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沁东来 紫沁东来
修行日记吧欢迎您,对身心成长有兴趣以及对神秘宇宙空间渴望探索的朋友,请进吧!
关注数: 69 粉丝数: 121 发帖数: 14,233 关注贴吧数: 16
合作写故事中的一点心得 和朋友认识就是从写故事开始的,他在找一个能写故事的人,而我虽然有时间有想写的意愿,却没有写的能力,因为从来都只是写写自己的小情绪小感受,后来在贴吧写了一些认真的文字,仅此而已。 断断续续我们也曾交流过写东西的事情,只是都没有真正开始,这次,终于动笔了,一开始我会担心写出来的文字给人感觉很无知愚蠢,所以特意打招呼,告诉他看的时候如果哪里不着调,不要表现出来,不动声色的指出来才好,哈哈,不过随着真正去做的过程中,许多心会放下。 比如,对于不了解的方面我要耐心去查资料,写的时候不能着急,过程的重视,会弥补能力的不足,放下多余的人心,而多数时候对自己的怀疑和患得患失往往源于没有实际去做去历练,光想来想去感到的自信或自卑都是空虚的。 现在不担心他看以后的反应了,当然目前还没有给对方看,刚才还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对于自己不明白不懂的领域,不要太在意,无知不可怕,因为没有经历和接触过,不知道也是正常的呀,没什么可觉得恐慌,也不要怕觉得丢脸,可以通过朋友了解,可以自己查阅资料。更要珍惜彼此合作提高的机会。 他的严谨和逻辑性以及对许多领域的了解,帮助我建立起故事的结构主体,而我恐慌的“无知”恰好为文字的真情流露和轻松有趣提供了环境,这是我们在交流后达到的共识。
看似良言,背后是执著 上午和朋友简短的交流了一下,朋友说了自己的认识,而我谈了一下自己的看法,只是隐约觉得他的观点有些不妥,按照以往的经验,我提出的观点他会比较理解,即使不认同我们还可以拆开了深入的谈,交换彼此的认识。 不过,这次,朋友没有赞同我的建议,只是在说自己的想法,当时没有什么感受,不觉得怎样,后来,我想到了自己曾经修炼过程中的体会,心想,哦,原来他是这样考虑啊,觉得明白了。 可是,并不算完,我在玩儿的时候,心里越来越难受,许多念头翻腾起来,我知道,业力返出来了,它形成了固有的观念,开始按照那个逻辑滔滔不绝用我的声音在脑海里絮絮叨叨,我只好边难受边听它的倾诉,这时我还没有意识到它究竟是谁。 后来,学法的时候,我一下明白了,之前心里的那些唠叨,是源于自己的一个执著,私心强烈,很善于伪装,不露声色的样子,对他人而言,不坏也不恶,还表现出善解人意,温和体贴,企图左右他人,迎合了它的念头后,自己的问题就被掩盖了。 回头想想很有意思,因为相似的话题我们交流过很多次,每次我的角度有所不同,有时是放下对自我的保护,有时是不固守自己,有时是为了对方考虑,有时只是守住自己的心不动,这次隐藏的东西被炸出来了,能够更加坦然放下伪善的东西,走入新的领域,充实不一样的东西了。
有些东西看过了,没看明白,还得补上 最近看到一个mv是前阵子比较火的电影主题曲,画面配的是电影哈利波特的镜头,内心略有触动,想到当年还是租的画面糟糕的盗版光碟,不如这次从新把这七部电影再看一遍。 记得那时候看原著小说,看到第六部的时候没有继续看下去的愿望了,总结了一下,认为只有前三部写的比较好,感情真挚,道理和逻辑都不错,从第四部开始有些迎合市场的样子。等到第七本书出来后,一直也没有看,某次无意中看到网友说,啊,可怜的斯内普……等等。 果然打动我的总是关于爱情方面,于是,为了看斯内普的深情,硬着头皮看完了最后一本书,我想这也算个开端吧,对于这种暗黑风格的人有了兴趣。 哈利对于去世父母的怀念与我对父亲的思念形成共鸣,记得看第二部那段波特召唤出守护神的段落,正是过年期间,我在守岁,伴着灯笼的红色光线,看着哈利的故事,很是感慨。 而我最喜欢的还是邓不利多,没办法抗拒,在我的少年和青年时期,最爱的就是这种睿智的老头。 这次看了完整且画面高清的电影全集后,发现,之所以对后边的故事无爱且有些抗拒,实在是因为我在排斥着自我的成长而已,生活开始褪去梦幻的色彩,现实的复杂和残酷,以及事物与人的两面性另外那面的残忍现实,这都是之前的我难以接受的。 而此时,我不再会迷失在邓不利多这种充满智慧又高贵的人物的光环中,同时能够明白他的那种行事轨迹和目标是什么,亦不再会为斯内普这样的人物而心疼又怜惜,被那既黑暗又充满热力的东西所吸引。 很好,这一路走来,在感情中摸爬滚打,修炼,修心,领悟,告一段落,再告一段落,就在刚才因为工作的事情,一下子明白了些,与那天悟到的事情相关,对于自己的过往有了理解,不再觉得冤屈,因果而已,委屈是因为没有看到更高一层的因果关系,当然会认为比较无辜了,嘿嘿,就这么简单。 不由的还是会埋怨自己,怎么这么傻呢,无知中造了这许多的业,不过,又释怀了,因为曾经是那样的生命,自然会做那样的事情,自私或无私,不是那时的自己能够看明白的,而此时的我,应该怎么做,按照什么标准做,明白就好。
记录两件事情,记忆和开窍 记忆这个东西真的不可靠,记住的往往是当时的情绪感受,脑海中的画面不论怎样清晰,其实是随着时间不断改变的;有几次偶尔看了部老电影,忘记是很小的时候就看过的,只记得印象深刻的几个镜头,和某种印象,此时再次看到,与记忆中的相距甚远。 只是,这次的是帮助我理解这样一个情况——就是内心单纯安静的时候,对事物会有自然的敏感直觉判断,这往往是准确的,观念多了反而导致判断的拖延,但是,经验和理智有助于判断哪些是真实的准确的,不感情用事导致失误,不带偏见的对待人和事。 还有件事情,开窍和不开窍就隔着那一层,被自己的执著心闷着的时候,面对不同的事物和人,没有运用最佳的方法,同时任性的就只顾着站在自己的立场,往往就会认为事事处处人人都不顺心,难以达成自己的意愿。 突破了自我,那些之前自己不耐烦不愿意不熟悉,甚至是回避的情况,就变的得心应手,自己的言行一变,周围人的言行相应有所变化。现在开始渐渐的可以通过技术进行判断,同时内心不波动的做出不同的反应了,这对我来说是新的经历和体会,这种愉悦不再是之前的那种在自己的世界里的自得其乐,勉强比喻的话,之前是加了糖的糖水的甜,此时是泉水的甜,实在难以形容。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