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石
梁金石
关注数: 34
粉丝数: 1,477
发帖数: 14,322
关注贴吧数: 7
Rolex Oyster Zerographe 最近Phillips富艺斯和佳士得等各大钟表拍卖进行的如火如荼,刚刚过去的富艺斯日内瓦拍卖更是打破记录,诞生了最贵的劳力士和最贵的迪通拿。而就在不久后的5月30日,香港钟表拍卖将要举行,我在浏览拍卖清单时,看到一款非常简单的钢款劳力士竟叫价200万港元,感到非常好奇。好奇什么呢?我很好奇就这样简单的钢表凭什么叫价200万(120万港元-200万港元)?就是上图这款腕表,我们从LOGO可以看出它的品牌是劳力士,但估计大家也发现了,这种LOGO和一般的劳力士不一样,可能有的人压根就没见过。在12点钟正下方的签字是“Rolex Oyster Zerographe”,“Rolex Oyster”在劳力士的腕表上很常见,它代表这是一枚劳力士蚝式腕表,但“Zerographe”是什么意思呢?其实,ROLEX Zerograph 腕表是上世纪40年代劳力士公司发行的简易式计时秒表,这只秒表也只能计时一分钟的计量,故也可见称为归零定时器(Zerograph)。表盘上的“Zerographe”你可以理解为腕表名称或系列。ROLEX Zerograph 腕表的机芯设计,不同于正式的计时秒表,它的机芯是由劳力士Cal.10 1/2 (710)机芯,外加一组计时表的支臂、弹簧及凸轮于第三、四轮上,所以,这同时也可具备flyback(飞返)的机能。Cal.10 1/2 是当时最小的计时机芯,劳力士Zerograph也因使用了此机芯成为劳力士经典的代表作之一。我们回到话题,为什么这么一枚简单的钢款劳力士能叫价200万(港元),我们都知道拍卖市场的游戏规则:稀有!ROLEX Zerograph 腕表有多稀有呢?据我所了解的资料指出,市场上已知的Zerograph 腕表只有50只左右,非常罕见。也因此,价格昂贵。就拿去年Phillips富艺斯日内瓦钟表拍卖上的一款拍卖编号为36的劳力士Ref. 3346 Zerograph腕表来说,当时的估计是CHF250,000 - 500,000 瑞郎,最终成交价是CHF389,000瑞郎,合约人民币273万。此腕表产于1937年,配备旋转表圈,同时搭配着镜面黑色的加州式"California"表盘都有着良好的保存状态。Zerograph作为劳力士极端稀有的单键计时秒表,同时也是国际资深收藏家的最爱之一。但它实在太少了,无论是网站上还是书中几乎查不到太多关于它的信息。另外,虽说市场上约有50只 Zerograph腕表,但透过拍卖会及收藏家查证,目前只看过4只在市场上存留(截至2016年)。可能谁也没想到今年的Phillips富艺斯日内瓦钟表拍卖上会出现新的Zerograph腕表。我们从上图可以看到那时候使用的不是皇冠LOGO,表冠上的铭文是“Rolex Oyster”和十字图案,代表着瑞士制造和蚝式表壳。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一次不单单出现了Zerograph腕表,还一次出现了两枚。两枚腕表均为产于1942年的钢款Ref. 3890 腕表,在此之前,据研究表明,只出现过一次Ref. 3890 Zerograph 腕表。这次两款腕表估价相同,均为120万港元-200万港元。这两款腕表不仅稀有,而且75年前诞生的它们竟然宛如新表,保存状态非常好。腕表仍然是原装的劳力士表冠,几乎没有任何表面磨损,甚至蓝绿色的原始贴纸的一部分还保存着两款腕表均采用白色表盘搭配蓝钢指针和红色大秒针,设计感十足,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市场上出现的最优雅的Zerograph腕表。
劳力士为了猫王竟放弃蚝式这张家族脸 提起摇滚,相信没有人不知道“猫王”普雷斯利,他是一个时代的象征,那扭曲的舞步和大背头成为人们争相模仿的时尚。而提起猫王佩戴过的腕表,很多人估计会想起那款标志性的汉米尔顿,但实际上他还佩戴过其他著名表款,今天就带大家来看一下。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猫王的这张照片,1961年,刚退伍的“猫王”普雷斯利出演了好莱坞影片《蓝色夏威夷》,在剧中他佩戴了一款汉米尔顿早期的双色皮带款“探险系列”手表。有趣的是,这款腕表是猫王自己所有的私人物品,并不是广告植入。猫王在剧中佩戴的就是这款双色皮带款“探险系列”手表,它诞生于1954年,是世界上第一款电池动力腕表,电能驱动配上特立独行的三角造型前卫而大胆。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特质,猫王对汉米尔顿非常钟情,1965年的平安夜,猫王再度为自己买了一款白金表壳搭配黑色表盘的探险系列腕表,作为送给自己的圣诞礼物,并且在其后不时佩戴。猫王一生拥有10余块各式探险。除了汉米尔顿探险系列,有些朋友可能也知道猫王曾经佩戴过一款非常罕见的欧米茄星座系列日历腕表。这款1960年生产的欧米茄手表拥有天文台认证的自动上弦机芯,不锈钢表壳和玫瑰金表圈,搭配黑色表盘,色彩对比十分抢眼。该腕表在猫王的很多经典照片中都有出境。2012年12月11日现身于纽约安帝古伦拍卖会,事先拍卖行的估价是10000到20000美元之间,最终成交价为52500美元。除了手表本身,拍得者还将获得来自查理·霍奇(Charlie Hodge)的认证文件;他是猫王多年的挚友,自称“孟菲斯帮”的忠实成员。也许你知道猫王的汉米尔顿探险和欧米茄星座,那你知道猫王还拥有一款劳力士吗?不知道也难怪,因为这款劳力士是很多人并不熟悉的King Midas,设计非常个性前卫。猫王的这款是当时市面上最贵的劳力士,售价为2500美元(当时的钱可比现在值钱多了),是一款18K黄金劳力士。型号为9630,表背上还刻有字,是1970年由The Houston Livestock Show Officers送给猫王(Elvis Presley)的。大家对于劳力士的King Midas可能不太了解,但有没有觉得它看起来和爱彼的皇家橡树和百达翡丽鹦鹉螺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这并不奇怪,因为它同样出自杰罗· 尊达(Gérald Genta )之手。如此前卫的造型难怪会被猫王青睐了。劳力士King Midas除了猫王佩戴9630型号,还有一款为长方形,笔直的线条、棱角分明,让腕表脱颖而出。2014年,上图这款为阿曼苏丹国制作的King Midas腕表出现在了克里斯蒂拍卖行,并最终以19,000美元(约12万元)的价格成交。无论是汉米尔顿的探险,欧米茄的黑色星座,还是劳力士的King Midas,我们都能发现,猫王对腕表的选择特点,设计一定要出色,要与众不同,前卫个性。上图1957年3月17日,猫王演出期间,在他下榻的酒店Warwick Hotel内读粉丝的来信,手腕上也佩戴了一款方形手链表,非常时尚。虽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手表,但确实很有猫王的风格,当然,也很帅!但猫王也不是一直都这么不羁,上图这张也是猫王非常有名的剧照,这是他的专辑《蓝色夏威夷》的封套图片,他身着Shaheen设计的红色夏威夷印花衬衫,手腕上戴着一枚非常简洁的白盘黑带腕表。这款腕表不像上面那些那么前卫个性,但和整体装扮很搭,不愧为引领时尚的摇滚之王。
钢款劳力士Datejust 41深度测评 有句话这样说:如果一个男人一生只能拥有一块表,那一定是劳力士。虽然略显夸张但确实道出了劳力士非同一般的地位。劳力士的表款不少,Datejust毫无疑问是劳力士最具代表性的表款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今年巴塞尔推出的钢款Datejust 41。历史 1945年,时值劳力士成立40周年,劳力士推出了蚝式恒动日志型Oyster Perpetual Datejust,就这么简单,劳力士第一个快跳机制的日历手表诞生了。在开始的时候,劳力士日志型还缺少一个主要特点:日期放大镜。直到1954年,劳力士推出了所谓的独眼龙—日期放大镜,这奠定了现代Datejust的雏形。或者说,一直以来,Datejust都保持着36毫米的尺寸不变,直到2009年劳力士推出了41毫米的Datejust II。钢款Datejust 41 虽然我们读者朋友不少都反馈,自己更喜欢36毫米版本,但我不得不说,在这个以大表径为潮流的大环境下,劳力士做出的这个改变简直是必然的。本质上来说,劳力士只是顺应潮流多给了一种选择,证据就是官方并没有传来36毫米版本的DJ要停产的消息。不管怎样,41毫米的DJ一经推出就受到很多劳迷的喜爱。遗憾的是,之前只有金款和金钢款上市,今年,钢款Datejust 41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表壳 尺寸放大后的DJ和原来的36毫米相比,虽然少了点精致感,但实际上来说在视觉上给人的感觉并没有想象的大。腕表配有904L精钢表壳,白金三角坑纹表圈,表盘有多种颜色可选,文中这款是银色盘面。表盘饰有放射状太阳纹,非常漂亮。表盘 新款DJ的表盘一如既往的经典,极具辨识度。立体的白金条形时标搭配棒型指针,12点钟位置的皇冠LOGO,3点钟的气泡日历窗,清晰明了,易于读时。表盘有蓝色、银色、灰色、白色等多种颜色可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应该是蓝色盘面,不过你会发现银色非常耐看,视觉上给人一种高贵感。时标和指针均覆有白色夜光,这是一种来自劳力士特殊的Chromalight发光材料,蓝色的夜光相当清晰,而且劳力士还坦言它比普通超级LumiNova持续时间更长。表冠 上链表冠具备双扣锁双重防水系统,牢固旋紧于表壳,也因此腕表能拥有100米的可靠防水。仔细观察表冠我们会发现皇冠下面有一横,据说这代表这款腕表是全钢、间金蚝式的正装款式。事实上,劳力士DJ确实一直被很多人拿来作为正装表,厚度也较为适中(但劳力士标准意义上的正装表还是切利尼)。另外,其他的表款还会有一个圆点、两个圆点等标志,不同的标志具有不同的含义,这里就不一一细说。表带 劳力士腕表的款式其实并不多,所有的区别基本都是在表盘和表带上。新款DJ的表带也有不同选择:蚝式与纪念型表带。该银盘DJ配备的是纪念型表带,即所谓的五珠链,是1945年DJ诞生之初的表带类型,所以称之为纪念型表带。不过,该表带的制造和检测均充分应用了先进科技,表带的抛光和拉丝处理效果显得很高级,上手很有“总统”范儿。我认为这种表带比较适合有一定年龄的成熟男人,如果年轻一点,还是蚝式表带更加现代。表扣 至于表带搭配的表扣,则是折叠蚝式扣,该表扣配有劳力士的Easylink延伸系统。简单明了的来说,这个所谓的Easylink延伸系统可以给佩戴者5毫米的松量,不要小看这5毫米,它不仅可以让佩戴更加方便,而且提高了佩戴的舒适度。腕表内部搭载的是劳力士全新的3235自动上链机芯,3235不仅仅是3135/3136的升级版本。事实上,超过90%的零件是新的。主要的改进包括一种新型的擒纵机构,更有效的齿轮系,更长的发条和更有效的自动上链组件。这些全新的改变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更长的动力(70小时)和更高的精度(超天文台的每天+ 2 / -2秒)。总结 无疑,到现在为止,Datejust 41都未能真正取代36毫米的Datejust成为真正的新一代接班人。但就腕表本身而言,全新的钢款Datejust 41由于定价更低、性能更强,可以预测,它必定会成为劳力士的爆款。腕表境外售价8500欧元(约6万7),国内售价据说是7万出头。
为什么有的表款会超公价? 玩表的人常常听到一个词:超公价,什么是超公价呢?就是手表官方售价明明是7万,但你却要花7万以上的钱才能买到。看到我举的这个例子是不是很熟悉?没错,说的就是劳力士绿水鬼。那么,为什么有的表款会超公价呢?僧多肉少 很多超公价的表款往往都是炒起来的,也就是所谓的炒货。而炒货之所以能炒起来的最大原因应该就是“僧多肉少”了。最典型的例子,我们都知道劳力士是年产量百万的手表品牌,虽然绿水鬼肯定会控制产量,但绝对不会少。即使这样,劳力士绿水鬼仍然是一表难求,为什么?因为想要的人更多,于是本来不少的产量就显得不够了。虽然也有本身产量就比较少的表款,但很多炒货往往都是典型的“僧多肉少”,并不是产量太低,而是想要的人太多。而真正产量太低的限量表款,一般是炒不起来的,因为那样的表往往价格都非常高,做出来可能就是为了给人收藏的。 价格合理 这就不得不提到炒货的第二个条件了,那就是价格合理。我们可以发现,那些超公价的表款往往价格都不会非常高。这是必然的,真正非常昂贵的表款时炒不起来的,因为能消费的起的人少。当然,这个合理是相对而言的,例如劳力士绿水鬼的公价为7万,就是一个非常合理的价格,这个价格对喜欢劳力士的表友来说,这个价格不至于虚高而买不起。但像百达翡丽鹦鹉螺5711/1A,它的公价是19万,一点也不低,但就百达翡丽这个品牌本身而言,这个价位在鹦鹉螺系列中确实不高,只是入门价。还有爱彼绿色离岸型15710,公价14万9,也不便宜,但就改款腕表而言,它却是最便宜的。 结实耐用 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那些超公价的表款往往是运动表款,像劳力士的绿水鬼、熊猫迪、新海使,帝舵的小铜花,沛纳海382,爱彼绿色离岸型15710,百达翡丽鹦鹉螺5711/1A等。究其原因,我认为这应该是运动表款往往更加结实耐用,不容易出问题,后续保养什么的也更加省心。这些运动表款往往采用的也是钢或铜这样的材质,不仅比较耐操,而且价格要相对便宜,自然更具“炒相”。 保值 那些超公价的腕表往往都比较保值,像绿水鬼自不必说,沛纳海382、百达翡丽5711/1A等也都能交易到相当不错的二手价格。有人可能会说,保值不是超公价表款的结果吗,怎么能说是原因呢?这样说并不错,但正因为腕表炒起来了,具有一定的保值性,跟风购买或想要的人就会变得更多,腕表就更火更保值,如此循环。所以说保值即使果也是因。无论是从实际利益出发,还是跟风心理,超公价的表款确实更多的人想要,这一点无可辩驳。
比黄金还贵的不锈钢 劳力士 Ref.6036 Jean-Claude Killy: 最后就是多数读者最爱的劳力士,大金劳在国内口碑名声都非常旺,不锈钢也不少,不过这款依旧会惊艳到不少人。古董表永远比新表多点感觉。DatoCompax Ref.6036Jean-Claude Killy也引发过不少收藏家的尖叫。款式特别的腕表稀有,产于二战前后的特别款更稀有。相传曾在2012年于奥斯陆以464,000欧元(3,369,403元)的价格成交。6036是出现于劳力士三倍防磁日历计时腕表的末端的产品,继4767和5036以后,搭载完全改良的Valjoux 72机芯(古董款Daytonas也是),具备星期日历及月历功能。因其佩戴者Jean-Claude Killy(著名的法国阿尔卑斯山滑雪选手)而得名。不锈钢表壳结合白表盘;黄金刻度和时标;形状新奇的表壳也很难得,整体保存状态惊人。在Paris Heure出售,市场报价约130,000欧元~150,000欧元(945,429元~1,090,879元)左右,也算是为常被说“廉价”的不锈钢表好好的正了一回名。
十件关于劳力士的你不知道也没关系的事儿 说起劳力士(Rolex),从儿时电影里的大金劳,到如今的“百鬼夜行”,即便是不关心钟表行业发展的人,也不会对这个牌子陌生。 劳力士总是有那么多话题,可又觉得几乎该说的都说过了。于是便另辟蹊径整出了这么一篇——十件关于劳力士的你不知道也没关系的事儿~ ● 劳力士原本叫作Wilsdorf & Davis,更名的原因是创始人在去公司途中的马车上灵机一动想到的,只因Rolex读起来更为朗朗上口。而早先的品牌Logo也不是皇冠,而是张开的手掌,象征着每一块表都是手工精心打造。● 劳力士在历史上创造了5个世界第一:1910年,第一个获得瑞士精密时计认证;1926年,第一款防水表蚝式系列;1945年,第一款拥有日期窗口的自动上链表日志型;1947年,第一款突破音障的蚝式表;1985年,第一个以904L不锈钢制作潜水表。● 劳力士的表冠可以读出这款表的材质结构:1个圆点代表PT950铂金表壳;2个圆点代表18K白K金或黄K金表壳;1个短横最为常见,代表材质为不锈钢、18K金或者间金;3个圆点最为复杂,在三重防水的基础上,大小相同的等同于1个短横、中间小两边大的代表材质为铂金、中间大两边小的代表材质为18K白K金。● 高冷的劳力士在电影中也有过硬广,追随“詹姆士·邦德”拍了8部007,而从1995年《黄金眼》开始由欧米茄取代。此外,劳力士是007原著中唯一出现过的手表品牌。● 劳力士本身很抗拒植入硬广,但却在大大小小的电影中出镜百余次。不是花了公关钱,而是演这些电影的大明星们都非常喜欢劳力士,例如西尔维斯特·史泰龙、马特·达蒙。● 收藏家最爱的钟表品牌除了百达翡丽就是劳力士了。在世界各大拍卖会上,劳力士古董表的拍卖价格一直在不断高涨● 劳力士拥有2个大规模的公益资助计划,分别是1976年成立的,针对医疗、科学技术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的雄才伟略大奖;2002年成立的,针对建筑设计、音乐戏剧以及文学创作领域的创艺推荐资助计划。 ● 劳力士拥有2个大规模的公益资助计划,分别是1976年成立的,针对医疗、科学技术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的雄才伟略大奖;2002年成立的,针对建筑设计、音乐戏剧以及文学创作领域的创艺推荐资助计划。 ● 如果说与劳力士密不可分的两个人物,除了上面说到的虚拟人物“邦德”,还有一个就是60年代的好莱坞顶级影星保罗·纽曼。他可能没有想到,自己最钟爱的经典黑白色调迪通拿到如今价值已逾75,000美金。● 手表与赛事密不可分,劳力士虽然不如其它品牌频繁与国际赛事合作,不过总有一些劳力士疯狂爱好者到哪儿都要戴着他。比如60年代的美国著名赛车手兼演员史提夫·麦昆,你总能在他的比赛与电影中看到这枚“水鬼”。● 早在1960年,劳力士就追随过潜艇下潜到3,638米深的北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而在2012年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与国家地理频道合作的纪录片《深海挑战3D》中,劳力士再度自我超越,下潜深度达到10,908米 “别低头,皇冠会掉”,看起来一句略显矫情的网络流行语用在劳力士的身上,却是恰如其分的。百年来,劳力士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品牌精神与专业制表态度,并在忠于自我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堪称制表典范。
你必须知道劳力士制表的十件事 1. 在工厂内每一样东西都要透过扫描并且分 类。 2. 劳力士从表壳塑形,再到测试机芯精淮度,中间经过的过程大概会花上一年时间。 3. 劳力士表示这几年来它们所测试的钻石,两千万颗中只有两颗是假的,如此结果似乎代表著劳力士不需要花大钱找来如此庞大的测验团队。 不久前,与大家分享了劳力士ROLEX制表的几件事,包含了使用昂贵与不易加工的不鏽钢、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研发实验室、机芯全部由手工组装并且经过内部测试、能自行铸造需要的K金,以及善用科技来协助腕表制作。接下来要与大家分享劳力士制表另外五个很重要的因素,也可以说是其特色。每看完一个步骤,就更加了解劳力士如何制表,也就对劳力士更加欣赏与佩服。
劳力士和万国,二选一怎么选? 我就喜欢这样的问题,在描述的时候将条件也写的很详细了。那么我就挑选着2个牌子的同价位的 2款进行比较。Rolex这边,我选了新款的116900,最新款的Air-King全钢款。人民币售价在40500。IWC这边我选了iw324002飞行员自动款36mm,国内售价¥36600。虽然2款款式不一样,当时客观来说,很难找到一样款式,一样价格的。由于写这篇文时间有限(主要是蹲在厕所上时间长,忒容易腿麻)本人也没时间去考虑折扣、汇率、到手价格问题,一切就按2016年5月18日的官方售价为准。各位看官请将就一下~ 第一回:外观篇 着两款手表,都是他们自己家的入门款。2款都采用了圆形的表体,配上了黑色的表盘。巧合的是这2款手表,都是为了飞行员而设计的。Air-King VS Pilots,说实话2款都是直接竞争的款式。2016年Basel表展上劳力士重现推出了最新款的Air-King,这款的表径从原来的34mm直接跳到40mm,比IWC家的还要大4mm,对于现在表盘趋向于变大的趋势,必须说Rolex还是跟的很快的。有个问题一直缠绕于心,为什么2款表不约而同在12点点位置选用三角形作为表示,虽然一个是正的,一个是倒着的。第二回:性能篇 劳力士Air KingIWC Pilots iw324001 动力储备:48小时42小时 机芯:自产313135111机芯(ETA 2892) 防水:100M60M 材质:904L钢316L 防磁:Parachrom游丝软铁内壳 精准度:每日+-2秒未提及 就不用本大侠废话了吧,这几项主要对比,劳力士完败IWC,正的要说有一点点可比性,大概就是那个科技性不高,当时实战效果不错的软铁内壳。不过真正要说防磁效果如何,还需要以后做实际测试才能知道,这边权当IWC胜利,但是及时这样也是5:1的完胜。第三回:保值篇 这个绝对是买手表的各位必看的啊,不要告诉我大家都是卖煤球的土豪,买来的表都堆在家中。手表这个东西也是常换常新的。所以难免要考虑二手的价格。本大侠也在二手手表圈滚打多年,IWC和劳力士实在是没有可比性。我说的没有可比性是指,中国二线城市业余足球队:巴西国家队这样的差距。有IWC的各位千万不要黑我,当时二手市场上真心是这样,这款IWC 5年后的价格绝对不会接近5位数,而这款全新的Air-King,5年后根据品相2-2.5w应该是妥妥的。入手的价格相差无几,但是二手出去,那就真的对不起你的钱包了。当然,如果你是煤老板,就当我没说第四回:主观意见篇 在10w这个级别的手表,纵观上面3点,很难有超过劳力士的了。不过看久了也会腻,再美的妹子你天天睡也无聊。去一趟香港(日本也差不多),劳力士绝对看的你想吐,坐在地铁上,看着那些举着手拉着扶手的手腕上清一色劳力士,如果想个性,IWC还是不错的手表。从一个爱表的人的情怀上来说,我是一定不会买这款IWC的,要素质没素质,要稀缺没稀缺,也不是贵金属,还不用自产机芯。难道买这款IWC就是因为他名字是 I Water Closet **吗?
谈谈天文台标准和劳力士的最高级天文台官方认证 其实我对这个问题已经调查很久,为什么劳力士要在表面上印上Superlative Chronometer Officially Certified仅仅是一种营销手段?还是装B虚假广告?为了还原历史真相,我就公布一些历史记载,欢迎质疑讨论。 Superlative Chronometer Officially Certified初次出现在劳力士表盘是在1957年的劳力士DD---Ref:6611。 任何事情的发生离不开当时的环境,还原一下历史:1955年7月23日劳力士在瑞士申请了双历DD的专利(专利号:323982)在1956年的巴塞尔推出了第一个DD型号Ref:6511采用Cal:1055机芯,但据我了解,最初6511的1055机芯有一个问题:所需的跳双历能量储存不够双历转换配合有问题,而且准确度太差。 早期的6511DD表盘并没有Superlative字样注意也不是镶嵌着Microstella调节螺丝的摆轮
Rolex Explorer I 劳力士探险家一号 Rolex Explorer I 一向是劳力士最热门、最富吸引力的表款之一,黑色面盘和3-6-9 阿拉伯数目字时刻刻度赋予了 Explorer I 兼具典雅和运动的迷人气息。社会名流、影视红星的热爱,萤光幕前、流行杂志与钟表杂志的大幅报导,更让 Explorer I 在港、台、日变成时尚的宠儿。引发这潮流的始作俑者之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大概是日剧「恋爱世代」 (Love Generation) 里的木村拓哉。因为「恋爱世代」的大受欢迎,该剧中不时出现的那只水晶苹果以及木村拓哉在剧中所戴的 Explorer I Ref. 14270 等相关商品,也都因而连带被炒热 (觉得夸张吗?那麽不妨想像一下∶木村拓哉和常盘贵子所合演的「美丽人生」一剧中,连常盘贵子所坐的轮椅都有正常人抢著买回家珍藏,就可见识到追星族的疯狂程度!) 撇开追星族的狂热,Explorer I 本身其实就是十分吸引人的手表,除了手表本身的工艺成就,Explorer I 兼具运动与优雅气息的外表背後,不但充满了动人心弦的历史典故,也隐含了扑朔迷离的曲折情节,一如其他的劳力士运动表一样 (记得 Sumariner、Daytona Cosmograph 和 Explorer II 的典故吗?)。虽然今日 Explorer I 的最新表款 Ref. 114270 或是前一代的 14270 的面貌,已经和当年伴随风流人物完成惊人事迹的 Explorer 有了相当的不同,最明显的是典型的原本的 3-6-9 夜光数字点钟刻度已经被金属刻度取代,表壳设计、机芯和镜面玻璃等等也都有了改变,但是一脉相承的神采却丝毫没有消减。Explorer Ref. 14270 在一般表迷既定的观念里,Explorer (I) 是劳力士特别为了喜玛拉雅山 (Himalayan) 圣母峰 (Everest) 的攀登探险行动所设计的手表。这只手表在 1953 年5月29日伴随了纽西兰人 Edmund Hillary 和尼泊尔雪巴 Sherpa Tenzing Norgay 等人组成的英国探险队,完成人类登顶的历史创举。这样的故事固然传奇无比、引人入胜,但却和「真正的事实」有些差距。首先,劳力士公司的确自1933年就开始赞助喜玛拉雅山的探险活动 (Himalayan expedition),其後的圣母峰探险活动 (Everest expedition) 里,劳力士也一直都是官方的赞助单位,每一支探险队 Rolex 都赞助有腕表配备。然而,劳力士并非唯一的赞助商,据信 Edmund Hillary 登上圣母峰顶时所佩戴的,便是另一个赞助商英国表厂 Smith 的腕表。不过 Tenzing Norgay 佩戴的确实是「Explorer」,1988 年7月19 日,这只手表在伦敦苏富比 Sotheby’s 拍卖,目前则被收藏在日内瓦的劳力士博物馆 (Rolex Museum in Geneva)。至於 Explorer 是不是第一只登顶圣母峰的手表呢?这一个问题恐怕永远不会有答案,因为 Hillary 和 Norgay 两人一直坚持不肯透露谁是第一个踏上峰顶,一贯坚持登顶是「一组的两人」一同完成的。Tenzing Norgay 与 Edmund Hillary∶Tenzing 左手戴著 Explore
一個傳奇的故事~勞力士‧泡泡背篇 (Bubble back) 相信每位钟表收藏家或喜爱藏表的人士,都会有各式各样的原因而喜爱钟表. 无论是作为观赏丶收藏丶投资丶保值或身份的象徵.於衆多钟表品牌之中,劳力士更是热门之选择! 而劳力士能够成为万千宠爱,珍如珙壁的珍藏就不得不提由始创人威斯多夫先生(Hans Wilsdorf)於三十年代开发的首只自动行针腕表~泡泡背(Oyster Perpetual),也使劳力士表厂於世界上创下光辉历史性的一刻![s:110]1. 蚝式自动表的诞生 劳力士自20年代开发蚝式防水上炼腕表,虽然渐受市场欢迎更成为运动人士喜爱的品牌. 但基於属人手上炼的关系,使用者每每上炼後均忘记将表纽(霸的/龙头)旋纽封回而入水损坏,因而产生顾客的投骚及责备. 当时威斯多夫先生有见於此便思索出一款能全自动行针的腕表,可避免用者按出表纽上炼的问题. 基於20年代由己经成功开发全自动行针腕表厂-克活(Harwood)拥有自动表原理制法的专利权,迫使劳力士只能於旧式上炼上研制出全新概念而成为自动表. 克活表厂也於20年代尾期因经营不善而宣布结束营业,劳力士也从克活自动腕表上吸取教训(当时克活自动腕表,其内部机芯设计未能完善兼较为复杂, 受到用家及修理商的抗拒),劳力士除采用基本360度自动上炼回旋秤陀外也刻上英语及法语机芯分解方法,避免修理商的投骚. 但此自动机芯因较厚而一般平面盖底未能安上,於是研究专为自动表而设计之突出底盖, 这就是Bubbleback名字之由来! 现时仍然出产的Oyster Perpetual己不是采用突出底盖.真正称为Bubbleback是从1933年至1955年期间生产. 在香港一般称为"官财仔/棺材仔"(包括官财孙,中官财及大官财),台湾及中国内地称为"泡泡背", 而在英美大多称为Bubbleback(Bubble Back),意大利则称OVETTO(细小的蛋), 日本称DARUMA! 泡泡背心脏历代图解剖: 从30年代开始推出直至50年代中正式画上句号的泡泡背,期间曾作出6次改良之多,也为劳力士成为世界上最先获得高性能标准检查合格的腕表! 第一代: (1933-1935年) 8 3/4'''Hunter 大家可以发觉到最早期机芯有个调整槽,是方便修理商去调整时间快幔及刻上英/法话,清楚各部份分觧注明!第二代: (1935-1941年) 8 3/4''' Hunter 基本与第一代无太大分别,只不过无刻印调整槽及各部份的分解方法.第三代: (1941-1943年) 9 3/4''' Hunter 初次采用NA机芯,称为620的9 3/4 Hunter比之前8 3/4大,配件相应加大丶精密度更高.新芯更傋有长度测试调节器(Mircometer Regulator).第四代: (1943-1945年) 9 3/4''' Hunter 开始刻有'高性能标准检查合格'-法文(CHORONOMETRE)并不是英文CHOROMETER. 此标准为放於1至5种不同位置上行走10日期间不超出0-15秒时差丶可抵受摄氏2度至32度温差中正负14秒合格方可以取到证书.第五代: (1945-1946年) 9 3/4''' Hunter 改良後刻上Rolex Perpetual字於旋转陀上. 第五代更衍生7 3/4''' Hunter之cal. 420又称为PA,安装於女装泡泡背表内.第六代: (1946-1955年) 9 3/4''' Hunter 1946年登场的双角度针面型(Double angle slope)机芯也是泡泡背最後於结. 在1952年发表Cal. 765及775型号,直径较大但旋转陀则溥了1mm,故被称为Semi Bubbleback(中泡泡背).全部六代大小型号bb机芯也在1955年结束生产. 图为早期第6代机芯,仍采用封密陀式自动机芯.圄为後期第6代机芯,己经转型为半封密陀式设计.
劳力士王子: 优雅与精度巅峰, 被遗忘的经典手表 今天时间匆忙就先来聊聊劳力士一款非常经典但是关注度很低的手表:王子手表。诞生干1928年的王子型腕表是劳力士在优雅和精度方面的巅峰之作。当时在腕表设计界掀起了一场革命、两个不同的计时器分别位于表盘上下两端,将秒针与时针分针分开!劳力士的创始人汉斯深谋远虑,为这个设计申请了专利,因此有效阻止了竞争对手的模仿。在此后几十年里,这款新颖漂亮的设计只归劳力士独享。由于Princc的秒针方便阅读,对测量病人脉搏很有帮,这款表的推出在当时深受外科医生们的称赞。 王子的诞生:强强联手,内优外炫1926年8月26日,瑞士专利局记载并报备了一个长方形机芯设计的专利。仅仅过了1年,也就是在1927年的10月1日,这项机芯的专利被承认,机芯的名字就叫做:Prince——王子。专利把王子机芯描述为“有独立秒针的机芯”,其实只是因此秒针的位置更具有可视性。这个机芯设计的主要优点是把上链的发条盒和摆轮设计在了长方形机芯的两端,这样可使发条盒和摆轮占据的空间更大。我们知道摆轮的直径大小与手表的准确度成正比,发条盒的大小与其储存的能量成正比。这样的技术优势使得几乎所有在英国销售的王子系列手表都轻易获得了当年极为珍贵的天文台精确证书,它的大直径摆轮甚至使用了高档天文台怀表专用的K金质地的平衡螺丝。所有的王子经过6方位的校正,这已经是高于后来瑞士天文台检测五方位校正标准的素质。甚至有一些王子还获得了七或八方位级别的校正。素质已经达到了参加天文台比赛机种的水平。除此之外,王子手表还有非常高质量的擒纵叉和擒纵轮来保持精确运作。它的手动上链可以储存58小时能量,轻易超过普通的同尺寸腕表。 经典型、收腰型各有千秋1928年,第一块使用王子机芯的手表被制出来。之后这个系列又分为两种类型:Classic1343和Brancard 971。这两种类型的造型各有秋,经典型(Classic)是朴素的长方形,而Brancard型就是现代俗称的收腰型(Brancard是法语,原意是“伸展”,也有人把它叫做担架)。收腰型通常比经典型要贵大概10%,在机芯相司的情况下,收腰型的制造工艺也更为复杂。劳力士最早的王子系列采用18K或9K金,以及925纯银制造。银外壳通常都镀铬,在老旧的广告上可以看到它被称为“无光泽的银”。一些专家也认为所谓的银镀铬实际上只是镍镀铬。 两年后,劳力士制造了在表壳耳间上下端加上间金条纹的款式,达到更美的视觉效果,后来人们把它称为“虎斑”款。就在这一年,劳力士有史以来售价最贵的手表也被制造出来了。这是一款铂制收腰型腕表,在1930年,这种腕表的标价为6500英镑,在当时相当于26000美元,是普通虎斑的3倍。 1933年都彭王子系列作为一个机芯的名字,“王子”已经非常出名。1933年开始,劳力士开始使用它来命名相关的腕表。从那时开始,“王子”才作为一个腕表系列名称而存在。劳力士发明新型的HWtonnear-shaped机芯,用在被命名为“都彭太子”(Prince Dauphin,法国皇太子的称号)的系列上,型号为Ref.3937。这个款式存世的数量很大。它拥有独特的表耳款式,很受收藏家的欢迎。造型相近,但略显低档些的系列还有Prince Junior。 钢质外壳王子系列 1934年,劳力士公司开始生产钢质外壳的王子系列。有意思的是,因为加工钢材料比较难,当时的钢制外壳比银制外壳的王子还要贵出10%。由于这种钢表的生产,劳力士也有了“用金子来衬托钢”的说法。这些加入金质外圈等配置的钢款,证明当时钢款并非是完全廉价的象征。 在钢壳王子面世的后一年,劳力士同时生产了一个新款,新款表壳相比经典式样做出了变化,被命名为“铁路王子”(Railway Prince),型号为Ref.1527。它的特色是在表壳的设计上采用了不同金属材料拼并的三条阶梯型侧边。虽然这个款式被认为是既缺少经典的简洁,又没有收腰型的独特性。但因其稀少以及高难度的加工工艺、独特的艺术性,使其在当今收藏界备受瞩目。 跳时表 在发售铁路王子系列的同时,劳力士还发表了跳时表(Jumping Hours)。在这个款式中,时针被取消以窗口取代。在表针位置下面制作了1—12的字样的一个转轮。那个转轮在正点的时候跳动。这个附加的设计减薄了0.8mm来适应那个转轮和它附带的传动轮。它的设计初衷是使得手表更加易读,但最后的事实是还不如普通的表盘易读。这种表的价格比较昂贵且比较新颖,但是以上提到的负面因素削弱了它的商业成就。和铁路王子相同,又一次的,它称为一种于当时商业失败,而在现在收藏界又被关注的系列。 运动王子 劳力士制造的最个性化的王子产品要数Sporting Prince(运动王子)了,这是汉斯亲自设计的产物,这个型号是用了普通的机芯或者是跳时机芯,但被装在了hunting风格的长方形壳里面。劳力士也把英国专利号为333853和3334491的技术使用在运动王子上,并且编号为Ref.1599。这些是到目前为止最稀少的王子款式了。现在经常看到的仿造品有两种:一种是把一个盖焊接在普通的王子上。这种很容易分辨真假,因为在普通王子的背面是凹进去的,而运动王子表的背面则是凸起的。另外一种是用袋表版的长方形王子焊接表耳来冒充,更具欺骗性。可以通过查询型号来判断,如袋表的型号一般为:横式Ref.1413,1423或竖式的Ref.1699。而非真正的Ref.1599。 1940年另两个型号诞生了,它们被叫做wedge shaped——楔形(表壳一端厚一端薄)。一种型号是Ref.3362,使用标准回盘,外侧也有类似铁路王子的装饰阶梯,但多为两层。另一种型号为Ref.3361,经常被标注为super precision(超级精准),使用大三针机芯,原来应该是秒针的区域被表壳替代。这样一来家族的徽章或者名字的缩写可以雕刻在上面了。一部分这些型号的机芯上,加装了含金质的防磁保护罩。使用楔形表壳的原因是增加了深度来容纳额外的中心秒针齿轮和别的齿轮。那个时代还有一种叫做“curled lug”的表,编号是Ref.3937。它在当时非常流行。它有独特的表耳设计。在当时是人们想购买的王子系列手表之一。 四分之一世纪俱乐部(Quarter CenturyClub)是经常出现在王子系列内的设计。这些表被奖励给为加拿大伊顿百货公司(Eatonompany)服务满25周年的老员工,这是欧洲和美洲的一个经典做法。这些表的表盘是根据伊顿公司的要求而定做的。不是普通表盘上的数字标记,而是写着“1/4 CENTURY CLUB”(四分一世纪俱乐部,即25周年纪念会),雕刻并且以珐琅填充,同时用“Eaton”的字样替代了”rolex”的牌子。这些表的后背都刻上了员工的字。这是他们辛勤工作半生的奖励。但略略显讽的是,这些表在20世纪80年代大都被他们的拥有者的后代出售了,并且翻新成了普通刻度普通商标的表盘。因为在当时“Eaton”版没有普通的王子表值钱。而正因为大量的翻新或者更换盘面,后来原装字面的“Eaton”又比普通的子表值钱N多了,这也算是一个物以稀为贵,十年河东的笑话。 王子还有一个罕见但非常知名的系列,就是天文台异形袋表系列,常见的型号有Ref.8753Ref.1580系列(lmperialChronometre), 后者多采用了Classe A级15令机芯,精准异常,现在收藏界追捧的对象。 如今新款归为切里尼系列坦率地说,王子是劳力士公司在当时外形设计最有创意,最具变化,机芯素质最高的产品。可是,王子却在众目睽睽之下淡然消失。它的批量停产大约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最迟的关于王子的出品的记录延续到1953年。现存的旧王子的表盘品相普遍不好,这不仅仅和王子外壳的防水素质有关,更和当年并不出色的表盘罩漆有关,加上尺寸在如今看来普遍偏小,所以拍卖成绩并不理想。 2005年,在时隔50年后,劳力士重新推出长方形的自产机芯腕表,署名王子,但归属到CELLINI系列之下。从销售的这10多年看,依然是叫好不叫座。看来,“王子登基”的时日,真的是遥遥无期了。
别再弄混了!图解劳力士的4种表带 劳力士(Rolex)的金属表带基本上分为4种:三排链节蚝式、三排半环形链节元首型、五排链节纪念型以及五排环形链节珍珠淑女型。 在最经典的蚝式腕表系列中,蚝式表带依旧是经久不衰的重要设计。如此坚固的金属表带于1930年代末面世,配备三排链节,常搭载于日志型、星期日历型及Sky-Dweller等经典型号上。▼元首型表带配备三排半环形链节,特别为1956年推出的著名蚝式恒动星期日历型腕表而制作。此表带一直沿用至今,现装配于星期日历型腕表和特定的日志型贵金属女士表款上。▼这款灵活舒适的五排链纪念型表带,是特别为1945年面世的蚝式恒动日志型腕表而设计的。▼珍珠淑女型表带是4种金属表带中唯一适用于女士款的,配备五排环形链节,感性优雅。自1992年推出珍珠淑女型腕表后投入使用。▼
表带:我不是主角 我是最佳配角 事不宜迟,直入正题。我一直不太重视表链和表带,原因是,金属的表链正常戴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皮带戴时间长了虽然要换,但是我们身边能换表带的地方也很多,要是觉得一般的带子还不够好,还可以去定做表带。国内一些定做表带的商家从选材料、选颜色到表带做完,中间时间不会很长,定做的表带质感、质量都比较好,而且价格也不太高,还可以打上对应手表的品牌标志,需要换表带时让人高枕无忧。但是,在所有手表中,我唯独重视劳力士的表链,因为大家知道,不同型号的劳力士使用的表链不一样,而且即使是同一种表链,不同时期的表链之间,还有非常大的区别。这就导致了劳力士表链对一只劳力士手表的价值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决定了一只劳力士该买还是不买的问题。事关重大。劳力士在历史上也曾经大量使用皮表带,我们可以见到很多皮带子的古董劳。 劳力士表链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并不是劳力士自己做的。 就算是现在,大部分手表品牌的表带实际上都不是自己做的,都是从外部购买的。劳力士是目前为数不多的能自己生产表链的表厂,但最初劳力士也不具备自己生产表链的能力。在历史上,第一条劳力士蚝式表链就是劳力士从外部购买的。在上世纪30年代,手表的表链需要额外费用,和今天一样,一条表链的价格非常高,有时一条表链的价格会占到整只手表的一半(现在别说是一条链子,就是去劳服配一节链子,价钱也是很高的,特别是劳力士表扣上的小皇冠,要是掉了,需要换一节表链)。劳力士的蚝式表链是来自当时著名的表链厂商Gay Frères。包括后来的爱彼皇家橡树表链都是Gay Frères提供的。在当时,钟表界里有很多表链厂商,但是劳力士一直对Gay Frères情有独钟,并一直使用Gay Frères生产的表链,直到1998年,劳力士收购了Gay Frères。劳力士对表链的一个重大改进是,在表链前面增加一个弧形的链节,让表链和表壳从此融为一体。这也成为了现代蚝式表链的开端。 我们现在看到,绝大多数劳力士都是链带表,皮带的型号不多。但是在最初,劳力士蚝式表链只使用在泡泡背和劳力士早期计时表上。其他手表都可以选配皮带,直到有一天(1952年),劳力士对蚝式表链做出了一个重大改良,让蚝式表带真正变成了我们熟悉的样子。最早的劳力士链带是之间挂在表耳之间的轴上的,表链和表壳之间有个缝隙。挂在轴上的表链对表耳轴的压力比较大,留下了“安全隐患”,劳力士在1952年在链带的末端增加了一个链节,让表链变成了现在和表壳融为一体的样式,从此之后,劳力士金属链带开始一统天下。第一个使用“现代”蚝式表链的手表是劳力士1954年推出的6542格林尼治GMT,随后劳力士第一代探一、第一代水鬼都开始使用蚝式表链。劳力士不同时期的蚝式表链。 到目前为止,劳力士蚝式表链经历了3代,现在在售手表的蚝式表链是第3代的改良版。 第一代蚝式表链:第一代蚝式表链的特点是“螺丝表链”。我们可以轻易看到,第一代蚝式表链的每一个链节上(链节的两端)都有一个螺丝,穿插在链节两端。这是第一代蚝式表链的识别特征。 第二代蚝式表链:第二代蚝式表链的特点是“折叠表链”。我们可以看到,表链是用一个金属片从两边向里折叠而成的。穿在表链里的轴从外面看不见了,隐藏在了表链链节的里面。这是第二代蚝式表链的特征。 第三代蚝式表链:第三代表链的特点是“密封表链”。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样式。表链节在侧面封死,没有螺丝、没有折叠,是一个整体的链节。现在的劳力士蚝式表链就是这个外观(注意,我只是说外观一样),这是第三代的特点。劳力士三代蚝式表链对比,从上到下,即从第一代到第三代。劳力士三代表链对比,从左到右,分别是第一代到第三代。 从空心变实心 现在我们常见的劳力士都是使用第三代蚝式表链的型号。而第三代蚝式表链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空心和实心。第三代蚝式表链的链节从侧面看是密封的,但是最初的第三代蚝式表链链节是空心的。外面是密封的,但里边是空心的。曾经有观点认为,劳力士之所以要把表链做成空心的,是因为为了降低手表重量(这只是一种猜测),但是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空心的链节有一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结实不结实暂且不谈,空心链节里面藏污纳垢却是真的,特别是在夏天,出汗、出油多的时候。劳力士自己应该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在2010年左右(我印象中是,可能是2010年往前一点儿)开始把空心的表链换成实心的表链,整个表链的链节是一个实心的金属块。而且,其实除了链节,之前蚝式表链和表壳连接的地方其实也是空心的,后来也顺道换成实心的了。所以,比如新老游艇,老型号16622和新型号116622的链节,老的是空心的,新的是实心的(水鬼也一样),新老之间价格一高一低,是有原因的。新型号用料都比之前的足。劳力士第一代“螺丝”蚝式表链,我们可以看到表链上的一个一个螺丝,以及表耳处使用的是“穿耳”。 在古董劳力士收藏中,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我了解到,一些人把收藏的古董劳力士,拿去劳力士官方售后保养维修。在保养维修的过程中,劳力士官方会把一些老零件换成新型的零件。我们一般人会觉得,劳力士的服务这么好,这么细致。但是对于古董表爱好者来说,就未必是好消息了,因为他们的表从此不是原装的了。劳力士第二代“折叠”蚝式表链,我们可以看到表链节是一个金属片反复折叠而成,表耳同样是穿耳。 毫不讳言,除了劳力士以外,我从来没有关注过其他任何手表的表链,因为劳力士表链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手表买卖。劳力士表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各个型号之间的识别性。劳力士看似外观都差不多,但是通过手表上的一些细节、小地方可以一眼区分出是新型号还是老型号。表链是识别劳力士新型号和老型号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现在市面上流通的劳力士很多,5位编号的老款和6位编号的新款量最大。前面提到的游艇16622和116622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两只游艇的表头几乎没有区别,机芯上避震器、游丝这些小细节我们也看不到,所以只能通过表链。16622和116622的表链明显不同,一眼便知。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况,表商出售一只游艇,型号标的是116622,价格非常低(低于一般116622的价格),让人心动,一看表链才知道是16622,原来是标错了型号。这就是我为什么不了解其他表的表链,唯独知道一点儿劳力士表链的原因。劳力士第三代“密封”蚝式表链,表链是密封的,表耳也是没有打孔的“密耳”。 在前年,劳力士推出了全新的DAY DATE40(228238)。新款DD40在表链中使用了新的技术,把表链链节中的钢轴都换成了陶瓷轴。这是因为,之前劳力士的表链,特别是五珠链这种中间链节比较多的链子,用时间长了就会变松,链节变得松松垮垮,不坚挺了。换成陶瓷轴之后,陶瓷比之前的钢轴耐磨,让表链更坚挺。依照劳力士的一贯传统,估计之后(几年之后),劳力士所有的表链都会换上新的陶瓷轴,劳力士表链的水平将再次得到整体提升。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这就是劳力士的表链。
劳力士手表发展史:找寻Rolex那些逝去的年代记忆!!!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 正所谓“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 都说历史上最突出的、偶然的机遇是赫赫名人、伟大人物的间歇出现, 今天就和各位表友们一起重温劳力士ROLEX发展史, 寻找在逝去的平凡年代里那些不平凡的人做出的不平凡之事!劳力士腕表发展史:1905-1919年阶段1905年:汉斯・威尔斯多夫劳力士的历史与其富有远见和开拓精神的创办人汉斯・威尔斯多夫(Hans Wilsdorf)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905年,年仅24岁的他便于伦敦开设专营时计发行的公司。他更幻想将表佩戴在腕上。虽然当时的腕表精准度不足,但汉斯・威尔斯多夫却能预视腕表不但可展现优雅风格,并同时精准可靠。 为让大众相信他的创新时计能同样精确无误,他特地为腕表装配了由位于瑞士比尔的一家制表公司所生产的小巧、精准机芯。 1908年:五个巧妙的字母汉斯・威尔斯多夫希望为腕表取一个精简易读的名字,任何语言都容易记得,而且在腕表机芯和表面上美观悦目。他说:“我几乎尝遍所有字母组合,最终得出数百个名字,但没有一个令我称心满意。一天早上,我坐在公共马车的上层,途经伦敦市齐普赛街时,我彷佛听到一把小精灵的声音在耳边低声说道:『劳力士』。” 1910年:计时精准度的追求虽然劳力士最初专注于改良机芯质量,然而他在精密时计精准度方面的积极探索,最终亦取得成功。于1910年,劳力士腕表成为首只获瑞士比尔的官方钟表评级中心颁发瑞士时计证书的腕表。 1914年:计时精准度的追求四年后,即1914年,英国矫天文台(Kew Observatory)颁授“A”级证书予劳力士腕表。当时,此等级一般都是航海精密时计方能获取的。自那时起,劳力士腕表便成为精准时计的象征。 1919年:日内瓦劳力士迁往以制表工艺著称的国际城市日内瓦,于1920年在当地为公司“Montres Rolex S.A.”注册。 劳力士手表发展史:1926-1947年阶段 1926年:首只防水腕表1926年,劳力士创制了首款能防水、防尘的腕表,让制表技术迈步向前。这款名为“Oyster”的蚝式腕表配备密闭的表壳,为机芯提供最佳的保护。 1927年:横渡海峡的挑战要证明腕表能防水,必须能提供真凭实据。1927年,年轻的英国女士梅塞迪丝・吉莉斯(Mercedes Gleitze)佩戴劳力士蚝式腕表成功横渡英伦海峡。在游了十几个小时到达终点之后,她佩戴的腕表依然丝毫无损、运行如常。 1927年:品牌代言人概念为了庆祝这个历史性的创举,劳力士在《每日邮报》(Daily Mail)头版发表整版文章宣告了防水腕表的胜利。而此成功创举更标志着劳力士品牌代言人概念的诞生。 1931年:恒动机芯劳力士于1931年研发了全球首创的专利自动上链机制——恒动摆铊。此独创系统是每枚现代自动腕表的基础设计。 1933年:飞越珠穆朗玛峰飞行员曾在首个飞越珠穆朗玛峰的航行中,佩戴劳力士蚝式腕表。他们均对腕表的性能表示满意。 1935年:实地试验实验室劳力士留意到在不同环境其实是给蚝式腕表测试和改良的机会。不论在运动、航空、赛车以及探险等领域,均是测试腕表无数技术性能的最佳实验室。 1935年:马琴・坎贝尔爵士早于1930年代,劳力士与全球其中一位速度最快的车手马琴・坎贝尔爵士(Sir Malcolm Campbell)在赛车世界里开展了愉快的合作关系。1935年9月4日,这位“速度之王”坐上战车“蓝鸟”(Bluebird),佩戴劳力士腕表,在犹他州博纳维尔赛车场(Bonneville Speedway),创下每小时超过300英里(即时速约485公里)的极速纪录。马琴爵士在1924年至1935年间先后九次打破世界速度纪录,其中五次在迪通拿海滩(Daytona Beach)。 1935年:致劳力士的信马琴・坎贝尔爵士表示:“我佩戴了劳力士腕表一段时间,在艰巨环境下,我的腕表依然精确无误。” 1945年:首只日志型腕表1945年,劳力士推出了日志型腕表,这是世界上首款在表面上有日历显示的自动上链腕表。气度不凡的日志型腕表配有专门为它设计的纪念型表带和三角坑纹外圈,极具辨识性,是蚝式腕表系列中最主要的款式。日志型腕表起先专为男士设计,十年后逐渐演变出丰富多彩的女装表款。 1947年:神秘人物1947年,为庆祝品牌取得第100,000枚的官方鉴定认可时计,汉斯·威尔斯多夫将一款日志型腕表赠予一位杰出男士,更将他喻为当代伟人。然而至今,他的身份从未公开。 劳力士手表发展史:1953-1967年阶段 1953年:先驱腕表50年代初,劳力士凭着对精密时计精准度与防水功能的充份掌握,研发了一系列不止于纯计时功能的专业腕表。这些腕表均为全新的专业活动而设,当中包括深海潜水、航空、攀山以及科学探索等用途。 1953年:珠穆朗玛峰1953年,约翰・亨特爵士(Sir John Hunt)、埃德蒙・希拉里(Sir Edmund Hillary)和丹增・诺吉(Tenzing Norgay)各佩戴了劳力士蚝式恒动腕表,首次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之巅。 1953:年探险家型腕表人类探险的辉煌成就为蚝式恒动探险家型腕表的诞生提供了灵感。自1953年问世以来,它一跃成为具有标志意义的经典腕表。 1953年:潜航者型腕表潜航者型诞生于1953年,是首款能防水深达100米(330英尺)的潜水员腕表。其旋转外圈方便潜水员读取下潜时间。 1953年:首批洲际航班随着上世纪五十年代喷气机时代的来临,国际航线迅速发展,使得飞机要短时间内穿越若干个时区,飞行员需要同时知道地球上不同地点的时间。 1955年:格林尼治型II腕表格林尼治型II专为满足飞行员的这一需求而设计。一经问世就成为若干航空公司,包括著名的泛美航空公司(Pan Am)的指定腕表。其瞩目特色为双色调外圈,用而显示昼夜时间。 1956年:星期日历型腕表1956年问世的蚝式恒动星期日历型腕表实现了一项显赫的创新:它备有18ct金或铂金款式,是世界上第一款在表面上既有日历窗又能显示有全写星期的腕表,这在当时是一个伟大的技术成就。 作为尊贵腕表的典范,星期日历型只使用贵金属铸造,一经问世就受到具影响力人士的青睐。 1956年:领导地位劳力士腕表一直与引领世界的重要人士有着密切关系。纵观这许多杰出的人士,不论其高瞻远瞩和成就,然而都有着一个共通点——他们都佩戴了星期日历型腕表。 1956年:欧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欧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是世界一流的粒子物理实验所,进行最先进的科学研究以探索宇宙的奥秘。它更设有全球最高能量的粒子加速器。于1950年代,CERN也是率先证实Milgauss腕表能足以抵御达1000高斯(Gauss)磁量密度的研究所之一。 1956年:蚝式恒动MILGAUSS腕表Milgauss于1956年诞生,专为科学界研创,能抵抗高达1,000高斯的磁量密度。Milgauss腕表的非凡抗磁功能,在于其内部抗磁盖,有助确保机芯的正常运作。 劳力士特别选用顺磁性合金来打造抗磁盖的两部份。经过欧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的严谨测试,证实腕表具备完美的抗磁功能。 1957年:女装日志型腕表女装日志型是劳力士首款日历型女装精密时计,它将腕表的高雅气质与独特功能浓缩在一个小巧玲珑的表壳里,更适合女性纤细的手腕。 1960年:DEEP SEA SPECIAL腕表1950年代,劳力士为Deep Sea Special实验型腕表进行严谨及详尽的测试。凭借制造首两款潜水腕表的知识和经验,第三代的Deep Sea Special腕表能够抵御极端严酷的环境,包括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Mariana Trench)的“挑战者深度”(the Challenger Deep)海域。 1960年:深海潜航1960年,试验深海潜艇的里雅斯特号(Trieste)成功潜入地球表面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Mariana Trench)。海军上尉当・沃尔什(Don Walsh)负责掌舵,他与雅克・皮卡德(Jacques Piccard)乘坐的里雅斯特号,创下这项前所未有的深海探险壮举。 深海潜艇与被系于艇身的劳力士实验型腕表Deep Sea Special自10916米(37800 英尺)海底深处重回水面,仍运作如常。 1960年:迪通拿海滩佛罗里达州迪通拿海滩。此地狭长平坦,沙质坚实,硬如水泥,堪为极速车手的圣地。于1904年至1935年间曾在这里创下14个陆地速度纪录,而其中五项均由佩戴劳力士腕表的马琴・坎贝尔爵士所创下。随着岁月的洗礼,沙质逐渐欠佳。于1959年,一个“超级赛车跑道”——迪通拿国际赛道终于建成。 此赛场迅即成为全球其中一个著名的耐力车赛地点,并与利曼24小时耐力赛齐名。虽然赛道表面不再由沙粒组成,然而迪通拿依然是挑战人类与赛车极限的“劳力士迪通拿24小时耐力赛”之赛事场地。 1963年:宇宙计型迪通拿腕表于1963年推出的新世代计时腕表宇宙计型迪通拿,其命名源于一个经典的地标——“迪通拿”(Daytona)。宇宙计型迪通拿腕表坚固且防水,并其外圈更配备用以计算平均速度的计速刻度外圈。 1963年:法国潜水公司COMEX劳力士一直与法国潜水公司COMEX保持密切合作。COMEX的潜水员们在深海执行任务时就佩戴劳力士海使型腕表。公司在亨利・吉尔曼・德劳兹(Henri Germain Delauze)的领导下,曾是深海潜水领域的先行者,如今是世界公认的水下工程和高压技术的标志性企业。 劳力士与COMEX进行着一如既往的紧密合作。总部位于马赛的COMEX专为测试Rolex Deepsea腕表而开发了一个高压测试箱。 1967年:海使型腕表蚝式恒动海使型腕表腕表于1967年面世,防水深度达610米。为达到专业深海潜水员的需求,表壳配备了排氦阀门,让气体混合物的氦气能在高压舱的长期减压过程中释放出来,以免损毁腕表。 劳力士手表发展史:1971-1992年阶段 1971年:探险家型II腕表劳力士推出专为极地探险家、洞穴学家及挑战极限的探险人士而设蚝式恒动探险家型II腕表。它配有24小时指针,可帮助身处极地或地下洞穴的佩戴者指示黑夜白昼。 1976年:劳力士雄才伟略大奖为庆祝蚝式腕表问世50周年,品牌特地举办劳力士雄才伟略大奖,以表扬一众勇气可嘉、坚守信念的人士,努力解决重大挑战。 来自全球的创新计划或正在进行的计划,均有机会获颁劳力士雄才伟略大奖,品牌希望藉此支持各方改善人类生活,并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这些计划涉猎各个人文层面,不断扩阔知识,改善地球生态。 1978年:海使型4000腕表劳力士推出海使型4000腕表,防水深度达1220米(4000英尺)。 1985年:904L不锈钢劳力士是首个选用904L不锈钢去打造所有不锈钢表壳的领导制表品牌。这种材质常用于高科技、航天及化工行业,其优秀的防锈蚀性可与贵金属媲美,润饰后更能呈现出独特光泽。 1992年:珍珠淑女型腕表全新演绎的女装日志型表款——女装日志珍珠淑女型腕表隆重登场。 1992年:游艇名仕型腕表1992年,劳力士推出了蚝式恒动游艇名仕型腕表,这是第一款拥有三种表壳尺吋(29、35或40毫米)的蚝式专业腕表,集中体现了劳力士与航海运动的紧密联系。 1992年:劳力士与赛艇劳力士是全球多项著名海上赛事的荣誉赞助商。 劳力士手表发展史:2000-2013年阶段 2000年:4130型机芯4130型机芯的构思与组装均由劳力士独力完成,而于2000年所设计的宇宙计型迪通拿表款,仅由290个部件组成(远少于标准多功能时计),呈现简约之美。 2002年:创艺推荐资助计划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于2002年创立,自各个艺术范畴的杰出人物会透过此特别项目,为一众才华之士提供一对一的指导。过去十年,劳力士创艺推荐资助计划的创意小区在不同地域和文化中持续扩展,现在便有80多位来自不同年代和背景的创意艺术大师参与其中。 2005年:CERACHROM字圈为了确保腕表的坚固性和持久性,劳力士研制出专利Cerachrom字圈,用于一些蚝式系列专业腕表。由于它用极其坚硬、耐腐蚀、抗刮损的特殊陶瓷制成,即使经紫外线照射也不会褪色。该材质抛光效果极好,赋予外圈、持久的光泽。其24小时刻度,更覆有铂金薄涂层。 2005年:蓝色PARACHROM游丝历经五年研究,劳力士利用顺磁性合金,创制出蓝色Parachrom游丝,不但不受磁场影响,抗撞击能力更提升十倍。在历史上,蓝色的微弹簧只会配置于最精准的时计上。2007年:游艇名仕型II腕表蚝式恒动游艇名仕型II帆船赛计时表是全球首枚配备机械及默认倒数功能的腕表。在这个独特的复杂制表装置中,其机芯和表壳,与劳力士自行设计和研发的Ring Command旋转外圈组成了一个创新系统并进行互动。此帆船赛计时表让选手可在发令枪鸣响后,便可尽快冲线。 2008年:ROLEX DEEPSEA腕表Rolex Deepsea特别为水下极限探险而设计。创新的Ringlock系统,使表壳的水晶表面可承受水深相当于超过三吨的巨大压力。 Rolex Deepsea可达的深度虽未及部份为研究建造的潜艇,但却比大部份潜艇探索更深,甚至是人类能存活水深的百倍深度。 2012年:SKY-DWELLER腕表劳力士推出了革新的蚝式恒动Sky-Dweller腕表,这款出色的技术杰作专为环球旅行人士设计。直径42毫米的表壳从容典雅,双时区显示易读取易调节;还配有一个名为沙罗(Saros)的创新年历装置,其灵感来自一种天文现象,每年只需调校一次。Sky-Dweller还配有由Ring Command旋转外圈构成的全新接口,以便快速调校不同功能。 2012年:抵达地球尽处2012年3月26日,在马里亚纳海沟(Mariana Trench)最深处,电影制作人及《国家地理》驻会探险家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刷新单人深潜纪录,独闯海沟第一人。而在此前,只有在1960年两位探险家驾驶的里雅斯特号(Trieste)征服此处。两次同行,缔造创举,唯有劳力士腕表。 2012年:DEEPSEA CHALLENGE腕表蚝式恒动Rolex Deepsea Challenge是劳力士一款实验型潜水腕表,防水深达12000米(39370英尺)。这只时计全由劳力士研发及制造,可抵御极端的深海压力,开创全球潜水最深腕表的世界纪录。 2013年:一级方程式赛车为延续与赛车运动悠久密切的关系,劳力士在2013年成为一级方程式赛车(Formula 1®)的长期合作伙伴,担任大会计时和大会时计。
瑞士这个美到让你忘了时间的地方,竟然靠出卖“时间”挣钱 瑞士(Switzerland)一个选择了永久中立的国家,纯净,由骨子里透出来。高度富裕、经济发达也给这里带来了最适合旅行的特质,冬季极为适合度假滑雪,策尔马特、达沃斯、圣莫里茨都能作为首选;夏季选择在湖滨纳凉,乘坐火车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既然已经春节了,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预算,不如到瑞士给他选一块手表吧(呃,量力而为吧!)!钟表生产和创新主要集中在日内瓦。但是很快制表工业扩展到侏罗山区,特别是纽沙泰尔州。大约一个世纪以前,瑞士90%的钟表生产就集中在侏罗山区,这一地区也被冠以统一的特征和统一的称号:钟表山谷,精准之地。这里展示了钟表制造的秘密和独一无二的钟表艺术。 「 汝拉山谷 Jura Region 」法国和瑞士边境有一段弧形山脉,那就是白雪皑皑的汝拉山谷地区(Jura Region),崇山峻岭呈东北-西南走向,长约360公里。从南端的隆河一直伸展到北部的莱茵河,其间既有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也有错落有致的湖泊和山谷。尤其在瑞士境内,湛蓝如洗的天空、郁郁葱葱的树林、如盘亦如镜的大小湖泊,以及清新而毫无污染的空气,无不令人心旷神怡。如果你选择5、6月份来到这里,自然风光便是招待客人最好的礼物。从瑞士日内瓦出发,向东北方向驱车约50公里,穿越汝拉山脉,一直到与德国相邻的巴塞尔,这几乎就是瑞士钟表制造行业的地图,不仅涵盖了瑞士大部分高级钟表品牌的诞生地、生产地,还有众多的精品店、博物馆和钟表学校。大名鼎鼎的日内瓦钟表展和巴塞尔钟表珠宝展如同上下两个关卡,这中间狭长的一条汝拉山脉便是活生生的钟表传奇。 劳力士Rolex劳力士最引以为傲的心脏地带——比尔制造所(Bienne)自然也坐落在侏罗山脚下。专门进行劳力士机芯的设计和生产。制作机芯所需的所有元件(每个机芯约200个)都在这里一丝不苟地制作。 阿加西亚斯全球总部劳力士全球总部位于日内瓦的阿加西亚斯(Acacias)。总部大楼建立于 1965年,2003年到2004年期间进行了全新改造,于2007年投入使用。外墙采用极具象徵意义的绿色。Acacias总部负责腕表的设计、研究和开发,可说是劳力士的大脑区域。 普朗莱乌特普朗莱乌特(Plan les Ouates)制造所位于日内瓦州,于2004年投入使用,负责制造表壳和表带,员工约1,800名。制造所由六个分支楼体组成,长65 米,宽三十米,高三十米,通过一个中心轴相连,是劳力士最大的制造所。
传统的工艺,璀璨的光明 珐琅工艺是相当神秘的,它是传承了数百年的手工工艺,如今珐琅面盘腕表已成为最受欢迎的收藏品之一。这种微型艺术的美,才是珐琅艺术真正的魅力所在。 简单地说说珐琅面盘的制作过程: 制作珐琅最基本的工具,它就是一个粘土做的“熔罐”,在摄氏30度的温度下,用7个月的时间来晾干。然后将其放在窑炉内慢慢加热,保持摄氏1400度的高温,连续烧制8天。 而珐琅原料就需要放在这个“熔罐”里受热,直到它变成像水晶那样的无色透明液体。这时,便可向其中加入各种金属氧化物,用以生成多种不同的颜色:铜可变绿和宝石绿,钴可得蓝,镁成褐,铂金变灰,混合氧化铜,钴和镁可得黑,而锡酸硼会变白。之后,可用长柄勺将“熔液”舀出,置于铸铁桌之上(适用于透明釉),或将其舀入铸铁模具中(适用于不透明釉),进行冷却。 冷却后,你就可以得到像玻璃一样的片状硬物,你需要将之压碎并碾成初粉。一般情况下,珐琅工匠都是采购不同颜色的釉粉。这就是最初的原料。下面开始各家将运用不同的技法来制作珐琅面盘. 劳力士是先将珐琅粉末注入玛瑙研钵里,加入少量水用杵研磨,再除去水分。经水洗后,珐琅质感变的理想,便可注入预先准备好的镂空表面中沉积。 随后开始一个严谨又漫长的步骤:用画笔(如镂空位置狭窄)涂上第一层珐琅。珐琅只有经过多次高温处理后,色泽才能确保持久。各种颜色的珐琅需不同的高温来处理,在珐琅模板上逐层加上微量的珐琅物质,每加一层便需用火处理一次表面,需五,六次才告以完成。然后珐琅表面便可进行磨石程序,即以细石将珐琅表面打磨光滑,最后再用火处理表面一次此步骤称为釉烧,使磨石磨过的珐琅回复光彩,且散发璀璨光明。 如今劳力士的珐琅只运用在镶嵌钻石的金质表面,作为点缀的小时刻度上运用。如迪通拿116599的罗马数字。
回顾有史以来最复杂的劳力士——劳力士Sky-Dewller系列 于2012年首次发布的劳力士Sky-Dweller系列腕表当然不会满足所有人的口味,毕竟众口难调,然而它却是那一年最新颖,最令人眼前一亮的劳力士表款,这一点毋庸置疑。不像什么重制版的GMT腕表,也不是微微设计改动过的海使型腕表,更不是什么探险家型系列。Sky-Dewller从里到外都是全新的,但是从头到脚依旧散发着劳力士特有的气息。有一点要说的是,直至今日“Sky”这个字眼仍然代表的是这一劳力士最复杂的腕表系列,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外观方面,更主要的则是使用者的观点。所有的这些原因,让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深入的回顾一下这一有趣的系列。关于这款表有许多要说的,但是还是让我们先回溯到它还未被发布之前吧。那个时候人们希望劳力士能够带来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具备更多功能同时也更加精准的升级版GMT表款,当然,或许配备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时装置也说不定。所以当劳力士揭开了Sky-Dweller的神秘面纱的时候,它好像与人们的期望有些相差甚远… Sky-Dweller系列属于运动型表款吗?不完全是,但同时它也不是一款完全的正装表。同蚝式恒动系列比较类似,例如日志型或是星期日历型,它比较属于一种休闲型腕表,介乎于上述两个概念之间。话是这么说,其实还是要分款式的,下面小编就带大家回顾一下相同Sky-Dweller表款的两种不同款式,分别是:运动气息占主流的白金黑盘钢链款(型号:326939)和适合正装场合佩戴的玫瑰金巧克力色表盘配皮带款(型号:328135)。整体理念 简单来说,Sky-Dweller系列是劳力士为了那些“有着个人事业的旅行者”所打造的。这是一款有着诸如第二时区时间显示以及日期、月份显示功能的实用型腕表,真心是把该包括了的功能都包括了,这也意味着这个系列的表款既可以搭配正装服饰出席正式场合,也可搭配休闲服饰外出。所以不要把它当成了飞行员腕表,它主要是劳力士为那些或为了工作、或为了旅行需要频繁出入于各个国家的人所打造的表款。Sky-Dweller系列也是劳力士旗下最为复杂的一个表款系列…当然它也确实非常复杂。然而,劳力士一直注重的都是产品的功能使用方面,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复杂而复杂。每一项功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并不是为了有趣或是美观而刻意去添加。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采用了先进工艺的Sky-Dweller系列腕表外表看起来仍然如此平凡,因为每一项功能都是从实际出发,毫无花哨可言。“Sky”所指,如同蚝式恒动系列的大多数腕表一样,是一个为简化你的生活而出现的工具。潜航者系列或是海使型帮助了潜水员更有效的去完成潜水作业,格林尼治型帮助了飞行员跨越不同的时区仍掌握精准的时间,游艇名仕型帮助了船员们在合适的时机去开始他们的赛艇比赛。Sky-Dweller也一样,它会成为旅行者们独一无二的可靠伙伴。说了这么多,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刨除复杂型不谈,一切都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简单为主要目标。 表盘设计Sky-Dweller系列腕表的表盘布局大致可以分为3个区域:当地时间,本地时间以及年历显示。第一个区域是大家常见的:当地时间,意即观测者所在子午线时间,它由位于表盘中央的三根指针指示(时针,分针和秒针)。第二个区域则是本地/参照时间,通过带有24小时标识的小表圈来指示。 劳力士选择使用了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来显示这一功能,通过两个要素:一个位于劳力士logo下方的红色三角形,以及一个旋转的24小时表圈。如下图所示,当地时间为10:09,第二时区时间为07:09。总的来说,读时极为简单。下面来到了表盘上的第三个区域:年历显示功能。Sky-Dweller拥有一个复杂的年历装置,却通过一个简便而实用的方式展现了出来。完全取代了之前“填鸭式”的表盘布局(就是日期盘、星期盘和月份盘挤在一起的那种),劳力士选择了让表盘看起来更加自然清爽。年历部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位于3点位的标志性日历窗,如上图所示,环绕表盘边缘有12个紧挨着时标放置的小开口,用于月份显示,12个小时,12个月份,这种设计极其巧妙。月份通过小开口内对比鲜明的颜色来显示,黑盘表款显示的是7月,玫瑰金表款显示的是6月,非常简单,极为直观。日常使用及调校 腕表上的时间与年历功能一般通过什么装置来调节呢?通常来说的话就是表冠。可是,日期,月份、本地时间、当地时间这些功能全部通过一个单独的表冠来操作听起来就有些令人头大。那么第二种途径就是按钮,但是这是一种既不方便也不美观的方式。劳力士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就是让表壳外圈参与了进来,他们将之称为“Ring Command外圈”。替代了传统的拉出表冠或是按钮等方式,我们可以简便的将表圈旋转至三个位置用于选定不同的功能(日历,本地时或是当地时),然后我们便可简单的通过表冠任意双向的去进行调校了。这一专利的“Ring Command外圈”装置内部零件构成不下60个,但最有趣的事情则莫过于没有人能够想象得到的,带有鲜明劳力士特色的凹槽表圈竟然如此复杂并且还可转动。这真是一种聪明的做法,既让功能调校变得更为简单,也让腕表可靠性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Sky-Dweller系列内部搭载了一款特殊的,专为其打造的机芯:Cal.9001。这是劳力士迄今为止研制的最复杂的机芯之一。它具备了COSC的认证,可提供至少72小时的动力储备,同时配备有Paraflex缓震器以及蓝色Parachrom游丝(防磁)。 外观正如大家所看到的,选择了同一表款的不同样式来做了一期对比回顾。一款是正装气息较浓的玫瑰金腕表,巧克力色表盘搭配棕色皮带;另一款则是充满运动气息的白金黑盘腕表。不同的选择造就不同的风格,以同一款表相比来看更为强烈,一个是谦谦君子,一个是运动健将。另外,不要错误的认为它可以胜任正装表的角色,42mm尺寸的它尽管大小较为适中,但是让它躲在袖口中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结论 再一次的,劳力士推出了一款令众人无比心水的时计。尽管它的外观看起来十分简单,但却具备了足够的实用功能,同时它也重新定义了手表功能调校的新标准。劳力士不玩花活儿,他们一直以易于使用,质量可靠为目标去打造旗下的豪华产品,而从Sky-Dweller身上我们也切实体会到了这一点。它不是一款高级时计,有着为了收藏家或是富豪们的喜好而打造的复杂功能(比如陀飞轮),或是一个配件就需要花费几天甚至几个星期的时间去纯手工制作。劳力士定义了另一个概念,就是应用于日常之中,可以更好的协助我们的工作或生活的奢侈型产品。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劳力士是世界上最知名的手表品牌之一了吧。
手表中的哪些智慧之——劳力士保持玫瑰金鲜艳颜色的技术秘密 美丽而易褪色的玫瑰金制造发红的18K金的技术已经流传了几百年,原理很简单就是调节24份中的除去18份黄金以外的6份其他金属的配比。铜加的多,颜色就更加红,铜的比例减少、银的比例增加颜色就从红变为粉红。更耀眼的玫瑰金图中左边的是白金、中间是就是玫瑰金,右边的是黄金 但是相比金,产生颜色的铜是更为活泼的金属,当表壳接触自来水、海水、泳池含氯的水、盐水、肥皂水(tap water, sea water, the swimming pool water, salt water or soapy water)这些含电解质的水和铜和金发生电化学反应,会把铜当做阳极腐蚀掉。这种反应实际是非常微弱的,而且只发生在表面,但表面的着色的铜腐蚀掉了,漂亮的红色也就褪掉了。这种褪色在实验中是很明显的,在40摄氏度下的饱和盐水中浸泡十天颜色就会明显暗淡。劳力士的第一代永恒玫瑰金技术为了让玫瑰金的颜色更加持久,早在2003年9月4日劳力士就申请了欧洲专利EP1512765,发明人多达8人,当时的思路是加入铂金,组分上确保18K的75%的黄金,显示红色的15%至18%的铜,保护铜的0.5%-4%的铂。这样的技术原理实际是引入更稳定的铂,因为铂的量比较少,接触盐水这样的电解质消耗掉的铜也相对更少了,减缓了颜色蜕变。劳力士最新的永恒玫瑰金技术劳力士在今年2014年2月6日申请了最新的永恒玫瑰金专利WO2014122235,发明人PASCAL DUBOS、JEAN-FRANÇOIS RICARD。推出了更优秀的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保护呈现红色的铜,加入了更加活泼的钙、铟、硅。如果腐蚀先腐蚀这些更加活泼的,铜就保护了下来,可以保护美丽的红色和粉色。从中可以看到技术的不断进步。从原理上铜被腐蚀掉量很小,颜色基本是不会退的。
劳力士的陶瓷圈腕表为何那么贵?看完它的技术过程就明白了 能让劳力士运动表延续潜水表辉煌的绝对绕不过劳力士的水鬼系列,尤其是绿水鬼在2014年/2015年间一表难求。劳力士表圈采用陶瓷材质时间不久,最近十来年才开始。在2003年之前,一直是采用氧化铝材质的;在2005年才正式开始采用陶瓷材质表圈。2007年格林尼治都是单色的,是因为当时解决不了双色陶瓷技术。直到2010年,劳力士潜航者的绿水鬼才开始采用绿色陶瓷及绿金面盘。在这要提醒下,绿水鬼的表盘是采用劳力士绝密的PVD技术镀以“绿色黄金”涂层。劳力士腕表的设计数十年来一直未有大的改变,不过在材质上和技术上一直不断创新。这首要提到的便是劳力士靓丽的陶瓷颜色专利技术。这种具有装饰性的运动型腕表搭巧颜色,上手是非常漂亮的。劳力士为此发明了彩色陶瓷的化学材料专利欧洲专利EP1887052。申请于2006年7月31日,公开于2008年2月13日,发明人FINK-PETRI ALKE和HOFFMANN HEINRICH。 劳力士的彩色陶瓷使用黄金为陶瓷着色,可以生产多种颜色的陶瓷。如绿色陶瓷(金和银的合金着色)、还可以生产红色陶瓷(金和铜的合金)、灰色陶瓷(金和铁的合金)、紫红色陶瓷(金和铝的合金)、桃红色陶瓷或粉红色陶瓷(金、银和铜的合金)。原理就是经典的门捷列夫周期表第11类IB族金属,利用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层的自由电子诱导表面等离子体振子共振,产生可见光谱。其实使用二氧化硅包覆纳米颗粒的金合金着色剂作釉,为氧化铝或氧化锆陶瓷着色是公知技术。而且全部使用金合金是比较贵的,着色颗粒采用外层为金合金、内衬为银的“飞金形式”(英文称作Vermeil)是很常见的。 但现有技术存着很大的技术问题,就是出来的颜色灰暗、脏,带有模糊的棕色。原因在于烧结过程中,二氧化硅涂层未结晶时金属颗粒扩散,发生团聚凝聚,这样着色不均匀,导致部分地方没用着色就灰暗了。距离需要的颜色色彩饱和、明亮、稳定相差很远。制造出颜色鲜艳的陶瓷,是有独家技术的。具体技术来说就是,使用结晶态的二氧化硅,避免了重结晶时发生团聚。并且经过反复试验提出了1100至1250摄氏度,在氮气或氩气保护在烧结。但实话说劳力士还是留了一手,烧结的时间只是很含糊的说30分钟到24小时之间,这么宽的范围如果要仿照还要经过大量试验摸索才行。 劳力士自豪的宣称使用结晶二氧化硅,得到的陶瓷颜色干净而且色彩饱和,实际效果我们也看到了,确实非常漂亮。而陶瓷衬底也采用不常用的氧化铝陶瓷衬底,一般的陶瓷衬底有两种选择,氧化锆机械强度更高,但带有淡黄色,如果使用纯白色的氧化铝则颜色更漂亮。陶瓷表圈上金属刻度的制造技术 劳力士使用陶瓷表圏的款式,潜水表和GMT两地时表,表圏上都带有数字的刻度。最早的塑料圈和铝圈,印刷数字非常容易,在陶瓷圈上制作出醒目、美观、耐久的数字刻度难度是很大的。劳力士对于也研发出很有智慧的技术。申请了欧洲专利EP1548525,这些技术简单说就是很有刷碗的“洗涤灵”的智慧。 每个家庭刷碗都用洗涤灵,洗涤灵为什么能洗掉碗上的油呢?本来油是油、水是水,互不相容。而洗涤灵既溶于水又溶于油,把本来不相容的两者融为一体就洗掉了。 劳力士最新的陶瓷圈技术——荧光陶瓷圈2013年和2014年的巴塞尔表展上,劳力士的分别在GMT表款上推出了国米蓝黑圈和红黑圈,把陶瓷着色技术用到了极致,表圏上目前最高端的产品还不是陶瓷的,而是透明蓝宝石的,好处就是底下的刻度可以带荧光,在黑暗中表圈的刻度也有夜光。这个是目前劳力士现有陶瓷表圈产品无法达到的。
劳力士的绿金技术
劳厂早期的特别产品 有部分人肯定以为本文搞错了,沛和劳有什么关系? 其实没错,在那个年代,劳替沛生产了好几批产品。
3135和8500机芯之客观比较,送给想客观了解真实情况的人。 到目前为止,可以说8500已经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并没能实现它一直在鼓吹的——”大大延长保养间隔“这一最大卖点,反而出现了各种问题,偷停、走快、变慢、指针对不齐以及发条盒轴心油过早干了的问题等。虽然欧出了各种问题也在解决,但至少说明,这个机芯还没有达到如3135系列的稳定可靠地状态。下面的文字是早期写的对比,当时的认识相对还是肤浅,现在看来对比结果已经很明显了,无需再比。 请大家看贴后理性文明发言。关于两种机芯的具体图片,为求客观,请大家自行搜索。好吧,下面开始。 (1)从所采用的擒纵机构上看,3135是经典的杠杆擒纵,而8500是新颖的同轴擒纵,从设计上各有特色。 (2)从机芯摆频上看,3135摆频4hz,8500摆频3.5赫兹,一般而言,高摆频有利于机芯运转的稳定性。 (3)从机芯特色上看,3135机芯特色是蓝游丝、红轮和新避震,8500机芯特色是硅游丝和同轴擒纵,如果喜欢dlc可以把dlc也看作8500的一个特色。 (4)从储能上看,8500是双发条盒,3135是单发条盒,8500的储能比3135多35%。 (5)从机芯走时长度上看,8500是60小时,3135是48小时(没记错的话),8500比3135能多走1/2天(即多走25%)。但需说明一下这与8500摆频偏低有关。 (6)从实际走时精度上看,目前无显著证据表明8500好过3135。欧版8500误差大的案例并不少见,3135精准的案例也无需我举例,自行浏览劳版即可。 (7)从实际走时稳定度上看,目前无显著证据表明8500好过3135。从欧版表友的汇报情况看,显然,8500的走时稳定度与发条的储能状态有明显关系。 (8)从机芯抗位差表现上看,从表友提供的实际数据看,8500抗位差表现并不突出,走时误差与发条储能状态明显相关,不存在8500抗位差更优秀和走时更稳定的结论。 (9)从日期显示方面看,3135是瞬跳日历,8500不是瞬跳日历。据称8500机芯调整时间时有禁忌的时间段,3135则没有这个问题。在这点,可以说8500完败于3135。一个连日历这个基本功能都做不到位的机芯却被吹捧全面胜出3135,岂不是很可笑? (10)从保养周期上看,3135保养周期在5年以上一般没有问题,8500因推出时间短,暂不能下结论。因机芯个体差异导致的保养周期延长或缩短的情况不做评论,比如有人的3135机芯20年未做保养仍走时正常(只是听闻)。 (11)从售后服务方面看,根据大家的反馈,劳服的服务要好于欧服的服务。这个请大家自己判断。 (12)从新机芯的磨合期上看,两种机芯的走时是否需要经磨合才稳定并不存在必然的结论,更不存在chn6所宣传的所谓8500没有磨合期(或者一周的磨合期)而3135磨合期是两三个月的结论(chn6的这种说法纯属信口开河、恶意捏造)。 (13)从机芯结构上看,8500的擒纵要比3135的复杂,对加工制造和组装的要求高于3135。 (14)从故障率上看,双发条盒故障率理论上要比单发条盒高,8500同轴擒纵的故障率理论上要比3135高,原因就是8500更复杂,更精密,不再过多解释。实际使用中哪种机芯故障率更高因缺乏数据支持不做评论,但3135推出时间要比8500长很多。 (15)从维护保养的角度看,3135比8500要更容易维护一些,原因同样是因为8500机芯比3135机芯更复杂。 (16)从上链效率上看,从欧官方公布的数据上看8500稍稍占优(实际情况是否如此未知),二者在实际使用中感受不到区别。3135上链效率已经非常优秀。 (17)从对各种热耗散能量损耗的控制上看,3135要好于8500,这点也是从欧官方的数据上解读的,有人有不同看法,各位感兴趣可以自行解读数据。 (18)从蓝游丝与硅游丝的比较上看,二者都是特性稳定的防磁游丝,蓝游丝对温度变化的不敏感性要好于硅游丝,硅游丝与蓝游丝的制造工艺有明显区别。在防震方面,劳宣称蓝游丝抗震性能较之前游丝提高10倍,欧的硅游丝暂未发现这方面的数据。至于二者的疲劳问题,都存在疲劳问题,目前无具体的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二者的品质都足以保证日常使用的防磁和精度的要求。关于蓝游丝的更多信息,可参加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iwatch365.com%2Fthread-17386459-1-1.html&urlrefer=ea90c843bd878d759c754b5ab411a341 (19)从避震上看,劳宣称3136的新避震要比知名的kif避震减震效果还要好50%(没记错的话),8500采用Incabloc所制造的减震器,减震效果应与kif避震水平相当,与劳的新避震的优劣无数据比较。 (20)从机芯的打磨上看,3135的打磨细致全面,而8500在打磨的全面性和细致性方面均不如3135。(这个可自行论坛搜索有关讨论) (21)从机芯的缺点上看,早期生产的3135存在自动陀上链系统的銷杆轴承不够健壮的问题,可能会存在长期使用磨损后的蹭陀现象,但在按正常周期保养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应该能得到避免。据说后期的3135銷杆轴承这方面有所强化,是否如此不得而知。8500在设计上不可避免会存在左右摆幅不等的问题(原因与8500的具体擒纵结构设计有关,不解释),另外,8500的自动陀轴承与3135一样也采用了銷杆轴承的设计,是否也存在长期使用磨损后的蹭陀现象需要继续观察,其他问题因推出时间不算长,还未充分暴露,不做评论。对有人提出8500产品存在摆幅下降比较明显的问题及反映8500仍存在偷停问题是否属实以及属极个别个例不做评论。 以上比较之外,说一点个人的主观的看法: (1)从机芯美观度上看,我主观认为3135的红轮+蓝游丝的设计要比8500的dlc黑色处理+硅游丝赏心悦目,当然,8500的放射纹也很炫,但个人认为不太耐看。 (2)从可靠性讲,8500推出时间尚短,还未完全经受实际考验,而同轴是否达到了其设计预期现在下结论更是为时尚早。 (3)从擒纵机构的设计上讲,擒纵机构的功能决定了理想的擒纵机构应该是对称设计的,而8500是非对称设计的擒纵机构,这种非对称设计在先天上就会潜存很多问题,难保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而暴露出来。举个例子,大家认为4缸发动机和3缸发动机哪个长期运行下来会更平稳?我不反对同轴的设计理念,但不看好8500这种非对称设计的擒纵。雅典表设计的双向同轴擒纵是对称设计,建议对同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一下。 (4)8500的擒纵事实上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完全的同轴擒纵,观察其擒纵机构设计和工作过程便可知道8500的擒纵实际上是杠杆擒纵和同轴擒纵的混合体,并非纯粹的同轴擒纵设计。 (5)在8500推出还不足5年时, 尚未接受完实践的检验时,chn6就急于宣告8500全面胜出3135,明显缺乏科学严谨的精神,结论也根本站不住脚。在我看来,8500设计是否称得上成功或达到预期,至少要过十年以上才能下结论,因为需要时间观察8500是否能达到欧官方所宣称的其同轴产品可以将保养周期延长为十年左右以及在十年期间内它的走时表现是否始终保持优秀。如果仅仅根据欧官方的宣传材料和数据而不是实际检验就来下结论,难免会再犯2500机芯的笑话。 (6)机芯设计是一门复杂的技术,包括摩擦力特性、材料磨损特性以及发条游丝系统的动力学等方面均是非常复杂的,感兴趣大家可以查阅学术期刊上有一些学术文章专门研究诸如机芯动力学问题等并指出其复杂性,所以根本不是chn6所宣称的什么机芯设计不复杂,用仿真技术就能把问题全搞清楚那么简单(否则也不会有2500这种失败的作品),现阶段机芯设计仍然是技术和经验的结合,因此劳的渐进式升级是值得肯定的做法。 可以说,8500设计上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3135,多处采用了3135的设计方案,如采用了3135的无卡度游丝+可调惯量摆轮设计,这是保证8500也具备较高的精准度的根本原因。但若说8500相对于3135有重大突破,则未免言过其实。3135的魅力在于其经典的设计,没有华而不实的设计,坚守以精准、稳定和可靠作为其机芯设计和改进的根本原则,这种做法在有些人眼里可能被认为劳不思进取,但在我看来,这正体现了劳的严谨求实的作风。
详解机械手表机芯的心脏---留给看的懂的吧友 机械表的最重要的机构就是摆轮游丝系统,它是手表机心的心脏部位。当打开手表后盖的时候,我们首先看到的是金黄色的大摆轮在来回摆动,宛如人类的心脏在跳动一般,所以笔者认为,机械手表的摆轮游丝系统无论是从内在的机械原理,抑或是从外在的感观认识,它都起着人体心脏一样的重要作用。 由于摆轮游丝系统的高度精密性和它在设计功能上所具备的强大运动等特点,决定了该系统脆弱的一面。接下来我们就机械手表摆轮游丝系统常见的一些常见问题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走时不准的故障分析 可能导致一只机械手表走时不准的原因很多,但如果该故障是发生在摆轮游丝系统,则有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 游丝在快慢针内外夹中不荡框,很大可能会造成该手表的快慢不准。游丝工作长度的改变直接影响摆轮游丝振动周期的大小,如果游丝的工作长度增长,就使周期 增大,手表走慢;反则游丝工作长度变短,手表走快。游丝在内外夹中荡框改变了游丝的工作长度,游丝贴内夹(或外夹)时游丝工作长度缩短了,手表走快。游丝 在内外夹中间位置时,游丝工作长度变长了,手表走慢。游丝均匀荡框,在展缩运动时,内外夹对实际工作长度的影响是相等的。因此,可以减少机械手表平立面位 置的走时误差,而不荡框弹夹时,将造成手表位置误差的增加,尤其在立面位置会使手表等时性误差增大。维修时,可用镊子夹住游丝近外桩端处,向外或向内将游 丝钳动一个角度,使游丝离开内夹或外夹,开始荡框展缩运动。不过有些使用时间较长的老式手表,由于摆轴的磨损等原因,表现出立面位置走时慢的现象,我们也 可以将游丝调整,使其贴夹不荡框,以此来补偿手表在立面位置时走慢的不良现象。 摆轮游丝系统不清洁,夹有布毛、脏物都将影响机械手表走时不准。维修时,要仔细查明故障所在,加以排除。摆轴上下轴榫润滑状态不良也将造成手表走时不 准。摆轴上下钻注油量过少或润滑油流散、干涸都要拆下来进行清洗,重新注油。游丝不平、偏心、摆轮端面跳动过大也有可能与相邻近的零部件微微相蹭,造成磨 擦阻力增大,手表走慢。维修时要针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调整,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手表走时得以恢复正常。游丝内桩、外桩的黏胶过多过高,造成微蹭,手表走慢。游丝内桩黏胶过多高出内桩,就可能与上防震器相蹭。外桩上的黏胶过多高出外桩,可能与摆轮轮幅(通 常又称摆梁)相蹭。此时只要剔除多余的黏胶即可,但一定要注意不得破坏其黏牢程度。摆轴轴榫弯曲、损伤、锈蚀等缺陷将造成手表走时不准。这种情况表现在校 表仪上记录下的音迹线条是变化无常的,每次校表线条的变化都不尽相同。遇到此种情况,只有更换合格摆轴才能彻底排除故障,使手表正常运转起来。 常说的“挂油丝”现象会使手表突然走快。当手表遇到外力的瞬间冲击、震动,将使摆轮振幅突然增大,距外桩第二圈的游丝在展缩运动时,可能会挂在外桩或外 夹上,而以挂在外桩上更常见。外夹表面粗糙度高,有毛刺时也容量发生。这样游丝的工作长度就大大地变短了,致使手表突然走快,多时可达1-2小时。遇到这 种现象,只要用镊子轻轻将游丝从外桩或外夹上摘下来,手表即可恢复正常运走。 由于润滑油污染在游丝上,致使游丝互相黏连,也会出现手表走快的故障。修理时,将摆轮游丝放在清洁的汽油溶液中浸泡一会儿,清洗后吹干或烘干即可。 手表被磁化也将使手表突然走快。手表放置在强磁场中都有可能被磁化,磁化后的游丝将出现圈间黏连现象,和游丝沾上油污相仿,其工作长度也将大大变短,同样致使手表突然走快。受磁后黏连的游丝是挑洗不开的,可以在退磁器上退磁,黏连现象就会消失。 快慢针与防震器座配合过松,受到震动时快慢针会自行移动,手表会相应的走快或走慢。遇到这种情况时,最好是更换松紧合适的快慢针。快慢针部件上的内夹没 铆牢,游丝展缩时。内夹随着游丝展缩而活动,致使游丝工作长度变长,手表走慢。遇此种情况可拆下摆夹板,用合适的冲子重新铆牢内夹,当然更换合格的快慢针 更为适宜。 手表受冲击震动后,可能使游丝各圈间的螺距不均匀,且向外桩方向偏移,使游丝靠死外夹,也有可能使外两圈游丝蹭到外桩,造成手表走快。遇到此种故障,可以用镊子夹住接近外桩处的游丝向里推一点,使游丝在内外夹中均匀荡框。 二、停摆与摆轮游丝系统故障 一般来说,手表停摆的原因更多的不是出自摆轮游丝系统上的故障,但是摆轮游丝系统的特殊故障照样能导致手表的彻底停走。 “反摆”现象就是导致手表彻底停走的故障之一,当保险间隙大于全锁值或是叉头钉过短时,在外界瞬间冲击干扰下,擒纵机构在圆盘钉还末进入喇叭口的时候, 可能会自行释放。擒纵轮齿的齿尖滑到叉瓦冲面,产生一个冲击力,迫使叉身转向另一个限位钉。当摆轮摆过来时,圆盘钉则靠在喇叭口的外面,这就是所谓的反 摆,出现反摆现象时,手表就彻底停走。遇到反摆现象,可通过调整限位钉减少保险间隙,使它小于全锁值。若是叉头钉长度短所造成,则要调整叉头钉或更换合适 的擒纵叉部件才行。 严重的“偏震”现象也可能造成手表停走。当摆轮游丝系统在平衡位置时,圆盘钉的中心不在摆轴中心和擒纵叉轴中心的连线上,就会出现偏震现象。当偏震现象 严重时,可能造成手表走不起来以至停摆。遇到偏震荡现象,可以拨动活动外桩环来进行调整。无活动外桩环结构的手表,就要连同摆轮游丝一起将摆夹板拆下来, 用小号改锥,伸到游丝内桩的弹性槽处,转动圆内桩来进行调整。调整时要注意转动的方向、角度等相关问题。 摆轮部件的圆盘钉脱落也将造成手表停走。圆盘钉一般是用虫胶固定在双圆盘的相应孔中。由于虫胶过少或粘接位置不当,当手表受到剧烈震动后,就有可能导致 圆盘钉脱落。圆盘钉一旦脱落就不能给摆轮游丝系统补充能量了,在游丝自身回弹力结束后,手表就停走了。检修时晃动手表,摆轮能来回自由摆动,而齿轮部分、 擒纵机构不见运转时,就要将摆轮游丝部件拆下来,在机心中仔细寻找脱落的圆盘钉,然后依原良好状态重新用虫胶粘牢。 另外,游丝的外桩安装过低或外桩螺丝松动导致外桩蹭击摆梁;摆轴下防震器没有安装合适高出主夹板时造成防震座与保险圆盘相蹭;摆轴的轴向间隙过大或过 小,摆轴榫折断、弯曲,或防震器弹出,以及摆夹板螺丝未拧紧等原因都有可能出现停摆。维修时要根据故障的具体原因,加以修整或更换零部件。
4130解剖
劳力士机芯稳定性如此**,一半的功劳来源于它 劳力士一直以来被冠以耐操、保值、性价比高的标签,而这些美名源于劳力士独有的904L精钢、3135自动上链机芯 还有劳力士的一个小心思不做透底(除切利尼王子系列),劳力士的cal.3135被誉为自动上链机芯之王,自然有其过人之处。今天就来跟大家说说这款劳力士cal.3135自动上弦机芯。3135机芯是在1988年正式推出,推出后,由于稳定性、精准性的优良,得到了所有人的赞誉。经过了25年的发展,其依然是机芯中的王者,也是劳力士现今最基础的机芯。Cal.3135作为劳力士最基础的机芯,其稳定性是毋庸置疑的,机芯直径28.5毫米,厚度6毫米,每小时摆频28800次,31颗红宝石,动力储存50小时,瞬跳日历,四臂Glucydur合金摆轮,4颗砝码,其中2颗可调砝码,宝玑式游丝,kif避震装置。Cal.3135装配于劳力士大多数的单历男装腕表中,例如大名鼎鼎的116610LV(绿水鬼)就是装配了cal.3135自动上链机芯。一些小表径的女装腕表装配的为劳力士的cal.2235自动上链机芯,3135和2235的主要区别就是机芯的尺寸大小的区别,2235的机芯直径仅为20毫米。下面我找到了3135机芯零件的部分图片,和大家分享下。(图片来源于网络)。Cal.3135机芯到底有多少个零件我也不是很清楚。不过根据我搜索到的资料应该是在195个左右,不知道有没哪位高人知道具体数目可指教一番。Cal.3135的前身是cal.3035机芯,相比于cal.3035机芯,cal.3135做了一些小的变动, 桥式摆轮夹板由单支点发展成为双支点,更有利于摆轮的稳定运行。机芯内部的擒纵叉、擒纵轮以及转轮。需要注意的是转轮的直径和转轮上的齿轮都是相同的,这样的擒纵系统可以大大的降低功耗。这是机芯的自动上弦系统,图中有劳力士机芯中特有的红轮,红轮上采用的TEFLON喷涂工艺,在防腐,耐磨损,减摩擦等方面都表现优异。下面给大家放几张机芯装配图。这一张图上面我们可以看到上方的2个金色齿轮。这个是停秒装置,当你拔出表冠的时候停止摆轮用的。两只摆轮夹板的调节螺丝用来平衡摆动调节的。我们知道机芯的的精准程度除了机芯本身的设计外还和机芯的材质有一定的关系。现在劳力士cal.3135机芯的摆轮游丝全部都采用了PARACHROM游丝,它由一种劳力士独有的铌(niobium)、锆(zirconium)和氧合金制成。此游丝不受磁场干扰,在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仍维持稳定状态,同时比传统游丝的抗震力高出 10倍。 劳力士于2015年巴塞尔世界钟表珠宝博览会上隆重呈献颁授14项专利技术的3255型机芯。此新世代机械机芯为腕表机芯的核心性能奠下新标准,包括其精准度、动力储备、可靠性能、抗震力、防磁性,以及调校过程的简便程度。3255型机芯的精准度较官方鉴定认可时计的日常使用标准高出两倍。此机芯装配全新的劳力士专利Chronergy擒纵系统,集高效动力及可靠性能于一身。由于机芯以镍磷制成,故不受磁场干扰。平衡摆轮可说是机械机芯的心脏,装有经改良的蓝色Parachrom游丝,遇上震动时,其精准度更较传统游丝高出十倍。凭借发条盒的全新结构设计及擒纵系统的高效率运作,让3255型机芯的动力储备因而增加了三天。即使腕表未经佩戴或上链,仍然能从星期五晚上继续运行至星期一下午。
劳力士手表的型号要怎么看?教您几招鉴定方法。 中国人对劳力士的喜爱超过了很多其他欧美国家,一是因为劳力士进入中国市场早,二是因为劳力士出的金表比较多,再者还有劳力士表的表盘直径符合亚洲人的手腕,所以取得的佩戴体验很好。买一款劳力士表怎么快速知道它的型号呢?教您几招,让您马上变身“行家”。 1、每个系列对应一个数字 劳力士产品命名一般为5位数字,如果产品有升级会在原来基础上最前面加一个“1”,如果有再次升级的可能会把“1”改成“2”,保持6位数不变。不过这里有一个特殊情况,产品更新迭代,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家可以把6位数字产品型号前面的“1”减掉,再进行型号配对。 2、最后一位数字代表材质 劳力士手表的产品命名最后一位数字就是材质的代表,比如“0”代表全钢,“9”代表18K白金材质等。 3、字母关联表盘镶钻 4、倒数第二位知表圈 5、表扣内侧字母看年份 劳力士每年出的表款都会用字母来做标记,一来方便产品编码和查找,二来方便日后维修。比如字母R代表这批表是1993年产的。 万表世界小编说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家理解了没?通过劳力士的数字和字母密码大家可以准确判断它的型号了吗?小编隐隐觉得有点不放心,还是老规矩举例说清楚再撤吧。 首先,我们知道这是升级迭代的产品,所以把第一位数字“1”减掉,前两位剩下“16”。那么它就是潜航者系列,最后一位数字是“3”,我们可以确定腕表的材质是18K黄金和钢,字母“G”代表表盘上镶有10颗钻石,倒数第二位数字是“3”,说明表圈是牙花表圈……看,我们说的那些是不是一一得到证实了呢!
3235新机芯用在了现在哪些款式上?? 3235新机芯用在了现在哪些款式上??欢迎吧友踊跃留言。
应吧友要求,来一篇深度解读劳力士全新3235机芯 瑞士的品牌,在我看来分两种,一种叫品牌,一种叫表厂。“品牌”相对简单,无非是找人设计、找人代工,然后打广告,最后做市场,把产品卖出去,这种类型的品牌占到瑞士的绝大部分,严格意义上讲它们都不能叫作“表厂”,只能叫作品牌。剩下的,就是自己有制造能力的,尤其是有专业机芯制造能力的,我觉得这样的品牌才可以称之为“表厂”。 在所有有制造能力的表厂里,我觉得劳力士算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厂家。其实,劳力士最早是和别人合作,找人做代工,在代工了很多很多年以后,这家代工厂变成了劳力士自己的产业,或者说自己旗下的工厂,和其他的品牌完全不同,这在瑞士来说,也算一个经典案例。
自动上链机芯之王 劳力士cal.3135机芯详解 技术解析]劳力士的cal.3135被誉为自动上链机芯之王,自然有其过人之处。今天就来跟大家说说这款劳力士cal.3135自动上弦机芯简单解说。3135机芯是在1988年正式推出,推出后,由于稳定性、精准性的优良,得到了所有人的赞誉。经过了25年的发展,其依然是机芯中的王者,也是劳力士现今最基础的机芯。Cal.3135作为劳力士最基础的机芯,其稳定性是毋庸置疑的,机芯直径28.5毫米,厚度6毫米,每小时摆频28800次,31颗红宝石,动力储存50小时,瞬跳日历,四臂Glucydur合金摆轮,4颗砝码,其中2颗可调砝码,宝玑式游丝,kif避震装置。Cal.3135装配于劳力士大多数的单历男装腕表中,例如大名鼎鼎的116610LV(绿水鬼)就是装配了cal.3135自动上链机芯。一些小表径的女装腕表装配的为劳力士的cal.2235自动上链机芯,3135和2235的主要区别就是机芯的尺寸大小的区别,2235的机芯直径仅为20毫米。下面我找到了3135机芯零件的部分图片,和大家分享下。(图片来源于网络)。Cal.3135机芯到底有多少个零件我也不是很清楚。不过根据我搜索到的资料应该是在195个左右,不知道有没哪位高人知道具体数目可指教一番。Cal.3135的前身是cal.3035机芯,相比于cal.3035机芯,cal.3135做了一些小的变动,桥式摆轮夹板由单支点发展成为双支点,更有利于摆轮的稳定运行。机芯内部的擒纵叉、擒纵轮以及转轮。需要注意的是转轮的直径和转轮上的齿轮都是相同的,这样的擒纵系统可以大大的降低功耗。
鲜为人知的切利尼王子,劳力士唯一一款背投 在中国提到劳力士,可谓是家喻户晓。劳力士以其过硬的质量和良好的口碑成为大众心目中“有钱人”的代表。作为一个腕表品牌,劳力士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而且劳力士几乎所有系列都为人熟知,只不过有多又少而已,不像某些品牌某一系列风头过于强劲反而成了品牌的代名词。但是,劳力士也有小众表,那就是鲜为人知的切利尼王子。从外观上看,劳力士切利尼王子可以说是最不像劳力士的劳力士。无论是古典的方形表壳,还是精致的盘面,文艺的气质,都和一般劳力士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我们也许知道2014年劳力士推出的全新切利尼手表,不过这也标示着切利尼王子的黯淡落幕。 除了外观上不同于我们熟知的劳力士腕表,这款腕表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它是一款背透手表。众所周知,劳力士走实用主义路线,耐操,不喜欢搞花头。即使它的制表工艺精湛,机芯强大,打磨精美,内外兼修,但人家就是低调,好的东西放“芯”里就好,没必要到处露出来给别人看。除了一些数量及其稀少的表款,切利尼王子几乎可以算得上劳力士唯一背透的表款了。不过,劳力士也用切利尼王子证明了:我不露是低调,但并不是说我没有料。透过透明表背,可以看到劳力士切利尼王子的机芯打磨精美,视觉上充满美感,尽显装饰艺术风格。而且我们可以看到,机芯上的装饰图案和盘面上的相同!这也是2005年劳力士再次推出了切利尼王子手表的特点之一。05年推出的切利尼王子有三种材质,5枚型号可供选择,三枚白金款(两枚普通款,一枚面盘镶钻款),一枚黄金款,一枚Everose玫瑰金款。这些切利尼王子表款外观上都具有相同的表壳外形轮廓,但细节各有不同:黄金款是巴黎钉饰面盘,白金款有同心圆纹面盘,放射纹面盘...,更独特的是翻过来的机芯纹饰和盘面一样!虽然切利尼王子现在对我们很多人来说属于小众表,但它其实比众多劳力士现有表款的历史都要悠久。早在1928年就已经诞生,要知道,汉斯•威尔斯多夫成立劳力士公司也不过是1905年。最早的王子是方形手表,小三针设计,因为那时候还不流行中央秒针布局。最早的两枚是劳力士王子手表分别是Ref.971和Ref.1343,他们都使用Aegler877手动矩形机芯,具有2天以上动力储备,还有一个大型螺丝摆轮。红宝石轴承,黄金套筒,打磨精细,布局精美。劳力士王子手表一直生产到20世纪40年代才中断,也算得上长久了。但上文也说了,2005年,劳力士再次推出了王子手表,归属于现在的切利尼系列。比起原来的王子表款,这一次的切利尼王子整体造型不变,保留了装饰艺术风格,但更加精美,而且第一次采用透底设计。据说,切利尼王子推出后,劳力士的销售曾信心满满的宣称切利尼王子肯定是比迪通拿更抢手的炒货。可奇怪的是,劳力士王子手表就是叫好不叫座,这些年来不管收藏家如何叫好,王子手表就是坠入冷宫,只是少数人知晓的劳力士小众表。切利尼王子现如今已停产,而最新的劳力士切利尼系列也已经彻底改头换面,大不相同。虽然切利尼王子是鲜为人知的劳力士小众手表,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是劳力士历史上重要的一环,是劳力士家族的重要成员。之所以叫好不叫座的因素有很多,可能是价格过于昂贵,可能是风格过于精致文艺,可能...但我要说的是,即使如此,我们也能从中看出劳力士的不凡之处。你觉得呢?
都是劳力士,你混哪个“圈”儿? 劳力士火呀,而且不仅在中国火,还在世界范围内火;就像是娱乐圈的明星,不仅红出本国,还红到全世界,而且是影视歌三栖。劳力士就是这样一个制表圈内的大腕儿,不仅自己是偶像,还是偶像的偶像(有点儿像我心目中GD欧巴,原谅我安利偶像)。说到“圈”儿,劳力士也有自己的“圈”儿,那就是表圈。很多劳力士的经典表圈设计都被众表友冠以爱称,因此,今天就为大家来简单地聊一聊劳力士表圈的各种名称。狗牙圈——狼牙圈无论是狗牙还是狼牙,说的其实都是一回事儿。在劳力士的日志型腕表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腕表表圈的设计。这样的设计可以称它为牙圈,霸气一点的,称之为狼牙圈;接地气一点儿的,就叫做狗牙圈了。这样的设计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劳力士的一个特点,牙圈的设计是便于早期利用工具上紧表圈,现在逐渐成为了一种特色。陶瓷圈说到陶瓷圈,绝对是劳力士的一个代表性标志。其实,劳力士的陶瓷圈算不上是表友起的爱称,但是这样的经典表圈也是衍生出了其他的经典的表圈。提到陶瓷圈,还有一个不能不提的名字,就是宇宙计型迪通拿。其中,老迪通拿116520和2016新款116500LN都可以算得上是经典的陶瓷表圈,无论新老也都是处在一表难求的状态中。国米圈——蓝黑圈既然已经向大家安利了劳力士的陶瓷表圈,那么有一个“大神”绝对不能不提,那就是劳力士在2013年推出的第一款双色陶瓷表圈的格林尼治 II(GMT MASTER II),确切地说,应该是GMT MASTER II 116710BLNR,其中“BLNR”是法语中蓝色-黑色的意思。这第一款双色陶瓷表圈的格林尼治,除了被称为蓝黑圈之外,也有人把它称为“蓝莓圈”。除了这些称号,还有人把它叫做“国米圈”。其实,一开始听到这个名字,我是一脸懵B的,完全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直到我看到了国际米兰的队服和俱乐部标志,才恍然大悟,敢情起这名的还是一球迷!百事圈——红蓝圈劳力士的红蓝圈又被表友称之为“百事圈”,虽然曾经有人将刚刚提到的116710BLNR称为百事圈,但那是不对滴。大家想一想百事可乐的商标就会明白了,除了白色,可不就剩下红蓝了吗?自古红蓝出CP,这款红蓝双行的GMT Master II 16710也算得上是劳力士中的明星了。可乐圈——红黑圈劳力士GMT Master II 16710的红黑双色款,这样的配色,就会联想到可口可乐,因此也被表友称之为可乐圈。在饮料界这两个品牌相爱相杀;在制表界,以他们命名的劳力士也都是很受大家欢迎,相爱相杀的戏码可能看不到,因为无论是哪一款,都是一表难求。彩虹圈听到名字,顾名思义,那一定要集齐七种颜色才能召唤出一款劳力士。2012年的巴塞尔钟表展上。拥有缤纷色彩的宇宙计型迪通拿116599 RBOW进入了大家的视野当中,表圈上镶嵌的是渐变的宝石,因为是彩虹的颜色,所以大家也将这一款迪通拿称之为彩虹圈。如此小清新的迪通拿,在劳力士当中还真是不多见。可是,白金版大概要70万,而黄金版也要74万左右,果然贵金属和宝石是高价格的标配呀!都说是一劳永逸,其实也是一劳难求。这些具有劳力士特点的腕表类型,被喜欢劳力士的朋友冠以各种形象生动的名字,这喜爱程度可见一斑;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些有名的表款如今可是不好入手的,有的甚至要去二手市场才能有幸见到。如果哪位能够集齐这样的几个“圈”儿,估计也是可以让众位表友膜拜一番了。
万万没想到 劳力士表冠上的标识竟有如此作用 品牌标志是一种“视觉语言”,它通过一定的图案、颜色来向消费者传输某种信息,而隐藏在品牌标志背后的可能是品牌的故事和历史。一般厂商会将自己的Logo印在显眼的表盘之上,也有的会在表冠上也印有自己的Logo,劳力士就是其中之一,但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劳力士表冠上除了那个皇冠logo之外怎么还有一些小标识啊?其实这就是劳力士的精明之处了,这些看似无用之作,其实有着大用场。不得不说劳力士除了是一个很强的腕表厂商之外,它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心机boy”。在劳力士手表表冠上,会出现一些标识,它就藏在劳力士皇冠logo下面,用圆点或短横线表示,圆点有一个的、有两个的、还有三个的,这些标识代表着手表表壳的材质,同时也代表着手表壳和表冠的结构。个人觉得劳力士这个独特设计的作用除了标识材质和结构之外,还有另外一层作用,那就是代表着该产品是由劳力士精工细作、原厂原货的正品,从而起到防伪的作用。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仔细瞧瞧这些标识的具体意义是什么?一个圆点的代表手表是PT950铂金表壳,这个贵金属比重很大,手表掂上去比较压手。两个原点的代表手表用18K白色金或黄金的表壳。三个原点的也可以把它理解成三重防水,用这类表冠的手表,柄头管外侧可见防水密封胶圈。在三重防水的基础上,如果手表表壳材质使用了铂金,那么其3个原点的中间哪个会比较小;如果手表表壳材质使用了18K白色金,那么其3个原点的两边的会比较小。当三个原点一般大的时候,情况等同于使用短横线的,通常表壳材质为18K金、18K金+不锈钢或纯不锈钢的。有短横线的情况最多,短横线就仿佛是一个“通配符”,代表手表是表壳是双重防水,表冠材质为为18K金、18K金+不锈钢、或纯不锈钢,在劳力士手表中,这种配置最常见。
老外用一张图教你光速鉴别劳力士真假 不是实拍,就是从外网上看到张“教你如何鉴别真假劳力士”的图,放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看看扔到国内是否实用。丝毫没必要质疑它的真实性,毕竟他们可能对我国的山寨技术不是那么了解,情有可原。来看图:弱弱的问一句:国内高仿真的真么不禁使嘛?某修表师傅说过,他有个客户去二手市场淘真劳,结果一个不小心买了块仿造绿水鬼的人愣是用了5年多还在走。我觉得这两点可能国产高仿的厂子也老早就注意到了,而且未必会同意你在他眼前拿钻石去划表镜,假设引开了贩子的注意力,拿内人的钻戒试水,试完没来得及遮掩划痕搞不好就被扣下了,结果从完整的假表变成有划痕的假表。……凡事没绝对,按着这个方法可能不被敲竹杠,也可能躲不开。一时无言,敬请看图。
劳力士为什么不做背透? 熟悉劳力士的人都知道,它的腕表几乎不做背透。劳力士切利尼王子到是背透表款,但已经停产,而且知道的人不多,比较小众。花个几万块钱买只机械表却不能看到机芯,简直就是锦衣夜行。那么问题来了,像劳力士这么牛的品牌,为什么不做背透呢?风格 对于劳力士几乎不做背透这一点,虽然官方没有明确给出原因,但很多表迷都有自己的看法,今天我就来说一说我的看法。首先,我认为,出于对产品风格、定位的考虑,劳力士才只有极少数的背透表款面世。一提到劳力士,大多数人的感觉就是可靠,质量可靠,品牌可靠,风格也可靠。可靠、精准、耐用,这些都是劳力士最闪亮的标签。一句话来说,就是劳力士够硬。有人说,做一个劳力士一样的男人,内外兼修,低调实用。为什么不做背透呢?劳力士的理念很简单:我们是Rolex,我们不需要袒胸露乳来证明自己。有表迷该说了,太保守太不与时俱进了。但其实并不是,劳力士也尝试过背透表款,就是文首说的切利尼Prince。但事实证明,并不成功,不管收藏家如何叫好,Prince就是坠入冷宫,只是少数人知晓的小众劳力士手表。事实上,Prince现如今已停产,一枚二手Prince金表,1万美金就能到手,而当初白金款或Everose玫瑰金款定价$ 17,000,黄金款定价 $ 15,500。防水 劳力士不做背透是为了防水这一点,因为背透会影响手表的防水性能。这一点很多劳迷都认同,而且劳力士的蚝式手表确实从来没有过透底。什么是蚝式?蚝式是指劳力士发明的一体化成型表壳、旋进式底盖和旋进式把头的设计,即Oyster。我们都知道蚝式表最大的特点是防水性能好,如果把旋进式底盖换成透明的蓝宝石水晶玻璃会怎样,那就不是蚝式表了,防水性能也会变差(这不难理解,是一体化的密封性好还是分体式的呢?)。即使不是蚝式表,背透设计也会对腕表的防水产生一定的影响,最好的证明就是真正的潜水表很少会做背透。耐用 上面也说了,可靠、精准、耐用都是劳力士的标签,劳力士算得上是公认的最耐操的机械表。这和劳力士的检测是分不开的。每一块劳力士蚝式手表装配完成后,都要经过非常严格的气压、水压和温度测试。手表的外壳,要在装机芯之前,和装机芯之后,分别测试两次,以保证严密性。其中程序繁多,堪称“苛刻”。而如果把表背做成透底的,势必会影响劳力士的耐用性,甚至它的某些出厂检测也不一定能通过。因为背透表背的材质现在一般多为蓝宝石水晶玻璃,这种材质耐磨抗刮,做表镜性能非常好,但表背和表镜不同,表背更注重结实不结实,而不是会不会出现划痕。劳力士的出厂检测很“苛刻”,我估计,除非能找到性能可以和金属媲美的透明材质,才不会影响劳力士的耐用性吧。而且即使找到,成本也有可能比金属高。另外,背透表款不仅实际上会影响耐用性,听起来给人的感觉也不是那么耐操。成本 劳力士不做背透也许是出于成本考虑,装饰性打磨会不可避免的增加固定成本,也跟劳追求简单稳定的理念相背驰。而成本如果增加,必然是消费者买单,劳力士的价格就可能上涨。像前面说的劳力士少有的背透表款——劳力士切利尼王子,机芯打磨精美,还进行了装饰,同样的价格也高了很多。我一直认为这也是切利尼Prince叫好不叫座的原因之一。劳力士年产量达百万,卖的最多最好的是什么吗?绝对不是那些铂金款、全镶钻款,而是更加基础的表款,价格也相对较低。曾经就有劳迷说,如果做背透的话,成本必然上涨,价格肯定也会涨,让我们这些一般的劳迷怎么活?劳力士和百达翡丽不同的就是它没有那么高冷,入门价虽高却不是买不起,所以才会受众那么广,销量那么高。传统 劳力士几乎不做背透也是对传统的尊重,它不哗众取宠,不随波逐流,而是坚守自己的本质:实用。它不是没有技术,但是它明白什么才是自己的根本立足点,所以才能一直“一劳永逸”。有人觉得机械表不背透如锦衣夜行,但也有人喜欢劳力士不做背透这一点。有人说“我不懂,为什么要追求背透。我眼里的劳力士,就是做自己,不模仿别人,不跟风随大流,永远只在意内在的精准、坚固及耐用。”还有人说“劳力士不做背透,所以才更神秘,就像一个全身包裹严实的美女,会让人更加好奇”。另外,我觉得,劳力士不做背透也避免了对同系列二手市场的价值产生冲击。毕竟保值性也是劳力士的一大优势,虽然不是劳力士刻意而为,但我相信劳力士不可能不知道。 劳力士很早之前就有了背透表款,切利尼王子系列,但并不成功。至于劳力士以后会不会出背透表款,我认为可能性不大。不过同公司的帝舵新出的North Flag就是背透表款,不知道是劳力士的试水,还是帝舵的独秀?
劳力士三大材质告诉你它为什么这么牛 提起劳力士,不管你喜不喜欢它,相信都不能否认它在腕表界的地位。劳力士是品质的保障,庄重,实用,不显浮华成就了劳力士高级制表典范。各个阶层都不缺劳力士的粉丝,那么劳力士到底有什么魅力呢?今天我们仅从材质方面来说,劳力士有三大和别家不同的材质,你知道吗?劳力士之904L不锈钢 我们常常看到“精钢/不锈钢”材质,那你知道它到底指的是什么吗?也许有的人知道,一般来说,腕表表壳、表链、表冠所用的“精钢/不锈钢”指的是316L钢,这种钢属于普通的奥氏体不锈钢,耐腐蚀性非常强,质感非常好,不会对人体皮肤造成不好影响,实际上它也是一种手术刀钢材。但劳力士用偏偏用904L钢来做他家的钢表,还是目前钟表品牌里边唯一全面采用这种钢的品牌。和316L钢相比,904L钢更耐腐蚀和防锈,而且更为坚固;其次它打磨出的表壳和表链的效果更美观,不论是磨砂还是光面。或者这样说大家能更直观的理解:904L不锈钢常用于高科技、航天及化工等行业、其优异的抗蚀性能可媲美各种贵金属,制造成本远远高于316L钢。所以有钟表专家人说:对于劳力士而言,精钢也是贵金属 。其实劳力士早期和其他品牌使用的都是316L钢,但在2003年左右,所有的钢制产品都开始使用904L钢。不过早在1985年,成为首个采用904L不锈钢的制表品牌,它在Sea-Dweller的少数版本中第一次使用了904L钢。虽然904L钢性能更加优异,但同时9它也有一个缺点,就是随着钢材硬度增加,锻造难度也加大。故而从1985年到2003年间长达18年的时间,为了全面使用904L钢,劳力士不得不更换整个生产线的加工器械和工具。这也是除了劳力士之外的其他品牌不能像劳力士一样全面使用904L钢的最主要的原因。劳力士之永恒玫瑰金 玫瑰金是现在很流行的一种腕表材质,它和奢华的黄金相比更加低调,和低调的白金相比又比较奢华,介于两者之间的气质再加上它温润浪漫的粉红色泽使得玫瑰金受到很多人的喜爱。玫瑰金制造发红的18K金的技术已经流传了几百年,原理很简单:就是调节24份中的除去18份黄金以外的6份其他金属的配比。铜加的多,颜色就更加红,铜的比例减少、银的比例增加颜色就从红变为粉红。但这种技术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易褪色。劳力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保持玫瑰金更加持久永恒的光泽,积极投入了研究。 劳力士的第一代永恒玫瑰金技术为了让玫瑰金的颜色更加持久,早在2003年9月4日劳力士就申请了欧洲专利EP1512765,发明人多达8人,当时的思路是加入铂金,利用铂金永恒不变的性质来减缓了颜色蜕变。像类似这种加铂防氧化的方法现在有很多品牌如宇舶表、沛纳海等都在用。劳力士最新的永恒玫瑰金技术劳力士在今年2014年2月6日申请了最新的永恒玫瑰金专利WO2014122235,发明人PASCAL DUBOS、JEAN-FRANÇOIS RICARD。推出了更优秀的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保护呈现红色的铜,加入了更加活泼的钙、铟、硅。如果腐蚀先腐蚀这些更加活泼的,铜就保护了下来,可以保护美丽的红色和粉色。原理上来说,永恒名副其实。劳力士之陶瓷圈 劳力士的陶瓷圈有多受欢迎,看看水鬼,之前新出的黑白迪通拿,“百事圈”的GMT就知道了。劳力士的陶瓷圈有什么魅力呢?2005年,劳力士研制出专利Cerachrom陶瓷外圈,它极其坚硬、耐腐蚀、抗刮损的特殊陶瓷材质制成,即使经紫外线照射也不会褪色。该材质抛光效果极好,赋予外圈出众、持久的光泽。为达致最佳的清晰度,数字和刻度均镌刻于陶瓷上,然后通过PVD物理气相沉积技术,涂覆金或铂金薄层。最后再进行钻石抛光,以达到完美的光泽效果。Cerachrom 外圈的生产完全由劳力士自主完成。为了满足品牌的严格要求,劳力士特别应用了独有的尖端设备,从而确保产品极致品质。除了单色的陶瓷圈,劳力士的双色陶瓷圈也独具魅力。劳力士以自行研发的创新方法,打造出独特的双色字圈,并装配于格林尼 治型 II腕表上。2013年巴塞尔表展上,劳力士向公众展示耕耘多年的成果---全新的蓝黑陶瓷圈GMT MASTERII,震惊表坛,至今仍是劳力士的热门表款。Cerachrom 字圈和整体外圈的整个生产过程需经历多項质量检测工序,以确保它们在形状、机械性能和颜色上满足要求。在通过所有测试以后,Cerachrom 陶瓷圈才能真正开始履行职能。有一件相关的轶事可以体现,据说,2014年发布红蓝圈的GMT版本早在13年就已经提前制作好,但在发布前发现,红色和蓝色的连接部分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所以放在一年后才发布。精准、可靠、耐用,都是劳力士众所周知的标签,劳力士也用自己的行动来印证这一点。就如哪怕是钢材质的一点点区别,它可以花数年换一条生产线;又如为了保持玫瑰金永恒的光泽,它可以不断的研究开发出更先进的技术;还有那动人的专利陶瓷圈,也像世人展示了劳力士绝不故步自封,只待一鸣惊人。劳力士确实很牛,我是Get了!
越南末代皇帝保大劳力士重出江湖,或成最贵劳力士 如果问劳力士的收藏家们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只能拥有一枚劳力士,你会选什么?据说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了,而那些收藏家的回到竟然出人意料的一致。既不是单红的Submariner,也不是超级罕见的保罗纽曼迪通拿,而是一只小小的36毫米的黄金表。就是这枚劳力士。我们可以看到它黑色的表盘,表盘外圈的日期显示盘,皇冠下方的星期(左视窗)和月份(右视窗)显示,6点钟位置的黑色月相盘,加上大三针设计。类似这样的表款我们并不是没有见过,拍卖场上出现的虽然不能说很多但也不少,那么这款腕表有什么魅力让收藏家们争相追捧呢?要说有什么不同,也许是黑色表盘上引人注目的钻石时标吧?不过在钟表收藏的世界里钻石的魅力可没有那么大。但如果说到这款劳力士的型号:Ref. 6062,有的人可能就会理解了,同样版本(黑色表盘、钻石时标)的Ref.6062总共只有三枚,而“Bao Dai”又是唯一一枚在偶数时标位置镶嵌钻石的。还不只如此,它更拥有着传奇的来历和非凡的身份。题目中说了,它是越南末代皇帝"Bao Dai(保大)"的劳力士。早在2002年瑞士日内瓦富艺斯拍卖上,这枚Ref. 6062“Bao Dai”就以3402万瑞士法郎(约27.6万美元)天价拍出,使其成为(当时)拍卖成交价最高的劳力士时计。这一次它重出江湖,同样被委托给著名拍卖公司Phillips 富艺斯,本场估价60-120万瑞郎,但是业界普遍看法认为以富艺斯的运作能力,加之拍品的稀有,它很有可能打破上年不锈钢4113的纪录(250万美元) 成为新的劳力士成交世界纪录。在介绍这枚腕表之前,我们不得不先介绍一些它的原主人越南末代皇帝阮福晪(年号保大 Bao Dai)。他原名阮福永瑞,生于1913年,9岁时被封为东宫太子,后被送往法国在巴黎接受良好教育。1926年,12岁的他在顺化登基,称安南国王,改年号为保大。1932年亲政,1945年8月退位。之后离开越南流亡香港,随后隐居法国,1997年,保大在巴黎的圣宠谷军医院去世,终年84岁。1954年4月26日,为谋求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支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开幕。参加会议的有中、苏、美、英、法和朝鲜、越南、老挝、柬埔寨等23个国家。7月21日, 会议最后发表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根据《日内瓦协议》,越南暂时以17度北纬为军事分界线,一分为二。保大成为越南南方政权的领导者。据说,在《日内瓦协议》签订之前,保大很认真的做了一些购物(据说是家族传统)。当他走出居住的Hotel des Bergues酒店时,看到了街对面的Chronometrie Philippe Beguin商店,它是劳力士的一个经销商。他对店员的要求很简单,在《PHILLIPS GWA5 CATALOG》中这样记载到:“He wants the rarest and most precious Rolex ever made.”(他想要劳力士生产出来的最稀有最珍贵的腕表)。最好他买了这款Ref. 6062。事实上,据说当时店员给他展示了几款手表,但最后他都不满意,最后经销商告诉了坐落于城外的劳力士,然后他们就提供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款Ref. 6062。它是劳力士生产的最复杂、最具代表性的蚝式壳腕表,拥有日期、星期、月份和月相显示功能,产于1952年。虽然距今已有65年之久,但腕表保存状态良好,如果他真的再创劳力士记录,相信存世的另外两枚钻刻度黑面的Ref. 6062也会很快现身。
450万!史上最贵水鬼诞生!要我说,今年真的是劳力士非常给力的一年,不仅最贵劳力士、最贵迪通拿的记录都被重新刷新,就连最贵水鬼(Submariner)。在2017年5月15日, 日內瓦举行的珍罕名表及劳力士专属时光拍卖上,一款从未公开发售过的Submariner打破记录成为全球最贵的水鬼。就是这款腕表,和今天我们熟悉的劳力士水鬼可能不太一样,蓝色的表盘非常亮眼,表圈也与众不同。这枚稀有的腕表是作为后来的Ref.1680原型,最终成交价是CHF 631,500瑞郎,约450万人民币。拍卖前的估价是CHF 250,000 - CHF 500,000,可以说成交价还比预期的高了25%。在此之前,世界上最贵的劳力士水鬼是这款劳力士Ref. 6538,在去年11月Phillips日内瓦钟表拍卖上以CHF562,000瑞郎,约400万人民币的价格售出。当时的估价为300,000瑞郎 - 600,000瑞郎,这个估价比新的最贵水鬼要高,不过最终还是被超越。而之所以这款蓝水鬼能成为最贵劳力士水鬼,并打破原有记录,就不得不说到这枚腕表本身的稀有性了。这枚新鲜出炉的最贵劳力士Submariner是一支从未公开发售的原型表款,大约产于1973。据悉全世界已知的只有3枚,其中两款是蓝色面盘,另一款为黑色。而本次拍卖会上破纪录的这款即为蓝色表盘版本。即使已经过了近半个世纪,它面盘的蓝色虽稍稍褪色,但仍旧十分的有光泽,散发着诱人的魅力。蓝色表盘上的时标和刻度均由18K黄金打造而成,不仅如此,它的表身和表链同样由贵金属18K白金材质打造。也因此,这只白金蓝水鬼作为日后白金版的Ref.1680原型,也是系列第一款使用贵金属与日期视窗的版本,不仅及其稀有还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如果细看这只水鬼,任哪个熟悉水鬼的人都会注意到它与众不同的特殊表圈,两侧分别有著齿轮状的痕迹,也就是所谓的三角坑纹,跟一般的水鬼不一样的是,外圈的三角坑纹并非绕整个外圈而只是部分采用。必须得说,这可是让这只蓝水鬼有了更佳独特的标志性特色。白金表带经树纹打磨,为腕表带来独一无二的感觉,这么精美的打磨现在很少看见了。稀有性加上系列第一款使用贵金属与日期视窗的版本的历史地位,本身就珍贵异常,能打破记录成为新的最贵水鬼是意料之中。
戴两块手表的名人,你知道几个? 两块手表一起戴,戴在一只手上,即使在今天这也不是大家推崇的事儿。管理学中还有个“手表定理”,讲述的是一个人有一块手表时,他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块手表时,却无法确定时间了。但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我们来看看那些戴两块表的名人。卡斯特罗 在绝大多数人的眼中,卡斯特罗是古巴前领导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是当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领导人之一。不过玩表的朋友都知道,他还是一个狂热的“表迷”,更确切的说是一个“劳迷”。据说,在目前的影像资料可以看到,70%的照片卡斯特罗都佩戴劳力士上镜。不过卡斯特罗和劳力士之间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要数双劳的段子。1963年4月底,时任古巴领导人的卡斯特罗开始对苏联长达40天的国事访问,重点考察苏联社会主义农业发展。当时卡斯特罗与赫鲁晓夫在克里姆林宫会谈时,卡斯特罗随手点一只雪茄,恰好露出了他同时一只手腕佩戴的两枚劳力士。后来,这张照片成为了卡斯特罗的经典形象之一。卡斯特罗手上的这两款劳力士分别是劳力士Day-Date和劳力士 Submariner,是劳力士最经典的两个表款。卡斯特罗为何同时佩戴两枚劳力士一直是一个谜团,他本人也没有亲口回答着问题,所以大家众说纷纭。一说卡斯特罗之所以佩戴两块劳力士,是为了一眼看清古巴和莫斯科两地的时间。但他为什么不直接戴一只GMT-Master两地时呢?所以也有人说戴两块手表可能是一个象征性的标志,是一种强烈的个人符号。这种猜测不无道理,因为在卡斯特罗老了之后,开始戴起了简单的卡西欧,但风格依旧没变,即使是Casio,也还是喜欢一只手戴两只。让我觉得有趣的是,卡斯罗特虽然同时戴两块表,但竟然非常和谐,一旦也不违和。戴安娜王妃 如果说卡斯特罗是戴两块表的著名男性代表人物,那么戴安娜王妃就是著名的女性代表人物。我们都知道戴安娜王妃和查尔斯王子那场举世瞩目的世纪婚礼,也知道她那不幸的婚姻,不过,在1981年7月26日,刚刚宣布订婚的戴安娜现身温莎Smith球场,观看未婚夫查尔斯王子打马球。尽管自己佩戴着 Piaget 腕表,但是身为热恋中的人,她也体现了场边女友的职责:帮球场上比赛的王子保管他的腕表,于是,戴安娜将其戴在了自己的手腕上。当时正值热恋,她手上还佩戴这年生日时查尔斯送的金手链。戴安娜左手腕上两块腕表的画面,只出现在了那一天,那一刻,并被摄像机记录了下来。遗憾的是,两人婚姻触礁之后就很少再见如此温情的细节了。 一只手戴两块表,并不是主流,甚至会被人认为很奇怪,而卡斯特罗和戴安娜王妃佩戴两只腕表的形象却成了经典。不同的是,男人(卡斯特罗)佩戴两只腕表,为事业,有一生;女人(戴安娜)佩戴两只腕表,为爱情,只一瞬。
揭秘劳力士质量过硬的八大因素 劳力士是中国最火的腕表品牌,在之前腕表时代举办的“90后晒表活动”中也多见劳力士的身影。劳力士之所以这么火原因有很多,其中它坚实可靠的质量绝对是重要因素之一,劳力士的耐操是众所周知的,“一劳永逸”是对它最好的评价。那么,为什么劳力士的质量这么硬呢?劳力士全面使用904L钢 19世纪中期,德国埃森市的克拉普(Krupp)公司发现了不锈钢,现在,不锈钢已经成为最广泛应用的腕表材质。相信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佩戴最多的也基本是钢表。而绝大多数的钢表所采用的不锈钢均是316L钢,劳力士使用的却是则是904L钢。904L钢是一种超耐热的不锈钢合金,目前只被应用于高科技领域,如宇宙航空、 化学和石油化工行业,同时也用于外科移植手术中。和316L钢相比,904L钢不仅性能更加出色,而且外观表现也更加优异。因为904L钢加工难度更大,成本更高,目前世界上只有劳力士这一个腕表品牌全部使用904L钢(大约2003年开始)。劳力士拥有炼金厂 劳力士出名的除了它钢表,它的金表也是粉丝无数,“大金劳”俘虏了多少人的心。劳力士的金表材质也很独特,因为劳力士还自己炼金,它所有的黄金和铂金都是自己生产的。24K的纯金进入劳力士,制作成18K的黄金、白金、劳力士的永恒玫瑰金、铂金。自己炼金的好处不言而喻,正因为劳力士能自己控制生产和加工贵金属,所以才能严格把控质量。据我所知,劳力士似乎是唯一一家拥有炼金厂的制表公司。劳力士几乎所有都是自产 我们介绍腕表时,会强调自产机芯,但很少强调其他,这是因为大多数品牌并不能做到所有的东西全部自产,即使是劳力士也只是几乎,但也只有劳力士敢自称几乎。到今天,劳力士需要外部采购的主要部件仅有人造蓝宝石表镜和表的指针。劳力士自己炼金、自己作表壳、表带、表盘、表圈、机芯,制造拥有难以置信的效率和质量。当然,劳力士这样做并不是因为财大气粗,一方面是因为这样更利于质量把控,另一方面则是劳力士在生产的工序和技术方面形成了强有力的商业秘密,没有人可以复制。更重要的是,所有的自制,使得劳力士真正独立。劳力士制表平均耗时一年 制造一枚复杂功能腕表,花费一年的时间可能你觉得的没什么,但众所周知的是,劳力士几乎不生产复杂功能腕表,那么花费一年制表就很让人惊奇了。要知道,劳力士是一个年产量达百万的腕表品牌。当然,这个时间并不是绝对的,所谓的一年大概是平均下来的时间,当特定型号有生产需要时,生产过程是可以加速的,但检测和质量控制程序是非常严格的。一个非常直观的例子是;劳力士表盘上的小时时标是一个个手工安装的(其他很多品牌多是通过机器操作),而且每个表盘会经过从20厘米高度的跌落测试,确保每个时标都牢固不会脱离。这个严谨二耗费时间的过程只是劳力士众多制表过程中的一个罢了。劳力士组装纯手工 劳力士产量很大,很多人也因此误解劳力士是在用机器造表。这样说也没错,事实上劳力士确实在制造过程中使用机器,并且可能拥有全世界最高超的制表机械化技术。但机器只是辅助手段,劳力士的机芯全部手工组装和测试。而从劳力士的机芯到表带的组装同样都都由人手完成。劳力士的指针和时标也都是技术娴熟的工人手工安装的。劳力士拥有严格的质检 用过劳力士的人,可以深刻的体会到劳力士的质检有多么强大。劳力士制造中的关键主题就是检查、重复检查、然后再次检查。对劳力士来说,它的目标就是不让任何一块不合格的劳力士离开工厂。大量的制表师和组装工人对于劳力士生产的每个机芯进行检测。这种检测在劳力士机芯被送去进行COSC进行天文台检测之前和之后都会进行。在产品分发销售前,劳力士还会对装入表壳机芯的精准性进行持续几天的在模拟佩戴条件下的检测。除此之外,劳力士还很注重日常检测。劳力士有一个配备多台电子显微镜和气相色谱仪的实验室,用于检测金属和其他材料,研究加工和制造产生的效果。成果很重要的应用是严格的日常检测,避免生产中的偏差并预先防止可能发生各种的问题。劳力士还有个专门研究压力测试的实验室,在这里手表的机芯、表带、表壳在特别的机器上模拟佩戴和受到粗暴使用的场景。劳力士潜水表都要水中测试 劳力士最经典的三大发明,第一个就是蚝式结构,劳力士蚝式表也是世界上第一块防水表,防水性能对腕表的影响不言而喻。今天看来,绝大多数腕表都能做到防水,但你要知道的是,一般手表产业防水性测试会在空气压力箱中进行测试,表被放在一个充满空气的小盒子里面,如果压力有变化,就表明有空气从表壳中泄漏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有时会看到防水为X个大气压的原因。但劳力士的潜水表在进行气密性测试之后,还会真的在水中进行测试。过程是这样的:劳力士潜水表被安置在一个巨大的装满水的圆筒中进行测试,在表从水箱里面拿出来后,会对表进行加热,然后一滴凉水被放在表镜上,观察表镜上是否有水蒸气形成,来判断是否进水。检测是否进水是通过光学传感器完成,可以测量出进入水的量。这个测试的未通过率低于千分之一,但劳力士仍没有减去这个过程。劳力士款式变化小 最后,我认为这也是劳力士质量过硬的一个因素。劳力士的款式变化小,其表款都是在一定基础上不断演进而不是彻底的颠覆革命。这使得制造过程可以朝着更好的方向不断进步。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断的学习领会如何通过更好的生产流程和技术来不断的提高产品质量。潜水表的表圈从铝制演进到陶瓷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另外,劳力士产量高,款式变化小代表同样或类似的东西要做很多遍,俗话说,熟能生巧,这对质量相信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表记--劳迷致敬表款劳力士116233 劳迷致敬表款:劳力士116233香槟盘镶钻日志型于1945年诞生,是首款于表面设有日历显示窗的腕表。数年后,腕表的水晶表面增设小窗凸透镜(Cyclops eye)显示,自此成为劳力士的一代象征。系列现添置外形出众的41 毫米日志型 II,将经典推向极致。特别介绍:日志型II Rolesor黄金钢款式,是劳力士的代表性款式,独特之处在于它是由904L不锈钢与18 ct黄金互相配衬而成。2015年,劳力士推出全新升级之后的3255型机芯,并伴随着少量高端版本的日志型搭载了3235自动机芯。今年,由3135升级而来的3235自动机芯开始普及,逐渐应用于中端版本的日志型之中。今天,这些搭载全新机芯的日志型终于上市,间金版本价格约11万。今年新日志型的最大特点,就是使用上了劳力士新机芯——3235,在腕表编号上也可以体现出来,从原来的116333,变成了126333。今年劳力士日志型主要是间金款,然后时标带钻或者条形刻度,和去年的全贵金属款先比,无疑是在降低门槛,而且款式也比去年多了不少。间金的日志型是日志型腕表中最受欢迎的款型,尽管在外观上,新款和旧款几乎没有差别,但3235机芯的优势却非常明显,更加精准稳定,使用了更多的劳力士技术专利,动力储存也提升到了70小时,然而在价格上,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腕表系列:日志型系列 机芯类型:自动机械 表壳材质:18K黄金-不锈钢 表带材质:18K黄金-不锈钢 表壳直径:36毫米 国内公价:¥97800 二手行情:¥5万左右这是应该进入钟表殿堂的东西;这是应该由劳迷致敬的东西。无论在过去的岁月里有多少误会和偏见,它依然是最经典、最美丽、最劳力士的劳力士。狗牙圈、挫痕耳、五铢带......这都是它和它的前世给世人的微笑。蚝式表壳、全自动、日期快跳、天文台,是他转身后的羞涩。注:以上二手行情估价仅供参考。
钟表杂谈:颠覆常理?劳力士 金不敌钢! 常常有新手劳迷问我,ROLEX买贵金属、半金还是不锈钢款好?想买Submariner水鬼,但戴一阵子后会脱手换表,不锈钢绿水鬼116610LV还是半金的116613系列比较保值?第二个问题绝对是问到重点了!包含笔者在内的众多劳迷,对ROLEX的期待除耐操耐用外,当然也希望爱表能够保值或增值。虽说买表能够遵照自己的喜好来决定最好,但如果使用一段时间后能少亏点钱脱手、甚至赚钱,相信是表迷们所乐见。大方向来说,只要永远记得「ROLEX金不敌钢」这句话,买劳、玩劳大概不会亏不太多钱。不信?!且容我举几个例子。以广受讨论的Submariner为例,全18K金款的116618定价为20多万元,二手品相优、盒单配件全者价格大约落在14万上下,仅原价的65%左右;半金的116613定价为9万多,二手大概要价6万多元,约是原价的70%;至于炙手可热的绿水鬼116610LV,定价为7万元,即使近日稍微退烧,但二手价仍可达五六万元,约莫新品售价的85%~89%。又金又钻的现行表款可一点都不保值,以铂金镶钻Daytona为例,定价超过55万元,二手价却仅32万左右,才新表六折不到。再举另外一个例子,素有「钢王」美称的Daytona 116520甫于去年初停产,当时的定价为8万多元,但由于此表本来就是藏家们争相追捧的标的,加上停产效应,价格已由前阵子的六七万元迅速攀升到八九万万元,涨幅相当惊人,不但保值性亮眼,甚至让大量购入此表「囤货」的玩家狠狠捞了一笔!不过可不是款款Daytona都有机会让您赚大钱,以目前仍生产中的116506铂金版为例,其定价为546661万元,二手价大约落在30万上下,约为新品的56折,再度印证绝大多数ROLEX表款,「金不敌钢」的理论。但「金不敌钢」绝非铁律,如果表款本身特别珍稀或深具历史价值,便可能创造惊人成交价。先前我们曾报导过、越南末代皇帝保大帝所拥有的Ref.6062 18K金日月星腕表便是最佳例证,当然此表可是在拍卖会中拍出超过三千万呢!总归来说,正常情况下近代ROLEX表保值能力由高而低依序是不锈钢款、半金属款及贵金属款。但金劳全新品是不是就不能买了呢?非也!如果您特别中意某款金劳、未来也不打算转手,不考虑折旧的情况下大胆购入又何妨?毕竟到代理店买新表完全不必担心买到假表,又能享受尊荣完善的服务。反之,若特别在意折旧又常换表,找寻值得信赖的卖家购买二手表或古董表,相信是降低折旧成本又能玩表玩得尽兴的最佳折衷方案。
劳力士水鬼有多少种 格林尼治有多少种 傻傻分不清 看完就明白了 我们常常听到的水鬼 分多少种 我一 一列出来大家便于分别 黑水鬼分两种 有日历和无日历 有日历黑鬼 官方型号为 116610LN (LN代表黑圈 绿鬼也是叫116610 后面英文则为LV )官方售价63900 港币 但是专柜想买基本买不到 只是订货 或者在二手市场可以淘到 二手价格一般在5万左右无日历黑水鬼 官方型号为 114060 看起来是差不多 就是少了个日历放大镜 有些人就喜欢没有日历的 因人而异 官方价则便宜一点 58000港币 也是专柜排队买不到的款 二手市场大概在4万多左右(pigbangs)说到这里 小编不得不提一下 刚开始连小编都会搞错得 格林尼治型 两地时 简称Gmt-116710LN 新手一眼看过去还以为跟第一款图劳力士一样得 其实不然 这两款表最大区别是多一根两地时的指针(绿色的针) 还有就是外圈数字不一样 官方价格是差不多 但二手价格会比水鬼便宜些 大概在4万多5万(pigbangs)然后再说到这里 小编再不得不提一下 我们116660 行家俗称 “鬼王” 为什么叫“鬼王”因为他是3900米深度防水 喜欢潜水的朋友都喜欢入手这款 还有这款表的表经44mm 比上面的都大(上面的是40mm)胳膊粗的硬汉的不二选择 这款表跟上面不同的是 除了 厚度 表径大之外 内圈有明显刻字 日历没有放大镜 专柜售价82500 二手价格大概在6万左右(pigbangs)、 下图则是厚度大小与普通水鬼对比图再然后"鬼王"也分两种 上面的是黑盘面 下面这款则是渐变蓝盘面 这款除了颜色 其他跟上面黑鬼王都一样 但是 价格虽然工价88000港币 专柜也是订都很难订到 可能是炒热款 二手的话 比黑鬼王贵些 价格在8万左右的下面轮到近两年听的最多的 绿水鬼 官方型号为 116610LV 跟黑鬼一个型号 后面字母(LV)代表绿色盘 简称绿鬼 官方售价68100 价格最近涨的厉害 就算了 要想去专柜买 想都别想 都已经超工价了 二手的话 有都不错了 价格大概在6万多(pigbangs)间金蓝水鬼 官方型号 116613LB 相对来说 比上面的两只鬼容易买到 官方售价94700港币 二手价格大概在7万左右(pigbangs)间金黑水鬼 官方型号116613-LN 官方售价94700港币 二手价格大概在7万(pigbangs)
全新劳力士与古董劳力士,哪个更值得买? 劳力士一直是表迷所热爱的品牌,因此不论是新上市的款式,亦或是有年纪的古董款式,依旧是表迷所热衷追逐的焦点。有些人喜爱拿到全新劳力士的感觉,从打开盒子那一瞬间,就将盒内证书、手册与腕表本身摸过一遍,相信许多购买劳力士的人应该很享受这一刻。而有些人则是喜爱古董劳力士所带来的一种“古味”,热带面盘、蜘蛛网状镜面,还是褪色的表圈,着实令人着迷。现在就来看看购买全新劳力士与古董劳力士的比较。首先先从古董劳力士看起,运气好的人所收藏到的古董劳力士,往往能在拍卖会上创下惊人的高价。不过在这里有个前提,就是玩呗收藏保存完整,包含相关认证证书、标签,以及盒子都完好无缺,这也是购买古董或二手劳力士索要注意的关键之一。再来是跟谁购买也很重要。通常买表不外呼就是找信得过的表店,或是直接跟品牌购买。不过二手表往往需要透过专门贩售二手表的经销商购买,这中间往往产生许多灰色地带。如果刚好周边有认识且信誉良好的二手劳力士经销商,那恭喜你可以放心购买;如果没有的话多上钟表网站媒体、论坛爬文,或是请教周边懂表的朋友。还有一点也必须注意,就是产量问题。劳力士以多产量著称,现在一年动将近百万只,即便是在过去的年产量也十分惊人,因此当劳力士二手经销商表示店内所拥有的劳力士限量时也要特别注意。 在小编印象所及,劳力士从来不讲限量,即使是保罗纽曼面盘也只是产量较少,但原厂从未说明产量如何。而像位移的字样、褪色的表圈等等则是变异的表款,可遇而不可求,要判断真假也要有点功力。这些稀有款式都是收藏家趋之若鹜的品相,购买时也要特别小心。通常玩表经验不够的新晋表友,或是不喜欢将买表视为冒险的表迷,通常会选择购买全新劳力士。一来能避免买到假劳的风险,二来能避免买到看不到的危机。第一点应该不难了解,只要是二手就容易买到假货或是鱼目混珠情形;另外所谓看不到的危机则是内部心脏——劳力士的机芯。二手或古董劳力士吸引人的地方往往也可能成为其致命伤。像是褪色面盘、网状镜面,可能真的是岁月哼唧,但也可能是摔到、碰撞或曾经进水后产生的变化,难免会对机芯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有些人认为购买全新劳力士似乎有点“无聊”,即便产量大,但是外观不外呼就是蚝式表壳、三角坑纹表圈以及蚝式链带。有些款式看起来也十分雷同,像是水鬼与海使。不过近年来劳力士更新的脚步似乎变快了,诸如链带上的Glidelock延展系统、Cerachrom抗刮损陶质字圈以及顺磁性蓝色Parachrom游丝都是这几年来劳力士在“创新”上所做的努力。另外劳力士对于外型也做了改变,像是去年巴塞尔钟表展上亮相的Air King感觉就更加年轻,而最新款GMT-Master II (116719BLRO)百事可乐圈与旧款表径同为40mm,但表耳设计的关系让整只表看起来更大,也更符合时代潮流。要入手一只劳力士必须拥有基本的门槛,动辄十几万起跳的劳力士,简单的大三针款式可能比许多带有计时功能或是月相功能的中价位品牌贵上许多,不过它的后续服务绝对会让消费者满意。劳力士服务在表届可说数一数二,除了维修服务速度快之外,品质绝对也没话说。 看完了古董与全新劳力士后,不知道表迷比较偏好哪一种?古董劳力士有其韵味,全新劳力士有其无可匹敌的机芯,各有拥护者。不过如果将新旧劳力士混在一起这就不太建议了,像是将全新劳力士刻意做旧,或者给古董劳力士换上全新机芯,这都会大大损伤腕表的价值。
3500万!劳力士又拍出了天价手表! 劳力士又拍出了一枚天价表!一开始看到这个消息时,我都不敢相信,怎么会呢?真的还是假的?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当地时间2017年5月13日,Phillips(富艺斯)拍卖行联同Bacs & Russo举办了第五场日内瓦拍卖会(Geneva Watch Auction: FIVE)。此次拍卖会的“大明星”之一就是第93号拍品Ref.6062“Bao Dai”,因为这枚腕表以前的主人是越南末代皇帝阮福晪(年号保大“Bao Dai”)。经过八分钟的投标竞价,这枚极品级腕表最终以5066000瑞郎(约合人民币3508万元)成交,由此创下了劳力士腕表拍卖的最新纪录。或许一些读者朋友还不了解,Ref.6062“Bao Dai”其实早就被收藏界视作最具价值、最值得入手的劳力士腕表之一。我们知道,劳力士的手表几乎都没有什么复杂功能可言,但这是一枚三历月相黄金腕表,而同样版本(黑色表盘、钻石时标)的Ref.6062总共却只有区区三枚而已,而且“Bao Dai”又是其中唯一一枚在偶数时标位置镶嵌钻石的表款。由此可见,从“物以稀为贵”的角度看,这枚腕表能够拍出如此天价也在情理之中。还有一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02年当这枚腕表出现在市场上时,当时就以创纪录的价格售出,当时的拍卖成交价是235000美元,换句话说,15年后这枚腕表的价值竟然翻了21倍。 其实,劳力士最近几年,一直在缔造一个又一个记录,在2016年5月14号的Phillips拍卖会上,一只编号为051314的劳力士Ref.4113拍出240万5千瑞郎的天价,当时折合人民币约1610万。这枚编号为Ref.4113腕表诞生于1942年,是劳力士历史上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带有双追计时功能的腕表(据说当时这一系列表款当年只生产了12枚,从051313到051324,每一枚都有唯一的编号,目前公开亮相的也就8只,最贵的这枚腕表编号为051314),所以很有历史意义。而这是一枚在2015年5月拍出140万美元(当时约合人民币870万元)天价的劳力士Cosmograph Daytona 6263 Oyster "Albino"计时码钢表,当时不仅创造了劳力士钢表的拍卖纪录,也创了劳力士表款拍卖最高纪录。 为什么劳力士会频繁拍出天价手表呢?要说主要原因的话,除了劳力士品牌本身的特质和魅力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物以稀为贵”,虽然这些表款的功能都谈不上多复杂,甚至有的还不是自产机芯,比如那枚Ref.4113腕表就没有采用劳力士的自产机芯,而是采用Valjoux生产的Cal.55机芯,但是这些因素有时候其实也不重要,因为对于已经作为收藏艺术品的这些表款而言,其实遵循的是收藏品市场的规律,也就是说越稀少越有价值,对于这一点,表哥曾经当面请教过国内某家几乎可以说是最大的拍卖行的老板,他当时斩钉截铁地表示:“存量越少越有价值,工艺是不是足够精湛其实是次要原因。”
劳力士最便宜的表大概多少钱 劳力士算是很多表迷非常向往的品牌之一了,劳力士自创立至今已经有差不多一百余年历史,创始人汉斯·维尔斯多夫先生的初心就是“精准”和“耐用”,围绕这两个看似很简单的目标,劳力士成为获得天文台认证的第一个腕表品牌,也是目前获得认证数量最多的品牌,以后又发明了防水防尘性能卓越的“蚝式”结构。 消费者的眼光是雪亮的,劳力士之所以招很多人喜欢当然有它的道理,比如说皮实、抗造,蚝式结构功不可没;比如说保值,直到今天,劳力士虽然号称保值实力最强的品牌,但是真正在二级市场最保值的劳力士恰恰是最能代表劳力士精神的Datejust系列和“水鬼”等,尤其是钢款的“水鬼”,如果保管良好,几乎可以做到不怎么掉价的奇迹,别忘了,“水鬼”可几乎是不限量的,卖的最好的也多是不锈钢材质而已,而且几乎没有任何可以称得上复杂功能的配置,这就是劳力士的底气和自信,把一个简简单单的目标坚持不懈,做到极致,这就是劳力士。 当然,对于很多人来说水鬼也不便宜,国内公价差不多六七万的样子,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也是天价了,那么劳力士到底有没有相对便宜点的手表呢?要说有其实也便宜不到哪里去,大概是国内公价三四万的样子,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几款国内公价在这个价位的手表,这些表差不多就是最便宜的劳力士了。 劳力士蚝式恒动系列177200(粉色刻度黑色表盘腕表)女表,搭载自动机械机芯,不锈钢材质,表径31毫米,防水100米,参考价格39900元(以实际价格为准)。 劳力士探险家型系列114270-78690腕表男表,搭载自动机械机芯,不锈钢材质,奔驰针,表径36毫米,防水100米,参考价格42300元(以实际价格为准)。 劳力士蚝式恒动系列176200(罗马时标白盘腕表)女表,搭载自动机械机芯,不锈钢材质,表径26毫米,防水100米,参考价格39100元(以实际价格为准)。 劳力士蚝式恒动系列116000(黑色盘白色内圈腕表)男表,搭载自动机械机芯,不锈钢材质,表径36毫米,防水100米,参考价格42500元(以实际价格为准)。 劳力士女装日志型系列178240-72160(灰色花纹盘腕表)女表,搭载自动机械机芯,不锈钢材质,表径31毫米,防水100米,参考价格46600元(以实际价格为准)。 劳力士蚝式恒动系列116000(黑色表盘腕表)男表,搭载自动机械机芯,不锈钢材质,表径36毫米,防水100米,参考价格42500元(以实际价格为准)。 总评:劳力士比较便宜的表款基本都是以体型偏小的女表居多,而且几乎都是不锈钢材质,也几乎没有什么除了指示时分秒之外的其它功能,但是基本都是机械机芯,也算撑得起劳力士的门面。
劳力士发烧友必看!解型号之谜 劳力士在广大表友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除了百达翡丽之外,劳力士在民间俨然是另外一个民间表王。劳力士不仅以其高性能的潜水表而闻名,也因其独特的表圈而受到大家的欢迎。 劳力士的腕表可以说是销量很大的,作为一个有个性的,并且有调性的制表商,即使是在老款的基础上再出新品,也同样让人趋之若鹜。而劳力士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不仅它的腕表长得像,就连腕表的型号也很相似。 虽然如此,但是不同的腕表还是会有不同的型号的。作为劳力士的追随者,了解它腕表型号的套路还是很重要的!因为从这样一组序列号中,我们不仅可以知道它的系列型号,还可以了解到它的材质、装饰等细节上的差别。 劳力士的腕表型号一般是5位或者6位,简单来说就是第一次推出的腕表会是5位序列号,当在老款的基础上推出新款腕表的时候,就会在原有的序列号之前加上一个“1”;在此基础上,在推出新品的话就加上“2”。比如,探险家系列的214270-77200就是这种情况。 这样的一串数字也是有它自己的构造的:1.前两位或三位数字是腕表的系列型号;2.倒数第二位数字是腕表的表圈类型;3.最后一位数字是腕表表壳的材质;4.如果在数字末尾出现字母,则是代表腕表的装饰,比如腕表如果是镶钻的,就在数字最后添加相应的字母。 看来这些不到十位的符号背后,还真是有不少的门道。那么总是说自己是劳力士铁粉的各位表友可要仔细了解一下其中的奥秘才行! 劳力士腕表上的数字五花八门,但一般在腕表的12点位,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型号。劳力士的腕表系列着实是不少,因此这一串符号的前两位或者三位就是用来区别不同系列的。目前比较常见的型号,其代表数字如下: 114、14: 空霸,无日历(No Date) 15: 单历(Date) 162、116、16: 日志型、日志型Ⅱ(DateJust) 17: 石英(Quartz) 118、18: 星期日历型(DayDate) 218: 星期日历型Ⅱ(DayDateⅡ) 19: 星期日历(石英)【DayDate(Quartz)】 142、1142、2142: 探险者Ⅰ(ExplorerⅠ) 165、2165: 探险者Ⅱ(ExplorerⅡ) 165、1165: 迪通拿(Daytona) 166、1166: 潜航者(Submariner)、海使型(Sea Dweller)、游艇名仕(Yacht Master) 167、1167: 格林尼治Ⅱ(GMT MasterⅡ) 2166: 游艇名仕Ⅱ(Yacht MasterⅡ) 1164: MILGAUSS(绿玻璃所属系列) 67、77、177: No Date(男士) 68、78、178: 日志型(男士) 1686: 游艇名仕(男士) 76、176: No Date(女士) 69、79、179: 日志型(女士) 1696: 游艇名仕(女士) 比如,比较著名的迪通拿是1167开头的,因此116719-BLRO就应该是迪通拿系列中的一员;而大名鼎鼎的绿玻璃是MILGAUSS系列中的一款,并以1164开头,因此我们常说的绿玻璃的基本型号编码就是116400-GV-72400。 劳力士的型号众多,而且腕表本身也有些相似;同时,劳力士的官网也有更新换代,有些官网上已经没有的表款,还是在销售当中。因此,有时准确的型号编码会帮我们找到自己想要的腕表。但有时,这些数据也会出现重复或差异,也欢迎大家差缺补漏。 攻略了前三位,其实我们就已经成功一半了,鉴于篇幅有限,我们会在下一篇为大家介绍劳力士型号编码中的后几位的规律
为什么混黑帮的都喜欢戴劳力士? 在黑帮题材的电影里 经常能看到大佬们的手上戴着劳力士 而且只要是戴表 基本都是劳力士 《古惑仔》里山鸡逃亡 陈浩南唯一送他的东西就是自己的劳力士山鸡在台湾混出了模样 回到香港 还了一块劳力士给陈浩南 两人撞表的镜头感动了多少青年其他香港黑帮题材的电影里 劳力士更是常客 大佬们人手一块 好像没有劳力士都不好意思出来混为什么大佬们都喜欢劳力士? 单纯为了装有钱? 显然不是 劳力士在名表里也只能算二线 江诗丹顿、百达翡丽顺便来一块都是百万级的 而且劳力士也不是没有贵的 不过大佬们戴的大都是几十万的那几款劳力士之所以在黑帮这么流行 是因为它是公认的硬通货 比起货币之间繁琐复杂的汇率 黄金和劳力士全球统一价格的优势 成为了黑社会最青睐的一般等价物保值增值性极强的金劳 更是跑路首选 在粤语中 “捞金”是奋斗、拼搏的常用俗语 因此“金劳”也就被赋予了独特的含义相比黄金 劳力士便携的优势更加明显 人在江湖 今天富贵花天酒地 明天说不定就要跑路 实在来不及收拾东西 戴在手上的劳力士就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据说在芝加哥、澳门和拉斯维加斯 都有专门的劳力士当铺 而且只为业内人士开放 在纽约黑市 一块劳力士Submariner可以换20把AK47从芝加哥超级黑手党教父艾尔·卡彭开始 劳力士就是全世界所有亡命徒续命的宝贝儿 据说萨达姆被美军从废墟里拽出来的时候 身上什么都没了 但是那块劳力士还戴在手上每个喽啰都想当教父 枪林弹雨中闯过来的第一笔 就是买劳力士 实在买不起 那就纹一个在手上~江湖上有种说法 当你看到大佬把百达翡丽换成了劳力士 那这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这就表示:他可能要跑路了当这些落难的大佬们东山再起时 他们通常会用1.5倍的价钱 把这块表再买回来 据说这也是道上的传统最后 希望小伙伴们都能买得起劳力士 但千万不要混黑帮
细微划痕 DIY 修复 买块修复海绵或抹金布 (牌子就省略了免广告之嫌)先把表用温水洗干净 可用普通洗洁精拉丝部位用修复海绵顺拉丝方向擦即可
迪通纳王者的风范(一)篇 1988年迪通纳推出了五位数型号的(165XX)的新一代,开始使用蓝宝石表镜,引进Zenith机芯,表径增加到40mm,厚度为12.5mm,3个盘面计时为:3点处分钟盘;6点处小时盘;9点处秒计时盘。100米防水。使用3重防水Triplock表把。全部型号天文台认证,52小时储能。由于机芯外供的原因,产能跟不上,从面世起,钢迪等候名单就是长长一列,加上意大利大佬们的热捧,整个劳力士钢迪系列新老款开始供不应求,直至今天,造就了神奇的经典。下面先讲讲机芯: 一,机芯: 此款机芯源自于Zenith Cal:400"EI Primero",最重要的是这是个自动机芯,劳力士当时对这款机芯做了很多变动和改良,增加了可靠性,同时降低了维护的需要:每个小时的频振,从36,000降低到28,800。5赫兹降为4赫兹,从而使储能从42提高到52小时;日期功能被删除;有4颗Microstella螺丝装在摆轮内侧边缘上的"inner Micro-Stella"新摆轮代替原有的,用以调整精度;同时更换选用宝玑游丝 ;摆轮的直径,大于真利时原所用的;遊丝的外端,夹入了一枚三角形的遊丝钉,它避免了在夹定螺丝过紧时导致的遊丝末端移位。劳力士还更换了新的擒纵系统。其它改良还包括,全新的劳力士自动摆陀,更换了自动上弦减速齿轮,并对减震系统进行了修改。 重要一点也许大家不知道,Zenith Cal:400"EI Primero"是高频机芯,特定设备需用二硫化钼特殊的干润滑剂,劳力士降频后可使用自己系统的液体润滑剂。这些变化使得劳力士建议每隔4年保养,比原机芯建议保养时间延长了一倍。50%多的零件被更换,最后大幅改造后的机心被劳力士标记为 Cal:4030,31钻。这是第一台劳力士自动计时码表机芯。 也许大家不明白了劳力士为什么要这么大改机芯,因为这种方式可以简化和改进机芯的可靠性。更昂贵的配置,成就更高的精度。为165XX系列全面天文台认证打好基础。下面是Zenith Cal:400"EI Primero",可以外观对照一下---------------------------------------------------------------------------- 二,外圈:165XX型号用过5种大类型的外圈;但经专家们研究由于细微的变化又演变出6种版本和一种变异.首先大家要懂得字头表就是劳力士的序列号。1987开始劳力士采用新的字头序列号,见下图:下面先上Ref:165XXX. 5大类型外圈图: 先看下面3个钢迪的外圈的不同,我用红圈标注了不同处,3个圈内数字是不同的。下面是第四种:1992年推出的16518;1997年推出的16519金款的外圈类型。第五种:1994年后推出的黄;白金特殊款的宝石和钻石外圈。-----------------------------------------------------------------------------
谈谈天文台标准和劳力士的最高级天文台官方认证---Superlative C 其实我对这个问题已经调查很久,为什么劳力士要在表面上印上Superlative Chronometer Officially Certified仅仅是一种营销手段?还是装B虚假广告?为了还原历史真相,我就公布一些历史记载,欢迎质疑讨论。 Superlative Chronometer Officially Certified初次出现在劳力士表盘是在1957年的劳力士DD---Ref:6611。 任何事情的发生离不开当时的环境,还原一下历史:1955年7月23日劳力士在瑞士申请了双历DD的专利(专利号:323982)在1956年的巴塞尔推出了第一个DD型号Ref:6511采用Cal:1055机芯,但据我了解,最初6511的1055机芯有一个问题:所需的跳双历能量储存不够双历转换配合有问题,而且准确度太差。 早期的6511DD表盘并没有Superlative字样注意也不是镶嵌着Microstella调节螺丝的摆轮所以所以仅仅一年劳力士就推出了搭载改良机芯(1055B)的新型号Ref:6611, Cal:1055B使用无卡度游丝微斯特拉平衡,镶嵌着Microstella调节螺丝,使机芯可以更容易精密调节精度。 Superlative Chronometer Officially Certified第一次上了劳力士盘面注意下图6611DD摆轮的不同劳力士推出革新后的6611型号DD时对用户的承诺是出厂标准为每天平均不超过+3秒。关于这+3秒的来历,在劳力士美国泰斗道林先生的" Best of Time - Rolex Wristwatches"1996年第一版到2009年的第三版关于劳力士DD的章节中都有描述(218页)。
劳力士的奔驰针和奔驰车有什么关系? 劳力士手表的辨识度很高,奔驰针就是其中一个。不少朋友都好奇为什么劳力士的表针叫做“奔驰”,这和汽车品牌Mercedes-Benz有何关系? 我们先来看看网上的一则解释: 劳力士兄弟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为了拿到更多的资金扩建厂房和更新设备,和德国的Mercedes-Benz公司签订协议,在其所生产的手表上给奔驰汽车做广告,但是手表属于小物,能做广告的地方不多,在双方协议下,劳力士答应在其手表的表针做成奔驰的logo,这种广告方式一目了然,而且购买劳力士的顾客群也是奔驰的潜在顾客群,这样的营销方式可谓双赢。奔驰和劳力士两个品牌合作至今. 后续,劳力士在20世纪中期发展壮大,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钟表制造商,此时,远在东亚的日本汽车工业正在迅速发展,一大批汽车制造商,如Toyota,Honda,Nissan等等在欧洲,美国市场崭露头脚,丰田公司(Toyota)效仿当年劳力士的做法和劳力士集团签订协议,旗下专门生产一款名为皇冠的轿车,其logo按照劳力士的意愿设计成皇冠状.如今这款丰田皇冠依然是中国汽车市场上做畅销的轿车之一,在中国人民心中,和劳力士一样,是品质的保证! 其实上面的这段话是来搞笑的。 劳力士的表针做成和奔驰商标一样是有其他原因的。 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当时的人们发现,如果将镭和硫化锌混合,那么硫化锌就会自己发光,此时也不在需要阳光或灯光照射后得到激发。这样,这种很“跨时代”的夜光材料开始迅速普及。从1930年代起,钟表上使用的夜光基本都是这种材料。(劳力士submariner潜航者型诞生于1953年,是首款能防水深达100米的潜水员腕表。这枚1954年ROLEX SUBMARINER REF. 6204没有被奔驰针) 当时的制表商劳力士也和其他品牌一样使用镭和硫化锌的混合物涂抹表针。在实际的使用中,他们发现,如果身处黑暗或者恶劣环境下,难以快速识别当前的时间。因为时针和分针的长度宽度差不多,难以辨别。 于是制表商们开始改进,将时针做得很宽大,面积越大越容易同细长的分针区分。(欧米茄的古董海马潜水表,采用的是阔剑针设计,长期使用后,夜光粉发生了开裂) 虽然这一改进解决了辨识度的问题,但是却在实际的使用中产生了新的问题。 夜光粉填涂在时针的前端,因为面积太大,长期的使用后会发生老化或者受到剧烈震动,其夜光粉就会开裂掉落。( West End Watch 瓦时针品牌的蛇形针) 于是制表商们又发开了蛇形针,在表针的前端做出了一个个的小格子,这样区格开的面积小很多,在保证易区分读时的情况下,又不容易发生夜光粉脱落,并且还可以让夜光粉涂抹更均匀。劳力士的兄弟品牌帝舵使用了雪花针设计,结合夜光方形设计,令读时更容易。 而劳力士则在蛇形针的基础上做了改进,将其做成了一个圆圈内部分割成三个扇形的样子。和汽车品牌Mercedes-Benz的商标相似,坊间就给他取名叫做奔驰针了。 奔驰针简单.好看.功能性又好,后来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成为了劳力士的代表性元素。
。。劳力士的术语。。 火柴头==劳力士皇冠Logo总统带(炮仗带)==President Bracelet五格带(五珠带)==Jubilee Bracelet金银润(间金)==泛指金钢型号DateJust劳力士表SS==Stainless Steel 钢表(近代Rolex以数字0结尾的型号) TT==Two Tone 金钢(近代Rolex以数字3结尾的型号) YG==Yellow Gold 黄金(近代Rolex以数字8结尾的型号) WG==White Gold 白金(近代Rolex以数字9结尾的型号) RG/PG/Everose==Rose Gold/Pink Gold/Everose Gold==玫瑰金/粉金/永恒玫瑰金(近代Rolex以数字5结尾的型号) PT==Platinum 铂金(近代Rolex以数字6结尾的型号) 橙针==Explorer II 1655百事圈==GMT Master 1675,16700,16710,外圈颜色为红蓝可乐圈==GMT Master 6542,16700,16760,16710,外圈颜色为红黑绿针==GMT Master II 116710LN,第2时区指针颜色为绿色绿圈==16610LV,外圈颜色为绿色Flat Four(平头4)==泛指早期的少数16610LV,外圈刻度40的“4”字顶部扁平绿玻璃==116400GV,其表镜为绿色的蓝宝石玻璃单红==1680面盘上“SUBMARINER”字体颜色为红色单红1期/2期==红色“SUBMARINER”下方“200m=660ft”,1期660ft的6字开口,2期660ft的6字密口 单红3期/4期==红色“SUBMARINER”下方“660ft=200m”,3期660ft的6字开口,4期660ft的6字密口 双红==1665,“SEA-DWELLER“及“SUBMARINER2000”两行字为红色奶黄面/象牙面==16550 Explorer II的奶黄色或象牙色变色面369==泛指Explorer I 1016,14270,114270等深潜==泛指Sea-Dweller 16660,16600(08年停产) 胶面==泛指70年代或以前使用Acrylic(亚克力)材料的表镜 斜胶==泛指Acryllic表镜由底部斜上至顶部 盲眼==泛指没有日期显示的潜水表 通渠面==面盘上SUPERLATIVE CHRONOMETER和OFFICIALLY CERTIFIED两行字两单词中间的空格刚好可以打通 小丑皇冠==指1655某一期面盘上的Rolex皇冠形状A字头/P字头Daytona==泛指16520 CAL.4030(Zenith机芯)转去116520 CAL.4130(Rolex自家机芯)前的最后一批Daytona,P字头为16520最后一期 波波面/大波胶==泛指70年代或以前使用Acrylic(亚克力)材料并且带有明显弧度的潜水表表镜(如5512,5513,1665) 表身肥厚==指表壳表耳没有被打磨过,很完整 表身很瘦/8字脚==指表壳表耳被打磨过,不完整 COMEX==劳力士为法国深海研究公司COMEX所特别提供的潜水表系列5514,1665,1680,16660,16600,16610,非常罕有爬山虎==泛指Turn-O-Graph系列手表(红色秒针,红色日历)土炮带==泛指非原装或港产的间金和纯金表带 膏药面==泛指旧款劳力士潜水表的面盘上直接印有夜光点MAXI面==泛指旧款劳力士潜水表的面盘上直接印有较粗大的夜光点及时分标 GILT面/钉框面==泛指旧款劳力士潜水表的夜光点有金属边框 突点/NIPPLE面==泛指旧款金钢或黄金劳力士潜水表/GMT Master的夜光点为金属颗粒且突出 蜘蛛网面==泛指面盘龟裂而形成蜘蛛网纹的“特别”款陶瓷圈==泛指新款劳力士运动系列使用Ceramic陶瓷作为外圈材料,如116610LN,116710LN等 Tiffany/Cartier面==泛指昔日Tiffany/Cartier专卖店曾经代售的Rolex手表,面盘上除了原有的Rolex字样,还会有Tiffany/Cartier字样,十分罕有 中东面==泛指面盘上印有中东国家国徽、军徽或阿拉伯文字的Rolex手表 加州面==泛指30-40年代的某些Rolex Oyster手表面盘上,上半部分使用古罗马字体I、II、X、XI,下半部分使用数字4、5、7、8 出世纸==泛指劳力士手表附带的国际保修证书(近年已改用塑胶卡),上面记录了手表型号及流水号(Serial Number),乃手表的重要证明文件,且不会补发 RSC==Rolex Service Center,劳力士服务中心 400/888==泛指香港地区所售的行货劳力士手表,昔日劳力士香港地区代码为400,后期改为888 。
劳力士空霸(Air-King)系列的历史传承 劳力士Air-King有着近70年的历史,是劳力士所有系列中最具复杂历史之一的系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劳力士承诺将提供SpeedKing或其他指定的型号赊给德国战俘营的英国战俘。 随着战争接近尾声,劳力士创始人汉斯·威尔斯多夫,选择兑现给不列颠之战的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一系列航空为主题的腕表。 “Air”系列包括Air-Lion, Air-Giant, Air-Tiger, Air-King. 如今,只有Air-King仍然存在。 下列照片依次为Air-Lion, Air-Giant, Air-Tiger, 这3种早已停产的Air品种:第一代真正的Air King应该是1945年的4365和4925。 “Air”4365和4925是同年推出的,4365早一点点。走向市场的换代顺序是4365/4925,4499,6552,5500,14000,14000m,然后是最后的今天的114200。
浅谈ROLEX SUB的面板设计 1.计时外圈为什么是单向不可逆的设计? 众所周知, 这个外圈只能逆时针旋转. 因为在计算时间的时候,指针是顺时针运行的, 即使误触外圈,只会让计算时间缩短,而不会因为方向相同让时间段增加. 这样的结果是宁可让潜水员早一点上浮,也不能因为计算误差让潜水员误会时间还没有过太久而闷死在水下. 所以,这个设计是科学的. 2.计时外圈为什么设计成小的半圆型缺口? 空手干燥环境操作OMEGA的海马和ROLEX的SUB的外圈, 手感是类似的, 但一旦沾水,发现海马的外圈就会打滑.难以操作. 戴上手套更是如此. 从设计看,ROLEX估计了专业的环境. 3.为什么小时针要设计成奔驰针型? 在潜水或其他光线不好(天黑或其他不理想环境)的时候, 一般的指针(两根都是直棒型,只是长短不同)不容易让人分辨哪一根是小时针, 哪一根是分针.这对于关键环境下是致命的. 所以, ROLEX加重了小时针的设计,即使很模糊的环境也能清晰的分辨哪一个是(大头的)小时针. 因为夜光没有支架的话会容易脱落, 所以大圆圈中间便设计了奔驰式样的三个支架. 这也成为了ROLEX的一个经典标志. 4.为什么3.6.9.部分要做成条状刻度. 这同样是为高分辨做的. 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判断指针的位置. 如果全是圆型刻度, 那判断的时间过程和准确率将不太理想. 在日常生活中, 这个优势显现不出来, 但在特殊环境下, 这个优势是可以救命的. 5.为什么SUB只有黑色面? 因为SUB面板的整体设计采用了包豪斯理论. 既所有的设计从功能出发. SUB都是黑面白针. 强烈的突出了可视性和易视(分辨)性. 如果针和面板的颜色相近或相仿, 那这个指标将大大的降低. 6.SUB的指针是如何的? SUB的指针和刻度,都是白K金制作的. 一方面是防止锈蚀.另一方面是增加了亮度. 与日用的ROLEX不同, SUB的指针都是弧面的,光线从任何角度照射都会产生反射. 7.SUB的ROLEX标志为什么不是金属的? 和日用的ROLEX系列不同,SUB的皇冠标志是印上去的. 理由是: 同样的金属皇冠会反射光线,影响操作人员的观察. 尤其是在水下的时候, 不可能有充足的光线或时间去仔细辨认, 这时候, 随意一瞥就要知道时间,便对表的可辨认性有了特别高的要求. 8.SUB的表把处为什么会有护肩? 这缘自一次水下事故. 一位潜水者撞坏了手表的把头, 之后,ROLEX专门为SUB设计了护肩, 这样它将坚固许多. 9.SUB的把头是怎么样的? SUB的把头和普通100M的把头不同. 在锁管上加装了一层防水圈, 在把头里面的弹簧处又加装了两层胶圈. 这样即使是在把头没有锁死的情况下, SUB的把头也有80-100M的防水效果, 而全部锁死后, SUB将有300M的效果, 这点上,英国的海军做过专门的测试.
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潜水腕表的防水等级 夏日炎炎,又到了属于潜水腕表的季节。那么,腕表的防水等级是什么意思,或者更确切地说,潜水腕表的防水等级又真正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长久以来一直萦绕在我们脑海中的问题,这个问题又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潜水腕表是否可以或应该用于官方给出的防水等级;再者,官方给出的防水等级是否足以在各种现实生活环境下保护潜水腕表;最后,防水等级只是“静态”评级,而运动可导致实际水压的“剧烈增加”,这是否会使腕表防水失效? 我们依次来看这些问题。一枚防水200米、300米、或者其他等级的潜水腕表真的能够置于对应水深,而仍然保持正常运作吗?似乎取决于正在谈论什么潜水腕表,但一般来说,没有问题。我们举两个例子:劳力士和精工。 事实上,所有完成组装的腕表,在运出分销之前,劳力士都会对其进行静压测试。所有蚝式腕表的测试标准,比官方宣称的最大防水深度要高10%;潜水腕表(如潜航者型)的测试标准,比官方宣称的最大防水深度要高25%。从工程常识角度看,这种情形似乎显而易见,因为设计师自然会考虑超出规定标准,留有额外余地。例如,一艘现代潜艇的最大“测试深度”,通常和“解体深度”相差半数甚至三分之二。曾有报道,战斗状态下的潜艇超出解体深度而没有发生内爆。 那么,机械故障发生之前,潜水腕表能够超出防水等级多少呢?再一次,答案可能是看情况而定。 2014年9月,精工在遥控潜水器中放置了两枚专业海洋大师1000米潜水腕表,并将其整体逐步沉入日本海底。既然防水等级为1000米,那么它们可能会在1000米附近出现故障,这似乎是很合理的预测。令人惊讶的是,石英腕表的指针并没有停止运作,直到潜水器下潜至3,248米的深度;而机械腕表的极限更是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4,299米,此时水压高达6,263磅/平方英寸(每10米,水压增加约1巴,也即14.6磅/平方英寸)。 如果将防水性能的静态测试看作潜水腕表的规范(潜水腕表必须符合ISO 6425标准),那么至少官方给出的防水等级是可以信任的,或者说至少劳力士和精工潜水腕表值得信任,且其实际防水性能很大可能超出了这个等级。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特定潜水腕表是否受到充分保护,可在现实生活中使用,而不会进水故障。再来看看ISO 6425的要求。 以豪利时Divers Sixty-Five潜水腕表为例,该腕表防水等级100米。有时,某些潜水发烧友或腕表爱好者会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这样的防水等级远远不够。当然,专业潜水腕表肯定会尽可能留足安全余地。但事实上,大多数休闲水肺潜水只能达到约40米,这也是培训机构对休闲潜水的建议。再深,就开始进入技术潜水领域,需要专用设备和进一步的培训。 40米,不到防水等级100米的一半,即便腕表的制造没有达到标注深度(当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佩戴者仍然留有非常舒适的安全余地。防水等级200米的腕表更是如此。潜水腕表的所有者中,有多少会真的潜水呢?真的潜水的人中,又有多少会进行40米深以上的技术潜水呢?所以,那些对于100米潜水腕表的异议,几乎完全是学术性的。 最后,谈到防水等级,有人通常会提到静态压力和动态压力的概念。他们称,现实生活中,绝对不应该在(官方给定的防水等级)临界环境中使用潜水腕表,因为防水等级基于静态压力,而例如游泳时手臂的摆动,会大幅增加实际压力。 有人对此感到好奇,并计算出实际数字。事实证明,运动确实会增加实际压力,但微乎其微。Watchuseek论坛上有这样一个帖子:“(不再重复详细计算过程)在300英尺(100米)的深度,以3英尺/秒的速度挥动手臂,动态压力的量级为0.14英尺水柱(≈0.04%)。即便假设可以以20英尺/秒(14英里/小时)的速度挥动手臂,动态压力也仅有6.2英尺水柱(<2%)。” 总而言之,除特殊情况外:(1)100米防水绰绰有余;(2)腕表实际防水性能可能比标注数字更加优秀;(3)正常人不可能游得那么快,以至于显著影响腕表防水性能。
购买二手名表是个技术活,看完再考虑买不买! 近几年来,国内二手钟表市场逐渐火热起来,传统的典当行开始更多的涉足钟表领域,大大小小的二手奢侈品店也是越开越多,但很多朋友对于购买二手表还是心存疑虑,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目录 1 二手表值不值得买? 2 二手表会不会有问题? 3 买了二手表售后和维护问题如何解决? 4 二手表的合理价格 近几年来,国内二手钟表市场逐渐火热起来,传统的典当行开始更多的涉足钟表领域,大大小小的二手奢侈品店也是越开越多,但很多朋友对于购买二手表还是心存疑虑,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二手表值不值得买? 2、二手表会不会有问题? 3、买了二手表售后和维护问题如何解决? 4、二手表的合理价格? 其实,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二手”到底是什么?我们现在说的“二手”其实是一个泛指,已经脱离了它字面的直接意义。除了从表友手中收来的一手表之外,市面上绝大多数所谓的二手表其实早就不知道经了多少手了。 不过也不必太纠结“二手”这个字眼,最重要的还是认准手表自身的状态。二手表值不值得买? 当然值得。不过前提是你要懂行或者有信赖的商家、朋友为你把关。因为二手表行业相当复杂,各种改、翻、配、假手段层出不穷。 以劳力士为例,劳力士推出过太多款式和不同的搭配方案,若不能掌握其重要特征的辨别能力,那么很容易会被骗。大到外壳、机心、表带,小到指针、生耳簧栓,甚至固定螺丝都有可能是假的。对于新人,不建议碰二手表。虽然新表贵不少,但起码买得放心。而如果你喜欢研究,同时对手表有浓厚的兴趣,那不妨试试入手二手表。但是在入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购买目标的详细资料、市场行情、新表二手表的大量图片照片(能有条件最好看实物)等。 二手表会不会有问题? 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入手二手表,要看原装度、品相和状态。 (1)原装度。 首先要分辨款型是否原配,因为老款手表中常见拼配现象。如果确认不是原配,而除了这一点之外,若其他地方完好,那么未必要放弃。可以向商家指出问题所在,寻找一个杀价的理由。 (2)看品相。 在确认了原装度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品相了,而这是影响二手表价格的重要因素。 越是年代远的所谓好品、极品,就越要注意,都会有过翻新打磨。翻新打磨本身可以理解,不过怕的是某些人用翻新过的手表来冒充未使用品,提高二手表价格。 而现代款的二手表中,好品相的几率高很多。选择的时候要问清楚,有没有瑕疵、磕碰、划痕,附件是否齐全等,同时要看实物是否属实。没有条件看实物的情况下,要求对方拍不同部位的清晰照片给你,一是有利于你看清楚表况,再者留下这些东西也可以作为日后出现纠纷时的证据。核对保卡与手表的款式、编号是否一致,保卡上有无出售商店的印章。 (3)状态 状态主要是指机心的状态,是否走时精准,有没有维修史等。这一点在网络上面比较难以实现,那么最好在拿到手表之后自行检测或者找懂行的朋友掌眼。买了二手表售后和维护问题如何解决? (1)当代流行款式。现代表相对好办,如果到手后仍在保修期内那就更好了,有品牌的保修作为保障,可以省心不少。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还在保修期内的二手表价格多半都会高一些。 而如果二手表不在保修期内,出现了问题后,可以选择品牌售后以及正规的维修服务中心。 (2)古董表。古董表的维护会难一些,首先这些表不会有保修了。其次,由于年代久远,有时候即便是品牌售后也无法提供零配件。 而古董表正是因为配件难寻,所以你的上家有可能自己改造配件来保持表的运行,比如换针、翻面、换表镜、换把头、更换机心摆陀轴、滚珠、换发条等,而古董表的原装度一旦下降,那么其价值自然也下降。 那么相对于现代款的二手表,选购古董表更要谨慎。二手表的合理价格 二手表的价格千变万化,很难有一个统一标准。因为影响价格的因素太多。哪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其价格也会随之变动。 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原装度、完整度、品相、附件、是否在保、是否是特别版、限量版或者纪念版、行货还是水货、汇率、税率、世界经济状况等。 除了这些因素之外,那么总还是有个行情价可以参考的,这就需要自己平常多留心心水表款的价格了,多看多问少出手是选择二手表的不二法门。 总之,二手表的选购比较复杂,而且风险偏高,不适合目的是提高生活质量的菜鸟。切忌贪小便宜,毕竟天上掉的有可能不是馅饼,而是陷阱。
关于劳力士,你不可不知的十个秘密 大家都知道劳力士品牌的特点:广受尊敬、品质象征、世界闻名。对于一家只专注于生产手表的企业(注:很多腕表企业还生产珠宝、香水及皮具,比如伯爵、欧米茄和卡地亚),它如何达到今天的成就,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由于劳力士的保密政策相当严格,车间里绝对禁止拍照。因此,既然我无法向大家展示我所见到的一切,那就谈一些有趣的内容。这些对于喜爱手表、尤其是喜爱劳力士品牌的人来说,都是应该了解的。
中東之路 Part I (分享) & Part II (Q & A ) 中东面历史及资料: 中东面故事是中东最富有的国家之皇胄籍rolex之名錶效应作为礼品及赠品,赠送给其亲属及在中东做贸易生意的伙伴及朋友,而受餽赠之人除了有皇室贵胄之外,并包括了协助其工作之仆人。这些人包括了医生、管家、将领、军士、参事、马房工作领班及照料马匹之马伕、厨师、甚至是一般在家庭工作之管家及工作多年之司机。如他们在其冈位上工作多年,国家皆会颁赐一枚以其徽号为图案之劳力士錶,以表扬其国家有贡献。所以一般人所说的中东面 = 军队面 (空中/海军) 皆是错误的。因为中东面并非只是赠予军人。因此,用 presentation dial / arab dial (赠品面 / 阿拉伯特色面) 比用什麽 military crest, UAE dial 来形容中东面更加贴切。 中东面盘不是rolex自己发行,是所谓中东国家皇室给钱予rolex公司为其錶面上印上 其国徽logo并加上签名印上面盘上,送给皇室成员及在其机构工作员工。当然,送赠每隻印有中东 logo 之劳力士的价值,亦因为其阶级、地位不同而有分别。(eg 1803金錶是送给皇室贵胄,1500及6694是送赠予司机、马伕、管房 )一般而言,就算是中东有钱佬又如何?劳行接订单数目最少是50块起标,因劳力士一向都不会 tailor-made 一、两件中东面,而这50块 logo面盘面盘已包括了1803, 6694, 1500...etc 高低级型号,订单被确认后,就会送到劳力士官方认可之印面盘之公司印上logo,并将印有其中东 logo 之 certificate (证书)及 stamps (盖印) 送去杜拜一间 rolex retailor 叫 "Abu Dhabi" 的地方去登记手錶的型号及出厂日期。因此,一隻正型的中东面,是完全有官方的登记及发行纪录,并且有出世纸及公司盖章。 然而,中东面之历史,亦因 rolex 在80's 停止再发行此等面盘而告终。中东油王贵胄大把钱,有钱万能某情度上对中东皇室而言绝对不是劳行杯茶。 由于80's、劳力士在全球零售之认受性逐渐形成及其在中东市场已打开,已不需要藉此赠品劳去推广其品牌,中东面时代正式告终。 中东面型号: 中东面及特别面由于是始于60年代尾至80's代中左右,中东面盘的型号多数皆始于这个年代,以胶面为主,亦即我们称的旧装。其中以 Air King 5500, Precision oysterdate 6694, 6426型号较多,其他型号有 1500, 1501, 15000, 16013, 16014, 1601, 1603也比较多。而金錶型号则有, 1803, 18038, 18048、至于运动型号则分佈于 GMT 1675, SD 1665, SUB 1680, Daytona 6263也有中东面型号,并且常罕有。 中东面国徽与图案和国家关係: 我们一般称之为中东面,原因除了是中东出产外,最重要是中东版劳力士 logo都是以其国徽为图案为主。而主要有出过中东面之国家,以UAE (阿联酋)、 沙地阿拉伯 (Saudi Arabia)、阿曼 (Oman)为主。而巴林、科威特、卡塔尔、也门产量较少,一般比较罕有及难找。以下我会深入浅出将中东国家之 logo 面介绍给大家。但谨记这是最基本认知,对于旧装古董劳的玩家/收藏者,尤其执着如我,如连基本知识也没有,就算拥有天价之中东版劳力士,更不佩拥有中东面: UAE ( 阿联酋面) 我们俗称之为大鹰面、细鹰面,国旗红、黑、绿、乃其国徽之图案,是我们比较认识常见之中东面图案。My collections:My UAE 5500 Air kingMy 1675 UAE military crestUAE oyster no dateMy two Oyster 6427 silver dial and 6694 oyster with date UAE military crest logo
劳服标准程序 玩劳久了当然会常和劳服打交道 洗油保养是必不可少 可能有人对劳服有些误解 对劳服的很多做法不以为然 也可能有人道听途说以讹传讹 要么把它神化要么过度妖魔化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劳服的小册子 重温一下劳服洗油保养的十道标准程序 和保养前的两道检验程序 不过这里我不想抄书 只想聊聊实际的运作。 检一,外观检验 前台首先查看流水号,表况,确保是正品 其实现代款只要输入表号它的档案细节全都一目了然 与客人沟通明显伤痕缺陷,归还非劳配件(如表带表扣)检二,详细检验 大致确定保养项目,沟通价钱日期 确认后才真正开启保养程序 通常新表不到三年或者走时没问题 劳服不会接受保养 或者开盖检查后才决定要不要做保养 如果不想做打磨这时要先声明 然后正式进入程序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