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L☞
anoldstar
卖茶卖酒,利益相关
关注数: 64
粉丝数: 739
发帖数: 5,599
关注贴吧数: 11
喝茶(基本上所有的中国茶)--口腔使用建议。 最近给一些朋友派了茶,新易武,老易武,中期班章拼配什么的都有。 有很多不同的回馈,也很感谢大家和我的真诚交流,即使有茶友觉得我的东西不对,也是从我的水平不够的角度来理解这个不对,而不是直接认为我是骗子。 为此,我觉得我应该写一个粗略的喝茶指南,以方便大家能够达成共识。 我不是说我说的方法一定对,只是提出一种建议,给大家一个参考。 我尽量从原理的角度出发来解释下,这样喝茶的原因。 第一个饮用指南。我先从饮用的口腔使用方式开始。 我觉得,横向对比一下葡萄酒,精品咖啡与茶叶饮用的相同和相异。 能够更好的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为什么不那样做。作为品饮,它们是有可以互相借鉴的部分的。 我们先说葡萄酒,常见的葡萄酒指南,首先会强调饮用的杯型,以及饮用温度。从原理的角度来说,因为葡萄酒几乎是这几个饮品里,唯一一个可以仅仅靠鼻子,就能基本得到大部分酒液风味信息的饮品。那么,在将鼻子探入杯中深嗅后(很丑不过这是必要的**步骤), 微微卷起(舌头两侧高中间低的卷法),将酒液倒入(倒入的酒液不易过少)卷起舌头是为了让更多味蕾能够同时接触到酒液。
润元昌 2012首版红印 我对润记印象一向很好。从入门的时候,喝过他家的17老树圆茶,15蓝印,就觉得对得起价钱。 尤其,我挺喜欢苦甜配的,我还觉得金星挺配郭敬明呢,
冰岛老寨茶王喝了一泡 说实话,没有完全喝懂。 前三泡茶汤悠长馥郁,已经不像冰岛像易武了。 整个调子极为明亮,有一种淡淡的如梨一样的水果感。茶味,涩度,集中度都感觉不到。就是开阔,融合,淡淡的。沉稳的香味贯穿每一水,甜度也是淡淡的,一切都是淡淡的,像褪色的风景画。 完全不会感觉到这是一棵几百年的古树,和2年前偶然蹭到的刮风寨茶王树的茶王不一样,那个泡出来就是稠厚的米汤,集中,深邃。 冰岛茶王的人设完全是老少女:“我还年轻,我要做热麻吉!我要穿比基尼!” 都好,我都爱。
2010 合和昌五星 谢谢吧友老哥给的茶样 这次喝了一下,感觉还是款用料可以的茶。 滋味拼配的比较平衡,香气较好,甜度好,细节丰富。生津回甘至少还是有的,中下(其实很多茶没有,六星大白菜的生津就比这款差不少) 涩度有点高了,水有点粗,润度不足,喝不出太多大树料,怀疑有秋料。
颓势已现,六星白菜 作为这几年下关的重磅产品,我胡乱猜测,白菜系给下关敲响的一个警钟就是,勐海就是勐海!临沧的拼配上天生是有弱势的。 江湖传说,这几年JH和关姐的关系也很微妙。 就在巅峰易武,智慧之眼和生态班章沱几款高端产品连环轰炸后。 六星白菜用一种私生子特有的无声无息的气场在偏厅出场了。
08那卡核心古树 缠着朋友去买的,10块钱克价,因为卖家只肯提出,还找人凑饼才买下。 喝下去一瞬间,觉得什么都值得了。 master G说,上次拿这个茶对泡陈X号08老班章,级别已经挺接近了。 主要还是满口生香。古树的集中度,留存,鼻子呼出来的香气。 打算拿回去和08新班章的古树拼着喝,可惜买不起08陈老班,不然也拼一起,说不定更好喝。
最近问新工艺的人很多 我看001老兄也很热心地回答什么是新工艺。 这样是不对的,那些不想买到新工艺的茶友们,我和你说一道菜怎么怎么好吃,另一道菜怎么怎么不好吃。 我说完了以后,你是不是点点头擦擦嘴说,你说的真好,这两道菜我算吃过了。
传统工艺的巅疯易武 最近有不少吧友私信质疑我,说我是骗子,明明说自己是茶商,但是不卖茶,让他们感觉很受伤。 我错了,茶界仁波切和卖树叶子的不可得兼,我会好好卖茶的。 就从最近搞的2020癫疯易武开始吧。 那天想说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不用新工艺,新的台地普洱茶能不能喝。 我个人觉得是能喝的。目前我觉得有三个前提 1 适度萎调去涩 2 杀青适中 3 茶树光照不要太强,地块要好 我的癫疯易武,就是这样的传统工艺新台地。 地块等级来说,接近曼松。因为不是曼松,所以价格不算高。按我的地块等级打分的话,90分左右吧,和老班章核心地块相近。 之前,有饼入提入件入巅峰易武的茶友,也是因为我最近开汤了这两个茶来咨询我, 我对这两个茶的判断是,巅峰易武是易武中等偏上地块的新工艺台地 智慧之眼是古六 地块中等偏下的雨水茶台地或者小树,传统工艺。 这次到的癫疯易武,今天准备寄给几位买了两个茶,来咨询我的茶友们。 也唯有近顶级地块的癫疯易武,才能在传统工艺,台地茶的情况下,做到新茶的适饮性。 话不多说,适口为珍。 有买了巅峰易武和智慧之眼,对传统工艺的易武台地感兴趣的,也欢迎私信我。
05易昌号精品小饼 易昌号,假货多,好仓少,版本多。 认知有限,不敢多买。 这款当时买来也有仓味,醒了几个月,勉强能喝了。
新技术做的老假茶 前几天有茶商送了我一泡0几年的古树,后来又微信我说,他听说他的供货商这批茶可能是新技术做的老假茶,叫我喝喝看
下关04 两款乙沱对泡 我对于乙沱印象比甲沱好些,因为我不喜欢过于细嫩的料。 但04沱,好仓难找。这次有两个好沱,正好对泡一下。
和朋友聊了一下转化和土壤的关系 谢谢昨晚Z兄请我和班盆种的老班章单株,一开始盲喝喝到古六去了,香气和老班章区别很大,结构喝着也不太一样。那天说顶级茶柔中带刚,刚中带柔,昨晚又得到了验证。 昨晚主要是找他聊土壤浓度的问题。按之前MasterG的说法,中国之大,唯有武夷山是前内海+后丹霞地貌,在挤压作用和岩石风化中形成的复合型风化土壤,在良好的排水下也能提供丰富的营养。 所以,兼顾浓与爽,唯有武夷山。 到了普洱,事情变得极端了。 好的土壤里,唯有台地,因为是浅地表根系,可以通过追肥增加浓度,所以很多好地块的台地,一样有不错的浓度指标。 而古树,特别是高杆,施肥效果不佳,只有靠自己。 于是,在风化土比例特别高上的古树,喝起来那叫一个瘦啊。 有一次喝了一个号称弯弓最大的一棵树,喝着简直像在嚼一块石头,夏布利的茶叶版,喝着茶汤都能感觉到这棵树在那儿能长那么大有多不容易,要不是拼命往下钻往上长,早就饿死了。 和Z兄聊的一个问题,主要是我提出,在新茶的时候,喝爽度,再瘦也没问题,树感有支撑,生津回甘都在,顶级茶就是顶级茶,但是在转化里,需要浓度,浓度高的茶,转化出的愉悦感和丰富度,是瘦子茶不能比的。
福海有机班章 纯台地口感,无大树乔木。浓强度较好,生津良好,虽不到老班章4环,但能算班章五寨内级别。有闷黄感,浓强度-香气-蜜感由焖黄而增强。 苦度较重,有班章风格。地块级别不错,台地料,涩度很高,适度新工艺。总分77分。
茶树的地块是茶叶的根本 中国茶六大系,地块第一。 龙井说狮龙云虎梅,说的是以前的地块等级 岩茶说三坑两涧两窠一洞,说的是核心地块,出了马头岩,岩茶基本不值钱(高山百年水仙除外) 每年到了做茶季,云南都有不少采茶人和做茶人,从自己的寨子去到昔归、冰岛、班章等等,他们的寨子也有茶树,卖不出价钱。 如果地块没有差距,那么茶叶的卖价也没有差距。 如果地块的差距不能被喝出来,那么茶叶的卖价也没有差距。 曼松的台地、收购价今年是克价2块,差的地块的台地,可能是10块一公斤? 如果你喝过,会明白为什么值。 如果你没有喝过,可以想办法以后去搞来喝。 如果你没有喝过,又觉得****,哈哈大笑。 我觉得也很正常,可能你不是真的喜欢茶。 我可能不一样。 我还算是个挺喜欢茶的茶商。
重新喝了一下罗布门巴,也是新工艺 半年前刚入门,没喝出来,现在喝比较明显了,蜜香和浓度都是新工艺加持的,原料级别较低。 树龄非常小。 关键是做活只做一半,香和浓度做出来了,去涩没做好,感觉是不敢下手太重,被人发现。
喝过的龙园号里,唯一一款好茶 学费茶里,一直在Top Ten霸榜的存在,早年做的古六系列,用料比阮殿蓉的茶还差。 就是龙园号。 唯一喝过一款好的,就是这个03西双版纳茶叶协会20周年饼了。 不要去微拍堂拍,全是假的,一饼真的也没有。
下关哪些茶是新工艺? 下关茶商和我说,陆X兄,我最爱喝岩子头了,你会不会喝错了,我再寄给你20克你喝喝看!好好反省一下。 我重新帮他喝了一下嗯,新工艺。 另外,下关还有哪些茶是新工艺?
2020 下关生态沱,相当不错 这次茶样到的算早,茶商说,我先给你发货,出了价格你再补我。 OK
2011金大益 刚好朋友给了茶样,喝一下。
2020竹窠肉桂(轻焙) 2020古井老枞水仙(轻焙) 2020牛栏坑留枞肉桂(轻焙) 2020竹窠百年老枞水仙(轻焙) 2016三百年树龄浪菜拼配母树“长心” 90年代 易武古树纯料 本茶商压箱底的货都泡上了……,喝得又心疼又爽,喝茶还是人多爽
下关最高等级茶-黄班长开汤对泡 大家好,下关的某茶商说,陆X你好,我X是你铁粉,一直拜读你XX文,求开汤! 我说,我想开汤黄班章,茶样能不能便宜一点? 茶商:一毛钱也不便宜,我给你包个邮你知足吧! 我:…… 好,接下来就是下关近两张的黄斑樟茶样,对泡本茶商的三无old班章大对泡。
奇妙的一个晚上,喝到两款缘分普洱 今晚初遇普洱土豪X老板,先请喝白布条,上次喝是6月份我普洱水平还很差的时候,喝着就觉得好喝!爽!喝过最好喝的大益!(穷是没办法) 今天再喝,觉得是易武料为主体,有树龄的台地或者拼部分大树,整体性很好,地块级别在易武也能算中等偏上了。口感的拼配感还是杂。难怪当时我喝901觉得是根本追不上白布条的,现在喝明白了。等级不一样,901勐海料而且薄,和易武中上地块怎么比。 图片则是另一奇妙缘分。
今天卖茶不好,开汤一个02易武古树 这茶是当年天涯论坛的墨色茶坊自筹,发起人醉里横笛,紫砂壶收藏界大拿,和我喝了10年酒,听说我今年喝普洱,特地从长沙飞来,递出茶饼,分了我两泡。
昨开汤打分结果,及今天开汤易武 大益千羽 79分 智慧之眼 55分 巅峰易武50分 今天开汤本茶商自卖05三无易武
茶商开汤3连击-千羽孔雀 为了红,不要停。
茶商再开汤巅峰易武 作为深爱易武的茶商,强忍不适开汤一下下关的易武,哎,为了红我容易吗!请用度娘支持我 1.5克小盖碗靠你啦!
智慧之眼有多智障(我是茶商本人) 大家好,我终于坦白了,我不是茶托,我就是茶商,我最贵的茶叶卖3万5一斤,希望大家捧场。 我现在来开汤智慧之眼,特别公正,童叟无期! 今天去苏州本色卖茶,硬件比较差,用1.5克的盖碗给大家开汤了!不要嫌弃!
一次岩茶盲品的实例 昨晚在G大师这里喝茶,到1点钟走之前,我让他最后泡个岩茶,他乱拿了一个给我喝,我就开始乱盲。 香气不高,滋味重,有枞味但不够足,应该是高枞水仙,有浓度但水薄,山场味不足,应该不是特别坑涧,有点偏阳面。水极细,山场非常核心。涩味偏干涩不是粘涩,不是做青问题,更像是火涩不透。发酵略重,火未退。 根据以上信息,这是一款正岩核心区,略阳面,发酵略重,中足火,工艺不错的高枞水仙。 G大师点点头,嗯,基本全错。 这是整个武夷山最阴面之一山场,流香涧的肉桂,顶尖山场。喝成了水仙,是因为太阴,没有肉桂香气,而且山场太好,有滋味,像水仙。喝成了阳面,是因为肉桂是修剪园,所以树小水薄,也因为是修剪园,所以出现干涩,茶味偏散,而不是火涩。 大笑归去,喝茶真是太好玩了,
一次岩茶盲品的实例 昨晚在G大师这里喝茶,到1点钟走之前,我让他最后泡个岩茶,他乱拿了一个给我喝,我就开始乱盲。 香气不高,滋味重,有枞味但不够足,应该是高枞水仙,有浓度但水薄,山场味不足,应该不是特别坑涧,有点偏阳面。水极细,山场非常核心。涩味偏干涩不是粘涩,不是做青问题,更像是火涩不透。发酵略重,火未退。 根据以上信息,这是一款正岩核心区,略阳面,发酵略重,中足火,工艺不错的高枞水仙。 G大师点点头,嗯,基本全错。 这是整个武夷山最阴面之一山场,流香涧的肉桂,顶尖山场。喝成了水仙,是因为太阴,没有肉桂香气,而且山场太好,有滋味,像水仙。喝成了阳面,是因为肉桂是修剪园,所以树小水薄,也因为是修剪园,所以出现干涩,茶味偏散,而不是火涩。 大笑归去,喝茶真是太好玩了,
茶酒好友白关写了个茶酒咖啡评笔记 茶酒好友白关写了个茶酒咖啡评笔记,因为茶方面他主要讨论的是岩茶,所以先发在这里吧。 “没睡好醒来思维敏捷做点笔记 葡萄酒茶咖啡从某一角度来说都是从植物制成的饮料,酒是液体制成品,而茶和咖啡都属于制成品后经液体萃取的饮料。 由于以上过程不同,葡萄酒茶咖啡在最终出品的稳定性上酒最高,开瓶即喝、茶需要水质配合以及冲泡的技艺,顾茶本身质量只能占8-9成因素,最后咖啡不但需要冲泡更是涉及到碾磨筛粉等精密过程、这使的咖啡豆占做后出品的因素也就6-7成的样子。 酒在萃取后经液体发酵所以天然含酒精,茶与咖啡是在加工过程中固体发酵以增加风味,所以其最后的萃取物是不含酒精的。缺少了酒精这个溶剂之后使得茶与咖啡的复杂度相对葡萄酒而言就下降了一个维度,特别是咖啡由于精品咖啡文化的的短暂,基本上复杂度是最低的。 顶级的葡萄酒咖啡茶在某一个角度上都讲究天地人的因素,算是一种植物叶或者果其生命表现的延续,加工的越重越深就越会令其丧失生命力变成乏味的工业产品,而加工的太轻太简单也会让自然生命力所表达的部分无法很好的的在茶酒咖啡里保存住从而流失的很快,同时过于原始的工艺也让饮品变得粗躁缺乏复杂和精致度,所以对于既要能长久保留自然新鲜的味道又要体现其更多的复杂性以及使其更精致可口审美的极致就在于工艺的精确以恰到好处。 举例而言,焙火越重的茶越不容易返青,但又何尝不是越来越接近死物,很多时候顶级的茶青才能配上足火无非是足够的生命力才经得起深度的加工。熟普比起生普缺乏的就是生命力,放一百年也基本没什么变化了。又比如最高烘焙的豆子风味的表现上是远不如轻烘焙豆子,但是轻烘焙的豆子适饮期又实在太短,一个月基本就风味流失了。再比如一些新世界的酒重烘焙百分之两百桶浓郁加硫加酸加糖使就变成了一种稳定复杂一成不变的工业饮料,而自然酒又太过于新鲜易饮却又缺乏些层次结构与陈年潜力。 每次和少爷讨论酒,少爷总说人最关键。我觉得这个问题其实是悖论,不同情况下都会有不同的讨论结果。从理性上看,天与地能决定的是原料属性以及质量,而人是加工者,如何在加工的时候扬长避短发挥原材料最佳的特点才是人这个因素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甚至那些顶级大师在扬长避短的同时又能加入自己的工艺审美整合使得最后的成品得到升华。如能达到这样的结果那人的因素的确占到了很大的比例。 从审美角度而言,三者其实都是香与水的组合,品鉴体系上都是香气种类的分辨以及集中度,水感在口腔中的长度、复杂度、集中度、饱满度、余味回味、以及香和水的一致性结合程度带来的整体感官完整协调性。 三种饮料涉及到的风味盘会有交叉但也各自有各自特别的区域,所以要提升自己的体感三路并行是一个不错的方式,可以使自己的进步加倍。 比如当你能喝出一款茶茶汤中底部层次的山场味之后你对喝出一款酒的产物地话特征就会有极大的帮助。酒的层次在于陈年后逐渐交替展现、甚至最后成为了老酒才会把地话层次明晰地展现出来。但茶不一样,一款茶在冲泡的时候是层次递减的,而到了最后的尾水就是其山场层次,如果要体会层次这个因素、那对喝茶来说是反过来的,你能喝懂第十水可能很简单,但往往第一水就能都分辨清晰你就是神仙,特别是对于还没退火的岩茶,所以喝茶是一个倒过来的学习过程、如果有兴趣就准备十个杯子、拿一款茶十水分别泡好之后从后往前喝逐渐领略层次的递增,这样喝一年如果你还喝不出葡萄酒的地话我只能说你天赋太低、教了你走路你还不会走,只适合转行。 上次记得有一次我无聊写的是如何理解结构、那这次就写个层次的学习方法。” 我写了一个小看法跟在后面。 对于写茶咖啡酒的对比在我看来更多是一种触类旁通和借鉴,他们的共同点远未到可以大量被使用到对比的程度。不过对于层次感的练习,白关的这一思路是很有意义的。但是这里有另外一个角度在于,岩茶在冲泡的递进里,并不仅仅是层次变得分别分明的问题,还有水溶性内物质溶出速率不同的问题,最开始溶出的氨基酸、咖啡碱、果胶比例过高而儿茶素占比较小,所以不同的溶出速率带出的不是单纯的递减,而是在不同溶出速率的茶汤里,不同的物质平衡造成的不同泡的风格不同,也是表达的不同,不能单纯地看成层次递减,茶汤随不同次冲泡而内物质婆娑变化,是茶世界的迷人之处。
下关 五星绿大树品鉴笔记 因为在二手街发布了,有几位茶友希望我开汤说明,于是下午试了一下,作为记录 下关 5星绿大树 2012 香气 3 甜度 3 回甘 4 闷涩 3 刺涩 1 粘涩 3 浓度 5 苦度 1 茶味 4 长度 5 生津 3 酸度 2 厚度 5 糯度 4 细节感 3 凉感 2 水路细度 3 储存:专业广东干仓水平 耐泡度 中上 个人感觉:用料等级中等,在下关用料里算较好,大树料,滋味拼配较好,水路较杂,厚度浓度糯感都在比较好的水平,茶味一般,甜度和回甘尚可,生津一般,有部分易武料或者没有。传统工艺,有进一步转化空间。
目前纯料和拼配的一点体会。目前(2020.10月,喝普洱半年 目前纯料和拼配的一点体会。 目前(2020.10月,喝普洱半年) 1 个人认为,如果原料等级是60分,好拼配能把口感提升到80分,但是对会喝茶的人,同时在茶的等级指标上,喝着还是60分,提升的是愉悦感的部分,就像做菜,分为原料和调味。你做个红烧肉,做个咖喱鸡,做的好吃了。但肉的等级,对于高手来说还是吃的出来。 2 目前认为,拼配比纯料更有利于转化。因为转化本身是损失茶多酚的过程,老茶在后面的愉悦度更多来自于口感的饱满度复杂度,纯料的内物质部分虽然可能更足,但转化出的丰富度更弱一些。当然,古树因为韵好,是远强于台地的,但是古树拼配的茶,好像并没有什么代表作?可能千羽算一个? 3 你觉得很好喝的拼配,拿一个略正的纯料一对泡,你就发现不行了,因为茶质的表达在茶味上,这也是茶区别于别的饮料的特点,茶味(茶多酚的质量,力量等等),始终是有等级差的。 4 班章有五寨,老班章本身也分369等,差的老班章和好的老班章的等级差,在我看来也值得有3到5倍以上的价差(同等树龄下) 5 目前的品饮经历是,从转化来说,布朗系勐宋系特别需要拼配,没有喝过转化好的纯料布朗。 古六可以纯料转,越转越好喝,但古六可能要偏干仓一点转。 临沧片,下关目前来说,不觉得转化的代表作,我自己喜欢四喜。勐库喝的少。 思茅喝过好地,营盘山很好,但是是台地。 6 喝过最好的三无纯料克价70,确实是好的。
把家里几个不同发酵度的春料熟茶按不同比例做了好几次实验,终于拼出一个自己满意的比例。 有隐隐的花香果香,枣香,巧克力香,奶油,一点点坚果,口感饱满,生津,凉气下行,太开心了
泡了几个茶复习一下04 下关金芽沱04 南峤印级一条龙03 泡了几个茶复习一下 04 下关金芽沱 04 南峤印级一条龙 03 下关宝焰小铁 04金芽沱最早最喜欢下关的中期之一,现在回头喝,觉得还是不错,高级感比甲沱要强,班章料转化后撑起来了更丰富的香料感,和更厚的汤感,耐泡度,微微的烟,也不完全是台地的感觉,可能已经有一定树龄,非常不错的下关了,拼配感不是做的特别好,但问题不大了。 南峤烟很大,但是是很纯的烟味,比下关常规茶的烟味要高级很多,更偏雪茄味,说烟香四溢,和茶味融为一体是个比较接近的描述了,也因此弥补了一部分这款茶的茶味不够浓厚的短板,说不够浓,也有布朗系较好的中上水准了。看在烟的份上,觉得真还不错。 下关小铁这次喝起来,觉得其实是沱的用料,非常细嫩,口感也偏早期的下关沱,但是地块感觉更好一些,生津强,水略薄,这也是好地块树龄小的茶树的表现,香气强,感觉有拼勐海料,但不如金芽沱香和水厚,只有生津强出一点。 目前的排名是:沱,铁,印
大益对下关 熟茶 对泡了一下朋友送了半块勐海熟茶,没有生产日 大益对下关 熟茶 对泡了一下 朋友送了半块勐海熟茶,没有生产日期,估计是98-2000年之间的熟茶。 于是,拿出2002年的下关银弹子对泡一下。 勐海,淡,有花果香,有生津,估计是地块较好的夏茶,料不好,工艺不错,匀。中度发酵感。 下关银弹子,有一些小传说吧,也不算便宜,芽头料,发酸,不是储存问题,就是工艺问题而已。因为芽头,有厚度没层次,发焦了,下关常见问题。 两个茶都不如我推荐的口粮熟茶,价钱要好几倍了。熟茶买大厂,我觉得也不一定。
喝了个茶样,铁中铁*头藏茶的茶样铁到什么程度呢,别的泡饼浮起 喝了个茶样,铁中铁*头藏茶的茶样 铁到什么程度呢,别的泡饼浮起来了,它沉着。 泡了大概5-6泡泡开。 总的来说,甜度不错,转的也可以,但是说茶质还可以就有点……不认可了。 茶味太淡了,那是真淡。
雷扣柴二代,17年。现在的买不起了。雷扣柴属黄枝香,香气馥郁 雷扣柴二代,17年。现在的买不起了。 雷扣柴属黄枝香,香气馥郁,茶汤饱满霸道,清凉感足,韵长,略粗,朋友对树种的评价在宋种之上。 据说这棵树是砾壤土质,所以肥力和岩韵有折中,好喝是很好喝的,就是贵。好单枞比岩茶贵多了。
目前喝过最高端的熟茶桐箐河古树春料,重发,叶底匀称,几乎无焦 目前喝过最高端的熟茶 桐箐河古树春料,重发,叶底匀称,几乎无焦条无硬化,G大师说,这把熟茶运气好,做得不错。 做熟茶工艺,基本技术不能太差,但要做出好工艺,大多数厂主要靠运气。岩茶也差球不多…… 这个重发熟茶,真xx重,反正我是喝不出来什么春料感了,都被发完了,厚度在,滋味少,滑度也没有,因为太新……就当个技术和原料标本喝喝吧。
02方砖喝一泡据说92方砖成名也是10年前开外了。02方砖作 02方砖喝一泡 据说92方砖成名也是10年前开外了。02方砖作为最被认可的同配方继任砖,现在喝和10年前喝92,也算是踏进两条相似的河流了。 这块砖上海仓,10年前朋友购入,存的不错,香气好,高级感,树小,浓度好,3-5泡后出烟香,偏松烟感,耐泡,尾段甜度略欠。 市价似乎接近2k?见仁见智吧,我是不会买的,还有转化余地,但觉得上限有限了。 对比印象里宝记J20的话,这块还是强很多,不是时间够久的缘故,拼配的协调性,愉悦感,地块等级,都要更好。另外口味上更传统,审美上更高级,这个是个人角度,不能算。 宝记树要大一点。 当年的人真可怜啊,这样的茶都要炒这么贵。
周六在上海叁年间做了一个肉宴分享,近500一位,从马肉,到竹窠肉桂,九龙窠肉桂,悟源涧肉桂,最后用牛栏坑肉桂收尾。 去年大旱,茶叶偏薄,导致今年岩茶从工艺上,很多茶农沿用往年的做法出现问题。萎调脱水过多,导致做青问题,上天花板后段有涩。 牛肉公认第一,这款牛肉是我们自己挑选的单号毛茶,自己找人做的焙火,在牛栏坑处于中等偏上的地块,等级高于牛首牛尾,接近牛心。茶农做了5-6年的留枞,枞味较一般肉桂足,集中度强。 牛栏坑水细,香高水幽,山场带脂粉感,适合肉桂不适合水仙。韵长,掉水后喝仍然美妙,除了贵没有什么大缺点。 一起努力赚钱吧
昨晚和今天,分别喝了同一个轻火牛肉。一个是用武夷山水泡的,一 昨晚和今天,分别喝了同一个轻火牛肉。一个是用武夷山水泡的,一个是千岛湖取水口农夫。效果完全不同,不是一个茶。 武夷山水,🔥很轻,香气丰富,焙火感觉没有完全的透,水路细嫩,幽感足。优雅,丰富的青草气息,甜度。 农夫,第一泡入口滋味浓强,有强冲击感,后几泡出脂粉香气,隐隐的巧克力感,滋味圆润,饱满,幽感弱,甜度好,韵足。 所以,当我们在说一个岩茶的山场气息时,不光受到工艺的影响,树的影响,也受到水的影响。 必须把很多指标弄成常数,而不能成为变量。
下关易武正山沱2010储存马马虎虎,有酸闷味浓度不错,拼有大 下关易武正山沱2010 储存马马虎虎,有酸闷味 浓度不错,拼有大树料感,比例不高。 有闷感,感觉里面拼有用新工艺的原料,造成多年后仍然有此味道,并且影响转化。 涩后爬,有轻微锁喉,感觉是工艺问题不是储存问题。 不敢说是不是易武,感觉不太像,生津中等,拼配感强,水路杂。 不推荐购买。
对我来说,曼兴竜除了浓度不行,别的都好。明年打算去搞它的单株 对我来说,曼兴竜除了浓度不行,别的都好。 明年打算去搞它的单株,对我自己来说,可能比老班章大小树更愉悦。 虽然不在班章五寨里,但是,嗯。 几点吧: 香气高雅 滋味平衡 甜度超高 生津宽广 那卡的香气也好,但是我喝过的那卡,香水不够平衡。 真好喝啊!
小厂,号称千禧年倚邦,昆仓,有一定可信度。应该有2-3年广仓。 喝起来是有树龄的台地,涩度很低,汤水厚感胶质都很好。缺甜度,缺点变化,香气还在,耐泡,审美是好的。 看叶底还能转,期待。
以前说过马云家某庄号蛮砖我不喜。买过它不少茶样,有地块不好的 以前说过马云家某庄号蛮砖我不喜。 买过它不少茶样,有地块不好的,有制程有问题的,存储有问题的都有,唉。 喝一泡从G大师这里坑来的蛮砖吧。 2015年茶,已转出脚丫子臭,非常迷人,只比我自己的脚略逊。 耐泡度15-20,可煮,果胶足。涩度中尾段还是有,能转。 古树369等,确实要当心。
再喝下关2013飞台号今年4月开始喝的普洱,飞台号是刚开始喝 再喝下关2013飞台号 今年4月开始喝的普洱,飞台号是刚开始喝下关时感觉很好的一款茶。今天掉头重喝一下,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现在再喝,感觉说拼配有班章级别的料是可信的,类班章的香气很正,甜度也很正,有拼小树料,不是纯台地。当然,也可能用的那卡,毕竟那卡香气很类似。 浓度就比班章差很多了,口腔长度很好,喝起来还是很舒服,掉水快,不耐泡。 不错的下关茶。
首批永年99,大概买过3-4个茶样了吧。都是湿仓,今天终于喝到一个干仓。 不错,喝起来不像易武,更像勐海甜茶系拼配,拼配技术很好,有层次感,小树没到大树的口感。用料不错,浓度好甜度好生津好。 从05年这个时间纬度上来说,确实是个不错的茶。
今日份喝岩茶,从下午喝到天黑。这泡牛栏坑,居然还是用冷青工艺 今日份喝岩茶,从下午喝到天黑。 这泡牛栏坑,居然还是用冷青工艺做的,真是服了这些玩实验的人。 绿蚁焙新酒,红泥小火炉。
今晚又去找G大师试毒了。他问我,你是怎么做到天天试毒还不烦的 今晚又去找G大师试毒了。 他问我,你是怎么做到天天试毒还不烦的? 我说毒我有,我喝不出来,只能找你试,你和毒在一起,才能叫试毒。他说:Gun~~~ 先试了我捡漏的班章五寨级别的中级茶,他表示认可。毕竟最近喝老班章喝的多有一定分辨力。 再一个班章五寨中期,他说茶味散了,广东仓一定要注意,很多过于潮湿的储存,虽然没到湿仓和受潮的程度,但酚类物质会缺失,这茶不行了。 倚邦中期,地对,树小。G大师认为倚邦普通地块级别不够。我认为是小树,他认为是台地。 给他喝了一个班盆春料轻发酵熟茶,他说一不是春料,厚度不够。二发的不好,挑看叶底,有几个叶子还是绿色的,大部分咖啡色,小部分他说是焦条。我说这个焦条不焦啊,还有弹性,以前遇到的焦条都是失活的。他翻翻白眼🙄说,差的里面还有更差,尸体里还有僵尸呢。 最后奖励试毒的G大师喝单DB送我的老班章古树,并问他,单DB说老班章越靠近茶王树,卖的越贵,但是越难喝是为什么。G说没错,因为地差。“那么茶王树呢?”“够老啊,一老遮百丑啊” 然后他晚节不保,把人家送的秋料老班章喝成了春料,大呼奇怪,在我和他关于云南是四季还是旱雨季的讨论里输一局。 最后我自己喝了朋友送的DY简体云结尾,应该是广东转上海仓,还有花香药香,可能很久以前有受潮过。汤薄,略苦,后几水完全没有通常DY的拼配层次感,撇开仓储不提,无论用料和拼配都远不如喝过的白布条了。 下次还要试毒噢。
合和昌首版六星初喝感觉台地料和小树拼配,苦化得慢,香气布朗, 合和昌首版六星初喝 感觉台地料和小树拼配,苦化得慢,香气布朗,浓度一般,甜度可以。拼配不好,不看好未来转化的高度。 这货是怎么卖那么贵的?
关于普洱茶的季节,这个文章很有意思,但希望得到更多的指点和不 关于普洱茶的季节,这个文章很有意思,但希望得到更多的指点和不同意见。 作者:南嘉木 随着近年来普洱茶的盛行,一些茶友会习惯性的将其它茶类的概念,如“春茶”、“秋茶”、“雨前茶”等,生硬的套用于普洱茶。这些依据时令季节区分茶叶的定义,在普洱茶领域之中应如何解析呢? 春茶 江南茶区阳历2~4月份采收春茶,清明节后15天内采收的春茶为上品。云南本应无春、夏、秋、冬四季之分,只区分干雨季。因受中原文化影响,而有四季茶品之分。因云南气候的特殊性,以致所谓春茶与一般江南茶区之季节稍有差异。云南所谓春茶,泛指农历春节后,至雨季来临前,也就是2~5月中旬所采摘鲜叶都属于春茶。 谷花茶 江南茶区于农历七月三日“立秋”到了谷子开花,稻田一片金黄季节,继春茶、二水(夏茶)之后,第三次采摘的茶称为“谷花茶”。云南则称秋茶为“谷花茶”,与春茶相同理由,云南也应该没有所谓“谷花茶”。因为云南所称秋茶,应为雨季停止之后所采收,也就是应该在9月下旬至11月底之前,与江南地区“谷花”时节,差异甚大。以个人观点,以云南气候特征,普洱茶第三季茶应还是雨季茶,第四季最后一采,即称“秋茶”较为恰当。 雨前茶 云南没有四季之分,只有干季和雨季。在10月到来年5月底干季期间,4月上旬左右会下春雨,在此之前所采摘的茶菁,称之为“雨前茶”。因气候因素,低温、雨量少,“雨前茶”的特色为叶身薄而短、香气扬、味微苦,性强质重。 有部分人认为雨前质量较好,此观念源自于江南茶区的概念。在云南,因为二、三月份较为低温干燥,对于茶树生长与茶菁质量有负面影响。云南普洱茶区在2~5月底,预计来临前,共有3~4次采摘,茶菁质量最佳的时节,反而是4月初春雨过后第二次所采摘,也就是开春后第三次采摘。因雨后又助于土内养分的输送,气温提升、阳光普照有利于茶树生长,叶质也较为肥厚柔韧。 雨水茶 严格来说,只能称“雨水茶”,不能称“雨季茶”。云南气候只分干季、雨季,但在雨季时节并不是每天下雨,而干季时节也不是天天大太阳,四月份春雨其间所采摘亦称雨水茶。所谓“雨水茶”是指在下雨的时间采茶、制茶。通常雨水茶的特色,汤色较为昏暗不清亮,茶汤偏绿,口感较苦、淡薄不厚重、香气不扬,叶梗较容易糜烂不柔韧。 因普洱茶制程分两个阶段,从采摘到完成晒青毛茶是第一阶段,从晒青毛茶到紧压成品包装属于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如果遇到下雨,面临的是茶菁原料、杀青温度,以及毛茶干燥所面临的问题;第二阶段,则面临紧压成品如何干燥的问题。以现代观念与科技,都能克服多数难题,维持茶质一定的水平。
我的岩茶合伙人老G带着泡牛栏坑老枞水仙,和我另外一个朋友的古井老枞斗了一下茶。 然后告诉我,以前他觉得,枫树窠-竹窠-瑞泉-古井-大竹湾,这些地块的老枞等级差差不多, 这次拿牛栏坑和古井对了一下,古井只差牛栏坑半个等级,明显比另外几个地块的山场要好半个等级。 他的结论就是,古井的百年,比牛栏坑的老枞要好。 我的反应是流着口水说***的,古井老枞我喝过了,那泡牛栏坑老丛我可没喝过,也不知道给我留点!
作为一个专业卖岩茶的,写的岩茶答疑(1) 不能老在下关吧里水了,已经快被人说成碳化专家了,不能忘记自己的本行是卖岩茶的,这里分享一下我最近参加几次本色茶水铺,给人泡茶时被问的最多的问题。 写在回答之前的几句话: 1.我说的不一定正确,我也在学习之中 2.我比较懒,写的比较简单 3.任何行业,都在变化之中,现在对的,以后可能错了。现在错了,以后可能对了,不要执着,不要过分相信自己或者别人,就是一参考。 4. 有些问题可能有答案,有些问题只有争论。 一. 岩茶要现在和还是隔年喝? 答:手工时代的岩茶,大部分做青比较干净,焙火比较足。那时候工艺到位的岩茶,建议退火后,隔1-2年喝,或者更久。现在的岩茶,做青透的很少。所以轻火直接喝,一年内喝掉,中火大概3个月以后喝,大概2年内喝掉。足火可以大概一年后喝,大概3年内喝掉。以上都不绝对(做青透了,可以一直喝) 二.什么叫做青 答:就是去除茶叶内青叶醇和青叶醛等------我们不想在品饮时喝到的不快物质------的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难的工序。在萎调(就是茶叶的青叶晒和摊等失水工序)之后,杀青(就是炒茶树叶子)之前。 三. 青处理不透会有什么问题 答:会有青臭味、口腔上天花板发涩、导致返青、等一系列问题。焙火可以短时间掩盖问题,但火退了会返青。 以及,青不透,茶质表达有损,茶的总体品质是不足的。 四. 如何保存岩茶(兼谈老岩茶) 答:岩茶属于乌龙茶,保存方式为:微氧干燥密封中度室温--可以用无味金属罐,比如铁皮罐陈皮罐锡罐存放,里面放上食品级塑料袋,给予少量空气,使用无味硅胶干燥剂存放。温度建议在10-20度之间。 岩茶在保存期间,如果青处理不透,会返青以及出酸,如果运气好,有一定的几率转成老茶(运气不好就变成固体醋),如果运气不好,酸度过高,则只能复焙。 请注意:复焙不是必须步骤,很多书上说岩茶必须复焙,我认为是不正确的,只有工艺不好(以及保存不当)的岩茶,才需要复焙。因为每一次复焙,都是对茶质的一次伤害,反复复焙的岩茶,会越来越像一杯有甜味火味的饮料。 所以,谨慎购买老岩茶。 五.肉桂不如水仙有岩韵嘛? 答:这个问题要两看, 首先水仙是小乔木,百年水仙的内物质一定强,所表达的---我们姑且称之为岩韵的内物质比较多。 然后,同年份树龄的肉桂和水仙,结果还不一定。可惜,50年以上的老枞肉桂基本没有(茶科所推广肉桂是在80年代初) 但是!我们可以等! 六. 什么是岩韵? 答: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个岩韵。 总体而言,我比较倾向于从中文字--岩和韵上来解释: 岩----风化土,陆羽说,上者生烂石。岩字所代表的,是风化土给到茶树的良好排水效果,最终在品饮时,所产生的良好生津回甘的感觉,这一点,基本上大部分的中国茶叶都是一致的(黑茶除外),同时,岩茶常说的清-香-活-甘,也是对大部分的中国茶叶一致的品质要求,并不是岩茶独有。 韵----从中文的定义来说,韵是一种审美要求,同时也代表着它不具有统一的看法,就我的看法而言,韵在这里,更多的是武夷山产地微气候+树种品种+加工方式 结合在一起,在口中形成的,带有持续性的,粘附性的香气。 而这种香气,因为受加工方式的共通性(主要是半发酵+焙火),在别的乌龙茶里会有相似的表现,比如传统铁观音和凤凰单枞,在老枞和好的山场里,也有相似的岩韵香气,但结合到树种的品种性+加工的具体区别,又有不同。 有人形容是菌类、青苔气息和香气,我个人形容为烘烤蛋白质香气。 但是,请注意,在工艺良好的足火茶里,这类香气,很大程度上都会被焙火转为焦糖类香气,通常在5水以后,才会较容易喝到。 七. 岩茶为什么会苦涩 答:苦和涩要分开,苦是味觉,涩是触觉,所以,可以苦而不涩,也可以涩而不苦。 先回答岩茶为什么会苦 1. 采摘较早--采摘早的青叶,咖啡碱含量较高,会苦 2. 树种本身品种较苦--如八仙、黄观音等 3.小地块本身土壤特性带苦---如猫儿石 4.萎调时走水不透,苦水堆积 5.焙火温度较低---咖啡碱升华温度为120度,中轻火的岩茶温度不够,咖啡碱保留太多偏苦 再回答岩茶为什么会涩 1. 茶多酚带来的天然涩,以能迅速化开为佳 2. 茶叶土壤太差的粗涩(如粘土) 3.萎调时走脱水太快,带来闷涩(主要在后天花板) 4.青不透的粘涩(主要在前天花板) 5.火味未退的火涩(颗粒大伴有焦苦)
讨论古树茶,台地茶,拼配未来转化的问题是比较有趣的。不过因为 讨论古树茶,台地茶,拼配未来转化的问题是比较有趣的。不过因为大家都太年轻了,还不够有钱,而且喝过的老茶不是港仓的就是假茶,所以我们谁都不能说服谁。 不要担心,我们会老的,虽然不一定会有钱。 我和喝过红印的单同学主要的统一意见是质量OK的生茶在广东干仓条件下50年以上应该进入高峰期。
04 南诏圆茶 V.S. 04 金芽沱感谢下关论坛友送的圆茶 04 南诏圆茶 V.S. 04 金芽沱 感谢下关论坛友送的圆茶茶样,由于是自存茶,所以转的比下面的金芽沱要慢。 另外转出了酸味,估计有受过高温,可惜了。 说结论。虽然转化不同,但总体而言,南诏圆茶的班章料比例应该比沱更低,临沧料占比的感觉要高,而且汤感杂而不和谐,是拼配很不成功的表现。 金芽沱的平衡感要好很多,香气和浓度都超过饼(在计算转化的不同的基础上大致估算),甜度有差,不够。 总体感觉,如果是班章,也不到章家三队级别,到不了老班章级别的台地茶。(刚好昨天喝了纯的章家三队,个人评价很高。)
(图片盗自别人网店)感谢下关论坛友送我一泡自存首版8853,先喝了一次。感觉和8653系相比,偏甜口,大台地,协调性不算非常凸出,不如同期四喜厚重粘稠,不如98小黑富有变化。感觉用料上比起03飞台是有差距的,和厂版同期用料差不多吧。朋友说还是并王用料好,但是我已经忘记了并王茶样的味道了。 第一次喝的感受就是,中规中矩,略有失望,转化可期,但可能并不如同期的经典款。
老班章纯料近来也喝了一些,不过豁然开朗的,还是在老班章做茶的朋友直接甩了1两老班章古树过来。 喉韵,强度,开阔感和我自己搞的大小树混采确实不同。 喝过老班章纯料,对于布朗系的茶的看法是会有一个不同的感受角度了。 苦的强度,香的强度,滋味强度,生津力度和持久度,冰糖甜和回甘交织---缺一不可。
老曼峨茶厂一直被当成学费茶,主要也是产品够上下起伏。说它是学 老曼峨茶厂一直被当成学费茶,主要也是产品够上下起伏。 说它是学费茶,无非不能沙里淘金罢了。 从目前回溯,起码喝到2款它的茶,口感应该拼有老班章级别料。班章5寨级别的喝到过一款。这款7628,甜润可口,愉悦度很好,除了淡一点(浓度比好的布朗料差一些,但比很多甜口的茶要浓)。 所以,捡漏是个体力活和钱力活。 一直想捡漏龙园号,看了很多资料以后怂了。
今年的牛栏坑肉桂,工艺非常好了,找王顺明的弟子焙火的。熬了一夜和他聊天,听焙火的流派和技术。 很多收获,然而觉得岩茶离崩盘也不远了。
发现了中期普洱的一个潜规则只要不写清楚说自己是春茶,就肯定不 发现了中期普洱的一个潜规则 只要不写清楚说自己是春茶,就肯定不是春茶。 这个习惯,被很多现在的茶在沿用。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