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石
梁金石
关注数: 34
粉丝数: 1,478
发帖数: 14,285
关注贴吧数: 7
披露腕表维修行业的伎俩 话说,要说这烧钱的行当,除了古董外也就数腕表了,一款千八百万的腕表绝非笑谈,而大几万的劳力士更是随处可见。殊不知,这腕表的火爆却引来了另一个行业的崛起,那就是手表维修行业。虽然三一五曾经曝光过很多服务行业,但腕表维修却依然逍遥法外。下面,就为大家披露一些业内常见的伎俩。 其实腕表维修行业有两点显著的特征,一个指的是料轻工重,通俗点讲就是修理费往往比零件费要高,而有的人则称呼其赚的仅仅是手工费,殊不知这手工费赚了你多少银子。另一个则是腕表维修的培训技巧性强,门道深,外行人很难搞明白。手表零件本身就细小,不借助专业工具你根本不知道零件是否损坏,所以消费者一般只能听取维修方的一面说辞,进而被人牵着鼻子走。 人们对腕表维修的理解还存在着误区,认为其装修很好,看起来店铺很大,维修水平就很高,不会随便坑人。殊不知现在的维修商也开始学会包装,包装的背后就是让你更轻易的被骗,不信你可以细心观察一下你周围的维修场所是否都打着瑞士名表店,世界名表城,原某某钟表名店的旗号!除了在门面和装修上做进行包装之外,很多时候他们还购置如振幅仪、石英手表校表仪、防水测试仪这样的设备充当幌子,不懂行的去问,人家只需回答你这些设备是为手表开盖减压用的,不减压根本开不了,而你其实根本看不懂这些仪器都是干嘛使得。 上面这些还算是没有正式进行交涉,一旦你碰到以下几种情况那就只好自求多福了。 情景一,维修商接过手表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你手表拆开,根本不给你询价的机会,当你看到散落一桌的零件后,你只能乖乖就范。 情景二,承诺修理块,时间短,基本上可以“立等可取”,修理价格低廉。碰到这种情况你可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了,因为他正是以低价位诱饵,等着你上钩。更有甚者会采取附加法来赚取利润,比如说换个油什么的,等你答应之后七七八八算起来也够你喝一壶的了。 情景三,万金油式的换零件,机械表一定是齿轮,石英表一定是电路或线圈。每每这时,维修商会拿出一个或二个甚至三个手表里的小齿轮来给顾客看,告诉你这个轮子坏齿了,哪个轮齿也坏了等等,假如是石英手表,明明是电池没电要换电池,到他们手上却说有电,只是机芯有问题,他会告诉你表的电路板“烧了”,需要更换零件。 腕表维修行业在修理过后大多并不会给你被换下的残件,甚至有的修理商还会在修理单上明目张胆的写上“所换残件恕不退还”的字样。殊不知,其根本就是想来个死无对证。还有就是即使想换家店也请放聪明点,因为你所理解的两家店没准可能是“兄弟店”或“夫妻店”,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当你询问过一家店之后,再去离他不远的另一家店询问时,给出的价格往往会更高,其实他们早就已经通过电话或其他方式已经沟通好,而你只是一只待宰羔羊。 目前,像劳力士这样的腕表有着很大的市场需求,所以腕表维修业又有了新套路,那就是偷表带,不要误会,我说的不是整个表链二是其中的一节或多节。所以,即使再精明也请睁大眼睛,“小心使得万年船”总没错。此外,即使腕表存在损坏的情况,直接去找你当时购买的专柜进行售后保修,轻易不要相信站点,关于手表售后的黑幕,这些都还只是凤毛麟角的一点。
披露劳力士绿水鬼陶瓷表圈制作全部流程 劳力士潜航者“绿鬼”最近又被炒翻天了,真的是一表难求,为何这款非限量手表会大受表友欢迎?这与它诱人的绿色陶瓷表圈大有关系。据说这项秀色可餐的陶瓷工艺是劳力士手表的绝密技术,但又不得不让诸位表友们感到好奇,下面来一窥劳力士表圈制作的究竟!劳力士对彩色陶瓷有着非常执迷的态度。2003年开始,第一代“绿水鬼”并非采用的是陶瓷表圈,而是采用了氧化铝圈;在2005年才开始绿色陶瓷表圈。而双色陶瓷表圈技术则是最近这几年的事情。在2007年时候,劳力士在格林尼治系列上的表圈还全部都采用单色的,因为当时解决不了双色陶瓷技术。在2010年,劳力士绿水鬼才开始采用绿色陶瓷及绿金面盘。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悉的“绿水鬼”。这种绿色陶瓷表圈是如何制作而成的呢?注塑成型 陶质由不同化学成分的粉末混合而成,并添加了黏合剂,让陶瓷得以成型。由此產生的湿黏土会经高压处理,製成字圈坯件。第一次高温处理可除掉黏合剂,只留下陶瓷。 浸渍 这是上色的关键步骤。字圈会注入化学溶液,过程必须非常小心,使字圈吸收溶液。而化合物配方亦必需均衡调配溶液的浓度和份量。烧结 字圈随后在摄氏 1,600 度中烧结。此高温处理会决定陶瓷最终的硬度和强度。在这个过程中,字圈会收缩约 25%,而顏色亦会展露眼前。 精密加工 字圈的内外围均以钻石工具切削加工,达至机械组装过程所需的精确形状和尺寸,并把外观修饰至完美无瑕。经烧结的陶瓷非常坚硬,只有钻石工具才能在字圈上切削加工。高科技与经典美学 整件一体成形的字圈,极為坚固,符合劳力士腕表品质卓越和性能可靠的要求。一如所有劳力士字圈,此设计具有出众的防刮损、抗腐蚀性能,即使受紫外线照射也不褪色,外形亦同样瞩目。陶瓷光泽使字圈显得更立体,同时提升了色彩效果,与字圈的磨光表面对比鲜明,产生立体效果,清晰易读。高科技制造的新款Cerachrom陶质外圈不仅防刮损,即使受紫外线照射也不褪色。成为了劳力士引以为豪的技术,再此之后,劳力士不光研发了单色的表圈,还在格林尼治上面应用上了双色表圈。劳力士一向以走时稳定、结实耐用而著称,那么劳力士手中还有哪些黑科技呢?
这些绝密的绿色黄金可能再也见不到了! 劳力士绿水鬼的价格自开年来就一直在涨,最近涨的更厉害了。据说是因为要停产了,这么漂亮的绿水鬼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了。不过据三山表业猜测,绿水鬼这么受欢迎,劳力士官方肯定是舍不得停产的,从2010年至今的7年里,116610LV-97200一直被人追捧,而最近这一两年正好要迎来劳力士针对旗下表款机心大升级,还在采用3135的潜航者势必会更新3235,相信劳力士会在未来不久,在这款非常畅销的表款上不单单只局限更新机芯的。劳力士在2010年发布了全新潜航者116610LV-97200,开始采用绿色陶瓷表圈及绿金表盘。在此强调下,绿水鬼的表盘绿金材质,是采用劳力士绝密的PVD技术镀以“绿色黄金”涂层,并非一般的绿色涂层。在2003年以前都是采用氧化铝材质的,在2005年才开始正式采用陶瓷材质在手表上,最先制作的是表圈。2007年的格林尼治系列表款上的表圈都是单色表圈,因为当时还没能解决双色陶瓷利用在表圈上的技术。数十年来劳力士水鬼一直未有大的改变,不过在材质上和技术上可是一直不断有新的突破,如劳力士靓丽的陶瓷颜色专利技术。色泽亮丽的陶瓷材质与运动型手表搭配起来是非常阳光洒脱的,劳力士为此发明了彩色陶瓷的化学材料专利欧洲专利EP1887052;申请于2006年7月31日,公开于2008年2月13日,发明人FINK-PETRI ALKE和HOFFMANN HEINRICH。绿水鬼为何这么热受欢迎?邹三山认为这当然离不开这款表的陶瓷表圈和绿金表盘,看起来十分的“骚亮”,而且这种绿是经久不变的,所以热受欢迎。不过,在劳力士所有表款中,除了这款“绿水鬼”,还有黑色潜航者、蓝黑陶瓷圈GMT MASTERII、新款陶瓷表圈的迪通拿等,都非常热受表友喜欢,这些表款有一个共性,都是采用了陶瓷技术。劳力士的陶瓷技术究竟有何魅力使得表友为之沉醉?这都是因为劳力士的彩色陶瓷使用了黄金为陶瓷着色,可以生产多种颜色的陶瓷。如绿色陶瓷(金和银的合金着色)、还可以生产红色陶瓷(金和铜的合金)、灰色陶瓷(金和铁的合金)、紫红色陶瓷(金和铝的合金)、桃红色陶瓷或粉红色陶瓷(金、银和铜的合金)。原理就是经典的门捷列夫周期表第11类IB族金属,利用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层的自由电子诱导表面等离子体振子共振,产生可见光谱。听着是不是非常的高端神秘?其实使用二氧化硅包覆纳米颗粒的金合金着色剂作釉,为氧化铝或氧化锆陶瓷着色技术。而且全部使用金合金是比较贵的,着色颗粒采用外层为金合金、内衬为银的“飞金形式”(英文称作Vermeil)是很常见的。但现有技术存着很大问题,出来的颜色灰暗、脏,带有模糊的棕色。原因在于烧结过程中,二氧化硅涂层未结晶时金属颗粒扩散,发生团聚凝聚,这样着色不均匀,导致部分区域没着色就灰暗了。距离表圈需要的色彩饱和、明亮、稳定的陶瓷成品相差很远。具体技术来说就是,使用结晶态的二氧化硅,避免了重结晶时发生团聚,并且经过反复试验提出了1100至1250摄氏度。但实话说劳力士还是留了一手,烧结的时间只是很含糊的说30分钟到24小时之间,这么宽的烧制时间范围,如果要仿照还得经过大量试验摸索才行。使用陶瓷表圏的款式有潜航者和GMT两地时表,表圏上都带有数字的刻度。最早的塑料圈和铝圈,印刷数字非常容易,而在陶瓷圈上制作出醒目、美观、耐久的数字刻度难度是很大的,是经过神秘技术一次成型的凹槽。得到的陶瓷颜色干净而且色彩饱和,实际效果我们也看到了,确实非常漂亮。而陶瓷衬底也采用不常用的氧化铝陶瓷衬底,一般的陶瓷衬底有两种选择,氧化锆机械强度更高,但带有淡黄色,如果使用纯白色的氧化铝则颜色更漂亮。所以说劳力士绿水鬼停产是不可能的了,应该是市场上的炒作。这个时候很可能是因为劳力士绿水鬼要升级了,所以旧的款式要通过炒作来清库存。玩表还是要擦亮眼不要盲目跟风
谁才是劳力士最复杂的手表? 长期以来,劳力士品牌以简单、可靠、耐用著称。所生产的手表大多是普通的大三针带日历,再复杂一点也就是计时。即使往品牌历史上追寻,也就是全历计时和双追了。但在复杂层面上讲,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万年历、三问、陀飞轮等复杂功能还是有一点差距的。前几天,遇到一块劳力士的Yacht-master-II。2007年劳力士推出了这款腕表,因为再此之前还有一款简单大三针带日历的“游艇一”,所以它就叫“游艇二”了。初拿到这款表,第一感觉就是“厚重”,18K黄金材质的外壳加上44毫米的表径。而初看这款表,只会觉得是一款简单的计时表而已。表壳左侧的两个按钮已经深深出卖了它。 但,实际上,游艇二比看上去远远复杂得多! 游艇二是劳力士专门为海上帆船比赛而制的特殊用表,可用于正式比赛之前读取倒计时。手表正中央一根红色的指针乃计时秒针。另一根带有大红三角箭头的显示倒数分钟数,能指示10分钟以内。而六点钟为走时的小秒针表盘。整个盘面需要指示的数据,简单清楚。走时分针采用两段设计,开头一段填涂有夜光,后面的一段则采用镂空设计。这样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兼顾到在光线不好时的使用效果和避免走时分针遮挡倒计时指针。即使两根指针不小心重合,也能读取到准确的倒数时间。 蓝色的指针乃18k黄金制作,并不是传统的烤蓝针。海上帆船比赛会根据不同的比赛规则而设定不同的倒计时,所以劳力士不能拿出一块普通的计时表来滥竽充数。劳力士只能设计出一款能够快速调节倒计时的计时表。也就是说,除了计时功能以外,还得附带倒计时。为了实现这一复杂的功能,劳力士的工程师花费了3.5万个小时的时间去研发了一款专用于游艇二的新机芯Cal.4160。 一些资深的手表机芯党,看见这枚机芯的时候,会感觉似曾相识。没错,这枚机芯的兄弟Cal.4130其实还很常见的,就是迪通拿上面的计时机芯。4160机芯基于4130机芯生产,在其之上,劳力士添加了特殊的倒计时功能。表主但是,众所周知,一般机芯只有一个表把用于调节时间和上链。而计时表额外多出来的两个按钮用于计时功能的启动、暂停和归零。劳力士已经没有多的空间去安排倒计时功能的实现了,难道需要在表壳上再开一个孔,安放增加的倒计时设定表把?那也太Low了!劳力士的工程师独辟蹊径,想到了另外一个绝密的操作设计。他们将手表的外圈利用起来,发明了全新的Ring Command。一般而言,外圈与腕表内的机械装置是分开运作的。而劳力士首创外圈与机械装置结合,兼直接连系机芯,使外圈成为调节倒数功能的核心部件,让佩戴该款腕表的参赛者,可根据赛事的排位来进行重新设定倒计时。 平时Ring Command外圈是正的(Yacht-master-II在六点钟位置),转动外圈90°,就可以使用表把设定需要的倒计时。然后将其回转,即可锁定并记忆之前设定的时间。作为一个野鸡钟表自媒体,我想大家最喜欢、也是最想看的就是各种手表拆解的照片。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的确去拆了一块劳力士的游艇二,想给大家展示一下这表精巧之处。 不过,等打开手表之后,才发现Ring Command外圈的机械结构全部暗藏到了陶瓷圈的下面。表壳内部看不见任何端倪。 询问了劳力士服务中心的朋友,给我的答复是,这款Ring Command外圈在他们那里只有一个人有能力去拆,并且还需要专业的工具配合。所以,只能无果而终了。本来以为这块游艇二已经够复杂了,在操作的过程中,又发现它还带有“实时同步功能”。因为在赛艇比赛预备时,佩戴者会第一次设定了倒计时,并启动。而比赛前还有第二次的预备提示,为了争分夺秒,不混淆一分一秒。劳力士工程师为这块4160机芯添加了“实时同步功能”,当倒计时功能启动后,再按下4点钟位置的按钮,中央的秒针便会飞返会起点,松开按钮后,秒针会即时运行。同时,倒数分钟指针也会和当前最接近的分钟数同步。凭借于此,便可修复第一次倒计时设定过程中产生的细微误差。在拆解这块Yacht-master-II时,问了几个师傅,并远程联系了劳服的朋友。我们都一致认为这是劳力士最复杂的手表,因为它同时带有计时、倒计时、实时同步以及Ring Command外圈。但,劳力士官方并没有介绍Yacht-master-II是最复杂的手表,但却提到了另外一款Sky-Dweller使用劳力士研发最复杂的机芯之一。 而后,跑去翻了外文资料和请教了国内劳力士的公关姐姐,得到的答案是: Sky-Dweller才是劳力士目前公开发售最复杂的手表,而不是Yacht-master-II。
劳力士历代的夜光材料的变迁 对于劳力士收藏爱好者来说,“正确”的发光材料是一个重要的购买手表的标准。多年来,劳力士已运用各种不同的发光材料在表盘,指针和旋转外圈上的珍珠点。对于收集老表来说,正确的发光材料对应生产年份,只要有可能,保留原装的一切,即使发光材料年久变得泛黄而脆弱,也比翻新的有收藏价值。 但是,为了保持表的正常工作,年长日久后表终将进劳服维修保养。有报道称,劳力士拒绝为不愿意更换老式夜光材料的客户服务,除非同意被替换。这是由于劳力士担心旧的发光材料可能危害人体。(从夜光材料的开始使用一直到50年代末的发光材料都含有镭。) 实际情况是劳服后的表,状态和外观是极佳的。因为我们不是收藏家,所以看不出保留旧的表盘,表针或外圈,有什么价值。每个人都可决定是否送手表进劳服,“保持原有的表盘,表针和表圈-不改变'是收藏级别的要求。[s:123] 从1998年开始,由于法律的要求,夜光材料必须是非放射性的,下面我进行介绍各阶段的夜光及标识。在劳力士表盘的6点下面有标识。 1.SWISS标志:luminous material Radium 一直使用到 1960年,含有放射性物质:镭2.“T SwissMade T”是表盘上最早出現的氚的标记, 1950年左右,手表制造商开始使用氚作为发光材料, T SWISS MADE T表示,该放射性物质氚的量被限制为最大25毫居里。使用至1998年结束。3.SWISS - T < 25标志:luminous material Tritium 从1960使用至1998年。具有放射性。T代表氚元素,<25表示放射性物质含量少于25毫居里。4. T SWISS T标志:luminous material Tritium 也是 从1960年使用至1998年。具有放射性。但较(2)的swiss-T<25,放射性较低,放射性物质含量少于7.5毫居里。5. SWISS标志,luminous material Superluminova 从1998年到2000年仅2年。 这是不同于(1)的SWISS标志。法律规定后的不含放射性的夜光材料。6.SWISS MADE 标志;luminous material Superluminova从2000年到2009年,绿色夜光,没有放射性7.SWISS MADE标志:目前使用新的荧光材质Chromalight。所谓“Chroma”即是“色度、饱和度”,这种材质发出蓝光与一般标准的荧光材质相比,Chromalight的发光时间几乎延长一倍。图画就不上了。 和(6)Superluminova的区别就是绿色蓝色可区分;同款新老可区分。 补充一点,早期(1)含有放射性物质夜光材料的优点是他们的自我发光,不需要吸收光源。现在的夜光材料是必须吸收光源然后释放。 以上各年份仅具参考,归纳自各大外国网站的资料,如有误差请指正,特别是80,90年代有可能交替重复在使用二,三种夜光材料,特此说明。
表带与带扣 -可靠、舒适、优雅 表带与带扣 -可靠、舒适、优雅表带与带扣是劳力士腕表带来舒适佩戴感受的重要原素。两者均经详细的人体工学研究,并且与腕表本身的设计风格一脉相承,同样坚固可靠,瑰丽耀目。 一如蚝式表壳,两者的构造和功能均精密超卓。不论表带与带扣的设计、其开发与生产过程,以及需通过的严格测试均充分应用了品牌的先进科技、知识与工艺。 蚝式保险扣 -稳固安全,感官享受此表扣联系着腕表与佩戴者,并较其他劳力士组件更常操作。每只劳力士腕表都是佩戴者的珍品,而此设计较其他组件更着重腕表的安全和舒适度。 新一代的蚝式保险扣符合专业腕表的要求,并且巧妙融合坚固精密的工程技术,操作简单、线条流畅,而最重要的是安全可靠。 劳力士GLIDELOCK带扣 -舒适潜水此双延展系统表带,由抗侵蚀性高的904L不锈钢打造,专为深海环境而设计。劳力士专利Glidelock带扣让潜水员可以每小节2毫米的长度,将表带延长至20毫米,而摺扣伸缩链节更可使表带额外再延长26毫米。 这两项独特设计,使潜水员即使穿着最具保护性的潜水衣,仍能体验稳定舒适的腕表佩戴感受。 蚝式表带-经典特色此坚固的金属表带于1930年代末面世,配备三排链节,至今仍然是蚝式腕表系列的重要设计。这款表带搭配于整个专业腕表系列,以及日志型、星期日历型及Sky-Dweller等经典型号。此表带可配备所有类型的劳力士带扣(蚝式带扣、蚝式保险扣和皇冠带扣),并可装上易调链节伸展系统。元首型表带-经典特色这款独特精致的金属表带,配备三排半环形链节,特别为1956年推出的著名蚝式恒动星期日历型腕表而制作。元首型表带一直沿用至今,现装配于星期日历型腕表和特定的日志型贵金属女士表款,通常备有劳力士雅致的隐蔽式皇冠带扣。 纪念型表带-经典特色这款灵活舒适的五排链节金属表带,特别为1945年面世的蚝式恒动日志型腕表而设,通常备有劳力士雅致的隐蔽式皇冠带扣。劳力士表带:1.具代表性的表带,令劳力士腕表佩戴者,倍感舒适稳固。2.备有独特的蚝式、纪念型、珍珠淑女型或元首型款式。3.实心链节的结构,坚固无匹。4.获得专利的易调链节系统,轻易将表带延展,佩戴倍觉舒适。5.配合专利摺扣,佩戴稳妥舒适。6.优雅风格、卓越功能和精密可靠的完美平衡。7.劳力士之道。 珍珠淑女型表带-经典特色这款感性优雅的金属表带,配备五排环形链节,特别为1992年推出的珍珠淑女型腕表而设,通常备有劳力士雅致的隐蔽式皇冠带扣。
表盘-迷人万花筒 表盘 -腕表的不同面貌表盘为时计带来独有的面貌与身份。表盘具备时、分、秒、日期和其他时间指示的显示功能。表盘亦把佩戴者和腕表的机械机芯连在一起。空间细小的表盘,容纳了各项指针信息和不同显示窗,但同时严格遵守各个美学要求,并且清晰易读。 表盘创作既是真正的艺术,亦是无数技艺的结晶,当中糅合超卓的艺术知识与先进技术。而且,只有极少数的制表公司如劳力士,精于各个方面的表盘创作,从设计到生产均独力完成。 珍珠母 -迷人万花筒珍珠母是神秘魅力与愉悦惊喜的象征。根据不同来源,珍珠母可能是粉红色、白色、黑色或黄色。此外,它的色泽深浅及结构亦可按在贝壳哪部份取出而有别。在不同的灯光环境下,它可能看似乌云密布的天空、一轮明月,甚或水中的倒影。 劳力士决不选用人工着色的珍珠母。凭借工匠非凡精湛的技艺,为每只珍珠母绽放其天然美态及保留原有的色泽。每个珍珠母表盘均独一无二,与众不同。 有些人会在折射中看到一道闪电快将把乌云密布的天空变得四分五裂,有些人则在滔天云海中看到灿烂星群。劳力士表盘:1.独树一帜的劳力士腕表表盘,令腕表更易识别,读时更易。2.钟点标记以18ct金制成,防止光泽消失。3.有上千种独特款色,多款颜色、质地、花纹和图案可选,由劳力士独家提供。4.-在劳力士厂房大部份以人手设计制造,力臻完美。5.超卓工艺,精巧细致,全面展现。6.劳力士之道。 表盘特色 -镶贴钟点标记12点钟位置的劳力士皇冠、阿拉伯或罗马数字、几何形状的经典或专业小时刻度及闪闪发光的宝石镶嵌-若表盘是腕表的脸颊,那么这些标记便正好展现出腕表的独特个性。 罗马时代的下午茶时光腕表特色大多源于表盘上的种种细节……颜色、宝石、小时刻度、阿拉伯或罗马数字等。这些设计都为人所熟悉,但有多少人会留意到劳力士表盘上罗马数字刻度的一项特征? 在钟表的四点钟位置,刻度以“IIII”而非“IV”标示,这种做法至今依然未有统一明确的解释。但有一件事可以肯定,就是这个标记源远流长。古埃及、希腊和及后组成罗马数字的伊特鲁里亚文化均采用“IIII”这个符号。 事实上,直到中世纪晚期,“IV”才开始被人使用,而当第一个机械时钟于13至14世纪初面世时,“IIII”仍然广泛通用。这个符号之所以保留至今,皆因不少人认为是其设计可令表盘更见平衡。毕竟,现代风格应否与完美设计相抵触?
底蕴深藏 -恒动机芯 底蕴深藏 -恒动机芯 恒动机芯装配于防水表壳下,故佩戴者未能观见其精巧结构。唯有劳力士认可的制表师方能使用特别工具一窥其貌。此恒动机芯以其可靠性与计时性能闻名于世,而当这个由人手调校的装置展露人前时,方能欣赏其真正特质:它不仅是艺术品,更是非凡的微型创作,同时结合各种形状、造型、体积、颜色及表盘,部份饰面经磨光,有些则带圆纹,制作一丝不苟并传承品牌的制表传统。常见结构 -精准、坚固、可靠 搭载于蚝式腕表的恒动机芯,对劳力士腕表建立卓著声誉实是功不可没。这些机械自动上链机芯以常见的特征为基础,由劳力士自行设计及制造,全部均通过瑞士精密时计测试中心(COSC)的严格认证,确保性能超卓,而在精准度、可靠性、防震性及上链效能方面亦达致严格标准,并且易于保养。 稳定平衡摆轮 大平衡摆轮装配金微调螺母,可确保装置调校精密,运作稳定。 宝玑式游丝 位于最外层的游丝线圈向引力重心卷曲。这让平衡摆轮与游丝组件可完全平衡和同心(等时)地摆动,并使腕表在任何位置均达致更佳的计时精准度。 最佳频率 每小时28,800次的频率(每秒8次)使平衡摆轮达致最佳调节,精准可靠。 平行桥板 平行桥板使平衡摆轮的位置保持精确稳定,有助改善计时性能。桥板硬度大大提高了防震性能。恒动机芯的平行桥板可调校高度,使平衡摆轮可达致最佳的自由运行,堪为精细非凡的装置。 藉恒动摆铊作自动上链 此巧妙装置由劳力士于1931年发明,配备半月形自动铊,可随佩戴者的手腕活动以双向方式绕中央轴轮自然摆动。此装置一直拉紧发条,为腕表提供持续稳定的动力来源。 高性能润滑油 润滑油的质量是机械机芯能否正常运作的关键。劳力士独家研发并自行合成的全新润滑油,大大提高机芯的使用寿命及稳定性。 精细修饰 唯有劳力士认证的制表师,方可使用特定工具一窥恒动机芯,而这些机芯均以最优秀的制表传统精心修饰。夹板和轮系均饰有圆纹,夹板经磨光、圆纹或蜗纹处理,而螺丝顶部亦经镜面抛光,另所有边缘均经削角打磨。精密时计认证 -精准制表的历史 劳力士于早期便委托独立官方机构验证其腕表的性能。今天,百分之百的劳力士蚝式恒动腕表均获颁瑞士精密时计测试中心(COSC)的官方认证。若要获得精密时计认证,腕表必须通过15个昼夜的严格测试,在不同环境及温度下发挥出精确优异的表现。在瑞士生产的所有腕表中,只有6%能够获鉴定为精密时计。而这正是劳力士腕表的一贯标准。 精密时计与计时表 “精密时计”是高精准度的腕表,历经15个昼夜的严格测试,在不同环境及温度下均表现出色,因而获得瑞士精密时计测试中心(COSC,Contr?le Officiel Suisse des Chronomètres)等独立机构的认证。 计时表配备额外装置,使之可透过启动、停止及重设功能在短时段内计时。计时表亦可获取“精密时计”的认证,宇宙计型迪通拿腕表便是其中一例。平衡摆轮 -时间的守护者 在机械腕表中,平衡摆轮如同时间的守护者。这个调节装置配有游丝和摆轮,其摆幅的规律性可确保腕表精准运行。劳力士运用超卓的专业知识和资源,设计并制作出这对极为重要的组件。 历经五年研究,劳力士利用顺磁性合金,创制出蓝色Parachrom游丝,不但不受磁场影响,抗震力更比传统游丝高出10倍。在历史上,蓝色的游丝只会配置于最精准的时计上,以示尊崇。Paraflex缓震装置: 1.由劳力士研发并在2005年获专利的一款高效能缓震装置。2.提升劳力士腕表的抗震力达50%。3.由动态三维模型设计的创新弹簧几何形态,确保位置固定,防止变形。4.经过大量冲击测试和实验室测量验证。5.一件微小零件,造就极大改变。6.劳力士之道。擒纵装置 -时间钥匙 您曾否想过为何机械腕表总是“滴答”作响?事实上,这些声音来自擒纵装置,而此重要装置本身对机芯的计时功能起关键作用。当一只擒纵轮齿碰上擒纵叉的一端,便会发出“滴”的一声。然后,随着平衡摆轮的摆动,擒纵叉会“松开”擒纵轮,直至碰到擒纵叉的另一端,便会发出“答”的一声。 擒纵叉继续无限摆动,倾斜的擒纵轮齿则每小时精准地振动28,800次,当中的“滴”、“答”声各占14,400次,亦即合共每年二亿五千万次。劳力士恒动机芯的摆动使计时性能精确可靠。个中起源 -“官方鉴定认可精密时计” 在历史上,制表商可自行为精密时计颁发认证,而这个过程显然存在欺诈风险。为保证精密时计的质量,劳力士不计成本和所需的额外时间,选择把腕表交由官方认证。为区分差异,品牌在1930年代后期把表盘镌刻的“精密时计”(Chronometer)字样改为“官方认证精密时计”(OfficiallyCertified Chronometer)。1951年,官方认证成为强制准则。为突显劳力士的精湛水平,品牌决定通过测试获取荣誉认证(超卓性能认证)。按照旧制,凡通过卓越精密测试的机芯均可获颁“表现优良”的认证。到了1950年代后期,劳力士推出新一代机芯,较获取认证的精确度标准高出三倍。 为展示此非凡特质,劳力士自定义“精密时计”(Superlative Chronometer)的概念。及后,表盘的镌刻字样亦添加了这个称号,组成著名的“瑞士官方鉴定认可精密时计”(Superlative Chronometer Officially Certified)。精密时计荣誉认证于1973年正式取消。不过,劳力士订定的镌刻字样仍然是追求卓越的标记,亦引证了品牌在精密计时领域的先锋角色。
劳力士经典外圈 -外圈对劳力士而言,造型与功能往往紧密相连,特别是形象鲜明的蚝式腕表中必不可少的外圈。多年来,各式各样的固定或旋转外圈相继面世,为不同款式的腕表带来崭新功能,例如潜水时间、第二时区、24小时显示及计速刻度等。 三角坑纹外圈 -劳力士的特征起初,蚝式外圈的三角坑纹具备实际用途﹕这些坑纹有助将外圈旋紧固定在表壳上,确保腕表的防水性能。而底盖的坑纹设计亦见基于相同的考虑,并以特定的劳力士工具旋紧于表壳位置。及后,三角坑纹成为一项美学设计元素,更是真正的劳力士特征。时至今日,三角坑纹成为品牌腕表的特色,常用于金质表款。
争议颇多的劳力士狗牙圈是谁的专利吗? 除了那些大热的百事圈、可乐圈这种陶瓷圈之外,在劳力士的腕表表圈中,还有一个很是知名的种类,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狗牙圈。不得不说大家对劳力士各种表圈的形容还是很贴切的,这个被称之为狗牙圈的表圈,其实它的大名应该是三角坑纹外圈,当然也有人称它为太阳纹的。不过谁还没有一个好养活的名字,因此美其名曰:狗牙圈。这种特殊的表圈最早是为了可以旋拧紧固防水而设计的,也就是利用工具上紧表圈并且压住表镜,其功能相当于蚝式表壳的背面的那些牙齿,应该也可以说它是早期劳力士蚝式表壳的一部分吧。在设计上,当年的狗牙圈要比现在的更加密实,也更加圆润一些。随着劳力士的发展和腕表的演变,这种具有工具意义的外圈也逐渐没有了真正的实用意义。但是在大家的审美意识中,这种具有特殊意义的外圈也只剩下了装饰意义。不过在劳力士的腕表中,这种狗牙圈还真的是有很多死忠粉。虽然有人喜欢变化更多的陶瓷光圈,但是狗牙圈的沉稳和独特个性还是有很多忠实拥护者的。在前两年欧米茄推出的至臻天文台腕表中,也采用了这种狗牙圈的设计元素,当时还是引起了大家的一些讨论。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狗牙圈是劳力士的专利吗?虽然在劳力士的手表中,这种表圈被称之为三角坑纹外圈,但是也不是劳力士的专利还不好说,不过真要是的话大家应该不会轻易去使用的。劳力士的狗牙圈可以说是一个经典了,但是使用这种外圈的也是大有表在,除了最近的欧米茄之外,帝舵等品牌也都有这样的表圈设计。现在的狗牙圈辨识度还是很高的,而在一些古董表中,这种外圈也更加密集圆润一些,如果不仔细看的话,有时甚至可以和钱币纹很像。因此既然是狗牙圈,虽然不管它是谁的专利,但至少是要以它的功能性为出发点的。之前在一些文章中见到了这种被称为Borgel cases的表壳,其制作者François Borgel和当年的万国有合作过防水怀表,使用了这种卡扣的设计,还有其他一些手表也会采用这样的一种表壳设计。从时间上来看,应该是在20世纪初左右了。虽然不能说这种设计和劳力士的三角坑纹外圈(还是叫狗牙圈更亲切吧!)有什么实质性的关联,但是至少是说出现过类似的设计。而劳力士的蚝式是它的专利,而曾经作为蚝式一部分的狗牙圈也还真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独特的外圈显然已经成为了劳力士的一大特色!有的人说它显老,也有人说它不耐磨,但这种独特的狗牙圈已经随着劳力士的手表得以深入人心。而且不止是劳力士,其他的制表品牌也会采用这种设计,这对于喜欢狗牙圈的表友们,应该是一个利好的事情吧!
劳力士各大金属材质 904L不锈钢-非凡性能 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状况下,劳力士腕表依然不减其卓越功能与典雅美态。正因如此,劳力士于1985年成为首个采用904L不锈钢的制表品牌,这种耐腐蚀性的合金,经打磨后散发出耀目光芒。 904L不锈钢常用于高科技、航天及化工等行业、其优异的抗蚀性能可媲美各种贵金属。在整个制造过程中,劳力士自行打造各个904L不锈钢腕表组件。金-光芒之源 劳力士金腕表是多年制作经验的结晶,藉珍贵金属展现真正迷人的光芒。唯有全权监控整个过程,劳力士方能保证表壳和表带散发出绝伦的光彩。 劳力士独家采用18ct金,这种高贵合金含有750‰(千分比)纯金量,再加上比例完全正确的混合物,包括银及铂,从而打造出不同类型的18ct金:黄金、白色黄金及劳力士独有的粉红色合金──永恒玫瑰金。劳力士保密的制造公式,确保腕表具有出色的耐用及抛亮度,多年来呈现出非凡的光泽。材质:1.制造劳力士腕表的物料。2.所有物料必须提供极致卓越的性能。3.如果现有材质未能符合要求,劳力士将会自行研创。4.劳力士开发、研创和精心制作极抗磨损陶瓷、顺磁合金和特别配制的18ct金。-5.反映劳力士全力以赴,务求每一只腕表的每项环节力臻完美。6.劳力士之道。铂金-光芒四射 珍贵稀有的铂金被视为最高贵的金属,其银白色彩和闪亮光泽尤其瞩目。珍贵稀有的铂金被视为最高贵的金属,其银白色彩和闪亮光泽尤其瞩目。它不仅是最显赫非凡的金属,在宝石衬托下,其魅力远胜于一切材质。 劳力士采用950铂金,此合金含950‰(千分比)铂金量,一般亦加入钌元素,使金属变硬以制作表壳,同时保持本身的极致光泽和亮度。金钢-结合不同金属 金钢(ROLESOR)是黄金及精钢互相配搭而成的劳力士腕表款式,这两种金属的色调与光泽均对比鲜明,在一只劳力士腕表上和谐融汇。 劳力士于1933年为“ROLESOR”取得专利,此后金钢便成为劳力士腕表的标志性特征之一。其设计的原理很简单:外圈、上链表冠和表带中间链节为18ct黄金或永恒玫瑰金(一种劳力士独有的粉红色合金),而中层表壳和表带两侧链节则用904L不锈钢制成。而白色黄金金钢腕表的外圈则由18ct白色黄金制成。
跨时区的腕表传奇 1954年的巴塞尔表展,无论对劳力士公司,还是世界表坛来说,都是值得纪念的。这一年,劳力士一举展示出专为运动家设计的探险家、潜航者系列,以及为一般消费者设计的雷鸟,引领了整个表界的风骚趋势。这项壮举固然是劳力士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成果,但当年劳力士的公共关系主管、本身就是多项运动热爱者的Rene-Paul Jeanneret,在概念的成形和塑造上功不可没。 劳力士在设计和制造上的领先吸引了当时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泛美航空(Pan-Am)的高度兴趣。泛美航空希望劳力士能设计一款专为穿梭各个时区之间的机师佩戴的实用腕表。泛美航空和Rene-Paul Jeanneret接洽后,两家在各自领域称霸的公司达成合作,结果促成了著名的GMT-Master(格林尼治型)的诞生。 泛美航空方面派出了二战时的空战英雄——著名机长Frederick Libby提供技术上的咨询,而Jeanneret则提出了在表圈上加上一个可旋转的24小时表圈,并在面盘上多加一个指针来指示第二地时间的构想。技术上,劳力士选用了编号Ref.6202、搭载1030机芯的Tum-0-Graph作为改装的根据,加上24小时指示的齿轮和新的日期盘后,一只编号为1065的全新机芯诞生了。 除了标有24小时标记的塑胶双色可旋转第二时区外圈外,编号为Ref. 6542的第一代格林尼治型的外形,与雷鸟及潜航者相当接近,同样未配表冠护肩。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代格林尼治型,是第一只搭配有日期窗放大镜的奥理事表款。 1956年,格林尼治型的第二时区外圈由塑胶材质改换成日后沿用的金属材质。格林尼治型成为泛美航空的官方指定时计,公司配发格林尼治型腕表给每一位高阶主管、机师和领航员。 从1960年起,格林尼治型改款为Ref.1675,并开始搭配表冠护肩,面盘上的GMT指针也变大许多,和现行的表款已经相当类似。Ref.1675的面盘上也印着现行表款所实行的“Superlative Chronometer Officially Certified”标记,和Ref.6542的“Officially Certified Chronometer”不同,这款腕表主要是采用的是1565机芯,配备无卡度游丝和微调摆轮,准确度提高了许多。Ref.1675不但受到泛美航空以及其他为数更多的民用飞机机师的喜爱,在一般消费者中更大受欢迎,畅销近20年,可说是劳力士最畅销的表款之一。Ref.16750 Ref.16753 Ref.16758 20世纪80年代产,增加了日 期快调功能 20世纪80年代产,该款为间金版本。 20世纪80年代产,18K黄金外壳及链带。 格林尼治型不但深受民航界的信赖,军方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许多战斗飞行员纷纷佩戴。NASA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一连串对飞行速度和高度的试验和挑战,在1967年由North American X15试验机创下了4,534mph(7,269 kph)或是6.72马赫的世界纪录。创造这一纪录的驾驶员Pete Knight佩戴的便是格林尼治型,他赞赏格林尼治型在离地45,000英尺的高空上,承受着激烈的操作和35G以上的离心力,却依旧运作正常而且维持着天文台表的精准水准。 1976年,格林尼治型再度改良,推出具备停秒功能的改良款;1980年,格林尼治型改款为Ref. 16750,增加了日期快调功能。之后,格林尼治型再度改款为Ref.16700,表镜也进化为蓝宝石镜片。1983年,劳力士推出了全新进化的、编号为Ref. 16760的现行版款式格林尼治II型,搭配具备GMT时针可以独立运作、整点快调性能的3085机芯,由于24小时表圈和GMT指针均可双向旋转,让格林尼治型具备了能显示三地时间的进化性能。1990年,推出了使用3185机芯的Ref.16710型。价值上万美元的塑料外圈 2007年,配置有新的陶瓷外圈、全新链带和带扣的Ref.116710问世,该型号的24小时指针和可独立调校的12小时指针,让使用者在腕表如常运作的同时,可设置另一时区时间,确保分秒不差。两支时针,让您可同时读取两地时区时间。表面上的时针可用作时间显示,而亦可从24小时指针与刻度外圈来读取时间。格林尼治II型40毫米的外圈上,分别配备蓝色及黑色Cerachrom字圈。劳力士Cerachrom涂层特别以极为坚硬的陶质打造,具备卓越的抗侵蚀功能。它的色彩不会因紫外线照射而改变,更难以刮损。外圈上的数字及刻度,均填上黄金或铂金。为了让此腕表外圈能精确显示第三时区时间,它只能有24个位置来转动。此外,它亦只能从一个位置转到下一个位置,不可中途停顿。透过选用一条优质的弹簧,外圈不论向那个方向转动,都能达到轻快、准确,而且几乎不会磨损。随着温度、高度或身体运动量的增加,手腕或会出现轻微膨胀的情况,以致佩戴腕表感觉不适。为此,劳力士发明了Easylink专利伸展系统,仅需简单折叠,表带即可扩展五毫米,让佩戴更舒适。Easylink不但完全融入腕表设计,更通过数千次于极限环境中的开合测试,可靠性绝不退而求其次。虽然GMT-Master腕表特别为专业用途而设,其无与伦比的功能性与外观设计,让它同时广受旅游人士所拥戴。除备有不同时区时间显示外,其坚固材质及易于配搭的外形,不仅适合环游世界时佩戴,也适用于任何场合。
劳力士 专业技艺:表盘炼色术 劳力士腕表的丰富表盘色调,是高阶物理,精确判断及纯化学结合的成果,每个部分都由厂房研制,绝不假手于人。 在日内瓦劳力士实验室中,卡片形的金属板和淡淡彩漆,与灰白色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工作人员不断推翻最初的试验成果,为各种各样的表盘带来全新的色调选择。 虽然技术人员大多以抹刀和漆管作为寻找新色调的起点,但这些色板始终流于表面,未达严格技术和科学的标准。事实上,此过程讲求先进的表面物理和化学,还要擅长用色,并且融合创意和日新月异的科技,而最终什么颜色能够用于劳力士表盘之上, 还是需要肉眼的判断。 劳力士在研制表盘色调时,同时借鉴传统技术和21世纪科学:采用经典珐琅、涂漆、电镀以至以等离子焰炬或电子束在表盘形成涂层的先进薄膜技术。 这呈现出多彩多姿的表盘色调:愈复杂的技术,为多数表盘基本的黄铜圆盘带来愈丰富的修饰。漆面技术提供多种不透明的颜色 选择,主要是用于黑色和白色表盘。电镀技术则根据真实金属制作出金属色泽,至于更为复杂的PVD(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物理气相沉积法)以极薄分子层覆盖圆盘,则可以营造奢华色彩,并加深视觉效果。 最后清漆和表面处理如喷珠处理,可在对象表面带来光泽、哑光和其他修饰效果,并巧妙改变同一色调的表面质感和外观。颜色:PVD涂层可精确的控制 变化无穷 正因如此,劳力士在技术上能够生产出近乎所有色调,更可配合复杂设计或缀以图案的珍珠母、陨石或再结晶黄金表盘。经验丰富的化学家或物理学家往往知道应循什么途径探索设计师所需的特定色调,然而整个实验室研究和试验过程需时至少三个月。在某些罕见情况下,这些炼色术师更要花数年,才能完美达致特定的设计要求。 一些颜色亦随着潮流和品味而改变。在1980至1990年代,经典劳力士香槟色表盘的色调曾经数次改动,增添温暖柔和的粉红色调,然后再加以修饰层次。劳力士另一独特颜色冰蓝色也在过去多年屡作修改。 这些色彩魔术师面对的重大挑战之一,莫过于实现设计部门的最初要求,因为上述三种基本表盘颜色制作方法,足以产生无穷无尽的色调。而在科学过程中,随着研究人员探索最新PVD技术的所有可能性,他们亦会建议新色调。他们作出评估时,更会考虑到在腕表的蓝水晶镜面下,表盘颜色于不同佩戴者手腕上的差异。 不透明漆面 有色不透明漆面几乎能够产生无限色调、强度及光滑度。虽然基本颜色来自Pantone的标准色板,但劳力士亦会仔细记录其自家制作的色调,以便能够在往后精确地调配出同一颜色。漆面技术至今仍是打造纯白色表盘的唯一方式,且广泛应用于黑色设计中,潜航者型(Submariner)的表盘便是其中经典例子。 电镀 电镀曾是欧洲19世纪上半叶最珍贵的涂层种类,用作打造银器和镀金。在制表领域中,电镀是在同一金属上达致纯金属色调的 主要方法,譬如是银灰、铑或钌。镀银主要用作阳光放射饰纹的底层,再在预制表盘上加人其他颜色。有时候,香槟色等色调需以六种以上的金属进行电镀,为这项技术增添难度。 色泽和色调会因应多个可变因素而产生变化,例如所选的金属、电镀容器的温度、表盘的浸渍时间、电解过程中的电流强度,或 是以上各项的结合。这些因素使寻找确切色调的过程变得更为复杂,例如PVD,即使是应用科学的权威和眼光敏锐的专家,都会觉得这是一大挑战。 PVD (PHYSICALVAPOUR DEPOSITION,物理气相沉积法) PVD直接取材自美国航空航天局署为太空计划研发的薄膜技术。借着此极为灵活的技术,只需将金属混合各种的无机物料,其表面便可添加较深色调。这带来无限可能,亦将电镀范围加以扩大,营造出多个高贵色调,如天蓝、 冰蓝、粉红、古铜、橄榄绿、巧克 力和紫色,以至劳力士的独有色调——潜航者型的蓝色和蚝式腕表的粉红色。 劳力士用于表盘涂层的技术,采用了蒸气氧化薄膜和少于1微米厚的金属,整个过程大多在精密的真空室中进行,其内部压力等同于地球表面约150公里外的太空环境。我们从不同角度望向PVD表盘,可捕捉到不同的折射和色调,更能看到其深邃强烈的光泽。 品牌采用的两种技术尤其突出,一是运用电子枪蒸发原材料的热蒸法,二是由等离子焰炬产生等离子的磁控溅射。PVD涂层的粘性非常髙而且相当坚硬,几乎可将原子层一层一层的精确地控制。不过,此过程对尘埃极为敏感,所有PVD着色操作都必须在无尘室内进行。而拥有如此精密技术和工艺的劳力士,在制表界可说是个中翘楚。 珐琅 珐琅是最受注目和经典的彩色修饰,其根源可追溯至13世纪。在劳力士,珐琅用以制作钟点标记,搭配由金打造的华贵镶钻珠宝表。珐琅工匠运用二氧化硅矿物、有色金属氧化物,以及用杵和研钵研磨的细小粉末,以人手制作出鲜艳强烈的色彩,当表面在摄氏800-950度的窑中上釉后,便会形成闪烁透明的效果。这个过程漫长而精细,为达致更理想效果,有时更要耐心地逐层制作。由于此技术需要精确无比,因此劳力士珐琅工匠每年制造的珐琅表盘很少。这些表盘亦为品牌最美伦美奂的珠宝腕表生色不少。 修饰 最终表面处理会大大改变表盘的外观和质感。简单的黑色表盘经哑光处理后可呈现出富运动感的造型,光面处理则令黑色表盘更显精致优雅。各种颜色均在三种标准灯光下进行检验,包括商店橱窗照明、室外自然光和室内光线。 尽管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了先进科技,但最终新表盘色调的判断和审批工作,还是交由人手决定。劳力士拥有数千种颜色,即使测 量光线的光谱仪也不能如肉眼般,逐一细致分辨每种颜色的深浅和色调,其在美学层面上更是完全比不上双眼的判断力。
劳力士 蓝游丝创新与发展 简述 众所周知,游丝在机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手表是否精准,游丝至关紧要。游丝的抗温差,抗震荡能力越好,手表精准度就越高,而且抗磁性也很重要。以前常用的游丝是合金铁、镍、铬为基础的合金材料。所以有两个主要的缺点:使游丝易受磁和受冲击震荡,从而影响手表精度。 劳力士一直在研究运用更好的材料来取代升级游丝,经过长期研究终于找到了一种新型合金(85%铌15%铌锆合金)来制作游丝parachrom。这个比例能产生最佳抗磁和抗震荡。劳力士公司宣称防震能力提高10倍,parachrom是利用材料本身特性来克服外力冲击后产生的稳定性降低的问题。Parachrom蓝游丝是顺磁性游丝,一般顺磁物质的磁化率约为十万分之一,所以受磁的概率可无乎忽略不计。而且铌锆合金是高熔点物貭所以温差影响变化微乎其微。锆是一种稀有金属,具有惊人的抗腐蚀性能、极高的熔点、超高的硬度和强度等特性。铌锆合金---铌中加入锆后可提高合金的强度而不影响合金的塑性和加工性能,锆还可以改善合金的抗氧化性和抗碱金属腐蚀性能,所以铌锆使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性加工性能,金属稳定性强。 美国詹姆斯·道林先生参观劳力士工厂后,在2007年8月写了一篇关于Parachrom蓝游丝的文章,是这样介绍制作过程的:铌锆合金锭坯采用真空电弧熔炼法。在高真空中于2400℃的温度下两种金属熔合在一起在,这些金属以一个小时20厘米的速度缓慢通过5000伏的电压冶金炉,必须三次穿过冶金炉两种金属才可以被认为是完全熔合,成品金属棒约30公分(大约一英尺)长,重量仅为380克,从这个棒就可以产生10,000游丝。 成品金属棒通过模具冲压变成一个长15米和直径2mm的长条,然后进入拉丝,变成长2公里,直径十分之一毫米。最终成型的游丝依然使用挤压模具,使金属变成宽150微米和45微米高,22厘米长。 游丝绝对完美的轮廓是完全依赖于挤压模具。这些都是在电子徕卡显微镜的不断地检查下操作的,以确保一直没有改变。模具的精度,使得成品游丝变化不超过十分之一微米,目前只有70--80%的成品概率,所以最终的结果是相当少。人类头发的平均直径不到100微米,劳力士的蓝游丝必须保证千分之一的人的头发直径的精度。蓝游丝在最初并不是蓝色的,是和老游丝一个颜色的,最初劳力士研究成功后,首先运用在2000年自产机芯4130的迪通纳116520型号上,而且并没有宣布这一消息。 直到2005年,大家才发现一个蓝色的新游丝被使用在新的GMT2和宇宙计时型迪通纳。而且劳力士通过改变其游丝表面的结构,介绍了关于PARACHROM游丝的另一个新功能。就是在游丝表面增加约50-100纳米的(colouring by interference)。coating blue color。介绍说甚至能进一步增加摆轮的长期稳定性。表面颜色为蓝色的游丝这一创新已获专利。这里提到了2个专利“Parachrom”专利和“colouring by interference”专利。 劳力士公司使用 parachrom 蓝游丝情况如下: •All Daytona's since 2000 (4130 caliber). •New versions of the GMT Master II (released in Gold 2005, Rolesor 2006, Steel 2007) •Milgauss (2007) •Deep Sea Sea Dweller (2008) •Day Date II (2008) •Gold Submariner with ceramic bezel (2008) •Explorer II with 3186 movement (2008) 绿玻璃2007年开始使用蓝游丝查看了2012年9月(英文版)和2013年4月(中文版)劳力士图册,里面对各型号的游丝使用都有说明。到2013年4月止没有运用蓝游丝的型号如下: 176xxx 26mm(女表) 177xxx 31mm(女表) 178xxx 31mm(女表) 179xxx 26mm(女表) 80xxx 29mm(贵金属女表) 81xxx 34mm(贵金属女表) 游艇40mm、35mm、29mm(男、女) 游艇说明中是没有蓝游丝的备注,今天至官网查看40游艇己使用篮游丝,何时开始使用不详。 所有使用蓝游丝的型号在图册中均有标明,现在男表,均已经使用蓝游丝,女表没有。不过不久将普及至劳力士所有型号,这个帖子也将成为历史。关于蓝游丝,蓝粉丝的故事将一直流传下去。所有使用蓝游丝的型号在图册中均有标明,现在男表,均已经使用蓝游丝,女表没有。不过不久将普及至劳力士所有型号,这个帖子也将成为历史。关于蓝游丝,蓝粉丝的故事将一直流传下去。
劳力士 保卡 劳力士新保卡!你见过吗? 劳力士2007年把使用几十年的打孔出世纸改为保卡! 而最新的保卡又已经面世了!新保卡还加入了表带,表盘资料,以及购买者名字! 保卡加入磁条,也就是说,以后只要拿卡去劳服一刷就能查到各种信息了!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图!早期劳力士纸质保卡,俗称“出世纸”起初劳力士的保卡是纸质的,做工和质地还算精良,但是容易磨损,不容易保存,即便这样也存在了十几年的时间。劳力士的保守和传统体现到方方面面,在很多品牌都淘汰纸质保卡时候劳力士依旧沿用了一段时间。2007年推出的保卡 【国码 888在前面 】2007年劳力士新一代保卡正式登场亮相,质地和美观度都大大提升。新型防伪技术的运用同样精彩。可见背面的皇冠标志在紫外线下能浮现出精美的品牌皇冠logo造型,背面左侧字体下面的横线如果用高倍镜观察可以看出它也不是简单的一条线,是由一连串英文数字所组成。这款保卡的横空出世标志着劳力士在防伪和售后上面做出的极大努力。 ●2014年最新型保卡【国码150在背面】加注出厂面板色和表链号。 2014年全新劳力士新一代保卡,同样是经典的绿底金边搭配。此款保卡加入了表带,表盘资料,以及购买者名字! 保卡加入了磁条(金光闪闪的磁条霸气十足),也就是说,以后只要拿卡去劳服一刷就能查到各种信息了(逆天的节奏)! ●美国保卡【没标注国家代码】和2014新保卡同样加注出厂面板色和表链号。激光(镭射)笔下的美国保卡 附:下面是朋友的新包卡,分享给大家,丰富大家知识。
大家有注意表冠下面的东西吗? 关于表把皇冠下的点,横有三种不同的含义,今天只讲双重和三重锁扣分别的一种含义,请大家不要混淆,另有这点,横也代表材质。 现在劳力士有3种防水标准,即100m和300m,深潜3900m,3种防水标准区别在那里呢?下面我讲讲表冠部分的不同即:双重锁扣和3重锁扣的不同(Triplock&Twinlock)先看上面这张图:双重锁扣(Twinlock,)的表冠的标识是皇冠下一横、一点、二点。通常上述的3种类型都是归类于一般防水类型,表冠大小为5.3和6.0和7.0mm。3重锁扣(Triplock,)的表冠的标识是皇冠下3点。表把的大小是7.0mm.和8.0mm。 注意:表冠下的点、横代表的意义很复杂,今天只是说下防水的意义而言。是Twinlock,双重锁扣是Triplock,3重锁扣上图中有3种表把,1种阀,从左到右分别为:深潜的氦气阀;双重锁扣表把;3重锁扣表把;迪通纳的计时表把防水装置。
劳力士 2235型机芯 机芯型号: 2235型 机芯厂商: 劳力士 机芯类型: 自动机械 机芯功能: 日期 基础机芯: 机芯尺寸: 20毫米 厚5.95毫米 机芯振频: 28800每小时振荡次数 机芯宝石数: 31 机芯零件数: 动力储备: 50小时 机芯摆轮: 机芯避震: Paraflex 机芯游丝: Parachrom
劳力士 3155型机芯 机芯型号: 3155型 机芯厂商: 劳力士 机芯类型: 自动机械 机芯功能: 基础机芯: 机芯尺寸: 机芯振频: 28800每小时振荡次数 机芯宝石数: 31 机芯零件数: 动力储备: 48小时 机芯摆轮: 平衡摆轮 机芯避震: 机芯游丝: Parachrom
劳力士 3135型机芯 机芯型号: 3135型 机芯厂商: 劳力士 机芯类型: 自动机械 机芯功能: 日期 基础机芯: 机芯尺寸: 28.5毫米 厚6毫米 机芯振频: 28800每小时振荡次数 机芯宝石数: 31 机芯零件数: 动力储备: 46小时 机芯摆轮: 四臂平衡Glucydur合金带2个可调砝码 机芯避震: KIF避震装置 机芯游丝: Parachrom游丝
劳力士 4130型机芯 机芯型号: 4130型 机芯厂商: 劳力士 机芯类型: 自动机械 机芯功能: 计时 基础机芯: 机芯尺寸: 30.5毫米 厚6.5毫米 机芯振频: 28800每小时振荡次数 机芯宝石数: 44 机芯零件数: 动力储备: 72小时 机芯摆轮: 平衡摆轮 机芯避震: Paraflex 机芯游丝: Parachrom游丝
劳力士 9001型机芯 机芯型号: 9001型 机芯厂商: 劳力士 机芯类型: 自动机械 机芯功能: 基础机芯: 机芯尺寸: 机芯振频: 28800每小时振荡次数 机芯宝石数: 40 机芯零件数: 动力储备: 72小时 机芯摆轮: 四臂平衡Glucydur合金带2个可调砝码 机芯避震: Paraflex 机芯游丝: Parachrom游丝
劳力士 4161型机芯 机芯型号: 4161型 机芯厂商: 劳力士 机芯类型: 自动机械 机芯功能: 计时 小秒盘 基础机芯: 机芯尺寸: 机芯振频: 28800每小时振荡次数 机芯宝石数: 42 机芯零件数: 动力储备: 72小时 机芯摆轮: 稳定平衡摆轮 机芯避震: 机芯游丝: Parachrom游丝
劳力士 3136型机芯 机芯型号: 3136型 机芯厂商: 劳力士 机芯类型: 自动机械 机芯功能: 日期 基础机芯: 机芯尺寸: 机芯振频: 28800每小时振荡次数 机芯宝石数: 机芯零件数: 动力储备: 48小时 机芯摆轮: 机芯避震: PARAFLEX缓震装置 机芯游丝: PARACHROM游丝
劳力士 3186型机芯 机芯型号: 3186型 机芯厂商: 劳力士 机芯类型: 自动机械 机芯功能: 日期 基础机芯: 机芯尺寸: 机芯振频: 28800每小时振荡次数 机芯宝石数: 机芯零件数: 动力储备: 48小时左右 机芯摆轮: 机芯避震: 机芯游丝: Parachrom游丝
劳力士 2236型机芯 机芯型号: 2236型 机芯厂商: 劳力士 机芯类型: 自动机械 机芯功能: 日期 基础机芯: 机芯尺寸: 机芯振频: 28800每小时振荡次数 机芯宝石数: 31 机芯零件数: 动力储备: 55小时 机芯摆轮: 专利惯性的平衡摆轮 机芯避震: Paraflex 机芯游丝: Syloxi硅游丝
劳力士 7040型机芯 机芯型号: 7040型 机芯厂商: 劳力士 机芯类型: 手动机械 机芯功能: 小秒盘 基础机芯: 机芯尺寸: 机芯振频: 28800每小时振荡次数 机芯宝石数: 机芯零件数: 动力储备: 72小时 机芯摆轮: 机芯避震: Paraflex 机芯游丝: 宝玑游丝
劳力士 7040-2型机芯 机芯型号: 7040-2型 机芯厂商: 劳力士 机芯类型: 手动机械 机芯功能: 基础机芯: 机芯尺寸: 机芯振频: 机芯宝石数: 机芯零件数: 动力储备: 72小时 机芯摆轮: 机芯避震: Paraflex缓震装置 机芯游丝:
劳力士 7040-4型机芯 机芯型号: 7040-4型 机芯厂商: 劳力士 机芯类型: 手动机械 机芯功能: 基础机芯: 机芯尺寸: 机芯振频: 机芯宝石数: 机芯零件数: 动力储备: 72小时 机芯摆轮: 机芯避震: Paraflex缓震装置 机芯游丝:
劳力士 7040-3型机芯 机芯型号: 7040-3型 机芯厂商: 劳力士 机芯类型: 手动机械 机芯功能: 基础机芯: 机芯尺寸: 机芯振频: 机芯宝石数: 机芯零件数: 动力储备: 72小时 机芯摆轮: 机芯避震: Paraflex缓震装置 机芯游丝:
劳力士 7040-1型机芯 机芯型号: 7040-1型 机芯厂商: 劳力士 机芯类型: 手动机械 机芯功能: 基础机芯: 机芯尺寸: 机芯振频: 机芯宝石数: 机芯零件数: 动力储备: 72小时 机芯摆轮: 机芯避震: Paraflex缓震装置 机芯游丝:
劳力士 3255型机芯 机芯型号: 3255型 机芯厂商: 劳力士 机芯类型: 自动机械 机芯功能: 基础机芯: 机芯尺寸: 机芯振频: 机芯宝石数: 机芯零件数: 动力储备: 70小时 机芯摆轮: 机芯避震: 机芯游丝: 顺磁性蓝色Parachrom游丝
劳力士 3235型机芯 机芯型号: 3235型 机芯厂商: 劳力士 机芯类型: 自动机械 机芯功能: 基础机芯: 机芯尺寸: 机芯振频: 28800次/小时 机芯宝石数: 31 机芯零件数: 动力储备: 70小时 机芯摆轮: 机芯避震: 高性能Paraflex缓震装置 机芯游丝: 顺磁性蓝色Parachrom游丝
看完这篇文章你才能真正知道劳力士是一个什么样的品牌 Rolex 劳力士 创始人:Hans Wilsdof, Alfred Davis 创立时间:1905 公司总部:瑞士日内瓦 所属集团:独立公司劳力士(Rolex)是瑞士著名的手表制造商,前身为Wilsdorf and Davis公司,由德国人汉斯·威斯多夫(Hans Wilsdof)与英国人戴维斯(Alfred Davis)于1905年在伦敦合伙经营。1908年由汉斯·威尔司多夫(Hans Wilsdof)在瑞士的拉夏德芬(La Chaux-de-Fonds)注册更名为ROLEX。 劳力士对黄金及904L钢材情有独钟,这两种材质构造了它的设计风格与工艺精神。 劳力士最初使用的标志是一只五指伸开的手掌,寓意其产品完全靠手工精制,后来逐渐演变为现在人们所熟知的皇冠,展现着劳力士在制表业的帝王之气。在国际市场上,一只普通劳力士手表的价位从3300美元到15000美元不等。虽然价格不菲,但人们还是认为物有所值。这不仅由于劳力士的品质精良,而且因为它具有独特的投资价值,保值能力极强。 在20世纪机械表时代,劳力士一直是全球手表业的翘楚。时至今日,超卓的工艺与技术依旧使得劳力士保持着手表业的翘楚地位。目前,劳力士在全球拥有28家分支机构,年产量达到约100万只,销售额稳居瑞士钟表业龙头地位。
劳力士:后来居上的表中尊者 在许多描述战争年代的电影里,一块劳力士的表,总是转运的财富。流落异乡的落难者,靠典当一块劳力士表得来的钱财,开始了东山再起的旅途。 如果知道,瑞士每年全国生产用黄金总量的半数都被用来制造劳力士表,这些电影的桥段就显得是那么真实了。据说,越南末代皇帝保大戴过的1952年款劳力士万年历金表,在2002年的拍卖价就曾高达23.54万美元。 其实,与诞生于十八、十九世纪的其他世界顶级名表相比,劳力士可算是后起之秀。1905年劳力士创办人威斯道夫与英国商人戴维斯合作,在伦敦成立了“劳力士”的前身“W&D”公司。1908年,威斯道夫才在瑞士的拉夏德芬正式注册劳力士商标,并将“W&D”从此改为“ROLEX”。 以“精确”奠定地位 劳力士诞生后的数十年间,“精确”令其身价倍增。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那年,劳力士的一款小型腕表获得英国KEW天文台颁发的A级证书。这张证书标志着劳力士表的精确度得到了最高级别权威的认可。次年,劳力士再一次获此殊荣,这使得它声名鹊起,并奠定了在制表行业中走时精确的领先地位。 以“防水”大振声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第一年,劳力士发生了两大转折——一是全线迁往瑞士日内瓦,二是将研究方向转到“防水与自动”。 1927年,著名游泳健将美雪狄丝,在横渡英吉利海峡时佩戴着劳力士的蚝式防水腕表。这只表在海水中泡了15小时15分钟,丝毫无损。当时,被誉为是“制表技术最伟大的胜利”。从此,劳力士蚝式表名声大振。 以“专业”享誉全球 此后的劳力士开始专注于“专业”。相继研制出能在不同时区测量精确时间的飞行员手表,潜水深度达100米、专为深海潜水员使用的潜水表。到现在,劳力士的专业手表已经发展为主要的五大类,即探险家型、潜航者型、游艇名士型、格林尼治Ⅱ型、宇宙计型。这些专注于特别功能的设计满足了全球爱表人士的不同喜好。 时至今日,劳力士就如它闻名于世的皇冠标志一样,强势、尊贵、霸气由内而生。品牌价值高达58亿瑞士法郎的劳力士,毫无疑问是成功人士的必选,和富豪们竞相收藏的珍品。
劳力士和百达翡丽有什么共性? 劳力士和百达翡丽,如果用拟人的手法来说,他们应该是腕表界的风云人物,提起他们,圈内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既然同为风云人物,就免不了被人比较一番,到底谁更好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他们有什么共性。保值性 说道劳力士和百达翡丽的共性,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们都具有很好的保值性,是公认的两个最保值的腕表品牌。百达翡丽是成为各大拍卖场“标王”的常客,而劳力士,更是唯一一个在赌场里能作为硬通货的腕表品牌(坊间传言)。劳力士是不是真的在赌场里能作为硬通货不知道,但它的有些表款确实保值性很高,最典型的就是绿水鬼、熊猫迪,在二手市场要超公价。更别说劳力士的古董表,今年卖了1.4亿的保罗纽曼迪通拿还没忘吧?至于百达翡丽,也不缺超公价的表款,热门古董表更是一直成升值趋势。当然,所谓的保值性是相对而言的,并非指所有表款(事实上,大部分表款时不保值的),这一点,一定要知道。连续性 为什么说是连续性呢?因为劳力士和百达翡丽是腕表界是少有的未曾中断过的腕表品牌,或许它们不是最早、创立时间最长的品牌,但却是历史最完整的腕表品牌。这一点非常难得,能持续经营上百年而未中断,这对任何行业、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有个词叫“百年老店”,百达翡丽和劳力士就称得上是“百年老店”。这种延续性不仅是品牌的成功,而且能给予顾客更多的信赖感,因为这说明品牌非常成熟,有能力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独立性 我们知道,很多腕表品牌最初往往是家族经营,但是随着品牌的发展,因为各种因素,资本开始渗透,现在,很多拥有上百年历史的大品牌都已经被整合到各大奢侈品集团旗下,比如厉峰、斯沃琪、路威酩轩等大型奢侈品集团。当然,举这个例子,我并不是说资本渗透一定是不好的,毕竟这对品牌的存活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因为其经营管理权在资本市场整合中,而旁落其它公司,其技术工艺、尤其市场定位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品牌之前的历史文化和工艺传承自然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像劳力士和百达翡丽这样从未被任何集团收购过的腕表品牌就特别难得,而这样的品牌往往家族企业文化特别浓郁。王者 劳力士和百达翡丽都是王者,百达翡丽很好理解,是名副其实的表王,但为什么说劳力士也是王者呢?我们都知道,和在复杂工艺上精益求精的百达翡丽不同,劳力士不做复杂功能,而是在精准度和“三防”(防水防磁防震)这些基础功能上力求做到极致。一直努力的方向则恰恰与百达翡丽相反,而是在精准度和“三防”(防水防磁防震)这些基础功能上,以至于出色到每年通过瑞士天文台认证的所有品牌的腕表总量中有几乎一半都是劳力士的产品,现在更是发布了一个顶级天文台认证,要求所有表款每日误差在正负2秒内。而在防水方面,劳力士不仅发明了著名的蚝式结构,还不断在机芯细节上创新,以至于目前防水最深的记录(约12000米)仍然由劳力士保持。而百达翡丽,一个自定标准的百达翡丽印记就可以体现出表王的自信。非要说的话,百达翡丽在复杂工艺上封王,劳力士在基础功能上称霸。
检修劳力士腕表的过程 为确保每只时计离开劳力士表厂后,均符合原来的功能和美学设计规格,劳力士特别制定出一套检修程序。每只机芯均经详细检查,而表壳及表链亦经过精细抛光,重现原来色泽。此外,劳力士腕表经严格的计时和防水测试,对质量水平作出保证,精准可靠。经检修后,紧记在首次佩戴前为您的劳力士腕表手动上链。请先旋松表冠至上链位置,顺时针转动约20次,然后小心把表冠下旋至表壳的原来位置,以确保防水功能不受影响。 步骤一:拆解将表壳与表链拆解分开。制表师会先打开表壳,然后取出机芯。此时,表壳已完全拆解。 步骤二:清洁机芯拆解机芯后,各组件以特别配方的溶液进行超声波清洁。 步骤三:更换组件劳力士制表师仔细检查每个独立机芯组件,以判断所需更换的部分。制表师只会选用由瑞士劳力士总部所直接提供的原厂更换组件。 步骤四:上润滑剂并重新组装机芯机芯各个功能组件均悉心涂上最先进的润滑剂,以减低磨擦,预防耗损。这确保您的劳力士腕表机芯可持续准确运行。 步骤五:校准时间平衡摆轮是劳力士腕表机芯的心脏地带,每天振频逾690,000次。为确保精准计时,制表师细心调校平衡摆轮,并就其计时准确度进行电子测试。接着,制表师便会全面检测您的劳力士腕表,并在及后数天仔细观察,以验证腕表的性能。 步骤六:整修表壳和表链进行表壳和表链的检修工序,与保养劳力士腕表机芯的过程同样一丝不苟。在初步清洁后,表壳和表链均经详细检查,任何磨损或损坏的部份均会换上原厂劳力士零件。然后,您的表壳和表链会以专业方式整修,并使用超声波清洗,让腕表散发光泽。 步骤七:重组表壳制表师谨慎地重新组装表壳,并替换所有封垫,确保防水功能不受影响。 步骤八:防水测试表壳经过严格测试,以确保符合耐压要求。透过真空、压缩及冷凝三个测试步骤,有助探测表壳内含的极微量水份。 步骤九:最终质量控制每个阶段的检修过程均经过严谨的质量测试。在最终检测阶段,制表师会按照生产规格,最后一次查验腕表的动力储备、计时精确度和整体外观,确保各方面均达致最高质量水平。 步骤十:两年服务保证在完成检修后,您的劳力士腕表可获两年服务保证。其服务范围并不包括因意外或不当使用腕表而导致的损毁或磨损。如经非劳力士认可的第三方检修,或装配非劳力士原厂生产的组件或附件,服务保证则将会作废。
劳力士制表的十个细节 自1905年创立以来,劳力士以耐操、精准、不显浮华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劳力士的粉丝们常常会用一“劳”永逸来形容劳力士。作为极少数参观过Rolex工厂的人之一,本文作者曾造访过Rolex位于瑞士的四个厂房,并简明扼要地归纳出劳力士成功的10个细节。 1,使用昂贵和复杂的钢材;(主要解释为什么Rolex用904而其他厂商不用) 2,拥有自己的实验室(不仅为了研发新表,而且不断提高制表工艺); 3,所有机心都是人手装配并且测试(除了人手不适合装配的步骤之外,Rolex从机心到表链均由人手装配) 4,所有贵金属自家制造(小部分钢材由供应商提供,黄金,白金等均在自家工厂提炼); 5,拥有精密的制表仪器(比起其他制表厂,Rolex拥有更多精密,高级的制表机器,并且秉承着一个制表理念:将机器和人工发挥到极致)6,极严密的保安措施(从制造,装配到运输都非常严谨) 7,潜水表均在水压槽中独自测试(所有表壳在封装前后都作测试,深潜还需通过特别的高压测试) 8,拥有专门的宝石学家(对钻石及宝石苛刻的筛选,所有宝石均人手装配而不是坊间认为的批量装配) 9,制造每只Rolex平均约需1年时间(尽管年产量达到100万只或以上,每只Rolex均通过严谨流程生产,没有捷径) 10,所有重要部件自家制造 (除了极少部分:蓝宝石镜面,大部分表的指针)
劳力士,机芯和避震器 劳力士机芯和避震器,关于劳力士不同系列的手表之间机芯的差别,尤其是在避震器上的差别,可能对很多老表友来说,这是小儿科了,但是对新手来说,做做这方面的了解,还是有必要的,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先说说机芯的问题,出去迪通拿、游艇2、天使、其他劳力士腕表的机芯基本都是基于3131的,现在劳力士机芯有两种避震,一种是普通的,还有一种就是Paraflex。 如图: 普通避震Paraflex避震然后说明一下哪些机芯使用的是普通避震,哪些机芯使用的是paraflex避震,普通避震:3131,3135,3155,3186,paraflex避震:3132,3136,3156,3187可以看到,将使用paraflex避震的机芯无非就是型号数+1。 现在大家关注的问题就在于哪些腕表使用的是老避震,哪些使用的是新避震,我们把3131和3132放一组,其他的类似,应为每组的两种机芯无非就是避震不同,但不同组别的机芯还是有功能不同的,比如日历,星期,GMT 首先是3131和3132组现在使用3131的手表只有Milgauss了,而使用3132的手表则只有新探一,如图,按劳力士的说法,paraflex的减震能力比老避震强50%,所以可以说新探一比Milgauss强。再说说3135和3136 3136目前只用在日志2型,但3135就非常广泛了,日志型,水鬼,鬼王,游艇一都是3135机芯。3136机芯表壳方面日志型是36毫米,日志2型是41毫米,同时日志型有纪念表带可选,而日志2型只有蚝式表带。个人觉得两个都很不错,大家不必为避震的问题犯愁,水鬼和鬼王都是旧避震,说明旧避震本身也是非常不错的。 3155用于星期日历型,3156用于星期日历2型,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相对于3135,他们就是加了星期功能。劳力士坚持星期日历型只用贵金属,这非常智慧。这非但没有影响销量,反而造就了星期日历的品牌高度。 3186和3187就是3135加了GMT功能,需要注意的是,3186用于格林威治,3187用于新探2,毕竟是用来探险嘛,肯定要比坐飞机更防震。 用于迪通拿的4130机芯和用于游艇2的4160使用的是老避震,用于天使的9001使用的是paraflex避震。 大家选择劳力士表款时避震上的问题其实不用考虑太多,paraflex避震确实比老避震好,但是从使用老避震的表款如水鬼,日志的畅销程度就可以说明一切。再者从经营理念来说,劳力士不惜将几万元的日志与几十万元的星期日历做到相同的品质,如果两个小避震性能差别太大,劳力士肯定会淘汰性能较差的。 关于自动舵的问题已经讨论过很多了,在此不做太多讨论,4130、4161、9001等相对年轻的机芯采用了新的自动舵,个人希望劳力士也能尽快将31XX系列机芯换装,那样就更趋于完美了。
ROLEX 劳力士全面提高所产钟表的精准度 每日误差仅-2/+2秒 ROLEX 劳力士在去年的巴塞尔表展中发表搭载全新3255自制机芯的新款Day-Date 40毫米腕表的同时,也公布了运用在这款全新腕表以及3255机芯中,精准度超越C.O.S.C.的最新内部认证标准,每日误差仅-2/+2秒。 而就在日前,劳力士悄悄地将这个认证标准延伸到所有采用Superlative Chronometer Certification的表款中,这表示未来劳力士的所有蚝式型以及彻里尼腕表在出厂前都将通过每日误差仅-2/+2秒的严格内部测试标准。劳力士对于精准度有着无可妥协的坚持,自1970年以来每年取得得C.O.S.C.瑞士官方天文台认证的表款数量年年居冠。 而且所有已经通过C.O.S.C.位在Biel 和Saint-Imier两处实验室认证的机芯,再送回劳力士厂装壳后,都会以成表的型态再经过一次标准更严格的厂内部检测程序作为C.O.S.C.认证的补充,也就是在面盘上「Superlative Chronometer Officially Certified」字样的意义。尽管这套严格的内部检测程序已经行之有年,不过行事一向低调的劳力士却从来没有正式对外公布这套内部检测程序的详细内容。 根据外媒的报导,劳力士在厂内建置了一套最先进的仪器设备以及认证程序来针对这些组装完成的成表进行检测,其中包括了仿真实戴的检测项目,劳力士表示这项检测的目的可以让腕表在仿真现实生活环境中被配戴的实际状态。 此外,这套全自动检测程序还可以检测腕表的防水能力、自动上炼机能以及动力储存,以确认所有腕表的可靠性、耐用度,以及承受磁力和冲击力的能力。 而现在日误差-2/+2秒内的超高精准度将成为这套内部检测程序的最新标准,不仅超越日误差-4/+6秒的C.O.S.C.认证,同时也超越了日误差-3/+5秒的GS认证,含括所有Oyster蚝式型以及Cellini彻里尼腕表,再一次擦亮了面盘上的「Superlative」标志。另外也要稍微要提到最近推出全新内部认证标准的OMEGA欧米茄,欧米茄根据独立联邦测量机构METAS的标准,在厂内建立了一套内部认证的流程,精准可达到日误差0/+5秒。 不过这套认证程序主要是针对品牌旗下搭载Co-Axial Master Chronometer系列机芯的表款,像是去年问世的Globemaster系列,并非全面性地套用到所有的腕表系列上。 而每年有超过80万只腕表经过超越天文台标准认证的劳力士,在目前瑞士量产腕表的钟表品牌中,精准度表现仍然无人能出其右。
关于劳力士星期日历型“你必须知道的N件事” 劳力士第一款带星期日历的手表并非星期日历型 劳力士在1956年发布的第一款Day-Date星期日历型手表,编号为Ref.6511。这种型号的手表是在表盘12点钟的位置上,用长条形的窗口实现星期的显示,同时,在表盘的3点钟位置显示有日期。 在此之前,劳力士其实已经决定放弃复杂功能手表的生产,而他们最早生产的带有星期日历功能的手表是一只月相表。 劳力士最早的星期日历型编号为Ref.6511, 一年后被新的Ref.6611所替代。6611使用的是劳力士当时最新的1055机芯,装有无卡度游丝,螺丝微调摆轮。这也让早期的劳力士手表在精准性上一直保持优势,并从第一只星期日历型手表开始,表盘上便刻有“Superlative Chronometer Officially Certified (经官方认证的高级精密时间仪器)”的字样。 凸轮和宝石解决了精准问题 人们对于一只手表既拥有星期和日历功能,同时又能保证手表走时的精准性问题上一直持有怀疑的态度。主要是因为主发条需要提供能量从而使日期轮正常转动。首先,当一天中最后一个小时即将结束的时候,大量能量都被集中在转动日期盘上,这样就会有可能影响其他轮系间的传动;其次,曰期盘在机芯表盘会引起摩擦,从而影响机芯的走时;另外,瞬跳的日期可能出现瞬跳不足或者跳过的情况。 对于以上动力传递问题,劳力士用一个凸轮解决。手表每走一分钟都会将一部分能量储存在这个凸轮上,最后需要转动日期盘的时候,凸轮释放能量。而日期盘与机芯之间的摩擦,劳力士通过在它们之间增加宝石的方式解决。 星期日历型随时“享受”劳力士新技术星期曰历型算是劳力士的旗舰系列,这一系列的手表也都能随时享受到劳力士各项最新的科技成果。第一只星期日历型手表装配Cal.1055机芯,无卡度游丝以及螺丝微调摆轮让劳力士的星期日历型手表在当时一直保持竞争优势。 到了1959年,Cal.1555机芯诞生并用在新的星期日历型手表中。 Cal.1555具有补偿螺丝摆轮,一经推出,好评就不断,号称劳力士“最实用最豪华”的机芯。这枚机芯在当时准确性高、避震效果佳,一直到现在,它在表友中的影响力依旧存在。 现在劳力士星期日志型手表常用Cal.3155机芯,相较于之前的Cal.1555,Cal.3155准确性更高,日期和星期可以直接快调,换句话说,调节起来更加方便。 型号为Ref.1803的劳力士星期日历型手表是劳力士在此系列中生产时期最长的型号,这一型号的星期日历型手表最先使用的便是当时备受欢迎的劳力士 Cal.1555机芯,并先后经历了Cal.1555和Cal.1556两个机芯时代(前者振频为18000次/小时,后者振频为19800次/小时)。 贵金属星期日历型才是正版 劳力士最早的星期日历型手表,无论是表壳还是表链都只用黄金材质,直到1970年,星期日历型手表才逐渐配备了白金、红金、铂金等版本,因为依旧用的都是18K贵金属,所以比其他的型号卖得相对都要贵一些。 正规出品的星期曰志型手表从没用过“贱金属”材质,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全不锈钢。记得在某年拍卖行的一次拍卖中,一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星期日历型手表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只手表装配了Cal.3055机芯,采用全钢外壳,但表壳并没有编号,据说是表厂给员工的试用品。这并非没有可能,毕竟全钢表壳的星期曰历型手表并不是劳力士正规的出产物。 功能从无到有,性能从弱到强 早期的星期曰历型手表没有停秒功能,这一功能是在1972年的时候才被增加到劳力士这一系列的手表上。停秒保证了佩戴者在调校手表时间时能够保证秒针暂时停止不动,实现了更加方便精确地调校时间。 另一个针对星期日历型手表的改变是蓝宝石表镜的使用。同样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蓝宝石表镜开始在手表上广泛使用。这种材料的 表镜不仅不容易划伤,而旦比传统的亚克力表镜更贴合表壳,提供了更好的防水性能。早期的星期日历型手表都是165英尺(50米)防水,而现在的星期日历型手表全部都是330英尺(100米)防水。 顺应时代的不断改变 1977年以后,劳力士星期日历型手表的外壳逐渐进入“最肥厚”期, 表盘采用了很多半宝石的装饰,这也成为了坊间搜索、个性收藏的关注 热点。1988年后,星期日历型装配Cal.3135机芯的手表出现,这也是劳力士此系列手表中最后带有挫痕表耳的产品。2000年后,表耳经镜面抛光设计,并取消了耳间传统的弧线,从此,劳力士的星期日历型手表开始以“11”为字头编号新品,表链扣也被重新设计并逐步取代已经用了近半个世纪的造型。2008年,新款的星期日历型II出现,表壳直径从常规的36毫米增加到41毫米,同时推出有39毫米外的第三个尺寸作为特制纪念款,编号为Ref.218000,装配Cal.3156机芯,这枚机芯采用新的避震装置。
劳力士 彩色陶瓷着色技术 首先是靓丽的陶瓷颜色专利。奢侈品手表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装饰性,上手漂亮,陶瓷本身具有光亮的特性再加上鲜艳的颜色,非常提升效果。劳力士为此发明了彩色陶瓷的化学材料专利欧洲专利EP1887052。申请于2006年7月31日,公开于2008年2月13日,发明人FINK-PETRI ALKE和HOFFMANN HEINRICH。 劳力士的彩色陶瓷使用黄金为陶瓷着色,可以生产多种颜色的陶瓷。如绿色陶瓷(金和银的合金着色)、还可以生产红色陶瓷(金和铜的合金)、灰色陶瓷(金和铁的合金)、紫红色陶瓷(金和铝的合金)、桃红色陶瓷或粉红色陶瓷(金、银和铜的合金)。原理就是经典的门捷列夫周期表第11类IB族金属,利用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层的自由电子诱导表面等离子体振子共振,产生可见光谱。 其实使用二氧化硅包覆纳米颗粒的金合金着色剂作釉,为氧化铝或氧化锆陶瓷着色是公知技术。而且全部使用金合金是比较贵的,着色颗粒采用外层为金合金、内衬为银的“飞金形式”(英文称作Vermeil)是很常见的。劳力士黑色陶瓷表圈制作过程。 但现有技术存着很大的技术问题,就是出来的颜色灰暗、脏,带有模糊的棕色。原因在于烧结过程中,二氧化硅涂层未结晶时金属颗粒扩散,发生团聚凝聚,这样着色不均匀,导致部分地方没用着色就灰暗了。距离需要的颜色色彩饱和、明亮、稳定相差很远。 制造出颜色鲜艳的陶瓷,是有独家技术的。具体技术来说就是,使用结晶态的二氧化硅,避免了重结晶时发生团聚。并且经过反复试验提出了 1100至1250摄氏度,在氮气或氩气保护在烧结。但实话说劳力士还是留了一手,烧结的时间只是很含糊的说30分钟到24小时之间,这么宽的范围如果要仿照还要经过大量试验摸 索才行。 劳力士自豪的宣称使用结晶二氧化硅,得到的陶瓷颜色干净而且色彩饱和,实际效果我们也看到了,确实非常漂亮。而陶瓷衬底也采用不常用的氧化铝陶瓷衬底,一般的陶瓷衬底有两种选择,氧化锆机械强度更高,但带有淡黄色,如果使用纯白色的氧化铝则颜色更漂亮。 陶瓷表圈上金属刻度的制造技术 劳力士使用陶瓷表圏的款式,潜水表和GMT两地时表,表圏上都带有数字的刻度。最早的塑料圈和铝圈,印刷数字非常容易,在陶瓷圈上制作出醒目、美观、耐久的数字刻度难度是很大的。劳力士对于也研发出很有智慧的技术。申请了欧洲专利EP1548525,这些技术简单说就是很有刷碗的“洗涤灵”的智慧。 每个家庭刷碗都用洗涤灵,洗涤灵为什么能洗掉碗上的油呢?本来油是油、水是水,互不相容。而洗涤灵既溶于水又溶于油,把本来不相容的两者融为一体就洗掉了。 要在陶瓷的表圏上形成金属的刻度,也需要“洗涤灵”这样的媒介。这个媒介是精心选择的。首先在陶瓷上通过光刻刻蚀的方法,刻出数字和刻度的槽。在槽的上面加第一层媒介。最早的传统的第一层媒介选用氧化铜或氧化钛,但这两种物质熔点太高,加热熔融结合的过程中会破坏刻蚀轮廓用的光刻胶。劳力士通过实验采用新材料的金属钛、钽、铬或钍的混合物厚度只有很薄的100nm,相当于一根头发直径的500分之一。就是通过这薄薄的一 层,把底层的氧化铝、氧化锆陶瓷和第二层的金、银、铂、钯混合成一体。这两层的厚度都是很薄的,但非常坚固,使用中碰撞都不会使这样的金属层脱离。确实非常高科技! 披露劳力士最新的陶瓷圈技术——荧光陶瓷圈 2013年和2014年的巴塞尔表展上,劳力士的分别在GMT表款上推出了国米蓝黑圈和红黑圈,把陶瓷着色技术用到了极致,体现了非常高的加工工艺。那么在这之后,劳力士还有什么样的举动和创新呢?这里独家告诉您,劳力士的秘密技术——荧光陶瓷圈。 表圏上目前最高端的产品还不是陶瓷的,而是透明蓝宝石的,好处就是底下的刻度可以带荧光,在黑暗中表圈的刻度也有夜光。这个是目前劳力士现有陶瓷表圈产品无法达到的。但是这样的蓝宝石表圈和底层印刷的刻度是用特殊的胶水粘结的,开始用肯定挺漂亮,但是在水中泡久了或者使用时间长了难免会有老化出现。 劳力士非常厉害的提出一件新的专利EP2730636,这件专利在2014年5月公开。 这是如何实现的呢,是在陶瓷材料氧化诰中加入了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控制形成亚稳态的四方相内部结构。这两种金属氧化物的成分,可以说是劳力士的技术秘密,给出了非常宽泛的选择,优选的衬底就是加入元素Ce、Mg、Y的氧化锆陶瓷,第二相金属选择钙铝酸盐、钡铝酸盐、锶铝酸盐等。 实现出来的效果,就是既有机械强度,又有荧光。通过测试荧光效果可以达到,受激发后,也是必然灯光照射后,在黑暗的地方超过500分钟亮度才降到人眼的感光下限0.3mCd/m2。可以说效果非常好了,这样产品如果推出肯定是轰动性的。
详解4130机芯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劳力士这一款4130机芯。 4130机芯的功能:中央时分、中英计时大秒针、6点钟位置小秒盘、3点钟位置30分钟计时盘、9点钟位置12小时计时盘。具有72小时动力储备,44颗红宝石。 需要注意的是:3点钟位置和9点钟位置的两个计时盘并未遵循传统的设计呈一条水平线,而是各比中心指针位置高出7度,相当特别。计时秒针归零复位:计时大秒针 如果小于6点位置逆时针归零复位,否则顺时针归零复位。 4130机芯完全由劳力士设计及制造,拥有多项专利技术。稳定、精准,传承劳力士便于保养和耐用的优点,是自动上链计时机芯的经典作品。这一款高性能机芯蕴含创新与专利的技术结晶,不论在坚固可靠、精确计时,或方便保养方面,均为奢华自动上链计时腕表奠下新基准。 4130型机芯并非采用横向交连装置,而是利用垂直交连装置启动计时。这个崭新方式按此运作原理进行,将两个相互层迭的圆盘直接摩擦接触,从而带来显着的优势:运转完美顺畅的计时秒针可在按钮按下时极为精准地开始或停止运转;同时,计时功能即使长时间运作,依然不会对腕表的精准度造成任何不良影响。 4130机芯,相对上一代计时机芯零件数量减少60%,尤其简化了分钟与小时计时盘系统,将其整合,并使用偏心交连装置置于机芯的一侧。传统上,这两个独立机械结构分别位于机芯的两边。利用离心螺丝调校计时腕表的专利技术,将调校次数由五次减少至一次。这项技术节省了机芯内部空间,得以装配更大的主发条,从而将动力储备由50小时提升至72小时。此外,自动上链的效率大幅提升,新的自动环回轮系统让双向上链更富效率。 机芯的游丝是劳力士专利的Parachrom蓝铌游丝,以铌和锆合金制成,防磁、抗震、抗温差变化能力卓越,从而大幅提升机芯的精准度,比采用传统游丝的系统精准数倍。2009年前后所有劳力士所有腕表均使用Parachrom蓝铌游丝。 2000年开始,劳力士所有宇宙计型迪通拿系列翻开了新的篇章,所有此系列的腕表开始装配这款4130机芯。 至于和上一代4030机芯比较的问题,4030机芯本身是以真力时的Primero修改而来,4030和4130在机芯号码上虽仅相差1个字,但两只机芯却是南辕北辙,4030几乎看不出有Primero的影子,从此Daytona也可摆脱ROLEX使用ZENITH机芯的问题了。 (关于现在这一版4130和上一代4030机芯的详细对比问题,此篇文章就不做详细解释,有兴趣的朋友可搜索文章“4130”查看文章。) 装配4130机芯的迪通拿在问世之初,足足火了十几年,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现在很多表友戏称4130机芯为“计时王”,如今劳力士的开发新款复杂机芯不仅是表友们所关心的,更是很多顶级表厂所担心的。 当然,科技在不断进步、不断创新,各大制表厂都各有所长、各有特色。市场总是可以让价值体现的淋漓尽致,并兑换他们所创造出的价值,因为竞争才进步的更快,我们期待钟表行业的进步,那是带给所有表迷最大的好处。
劳力士 4130机芯 的前世今生 详解4130机芯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劳力士这一款4130机芯。 4130机芯的功能:中央时分、中英计时大秒针、6点钟位置小秒盘、3点钟位置30分钟计时盘、9点钟位置12小时计时盘。具有72小时动力储备,44颗红宝石。 需要注意的是:3点钟位置和9点钟位置的两个计时盘并未遵循传统的设计呈一条水平线,而是各比中心指针位置高出7度,相当特别。计时秒针归零复位:计时大秒针 如果小于6点位置逆时针归零复位,否则顺时针归零复位。 4130机芯完全由劳力士设计及制造,拥有多项专利技术。稳定、精准,传承劳力士便于保养和耐用的优点,是自动上链计时机芯的经典作品。这一款高性能机芯蕴含创新与专利的技术结晶,不论在坚固可靠、精确计时,或方便保养方面,均为奢华自动上链计时腕表奠下新基准。 4130型机芯并非采用横向交连装置,而是利用垂直交连装置启动计时。这个崭新方式按此运作原理进行,将两个相互层迭的圆盘直接摩擦接触,从而带来显着的优势:运转完美顺畅的计时秒针可在按钮按下时极为精准地开始或停止运转;同时,计时功能即使长时间运作,依然不会对腕表的精准度造成任何不良影响。 4130机芯,相对上一代计时机芯零件数量减少60%,尤其简化了分钟与小时计时盘系统,将其整合,并使用偏心交连装置置于机芯的一侧。传统上,这两个独立机械结构分别位于机芯的两边。利用离心螺丝调校计时腕表的专利技术,将调校次数由五次减少至一次。这项技术节省了机芯内部空间,得以装配更大的主发条,从而将动力储备由50小时提升至72小时。此外,自动上链的效率大幅提升,新的自动环回轮系统让双向上链更富效率。 机芯的游丝是劳力士专利的Parachrom蓝铌游丝,以铌和锆合金制成,防磁、抗震、抗温差变化能力卓越,从而大幅提升机芯的精准度,比采用传统游丝的系统精准数倍。2009年前后所有劳力士所有腕表均使用Parachrom蓝铌游丝。 2000年开始,劳力士所有宇宙计型迪通拿系列翻开了新的篇章,所有此系列的腕表开始装配这款4130机芯。 至于和上一代4030机芯比较的问题,4030机芯本身是以真力时的Primero修改而来,4030和4130在机芯号码上虽仅相差1个字,但两只机芯却是南辕北辙,4030几乎看不出有Primero的影子,从此Daytona也可摆脱ROLEX使用ZENITH机芯的问题了。 (关于现在这一版4130和上一代4030机芯的详细对比问题,此篇文章就不做详细解释,有兴趣的朋友可搜索文章“4130”查看文章。) 装配4130机芯的迪通拿在问世之初,足足火了十几年,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现在很多表友戏称4130机芯为“计时王”,如今劳力士的开发新款复杂机芯不仅是表友们所关心的,更是很多顶级表厂所担心的。 当然,科技在不断进步、不断创新,各大制表厂都各有所长、各有特色。市场总是可以让价值体现的淋漓尽致,并兑换他们所创造出的价值,因为竞争才进步的更快,我们期待钟表行业的进步,那是带给所有表迷最大的好处。
金,劳力士之魂 各个年代不同的劳力士黄金印记 在怀表盛行的最初年代,黄金并没有被引入到外壳制造上,最早的怀表外壳由铁或者铜制造而成,直到1536年,独立的日内瓦共和国宣告成立,随后在新教领袖加尔文的领导下进行了宗教改革,1541年通过了一项法令,禁止贵金属、珠宝工匠制作供天主教教徒祭祀用的一切物品。这 一决定给日内瓦的首饰制造业以沉重的打击,迫使其另谋出路。这些有着传统的文化底蕴、熟练的技术工艺的优秀金匠使豪华怀表马上流行起来,成为皇室和贵族、富豪和文人热衷的对象。 在20世纪70年代前,黄金实在是一种真正昂贵的金属,包括劳力士在内的很多表厂为了降低成 本,分别推出了9K,14K等低含金量的版本。美国70年代前的法律中还规定了14K以上的金便是高比例贵金属,要收缴更高的税这导致很多在美国发售的腕表为了少缴税而只用14K作外壳。现代的高档腕表,已经通用18K作为普及材料。18K黄金由10%的青铜(18K白金是10%的钯、18K玫瑰金是10%的红铜)、15%的银与75%的黄金所组成。纯金实在是太软了,所以在腕表上使用时多数 以合金的形式出现。用较大比例红铜做的金合金,颜色呈现粉红或玫瑰色泽,这就是红金。因为红金曾经看起来较奢华而在南美一带受欢迎,所以有人 也叫它“美利坚金”。 白金是铂金价值飙升时期的产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为人所知。人们发现,很神奇地,将金和钯混合在一起,原本金的黄色就变得与铂相像。钯是制作金合金的重要中介原料,它的名字也有守护神的意思,与贵金属的合作如鱼得水。在苏联放弃国营垄断,实行市场调节价格后,它的售价在这十多年间大幅度增长。市面上还有一种白金是黄金掺杂着镍制成的,这种合金发出淡淡的黄色,由于颜色不够纯洁,故在制作成品时还要电镀上铑作为外层,但长期使用后却容易露出里面淡黄色的原型,所以被市场上称为“老白金”。 说到铂,其实是金属中最稀少最珍贵的,因而也是最昂贵的。这是一种灰白金属。人们于1735年在乌拉尔山脉首次见识它,当时以为价值并不高。19世纪时,铂金比黄金要便宜许多。当铀发挥了在工业上的用途后,铀的身价开始暴涨,现在其交易价格比黄金要高很多。成为几乎最昂贵的腕表外壳制作材料。 在瑞士本土制造的18K金外壳,一定有瑞士联邦保证纯度的记号。古代的瑞士全境有17个正式的检验地点。主要分布在拉夏德芬、班尼鲁、沙夫豪森、那沙泰尔、巴耐尔、贝伦、日内瓦等。最常见的护国女神头像说明受检地点是拉夏德芬。而带有数字的旗帜型标记更说明了具体的制作工厂。大约从1995年后,几乎所有的金属标记无论纯度、材质如何,全部更改为圣伯那狗头。不同的纯度、材质只在下面进行说明。不同于以前的各种有趣的印记。劳力士是全瑞士制表业的黄金使用大户,它是瑞士唯一具有自己冶炼黄金合金的制表厂家,而其他厂家大部分都是从黄金制造企业定制好需要的金条进行再加工。劳力士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已经热衷于制造相对厚重的黄金外壳以吸引买家的目光,甚至在黄金比较昂贵的年代 里,劳力士的广告上还印有“非常重的黄金外壳”的字样来说明自己产品的实惠。最闻名的腕表可能就是流行于20世纪60年代之后,尤其是在80年代后畅行的星期日历型金劳了。那被称为狗牙圈的闪烁光圈,那圆鼓鼓的扎实链带,那金灿灿的外观,无不显露着品牌耀富的实力,甚至一度称为港澳社团、台湾田桥仔、大陆暴发户的标配。但话说回来,实实在在的黄金,扎实的内部工艺,精确耐用的走时系统,还有比这更好的“单纯”的表吗?毕竟这是在讲究实惠的美国和自古以来热衷黄金的亚洲都每年卖出十数万只的表,据说劳力士每年要使用数吨黄金来制作自己的腕表外壳,从销量看也就不足为奇了。 由于金劳在市场上如此热销,导致坊间的造假也非常流行。他们采用最先进的机器制造出和真货几乎无二的K金表壳和K金链带,然后将钢劳的机芯修改部分功能后装载进去,以蒙骗外行人。这种所谓“港装”金劳在20世纪90年代非常流行,但在消费者已经“被教育”的今天却逐渐难以接受,只能流行于低档的二手市场。当年坊间造金劳,有用成色非常足的18K黄金,也有投机用成色很低的14K、12K甚至不含黄金的合金的,但无论成色是否足够,其硬度、韧性、耐磨性都难和原厂正货相比,一条原厂正货的表带,可以连续用数十年不朽,其外壳更是可以保证在正常使用的条件下百年后依然“硬邦邦”。很多原厂的金表,因为常年不使用,会在边角弯折处产生红色甚至紫红色的氧化痕迹,民间誉为“包浆”。而非原厂的K金往往因为成色不足,产生的氧化都是发青甚至发黑的,这点在购买古董表或者二手表的时候非常值得关注。另外有时候红色、紫红色的氧化痕迹也可以人为造就,据说是使用碘酒或者马克笔涂抹而成,但真货的位置和氧化层的厚度就和伪装的远远不同,可以轻易分辨。原厂正货除了工艺特征从细节处观察有别于坊间土炮外,细微的K金印记更是辨别正邪的原始证据。那些女神头像(市间称为女麦头)和天平印记等都是绝难制造到和原厂一模一样的了。劳力士从1959年制造玫瑰金的Day-Date后,一度曾经停止了玫瑰金的制作,据说是因为玫瑰金中的铜容易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分解,使得玫瑰金的颜色逐渐变淡。2005年,劳力士重新推出了粉红玫瑰金,这次却是有备而来,劳力士在红金中加入了2%的铂,特殊工艺使得铜在合金中被牢牢锁定,娇艳的粉红色被永恒的固定下来,不管时间怎么变迁,这粉红玫瑰金的颜色永恒持久,真是令人惊叹劳力士的研发实力! 据实地采访劳力士炼金房和工厂的朋友说,那是一个追求尽善尽美的世界,黄金制造是完美集成工艺的象征。从粗糙的金粒到平滑的金板,再到加工组装,昂贵的黄金经过无数道工序,最终幻化为华美动人的劳力士腕表表壳。
劳力士探险家二号特色 劳力士探险家二号 (Rolex Explorer II, reference 1655) ,起初只有黑面版本,是为满足时常活动于黑暗之中、不辨日夜的洞穴探险家而作。这就解释了为何设立清晰的橙色第四大指针结合 24 小时外圈告知上午与下午。这个设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时被意大利的收藏家们昵称为“freccione”,即大箭头的意思。 不得不承认,此款腕表的受众很窄。当探险家二号在 1971 年首次发布时,人们很自然会认为劳力士至少应该把其他专业的探险家考虑在内,让他们也从此设计获益。最早的劳力士 Reference 1665 探险家二号被意大利的收藏者们昵称为"Freccione",意思是大箭头。 非凡改变 1971 年至今,加上今年发布的新款,探险家二号也只改进了 3 次。1985 年,劳力士发布了 Ref. 16550,那是首次提供黑、白表面两种选择, 同时新机芯带来了快调日期与设置不同时区的 24 小时指示功能。16550 腕表也加入了蓝宝石水晶与升级了的刻字表圈,指针独特而微妙的设计与其他劳力士运动款也相衬。Reference 1655 的指针设计在整个系列中是独一无二的。Reference 16550 的白色表面随时代变化,1989 年起新机芯从表面上的第二时区指示上表现出来。 巧妙更新 这些与时俱进的细节在劳力士 1989 年推出的 Reference 16570 上一再重复;在外行人看来黑面 Reference 16550 与Reference 16570 的差别很难肉眼识别。而与白面 Reference 16550 自然就明显一点。白面的 16550 因纤巧的镀层显得光滑细腻。另外,白面版本将淡色的指针改成了黑色——白金指针陪浅色表面真的很难看清时间。 “缺误”迷乱 劳力士表迷们会为了一些“缺点”像是 Reference 16550 的白色表面弄成了米色付大价钱。劳力士今天成了完美与传统代言的品牌,于是每一次微小的改变比如表面用料颜色等都会让世界疯狂。<span xbiao-key"="" href="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xbiao.com%2Flv%2F&urlrefer=7ce2f808cb1350f9f53f8d1b742d0d7e" target="_blank" style="line-height: 15px;">lvetica , sans-serif; color: rgb(51,51,51)">Reference 16570(仅仅在 Reference 的基础上微做调整,表面保持原版色彩)将在今年或明年停产。 40 变成 42 表款 References 1655、16550 与 16570 都使用 40 毫米口径表壳,一如劳力士 GMT-Master、迪通拿、水鬼和 Sea-Dweller。但新款的探险家二号则带来加强版 42 毫米表壳,成为所有上述提到表款中口径最大的一款,不过比航海家二号和 DeepSea 腕表还是小了 2 毫米。 毫无疑问,许多劳力士粉丝喜爱新款的大表壳,但我还是想如果品牌轻易用 2 毫米为探险家二号吸引眼球,多少让这运动系列里卖得最好的款式失色 当然,劳力士的代表作与公司的钟表出产是否如蚝式表壳与水般紧紧相连——这是我们无法知晓的部分。崭新的 42 毫米口径探险家二号(ref. 216570)在劳力士官方零售店发布时,无疑将成为世界焦点。
劳力士与帝舵的那点事儿 我曾看到有表友留言,原话我不太记得了,大意就是刚买了迪通拿,结果迪通拿就全新升级了。我想,这个无奈简直是“百爪挠心”啊。不过就像一位资深劳迷所言,新迪通拿的出现也许会让老款迪通拿更受欢迎,因为老款将会越来越少,而且买到心头所好本就是件幸福的事情。
十二个解答告诉你全新的劳力士客服中心 在腕表界有着这样的一个品牌他从不从众坚持自己的固有风格,赢得广大腕表爱好者以及收藏者的一致认可,坊间有关这个品牌的说法太多比如,“一劳永逸”“最懂表的人和最不懂表的人都值得购买”“如果一生只买一块表就买他”,这个备受赞誉的品牌就是劳力士!
详解劳力士瞬跳日历显示机构工作原理 瞬跳式环形日历显示机构是一种为了克服慢爬式机构消耗的时间过长(一般为2个到3个小时更换日历时间)而设计的快速(一般为几秒钟更换日历时间)日历转换结构。在慢爬机构与瞬跳机构的演变期间,还有一种被称作快爬式环形日历机构过渡。快爬式机构可以把日历转换时间缩短至几十分钟以内,而更进一步的瞬跳式则把时间缩短至以秒计算,说明了技术的进步是非常迅速的。说到瞬跳环形日历机构,ETA是最有权威性的,它推出了具有可靠而稳定的版本。而我想以劳力士为例,来介绍此经典制表品牌在环形日历技术上的突破。 劳力士早在1945年就研发出了最早的由日历窗口显示日历的腕表。1960年推出的Cal.1560机芯上装备了其最新研发的12点钟日历瞬跳结构。附图-劳力士蚝式恒动SKY-DWELLER 技术特征 将原有瞬跳机构杠杆与凸轮外缘的滑动摩擦改造为滚动摩擦,包括了日历轮1,偏心凸轮2,杠杆3,压簧4和红宝石滚轮5。 1.偏心凸轮2与日历轮1被固定在一起,日历轮1与机芯的显示轮系连接; 2.红宝石滚轮5设置于杠杆3尖端,通过压簧4的外力,与偏心凸轮2外缘紧密配合。 3.在晚上12点左右,红宝石滚轮5沿着偏心凸轮2的外缘滚动,至最高点突然落下,瞬间完成日历一天的转换。 4.此机构的优势在于摩擦系数很低的红宝石与金属材质的凸轮配合在一起,更利于降低由于摩擦带来的阻力,使得瞬跳机构在快速换历过程中更加灵活快速。 总结:劳力士在研发技术方面的理念是实用性优先,秉承此原则,其推出的技术都是经过长时间反反复复推敲出来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非常紧密,以人为本的态度贯彻始终。以瞬跳式环形日历机构来说,其核心零部件是凸轮和杠杆被引入进来,实现了原先以匀速缓慢完成更换日历的慢爬式变成可以在瞬间实现更换日历的瞬跳式。它利用了凸轮与杠杆的原理,杠杆在辅助杆簧的压迫下,以凸轮外缘为轨迹运动并且逐步被抬起,弹性势能被不断地储存起来。当运动至最高点时突然落下,积蓄的势能被释放,杠杆在强大的力量推动下复位。这样的结果是与凸轮固定为一体的换日拨簧随之在瞬间获得了力量迅速的推动日历环,将日历变换为下一日。
劳力士“宇宙计型迪通拿 热爱速度” 劳力士作为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ormula 1™)的全球合作伙伴和官方计时,其中不得不提起劳力士源于赛车的一个系列产品它就是诞生于1963年的劳力士蚝式恒动宇宙计型迪通拿腕表,时至今日劳力士蚝式恒动宇宙计型迪通拿腕表已经有五十余载的历史,为了能够让大家了解其传奇的发展历程,劳力士自2014年4月12日起特地举办了“时光与速度的赞歌 劳力士呈献“宇宙计型迪通拿 热爱速度”展览”,展览地址设置在位于上海的“劳力士 世•界”,展览时间为期一个月,届时想继续探寻劳力士迪通拿产品传奇经历的表迷可以前往展览地点参观,今天请大家先跟随我们腕表之家了解一下这次具有浓厚历史色彩的展览。本次展览具体地址位于上海外滩27号怡和洋行大楼的“劳力士 世•界”, “劳力士 世•界”是有关劳力士品牌历史以及制表工艺的一个综合展示厅占地面积800平米,全球仅此一间,此次展览就是在这样一个充满荣耀的展厅举行。展厅内已经布置一新,届时会有专业的讲解人员带领我们一起感受劳力士蚝式恒动宇宙计型迪通拿腕表传奇的50年历史。 劳力士迪通拿系列的由来首先我们不得不介绍一下有关迪通拿系列的来历,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迪通拿市(Daytona),拥有著名的笔直长沙滩,自1903年起便成为缔造陆上速度纪录的传奇之都。第一届“迪通拿大陆赛” (Daytona Continental)于1962年举行,仅一年之后,劳力士即推出宇宙计型迪通拿腕表,几乎与赛事同时诞生,而两者在此后也一直相伴相随。 1963年第一款迪通拿问世图中腕表即为劳力士在1963年专门为赛车手推出的新一代计时型腕表,当时命名为宇宙计型(Cosmograph)腕表,由于其新颖的技术与设计一经推出就好评如潮广受关注,它可以说是劳力士迪通拿系列的第一款产品,之后迪通拿系列经过不断的演变出从推出之初仅称为宇宙计型腕表,到后来冠以“Oyster”(蚝式)、“Perpetual”(恒 动)、“Cosmograph”(宇宙计型)、“Daytona”(迪通拿)及“Superlative Chronometer Officially Certified”(瑞士官方鉴定认可精密时计)等字样,纪录了此传奇腕表的发展。劳力士迪通拿系列紧随时代的发展在1963年推出第一款之后在1965年又推出了新的产品,上图中这款迪通拿被称为保罗•纽曼(Paul Newman)表面宇宙计型迪通拿腕表,因为当时美国知名美国影星兼赛车手“保罗•纽曼”,经常佩戴着这款迪通拿腕表而广泛流传所以得此昵称,当然新版本也进行了一些技术和设计上的升级,以旋入式计时按钮取代原有的泵压按钮。旋入式按钮为蚝式表壳概念画龙点睛,可让按钮免受意外按压。为彰显加强了的防水性能,因此在表面的“Cosmograph”(宇宙计型)字样之前更镌刻上“Oyster”(蚝式腕表)。测速计外圈覆有黑色Plexiglas树脂玻璃涂层,而白色刻度则令读时更清晰,成为腕表的另一新特色。 大变革的一年1988年1988年,品牌选择了质量优越的市售自动上链计时机芯,并大幅修改以符合劳力士的要求: 将一半以上的零件更换为专为劳力士迪通拿机芯而设计的零件。4030型机芯由此诞生,1988年重新设计腕表的外观,为宇宙计型迪通拿腕表奠定了今天高贵典雅的风格基础。 蚝式表壳的直径由36毫米增加至40毫米,并加入保护表冠的护肩。较宽大的金属测速 计外圈,印有400个渐进刻度单位。此外,腕表的指针、钟点标记及计时盘均面目一 新,而现代化的表面依然保留独特风格与经典的红色“Daytona”劳力士于2000年推出重新演绎的宇宙计型迪通拿腕表,不仅传承史上首款宇宙计型腕表的热潮,更引领计时腕表的未来风尚。2004年迪通拿宇宙计型腕表2013年,为庆祝迪通拿腕表诞生50周年,设计了该专业系列中的首款铂金蚝式腕表,特别采用冰蓝色表面以配搭稀有金属——950铂金。这种表面颜色仅劳力士铂金腕表所独有。腕表所配备的Cerachrom字圈为劳力士自主研创,坚固耐用且精美绝伦。
劳力士Sky Dweller年历腕表的三大创新技术 今天我继续为大家分享有关劳力士年历表的一些技术特点,我们腕表之家在以后的时间里也会带给大家更多的技术分析文章希望大家多关注腕表之家。劳力士的月历显示机构具备以下优点 1.将推动月历环的动作分解到了3天中进行,使力矩降低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减小了对机芯正常走时的影响; 2.日历环和月历环以相反的方向运动,平衡了力矩,对正常走时的影响可以进一步减小,并实现了月份和日历的双向调节; 3.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劳力士腕表的盘面设计风格。 腕表之家点评:劳力士为了既传承品牌风格,又要创新的新颖设计确实值得我们欣赏,特别是那种为了自己的用户而很有责任心的态度。 劳力士第三大创新技术—环形日历瞬跳机构 日历显示在腕表中的普及,从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劳力士以及ETA厂将环形日历显示广泛应用于其产品中,从而诞生了很多经典的大三针日历的机芯型号,并使得大三针日历逐渐成为了一种日佩表的行业规范。环形日历显示机构有两种最常见的形式,一种是慢爬式,另一种是瞬跳式。顾名思义,前者是“慢性子”,它可能要花上几个小时才能完成一次日历的更迭,而后者是“急性子”,只需几秒钟就能将日历更换完毕,在佩戴者眼中只是一瞬间。 劳力士早在1945年就研发出了最早的由日历窗口显示日历的腕表。1960年推出的Cal. 1560机芯上装备了其最新研发的12点钟日历瞬跳结构。当时的腕表所拥有的日历结构以慢爬结构居多,从大约晚上9点开始,日历轮就开始工作,日历盘则开始缓慢转动,而这样的结果是:在将近11点左右的时候,由于日历盘转动到2天之间,所以佩带者将无法清晰的阅读当时的日历。瞬跳结构很好的改变了这样的问题,下面就让我们探究劳力士在本品牌原有技术的基础上为最新型年历腕表研发的“完美”瞬跳机构,当然此机构肯定会相对更加复杂化,希望喜欢劳力士的朋友可以静下心来慢慢品味。 劳力士瞬跳环形日历机构的技术优势(附图1) 1.将原有瞬跳机构杠杆与凸轮外缘的滑动摩擦优化为滚动摩擦,尤其是采用了摩擦系数很低的红宝石(刚玉,硬度仅次于钻石)8a与金属材质的凸轮6配合在一起,更利于降低由于摩擦带来的阻力,其优势是使得瞬跳机构在快速换历过程中更加灵活快速;(附图1)(附图2) 2.有个常识大家必须了解,带有杠杆和凸轮结构的瞬跳日历一般是不可以被逆向调校时间指针的,否则会直接导致功能失灵甚至损坏内部零部件。劳力士这款瞬跳日历,大家就可以很放心的随便调校时间指针了,原因是此结构将原先的刚性日历拨头优化为拨头杠杆11、拨头簧12和日历拨头组合成了柔性拨头,在你逆向拨动指针的时候,会以柔和的方式避开阻力,这样零部件都可以安阳无恙了;(附图2)(附图3) 3.再为大家普及一个常识,日历机构的快速调校一般也是不能随便逆向转动的,特别是当日历机构处于正常更换日历的时候(一般是在凌晨12点前后),此时换日拨头进入了日历环内齿的区域内,如果你在此时随性快速调校日历,那么两个更换日历机构会瞬间产生对抗,结构可想而知-两败俱伤。劳力士的瞬跳日历快速调校机构通过优化机构避免了这个弊端—当你驱动快拨轮4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快速驱动日历环同样以顺时针方向转动调整日历显示数字的时候,日历环齿1a会遇到正处于正常更换日历环齿的换日拨头3a,前文我已经为大家介绍过了,此拨头通过优化成为了柔性结构,那么结果是快速袭击过来的日历环齿被瞬间躲过,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就实现了。(附图3) 前面我为大家将劳力士的Sky Dweller(天使型)两地时年历腕表中沙罗年历显示系统讲解了,而这款腕表除此之外还有两个亮点值得我们注意,其一是它的偏中心设置两地时显示,通过旋转指示盘来显示第二时区,它的数字变换同样采用了劳力士的那个具有专利的瞬跳技术;其二是表冠与表圈的联动调校装置,劳力士第一款带有可操纵功能表圈的腕表-游艇名仕Ⅱ将表圈旋转120°开启倒计时功能,而这款对于Sky Dweller,佩戴者只需将外圈逆时针转动1、2或3格,便可依次选取年历、当地时间或24小时异地时间进行调校,表冠虽然只有一个挡位,却可以很方便地在任何时间对上述三种所选功能进行双向调节,操控感无与伦比,还不破坏腕表的防水性。
为什么买的表越多,越重视手表的保养和维修? 就像我们很多人最初买车一样,购车心切,看品牌、看外观、看配置,谈优惠,最后订车提车。因为我们最初买车的时候,都缺少经验,又着急开上新车,所以一开始都不会太多关心汽车的后续维护问题,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车都买了,还在乎之后那点儿钱”?随着新车的新鲜劲慢慢退去之后,我们就会真正发现自己的车在后续使用中的一些问题。可能油耗比较高、保养贵、维修贵、排量比较大的每年的车船使用税很高,就算把车放着不开,一年也要交上不少钱。这些问题只有在长期使用中才会体会到,到了交钱的时候,就会让人心烦。手表和车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手表遇到这些问题的周期会比车慢的多,但当您接触手表的时间越来越长,手表的数量慢慢增加时,和车类似的问题就会慢慢出现。以往也有一些人专门写文章介绍手表的保养维修问题,但大多比较空洞(因为他们自己的手表也许并没有出现问题),而现在,我想以我有限的所知、经历,谈一谈我为什么会重视手表的保养和维修。劳力士探险家一214270,上为老款,下为新款,看似相同,实际上两款在3、6、9数字和时针、分针长度、粗细上有区别,请注意区别。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怎么知道自己的表该保养了? 我就谈谈我自己之前的经历。我有几个劳力士,其中平时相对戴的比较多的是一只214270的探一。因为探一在运动劳里面是尺寸比较小的一个,也是比较薄的一个,这只手表对衣服袖口比较“友好”,不太会卡住袖口。我们平时只是用手表看一个大致时间,不会细看是几秒钟。但有一天我发现表慢了一些(因为很长时间没调),所以我这次就对着手机把表调到了分秒不差。然后经过一天一夜,第二天一觉醒来后,看看时间,发现表好像从“分秒不差”变得慢了一些(秒针对不上了)。劳力士是天文台认证的手表,每天+6/-4秒的标准。结果我发现手表一夜之后,已经跑到了+6/-4的标准之外,感觉差不多慢了10秒多。我知道很多朋友也会说,自己的某某手表误差超过了天文台标准,可能也是正常的,毕竟一些天文台是在理想状态下测的,生活中情况复杂。我也在想,也许只是偶然问题,为了验证一下,就把这只表用机器测了一下,发现表头向上,手表的摆幅只有220度,手表竖直,摆幅只有200度,甚至不到,误差是慢8秒。摆幅太低,这只表果然该送去保养了。我随后去了北京的劳力士客服(世纪财富中心)。手表在劳服检测完,摆幅最低只有160度。其实这只手表什么毛病没有,就是该保养了,一些地方的油干了。随即我就把这只探一留在了劳服。虽然我们的家里没有测表的机器,但从我这个经历上,各位就可以轻易看到,手表短时间里大幅走慢,天文台手表大大超出天文台标准,基本就可以拿去客服中心看一看了。劳力士保卡 下一个问题是,手表戴多长时间后需要保养? 这个问题我觉得很有意思,因为网络上很多不戴表的人都可以搬出一些标准,比如2-3年,比如5年,反正说了也不出错,唯独就是没有事实依据。下面我还是用我自己的手表做个实例。我这只214270的探一是3、6、9金属字的探一,不是在去年新推出的3、6、9夜光字探一,请大家注意区分,因为新老款的型号没有改变。金属字的214270应该是2010推出的,这只手表是我在前几年买的,自己戴了几年,为什么一些地方的油干了?因为当您拿到一只手表时,也许这只手表是在前两年生产的。您自己再戴个几年,手表就有一些年头了。所以您可以看到,正常戴,手表过了5年,各种状态就已经下降了(润滑油会慢慢干了),虽然手表依然在走,但误差开始增大,继续戴也不是不行,但是机芯已经状态不佳,所以任何手表都经不起时间和运行损耗的。上一代迪通拿的4030机芯保养费用其实要比现在迪通拿的4130机芯高一些。图为上一代迪通拿使用的4030计时机芯。 维修保养会花费多少? 当我们刚进入名表的世界时,那时我们手上可能只有一只手表。保养对当时的我们来说可能都是从来没想过的问题。后来随着表瘾越来越大,手表从1只变成2只,再到3、4只乃至5只往上,表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到手的手表可能是全新全套在保的新表,也可能是没有保卡的单表,甚至是老表、古董表。到了这个阶段,手表的维修和保养问题就慢慢出现了。曾经有玩家说“保养不是很重要,而是非常重要”,当年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我当时还不能感同身受,而现在,我也是越来越重视手表的维修、保养问题,真的非常重要,甚至影响到你如何选表。我们就来算一笔账,劳力士、欧米茄这个级别的手表,包括同类品牌手表,机芯保养洗油,根据机芯的复杂程度(从没有日历的三根针到计时机芯),价格在2000多元到5000多元一次(陀飞轮之类的恕我不知)。除了洗油之外,最常换的零件是表冠上的密封零件。因为旋入式锁把只要用个几年肯定磨损,所以客服中心一般都推荐换,价格我记得是380(如果检测时通过了防水测试,我就不换了)。这个价格您可以自行加上。一只手表的时候,5年保上一次完全没任何问题,但是当您的手表越来越多,把手表送保的次数就会越来越多,出现问题的几率就越来越大(手表难免会坏,我现在还有一只某品牌计时表没有修)。我们慢慢会发现,如果把手里的多只表,轮番保养一次,价钱可以再买一只表了(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保养、维修了几个表,还有一些不打算保了)。所以在买表时,我有了一点点经验。 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能买全新全套在保的手表,尽量买,这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手表新,您自己能戴的时间也长,长时间不用打理。即使价格高一些,只要在接受范围内,还是尽量买的。如果预算不足,需要看没有质保的手表或者单表,那么尽量选新款、生产年份近的表。比如劳力士,看好字头,生产年份早的表因为出产时间比较长了,机芯状态会受到影响。买回来戴一段时间,可能就要拿去保养。一些老型号的手表,买回来说不准就有走时不好的。但比较好的消息是,这些表只要拿去保养一下,回来就可以崭新如初(单表在买表时看似便宜,但如果买回来没多久需要拿去保养,实际上只是把省下的钱用在了保养上,所以买单表的时候,特别是生产年份早的表,尽量把价格往下压)。最后是老表和古董表的问题。这类表对于一般人来说,我是不太推荐买的。一些人买老表、古董表的原因在于(藏家除外)大品牌的手表,价格也会很低,戴着面子足。但这些表买回来,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无法修复。因为很多表年代久远,现在已经没有零件了。一些表拿到品牌官方客服去修,基本都要返回瑞士,维修周期长,花费高。
劳力士和欧米茄竟然“撞脸”了…… 劳力士和欧米茄是一对“宿敌”,双方的著名手表每一只都针锋相对。劳力士有水鬼,欧米茄有海马;劳力士有迪通拿,欧米茄有超霸;劳力士有DD,欧米茄有星座。劳力士和欧米茄“水火不容”,直到有一天,劳力士和欧米茄也“撞脸”了。“撞脸”的是劳力士和欧米茄的珐琅表,劳力士手表的表盘和欧米茄手表的表盘一模一样。是的,除了盘面上的“皇冠”和“电阻”不同外,其他一模一样。 事情是这样的,在历史上,由于劳力士和欧米茄都曾向同一个珐琅艺术家订购过表盘,所以出现了劳力士和欧米茄手表盘面“撞脸”的情况。这位珐琅艺术家给欧米茄和劳力士都画了同样的图案。凑巧的是,有着同样图案的劳力士珐琅表和欧米茄珐琅表都被拿到了拍卖场上进行拍卖。同样的图案,不同的品牌,结果截然不同。劳力士海神珐琅表(上)和欧米茄海神珐琅表(下),我们可以看到,两只表是一样的。 拥有相同图案的珐琅表是,劳力士8382和欧米茄2767-6 SC。两只手表的图案都是出自珐琅艺术家Nelly Richard之手(由Stern公司出售)。两只手表的表盘绘有掐丝珐琅的海神与海马图案。图案取自希腊神话。图案上的海神是希腊神话中Neptune,他手持三叉戟,驾驭两匹海马,他是海上水手的保护神,保护水手免受海上风暴的袭击并保佑他们捕到足够多的鱼,满载而归。非常有意思的是,Nelly Richard为劳力士、欧米茄绘制相同掐丝珐琅表盘时,收取的价格是不一样的。据了解,欧米茄的海神珐琅表盘Nelly Richard收取了86瑞郎(最终Stern公司以155瑞郎的价格卖给了欧米茄),欧米茄的这块掐丝珐琅盘是最贵的,因为给劳力士的表盘收取了68瑞郎,绘制百达翡丽的表盘收取了60瑞郎。Nelly Richard在上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为Stern工作,遗憾的是,天妒英才,在年轻时去世。劳力士海神珐琅表细节。 这两只手表分别在不同的拍卖公司进行了拍卖。劳力士在富艺斯拍出,欧米茄在安帝古伦拍出。劳力士的估价为30万至60万瑞郎,最终以39万4000瑞郎拍出,约人民币276万元;欧米茄的估价为2万5000到4万5000瑞郎,最终以9万7350瑞郎拍出,约人民币68万元。欧米茄海神珐琅表细节。 两只手表的成交价格都比较高,但劳力士显然更高,我想一方面是劳力士在珐琅表上的产量比欧米茄更少,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只产于约1953年的劳力士竟然有“不同寻常”的37毫米口径。而同样图案的产于1952年的欧米茄,尺寸是当时主流的34毫米。36毫米是一个分水岭,36毫米及36以上的男表,现在是能戴出手的,36以下的表现在就有些戴不出手了(看个人喜好)。当然,欧米茄和劳力士不同的结果也反应了人们对劳力士和欧米茄不同的接受程度。 由于劳力士和欧米茄的珐琅表数量比较少,在最后,我将再向各位展示几只劳力士和欧米茄历史上的珐琅表。 首先是欧米茄:然后是劳力士:
现在市面上流通的劳力士各位已经非常熟悉了,除了说说行情变化,也没有什么可多谈的。所以,在此我将向各位展示一些很少见的劳力士,大家可以一起增长见识,增加乐趣。当然除了劳力士,遇到其他特殊的手表时,我也会及时拿来与各位分享。我今天想要给各位展示的是,劳力士的“龙”表。劳力士6085珐琅龙表 虽然在今天,劳力士只出产简单功能手表,不涉足复杂表和各种工艺。但是劳力士在历史上还是非常多才多艺的。劳力士虽然没有生产过什么复杂表,最复杂的表也就是历史上的全历月相和现在的年历表天行者了。但是劳力士生产过一些珐琅表。劳力士的珐琅表我觉得很特别。因为各位看一看,其他品牌的珐琅表用的都是很薄、很精致的正装表表壳,唯独劳力士,是在带有运动风格的蚝式表壳上做珐琅,让人有一种“猛虎嗅蔷薇”的感觉。劳力士6085 这只劳力士6085的珐琅表,就被称为“龙”,因为盘面上是掐丝珐琅的龙。这只劳力士之龙的盘面和其他劳力士珐琅表一样,都是从Stern的表盘厂订购的,绘制这条龙的人也是之前我在劳力士、欧米茄珐琅表文章中提到的Nelly Richard女士。她是珐琅的专家,给很多品牌做珐琅盘,遗憾的是英年早逝。劳力士6085细节 这条劳力士的龙,是一条欧洲风格的龙。这条龙非常精美、细腻。如果我们仔细看龙的颜色,就会发现,龙身上、尾巴上的颜色都是有深浅、明暗变化的。围绕在这条龙四周的,是由数字、钻石形状刻度组成的时标和12点位劳力士的皇冠。迄今为止,通过专家考证,劳力士只有5只龙图案的珐琅表。每一只表上的龙都是不一样的,因为珐琅不可能烧出完全一样的图案。所以说,每一只表都是孤品。另外,这只手表用的是18K金链子。劳力士6085细节
劳力士绿水鬼都破7了,你还能淡定吗? 劳力士在我国知名度可不是一般的高,很多人很可能不知道百达翡丽,但它很可能知道劳力士。我们在茶余饭后闲谈,一谈到劳力士,一定就会说到劳力士的黑水鬼和绿水鬼,因为水鬼真的太不错了,无论是性价比,还是知名度,亦或是保值率和外观都让许多表友赞不绝口。绿水鬼劳力士绿水鬼是劳力士的蚝式恒动潜航者日历型腕表,以骚气的绿表盘和防水深度可达300米而在表界拥有众多绿鬼迷。绿水鬼的心脏是劳力士的王牌机芯3135自动上链机芯,游丝是Parachrom Hairspring,配备了三重的严密封闭胶圈,这些使得绿水鬼具备非常好的抗震能力与耐操能力,十分适合平常佩戴,更是喜欢潜水者的最佳选择。绿水鬼最近,看到了一条消息,“绿水鬼又涨价了,现在都破70000元,又要超公价了”,坊间还传出消息,“现在你70000元都不太买得到绿水鬼了”。看到这儿,吓的我赶紧拿出银行卡准备去购买,不免又涨了。额,好像银行卡里还有个位数吧,伤心,绝望...绿水鬼遥想几年前,那时绿水鬼还是公价7万,在二级的市场上卖的也不是那么紧销,那时你出五万块左右,你都能轻松的购得一只绿水鬼,可以说是你想买就能买的情况。如果你比较幸运的话,甚至花四万多,你就可以入手一只了。有些表友想入手一只劳力士,但又犹豫不决,等啊等,这一等就悲剧了,劳力士价格又上涨了。绿水鬼劳力士的价格上涨迅速,这就发生在最近2年左右,以前你能用2万多买个二手劳力士的可乐圈(红黑圈),现在回收都要4万多,以前你花4万多买个绿水鬼,现在回收都要5万多,要是你以前就买了,那恭喜你,你赚到了。夏天到了,我们都穿短袖了,露出你手腕的时候到了,高颜值、高识别率、高逼格的手表肯定又会受到追捧。在这追捧中,绿鬼毫无疑问的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它逼格高啊,一眼就能识别,颜色还骚气,还耐操,不选它,选谁。在这一片追随浪潮中,绿鬼又涨了,还涨的有点迅猛。它从原来的5.8万涨到了6万,又从6万涨到了6万3,但它还不刹车,还在涨,又涨到了6.7万,它流入我们普通表友手中就不止这个价了,轻轻松松破7万啊。绿水鬼绿鬼贵有贵的道理,但这和二级市场和坊间传闻的“绿鬼要停产来更新换代”的消息分不开。绿鬼可能会把原来的3135机芯,换成3235机芯,使其动力从48小时提升到70小时,我们来一起期待吧。
为什么说劳力士的保值价值超越了百达翡丽? 说到劳力士腕表,在很多人心目中,劳力士总是和暴力、暴发户这些不好的名词有关。其实这只是影视作品中用来表现财富和权力的一种手段,也间接证明了劳力士的价值。劳力士的保值率是业界公认的,而且神奇的是劳力士不靠贵金属,也不靠稀缺,依然能做到世界第一的保值率!甚至超过了百达翡丽。要知道百达翡丽年产量不过一万多枚,大量用到了贵金属,能保值不足为奇,但是劳力士年产量是一百万块,大部分是钢表,并且绝大多数价值不过在5万RMB上下,但是它的二手折扣率长年维持在8折上下(完美品相)的水平,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作为玩家来说,玩劳力士的成本确实不高,热门款绿水鬼、黑钢迪、绿玻璃、国米圈GMT、渐变蓝鬼王,统统玩一圈下来,亏的钱确实也很有限,正所谓的一“劳”永逸。为什么劳力士口碑这么好?全叔觉得很大程度上在于劳力士的质量有最高保证,说它是现代手表工业化制造的典范也不为过,劳力士拥有不输于现代化汽车制造业的一套精密、完整的工业流程。百达翡丽是少数全手工制造但精密程度超越机械制造的厂家,所以会被追捧。而劳力士是另一个极端,他们更像是一家科技公司,手里握有多项材料专利,劳力士的材料科技不但被用于制造腕表,也被用于制造深海潜艇。他们用无尘、真空的太空科技来制造腕表,用数字激光切割来保证元件的精密程度,一直以来,劳力士都是世界上最准的机械腕表之一,天文台标准从来不被他们放在眼里。大体来说,老K觉得劳力士保值率高是基于几下几点: 1、首先是劳力士的流通性好。百达翡丽之类的顶级品牌基本款都要上6位数,注定只属于少数人的玩物,流通性就差。而劳力士大部分款式都在五六万左右,虽然也不便宜,但是以现在生活水平,很大一部分人能卖得起,所以流通性好。 2、劳力士用料考究。劳力士钢表选用904L钢材,比大多数表厂使用的316L不锈钢成本更高。这里全叔要纠正一个谬论是904L钢的特点并不是硬度高,其实劳力士的表链一样也会花得不像样。904L钢的特点是比316L钢具有更优异的抗腐蚀性能,所以表的颜色可以保持很久不变。劳家研发的精密陶瓷表圈倒是硬度很高。 3、劳力士改款的幅度不大,通常改款都是内部和细节上的差异,而整体设计不会有大的变化,不会因推陈出新造成老款跌价。每一系列特色和价位区隔都很明显,每一款的公价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动,对于渠道把控较严,任何地方都不会有较大折扣,一直保持合理价格,而相反百达翡丽等一些品牌去年就宣布降价20%。 4、劳力士的机芯好。比如劳力士的3135机芯就是被公认为最耐操的大三针机芯。虽然劳力士并不做复杂的陀飞轮等花哨的机芯,但它对于机芯研发的投入也很大,运用了最新的科技成果。1931年,研发了全球首创的自动上链机制,成为现代每一枚自动机械手表不可或缺的技术;2000年,推出4130机芯,仅由290个部件组成,远少于标准多功能时计;2005年,历经5年研发出抗磁的蓝色Parachrom游丝,将抗撞击能力提升了十倍。劳力士的表款大部分都经过天文台认证,所以准时价格又合理实用性当然更胜一层楼。 5、劳力士实用性好。不要以为劳力士被炒得高的是那些金表,真正令人跌破眼镜的是水鬼和不锈钢运动表,比如前面提到的绿水鬼之类。要知道你永远不会戴个陀飞轮或大金表去运动或游泳,磕到刮到会心痛不已,所以一只全钢表的实用性会好很多,因而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6、劳力士的维修和服务是公认的好。价格收费合理,同样因为变化少,所以替换的零件不容易缺件,这对于表收藏保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牌子大又不怕倒。而一些小众古董表,个别零件一缺就就很难修好了。7、劳力士的新表价格保持每年递增。一般新款会比老款涨15%,所以即使拿一个老款去典当,一对照新款的价格,通常都会给出比较高的估价,因为毕竟劳力士的新老款都长得差不多。反过来说,全叔觉得如果某品牌的表溢价太高,市场的不好的年份就打折降价,当然也就没人有兴趣买了。
它被称为“战俘手表”,曾有3000被俘军官为它下单! 很多人提起手表,脑海里闪现的第一个品牌就是劳力士。而关于劳力士的古董表更是有很多值得人津津乐道的地方,那些古董表或它们的主人身上所发生的故事也正是古董表的魅力所在。今天给大家讲述一个二战时期的英国皇家空军军官戴过的劳力士3525和这背后所发生的传奇故事。这里描述的劳力士3525计时表来自上世纪40年代,具有防磁性能。型号3525手表是著名的战俘手表(Prisoner Of War watch),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劳力士已经获得相当的声誉,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纷纷购买劳力士,来替换精确度不够标准的手表。然而,当他们被捕并送进战俘营时,手表全被没收了。当时有很多手表品牌但劳力士是最知名的品牌之一,劳力士3525计时表正是具有高知名度的坚固耐用的手表。3525内部搭载著名的Valjoux23计时机芯,并配备镭夜光表盘,是一个受欢迎的小奢侈品和实用工具。而今天要说的这枚手表有趣的是,它属于一个英国皇家空军军官,这个军官曾经是三号战俘营的俘虏,并参与了著名的“大逃亡”行动。John Francis Williams,所有认识他的人都称他为Jack,1942年,他驾驶的飞机在法国空袭时被击落,他被俘后,被安置在第三战俘营(Stalag Luft III),然后他便向劳力士预定了一块计时表。当时,众多英国皇家空军军官被俘后手表被没收,劳力士的创始人德国人汉斯·威尔斯多夫(Hans Wilsdof)听说了这件事。提出可以为战俘营的军官置换被没收的手表,直到战争结束都不需支付费用。一些英国军官便以书信的形式,向威尔斯多夫解释自己被关押在哪个战俘营,劳力士是怎么被没收的。威尔斯多夫大度的表示他完全相信英国军官,他们的话就像英国债券般可靠。结果在德国巴伐利亚战俘营,大约有3000名军官订购了劳力士。而且,这还大大地提振了盟军战俘的士气。因为,这表明威尔斯多夫不相信纳粹能赢得这场战争。不过很显然,这中间的过程并不容易,Jack下单后,也仅仅只收到了第三只发送给他的手表,而且是在他首次下单15个月后。劳力士对这些客户表现出了非凡的奉献精神,所有订单的跟进,都有汉斯·威尔斯多夫(Hans Wilsdof)的亲笔签名。1943年3月10日,“胜利大逃亡”(英国飞行员从德国战俘营逃生的真实事件,后来被好莱坞拍成电影)的组织者克莱夫·纳丁(Clive James Nutting)下士向威尔斯多夫订购了一只不锈钢劳力士,型号为Rolex Oyster 3525 Chronograph(劳力士蚝式355计时表),其价值相当于现在的1200英镑。纳丁准备用在战俘营做鞋匠赚来的钱,支付购买劳力士的费用。同年7月3日,一款劳力士寄到了战俘营,威尔斯多夫还给纳丁写了一张便笺,意思是说像纳丁这样的英国绅士,“根本不必”为支付手表的钱而费神,一切等战后再谈。纳丁虽不是军官(只是下士),但他订购的劳力士蚝式3525计时表,却比其他军官的要昂贵。战俘营的大多数军官都订购价格便宜、且更受欢迎的体积较小的劳力士。但实际上,纳丁订购这款劳力士是为大逃亡计时的,它被用来计算狱警的巡逻时刻表,以及1944年3月24日穿过“哈利”隧道所需的时间。其实,逃亡计划制定后,几个月来,600俘虏挖了三个逃生隧道,一个是无用的,一个被德国警卫给发现了,只有“哈利”隧道在1944年3月完成。在那个月光微弱的夜晚,他们开始了行动,逐个穿越隧道,并希望能有200人通过被占领的欧洲回到家乡。逃亡顺序是通过抽签决定的,Jack抽到了67号,在前100名内。在凌晨4点左右,Jack穿过了隧道,不幸的是,不久之后,被警卫察觉并关闭了隧道,最终只有76人逃了出去,但在之后的追捕中几乎都被抓了回来。希特勒对这次逃亡很是愤怒,下令处决连同Jack在内的49人,在4月6号。在逃亡行动前,Jack把他的个人财产留给了一个英国俘虏,他们在战后把这些财产交给了Jack的家人。这块表自那时起就一直归他们所有,2014年,事件的70年后,Jack的亲人最终把这块手表带回了第三战俘营,并参观了那些勇敢的人们的纪念碑。这款手表由British Bourne End Auctions Rooms(一家拍卖行)于2015年12月2日拍卖。腕表直径35毫米,今天看来可能有点小,但在当时是很流行的尺寸。手表自从1984年接受了一次劳力士的免费服务以后就很少佩戴了,所以品相还比较好。这块特别的手表估价在£30,000英镑到£50000英镑之间,或约$45,000美元到$75,000美元之间。其中包括67号的签和所有相关文件,并且还有一些Williams(Jack)的私人物品。而且据估计,型号为3525的钢款计时表总共只生产了大概200枚左右,相当具有收藏价值。
劳力士的渐变盘比陶瓷圈还稀奇? 劳力士的陶瓷圈可以说是制表业界的一个典型性设计,随着劳力士陶瓷表圈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渐变陶瓷圈也随之出现在了劳力士的腕表之上,这也成为了劳力士的一道风景。但大家是否对劳力士的渐变表盘有所了解呢?不得不说,陶瓷圈成就了劳力士的劳力士的与众不同;而渐变表圈也成为了劳力士的一个重要的特征,也显示出了劳力士卓越的陶瓷表圈技术。我们都知道劳力士的渐变表圈,可大家是否知道,劳力士的渐变表盘也是很有看头的吗?“水鬼”在腕表界已经算得上是家喻户晓了,但在2014年,劳力士却出了一个“水鬼王”来砸自家的场子。当然,不管是“水鬼”还是“水鬼王”,其实都是表友都这些腕表的爱称;但劳力士在推出新款腕表时,却实有着更大的表径,以及更稳定的功能。被誉为“水鬼王”海使型116660中,有一款以渐变蓝表盘闻名的深潜D-Blue特别款腕表,并以此来向詹姆斯・卡梅隆的单人深潜纪录致敬。詹姆斯・卡梅隆到达的最深处,就是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尽处!想必劳力士是想通过双色表面由亮蓝色渐变为深邃的黑色,来纪念这一壮举。这一腕表的卖点一是其背景情怀,另一个个人认为就是它的渐变表盘了。不得不承认,不管是劳力士的陶瓷圈,还是渐变表盘,都显得比较柔和,不突兀。这一组腕表的价格很多都在十万左右,不过防水深度3900米,也不是谁都能比较的。而作为潜水表,除了标配功能之外,这款腕表也具有排氦阀门。而且,腕表的夜光也呈现出幽静的蓝色,和腕表的主题和整体设计都很搭。在机芯方面,劳力士D-BLUE 116660腕表搭载的是劳力士的3135型自主机芯,3135型机芯装配Parachrom游丝,有助抵抗撞击及温度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甚至有人将这款机芯称之为“大三针机芯之王”,或者“自动上链机芯之王”,当然这个就要见仁见智了。虽说机芯的细节打磨还可以继续加强,但它的品质还是可以信赖的。不过说了这么多,依个人之见,这款腕表还是可以看作是劳力士的一款经典之作的。柔和而又不跳脱的渐变表盘很有特点,腕表在整体上也遵循了劳力士一贯的秉性,总之这款D-BLUE还是可以称得上是经典的。
塑料圈的劳力士 劳力士向来以抗造著称,它的百事圈也常被人们挂在嘴边,谁要是有一块提起来都是满满的得意:“劳的特制陶瓷圈需浸在化合物溶液中,再经高温烧结处理后,方可完成致密性上乘且色泽艳丽的表圈,且其间温度,时间及溶液分量都需严格把控,避免发生形变。”听着就讨喜,看上去更是赏心悦目,可有多少读者对早期的那款酚醛树脂百事圈有印象?劳力士会用这种脆弱的材质的情况还是很罕见的,Ref.6542就是这样一款表,一看就知道与现在的格林尼治Ⅱ型有着极大的差异,但没法说它不好,特殊年代的特定产物,况且劳的东西总是能让人信服。它的价值在那里,所以引得一众收藏者抢着埋单,不过我猜小年轻的口味可能还是更偏向近年的陶瓷圈。1954年时6542本是为了泛美航空(Pan-Am)的飞行员专门打造的款式,谁成想上市后很快就满足了大众对于双时区腕表的幻想,一种标准,基本就是:“虽然不易,但你只能在它之上,在它之下请恕我不买账”的傲娇状态。开头有说到酚醛树脂的表圈,很多学名都听起来很唬人辣,说简单了就是一种合成塑料,又名电木,耐热、耐燃、耐水及绝缘性优良(我说实话,我是百度来的,欢迎理科生进行更全面的补充)耐酸性较好,耐碱性差,质地脆弱,易碎。总之就是看了基本特性以后还是挺震惊的,再加为了暗环境下的易读性,选择用镭(Radium)来填充表圈内的数字…容易碎还有放射性,所以劳力士很快就中断了它的生产,无形中也就意味着它的数量不会很多。像上图这种保存完好且氧化均匀的6542实属罕见,毕竟60多年了,现存的比较常见的一般是这样的,或是这样的,当然这样的也不少:如此一来,这种从黑褪成赤褐色还被收藏家们赋予了“tropical”(热情的)的美誉,有点类似“Root Beer”(姜汁汽水),说个题外话,忽然觉得各个圈子里吃货都默默的占据了中坚力量。
卡斯特罗戴过的劳力士 劳力士是大家众所周知的腕表品牌,喜欢劳力士的名人不少,如保罗纽曼,贝克汉姆,当然,还有卡斯特罗。据说,在目前的影像资料可以看到,70%的照片卡斯特罗都佩戴劳力士上镜,可以说是劳力士的忠实粉丝,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他戴过的比较经典的劳力士。卡斯特罗和劳力士GMT Master 6542 上图卡斯特罗年轻时候带着劳力士的照片,型号是劳力士GMT Master 6542,搭配了皮表带。这枚图片非常清晰,照片拍自1964 年,他戴的是劳力士GMT Master 6542,这枚腕表作为劳力士GMT系列的第一代产品,是由劳力士与泛美航空公司(Pan Am Airlines )于上个世纪的50年代中期联合制造的。让人惊奇的是它的表圈是由胶木制成的,其初衷是为了减少光线的反射。卡斯特罗和劳力士GMT Master 1675 Black 卡斯特罗非常喜爱劳力士的GMT表款,著名的除了上述的GMT Master 6542表款,还有一款是劳力士GMT Master 1675 Black腕表。他似乎很喜欢这枚腕表,在多个场合被拍到过。卡斯特罗和劳力士黄金Day-Date 除了劳力士GMT Master腕表,卡斯特罗当然也戴过经典的劳力士Day-Date,上述是经典的劳力士黄金Day-Date,著名的劳力士总统表,美国总统林顿•约翰森,股神沃伦•巴菲特等都戴过这款腕表。卡斯特罗和双劳:Day-Date和 Submariner 不过卡斯特罗和劳力士之间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要数双劳的段子。卡斯特罗喜欢把劳力士Day-Date和劳力士 Submariner两款劳力士一起戴。作为一个谜团卡斯特罗也没有亲口回答着问题,所以大家众说纷纭。一说卡斯特罗之所以佩戴两块劳力士,是为了一眼看清古巴和莫斯科两地的时间。但他为什么不直接戴一只GMT-Master两地时呢?所以也有人说戴两块手表可能是一个象征性的标志,是一种强烈的个人符号。这种猜测不无道理,因为在卡斯特罗老了之后,开始戴起了简单的卡西欧,但风格依旧没变,即使是Casio,也还是喜欢一只手戴两只。卡斯特罗的一生都是劳力士的忠实粉丝。有一种说法是卡斯特罗抢劫劳力士店,把所有的表都抢走,所以他才会有那么多劳力士戴。但实际上这事目前是没听说有任何事实证据。关于卡斯特罗的劳力士还有一个谜团:他的那些手表现在都在哪里呢?虽然曾经有一个意大利人声称自己拥有卡斯特罗的6542,但并未被证实,他的那些劳力士踪迹至今还是未解之谜。
劳力士新海使四大看点 1967年,劳力士推出首款蚝式恒动海使型腕表,50年后的今年,腕表诞生的50周年,劳力士推出了全新海使型Ref. 126600。新腕表看点十足:红字、气泡窗,更大的尺寸和更强的机芯,今天我就带大家细细看一下。看点一:红字 还记得那款拍出$91,000美元的劳力士Double Red Sea Dweller腕表吗?面盘两道红色小文字的劳力士Double Red Sea-Dweller海使型腕表不仅是一款腕表,它更是证明人类的科技创新已转至探索蓝色深海的最佳证据。1967年编号Ref.1665的初代Sea-Dweller诞生。装配Cal.1575自动上炼机芯,防水500米/1,650英尺,之后提升到610米/2,000英尺。具备了当时算是革命性的自动排氦气阀,可以适用于呼吸氦氧混合气的环境,初期不对民间销售。第一代海使盘面上备有“Sea-Dweller”与“Submariner 2000”红色印刷字样。收藏家昵称其为“双红”。新海使最大的特色便是面盘上Sea-Dweller字体以红色呈现,重现了第一代海使型的经典设计。上图左侧为第一代海使型,右侧为新海使型,我们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区别,新海使仅有一行红字,且新海使防水为1,220米(4,000英尺)而不是原来“Submariner 2000”的610米(2,000英尺)。看点二:气泡窗 了解劳力士海使型的朋友应该知道,劳力士的海使位于3点钟位置的日历窗是普通的日历窗口,而水鬼则采用的是气泡窗,即添加了小窗凸透镜的日历窗。这一次劳力士则把气泡窗这一经典元素配备在了新海使上,这也是海使型腕表首次出现气泡窗,可谓颇有看点。而关于劳力士气泡窗的来历也有一个比较有趣的说法。据说,劳力士创始人Hans Wilsdor的第二位夫人患有眼疾,经常看不清日历,而且每次看日历时都需要带上眼镜才行,Hans Wilsdorf先生也一直为此烦恼。Hans Wilsdorf先生有个习惯,每天早上都会在浴缸里待上两个小时。“在这里他会发现最好的创意”,他的遗孀说。有一次,他在浴室中突然发现一滴水正巧精确地滴到了手表表面3点处的玻璃上,而且这滴水竟不可思议的把数字放大了许多。Wilsdorf先生因此受到了启发,后来就诞生了带有日历放大镜的Datejust,劳力士之后又把这一设计运用在自己的其他表款中,例如水鬼。看点三:更大尺寸 我个人觉得,在这个大表径流行的年代,大尺寸应该称得上看点。劳力士这一次史无前例的把新海使的尺寸增加到43毫米,从40毫米增加到43毫米变化不可谓不大,这在劳力士中是很罕见的。而劳力士之所以做出这种变化并不是它突然“激进”起来了,而是客观因素的影响,具体我们来看看点四。看点四:更强机芯 早在3135的升级版3235机芯出现时,就有表友开始期待它什么时候出现在劳力士的潜水表上,今年劳力士把它放在自己的新海使上也算是不负众望。而上面说的43毫米的客观因素则是限制于这个新机芯的口径。而3235比3135更加强大,它拥有14项专利,精度更是达到每天-2到+2秒,获得了劳力士2015年奠下的顶级天文台认证。动力储备更是从原来的50小时增至70小时,几乎增加了一天的动储。另外,机芯在防磁和防震方面也相当出色,更有劳力士全球5年保用保证,并以绿色印章为标记。其他看点 除了以上看点,劳力士新海使也有一些其他看点。我们知道今年是劳力士海使型诞生的50周年,同时也是巴塞尔钟表展诞生的100周年,50周年海使在百年巴展上展出,可以说是一件相当有意义的事,也是腕表的一大亮点。以上看点使得劳力士新海使拥有了目前劳力士钢壳运动表中的最高“阶级”,改款力度颇大。毫无疑问,它势必会成为劳力士潜水表的又一热门款,引得劳迷们争相抢购。劳力士海使型126600境外售价CHF10,800,约7万6人民币。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