7.(民族区划的规定)少数民族人口较多但不实行民族自治的行政区在专名和通名之间可以冠以民族名称。少数民族人口较多并且实行自治的在民族名和通名之间增加自治二字。上级已经冠民族名称的下级不再冠相同的民族名称,上级已经就某一个民族自治的下级不用再冠自治二字。 郡、区、市、街道等城市型区划已经自治,不再实行民族自治。 汉族,以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可以视同主体民族的人口较多的民族不冠民族名,其他民族都冠民族名。 8.(行政等级)省为正部级,直辖郡为正部级,省辖副省级郡为副部级,省辖郡为正厅级 乡、镇、街道为正处级。不分街道的市和区上级为正厅级时为正处级,上级为副部级和正部级时为副厅级。 分街道的市和区,上级为正厅级时为副厅级,上级为副部级、正部级时为正厅级。 所有的办事处的等级比上级低半级。 9.(人民自治单位和其他单位)人民自治单位分为两级,低级为自然村、自然小区,高级为按照小学的学区而设立的社区和行政村,特别偏远的、无法设立小学的可以单独编制为社区或行政村。 仅仅作为大型工作场不作为居住场所的工业区应该设立有名称的工业园进行管理,在必要时可以和社区并列。 特别大型的学校、高等级医院或其他企事业单位,相当于一个社区的,在必要时可以和社区并列。 其他中小型企事业单位有独立场所的相当于小区的则在必要时可以和小区并列。 10.(农场、林场、牧场、渔场、盐场)鼓励个人和社会各种力量建设现代化的农林牧渔盐场,这些单位不管属于什么体制全部按照企业实行政企分离管理模式。跨基层行政区的应该在相应的行政区内设立分支机构,便于当地行政区协调,并各按规模在需要时和社区或小区并列。
BRT进过市区的还是走地下或高架比较好 无论是BRT还是轨道交通,其实有几样东西是一样的: 1.定点定班,这个是为了坐车的人可以合理规划时间。公交车不行除了速度慢以外更重要的就是无法定点定班。不是提前就是推后,做公交上班经常要提前很长时间,否则就很难准时,这个显然无法适应现在繁忙的生活节奏。 2.舒适度要高,这个是为了避免浪费车上时间,另外也避免疲劳,如果做一个小时车要休息两个小时的话,还上什么班啊。 3.速度是越快越好,通达性越高越好,实际上这两个是矛盾的。一般只能折中。 4.车次要密集,最好5分钟以内一班,这样才能随到随上,你要是一个小时一般,那就无意义了。 5.换乘要方便,很难一路坐到底的,大多数是要换乘的,如果换乘太难就没意义了。 6.尽量不影响其他交通系统。 如果BRT5分钟一班,甚至更密集的2分钟一班,还走地面的话,地面交通就完了。所以因为4、6两点原因,即使采用BRT(或者采用普通汽车)要想达到效果也必须走地下或高架,这样才能不影响地面交通。 运行速度方面是和最高速度、加减速度、停站时间、站间距相关的,一般来说采用汽车的BRT的话,最高速度80绝对没有问题,这一块我个人觉得应该考虑更高速度,能上120最好了(能上120就可以当做城际用了)。另外就是加速度了,地铁的加速度平均是1m/s2,BRT也最好能达到这个数,这个数人的接受能力刚好。那么就计算一下: 作为城内交通,最高80km/h,停站30秒,站间距1.16公里可以做到运行速度40km/h。 作为城际的话,最高速度120km/h,停站30秒,站间距4.2公里可以做到运行速度80km/h,站间距2.9公里可以做到运行速度70km/h,最高速度80kn/h,停站30秒,站距3.4公里可以做到运行速度60km/h。 一般城际站间距5公里还是比较好的。城际就没有必要全部走地下或高架了,毕竟车次会少一些。 我国现在BRT也吧ART,VRT也罢,目前的思路还是不够发散,发散开来的话这些交通行使和地铁其实根本就没有两样。区别就是建设成本、运行成本以及运量方面的。
采用类似日韩行政区划的可行性 日本大约相当于中国两个省的规模,一级区划是都道府县,二级区划是政令指定市(分区)、市、郡(分村町)等。韩国和朝鲜大体相当于我国的一个省,他的一级行政区划是道和各种名字的直辖市,道下再设市郡,大的市可以分区。无论是县还是道,共同的特点是这些是广域区划。而不是我国地级市那样的狭域区划。 我国原本的地级市在分级统筹中占有核心地位,但是现在看来又不行了,现在在地级市上又出现了都市圈这样的东西,为了适应都市圈,可不可以在现在的地级市和省之间插入一个郡或府或道这样的广域实体区划,在此区划下面再管辖市县,同样的大的市可以分区,小的市不分区。 举个例子吧:假如将徐州、宿迁、连云港合并为一个徐连道,那这个徐连道的区划和等级可以是: 徐连道 (厅级) 徐州市(副厅):泉山区、鼓楼区 、云龙区、贾汪区、铜山区 宿迁市(副厅):宿城区、宿豫区 连云港市(副厅):连云区、海州区、赣榆区 邳州市(县级,下同)、新沂市 丰县(县级,下同)、沛县、睢宁县、沭阳县、泗洪县、泗阳县、灌云县、灌南县、东海县。 总计3个分区市,2个不分区市,9个县 原来的地级市的经济权限和规划权限由新成立的这一级政府行使。分区的市分享一部分经济权限和规划权限,不分区的市和县和现在的权限一致。 这样做的好处是在行政人员不增加的情况下,可以调动更大规模的经济进行都市圈建设,而不像现在这样,多个市组成的都市圈依然是各自为政。 我设想的这一级区划,人口大约大千万人口的规模,除非特别荒凉的地区,这一级内部应该形成一个都市圈
智轨成为主要交通工具任重道远 我总结一下各种出行情况吧 1.1公里内超短距离出行,比如现在的轨道交通下车到目的地的出行等,这个一般就是不行或自行车 2.5公里左右密集商业区纾解客流,比如广州地铁APM线 3.20公里内通常的公共交通,一般小城市市内公共交通,比如宜宾的智轨,各种有轨电车线路 4.50公里内长途公共交通,大城市一般有这么长距离的通勤需要 5.100-150公里城际交通,城市和卫星城之间的交通。卫星城-主城-卫星城需要100公里 2-5项中低运量情况下的公共交通,这个应该是智轨对应的出行情况。 现在讲究立体交通系统,地上二层,地上一层,地面,地下一层,地下二层 一般就这么多了。智轨只适合地面和地上一层,地上二层。 从布局来说第5项的城际走地上一层,交叉处走地上二层,2-4项走地面或地下 智轨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速度问题,最高速度只有70,这个不如汽车了。最好最高速度能达到120。如果加减速性能也好的话,可以作为城际使用。站间距5公里以上,旅行速度80公里以上,发车间隔高峰15分中内,平峰20分钟内。目前智轨应对第2第3项的效果比较好,比公交车要快,但是比地铁又要慢很多。应对第四第五效果比较差,主要是速度上不来。现在在旅行速度上,智轨一般20-25;地铁35-45;城际地铁>80 智轨相对于现代有轨电车还是有一定优势的,旅行速度差不多,现代有轨慢出名了,但是建设成本和轨道变动的成本都比有轨电车好非常多。总体来说智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的。
我个人对智轨的看法 1.国家现在限制地铁开发,而城市发展又必须要一种准时、运量较大、速度较快的运输系统,所以智轨就应运而生了 2.智轨目前的最高速度还是太低了只有70公里/小时,跑郊区长线还是差了些,跑市内线比较合适 3.智轨最好有护栏,反正是专用车道加个护栏也没什么,但是加个护栏的确会让人放心不少,不加护栏的这长一个车,挺吓人 4.智轨必须尽快组网,使用智轨就是要减少私车的数量,不组网,不能有足够的密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的。不减少私家车数量,添堵是必须的 5.个人觉得智轨比有轨电车要好,有轨电车只适合绝对不建设地铁的,不改建的线路,而智轨则相对灵活,运行几年智轨培养客流,客流足够以后加上政策放松了就可以建设专用轨道了(地下或者高架轻轨、地铁) 6.智轨就该地铁式运营,毕竟将来还是要被地铁替代的 7.个人觉得城市规模不够的,将来又有成为都市圈条件的城市可以先上智轨而不是有轨电车 8.公交车特别是主线公交车,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准点运行,解决了这个问题,公交车和brt和单节的智轨其实都是一样的东西 9.其实凡是繁忙线路都可以考虑智轨的,比如火车站到县城,县城到副县城级的中心镇,地级市到50公里内的县城(近郊县城)之类的,毕竟这东西便宜,又不用新建专用线路。 10.发车间隔应该考虑使用条件,城内通勤的,应该宁可小编组也要发车间隔短,接驳火车和作为城际的(包括县城到副县城)发车间隔可以长一些(长途出行,不在乎那10分钟20分钟的)
我认为的鄢陵之战以后蜀国的大战略 鄢陵之战以后蜀国的大战略是有非常大的问题的,不然蜀国也不至于就灭国。 首先说一个细节,鄢陵之战后吴国占领了巫县,蜀国一直没有去攻打,这个是很有问题的,巫县向东是巫峡是最险峻的,可以说有没有巫县是东吴可不能伐蜀的关键,正如刘备虽然得到荆州却将夏口给了孙权一样,孙权手里要是没有夏口是不可能进犯荆州的,但是孙权一直拥有夏口。诸葛亮一世英名,这一点都看不到,刘备病死在永安都不知道将这个县再拿回来,我真不知道说什么了。 其次鄢陵之战后刘备就郁闷死了,然后就是刘禅继位,因为刘禅年轻又不是十分有能力、诸葛亮大权独揽用法太狠、东吴整天宣传、民族独立等原因,南中就反叛了,诸葛亮平南中很正常,但是这里面有个问题就是诸葛亮不要南中的人口和土地,那平来干什么呢? 真正合适的战略应该是迁移南中的人口,填实蜀中、汉中,将少数民族迁移到内地,这样不就有兵有粮了么。再将汉人迁移一部分人到关键的地方,比如昆明大理,这样不就能很好的统治南中了么 第三,不应该不停的和魏国打仗,打是必须要打的,但是要有常有法,不能打到没兵没粮,魏国出问题的时候反而发不了兵,那就没意思了。而且打仗都是要赚才行的,那就是要掠夺魏国的物资和人口,每次打仗就是耀武扬威一番或者是杀一点敌兵,有什么用呢
刘禅这个人到底怎么样 我个人觉得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刘禅还算不错的了,除了他善待人以外还有以下佐证 1.刘禅活了64岁,在那个年代能活这么长的也是不容易的,说明刘禅的身体素质还是非常不错的 2.根据董允不让刘禅纳妾的说辞,刘禅应该有12个妻妾,但是刘禅只生了7个儿子数个女儿,这个比曹操少太多了,说明刘禅也并不十分好色。 3.刘禅亲政后也曾经致力于国事,但是除了书上学来的(刘禅学过《申子》)实在没有实践过,导致民有菜色,这个想必是必然的。但是从这件事来说他的心还是不错的 4.刘禅任用人才一般也是多个集团的人并用,不会使得一方独大。这说明刘禅学《韩非子》还是学以致用的。刘禅投降以后,还是有一帮人对刘禅非常不错的,比如霍弋等到刘禅安全了才投降,在晋国时候蜀地官员也对刘禅多相卫护,这说明刘禅还是颇得人心的,而且还是个没心机的实诚人。 5.刘禅任用诸葛亮的时候几乎正如齐国托付给管仲一样,几乎没有干扰诸葛亮的决策,自己后宫也不多消耗也不大,包括后来的各个当权者也都是前任推荐的。蜀国之所以不行不能怪罪刘禅 6.刘禅的大儿子和二儿子的名字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大儿子刘璇(璿是璇的异体字),二儿子刘瑶,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北斗七星,刘禅一生坚持父亲刘备的志向坚持北伐从来就没有改变过。 7.刘禅投降的事情是事出有因的,蜀国的制度,汉中军最强,中央军偏弱,这个和成都平原利于防守有一定关系也和刘禅坚持北伐的政策有一定关系。诸葛瞻带兵没有守住绵竹关(也就是白马关)。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诸葛瞻带不下于2万兵马守不住一关,谁知道魏军多少人有多强啊?2万兵守不住一关,万把兵能守住一城么? 8.刘禅乐不思蜀,司马说刘禅心狠,心不狠能做皇帝?其实刘禅一生除了任用黄皓有点问题以外,几乎没什么过错,可以说一直到投降都是对得起先人的,所以他才能那么安心享乐,总不会落得姜维那种下场吧,那样又有什么意义呢 9.最后刘禅谥号为思公,孝怀皇帝,根据谥法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追悔前过曰思,执义扬善曰怀、慈仁短折曰怀。整体来说还算不错了。而且能得一孝字,还是尊了祖宗法度的(汉以孝立国) 王崇:后主庸常之君,虽有一亮之经纬,内无疏附之谋,外无爪牙之将,焉可括天下也。此为的论。其他诸家尽瞎说尔。
我想不明白外国为什么处理不了新冠肺炎 中国经验明摆着,目前来说隔离是唯一有效的途径。但是隔离绝对不是现在外国这样的做法: 1.隔离是要区分重点地区和非重点地区的 没有扩散到的非重点地区根本就不需要全面停工,只需要加强防护就行了,特别是区域性小企业,最多在全面隔离的2周停工就可以了 2.隔离期间一定要保证生活必需品,特别是食品 什么工作啊,工资啊,都是假的,生活必需品,特别是食品才是真正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的,如果为了隔离,食品都不能保障,直接威胁生命安全,那么这种隔离是毫无意义的。粮食自给率高的国家,应该走配给制;粮食自给率低的国家,应该加强宣传有步骤地减少粮食供应了,国际粮食流通肯定要受到影响的。 3.隔离成功的关键是隔离期间的有效管理而不是不停延期 隔离一定不能太长时间,中国的经验是两周,那么就按两周,一定不能太长时间,太长时间不工作蹲家里,人都被逼疯了。有效的两周隔离非常重要。 4.按区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的经验是按省、市、县、小区这几级的,一旦风险降低了就会组织复工。全国停摆根本就不可能和没有意义,重要的分出安全区来,一个地方复工了,可以支援其他地方,如果全社会停摆,国家是支撑不下去的。 5.复工很重要,但是复学和娱乐场所重开等并没有意义 这点我就不说了。 一句话,隔离就是要隔离出一定的安全区来,用部分地区停摆代替全国停摆,使得一个国家既能够抗击新冠肺炎又能够正常运行。
诸葛亮时代蜀国正确的路线是彻底联合吴国削弱魏国而不是各自为战 诸葛亮时代蜀国正确的路线是彻底联合吴国削弱魏国而不是各自为战。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后就应该改变战略,第一次北伐是完全出其不意的,以后魏国就有了防备,北伐再也不可能成功了。吴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打合肥失败以后,合肥方向和徐州方向都不可能有所进展了。这个时候当然应该回头夺取襄阳这个平衡点。 如果以此为战略,则蜀国可以预先占领西城,然后再一次北伐。第三次吴蜀可以分兵出天水和合肥佯攻,集合大规模兵力中路直出,蜀国兵分两路,一路直接攻打上庸,一路从吴国借道出秭归攻打房陵(或者直接出兵攻打襄阳,由吴国攻打房陵接应蜀国主力)。如果此次战役能够成功,战后原属于汉中的上庸归蜀,房陵和巫县互换,其余荆州地方全部归吴。此战之后吴国已经得到湖北全境,可以一直推进到现在的安庆,以后战略重心就是争夺淮南(北扬州)在有战略后方的情况下,战果难料。而蜀国则在东北方向上占有地理防御优势,可以安心的出祁山北伐。这样相当于吴国和蜀国都有了较大的战略后方,且总体吴蜀总体实力和魏国更趋于平衡,如果吴国能彻底的推进到淮河沿线,那么就彻底平衡了。这样一来三国才真正鼎足而立
隆中错误百出 隆中对:“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光这一句就错误百出 1.既然跨有荆、益了,交州的主要通道在荆州,却不提交州,孙权还能在不得荆州的情况下统治交州吗?所以孙权必然会争夺荆州以解决其扬州交州两面不接的状况。如果交州也在手里,拥有三州为什么还要外结好孙权呢,直接打服了就行了。 2.秦汉得天下羌人都是立了大功的,而且乱世打的就是人口战,却要“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而不是“以诸戎为宾,以夷越为从,携百族而挣天下”,这个根本是有资源不知道利用嘛。真实情况恰恰是诸戎、夷越有马,而西蜀无马,正是因为没有骑兵并且人口也弱于魏国才导致蜀国的困境,最后涸泽而渔,人口无法增长 3.内修政理,不是以法以威以势,搞表面团结的,而是要发展,人口要增长,军队数量要增长,聪明的官员要增长,勇武的将领要增长,蜀国增加了什么呢?不讨伐诸戎、夷越,不将他们的人口迁到蜀地,怎么可能让蜀国的人口增长速度超过曹魏呢? 4.荆益重山险阻守望难以兼顾,襄阳在手才可以阻断北军南下的路线,才能有腾挪的空间,没有打下襄阳就空谈以兵向宛、洛,不是笑话一般么。后面执行的时候更是丢掉了半个荆州,还哪来的跨有荆、益。
三国时候曹孙刘的起点到底有多大差距 曹操 曹操是汉相曹参之后,祖父曹腾虽然是宦官,但是非常有名,而且做到了二千石(仅仅低于九卿)的大长秋封为费亭侯。父亲曹嵩袭爵费亭侯,据说还买了个三公的官太尉。曹操出来的时候就是举孝廉为洛阳北部尉(应该是比六百石)很快升议郎(比六百石)然后被调任顿丘令(千石,万户大县)后得罪人太多被免官。黄巾起义的时候复用为议郎,拜骑都尉(比二千石),迁济南相(二千石),徵还为东郡太守(二千石)西园八校尉创立时为典军校尉(至少比二千石,皇上亲自任无上将军荣誉能达到二千石以上) ,讨伐董卓后被袁绍表为东郡太守(二千石) 在曹操这一代其地位名望仅仅次于袁绍。 孙权 孙权的父亲孙坚据传是孙武的后人,孙家世代在江东为官,但是到了孙坚父亲这一代为了侍奉老母没有出去当官,孙坚的哥哥死得也早,孙坚出来的时候做了三县县丞(六百石或比六百石,这个跟孙坚的家世和能力都有关系的,但是显然不如曹操那么牛),黄巾起义的时候任命为佐军司马(千石或比千石),黄巾后因功封乌程侯(县侯)拜长沙太守(二千石),讨伐董卓后和刘表失和被刘表搞死,孙策年幼因此又一次中落,但是乌程侯的爵位是一直传着的,然后孙策跟他父亲一样非常能打,总是觉得袁术不给他升官,袁术自称皇帝后孙策就反了依靠亲戚之类以及自己的威信很快占领了江东三个郡。孙策身先士卒所以早早就死了,没有传给自己的儿子,传给了弟弟孙权。 刘备 刘备虽然是汉朝皇室后人但是早就出了五服了,但是刘备的爷爷刘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千石),但是可惜的是刘备的父亲刘弘虽然举孝廉但早早就死了(估计死的时候最多做到六百石),刘备家于是家道中落,但是幸运的得到本家帮助拜了卢植(卢植当时是九江太守,二千石大官)做老师认识了一帮人。黄巾起义的时候自己招募了一些士兵参军讨伐,功劳不大被封到老家做了安喜县尉(估计中县,县长四百石,县尉最多比三百石,真正的芝麻官),就这样还没保住(因为他没有举孝廉,国家又嫌讨伐黄巾封的官太多,他在淘汰之列),然后四处或打仗或做小官,好不容易做到高唐令(千石了)结果被贼攻破,不得不往依公孙瓒,做了别部司马(千石),又四处漂泊打仗最后做到了平原令(千石,讨伐董卓后,平原是国都)平原相(国相,二千石)。到这个时候刘备连爵位都没有混到,官职终于也做到二千石了
汉朝官制和后世是不同的 汉朝时候的官制和后朝是不同的,大家可能更熟悉的是明清以后直到今朝的官制,所谓的县官是七品芝麻官,但是在古代并不是这样的,郡县的官职都是很大的。这里说说汉朝的官制。 汉朝的身份地位一般由两个来决定一个是爵位,一个是官秩。爵位方面在列侯前面又加上王,列侯后来又分为三等就是县侯、乡侯和亭侯。所以在汉朝重爵是四等分别是王、县侯、乡侯和亭侯,相当于五等爵时候的王公侯伯。至于关内侯则在亭侯下,是比列侯低一个层次的,但也不算芝麻小官。 至于官秩方面,最高的两等是万石和二千石,然后是千石、六百石,低于六百石已经可以看着是芝麻小官了。二千石又分为中二千石,(真)二千石,比二千石。所以重官也是四等万石、中二千石、二千石和比二千石,相当于战国时期的上卿、下卿、上大夫、中大夫。千石相当于下大夫是第三层次的,不算特别高的官但也不是芝麻小官。 万石:太傅,丞相,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中二千石: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执金吾、太子太傅,河南尹(都城尹是中二千石,西汉三辅都是中二千石) 二千石:大长秋,太仆、太子少傅,将作大匠,州牧,郡太守,王国的傅、相 比二千石:大将军五部校尉、五官、左、右、虎贲、羽林等中郎将,奉车、驸马、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城门校尉,中军各校尉,司隶校尉,属国都尉,中尉 千石:万石官的长史、司马,太中大夫、中常侍,御史中丞,中宫仆,太子率更令,太子家令,太子仆,城门司马,中军各司马,县令(万户以上的大县)侯国相(万户以上的) 地方官也是很大的,九卿和州牧、郡守在一个层次上但是比他们高一等,各种武官校尉、都尉则要低州牧、郡守一等。县官的大小是跟县有多少人口相关的,人口多的县称为县令秩千石也是不小的官了。
我就不知道中西医有啥好辩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中医完全无效的话,怎么能活到现在呢;如果中医全面优于西医的话,西医又怎么可能应用的如此广泛呢? 我看这个贴吧很多都用中医无法用科学方法实验之类的,看到这我就笑了。中医之所以保留到现在,正是在于他的这个优点。什么五行脏象之类的、什么寒热辩证之类的、什么经脉穴位之类的。他是不是科学是不是符合解剖学,是不是可以科学证明或发现之类的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医这些理论是被几千年的实践检验过的是有效的。那么反过来他有什么用呢?他的用处就是西医没法下手的时候,或者下手有困难的时候,通过这些几千年传下来的经验得出的一些疗法反而能迅速的取得不错的疗效。 所以我在广东某医院工作的时候,那个医院有一次讲座,院长当时的说法就是,“当西医没法治疗的时候,那么能不能用中医再救治一把,万一就有效了呢。”他还举了几个例子,当然大多数都是中医辅助西医治疗,但是其中有一列的确是西医已经宣布没有办法了,却用中医救活了。 现在国家强调健康,一个人的身体是异常复杂的,用纯西医的手段根本就无法查出一个人的全部情况,或者说代价是十分大的,这个时候中医就可以大显身手了,针灸和中药都能有非常不错的调理效果的。 另外中医治疗你说他不准确是可以的,但是疗效绝对是有的,对于一些中医常见病症中医能够很好的治疗这也没什么好争论的,那么中医和西医比较有什么特殊的呢,其实两点我觉得最重要,第一点是便宜,中医比西医便宜,比如在我国困难时期,就靠针灸治疗,几乎是零成本的;现在的保健也靠中医,也是因为成本低。第二点就是先验性,也就是超科学性,你用科学的方法因为各种限制,比如原则上可以一个细胞一个细胞的将一个人彻底研究一遍,但是实际上就是做不到,同样的有很多疾病也不能短期内用现有的科学方法查明病因找到治疗方案,这个时候中医的先验性就非常重要了。 我是被百度贴吧首页吸引过来的,随便说两句,要是吧主觉得受不了,删了也无所谓。中医无用论,一笑了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