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yuan1688
youyuan1688
关注数: 4
粉丝数: 303
发帖数: 14,958
关注贴吧数: 21
讨论一个人的功过得失的时候要关注他的身份 所谓在其位而谋其职,什么位置就要做什么事情。有些事情,如果是个太守不去做并不会担当太大责任,而如果是王子,君主没去做就完全不一样了,是要担责任的,位置不一样思考角度不一样的。 想当年在企业里面做事,企业里面遇到大事,执行副总总是做镇现场,其实嘛,他啥活也干不了,不能打电脑也不会亲自去搬去运,甚至请示他,他也不会亲自下令,但是他就必须要待在那里,那就是他的职责。 在古代没有权力制约的情况下,要是发生了高干该问事而不问事情,为了防止后续可能带来的大破坏,赐死很正常的,至于现在吗,偶尔在军队里面会这样做,其他情况下,一戮到底也就够了,翻不起什么浪花来的
三国时很多人的名字和其一生主要事迹是一致的 这个话题可能是迷信的很的,但是有时候冥冥就似乎有那么点联系 曹操 操,把持和道德的意思,所以曹操把持朝政却没有篡汉做皇帝 孙权 权,权力的意思,所以孙权做了皇帝 刘备 备,备胎的意思,所以汉朝皇帝丢了,他就做了皇帝 诸葛亮 亮,有名声的意思,所以诸葛亮的名声几乎是古往今来第一了 关羽,就是飞不起来的意思,所以关羽丢掉荆州使得隆中对彻底失败,蜀国再也飞不起来 张飞,就是张开翅膀展翅高飞的意思,入蜀之战张飞居功至伟,使得刘备有了展翅高飞的能力 刘封,封,封锁的意思,刘封失去上庸三郡,使得蜀中彻底封锁起来 刘禅,禅,让的意思,刘禅让出了天下 周瑜,瑜,玉,美而易碎,周瑜寿命很短,气气就死了 陆逊,就是水上厉害的意思,陆逊一生打的仗大都是长江两岸,没有大规模北伐过 陆抗,就是陆上抵御的意思,陆抗第一次大战就是援助寿春 张辽,辽,远的意思,张辽四处征伐,征战一生 邓艾,艾,老年的意思又有斩杀的意思,邓艾伐蜀已经六十多了,伐蜀是其一生最辉煌的时候,也是他被斩的时候 曹丕,丕,不的意思,不能统一也
行政村现在的权力机构 过年回老家,看到现在村部挂的牌子,果然证实了我以前的揣想,村的权力机构设置向靠拢,现在江苏这边行政村的权力机构设置是三会一公司,村党委会,村委会,村民监督委员会和村资产管理公司,总共四套班子。虽然不如乡的复杂和健全,但至少做到了权力分立和制约。 以前只有村党支部和村委两个机构,小村时代村民大会每年还能开一次,大村时代根本开不起来,现在有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应该和此有关,至于资产管理公司,应该是为了适应土地流转开设的,就是类似于过去合作社之类的机构
反对计划生育的,请读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不要啥也不懂就来反对,本法第一条就阐明了计划生育的内容和作用 “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将计划生育等同于少生不生而反对的,根本就是无知
如何将相距100公里的两个城市连接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都市圈 答案是采用高速轻轨连接,现在高速轻轨已经可以做到最高时速200公里每小时。如果两个城市之间中间是非城市化地区,理论上采用最高速度200公里每小时的轻轨,中间至少50公里不设站,可以将两个城市完全连接起来;如果中间也有一定的城市化,可以考虑建设四线轻轨,分快慢两条线,快线实现两个城市之间的连接,慢线实现客流疏解。只要舍得投资,间距100公里的城市实现一体化并不是难事
人口讨论得有基础,那么真正的人口理论是什么样的? 如题
县改区的相邻原则 县改区的相邻原则有两个: 1.县改区以后和原来的地级市辖区相邻,这样有利于地级市统一布局。 2.县改区以后使得市辖区尽可能的和更多的下属县市相邻,这样有利于地级市对下属的远郊市县的带动。 现在的市辖区已经不是单一城市的概念了,而是地级市规划范围这个概念。
再论行政区划通名改革 我于4月份发过一个帖子论述了我对行政区划通名的看法,现在在发一个帖子具体讨论一下可行的行政区划通名 1.我国行政区划大体分类 我国行政区划大体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省级,所谓封疆大吏,是国家重要的分区单位 第二类是县市级,是为经济服务的层级 第三类是乡镇级,是基层等级 第四类是村社区级,这个是居民自治的等级 以下我都按照这四类进行阐述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基本国策四个战略了解一下 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三个基本国策是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四个战略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计划生育的地位仅次于对外开放,是经济建设最根本的保障之一,搞不懂其中关系的就多看多问
@szyvus 你不是鼓吹不删帖的么? 有种不删帖
齐齐哈尔市这样调整行不行 齐齐哈尔市辖1市8县7区总共16个县级行政区,总人口529.7万人,平均每个县级政区不过33万人,实在太小了。 我的设想是扩大各县级单位管辖面积和人口,同时增加市本级的管辖面积和人口,具体为: 1.市区:撤销建华区和龙沙区,合并设立新的华龙区 2.郊区:撤销铁峰区和富裕县,合并设立新的富裕区,驻铁峰 撤销昂昂溪区和泰来县,合并设立新的泰来区,驻昂昂溪 撤销碾子山区、龙江县、富拉尔基区,合并设立新的龙江区,驻富拉尔基 撤销甘南县和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合并设立新的甘南达斡尔区,驻梅里斯 3.郊县:撤销克山县和克东县,合并设立新的克山县,驻原克山县 撤销依安县和拜泉县,合并设立新的玉泉县,(依安是依可明安的简称是一个蒙姓,拜泉本意是珍贵的泉水,由此改名玉泉县,或者按照大小泉改名双泉县、双全县,依安、拜泉意思都太难理解不用),驻原依安县 讷河市不变 这样改为1市3县5区共8个县级行政区,平均每个县级行政区达到66万人,这样发展起来应该容易得多
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吧务的 不管你坚持的观点是对的还是错的,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你搞一言堂,你就不配做吧务。所谓: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捍卫你发言的权利。做不到就不要做吧务。 这个贴吧是个观点鲜明的贴吧,正反两方的观点都是很鲜明的,如果心有定见,想搞一言堂,这样的吧务只会毁掉这个吧。 不但是这个吧,所有其他吧也一样,一个不合适的吧务,只会天怒人怨,最终毁掉贴吧。 和你观点一致的搞一言堂的人做了吧务,也不要就自以为得志了,哪怕就是计划生育这么一个话题,其原因其结果,包括其中对人口的估计,对一胎化的看法等等,必然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总会有不一致的地方,总会有力所不能及的地方。遇到一言堂的,总有会发生矛盾的时候,到时候火就会烧到自己身上。 所以一句话,这种吧务是绝对要抵制的,谁对这种吧务宽容,谁吃亏倒霉!
我居然用一大堆杂兵攻下了詹姆斯的城堡,真高兴 第一次玩国王的恩赐 传奇 地下地图任务 打红胡子,红胡子的鱼太快没法打,打詹姆斯兵太多了。大法师分两队,39个幽灵分两队硬抗,靠斯林的毒药,在除幽灵外其他部队全灭的情况下,神奇的赢了。真是太高兴了。
农村农场化和城市规模化这个是未来必然的结果 农村农场化可以参考现在的国营农场,60-80平方公里的国营农场人口不过5-8千人,一个社区几个生活区,下级单位一般10个左右,这个恐怕就是未来的农村的初级实体区划的范围了。那么一个1.5万平方公里的地级市(不考虑城市建设用地),这样的基本单元是250个,人口是150万人。 城市方面,70%城市化率计算,城市人口约350万人,其中中心城200万人口,六个卫星城每个25万人口总共150万人口,每1.5万人设置一个基本单元(考虑郊区),合计233个基本单元。 两项合计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00万,基本单元483个。按照20个基本单元设置一个管理单元则总管理单元24-25个。 总结起来,未来,地级市-区-社区/农场 这样的三级体制完全管理得过来
山东这样搞如何 图中红线为边界,蓝线为地级市规划区 1.山东整体上以济南、青岛、临沂三市为中心。 2.济南直接合并泰安形成山东首位中心城市,济南靠自身发展估计很难超过青岛。还是暴力破解一步到位。 3.青岛环胶州湾发展 4.临沂向北发展并划入日照形成类似于天津的形态,向北发展是为了形成菏泽-济宁-临沂-日照轴线 5.济宁主要是以儒家文化为主题发展,枣庄则疏解转型 6.东营和滨州规模都不是太大予以合并 7.淄博外扩形成一个正常地级市的样子,同时也正常发展。 8.潍坊是考虑莱州湾港口发展兼环渤海发展的问题,潍坊的发展方向应该向北 9.烟台威海形成组合城市,城市主要分四大块,烟台、蓬莱(环渤海且对接大连)、威海、荣城-石岛(东南港口) 10.所有地级市中心部分规模200万人口起
莫凡没有变身,沙利叶是最强天使 莫凡只是进化到邪神王了,并没有变身,能量还没有有效利用,大部分系超满少部分系半禁咒。莫凡进化到邪神王的变化是首先肉身应该变得更强了,其他的他是被动进化的根本不会用,要不是炎心进化了早就挂了。 沙利叶是最强的天使,首先职司是杀戮,不强怎么杀。前面已经出现双系禁咒了,可想而知沙利叶的人类形态至少双禁咒,精神力顶级或接近顶级,而且还有天使状态、神咒和克制莫凡的神器。至少在他的心中以前恶魔化的莫凡他是非常有自信能碾压的,即使进化到邪神王他还是有自信干掉的。而且也看到了莫凡带着火凤的半禁咒火系对沙利叶基本上无效,沙利叶之强可见一斑。但是说老实话,要不是这么多事情接踵而至,要是有时间让莫凡慢慢构思,莫凡还是能吊打沙利叶的,但是莫凡显然就跟SB一样,急才太差。另外也不要小看了天使,另外7个天使年龄都不大,在这个阶段能力提高不能说是一日千里,但是数日不见刮目相看还是有的,莫凡能提高,别人一样提高的。
不识襄阳险,孙刘皆妄谈 刘表死后襄阳无巧不巧的一直掌握在曹魏的手里,所以曹魏阵营总是商量先灭掉蜀国还是先灭掉吴国。只有吴国和蜀国还傻呆呆的搞什么合众连横。
关羽北伐看不懂 关羽北伐完全看不懂,真的看不懂,主要看不懂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关羽为什么要北伐 关羽北伐时的形势是刘封孟达已经推进到房陵,荆州已经还了三郡给东吴,关羽手里面只有武陵和南郡的大部分,曹操新败,孙权在荆州驻有重兵,刘备已得益州并称关中王。在这个形势下关羽为什么要北伐?我觉得主要原因可能有这几个:1)荆州去掉三郡以后粮草不足以支撑大军,关羽归还三郡的时候军队应该是收拢在一起的,大约有5万兵,这些兵光靠南郡是无法供养的,整个北伐实际上出的最大问题就在粮草上,首先是傅士仁、糜芳无法完成粮草任务,然后是关羽得到于禁1万降兵粮草立即就不够了,不问自取用了东吴的粮食,落下了口舌。为什么粮草不够呢?武陵郡虽然很大,但是都是蛮人是管不到的,南郡又被魏和吴占去一部分。南郡东汉74万余,武陵东汉25万,两郡合计不到百万,加上战争损失和吴魏占去的地方,估计关羽手中人口30-40万,这点人口是无法养活5万兵的(有外部支援最大10抽一,一般20抽一)。没有兵力就无法维持这个突出部,没有粮草就无法维持兵力,我觉得这个可能是关羽北伐的主要原因。 2)打通交通联系和占领要冲,襄阳是荆州三大要冲城市之首,襄阳在魏国手中,魏国随时可以南取南郡,西取房陵上庸;如果打下襄阳就可以完全的遏制魏国南下,南郡和房陵上庸就完全没有威胁。另外三峡的交通多有不便,如果能够增加房陵上庸方向的交通,南郡就不再是突出部了。但是同样的,如果南郡不是突出部,对吴国就会产生足够的威胁。可以说襄阳是整个三国的支点。说谁得襄阳谁得天下也不为过。我觉得这个可能是关羽北伐的重要原因 3)整体形势对关羽有利,关羽兵力比较多,曹操新败,刘封孟达已经占领房陵随时可以支援,跟吴国关系不算太差,万一有变,坚守江陵问题应该不大,毕竟江陵在荆州关键城市中排第二,跟周边民族关系处理得比较好。我觉得关羽对形势有利的判断是关羽选择北伐的重要依据。但是整个关羽北伐又实在是看不懂: 1.傅士仁投降,傅士仁说投就投了,公安是刘备老窝,傅士仁又是刘备老家带出来的旧人,说投就投了,小兵都不带反抗的,真是神了,完全看不懂。而且投降后会有好下场吗?并没有好吧。 2.糜芳投降,糜芳说投就投了,江陵好歹是郡治,自己又是刘备小舅子,这说投就投了?理由就是傅士仁投了,这也真是神了。同样投降后会有好下场吗?也并没有好吧,糜芳在吴国受尽嘲讽。 3.刘封、孟达拒绝援助关羽,这个也神了,得多大仇多大恨,多大危机才没法援助关羽啊,说句难听话,哪怕就是房陵上庸全反了,关羽刘封孟达一回军,不又打下来了。看看刘备、诸葛亮、张飞,5个月丝毫不担心关羽,这么多人对形势的判断难道都错了?刘封和孟达有好下场么?也并没有,刘封赐死,孟达投降不得志,再想回蜀轻松被灭。 4.关羽北伐是抢功劳吗?估计有点抢功劳的意思。关羽北伐在正史里面没有看到任何关羽向上级汇报、联络友军、和盟国外交的举措。所以正史里面都将关羽北伐失败归罪于关羽轻士大夫的性格。 5.吕蒙陆逊军队真是神速度,沿江而上,无不披靡,这整个南郡就和纸糊的一样,要不是三峡天生险要,估计他们能直接打到成都去,刘备的军队都在干嘛。隔两年就能4万兵伐吴,这一年永安方向却连一个兵去救南郡的都没得。如果说吕蒙兵力非常强,但是又没有乘势攻打襄阳,试一下的行为都没有,这也奇了怪了。完全看不懂。 关羽北伐这场战役实在是有太多看不懂的地方了,但是纸糊的襄阳,铁打的樊城,倒是再一次印证了其客观性。
江苏区划调整以及发展策略之我见
从地铁旅行速度观察城市能辐射的范围 目前我国城市市区部分的人口密度大约是万人每平方公里,城市一般可以分成市区和郊区两个圈层。而目前最有效的交通方式是地铁是地铁,居民出行时间一般控制在1个小时左右,因此从地铁的旅行速度是可以大致看出城市可能达到的范围。 1.市内地铁站间距1-1.5公里的旅行速度一般是30-40公里/小时。以最高速度40公里为直径,面积1256平方公里,以30公里为直接,面积706.5平方公里。因此大城市核心区要想紧密联系的话人口也就是700-1200万人左右,再多交通就不方便了。 2.从市中心到郊区1个小时,目前最快的地铁是南京S9宁高城际号线旅行速度是87公里/小时左右,但是南京S9号线站间距最低的也到到了6公里以上,最长的达到11公里多,这个可以说已经是郊区地铁旅速上限了。南京S7宁溧线旅速60公里/小时,南京S6宁句线65公里/小时,快车75公里/小时。分别以60,65,75,85 为半径面积分别为:11304,13266,17662,22686。这些数据可以看着是单一中心城市可能达到的面积范围了 3.当然上面都是按照单一中心和一些假设的基础估计的,如果还要想提高范围的话也是有其他方案的: 比如现在逐渐出现的一主两副的三中心布局,郊区只要到副中心就可以了,是可以拉大空间范围的,比如长株潭,北京、苏锡常、宁镇扬。另外传统的1+6城市群发展到一定地步的话也可以形成一个7中心结构的庞大的空间,比如辽中。
诸葛亮认为吴蜀不能守只能打的看法是错的 诸葛亮认为吴蜀两国只能打魏国不能守着,理由是吴蜀两国相对于魏国太过弱小,特别是蜀国相对来说太小了,如果常年守着而不扩张地盘的话终有一天被灭掉。我认为这个看法是完全错误的: 1.三国鼎立之后按照后汉书郡国志人口对比,总人口约4500余万,吴国大约800余万,蜀国大约700余万人口,魏国大约3000余万。魏国人口是蜀吴两国合计数的2倍,是魏蜀两国单一数的4倍。光从人口来看,如果大家都一直发展,只要打仗不怂,魏国想要灭掉吴国或者蜀国都是不可能的。历史上的南朝都能撑很多年,除非根本上坏了否则北朝也并不能统一南朝就是例证。 2.从国际形势来看,处在北方的魏国地盘很大,但是要面临鲜卑、高句丽、氐羌等族的威胁,特别是鲜卑这种游牧民族,他们一旦粮食不能自给的时候是会拼死命的。而吴国的越族,蜀国的南蛮等族本身并不是纯游牧民族,并不会拼死命。历史上吴国也是从越族获得大量的人口补给,蜀国也是依靠南蛮等族的物资补给才能保持十万大军的。因此如果蜀国能像吴国同化越族那样同化南蛮等族那样,甚至发动南征开疆拓土,在发展上并不会落后于中原。 3.从三国乱战以后的形势来看,三国乱战以后汉人可谓伤筋动骨,魏国除了冀州人口还行以外其他各州并没有多少人口,特别是雍州凉州并州豫州,十不存一。又得不到南方扬州、荆州、益州的物资的补给,这样的情况只会加剧少数民族的威胁,相反的扬州、荆州、益州、交州受到的破坏是比北方小很多的。如果光发展的话,南方显然可以处于领先地位 4.从地理形势来看,三国后期地理形势已经非常明朗了,吴国有长江天险,蜀国则有秦岭,各国之间都是易守难攻,很难通过蚕食的方式占领别国的土地。这个时候强攻一方肯定会被拖垮的,吴蜀有一个被拖垮的话,另一个就很难守住了,人口对比翻天覆地了。所以弱国采用积极进攻的方法显然是错误的 5.从兵种特性来看,骑兵并不利于在南方作战,而魏国因为要面对北方鲜卑的关系,一定会保有足够的骑兵,这些骑兵对南方作战的作用是不明显的,这样一来魏国能够用于南方战场的军队数量还要打折扣。 综合起来看,吴蜀两国采用积极发展的策略是可以取得战略优势的,即使不能最终统一全国,自保还是可以的,如果采用积极进攻的策略只会自取灭亡。所以说诸葛亮的整体策略是错误的,至少在第一次北伐失败以后继续进行大规模的北伐是错误的。 我认为蜀国真正适合的策略应该是消极北伐,掠夺物资人口,消弱魏国实力;采用积极的民族政策,牢牢控制南蛮、哀牢等族,使得人口落到实处;积极向南方扩展,比如已经知道的盘越国,掸邦,剽人等,如果真的积极的越过哀牢人的地盘的话,很快就能看到平原了。以东汉人口大约为现在人口4%来计算,缅甸、泰国都可以有200万人口,而现在的孟加拉印度等地更是可以生活数千万人口。以20年人口翻一倍,40年后人口就可以达到2800万了,以20抽一计算可有大兵百万,以后平东吴争天下可矣
现在开始乱写了 土系天种升级的想法是正确的,但是剩余的不用来强化星子反而用来提升召唤狼的数量是什么鬼,现在阶段战将级的白狼还有什么用?小君主级的老狼都没什么存在感了。还要带队的都是中等君主、大君主、君主之雄什么的。 另外超级满修是什么梗,超阶满修有用吗?现在魔法都是瞬发的了是吗?华展鸿瞬发禁咒三级,然后却用一大堆超阶和半禁咒、禁咒来做牺牲只是为了能引出对方的首领?人都死绝了引出来还有啥用?现在看这个根本是侮辱智商
既然要搞镇级市为什么不让市和镇平级呢 我国行政区划的通名的确不合理这个不用说了,思考来思考去,我觉得不如采用如下通名体系: 现在的通名 我规划的通名 省、市、区 省、郡、民族省 市、州 郡、民族郡 县市、区 州、区 乡、镇、街 县、市、街 村、社区 乡、镇、社区 自然村,小区 村,小区 组 组 户 户
日本的行政区划制度和村以下组织方式 如题
最近的一章写的啥 我也是醉了,红衣九婴的心理活动怎么就这么复杂呢?一会不招徒弟是因为和教皇有关,一会又是一心提升自己的实力?一会要干掉华军首,一会又会成为故宫庭第一还是第三? 庞莱啥玩意嘛,号称最强召唤法师,半禁咒,能瞬发光系超阶的存在,居然没有契约兽防身,临时召唤帝王看一眼就晕过去了,就这玩意也算是身经百战的,我看是神经吧 生死关头的莫凡还尾大不掉,召唤个半天召唤来巫后,结果都快有人死了,直接召唤小炎姬阿帕丝先顶着不行啊,还以为是跟人装B的时候啊,啥玩意
这个吧的帖子好少啊 我现在思考的最好的政体是: 1.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远比一般的半总统制或议会共和制下的虚位总统制要好,因为通过长期的传统能确保君主能够按照既定的规则执行虚位元首的职责。元首任期制的和虚位元首制的国家的元首总会谋求权利和延长任期。 2.一党或两党执政多党参与的制度,只有在有君主的情况下才能保证一党不排他,否则很难说的(即使有法律)。包括两党制也会出现倾轧的情况,纯粹的多党制则经常会使得国家政治玩不下去 3.有广泛代表的任期制议会制,没有君主,没有多党参与,很难出现跟党派无关的议会的,如果议会一旦和党派挂钩就会代表党派的利益,这个时候再有多党制或两党制(特别是分歧比较大的时候)会非常糟糕 4.4-5年任期最多连任两届的内阁(单一实权首相),君主和议会都能对他不信任,因此一般不容易偏差,因为任期制的原因,一般不会形成不可控的情况,以及不会出现政治僵化和反应社会矛盾不够敏捷的情况 5.多权分立,军队(后勤、军训、军需、实战)、行政、立法、审判、监察、检查等,每样事情至少3个相关部门互相监督才能形成有效监督(三个和尚没水吃) 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长期政策谁去坚持(君主去坚持),国家如何不变质(君主去坚持),如何反应现实变化又不过度(议会),如何避免僵化和权力过度集中(任期制内阁、独立的审判机关),如何快速决策(宪政下的首相负责制),如何形成有效监督(监察、检查、带刑侦的行政 互相监督),如何避免军队**纵(多权分立下的军队体制) 现在的政体整体还是非常好的,缺点主要是没有君主去坚持一些事情以及没能形成宪政下的首相负责制(集体决策有时候并不好,所谓的最终权力无法分割)
魔法师和妖魔是没有啥可比性的 全法的一个基本设定是:魔法释放距离有限,同阶魔法师释放同阶魔法是非常慢的,同阶魔法对同阶妖魔才有足够有效的杀伤。 在这种设定下,配合,包括队友间的配合,自己各系之间的配合才更重要,不是多少系满修就有多高实力的 主角都是开挂的,莫凡的各系倍数都非常高,莫凡现在对战是非常无脑的,可能是不需要脑子了,以前还是需要的 穆宁雪的刹弓也是挂,瞬发高一阶的魔法,原则上说现在相当于可以瞬发禁咒水平的魔法了 穆白一样有挂,那个笔释放魔法是非常快的,然后还有煞渊 赵满延一样有挂,防御魔法快速叠加释放(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有点类似天生天赋了),图腾器皿加成 而正常的超阶法师是没办法在剧烈的对战中直接放超阶等级的魔法的,时间根本不够 其实莫凡现在通过以下方式基本上能拿下绝大多数法师和妖魔了 1.先通过暗影系绝对防御(变成烟) 2.通过空间系瞬移拉开距离(既然是瞬移了,对方通常是跟不上的) 3.通过混沌系鬼打墙(这个控制手段,超级bug的) 4.通过融合魔法放AOE(两个系超阶融合一起放,基本上没法防) 5.如果还没搞死继续放AOE,搞死为止
目前已知的对魔法师战力影响比较大的事情 1.魔法修为 魔法修为方面,超阶是个大的分水岭 1.1修为越高释放的魔法威力越强,比如中阶的比初阶的强,初阶3级比2级强等等 1.2修为越高释放低级魔法越快,比如高阶法师释放中阶魔法几乎是瞬发,但是释放高阶的就比较慢 1.3修为到超阶以后掌控力发生根本变化,可以随便创造魔法,虽然不能提高魔法威力但是使用方式的改变对战力提高非常明显 1.4超然力,超阶超然力出现后可以明显改变魔法师的能力和环境适应性,甚至能逆转魔法师和妖魔之间实力关系。比如霞屿的蓝阿婆水系的超然力,金钟罩+驯兽鞭,近战速度一般的妖魔毫无办法 1.5超阶特效,超阶特效能显著提高魔法效果 2.精神力修为 2.1精神力提高,对魔法师反应能力,查探能力,抗精神力魔法等都有很大影响,另外似乎精神力能起到一定非魔法的防御效果 2.2依靠精神力的魔法系的威力跟精神力是直接挂钩的 3.元素种 元素种对魔法师的能力影响是多方面的,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但是似乎魂种以上的是非常难得的,天种几乎是看不到的 3.1 魔法威力倍数提升 3.2 灵种以上的是有特效的 3.3 魂种以上的是有领域的,而且特效比灵种强 3.4 天种以上的是有禁界的 3.5 噬种,目前只有莫凡有土系的噬种,能保留同系的多个特效 3.6类似元素种的物质,已知的有黑暗物质,植物种子等 4.星子强化 4.1 星子强化以后能提高魔法掌控力,比如初阶星子强化后,释放中阶魔法会更容易成功等 4.2 星子强化以后能释放更高级的魔法,魔法的威力跟着提升 5.基础威力强化 基础威力搭配元素种,强化是非常惊人的 5.1 神印礼赞 一生只能强化一个系 5.2 黑暗祝福 可以强化所有系,但是比较难得 5.3 祝福果实 一生只能强化一个系,很难比较祝福果实强化一个系还是转变为天种强化一个系的得失的,除非你可以既有天种又有祝福果实 6.天生天赋 天生天赋很少人有,而且一般也只能有一样,天生天赋种类繁多,有些可以强化魔法威力,有些可以强化魔法效率,有些则可以强化魔法效果 7.魔具 魔具对魔法师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7.1普通魔具 可以强化攻防行动等能力,有些魔具还带buffer和技能 7.2特殊魔具 有强化魔法等级的,有强化修行能力的,有强化召唤的,有些特殊魔具堪称bug般的存在,比如主角的小泥鳅坠、默霆之手、融合手套等,雪儿的冰晶刹弓(释放超一阶级别的威力) 8.特殊系 8.1 恶魔系 可以极大提升身体素质,变身恶魔以后近战能力极大提高 8.2 召唤系 可以召唤妖魔协助作战,极大提高战力。特殊的合体精灵、人形智慧生物对战力更是倍数提升 8.3 亡灵系 可以召唤\制作亡灵协助作战,极大提高战力,甚至有可能无限提高战力
霞屿的实力差吗? 霞屿9个超阶,其中一个还是接近半禁咒有望升禁咒的,大部分年纪轻轻就高阶了。这份实力比一般的城市都不差了吧,比大型世家也不差,比凡雪山也不差,所谓的实力差不过相对于开挂凡实力差了 要说实力差见识差也就是霞屿的人只知道修炼,魔具、元素种什么的可能非常差,实战能力可能也欠缺些,但是光从修为来说,霞屿整体修为绝对是高的好吧 霞屿不是一线城市,一线城市的超阶多如狗那是全国人才集中在一起的原因,但是即使全国人才集中在一起了,也很少见到一次出现9个超阶的
多系满修提升的实力是有限的 1系2系满修对实力提升比较大,再多对实力提升并不明显的 1.多系满修提升了蓝量,因为蓝量是分系的,但是2个蓝都耗尽的场景极其罕见 2.多系满修提供了魔法种类,可攻可防可闪,一般只需要两个系就够,再多作用就不明显了 3.多系满修对修为有所提高,比如精神力,但是显然的提升有限 4.多个系满修可以更好的利用魔**制关系,其实不被克就挺好的了,没有必要一直克别人吧,不被克2个系也够了 所以不要高估多个系满修能提升非常多的战力,因为你永远只能一个一个魔法的放 相比较修炼的代价,强化的代价而言,修太多系是很傻的行为
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半禁咒释放超阶魔法的速度能多快?一般来说同阶的人释放同阶魔法是比较慢的,而且越高阶的越慢,所以超阶魔法师释放超阶魔法是比较慢的,那么半禁咒呢?能不能秒发超阶魔法? 第二个问题,两系大天种+祝福类强化+超阶6级的融合魔法和单系+大魂种+祝福类强化的禁咒魔法相比威力谁更大? 如果半禁咒能瞬发超阶魔法,如果超6融合能够达到禁咒级别,那么莫凡岂不是有极大概率单体无敌了
图腾天种比普通天种强很多,附身型精灵比同级别的元素种强 图腾天种不会替换已有魂种天种,所以图腾天种比普通天种强很多 附身精灵自己相当于一个种,还可以吞噬一个种,另外和主人身上的种也不是替换关系,因此附身精灵比同级别的种强 噬种单独和图腾天种和附身精灵比优势不大,甚至不如后两种。因为噬种只能保留4个特效,而图腾天种可以兼容两个种。附身精灵可以兼容4个种 最后灵种 、魂种、天种 一个比一个产量少,中阶有灵种,高阶有魂种都是极强的了,天种地球上十年产不了一个吧 要想种多,恐怕得研究人造种技术,否则即使是灵种都不可能在高阶中普及的
中国目前的超大城市化我很不看好 超大城市,说老实话,效率非常低,每天上班一两个小时,下班又一两个小时;无论采用什么交通工具,你都不可能在这些浪费的时间里面做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城市可以发展,地方经济可以发展,但是为什么最后非要选择摊大饼式的超大城市呢? 北京现在建设副中心了,这个很好,但是还是不够,什么叫副中心?不是将行政中心搬过去就是副中心了,而是要建成一个像样的城市,有自己的地铁、公交系统,而不是现在这样都是从主城延伸过来的地铁。 那么搞成多中心城市,副中心或副城到底要多大呢,我们按照地铁来计算。20公里左右的地铁是比较有价值的,那就以20公里为直径,整个城市大约300平方公里,在我国大约300万人口。 所以我认为,无论发达与否,都不要搞单一的超大城市,而是一定要搞成多中心城市。其中主城最好不要超过500万人口,副城可以300万人口,功能副城可以100万人口,每个城市之间不是几十米的绿化带或者一条小河来间隔,要间隔最好就是上公里的绿化带或农田来间隔。日常上下班就是在城市内,城间联系的主要是为了商业、行政啥的
莫凡怎么才能全职啊 魔法一个20个系,包括元素魔法:雷、火、冰、风、土、水、光,白魔法:治愈、心灵、植物、祝福,黑魔法:暗影、诅咒、亡灵、毒、恶魔,次元魔法:召唤、空间、音、混沌 莫凡已经觉醒 雷、火、土、暗影、恶魔、召唤、空间、混沌 8个系 莫凡的召唤兽: 老狼是魔兽,好像是有风系能力 小炎姬是火元素精灵,只有火和空间,没有给莫凡新的系。 阿帕斯是美杜莎人型智能妖精,有诅咒、心灵,觉醒了植物系(有特效应该是第四系),揣测还有一系应该是毒,都是和莫凡不重复的 综合起来莫凡现在有 8+5 = 13个系,还差7个系。冰、水、光、治愈、祝福、亡灵、音 莫凡如何才能筹齐所有的系呢,是继续契约还是让自己的召唤兽觉醒呢? 如果自己的召唤兽继续觉醒也是有可能的,毕竟下面还有几个帝王本要打,召唤兽都小帝王还是可能的 老狼小帝王的话,除了驾驭现在的风系外比较适合冰系 小炎姬毕竟是人型精灵而且得到了心夏的心,我觉得除了火和空间外,光、治愈、祝福都挺合适 阿帕斯诅咒、心灵、毒、植物外应该是音系比较合适(美杜莎的尖叫) 莫凡自己偏黑魔法适合觉醒亡灵,另外一个系水系吧。
小县制和不重视沿海发展是河北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 现代工业都呈现聚集效应,越是规模大的城市工业发展越好,反之则不然。另外现在特别重视临空临海产业的发展。通过卫星图明显能看出河北因为小县制小乡镇制照成遍地是小城市,就连农村都是比较大规模聚居化的,这种情况下向城市聚集会越来越难的。要是观看山东、江苏就会发现聚集点远比河北稀疏,农村地区也没有出现大规模聚居化现象。 另外河北没有足够重视海边港口的开发,比如唐山最早建的是京唐港,但是没有建设大规模的临港产业园,县城也没有搬过去,感觉一个镇子都不如,后来搞曹妃甸,一切都显得太晚了,就是现在京唐港区也没得到太多重视。沧州的黄骅港也差不多,虽然重视了,显然重视程度不够。
说说城市群 城市群一个最基本的理论就是人口等级理论,说到这个理论的时候首先需要定义一下城市人口 城市人口:城市人口就是城市中心区域通勤所达区域的人口总和。在中国可以简单的认为是一个有效的公交系统连接的所有人口的总和。 城市人口等级理论认为,一个城市群可以分成几个等级,下级的人口是上级的一半。如果1个城市群是一个以2千万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那么各等级的人口规模是: A级 2千万 B级 1千万 C级500万 D级250万 E级125万,一般来说E级以下已经没有讨论意义了他们将不由自主的被高级城市所吸引。 虽然上级是下级的两倍,但是有时候人口越多越容易聚集,在城市发展上等级高的城市发展速度不一定比不过低一级的二倍的,事实有时候恰恰相反,很多时候是低级的城市跟不上发展速度,从而被高级的城市撕碎或吞并。 如果一个城市跟不上自己在城市群中的定位,承认自己在城市群竞争中失败,将会是非常可悲的,他必须慢慢的转化到次一级,这个时候各种事业可能都会处于停滞状态。 城市的发展一定伴随着残酷或温和的吞并,有时候行政区划的壁垒会阻止这种吞并从而使得某个城市失去在城市群中的竞争地位,这种城市非常可悲。因为失败了的城市就需要慢慢转化到次一级,而一个事实上的城市一旦组建,基本上是无法通过行政区划的分割变成多个更小的城市的。 城市群的这种竞争将一直存在,直到各个城市不再发展才能达到平衡,或者是各个城市都无法再进行发展而是彻底的连接成了一个整体。 有时候为了避免竞争失败带来的恶性影响,不得不通过宏观手段调控城市群的中心城市,避免其过快的发展。 城市群不是一个十分美好的东西,在经济还没有发达,人口还没有集中的时候,城市群在其成长期可以极快的拉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但一旦城市群到达成熟期,其残酷的一面将逐渐暴露。 当一个城市群不在一个政区内的时候,各个城市和政区应该密切注意各级城市的人口的变化,及时做出应对,特别是交通条件交通方式改变的情况下城市群核心城市可能带来的人**发式增长,一定需要提前应对。 对A级中心城市来说也并不是毫无威胁的,当一些C级D级E级的城市因为发展自然的连接的时候,一样可能出现可怕的融合,对A级中心城市提出讨战,如果A级中心城市在挑战中失败,一样会非常可悲的进入衰退期。
三十公里就到明武古城 三十公里还找什么鸟啊,直接将狼群召唤出来碾压过去就行了呗,即使死两三只狼也比死人强吧,真为莫凡的智商着急
应对城市的高速发展,我觉得交通应该重新分类 现在交通还是按照速度来分的,什么高铁、普铁、市域、公交、慢速交通之类的,我觉得这个分类系统应该改革了,否则很难面对现在城市高速发展的局面。我觉得交通应该按照通勤情况来分类而不用管具体的交通工具和速度,交通工具和速度方面的具体选择是综合客流、时效等最后做出的选择。全国整个交通系统按照通勤来分类可分为: 1.长途广域交通,特点是追求总体时间短,缩短空间距离,两点之间的班次间隔在1个小时以上,长的甚至1-2天。 1.1 点到点广域交通 主要是大城市之间的交通,现在首选是民航飞机 1.2 长途干线 就是现在的客运专线及其延伸线,一般应该选择铁路运输,根据客运量选择高铁、普铁,一般不宜选择长途汽车。选择高铁时都是跨站运行的,所以点到点个间隔可能会很长 1.3长途支线和并行线 包括现在的城际高铁线路,选择高铁也是跨站运行的,一般两端需要大城市,同时有疏解长途干线客流的作用,支线客流少的也可以选择长途汽车 2.区域快线交通,主要是在一个县或一个地级市内运行的快线交通系统,既考虑运行效率也要考虑通达率,一般通勤距离低于80公里,发车间隔适合15分钟一班(客流少时可延长到30分钟),站距短(平均5公里),站站通达 2.1区域快速干线,主要是穿城快速线,县城级连接线,应该选择小编组,高旅速的轨道交通。 2.2区域快速支线,主要是县城到乡镇的交通线,根据客流和路线长度选择汽车或轨道交通 3.城内交通,主要服务于城市内部通勤的交通系统,发车间隔短,站距非常短(低于1.5公里),站站通达 3.1城内干线,根据运量选择轨道交通、有轨电车、BRT专线 3.2城内支线,长途主要向城内干线集运,提高通达率,和出行便捷性;短途服务于一个功能区内,可以选择有轨电车,小区域公交 4.小区交通,主要服务于几公里内的交通,目前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
看看温州的轨道交通规划,未来城市能搞成什么样心里有个数
县城位置对地级市发展影响巨大 考虑经济水平一般的地方,如前各贴所述,一般的地级市主城人口在100-200万间,正常情况下就意味着100-200平方公里,地级市沿着建成区向外能够辐射影响的范围大约30-40公里左右。换言之以地级市为中心向外50公里以内是其能够直接影响到的范围。如果在这个范围内有县城,县城自身将再向外辐射或统领一片区域。整个地级市影响的范围就会进一步扩大,地级市就更容易发展;反之如果近郊县城在这个区域之外,县城自身也将吸引走一部分人口,不但不能和地级市一起发展,甚至会起一点反作用。 换其他角度看也一样。所以那些近郊县,县城偏向于地级市的,特别是县城离地级市本身就不是太远的,将非常有利于地级市的发展,反之则不利于地级市的发展。 如果县城是远离地级市中心的,现阶段是无法迁移县城的,我建议在地级市经济规划安排上为县安排一个靠近地级市的中心镇,这样能有效的避免县城远离地级市造成的影响,为未来城市布局打下基础
黑龙江区划调整建议
说说首都的问题 首都的问题首先是军队布局的问题,一个国家肯定是将自己最好的军队放在首都的,而同时这支部队也是能够最好的应付突发状况的。在正常情况下为了经济的发展是要裁军的,任何国家都不会保留足够应付一切入侵的军队的,而唯有首都附近总是能够保证有足够的军队的。 所以首都一定是全国最重要的战略要地附近,而不能随便选一个地方。古代为什么选西安洛阳为首都呢,因为我国最大的威胁就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他们一旦入侵就会到西安附近了,刚好应对。后世为什么首选北京呢,因为西安方向的外敌解决以后,北京的方向是最重要的。比如现在北京方向,是中美俄日朝韩几个势力角逐的地方,是军事压力最大的地方。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最好的军队要留在首都附近呢,放在外面不一样吗?说这话一定是太年轻,要是最好的军队在首都之外,有人控制了,去逼宫,一下子就改朝换代了
每一个地级市都该建一个以城市名字命名的大学 基本上每个地级市都有工学院、师范学院、卫校。以这三者为底子合并组建综合性城市大学是非常合适的。 1.从办学上来看,卫校提供了经济资源,师范提高了文科资源,工学院提供了理科资源,合并以后优势互补,能提高办学效率和办学层次 2.从办学目的来看,为本地培养专业人才,特别是医护、教育、工业这三大主要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 3.从办学层次来看,前期可以选择本科-专科;后期看能力,一般提高到硕士阶段没有问题 4.从广告效应来说,一个城市有一所自己名字命名的综合性大学,那显然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
有什么写不出来的 莫凡现在不过是人类的超阶有绝对优势,但是对妖魔的帝王毫无优势,就是莫凡所有装备和能力全用上也打不过最差的帝王。 比如莫凡的神火阎王状态,也不过是对至尊君主有优势,那也是一对一的情况下,要是几个至尊一起上呢? 毕竟人类的魔法等级是有跳级的情况的,妖魔则没有。 比如人类的超阶1级2级3级,以后除非强化,不然就只能跳过去升禁咒了。而妖魔的君主则可以分成亚君主、小君主、普通君主、大君主、至尊君主、无敌君主6个等级,按照每个等级是前一个等级2倍实力。超阶3级加上8倍左右的强化也不过和无敌君主相当。而如果君主的等级不是6个而是7个,因为人类的魔法都是7个星子的,每级2倍实力,需要强化16倍的威力才能和至尊君主相当,莫凡现在还差得远呢。更不要说各级帝王级的妖魔了,以及群攻了。 主角已经写成变态了,还非要在普通人类中找出和他能对打对抗的不是没事找事么,还不如直接写他怎么虐人或者怎么装疯卖傻骗吃骗喝有意思呢
说说这些天我对我国行政区划的最终思考结果 1.采用地级市的管理模式是正确的,省直接管理县的模式是错误的 2.地级市的人口规模,未来主城的人口最好不低于100万,整个区域人口规模不低于300万。主城人口高于200万,整个区域人口规模高于500万更好。人口密度比较低的荒凉地区酌情设置,不在此规模要求范围内,但最好能形成10万以上人口的城镇。 3.地级市合适的区划模式主要是三亚模式和特大市模式及其变种,简单罗列就是: 市-区-社区 辅以 市-县级市-街道/镇-社区 的三亚模式及其变种(差别主要在于规模和发展层次) 特大市-区-街道-社区 辅以 市-县级市-街道/镇-社区 的特大市模式及其变种 其中直接管理社区的区,级别为县级,编制规模和运作方式等同于镇。管理街道的区,级别为县级,编制规模也是县级。应尽可能的设置街道,管理街道的区应尽可能大。农村地区的社区可以使用中心社区服务于多个村的模式,可暂时不直接使用社区一级。县级市应该至少能形成10万人口以上规模的城镇,否则除非面积极其广大,人口密度特别低的,都应该进行撤并。 4.城镇等级划分 农村,(无产业服务于农村的)中心社区,有产业的特色小镇(新市镇),副城,主城,功能型卫星城(新城) 从主城开始分为:都会区域和附属区域。附属区域是那些无法形成都会区的区域,采用县级市建制附属于地级市中。 农村-中心社区 在规划上可以看着是一个整体,新市镇也可以有附属的农村地区,中心社区集合起来的区划驻地至少应该是新市镇,能有副城更好。地级市驻地为主城,附属区域的县级市驻地为副城,农村为主的街道/镇的驻地为副城或特色小镇。基层为中心社区(特色小镇)领导下的村、城市社区。 街道、社区、中心社区、村的工作编制都是非常小的。乡改中心社区,镇改街道,县区-乡镇街拆分成区-社区,都可以大量的减少编制数量
百万人口城市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百万人口的城市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只有这么大规模的城市才能维持高水平的城市建设。包括地铁、高水平的教育、高水平的医疗设施等等。低于百万人口的城市除非实在太荒凉的,就只能依附于百万人口的城市存在。 所以地县级的规划首先要明白这一点,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省管县在当下是毫无意义的,与其省管县,不如所有县都改区呢。当下最重要的是调整地级市区划,太大太小太不规则的都应该调
找到一篇老的乡镇合并的文章,大家看一看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360doc.com%2Fcontent%2F16%2F0418%2F10%2F15380566_551583284.shtml&urlrefer=994243135b7e784ec026374dd2c2ca2b 四川省平昌县乡镇改革情况及其思考 1.通过这个大体上可以看到合并乡镇大约能裁剪多少行政工作人员。能省多少费用 2.能大体看出四川动辄几十个乡镇是怎么个管理模式。其实就是虽然撤销了县辖区依然采用的县辖区的管理模式,大镇没办法,就在镇下设街道。总体就是老的 县-区镇-乡镇街 模式 如果区镇 行驶其他省份 乡镇的工作和职权,乡镇街行使社区的职权,其实挺好的。但是可惜的是,乡镇街和全国其他地方的乡镇街道差不多,这样行政人员就太恐怖了
地铁为什么不赚钱? 我一直奇怪这个问题,不知道有没有人能够回答? 我们从管理会计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那么 1.对运营部门来说,初始投入为零。轨道、隧道、车辆、车站、拆迁补偿等等等等所有的直到验收通过可以运营前发生的一切成本和费用,都和运营没有关系!这一部分全部应该由政府承担,如果政府负担不起的话,可以考虑商业地产收入等补充,即使采用银行贷款,贷款的本金和利息也应该由政府承担。政府获得的收益是城市软实力的提升。政府觉得成本低于收益就去投资,否则就不要去投资。和运营毫无关系。 2.运营成本,每年维持地铁运营产生的费用,比如能源消耗,工人工资,固定资产维修维护等等。还要加上固定资产重置的计提成本。比如电脑用几年就不行了,这个就要买一个新的,这个费用在管理会计上要提前计提,不然到时候要买电脑没钱买就尴尬了。而且这些计提出来的钱还要放出去做保值投资,不然到时候还是买不起。 3.运营收入,主要包括票务收入,广告收入,地铁商铺收入等等。也就是地铁运营部门每年能赚回的钱。不包括固定资产重置计提款的投资收益。要提高运营收入,除了常规方法外,也可以考虑增加地铁运营的范围,比如地面的商铺也让地铁运营公司运营。比如采取减免税措施等。 只要 运营成本<=运营收入 就认为是赚钱的,至少没亏;否则就是亏钱的,要运营下去只能政府不停的投入。 我的问题是,在我这种计算方式下,中国的地铁系统运营到底亏不亏,如果亏为什么还去建?
我对国家接下来的区划调整工作的看法 1.做好地改市的扫尾工作。对自治州应该明确采用民族市的形式(不违反宪法),也就是地级市名称里面冠民族名称。全国剩余的地区已经不多,可以放开政策限制,全部推行市管县模式 2.乡镇合并试点工作在江苏等省已经实行很多年了,应该开始正确评价了,如果确定是正确的,就该向全国推行。另外三亚的区直接管理社区的模式是否值得推广,也应该进行评价,如果确定值得推广的,可以进行推广或增加试点单位。另外三亚模式应该给出指导文件,避免最后流于形式。 江苏等试点省份应该做好乡镇合并的扫尾工作 3.县市改区,县改县级市的进程似乎应该适当加快,坚持撤并改区的优先批准 4.县县合并应该提上日程
三亚模式政府组成部门的考察 地级市政府的组成部门非常多,县区级的组成部门也非常多,具体情况可以到各政府网站上查 但是三亚的区明显介于市辖区和乡镇之间,从功能上来说多了发展改革、城市建设等相关的部门;从级别上来说都比乡镇有所提高,编制人数可能也比乡镇稍多,但远没有一个正常的区县来得多。 如果这种制度能稳定下来,那么中国大部分的人口在500万以下的地级市都可以走这个模式。 具体情况都可以通过政府的政策公开看到,可以比一比
最近几章唯一能解释的说法就是给心夏圈粉 莫凡、宁雪一个个打得SB一样,心夏一个劲的给小兵上buffer,搞得总是就要死又死不掉的样子,如果不是糟蹋读者,我能想到的唯一解释就是为心夏圈粉用的。 算算这一战这样玩下去: 1.穆白成了北城首领了,而且树立了一个无敌判官的形象 2.心夏成了凡雪山的救命恩人,一下子圈了千万粉丝,未来整个飞鸟基地市估计都是心夏的粉了,神女之路更平坦了 3.赵满延这号龟壳法师本身没多少表现机会的,大秀了一把,被称为赵菩萨了,跟凡雪山更紧密了 4.等到官方来人了,再反击死对方几个讨厌鬼,又立威,还能索要大笔赔偿。 南荣倪肯定是要死的,这种跟阿帕农神殿关系太深又是敌对方的人指定是不能留的,不然还不拖心夏后腿
地级市的规模最大制约因素是交通系统 未来的地级市肯定是需要建设成为一个生活圈的,这个生活圈的空间范围最大的制约因素是公共交通系统。因为一个生活圈肯定是要有时效的,也就是点到点时效是根本的制约因素。未来点到点交通超过1个小时的绝对难以看作是一个生活圈。这样以目前的通过快慢换乘方式能做到的空间范围是比较小的,即使采用更复杂的城市结构,这个生活圈也不会太大。 我就在想未来能不能建立一种轨道地面都能行驶的,以计算机自动调度,高速下自动对接自动编组为主要形式的快速的点到点交通系统。 我的设想是这样的, 1.车体要比较轻比较坚固,这个可以用碳素材质或铝合金钛合金材质做到 2.车体总运行时间控制在1-2个小时,因此不需要考虑餐饮如厕等需求,实在有需求的中途下车 3.考虑到小孩的需求,因此应该2座或4座,可以考虑分成2座或4座两种车型,也可以考虑2-2直接组合成4做的方式 4.因为车体非常紧凑,所以采用小轮而不是大轮,而且小轮非常小可以直接悬挂在轨道两侧。车内下部为行李放置位置,上部为并排两个座位,外面为车壳,发动机和蓄电池安排在车体下部,这样安排非常紧凑 5.地面行驶形式依靠车内蓄电池和发动机,采用轮式行驶,速度可以比较低,比如20-30公里每小时,最大行驶距离也可以比较低,比如30-60公里,可以充电,充电设施外置,不占用车的重量 6.轨道内行驶的时候在轨道上行驶,轨道自动为车体充电并提供更强的电能,使得车辆内置的电动机能够使用更高速的档位,并且通过多车编组后多个动力串联以及轨道摩擦较小等因素达到更高的速度。如果此种方式不行的话可以考虑带有动力车头的方式,动力车头+各车自身动力 达到无论多少编组都能匀速行驶 7.轨道内行驶速度要求不是十分高,能达到100公里以上已经非常实用,能达到150公里以上已经是神器,能达到300公里以上就是超神器了 现在几个难题就是 1.何自动检测车体是否毁坏、污染等达不到轨道上编组行驶要求 2.地面行驶的时候如何防雨防雪,轨道编组前是否增加自动清洗设备和自动检测设备 3.车内如果有违禁物品如何检测 4.如果轨道内出现意外如何处置 5.最难的如何实现实时的高速状态下的编组和解编,比如1000辆高速运行的编组,如何在后面插入一辆,以及中间某一辆需要下线如何解编
仿照南京市的规划列出一个都市区或生活圈的组成形态 主城 是指中心城市所在建成区,一般的城市只应该有1个主城 组合城市可以有多个主城 主城的人口一般在100万人口以上 主城可以分为若干个由较小的绿化带间隔的片区 主城具有完善的城市职能 主城内部交通便捷,一般可以选择建设独立的慢速轨交系统 组合城市可以根据主城的主从属性进一步分为中心城和次中心城 组合城市一般因为经济过于发达、多中心发展、地形破碎、城市合并重组等原因产生 副城 是指都会区内处于副中心地位的建成区 通常是设立于城市的附属区域,这一区域没有形成或者根本就不能形成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如果形成了多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不应该称为副城,而应该比照组合城市定义为多个主城 副城人口20-100万 副城也可以分为若干个功能区,但一般不需要绿化带间隔 副城具有一定的城市职能,且和主城之间有便捷的交通,一般可以使用快速轨交系统联系主城 副城内部一般使用轮式车辆作为主要的公交系统组织形式 副城的数量不应该太多 新城 是指都会区内不处于中心地位的大型建成区 通常设立于主城的辐射线上 新城人口10-50万 新城一般作为主城的卫星城存在,是特色产业聚集的地方 新城的城市职能不健全,对主城或副城有一定的依赖 新城到主城或副城有便捷的交通系统,一般可以使用快速轨交系统联系主城 新城内部一般使用轮式车辆作为主要的公交系统组织形式 新市镇 是指都会区内不处于中心地位的较小的建成区 通常设立于主城或副城的辐射线上 新市镇的人口1-5万人 新市镇有自己的特色产业 新市镇到主城或副城有便捷的交通系统,一般可以使用快速轨交系统联系主城或副城 新市镇内部一般步行或采用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无公交系统 新集镇 是指主要为农村提供初等教育、医疗服务、商贸等服务的集镇,1万人以下 新集镇需要有至少一所小学,一个卫生站,一些固定经营的商店,新集镇服务范围内总人口一般1-3万人 新集镇和新市镇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需要有自己的非农产业 新集镇到主城或副城一般采用大巴转运轨交为主要形式 新农村 农村的新形式,比如一村一品,比如农村旅游业的发展等 这里说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是指旅行速度大于60公里每小时的以公共交通为目的的轨道交通系统 慢速轨道交通系统是指旅行速度低于60公里每小时的以公共交通为目的的轨道交通系统
地级市为什么是合理的 1.地级市为什么是合理的,因为地级市未来会转化成生活圈。从这一点来说,现在那些规模太大的地级市是不合理的,因为这样的地级市和生活圈肯定不能重合;同样那些规模太小的地级市也不合理,这些地级市如果发展得好的生活圈就会超过地级市范围,发展的不好的,就会慢慢的被周边的生活圈消融 2.地级市为什么是合理的,因为地级市符合城市群的一般形态,中心城市、大型的卫星城、一般的乡镇节点,这些刚好对应为我国地级市、县、镇三级区划。那些发展得不好的地级市,正如生活圈一样,肯定是和这样三级的城市群形态不符合的,比如将可能发展出一个新的城市群的区域强行划入一个有中心的地级市,或者将地级市规模太小不能涵盖整个城市群。 3.地级市为什么是合理的,因为地级市符合我国经济上分级统筹的原则,这个和城市群一样,不同的级别就需要不同的统筹规模。乡镇是一级,县是一级,地级市是一级,这三级目前是不能少的,更高级的区划比如省一级一般来说还是以区域统筹为主,是分担中央政府职责的高级区划。如果地县镇三级没建好统筹的结果就不会太好,比如海南城市化做的并不好 4.地级市为什么事合理的,因为地级市符合大城市化的要求,地级市这种统筹模式显然比广域统筹(比如日本的县辖市)更能快速的培育大型中心城市。 我国未来行政区划的调整方向我觉得: 1.既然地级市是相当合理的,就应该做好扫尾工作,将现在其他的非地级市组织模式的区划统一到地级市组织模式上来 2.要进一步的调整地级市,使其和生活圈、城市群更加的契合,该拆分出新的地级市的就拆分,该合并为一个地级市的就合并,不需要左顾右盼 3.地级市作为一级城市化的统筹级别,周边地区已经连绵的、县级已经发展到一定地步的地方,该改区的就应该改区 4.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特别是大城市化的发展,乡镇一级的统筹规模必然是要扩大的,因此乡镇该合并的就要合并,不符合经济规律的小乡镇最终衰落了,应该做好人员的安排工作而不是想办法继续保留这些不符合经济规律的集镇 5.中心城市周围的卫星城的数量是有其客观规律的,县级要是不符合规律了该调整的就应该调整,该拆分的拆分,一定要强调地级市才是生活圈建设的主体。
建议全国二级地方行政区划统一为市 实践表明地级市还是符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规律的,因此我建议全国二级地方行政区划中的盟、州、地区全部改为地级市,其中盟和地区直接改为地级市,州改地级市的时候继续冠以民族名称并享受民族自治待遇。另外省直辖的神农架林区,也改为县级市
我心目中江苏区划调整
黑龙套装的用处 龙鳞黑铠 减免禁咒的魔法伤害,下面肯定要正面刚禁咒了,但是超阶和禁咒差太多了,得有个说得过去的借口,毕竟前面将禁咒描述的太恐怖了 龙盔上的龙感是为了后面加快升级进度用的,龙感平时用消耗太大,但是练级的关键时候用还是蛮好的,而且带来了精神境界的提升也能更好的练级,各个系很快就会超阶满修了,不然估计2000章也满修不了 臂铠是防止魔能透支的,透支以后就可以近战了,而且加上龙鳞黑铠的防御近战更有把握,这个是应对恶魔变身时间太短的问题的,这下近战也不用恶魔变身了,有得写了 翅膀更不用说了,下面海洋副本,如果一直采用炎姬合体去飞,能耗会被质疑的,给个翅膀吧,能耗低了不少,至于克制关系改变,也是为了下面海洋副本准备的了,不然主修火系的莫凡怎么打水战 心夏在中国,下面心夏得出问题,要么自己变成异人,要么神魂离体,要么和小炎姬合体,这里肯定是要收或进化出一个强的契约兽来了,如果一下子会所有白魔法更好了 莫凡加上他的宠物肯定会修炼全21个系的魔法的。 现在莫凡8个了,阿帕斯4个,如果小炎姬(或者心夏或者其他什么)再来4个就16个了,而且还有一个契约空间,禁咒后还可以觉醒亡灵系,但是前面说过了亡灵基本上不能学魔法了,但是古老王还是会魔法的,所以说不定也能找到能学习魔法的亡灵怪物,按照等级压制等原则,契约兽一般4个系或2个系+本能,比较合理了 然后就是合体,各种合体,到最后莫凡搞定21个系妥妥的
宠物的技能描述和地图并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 经常有宠物描述为在草原增加力量什么的,很多人都会认为肯定是某个地图或某些地图属于草原的,也就是草原这个描述是地图的属性,实际上不是这个样的,而是每个宠物单独设置适合的地图的。以鸳鸯和丹泽尔(火烈鸟)为例 鸳鸯的技能在水域增加幸运值,丹泽尔在水域增加生命。但是实测现实在玛珈湖泊和尘泥沼泽 两者都增加了属性,而鸳鸯在极地冰原也增加属性,但是丹泽尔确是在悲伤雨林增加了属性。都是水域生物但是他们适合的地图却并不一样
我一直奇怪的一个问题蜀国为什么不能向南发展 蜀国地方小人口少,为了自身的安全,选择连吴北伐,这个也可以理解,但是为什么不在此基础上向南发展呢? 不要说缅甸了,就是南中也没有好好开发吧,这个实在是奇怪啊 看看同时期的历史,缅甸泰国一带都没有强大的帝国,一直要到印度才有,而且南中已经到缅甸北部了,只要沿着河向下流就可以了,而且那时候是有沿河的商道的。 要是向南发展,就是蜀国败了,至少还能在南边继续当个小国国君吧,要是统一了中南半岛,国家也不算小了啊
超阶数量的问题 超阶数量从那个石城还是什么城开始是增加了的,但是也并没有到超阶满地走的地步。总结起来: 一.中国的高阶、超阶法师的比例比外国的要低 1.1.从学府之争若干年中国取得的成绩较低,以及一些国际特殊的顶尖学府、组织不参加学府之争,两相比较可以看出,中国的人才水平低于外国,这方面可能主要受制于人均经济能力低下,因为按照书中所说,中阶以上进阶是需要庞大的经济支撑的 1.2.从中国法师在国际法师组织中整体地位较低,也可以看出中国高等级的法师数量以及能力跟世界是有差距的 1.3.中国的灾难比较多,高价、超阶伤亡比例高,这个也是中国超阶法师存量比较低的一方面原因 1.4.不要忘记书中的设定,35岁以前是修炼的黄金年龄,过了这个年龄再想向前修炼就难了,所以不要小看中阶以上卡壳情况带来的巨大影响 二.超阶的数量书中是有所调整的 1.1 从开始来说超阶的数量是非常少的,估计全世界应该在千名到万名之间,禁咒则更是5个以下 1.2 但是后半段开始特别是从石城开始超阶的数量明显的增多了,古都的时候,以古都的地位,对比石城,怎么都该有三五个超阶的吧,但是并没有,都是从外地赶过去的。从张小猴才是高价满修就已经是军将负责秦岭了,也可以看出中国军方的超阶也不多,但是后半部分随便出来一个也是超阶的了。这个时候估计全世界超阶已经有五千到五万名左右了,禁咒估计也在十到二十名左右了。中国的超阶还是很少的,能力低经济差嘛,估计几百上千超阶也是有的 三、超阶满地走也与莫凡所在地方本身就应该超阶比较多有关 莫凡现在在那个什么奥霍斯圣学府,本身就是一个高级的魔法研究机构,这些人是不参加学府之争的超然于学府和国籍之上的机构,在这里的人都是非常有钱的人,看看书中,花钱简直流水一般。在外围(可以看着是本科段)高阶法师已经很多了,讲师大部分都是超阶的。在内围研究生院,本身那些研究生就是和外围的讲师一个级别的,有十几个入门级别的超阶也很正常了。 反观战争双方,超阶的数量还是比较少的,水平高的也就高阶。两方面全加起来估计也就二十来个超阶的样子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