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melight
domelight
我係廣府漢人,我個母語係廣州白話。
关注数: 10
粉丝数: 36
发帖数: 2,196
关注贴吧数: 11
我对南北汉语个睼法 五胡亂華對漢語個影響毋大,當時個外族為主動打算全盤漢化,唐朝時期,日本人學習唐文化就爲日語引入徂大量漢音借詞,邇尐所謂個漢音就類似現今個粵音與吳音,粵語與吳語實為古漢語。但到金元清個統治時期,可能某種原因,外族個漢化變得迫不得已,滿清個剃髮易服同大興文字獄就為典型個例子,北方漢語受到毋同程度個踐踏,最終因爲外族胡人學漢語發音失準形成現今個普通話,興漢派將普通話蔑稱之爲胡普。 當然,我比較確定個為,現代文個形成與五胡亂華有關,因爲唐宋就有早期個類似官方所寫個現代文,不過當時尚未算為主流。 宋亡前南方漢人一向華夷明辨,以正漢自居,六南漢語為五胡亂華之後個產物,帶有尐尐各類北方外族個口音,南方漢語受南方外族語影響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忽略,周邊外族語之所以似南方漢語,為因爲南方外族語吸納大量南方漢語成份,南方漢語與南方外族語交融,即相互影響為一種誤傳,漢人南遷有好幾次,曾在南方保留個秦言上古漢語亦受到唐言中古漢語個影響,況且外族對漢文化相當之包容,所以南方漢語底層仍然有上古音個保留,曰南方漢語底層絕對為外族語實屬惡搞,深圳為推普重區,又毋見普通話個底層為粵語,而粵語個用詞普通話則借徂毋少。
唐宋汉语
了解一下,“为”的上古音是如何转变成现今的wai或wei? 1楼祭百度。
能否用白话翻唱尔首日语歌曲?
能否用白话翻唱尔首日语歌曲?
意为“在”的介词,用吧友的家乡话怎样讲? 肇庆话:coi. 广州话:hei,hai.
你处有无声母t转为k的例子? 粤语中意为“刚才”的用词有“求先”与“头先”,有人说“求先”是懒音,“头先”是正音。
同,肇庆音:DUNG,广州音:TUNG,哪个音更存古? RT
“求先”是不是“头先”的转音? 现在“求先”依旧有人讲。
“在”的中古音有声母D吗? RT
求教,声母d转为声母f的音变规律是不是这样? d——>t——>k——>h——>f——>?(这个我亦想求教一下)。
我现在担心的是地域攻击帖在本吧氾滥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当地域攻击帖氾滥时,会影响整个贴吧的学术氛围,因此有的人会觉得无聊,有的人会觉得恶心,这样我们有可能失去更多喜欢学术贴吧的好友的支持。之前有个ID闯进护粤吧发了足足有5张地域攻击帖,表面是站在岭南人的立场上,实质上是他将本吧当作某方的负面新闻报导的自娱场所,与本吧履行人文地理交流的职能不符。 大吧@XYz_007k,你有何看法?
好意外,我成为护粤吧小吧主 自从我成为本吧小吧主之后,大吧主暂时无任何表示,我估计是因为我前两日在护粤吧发帖,百度立我为小吧主,既然是这,我就尽好我的本职。
“一点点”用晋语怎样讲? 1楼送给百度。
游戏王(亚特兰蒂斯) 粤语配音,日语歌曲
游戏王(亚特兰蒂斯) 粤语配音,日语歌曲
现今粤语与晋语的关系 http://tieba.baidu.com/p/2166881806 http://tieba.baidu.com/p/2166868565
晋语区的可以进来回答两个问题 1.http://tieba.baidu.com/p/2150081180 2.http://tieba.baidu.com/p/2163815464
探讨一下北方儿化音的性质 网传汉语的儿化音是受蒙古语影响所致,有人则反驳,说蒙古语根本就没儿化音。我们先不提儿化音是否来自外族语,可以注意一下广东白话的说话方式。譬如,做得几好啊(aa1或ee1,与普音“阿房宫”的“啊”相似);我叫你收声啊(aa3或ee3);见到未?跑车吖(yaa3或yee3)。“啊”与“吖”都是语气助词,我估计它们的本字是古文“之乎者也”的“也”,它们的发音与所谓的儿化音好相似,所谓的儿化音会不会是所谓的语气助词“也”?由於多数人被一个“儿”字蒙蔽双眼而讹传?无可否认的是,历朝历代的用字都不一样,譬如,耳,《狼》: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儿,《声声慢》: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耳、儿、也三者应该是同源的。
“刚刚”用晋语怎样讲?
晋语是否存留类似这样的古汉语 配中古拟音: 尔处(niëx thiox)=这里 个(kas)阵时 =那个时候 一尐(tzüët)尐=一点点 用心去恁(nim)=用心去想 毋(miu)觉意=不知不觉 睼(thëns)=看 何物也(yiäx) =是什麽 我等(teix) =我们
网上有晋语发音字典吗?
北方话“给力”与正宗汉语“竭力”很有可能同源 竭,中古音:giat,griët 白音:kit3。给,普音:gei3,与“竭”中古音相似,方言借音字比较普遍,“给”有可能是借音字。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cn.voicedic.com%2F&urlrefer=8ed3c49bd814f8a3d06749e1d3281a15既然白话是由正宗汉语衍生出来,“竭”的中古音与白音必定有强而有力的入声,我们就应该用回“竭力”去形容对某事尽心尽力才对。 当然,“给力”有多层意思,如包含支持的意思,我给力白话,给大家拜年,那些多层的意思应该是后来引申出来的,毕竟古文亦有很多古今异义的用语。
北方话“给力”与正宗汉语“竭力”很有可能同源 竭,中古音:giat,griët 白音:kit3。给,普音:gei3,与“竭”中古音相似,方言借音字比较普遍,“给”有可能是借音字。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cn.voicedic.com%2F&urlrefer=8ed3c49bd814f8a3d06749e1d3281a15既然白话是由正宗汉语衍生出来,“竭”的中古音与白音必定有强而有力的入声,我们就应该用回“竭力”去形容对某事尽心尽力才对。 当然,“给力”有多层意思,如包含支持的意思,我给力白话,给大家拜年,那些多层的意思应该是后来引申出来的,毕竟古文亦有很多古今异义的用语。
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 永嘉行 张籍 黄头鲜卑入洛阳,胡儿执戟升明堂。晋家天子作降虏,公卿奔走如牛羊。紫陌旌幡暗相触,家家鸡犬惊上屋。妇人出门随乱兵,夫死眼前不敢哭。九州诸侯自顾土,无人领兵来护主。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
你觉得将“广东”简称为“粤”合适吗?
你处晋语想表达思考有无用到“恁”? 恁,中古拟音为nim,恁问题。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cn.voicedic.com%2F&urlrefer=8ed3c49bd814f8a3d06749e1d3281a15
呢度的度本字是处 处,中古拟音为thiox,度的发音特点与thiox类似,是残存下来的古音。
原来粤语与南方各处的方言有相当一部份是同源的 保守估计N年前汉壮等族为一家,或外族语吸纳汉语。晋朝以正统汉人王朝自居,其官话能被外族影响多少?
原来粤语与南方各处的方言有相当一部份是同源的 保守估计N年前汉壮等族为一家,或外族语吸纳汉语。
看了这张图,我们是否有疑问? 为何将晋语区排除在官话区外?
请教师兄师姐将这句话翻译成吴语并注音 这是一段不朽的历程。
请教师兄师姐将这句话翻译成晋语并注音 这是一段不朽的历程。
请教师兄师姐将这句话翻译成西南官话并注音 这件事太为难我了。
为何广东会被称为“粤”?改成另一种简洁称谓不行? 如题。
开贴讨论“立”的上古拟音“[ɢ]rɯb” 此音与南方方言“企鹅”的“企”有关系吗?
“扌林”此字如何输入?
求教,蒙古骑兵与金国骑兵,谁更强悍? 排除两者内部腐败的因素。
现在百度ID的个人主页外观变了
天下全舆总图
宋朝军队步兵甲的特点及历史 在宋代,欧洲锁子甲的重量不过15公斤,15世纪时的哥特式全身甲也只有20公斤。虽然17世纪最重的盔甲达到了42公斤,但普通的重型四分之三甲也只是在20――30公斤的范围内。以重量而言,中国宋代的步人甲(步兵铠甲)是中国历史上最重的铠甲,根据《 武经总要》记载,北宋步人甲由铁质甲叶用皮条或甲钉连缀而成,属于典型的札甲。其防护范围包括全身,以防护范围而言,是最接近欧洲重甲的中国铠甲,但是也没达到欧洲重甲那种密不透风般的防护程度。 根据宋绍兴四年(1134)年的规定,步人甲由1825枚甲叶组成,总重量达29KG,同时可通过增加甲叶数量来提高防护力,但是重量会进一步上升。为此,皇帝亲自赐命,规定步兵铠甲以29.8KG为限。此后,又把长枪手的铠甲重量定为32-35KG;由于弓箭手经常卷入近战格斗,其铠甲定为28-33KG;而弩射手的铠甲定为22-27KG。同时期的欧洲步骑兵的铠甲类型还以锁子甲为主,没有达到如此的重量。 绍兴十年前后,是宋朝军队最强大的时期。名将岳飞、韩世忠等,率领以铁甲、长枪强弩为主要装备的重步兵,以密集阵型屡屡击败金朝骑兵。包括兵器在内,当时宋军重步兵的负荷高达40-50KG,由于装备过重,机动性受到影响,如绍兴十一年(1141)的柘皋战役,以步兵为主力的宋军,由于身被重甲,加上过于长大的兵器,负荷过重,因此未能全歼已溃不成军的金朝骑兵。 同时为了更有效抗击装甲骑兵的需要,宋代还生产了大量的各种大刀。特别是在南宋的初期,大刀和大斧已成为装甲步兵(重步兵)的重要装备。例如,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宋军和金兵的郾城之战,宋将岳飞就把装备有大刀、大斧的装甲步兵按两翼摆开阵势,有效地阻止了金兵装甲骑兵的进攻。当时,用大刀对付装甲骑兵进攻的基本战术,先是用大刀劈砍防御比较弱的马腿,然后,对准骑兵的胸部猛砍。 从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出,宋朝并非想象中那样弱,其重装步兵更是在中国古代首屈一指。
秦军的箭阵很壮观
中国曾经面对的四大殖民帝国 大金大元大清大和
外地人在这一方面应该向广东人学习 学讲普通话对于广东人来说是一种负担,毕竟是一种外来语,但广东人多数都学会了。外地人亦应该到广东学习广东话。
元宋更迭:一场文明的巨大浩劫
假如岳家军跟蒙古铁骑较量,会如何? 如题。
世界10支最为庞大的军队,中国无悬念!
超震撼!人类已观测到宇宙全貌
2012世界军事排序
秦国人绝不是外族西戎人 秦国人是华夏(汉)族西迁的一支。秦之先祖为先贤伯益,伯益乃颛顼后代(注:黄帝[1]正妃嫘祖生二子:长曰玄嚣、次曰昌意;玄嚣生蟜极;蟜极生三子:帝喾、挥公、大业之父;昌意生一子名颛顼,颛顼有一女名女修;大业之父娶颛顼之女女修,生伯益)。本为古部落首领,舜帝赐姓“嬴”。 说秦国是西戎是外夷(包括国外)的诡计,其是目的歪曲我们的历史,华夷可以变态,外夷可以奴役汉人。
南非惊现天使完整骨骸
蒙古征服史中最强劲的对手是宋军,还是金军? 如题。
船坚炮利的明朝本可在16世纪轻易征服欧洲海军
蒙古人是如何成为俄国人的祖宗的
明轮船
从加入本吧到现在升至4级会员,我终于可以发帖了 新人来报到,有点兴奋。
求“执拾企理”一词的正写 请各位帮帮手。
元宋更迭:一场文明的巨大浩劫
对粤语口语文的看法 虽然我个人对粤语的发音比较倾心,但是我对最流行于粤语论坛的粤语口语字变得越来越冷淡。刚开始我还能在粤语口语字中找到归属感,但是我见多了之后,感觉这种记音文字也不过如此,多为添加口旁,令到字体的结构单一,复杂,无表意的特征与传统汉字相违背,枯燥乏味。所以我一般比较重视的就是粤语的特殊用词,与句型,因为这些好少涉及到这种记音文字。
清末录像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