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定在巴黎⊿🍂
冰雪7343
关注数: 285
粉丝数: 495
发帖数: 43,187
关注贴吧数: 25
苏北香樟长势差,气候原因才是首要的 1.如果是养护不当原因,淮安香樟的问题在南京应该出现然而并没有2.苏北经济水平在全国不错,再加上身处南方省份,绿化观念超前,能大规模推广香樟肯定会选择推广,涉及到气候以外的养护成本怎么会出不起?然而近几年几个城市都大面积种落叶树了,肯定是被16/21的寒潮吓怕了,说明人不一定可以胜天3.如果是养护不当原因,16/21不可能出现90%以上大面积冻害而只是少数出问题才是。
16年以后淮安的香樟引种量远少于16年以前 高铁东站附近是19年左右开发的,周边基本看不到什么香樟树,全是落叶树。哪怕是新建的小区都以落叶树为主。生态新城是08年开发的,那段时间基本没有强寒潮,所以那里常绿树很多。
植物布局是木桶效应,要看最短的那块板 寒潮来了我们也没办法,只能认栽,后面再回暖都无济于事,所以人要时时刻刻做好最坏的打算。
在气候上,安徽的亚热带比江苏更加典型 1.安徽所有城市都是指标亚热带,江苏连云港不是。2.安徽北亚热带中北部占比70%,本底暖温带占比15%,北亚热带南部占比15%,江苏本底暖温带占比35%,指标暖温带占比5%,北亚热带中北部占比50%,北亚热带南部占比10%,江苏本底暖温带面积并没有比本底北亚热带多多少,安徽不一样。3.81-10安徽有4个城市1均4+江苏只有1个,安徽有1个城市1均1-江苏有3个,安徽最冷的城市放到江苏1均只能排倒数第四。4.皖南的常绿阔叶林面积也比苏南大。
作为当地人,说说外人对江苏气候的误解 江苏作为南北交界省份,有5点很误导外行人的地方,本人作为江苏本地人,通过长期的观察在此进行总结:1.地形都是平原让人误以为江苏南北气候都差不多,所以就出现了以人文划分地域的乱象。2.苏南经济发达,香樟等常绿树价格偏贵让人误以为苏北在引种常绿树方面没有经济优势,种的少是经济原因而不是气候原因。3.原生植被破坏严重导致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树不占据优势让人误以为苏南本底植被和暖温带差不多。4.不少人因为徐州冬天供暖而认为徐州最冷,实际上供暖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原因决定的而不是气候。5.不少人认为沿海一定比内陆暖和,实际上洪泽湖以北越往东越冷。
气候变暖主要是中西部变暖,东部变暖是虚的
相比辐射低温,冷平流对植物的伤害才是最大的 辐射低温和冷平流低温有以下不同:1.辐射低温是在静风状态下,冷平流是在干冷大风状态下2.辐射低温白天温度回升快,冷平流白天夜间温度差不多3.辐射前下雪的话雪还可以保护植物,民间的茶树不怕冻就怕风就是这个道理。据我观察香樟在辐射低温下可以耐-15,冷平流下只能耐-10,淮河以北推广不了香樟主要原因就是经常有冷平流-10以下的极端低温和-4以下的昼温。
关于气候上的几点误区 1. 部分人觉得济南比郑州热 2. 部分人因为徐州冬季供暖而误以为江苏徐州最冷 3. 部分人因为热岛过度高估苏州和连云港的热量 4. 部分人误认为北方沿海同纬度也有很多越冬优势 5. 部分人因为江苏全是平原误以为江苏南北几乎没有温差 6. 部分人误认为北京和石家庄气候差不多 7. 部分人误认为西北变暖慢,东北变暖全面 8. 部分人低估贵州,河南,陕西,云南的越冬水平 9. 部分人误认为淮河是绝对的气候分界线 10. 部分人因为东部部分地区变暖速度快误认为东部变暖质量也好 11. 部分人误认为苏北包括长江以北的所有地区 12. 部分人误认为皖北豫中比苏北冷 13. 部分人低估甘肃宁夏的植被越冬 14. 部分人误认为淮安南北气候植被差距不大 15 . 部分人误认为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一类气候系统
论气候与植被的关系 1月均温0度就是北亚热带,但感觉1月均温0度或者1度左右的城市植被和暖温带差别不大,比如南京和徐州,徐州最冷月均温0.7,南京2.7,这两个地方按照最冷月均温标准都是北亚热带,但南京到处都是香樟树,冬天明显比徐州绿的多甚至和上海接近,中亚热带的台州和温州,台州6.8,温州8.3,虽然差距只有1.5,但台州和杭州长沙差别不大,和温州植被有明显的差异,南亚热带的福州最冷月均温11.2,莆田12.2,到莆田以南才能感受到明显的热带气息。 因此,气候对植被的影响具有滞后性,最冷月均温标准+2度就是植被发生质变的节点。欢迎大家讨论。
暖温带城市分类 暖温带北部:北京,天津,太原,德州,榆林,延安,大连,葫芦岛,兰州暖温带中部:济南,青岛,石家庄,邯郸,烟台,威海,泰安,淄博,潍坊,聊城暖温带南部:日照,临沂,安阳,济宁,枣庄,濮阳,菏泽暖温带南缘:商丘,三门峡,开封,洛阳,咸阳,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北,渭南,宝鸡暖温带与北亚热带交界处:郑州,西安,焦作,周口,平顶山,漯河,淮安,驻马店,商洛,宿州,阜阳,亳州。以上分类相对于我之前的那个亚热带分类标准提高了一些,不仅参考1月均温,更多的参考积温和极端低温(寒潮时的表现),以及土壤植被,因为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类不仅关系着生活,也关系着农林业的发展。
淮安内部气候差异分析,市区气候和涟水非常接近 可见淮安主城区和南三县不是一类气候。
淮安气候和扬州,盐城的差距 各方面显而易见,淮安部分极端指标甚至低于徐州连云港等黄淮地区,只是基础热量比徐州连云港略高。
还珠格格当年怎么会火成那样? 现在看就是一弱智无脑剧。
为什么走向共和,大明王朝和团长拥有超高口碑,电视台基本不会重播 有什么深层次原因吗?
影响常绿阔叶树生长的温度,土壤和降水阙值 1. 温度:低温-8 ~-10(冷平流),-13 ~-15(静风辐射)。高温-4 ~-6。2.土壤:PH7.0 ~7.5。3.降水:年均600 ~800mm。不满足这三个条件绝大多数常绿阔叶树不能正常生长,在阙值所允许的范围以内常绿阔叶树可种植的种类会大大增加,数量也会大规模增加。
《雍正王朝》苦味的清宫帝王故事 四爷镇楼
说说江苏最北端的城市———连云港 连云港和淮安一样,属于江淮官话区最北端的两个城市,主食也以大米为主,淮安仅仅是指标达标其他各方面都没达到北亚热带标准,而连云港虽然91-20达标了却是江苏唯一的暖温带城市(不含西连岛),下面本人对连云港的气候进行简单的解读。
江苏身高最高的城市是徐州连云港吗
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冬天缺少常绿树很可惜 每次去扬州南京或者苏南,冬天都是绿油油的,到处都是常绿大乔木,而这些城市因为本底是暖温带,虽然气候达标亚热带,可以种植不少常绿阔叶乔木,但是很难推广,气候看似变暖,但是一遇到寒潮就露出原型了,希望不远的将来气候变暖能够有利于植物北移。
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冬天缺少常绿树很可惜 每次去扬州南京或者苏南,冬天都是绿油油的,到处都是常绿大乔木,而这些城市因为本底是暖温带,虽然气候达标亚热带,可以种植不少常绿阔叶乔木,但是很难推广,气候看似变暖,但是一遇到寒潮就露出原型了,希望不远的将来气候变暖能够有利于植物北移。
在气候上,安徽的亚热带比江苏更加典型 1.安徽所有城市都是指标亚热带,江苏连云港不是。2.安徽北亚热带中北部占比70%,本底暖温带占比15%,北亚热带南部占比15%,江苏本底暖温带占比35%,指标暖温带占比5%,北亚热带中北部占比50%,北亚热带南部占比10%,江苏本底暖温带面积并没有比本底北亚热带多多少,安徽不一样。3.81-10安徽有4个城市1均4+江苏只有1个,安徽有1个城市1均1-江苏有3个,安徽最冷的城市放到江苏1均只能排倒数第四。4.皖南的常绿阔叶林面积也比苏南大。
福建和江苏在某些方面十分类似 1.福建喜欢把地级市建立在偏热的河谷,江苏喜欢建立在沿江两岸,地级市多集中在偏热的地方。2.福建和江苏省会都在省内属于热量较强的,经济中心的泉州和苏州热量甚至强过省会,在全省都属于顶级水平之一。3.福建和江苏人口也是集中在偏热的地方。4.福建江苏在文化方面和北边的浙江山东交集较小,导致不少人对北边的认同感较低。5.江苏处于南北交界,福建处于江南和华南交界,过渡特色都很明显。6.江苏的暖温带面积将近40%,福建中亚热带面积有70%,冷区面积占比都不小。
福建和江苏在某些方面十分类似 1.福建喜欢把地级市建立在偏热的河谷,江苏喜欢建立在沿江两岸,地级市多集中在偏热的地方。2.福建和江苏省会都在省内属于热量较强的,经济中心的泉州和苏州热量甚至强过省会,在全省都属于顶级水平之一。3.福建和江苏人口也是集中在偏热的地方。4.福建江苏在文化方面和北边的浙江山东交集较小,导致不少人对北边的认同感较低。5.江苏处于南北交界,福建处于江南和华南交界,过渡特色都很明显。6.江苏的暖温带面积将近40%,福建中亚热带面积有70%,冷区面积占比都不小。
浙江地理气候整体上更接近福建而不是江苏 1.浙江福建大多是中亚热带,江苏大多北亚热带甚至还有暖温带2.浙江福建是常绿阔叶林为主,江苏是落叶阔叶林为主,其中江苏淮河以北不存在适宜的常绿阔叶树3.浙江福建大多是山区,浙闽丘陵也是连片的,江苏是平原4.浙江福建森林覆盖率都很高,江苏则不然5.浙江福建都是东海海域,江苏是黄海海域,学术上有浙闽沿岸流不存在苏浙沿岸流6.浙江福建沿海都比同纬度暖,江苏盐城和洪泽湖以北不存在比同纬度暖和的地方7.浙江年降水量更接近福建而不是江苏。
作为当地人,说说外人对江苏气候的误解 江苏作为南北交界省份,有5点很误导外行人的地方,本人作为江苏本地人,通过长期的观察在此进行总结:1.地形都是平原让人误以为江苏南北气候都差不多,所以就出现了以人文划分地域的乱象。2.苏南经济发达,香樟等常绿树价格偏贵让人误以为苏北在引种常绿树方面没有经济优势,种的少是经济原因而不是气候原因。3.原生植被破坏严重导致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树不占据优势让人误以为苏南本底植被和暖温带差不多。4.不少人因为徐州冬天供暖而认为徐州最冷,实际上供暖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原因决定的而不是气候。5.不少人认为沿海一定比内陆暖和,实际上洪泽湖以北越往东越冷。
长江和淮河流域最冷的城市都是在江苏 信阳随处可见大面积竹林,还可以经济种植柑橘茶叶,驻马店蚌埠香樟树遍地,淮安有什么?基本看不到什么典型亚热带植物,51-80标安徽河南淮河流域1均1度左右,淮安刚好0度,即使过了淮河以南有一段距离的盐城也不过才0.7而已。南京镇江相比武汉重庆气候也没有优势,南京香樟比武汉还要少,重庆更是满大街榕树。江苏仅仅是人文比同纬度偏南而已,植被方面基本一点优势都没有。
长江和淮河流域最冷的城市都是在江苏 信阳随处可见大面积竹林,还可以经济种植柑橘茶叶,驻马店蚌埠香樟树遍地,淮安有什么?基本看不到什么典型亚热带植物,51-80标安徽河南淮河流域1均1度左右,淮安刚好0度,即使过了淮河以南有一段距离的盐城也不过才0.7而已。南京镇江相比武汉重庆气候也没有优势,南京香樟比武汉还要少,重庆更是满大街榕树。江苏仅仅是人文比同纬度偏南而已,植被方面基本一点优势都没有。
51-70标1均0度线是非常重要的本底分界线 51-70标1均0度线很重要原因有以下1.从70年代起气候就开始变暖历程了,五六十年代代表刚刚结束小冰期时期的水平,和民国时期也就是上世纪前三十年气候水平基本一致,上世纪前三十年也是气候最正常化时候的水平,也是最能代表本底的2.线以南城市香樟多,以北女贞多,以北国槐多,以南相对少见,说明线两侧植被存在明显变化,虽然气候变暖,但是强寒潮并没有减少和减弱,平时温度差异可能不大,但是冷平流来的时候表现差异非常大,而这正好决定植物的生死3.气候考察周期不一定要以30年为标准,51-80标开始考虑年积温和极端低温平均这两项指标作为1均以外的附加标准,就意味着51-80的1均达到0度也照样是暖温带,比如淮安和许昌4.早年的0度线非常重要,0度线以下意味着河流常年结冰,蔬菜不能露地越冬,常绿阔叶树只能在小环境存活不能在无保护情况下大量露地生存,而气候变化是漫长的。
51-70标1均0度线是非常重要的本底分界线 51-70标1均0度线很重要原因有以下1.从70年代起气候就开始变暖历程了,五六十年代代表刚刚结束小冰期时期的水平,和民国时期也就是上世纪前三十年气候水平基本一致,上世纪前三十年也是气候最正常化时候的水平,也是最能代表本底的2.线以南城市香樟多,以北女贞多,以北国槐多,以南相对少见,说明线两侧植被存在明显变化,虽然气候变暖,但是强寒潮并没有减少和减弱,平时温度差异可能不大,但是冷平流来的时候表现差异非常大,而这正好决定植物的生死3.气候考察周期不一定要以30年为标准,51-80标开始考虑年积温和极端低温平均这两项指标作为1均以外的附加标准,就意味着51-80的1均达到0度也照样是暖温带,比如淮安和许昌4.早年的0度线非常重要,0度线以下意味着河流常年结冰,蔬菜不能露地越冬,常绿阔叶树只能在小环境存活不能在无保护情况下大量露地生存,而气候变化是漫长的。
江苏气候堪比江南的江北城市———南通
淮安内部气候差异分析,市区气候和涟水非常接近
相比辐射低温,冷平流对植物伤害才是最大的 辐射低温和冷平流低温有以下不同:1.辐射低温是在静风状态下,冷平流是在干冷大风状态下2.辐射低温白天温度回升快,冷平流白天夜间温度差不多3.辐射前下雪的话雪还可以保护植物,民间的茶树不怕冻就怕风就是这个道理。据我观察香樟在辐射低温下可以耐-15,冷平流下只能耐-10,淮河以北推广不了香樟主要原因就是经常有冷平流-10以下的极端低温和-4以下的昼温。
傅国鸡早年在地理吧经典语录
说说亚热带北端城市,江苏盐城 和淮安一样,盐城也是大众认知中的南方城市,在淮河以南,说江淮官话,饮食上也是淮扬菜系为主,但是本吧对盐城气候植被认知较少,下面谈谈我本人入圈以来对盐城地理气候的一些认识,欢迎大家讨论。
【2022-12-21冷空气吧-讨论】女贞香樟混种的地方是不是属于香樟不适宜区? 某个地方城市绿化常绿树香樟女贞数量差不多,是不是意味着这个地方不适合香樟生长了?
【22-12-16冷空气吧-讨论】常绿阔叶树地域差异区分度排名 首先是石楠,这是最没有地域差异的树种,石楠由于耐寒能力极强在北方也有大量种植,而在南方作为优秀的灌木类也难以被其他树种代替。其次是桂花广玉兰,桂花在长江流域随处可见,但是嫁接桂花也能轻松扛过北方的寒冬,郑州西安等黄淮城市也随处可见桂花树,秋天满城飘香也不再是南方的专利,广玉兰虽然在北方种植量比南方略多,但由于树形独特,在南方城市也比较常见,因此不太能体现出南北地域差异。再次是女贞,女贞是黄淮最常见的常绿阔叶树,在南方种的少(树形接近香樟被香樟代替了)但是好歹有原生树种,南方不少农村有几百年的女贞,有榕树的气势,这在北方很难有。而最能体现出地域差异的非香樟莫属,南方不论是城市绿化还是乡村都是香樟一统天下,在南方城市泛滥成灾过了淮河却水土不服很难规模化分布,因此它可以让长江流域和黄淮的画风仅仅在一两度的差距内一夜之间变成两个世界,好在不少长江流域都限制种植香樟了,所以论地域差异的区分程度应该是香樟>女贞>广玉兰桂花>石楠。
【2022-11-13冷空气吧-讨论】黄淮城市的三大绿化主力:法桐国槐女贞 法桐在大连都大量种植为行道树,甚至鞍山都有法桐行道树,河北山东很多城市都是法桐满大街,甚至法桐数量不逊于国槐,南方城市近几年都用香樟替代法桐了,包括因为法桐被熟知的南京。国槐更是北方的代表树种,园林树种绿化的主力,北方很多城市市树都是国槐,国槐喜欢寒冷干燥的气候,耐盐碱,在南方很少甚至长势不好,一般南方在名胜古迹和老旧小区才会偶尔出现国槐的身影。女贞虽然原产于南方,但是在黄淮可以自然繁殖,是常绿阔叶树绿化的主力,因为女贞没有香樟那样冠大荫浓,枝叶茂密,气势宏伟的优势,南方城市一般不会选择女贞绿化,更多用香樟。
对于网上有人故意淡化淮河南北植被差异的看法 淮河南北植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那些强调南北走向运河的联系而淡化东西走向淮河的人是别有用心的人在作怪!他们想精神上俘虏我们!另外说一句,我不讨厌苏南,也不是针对苏南,我也喜欢苏南的小桥流水和江南风情,但是也客观承认我地的气候植被现状,我更讨厌的是那些攀附苏南人格精神不独立的苏北人,他们在网上乱带节奏,扰乱社会风气,还带坏我们苏北的名声,同时也让苏南莫名其妙背锅,注定成为人人喊打的蛀虫!我们苏省注定是和谐的!
【2022-11-06冷空气吧-讨论】徐州绿化风格和鲁南还是有明显差异的 去过滕州和日照,基本看不到香樟,连枇杷土棕竹子都很少,而徐州城区有一定规模的香樟,还有部分香樟行道树,虽然有些长势不良,枇杷土棕竹子随处可见,广玉兰女贞也比鲁南多,徐州城区植被和绿化风格明显更接近淮安城区而不是鲁南,只是文化更接近鲁南而已。
【2022-11-02冷空气吧-讨论】河南居然也开始大面积种香樟了 不说驻马店把香樟设为市树,南阳实行十万法桐进城十万香樟进城,就连离淮河以北一段距离的漯河也开始大面积种香樟了,然而江苏紧挨着淮河的地方香樟都容易冻死。。。。
【2022-10-29冷空气吧-讨论】我国要到哪里冬天草地才能见到大量绿色? 有人知道吗
【2022-10-22冷空气吧-讨论】以气候和植被水平对应江苏河南湖北城市(以市区为准) 徐州对应郑州,连云港对应新乡三门峡,宿迁对应许昌,淮安对应平顶山洛阳漯河周口焦作,盐城对应南阳驻马店,扬州泰州对应信阳,南京镇江对应襄阳,常州对应十堰,无锡南通对应武汉,苏州对应咸宁。
苏北的植被毫无亚热带气息,在许多人眼里居然是南方 这让人太不可思议了
【22-10-14冷空气吧-讨论】江苏南北气候差异的原因 1.河流湖泊的调节作用,高邮湖洪泽湖太湖东南方向的县城比西北方向的暖和,是因为冬天盛行西北风,洪泽湖太湖东南能够调节一部分气候,减弱冷平流带来的干冷大风的影响,另外苏州靠海极端低温也没那么低,这使得江苏过了常州加速变暖,淮安地区过了洪泽加速变冷,高邮和宝应的温度也拉开明显差距,淮安区大部本底直接跳到暖温带。 2.海岸线方向的影响,江苏过了盐城市区海岸线往西拐,使得盐城以北的江苏沿海更容易受到往北来的寒流的影响,阻挡了南来的部分暖流的影响,因此盐城往北的江苏沿海加速变冷,连云港亚热带植物越冬条件相比徐州并没有优势。 3.海洋的调节,射阳纬度比淮安市区高,但是冬天比淮安市区暖和,是因为射阳靠海,寒潮来的时候降温没有那么剧烈,极端低温没有那么低,同样的南通也比同纬度南京暖和,近三十年极端低温都没有过-10,要知道纬度更低的常州在91年也有-10的低温。
16和21是东部新世纪以来载入历史的两年 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这两年都是大寒潮年,放到上个世纪寒潮强度都算强的了,苏北1均却高达2度(放到上世纪简直不敢想),然而大量的亚热带植物被冻伤冻死,而被众多人称为大冷冬的11年却没冻死多少亚热带植物,而且16和21除了东部以外其他地方并不怎么冷,东部气候变得极端化正是16和21这几年开始的。
为什么很多人都觉得南京像北方城市? 或者是南北交融?地理上南京已经在长三角了
为什么淮河仅仅是一条河,就能让以北和以南的植被面貌完全不同? 江苏淮河以北基本看不到什么常绿树,而淮河以南随处可见常绿树。
【22-08-14冷空气吧-讨论】福建其实比两广冷很多 首先福建只有东南沿海一点面积的南亚热带,而两广大多数都是南亚热带,只有少数中亚热带。我承认福建沿海确实比广东珠三角更稳定,更容易扛得住寒潮。但是教主真的把福建吹过头了,福建除了不稳定以外还有积温的劣势,靠海的地方风寒大,导致厦门椰子根本长不好,而且福建山区多,就沿海平原地带稳定点,靠近山区的地方辐射低温很强的。
女贞和香樟哪个才能更代表南方? 虽然都是南方植物,但是女贞在秦淮以北有大量分布,南方绿化不常见,香樟主要集中在秦淮以南而北方相当罕见,我地虽然紧临淮河,有大量女贞而香樟比较少,景观和徐州郑州等北方城市接近,和南京,合肥等南方城市有明显区别。到底女贞和香樟哪个才是南方的标志?
07-22【江苏咨讯】淮安和徐州为什么气候那么接近,文化却截然不同?
【22-06-06冷空气吧-讨论】北亚热带本底是常绿阔叶林 北亚热带虽然原生植被以落叶树为主,但是可以大规模种植常绿阔叶树(南京的紫金山就有很多樟科植物,苏州有千年香樟),而且郊区可以执行南方的生产模式,比如经济种植柑橘杨梅枇杷,就注定了和温带不一样(暖温带最南部即使是在热岛环境下人工保护亚热带植物冷年都难挨过冬天,苏北本人必然不承认其为北亚热带,因为16和21郊区土棕桂花都冻害严重),北亚热带本底是存在常绿阔叶林的,只不过1893寒潮把好多野生常绿阔叶树都冻死了,再加上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加快,对原生植被破坏更严重,想要自然恢复本底常绿阔叶林是很难的,所以就造成北亚热带农村植被是落叶树为主,通过人工种植可以引导恢复,苏南的香樟自然繁殖长成大树没问题,而且数据表明北亚热带土壤PH值更接近中亚热带而不是暖温带(尤其是黄泛区),这些都注定了北亚热带有为亚热带植物服务的成分。
淮安到底是南方还是北方
【22-05-08冷空气吧-讨论】边缘树种的状态需要几十年才能改变? 感觉边缘树种真的很让人纠结,尤其是在适应区和次适应区使用量很大的树种。
【22-04-24冷空气吧-讨论】如何解决南方人去北方或者北方人去南方的水土不服现象? 南方人去北方,如果无法适应冬天光秃秃的树木,冬天可以去更北的地方看看或者回南方,也可以选择冬天闭关不出门等待春天的到来,这样心情会好很多,我从南京到淮安就是这么做的,冬天尽量少出门。北方人如果对南方四季常绿的树木不适应,冬天也可以回北方。
【22-04-16冷空气吧-讨论】常绿阔叶树不耐寒的原因分析 众所周知叶绿素是很怕冷的,所以秋天来的时候植物叶片会变黄脱落,通过落叶休眠的方式保护自身不受冻害,而常绿树一年四季不掉叶子,当温度过低时,常绿树树叶迅速失水,然后干枯,叶绿素遭到破坏,因此常绿阔叶树普遍没有落叶树耐寒,常绿阔叶树的表面有一层蜡质,是保护树叶防止冻伤的,但是保护效果也相当有限,不如直接落叶的好。常绿大乔木相对常绿小乔木新城代谢更加旺盛,需要更温暖的环境来维持自身的生存,所以北方可以有常绿小乔木而没有常绿大乔木。
【22-04-14冷空气吧-讨论】单年生植物比多年生植物更容易北移和引种驯化 众所周知马铃薯番茄都是原产于南美洲,现在成了我国的家常便饭,东北和朝鲜半岛也可以种植马铃薯番茄,主要农作物也是水稻,是因为它们都是单年生植物,对冬天的温度没有要求,但是常绿植物北移就相当困难,得面临最严峻的越冬问题,还有冬季降水和风速问题,而北方的春夏秋和南方差距并不大,差距最大的是冬季,北方动辄-10甚至-20的的低温,南方-5都很少,北方温度年较差远远比南方大,所以造成了北方落叶南方常绿的景观。
【22-04-13冷空气吧-讨论】为什么宿迁和淮安北部看起来比徐州更像北方? 这三个地方51-80的1均都是0度左右,极端低温都有-20,年积温都差不多(淮安比徐州更低),土壤都是棕壤,自然土壤ph基本都在7.5以上,都属于黄泛冲击平原,植被都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虽然宿迁淮安比徐州更靠南,但是热量并没有发展到质变的地步(不存在任何一种亚热带植物宿迁淮安可以正常生长而徐州不能正常生长),相反徐州的经济比宿迁淮安更发达,在引种技术和驯化方面比宿迁淮安更加领先,可以比宿迁淮安引种更多的亚热带植物。
【22-04-12冷空气吧-讨论】个人认为最宜居的三类气候 第一是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带,代表城市徐州郑州西安,这里落叶树占主要优势,也是北方为数不多可以引种常绿树的地方,常绿树在未来有着很大的开发潜力。第二是暖温带中南部的胶东半岛,代表城市青烟威,虽然是北国风光但是生活质量很不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质量全国领先,有美丽的海景和海鲜。第三是南亚热带,代表城市厦门深圳珠海,可以欣赏到椰风海韵的泛热带风光,有我最喜欢吃的芒果荔枝菠萝,一年四季大半年可以穿短袖,而且有为数不多的秋天,我很喜欢热风下带来的嗖嗖清凉的感觉。
【22-04-01冷空气吧-讨论】个人认为景观跨度最大的气候带 首先是暖温带到北亚热带,其次是中亚热带到南亚热带,大家有何意见?
【22-03-03冷空气吧-讨论】女贞和香樟哪个才能更代表南方 虽然都是南方植物,但是女贞在秦淮以北有大量分布,南方绿化不常见,香樟主要集中在秦淮以南而北方相当罕见,我地虽然紧临淮河,有大量女贞而香樟比较少,景观和徐州郑州等北方城市接近,和南京,合肥等南方城市有明显区别。到底女贞和香樟哪个才是南方的标志?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