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贝壳的孩子1 捡贝壳的孩子1
异学会的ding
关注数: 85 粉丝数: 706 发帖数: 16,147 关注贴吧数: 24
[不恐怖都市传说]龙珠GT名字由来 (不过这玩意儿算都市传说还是流言?) 龙珠GT是龙珠动画完结后,完全由动画制作公司东映原创剧情的龙珠动画新系列。相传,因为龙珠GT的制作违背了龙珠漫画原作者鸟山明(Toriyama Arika)的意愿,因此东映公司通过龙珠动画新作的标题向鸟山明表达了歉意——即“龙珠GT”的“GT”意为“Gomenasai Toriyama-sensei(对不起鸟山老师)”。(Quora上也有英文用户提到相关说法) 但实际上这一说法缺乏直接来源,在能够查到的信息中,东映官方公式书《龙珠GT公式手册》中提到,GT=Grand Touring(伟大旅程),漫画作者鸟山明则在DVD附言中提到GT一次的灵感来源是Gran Turismo,即“具备高性能、豪华舒适性及长途驾驶能力的汽车”。此外,官方公式书中也提到,GT还包含了银河之旅(Galaxy Touring)的意思(对应动画前期的剧情)。 结合上述信息,东映最初以“高性能汽车的缩写”为灵感确定了动画名称为GT,并在企划阶段确定标题中“GT”的意思为“伟大旅程”,同时暗含了动画第一部分故事的主舞台,具有“银河之旅”的意思。实际上龙珠GT的创作也可能并非传说中提到的那样“违背了鸟山明老师的意愿”,至少鸟山明本人从来没直接表示或暗示过这点,鸟山明对旧动画(龙珠、Z、Z时期剧场版、GT)明确表达过“不满”的仅有提到动画中把悟空塑造的过于像救世主这点和他设想中的悟空形象不同,鸟山明唯一表达过不满的龙珠衍生作品只有那部真人电影《龙珠:进化》。比较直接的证据还有GT中的部分设定就来自鸟山明本人,而动画中由中鹤胜祥设计的超级赛亚人4形象也交由鸟山明进行审核并由鸟山明本人进行了修改(龙珠最新的动画作品《龙珠:大魔》里的超4形象则由鸟山明本人设计)。或许可以猜测“鸟叔暗地里对GT不满”,但目前来看这样的猜测没有直接证据,至少鸟叔本人对GT要么是真没恶感要么是场面话一直很到位。 至于“GT包含道歉的意思”这一说法目前同样没有任何可靠的来源,可能是一些粉丝自己发明的说法。(GT官方公式书)(鸟叔在GT的DVD中的附言)(也有游戏以鸟叔提到的GT为灵感)
“空洞骑士原型饥饿骑士在Ludum Dare大赛上只得了1分”是谣言 最近看了几个视频都提到了这个错误说法,算是小小辟谣。 简单来说: 1.饥饿骑士在LD27上的成绩是一般而不是很差 饥饿骑士在LD27的各项排名如下:(出自wayback machine上的LD27页面备份截图) 其中“overall”是评分者(其他LD参赛者)给“整体”这一项打得分,不是其他各项分数的平均或者综合。某种程度上这个“把整体分作为单项单独打分”还更能反映出评分者对游戏的整体评价。饥饿骑士的“整体分”一项得了3.48分,排名126,同组(jam组)的参赛作品共776款,虽然不算很好但怎么着也不至于“一分垃圾”的水平。 0%的那个“coolness(酷值)”和游戏本身素质无关,是主办者为了鼓励交流而设置的一项,TC没在别人的作品下发评论所以酷值就是0。 饥饿骑士的氛围和画面在大赛里获得了很高评价,都达到了4分以上而且排名都进了前30。 2.饥饿骑士“得了一分”是其他网站 饥饿骑士“五分只得了一分”倒不是完全胡扯,而是相关视频搞错了网站,饥饿骑士得一分的网站是Flash游戏网站Newgrounds3.得一分的原因是技术问题 饥饿骑士在这个网站上得分低到这程度的原因大概率是这个版本的饥饿骑士有严重BUG,翻评论区甚至能发现有人反应下载游戏以后没法打开,TC自己的发布页也提到了因为一些bug导致他们不得不重新提交游戏的情况。就游戏本身的素质来说,LD27的3.48(3分半水平)算是当时对游戏本身比较普遍的评价。
部分失传的LM简介——老版神秘博士 神秘博士(Doctor Who)是英国广播公司(BBC)制作的一部科幻电视剧,讲述了名为“博士”的外星人和同伴在宇宙各个地点与时间的冒险故事。该剧于1963年首播,并于1989年因为种种问题导致暂时停播(并在1996年推出了一部不成功的电影)。到2004年,神秘博士新作在电视上播出,该版本延续此前(电视剧版+电影版)世界观但进行了剧情上的软重启,这一版本取得了成功并延续至今。为了区分2004年版本和1963年版本,后者通常被称为“老版神秘博士(Classic Who)”,和如今神秘博士一集讲述一个故事(至多分上下或者上中下)不同,老版博士大多数是分为数集小集的大集,如第二大集“The Daleks”就分为了7个小集。 该剧的一大特点就是主角会进行“重生”,起初由于博士的初代演员威廉·哈特内尔身体恶化导致他难以继续担任博士这一角色,因此节目组提出了“博士既然是外星人,那也可以改变自己的身体”这一设定,并由哈特内尔本人推荐了帕特里克·特罗 (Patrick Troughton)作为继任者。这一设定一直延续至今。截止2025,官方认定的有15任博士,以及其他不计入“任期”的博士(如50周年中由约翰·赫特扮演的“战争博士”等)。本文介绍的失传媒体集中在1-3任博士时期(1963-1974年)。 在1978年之前,BBC会擦除旧节目的母带以供重复使用,其中就包括了神秘博士,在最早发现这一现象时,整个前三任博士时期的剧集仅有首个大集“The Unearthly Child”幸存,共计156小集失传,此后,BBC和神秘博士的粉丝开始从自家档案馆、提供了副本的电视台和其他私人收藏家处恢复这些失传的剧集。但截止目前,依然有97小集没有找到。不幸中的万幸是,所有神秘博士剧集的音频都得到了保留,因此粉丝们可以以“广播剧”的形式重温这些剧集,BBC也根据现存的音频制作了部分失传剧集的动画版——直到他们搞出了恐惧之网(The Web of Fear )动画版这种玩意儿(辱骂)。 经过数十年的找寻,第三任博士的剧集已全部恢复,目前失传的剧集包括1任和2任博士时期的26大集97小集,其中10个大集完全失传,其中甚至包括一任重生集《第十行星》这种重要剧集(而且丢的就是一任重生那集,幸好重生那段留下来了)。 拓展内容: B站视频:那些丢失的神秘博士剧集是如何回来的; Lost Midea Wiki词条:Doctor Who (partially lost BBC sci-fi series episodes; 1963-1978)
“吕布死后人人皆有吕布之勇”是否也是曼德拉(记错了)效应 “众所周知”,三国里吕布死后“人人皆有吕布之勇”,但是经查三国志里提及类似的话仅一处: “杨阜说曹公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若大军还,不严为其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马超传) 按此处“布”应该也不是指吕布,因为前面和“布”并列的是“信”,而汉末应该是没有叫“X信”的勇将,此处的“布”未必就是同时期的吕布。最关键的是“信、布”并提的例子并不是只有杨阜这句话,在班彪《王命论》里有“勇如信、布”,同为三国志里有“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周瑜传),因此此处的“布”是汉初的英布而不是吕布。 三国演义里类似的话则有两处,且确实是指吕布: “曹操在门旗下,回顾众将曰:“马超不减吕布之勇。””(五十九回) “杨阜曰:“马超有吕布之勇,深得羌人之心。今丞相若不乘势剿绝,他日养成气力,陇上诸郡非复国家之有也。望丞相且休回兵。””(五十九回) 其中第二句明显化用自三国志的“信、布之勇”,并把韩信英布改成了吕布(貌似罗贯中参考的主要是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可看作青少版资治通鉴],经查,纲目里也是这句话[即资治通鉴沿用三国志内容,纲目并未修改此句],所以不是纲目写错演义沿用,而是演义有意改写此句)。 由此可见,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不存在“吕布死后人人皆有吕布之勇”这种现象,此句或者源于其他三国作品,或者源自当代网络常见的“造梗贴标签式史学”,或者源自两晋南北朝时代的类似表述(如李庠有“时论方之文鸯”“李玄序盖亦一时之关、张也。”的说法)。
【联动】电话亭小正的真实身份略考 首先来看看电话亭一战展示出的部分事实: 1.小正住在电话亭,电话没电了还能打给别人2.小正不是人类(据《刃牙世界角色实力TOP10排名》考证,“怪物”一词是对小正的描述)3.电话亭的大小会发生变化,足以承受两名壮汉在其中互殴4.电话亭会起飞5.电话亭曾经发出光芒,小正在这前后的面貌发生了变化所以小正的真实身份就是乘坐电话亭外形TARDIS,可以重生的伽里弗雷星人——时间领主刃牙世界里人物的脸部发生的各种变化,都是因为这一战中小正释放了重生能量,导致全地球人的面容都开始发生改变 比如连TOP10都排不进的主人公刃牙:即使是TOP10的勇次郎也难以抵御这股能量,从白皮勇变成了黑皮勇……但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熟读刃牙漫画的朋友都知道,白皮勇和黑皮勇的差别不止是肤色的变化,甚至完全就像是两个人一样——没错,如果白皮勇和黑皮勇根本不是一个人呢? 这就要说道时间领主这个种族最可怕的地方,他们之所以被称为“时间领主”,并不是因为能够重生12次,而是依靠自身的技术达到了极为高度的文明,甚至掌握了时间(重生能量也是他们从其他种族那里夺来的能力)。嘴上打着“不干预其他种族的时间发展”,却在暗地里多次改变其他种族的历史。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电话亭小正利用这次重生不仅改变了刃牙世界人物的脸,更是改变了刃牙世界之后的世界架构,白皮勇变成黑皮勇只是历史改变的一个缩影,皮克没有霸王龙肉吃只能去吃垃圾,烈海王所在的异世界,刃牙世界从第一部开始到现在明明只经过了不到3年,但美国总统已经换了若干任都是地球的时间流和地球本身遭到改变的证据。 那么我们可以锁定小正的具体身份吗?很不幸,因为笔者无能,对这方面的考证基本没有定论,但我们可以从另一个线索着手探究小正的可能身份。那就是我们地球人最熟悉的那位时间领主——博士。地球的时间被篡改,对地球存在偏爱(甚至在某些时间线中,博士的母亲就是地球人)的博士不可能不管,但博士为什么没有出面阻止小正对地球历史进行篡改呢?博士曾无数次阻止了法师、Rani、Monk等时间领主,因此显然不是因为忌惮小正与自己同为时间领主。 答案可能颇为让人惊讶,这时候的博士正在接受审判,处于自身难保的状态:那么究竟是谁有胆审判这位拯救过无数星球,同时身为伽里弗雷星总统的博士呢?答案是时间领主内的机构Celestial Intervention Agency(天体干预局),这个为了时间领主利益随意干涉其他文明历史的机构剥夺了博士的总统职位,并对他进行了审判。 因此,虽然我们依然不知道小正的具体身份,但毫无疑问,他正是天体干预局的成员,这也解释了他为什么要改变地球的历史——这正是天体干预局对付博士计划的一部分(考虑到博士本人也是地球总统,这一计划非常合理)。甚至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勇次郎要求美国总统对自己宣誓的理由也与此有关:身为TOP10的强者,勇次郎自然知道历史被改变的事情,但他无法和身为TOP6的小正对抗,而倒霉的美国恰好有一个和天体干预局缩写相同的机构CIA,因此怂次郎就将怒火发泄在了美国身上。 我们不禁感叹,刃牙的作者半圆老师用短短的篇幅,不仅塑造出了电话亭小正这一TOP10强者,更是用寥寥几笔就完成与其他IP的优秀联动,并为故事埋下了暗线,笔者从小正这一角色出发对其身份进行的粗略考证,也为探究刃牙中的暗线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期待后来者能够发掘出刃牙更多的暗线剧情。 在本文的撰写中,笔者大量参考了“风中的翔”“正月既望”等几位老师前期的考据工作,在此特别表示感谢。
3999里“十一日帝国”的简单介绍 “十一日帝国(Eleven-Day Empire)”在3999的文本曾经出现过,即“当十一日帝国正将天空吞没”,中文官网译文的评论区里也提到了这个词出自《神秘博士》。刚好在知乎和其他网站看过一些介绍,这里稍微介绍一下“十一日帝国”的典出。 (在基金会贴吧科普神秘博士相关的内容,不愧是我) 十一日帝国出自1999年出版的神秘博士EDA(Eighth Doctor Adventures,八任博士冒险系列)系列小说的第23本“Unnatural History”。在1989年,老版神秘博士在第26季完结后迎来了停播,直到2005年新版播出。当然在这段时期内也不是完全没有神秘博士的影像作品,其中最知名的就是1996年的电影《神秘博士》,电影中引入了由保罗·麦甘(Paul McGann)饰演的第八任博士,和之后的2005年版一样,电影版并未重启世界观,而是老版神秘博士的直接延续,同样,这部并未成功的电影也并没有被作为“黑历史”处理,第八任博士和其他任博士一样属于博士的正史(这一点和长期被排除出正史的Shalka的尖叫里由Richard E Grant配音的博士不同)。 但停播不等于系列就此停滞,包括小说、漫画、广播剧在内的诸多题材的神秘博士作品开始出现,由于没有了年龄向的限制,神秘博士的作品迎来了一阵“狂野时期”(by知乎“正月既望”的介绍文章),现如今whovian熟知的RTD,Mark Gatiss(神夏里的迈克罗夫特)、Gary Russell(Big Finish的创始人之一,对神秘博士广播剧比较熟悉的朋友应该知道这个名字)也在这一时期就开始参与了神秘博士的相关创作,某种意义上2005年新版神秘博士的风格很难说不受这段时期内作品的影响(尤其是初代总编剧RTD自己就是这一时期的创作者之一)。EDA系列就是这一时期由BBC推出的以第八任博士为主角的一系列小说,EDA系列依然保持了“狂野时期”的风格,而因为其中设定的“天堂之战(War in Heaven)”这一背景,导致时间线在剧情设定中就被各种势力人为搅乱,包括原本在历史上存在的侦探福尔摩斯变成了小说虚构人物,甚至博士自己的时间线也被搅乱,博士会觉得自己拥有半人类半时间领主在内的多种身世(半人类的设定出自八叔电影)。这些势力中就包含了一个名为“悖论帮(Faction Paradox,初登场于EDA系列第八本“Alien Bodies”)”的势力,“十一日帝国”就是他们的总部。 十一日帝国呈现出类似英国伦敦的样貌,具有暗红色的天空,在十一日帝国中,“领地”不是以“平方米”“平方英尺”等计算,而是以“天”“分”“秒”等计算。在作品中,十一日帝国不存在于物理宇宙之中,只有通过特殊的出入口或者悖论帮的Tardis才能进入这里(虽然和咖喱星一样,后来这里也被桑塔土豆人给入侵了)。 “十一日帝国”一词来自于现实中的一次历法更换。1752年,英王乔治二世将日期历法从儒略历改为格里历,原本的9月2日被更改为9月15日,导致从9月2日-9月14日的十一日从日历上“消失”了。在作品中,这种只是日历上的日期“消失”被悖论帮变成了真正的“消失的11天”,他们的据点也选择于此,之后,由于悖论帮在其他星球的据点被毁,因此悖论帮的总部也搬迁于此。此后,由于悖论帮和十一日帝国的创造者Lawrence Miles不满于EDA系列的主编Stephen Cole在作品中将悖论帮的故事从时间线上完全抹去而退出了系列创作,悖论帮系列在更改了部分没有版权的名字后变成了独立作品,直到2020年在神秘博士的相关作品中再次出现了相关内容。 独立之后,悖论帮相关作品因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也吸引了其他创作者,并拥有小说、广播剧等多个题材的作品,甚至还拍过一部叫“Mujun: The Ghost Kingdom”的电影。在2001年的广播剧The Eleven Day Empire / The Shadow Play中,十一日帝国被人形的Tardis(是的,这个设定早就有了,不过这里的Tardis是故意做成了人形,然后喜闻乐见的失控了)Lolita“吞”进了自己体内,迎来了消亡[注:以上内容严格来说属于悖论帮系列而非神秘博士系列的内容,另外这段提到的广播剧在B站有汉化,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一下]。 参考: tardis fabdom的相关词条; 知乎“正月既望”关于神秘博士小说以及悖论帮的回答;
布莱克伍德爵士的肉和骨 布莱克伍德爵士,又名SCP-1867,诨名海蛞蝓爵士。 众所周(不)知,海蛞蝓爵士的主要设定来自于本体文档以及相关的故事页面“绅士探险家布莱克伍德爵士冒险史”,但“冒险史”的作者并非文档作者Djoric,而是Smapti。因此本文将会简单整理一下两名作者笔下的布莱克伍德爵士。 基于基金会群体创作的特点,因此文中不使用“一设”“二设”的说法划分1867以外的作品,仅会使用“Djoric体系”与“Smapti体系”之类的说法区分。 和基金会许多设定类似,1867的许多设定也并非出自原作者,我们熟悉的许多设定都出自Smapti笔下,如前所说,海蛞蝓爵士的故事中心页也是Smapti的作品,我们熟知的许多海蛞蝓爵士人类形态的冒险故事(称为“古代线”)也都是Smapti的作品,并且影响了之后大部分此类故事的风格。 Smapti的另一个影响就是将662-1与1867相关联,即“迪兹先生曾作为布莱克伍德爵士的男仆”这一剧情设定,Smapti通过《执事回忆录》等故事构造了这一设定。有趣的是,在Djoric本人所著的《英雄迟暮》一文中也使用了这一设定,将这一属于“Smapti体系”的设定引入了“Djoric体系”之中。 除了“古代线”,Smapti还有三篇时间线属于布莱克伍德爵士以海蛞蝓形态存在(称为“现代线”)的故事,在几篇故事中布莱克伍德爵士相关的人士都以各种软体动物的形式存在,这种比较吊诡的情况甚至可以引申出一个原作者绝对没这么想过但只看文档真有可能成立的情况——布莱克伍德爵士的所有冒险发生于另一个“海蛞蝓宇宙”,所以文档里基金会没法找到任何佐证布莱克伍德爵士说法的证据,不过同作者的“冒险史”中心页算是明确把这个说法堵死了(代之以“可能的CK重构事件”),文档作者Djoric的《英雄迟暮》也设定为布莱克伍德爵士之前确实是人类。 回到文档作者Djoric身上,Djoric的1867相关故事相比之下非常少,仅有两篇(其实还有第三篇,但那篇里布莱克伍德爵士只是被罗列了一下):一篇是时间上属于“古代线”的《英雄迟暮》,一篇是现代时间线的《穿越者》。和Smapti的故事相比,Djoric的故事虽然少,但相比之下更有“开拓”的感觉。历数S氏的作品,“古代线”围绕的是布莱克伍德爵士的各种冒险,一如文档中他“吹嘘”的那样——其他作者的布莱克伍德故事也是这样的风格,而Djoric却直接去写了几乎可以看成是“古代线”完结篇的《英雄迟暮》。“现代线”的情况也类似,Smapti的作品基本可以看成对布莱克伍德当前状态的“补充”,Djoric的作品虽然没有推动时间线,但《穿越者》可以算是为“现代线”布莱克伍德爵士的故事定了个调,之后仙人掌的《淀粉与奶油》走的也是这个风格。总结来说,在1867创作出来之后,Smapti为文档中涉及的两个时期都“横向”丰富了海蛞蝓爵士的事迹与人际关系,Smapti则通过两个故事打通了两个时期并为“现代的布莱克伍德爵士故事”定下了基调。这种情况只是巧合还是原作者和二次创作作者对“原作”不同态度的反映也是有趣的话题,不过这就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了。(布莱克伍德爵士相关故事间的创作联系,仅有名字提及的作品不包括在内)
列一些基本没人这么写但好像真可以这样写的设定 1.狄瓦不存在说 虽然大家基本都将狄瓦作为真实存在的文明,140是狄瓦文明毁灭后得以留存的载体。但原文档其实并没有表示过狄瓦真的存在,甚至根据狄瓦文明相关的文物是在书籍续写后才挖出来(哪怕此前挖掘过此处什么都没发现)的内容,可以设定为所谓的“狄瓦”文明本身是被140“创造”的。 2.海蛞蝓爵士一直是蛞蝓/海蛞蝓世界存在 虽然从大部分作品的表面剧情乃至1867作者Djoric自己的《英雄迟暮》来看,布莱克伍德爵士应该都是从人类变成了海蛞蝓。但原文档确实存在“1867一直是海蛞蝓形态”这种可能性,哪怕认为他的冒险都是真的也如此,这种可能性需要假设布莱克伍德爵士的冒险发生在另一个世界,同时那个世界的人来到这个世界时都会产生认知扭曲(不过反正设定不一定需要简约型原理)。而且结合另一位写了大量布莱克伍德爵士故事的作者Smapti的“现代线”内容,这个设定还真的可能存在,这里先挖个坑以后再说。 另外有个子命题,即“迪兹先生和布莱克伍德爵士没交集”,1867原文档里真没有这个设定。 3.343篡改文档说 这个算是贴吧时期的阴谋论,因为343的文档过于无害而产生的阴谋论,即343当前的文档内容是基金会人员在他影响下才写的,343实际上是怎么回事没人知道。 4.166强x暴具象化说 严格落实不应该放在这里,因为这个就是clef重写166(即带信的第二版166)的思路所以不是“可以这样写”而是真的有人写了,不过鉴于基本上大家都拿166当靶子而且貌似除了clef真没谁从这个角度去解读原版166,故也贴上来。
龙树谅《我的预知力/我眼中的未来》中的预言整理 注1:本贴内容来自“Comic名作復活”的视频《跟著我一起看我的預知力》,据说本作后来再版了,本贴只讨论原版(的台版翻译),感兴趣的话可以直接去看原视频; 注2:如果在B站看到一篇内容类似的《云读<我的预知力/我眼中的未来>的一点札记》,那是我写的。 漫画内的预言: 预言1:1989年8月27日梦到隧道与女孩:据漫画中所说后来作者真的遇到了梦里的隧道。无法证实是否真的为预知。 预言2:1976年11月梦到在新闻上得知皇后乐队的弗莱迪的死讯,五年后再次梦到,皇后乐队主唱的铜像中没有弗莱迪(按:漫画中是1986年11月28日,应为10年后):再次梦到弗莱迪死讯后的五年即1991年,作者在新闻上看到弗莱迪的死讯。无法证实是否真的为预知(漫画发表于1996年)。 预言3:1993年9月14日梦到在枇杷田(据作者按,枇杷指离别)岔路前被穿着白色衣服,长得像某个住在山形县亲戚的农妇骂:1994年9月,作者住在山形县的叔叔去世,作者赶赴时遇到了和梦境中相同的岔路(按:没有枇杷)。私人内容无法查证,且无法证实是否真的为预知。 预言4:梦见抢劫事件的婴儿。时间日期均不详,无法查证。 预言5:梦见某个不认识的人对作者说“我不讨厌她,但对她没有恋爱的感觉”,后证实是甩了朋友的男友。私人内容无法查证,且时间日期均不详。 预言6:1981年梦见大洪水,作者醒来后发现镇子疑似遭遇了洪水,网传此条为横滨大海啸的预言,也有认为是封面里2011年3月大灾害的具体内容(即预言了311地震),但实际上漫画中“我”的友人有这句话:漫画发表于1996年,因此作者的意思实际上是1996年夏天的洪水,因此这条“未发生”的预言是失败预言。 单行本发布于1999年,封面新增的预言如下:日语不懂就不瞎翻译了,我能看懂的是1992年梦见戴安娜去世(1998年),依然不能证明是“预言”而不是“事后预言”
关于“鬼死成聻”后续的出处 “鬼死成聻”一说有古书出处可查,如金代韩道昭《五音集韵》卷七所引的《搜真玉镜集》,云:“人死作鬼,人见惧之。鬼死作聻,鬼见怕之。若篆书此字贴于门上,一切鬼祟远离千里。”,《聊斋志异》中《章阿端》、《子不语》中《城隍杀鬼不许为聻》均使用了这一说法。现代小说《茅山后裔》里也有“聻/魙”的设定,近几年重庆夫妻遇鬼骗局里也套了这个说法,不过聊斋和子不语中都是“鬼死成聻”,重庆夫妻事件里“鬼修炼成聻”的说法更接近《茅山后裔》里的设定。 按:《茅山后裔》中对“魙”的设定为:“在道术的理论中,魙孽通常被看做恶鬼修成真身后的一种形态,在《茅山恶孽谱》一书中对“魙孽”的解释是这样的:……魙孽这种真身形态便属于稀有的有身而修类型,与尚未修成真身的恶鬼相比,魙孽的肉身可在大多数环境下保持不坏”(卷五第四十一章) 但网络上流传了一套鬼死后的体系:人死为鬼,鬼死为聻,聻死为希,希死为夷。并提到出自《幽冥录》,此书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主编)撰的《幽明录》,遍查《幽明录》无此载。又一说出自《幽冥录续三·卷十四》,经查该书应该实为唐代刘孝孙(见图),但手中并没有此书因此无法查证。且《旧唐书》《新唐书》的艺文志均无此书,无法从卷数反向证伪。 目前怀疑此说为今人杜撰,但无法完全证伪。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