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宜轩 吾宜轩
关注数: 187 粉丝数: 395 发帖数: 9,406 关注贴吧数: 31
【5月】购茶贴 时间过得真快,虽是每月开次茶贴,却也觉得上个月总是那么的近。而5月却已快过1/3了,也许我们可以开始讨论下食之无味的春晚了...... 这个月的购茶贴里分为两块,一块就是与以往相同的购茶内容,一块是专门的一款茶的专卖。接下来我重点介绍下这款茶...... 网络折腾了也一年了,一年里我似乎还没认真的介绍过自己的茶。每回茶油让我推荐下自己的茶哪款好喝,我都挺语塞的。因为我总觉得自己说了不算,茶油们喝了觉得好才是好。 3月我偶得一款雪梨(佛手),价格挺迷人的,然而喝了两三次,无感,嫌弃其甜感不够,还略有苦感,虽对的起这个价格。我收茶有个习惯,就是自己不喜欢的不收,与价格无关与市场讨不讨好无关,总觉得自己喜欢的,也一样有跟自己一样喜欢此类茶的群体,足矣了......所以我也就再没去品它了。上月底进仓库看到了这袋样茶,想着再试试吧,也就是这再试试让我有了意外的收获。甜感出来了,苦尾也不见了。按这次喝的感受自然是物超所值,而后又饮了两次,最终确定了此茶。做茶这么些年深有体会的是,对茶真的是需要耐心,尤其是嬗变的岩茶。每年忙碌的收茶季总是有收获也总是会错过,不过始终觉得这也是岩茶的魅力之一。近些日子也有不少茶油跟我聊起,喝茶要有耐心。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你是谁的茶,在等哪杯水......人有状态好坏,茶亦有状态好坏,彼此间初次的会面,这之间似乎有着冥冥中的安排。世间许多无法解释或者解释费劲的事儿,一个缘字足矣...... 跑题了,不过我还是说不来茶,简单描述此茶汤水稠密,回味足,梨香显,甜感有,耐泡度佳,over......废话了这么多,这茶咋卖呢?请看楼下......
三月购茶贴--某轩垃圾茶开卖,茶油们慎入 这些天我意外的红了一把,都说负面报道也能提升人气,我那个期待呀。寻思着某信和贴吧好友该要如雨后春笋般刷刷刷的有新好友加入吧......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笋呢?无奈还是被现实打醒,我终究一个不起眼的小商贩,靠着卖茶营生,我算老几呀? 不过在此还是要感谢支持我的小号们,托们,连累你们也躺枪了,我真心过意不去。其实话说回来,我写过的一篇帖子《品茶--听心而行》里说过“当一款茶你喝着觉得不好的时候,只有两个原因,1.不适合你2.这茶确实不好”那么既然茶油们买了我的茶觉得不好了,不管哪个理由都一样。 回归正题哈,营生还是要继续的,顺便继续不要脸的喊个口号:要努力找好茶,要努力找性价比更高的口粮茶回馈给支持我的茶油们。 本次将有一款我也陌生的茶推出--素心兰,因没有参照物,暂无法比对了。此茶韵味茶气十足,初喝我以为是肉桂,(原谅我的孤陋寡闻,玩上了岩茶,总是在学习的路上),6-7道汤水后才有了它的品种特征出现。至于什么香型,品细味能力强的女神们拜托你们完善了.此茶也仅获几斤,本想藏着掖着慢慢琢磨的(奸商又装13了,哪有不卖的商品)今儿个就分享给愿意尝试的”小白鼠”们吧。请看二楼
武夷岩茶因为独特的岩韵而被越来越多的茶油所追逐,于是乎茶油们在品茗过程中抓耳挠腮的在想着什么是岩韵,喝茶这么一件闲散的趣事也就变的复杂起来了…… 那么如何搞懂岩韵?首先您得先找到款正岩茶(工艺没大问题的),甭管啥品种(品种越好,山场越好,最好),就天天喝,细细品味着,先习惯了这种味道,作为参照物,再去比对其他产区的茶,自然会感觉到不同之处,慢慢的就有了山场味的记忆点,我把这味姑且叫“岩味”。那么韵呢? 韵这个词应用广泛,有音韵,画韵,茶韵,香韵等等,看不见摸不着的,唯有感觉。也就是人在体验一样事物的过程中,身心愉悦了,很美妙了,就可以用到“韵”字,当然也可以说“爽”,但是“岩爽”显然不好听,不符合我央央大国国民之调调,所以“岩韵”是最佳选择。然而这样的说辞显然不具备说服力,似乎不够细致。哦,好吧,正儿八经的说,在有岩味的基础上,“清”,“香”“甘”“活”体现了就有岩韵了。可能还不够细致,那继续表述,在有岩味的基础上,茶汤有特别的醇厚感、有骨感,饮后回甘生津好、余味长;喉韵明显;香气不论高低都持久浓厚、冷闻还幽香明显等,凑之一块,也就有岩韵了。 其实不管怎么解释,不变的还是山场特征,也就是岩味。然后“清”,“香”“甘”“活”也罢;茶汤有特别的醇厚感、有骨感,饮后回甘生津好、余味长;喉韵明显;香气不论高低都持久浓厚、冷闻还幽香明显等也好。还有更多的描述,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最终归结一个字就是“爽”,对!让你喝“爽”了。是因为这杯丰富的茶汤愉悦了你,你才送了它“韵”……
【水贴】茶话“韵” 武夷岩茶因为独特的岩韵而被越来越多的茶油所追逐,于是乎茶油们在品茗过程中抓耳挠腮的在想着什么是岩韵,喝茶这么一件闲散的趣事也就变的复杂起来了…… 那么如何搞懂岩韵?首先您得先找到款正岩茶(工艺没大问题的),甭管啥品种(品种越好,山场越好,最好),就天天喝,细细品味着,先习惯了这种味道,作为参照物,再去比对其他产区的茶,自然会感觉到不同之处,慢慢的就有了山场味的记忆点,我把这味姑且叫“岩味”。那么韵呢? 韵这个词应用广泛,有音韵,画韵,茶韵,香韵等等,看不见摸不着的,唯有感觉。也就是人在体验一样事物的过程中,身心愉悦了,很美妙了,就可以用到“韵”字,当然也可以说“爽”,但是“岩爽”显然不好听,不符合我央央大国国民之调调,所以“岩韵”是最佳选择。然而这样的说辞显然不具备说服力,似乎不够细致。哦,好吧,正儿八经的说,在有岩味的基础上,“清”,“香”“甘”“活”体现了就有岩韵了。可能还不够细致,那继续表述,在有岩味的基础上,茶汤有特别的醇厚感、有骨感,饮后回甘生津好、余味长;喉韵明显;香气不论高低都持久浓厚、冷闻还幽香明显等,凑之一块,也就有岩韵了。 其实不管怎么解释,不变的还是山场特征,也就是岩味。然后“清”,“香”“甘”“活”也罢;茶汤有特别的醇厚感、有骨感,饮后回甘生津好、余味长;喉韵明显;香气不论高低都持久浓厚、冷闻还幽香明显等也好。还有更多的描述,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最终归结一个字就是“爽”,对!让你喝“爽”了。是因为这杯丰富的茶汤愉悦了你,你才送了它“韵”……
【转】新老茶油都可重复阅读的经典语录 岩茶语录 1、到目前为止还绝少有人喝遍武夷岩茶的所有品种、还绝少有人喝遍所有山场出产的武夷岩茶、还没有一个人喝遍所有做茶师父做的茶。 2、不要以为所有的武夷山人都很精通岩茶,恰恰相反,大多数武夷山人对岩茶的认知水平还不如一般的岩茶友。 3、马里亚纳海沟里的水有多深,岩茶的水就有多深 4、岩茶很容易上瘾,甚至比毒品还容易上瘾 5、对初学者而言越喝得多岩茶就越糊涂 6、当你越深入的了解岩茶时,你会发现你对岩茶的知识越缺乏 7、千万不要相信刚喝岩茶不久就能喝出岩韵 8、没有几个人能在一辈子的时间里把岩茶弄懂的 9、当你能把水仙肉桂喝得明白无误时,你就是高手中的高手了 10、看干茶就能知道是否正岩,看图片就能知道是否有岩韵,那绝对是骗人的鬼话 11、不要一味的追求正岩,高贵的出生不一定代表有高贵的品质! 12、喝岩茶的定位很重要,否则很容易误入歧途 13、自以为很懂岩茶的初学者往往最容易被奸商忽悠 14、多喝多对比是提高岩茶品饮水平的唯一途径,久病成太医 15、岩茶的“选择题”相对容易些,“填空题”就难太多了 16、如果你只喝一个山场的茶,或只喝一个企业的茶的话,那用不了多久,你就会成为这个山场或这个企业的专家 17、一泡茶的确切山场往往只有做茶人自己才知道 18、社会在与时俱进,岩茶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 19、大红袍最能体现儒家思想,是最中庸的 20、做青就像打太极一样,时动时静,动静结合 21、一泡岩茶往往能体现做茶人的性格,茶通人性 22、做茶是辛苦的,喝茶是快乐的 23、没有几个武夷山做茶人会说自己的茶很差,虽然也许这是事实 24、买茶要夸大缺点,蹭茶要夸大优点。 25、买茶要买对的,蹭茶要蹭好的。 26、岩茶因为复杂而吸引人,岩茶因为复杂而忽悠人。 27、随着时间的推移,八仙不苦了,肉桂不辛了,105不香了,奇种不贱了。 28、岩茶的炭焙水平是第一的,岩茶的做青水平是有待提高的。 29、垃圾是焙不成极品的,但极品完全可能焙成垃圾。 30、焙火的技术比做青难多了。 31、通过好的焙茶师父,把岩茶提高一个档次甚至提高一个等级是常有的事。 32、极低的价格是买不到好茶的,但很高的价格也不是就一定能买到好茶。 33、买方需要提高品饮水平,卖方需要加强诚信建设,是当前岩茶市场的重要内容。 34、当不了专家,当“装家”是网络“高人”努力的方向,甚至不惜当“砖”家。 35、岩茶不是生活必需品,当大多茶友消费不起时,倒霉的依然是以茶叶为生的茶农。 36、品茶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随大流! 37、品岩水平提高的过程就这样循环着:糊涂——清醒——再糊涂——再清醒。 38、喝岩就像爬山,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同一平面点,只是终点比起点更高些罢了 39、专家也有喝错茶的时侯,只是犯错的机率小一点 配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学问,是一项技艺 41、大多数名枞的口感其实可以归为两类,一类象肉桂,一类象水仙 42、物以稀为贵,岩茶也一样 43、很好的岩茶叶底是漂亮的,但叶底漂亮的岩茶不一定就是很好的岩茶 44、岩茶的香气就象女人的香水一样,不一定就是越香越好,往往廉价的香水剌激性更强 45、不同种岩茶的归堆叫拼配,同种岩茶的拼配叫归堆 46、当时取名“拼配”的第一人,文化底子可能差了些,五粮液是“拼配”的,没人介意,鸡尾酒是“拼配”的没人在乎,大红袍拼配就让一些人认为是胡拼乱凑,有假冒伪劣之嫌。 47、几种茶简单的拼凑在一起是成不了大红袍,的大红袍的拼配就象一个团队,团队里的成员不必要个个出类拨萃,但要相互包容,相互和谐 47、判断岩茶的香气在于这香纯不纯,久不久,而不在于高不高 48、“不苦不涩不是好茶”估计是卖茶人说的,真正极好的岩茶是不苦不涩的 49、杂味,异味,酵味,火味,馊味,青味喝成是岩韵的估计有一些人 50、随着岩茶做青师父的不断增多,象肉桂的水仙,像水仙的肉桂越来越多了,区别岩茶的品种也越来越难 51、岩茶不是古董,不是陈放年限越长,品质就越好 52、如果你以为高火的就是陈茶,有普味的就是陈茶,那么你错了 53、岩茶自采摘时起,他的品质就在时刻变化着 54、肉桂水仙依然是当前岩茶里最好的品种 55、纯种大红袍名称的出现,依然是延续崇拜母树大红袍的观念,是吸引喝茶人兴趣的重要手段,叫他名枞更贴切些!
说说新茶 很多茶友都非常关注着新茶,迫不及待的想尝试。本来也打算选款性价比高的新茶福利下茶友们。但实在是在次次的调试中觉得不妥。接下来我说说自己的看法.... 武夷岩茶,(我只做正岩产区的茶,所以我也只对正岩产区的茶了解)4-5月份为陆续的采栽季节,同时开始制作,到8-10月份成品陆陆续续出来,有的甚至更晚。再加上退火的时间(至少3个月),这个阶段真心不适合品饮。那么我再细说下不适合品饮的原因: (1)上火....刚焙完的茶火没退全很上火,这个试茶的季节,我也不知道冒了多少次青春旮旯痘了。 (2)茶的转换....刚焙出来的茶茶性很不稳定,很多滋味都被火盖住了。会让人时而觉得好喝,时而觉得一文不值。正常焙完3个月后会有个相对的稳定期,当然茶性没有标准可言,有的时候转换的很快,有的时候转换的很慢。而且并非刚焙出来的茶才会转换,只能说存放时间越长,性质越稳定,前提还得不返青。还有就是退火,并不是一个时间里就能完全退完,我就时常在存放了1年的茶(打箱密封存放的,退火也慢)里喝出火涩味,属于火还没有退全。茶的每次转换都伴有梅子酸,这样的转换对茶是好的。 (3)我所指的是小火慢炖至中火以上的茶,这样的茶香入水耐储存,越放品饮感觉越好。 (4)今年采茶季节雨水过于充足,也就是雨水青多了,滋味是足了,但是在制作上就难了,尤其是焙到中足火,所以真正按传统工艺制作的厂家,大部分的茶都没有出来,都还在调试中,茶的制作细节的把控很关键......今年茶的制作比去年早,但是收尾肯定是要比去年晚了。 我收茶挺主观的,自己没调试好,心里不踏实。新茶善变的厉害......俺继续调试中......
(转贴)品茶时口腔中的各种感受 01、茶性:专指茶汤入口后口感的刺激性。包括香型和苦涩度,常用“强、弱”来形容。 02、茶质:指茶汤入口后,汤质在口腔中的饱满度。包括滑度、甜度、回甘度、底蕴及耐泡程度,常用“厚薄”、“重淡”来表达。 03、香气:鲜叶在制作工艺中产生,主要由茶叶中游离型儿茶素产生。在口腔中,上颚、舌 面、舌下、两颊、咽喉间感觉明显。 04、苦、涩:苦是一种味道,涩是一种感觉。苦是由茶叶内含物中的茶碱产生,涩是口腔细嫩组织收敛的表现。 05、回甘:指苦味在口中转化后产生甘甜的过程。 06、生津:指两颊、舌面、舌底、有小气泡不断的涌出。 07、收敛性:品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现的紧绷感,多为涩感的表现。 08、甘韵、甜质:是甘与甜的表达方式。 09、水性:指茶汤带给口腔的每种不同的感觉,如滑、化、活、砂、厚、薄、利。 10、层次感:层指重叠之象,次指先后顺序。指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 11、喉韵:品茶后,茶汤带给喉咙的感觉,如甘、润、燥。 12、饱满:指茶汤物质丰富而带给口腔的一种充实感。 13、烟熏味:由人工烘焙时产生,并非指不好的气味,有火香味,随时间陈化,会挥发转化而产生其它香味。 14、果酸味:品茶汤时带有鲜味,像新鲜的酸果味。 15、酸味:在揉捻后未晒干,压制时所含水分过高而产生。 16、水味:在储藏中产生,带有植物腐烂的气味。 17、青味:杀青温度不够或时间不足而产生,严重时会有“青腥味”。 18、锁喉:品茶后,咽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适感,人会微觉不安、烦躁等 19、茶气:是由茶叶中有机锗与多糖类结合而溶于水产生。茶气在老茶中易出现,常表现有打嗝、身体发暖、发热、发轻汗等。 20、陈韵:经时间陈化而产生的韵味,常在有一定年份的旧茶中易感到。 21、香气内敛:香气不张扬,其香在水,用心则有,不用心则无。 22、茶水分离:茶汤入喉,嘴里留的不是茶味,而是水气。 23、入口即化:茶汤入口,不用有意识的吞咽,自然入喉。 24、爽朗:经岁月的陈化仓储优良的茶汤入喉后,口腔爽朗,牙齿有清晰感。 25、舌底鸣泉:生津的最高境界,重点在“鸣”字,接连不断之意。 26、药香:百年陈年老茶的共同特征,药香浓郁通常是对老茶香气的最高表达。
茶香五层(转贴)一直觉得这篇帖子写的很经典,必须转! 不同的茶品有着不一样的茶味香气,当我们在品饮茶时,细细研究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与乐趣。 水飘香 初级的茶香是——水飘香。茶香肤浅飘扬,闻得见喝不着。其特征是,泡茶时散发在空气中的气味,以及茶汤杯盖等,嗅起来很香,但入口后香气即大幅下降,甚至没有什么香气,光剩苦涩亦或寡淡无味。 香入水 次一级的茶香是——香入水。茶香大部分弥散开,小部分融入茶汤中。此类茶香给人的体验是:闻起来很香,喝起来也香,不过没有闻着那么香。 水含香 中级的茶香是——水含香。茶香少部分弥散,大部分融入到茶汤中。融入到茶汤中的香气下沉,一部分从口齿中发散,一部分从喉咙中发散。体验这样的茶香,方法是:茶汤入口时屏住呼吸,待茶汤下喉后闭嘴,从鼻腔中缓慢深出气,用心体验香气的源头。 水生香 更好的茶香是——水生香。茶香和茶汤的融合度极好。闻起来几乎不香,但喝完后香气从咽喉深处缓慢返回,异常持久。此类茶的汤感通常比较润滑。 水即香 顶级的茶香——水即香。这类茶必须是原料工艺都很优秀的茶,其茶香浓郁丰富,和茶汤完全融为一体。茶汤流到哪里茶汤就到哪里,且茶汤会随着茶香的的挥发而呈现出一种奇妙的“化感”,饮之有“汤即是香,香即是汤”的美妙感觉。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