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心灵专注 寻找心灵专注
关注数: 224 粉丝数: 137 发帖数: 2,920 关注贴吧数: 33
我们一定会观测到尺缩钟慢这样的狭义相对论效应。而我们在100 我们一定会观测到尺缩钟慢这样的狭义相对论效应。而我们在10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使用洛伦兹变换及洛伦兹变换的逆变换来解释尺缩钟慢。很明显我们能够自圆其说。但我们要分外清醒的知道,我们一直是以同一个观者的视角在进行观测,而重来不能变换到另一个观者的视角进行观测。我们基于观测事实来解读洛伦兹变换及其逆变换,这种解读方法的核心依据是观者自己单方面的“同时”,其实观者自己单方面的“同时”同样是观者观测运动物体的核心依据。所以理论和观测结果符合的非常好。 请记住,我们只能以自己单方面的“同时”为依据来进行观测(我们在对运动物体的观测方法中运用了“同时”而这个“同时”仅仅是我们自己单方面的“同时”),结果就是:我们观测到了尺缩钟慢,并依据我们自己单方面的“同时”来解读洛伦兹变换及其逆变换,发现理论和观测结果相符合,这种思想方式一直持续到现在。 但是我们能够使用自己单方面的“同时”的先决条件是观者不变,始终是同一个观者。而洛伦兹变换是不同观者之间进行的变换。若我们试图以自己单方面的“同时”去解释其他观者的观测结果时,必然会出问题。 比如我们会观测到运动物体与光子的相对速度并不等于光速,这是非常硬的结论,但我们知道光速不变原理,则以该运动物体为观者进行观测,会得到光速不变。
空想是很累的 好多年前,可能是性格原因,我会痴迷于某些问题而不能自拔。尤其是当这些问题涉及到某一科学理论的时候,就会对我产生巨大影响。曾一度因为想不明白一个理论的解释而陷入抑郁。多亏命运给我开了一扇窗,让我熬了过去。我学会了当自己拼了命想到头痛欲裂还是百思不得其解时,转移注意力,暂时放下。但其实又没放下,由短时间内的冥思苦想变成了拉长时间跨度,即日思夜想,又该做什么都不耽误;即时时刻刻不想,又时时刻刻在想。这就形成了一种思维方式:潜意识思考。 最近的几年,由于问题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我又感到焦虑不安,无法熟睡。这样的状态和潜意识思考相叠加,居然达到了在半梦半醒之中也在思考,甚至说不清是否是在梦中进行了思考,而且还能有所得。 我正不由得渐渐进入到了这种状态中。感同身受了这睡梦罗汉拳。 《圣经》说:“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 不错的,上帝将我关进了无尽黑暗之中,却悄悄的在那最隐秘之处留下了一丝光亮。而我居然因这光亮看清了整个世界。 这两年来,我一直都在思索同时性的相对性。而且确切的知道必须要将“同时”进行新的定义。事情在这两天有了变化,为了能够说清楚“同时”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我意识到了“同时”的根源在哪,是时间,是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我们对时间的定义。 这是真正的七伤拳,我受到了强烈的反噬。要疯掉了。 朝闻道夕死可矣!
构建一种新的时间空间坐标 在国际单位制中规定,1米是光在真空中在(299792458)-1s内的行程。 1秒是铯-133原子在基态下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时间。 这是目前全世界正在采用的定义方法。其中关于长度单位米的定义方法,更是有着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在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对米的定义更改如下:“米的长度等于氪-86原子的2p10和5d5能级之间跃迁的辐射在真空中波长的1650763.73倍。” 氪-86长度基准的极限不确定度为±4×10-9。 比较一下1960年国际计量大会对米的定义方法和国际上正在使用的米的定义方法,可知,以前我们是直接定义长度单位米。而不是像现在,我们先定义好时间单位秒,再根据公式s=ct,(其中c是真空中的光速,且为常数)来定义长度单位米。 现在对米的定义方法使得长度基准的极限不确定度更加高,但是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是长度单位米是由时间单位和光速这个真空中的常量推导出来的,看起来不太像基本单位了。 借鉴以上的方法,如果我们继续采用1960年国际计量大会对米的定义方法,再利用s=ct这个公式,同样能够定义时间单位秒。t =s/c。那么1秒就可以定义为光在真空中的行程达到299792458米时所经历的时间。① 显而易见,①所示的对时间单位秒的定义方法是可行的。 我们甚至可以直接用真空中光所行进的位移表示时间。(平直空间,各向同性),1光秒的行程表示1秒。把所有的描述物质运动变化的时空图中的时间轴换成我们上面①定义的时间,就得到了表示时间的光程和三维空间组成的新的时空图。 再仔细分析,由于 a时间是独立于空间的, b即便是在空间中处于静止时,时间依然流逝。 故表示时间的光程线的指向是垂直于三维空间的,而且永远运动,不会静止。② 就如同在垂直于我们三维空间的第四维上沿着第四维坐标线发出的一束光,向前运动,永不停息。(定义②其实是一个假设) ②描述的表示时间的光程和三维空间组成了新的时空图。
构建一种新的时间空间坐标 在国际单位制中规定,1米是光在真空中在(299792458)-1s内的行程。 1秒是铯-133原子在基态下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时间。 这是目前全世界正在采用的定义方法。其中关于长度单位米的定义方法,更是有着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在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对米的定义更改如下:“米的长度等于氪-86原子的2p10和5d5能级之间跃迁的辐射在真空中波长的1650763.73倍。” 氪-86长度基准的极限不确定度为±4×10-9。 比较一下1960年国际计量大会对米的定义方法和国际上正在使用的米的定义方法,可知,以前我们是直接定义长度单位米。而不是像现在,我们先定义好时间单位秒,再根据公式s=ct,(其中c是真空中的光速,且为常数)来定义长度单位米。 现在对米的定义方法使得长度基准的极限不确定度更加高,但是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是长度单位米是由时间单位和光速这个真空中的常量推导出来的,看起来不太像基本单位了。 借鉴以上的方法,如果我们继续采用1960年国际计量大会对米的定义方法,再利用s=ct这个公式,同样能够定义时间单位秒。t =s/c。那么1秒就可以定义为光在真空中的行程达到299792458米时所经历的时间。① 显而易见,①所示的对时间单位秒的定义方法是可行的。 我们甚至可以直接用真空中光所行进的位移表示时间。(平直空间,各向同性),1光秒的行程表示1秒。把所有的描述物质运动变化的时空图中的时间轴换成我们上面①定义的时间,就得到了表示时间的光程和三维空间组成的新的时空图。 再仔细分析,由于 a时间是独立于空间的, b即便是在空间中处于静止时,时间依然流逝。 故表示时间的光程线的指向是垂直于三维空间的,而且永远运动,不会静止。② 就如同在垂直于我们三维空间的第四维上沿着第四维坐标线发出的一束光,向前运动,永不停息。(定义②其实是一个假设) ②描述的表示时间的光程和三维空间组成了新的时空图。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