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00R9735 通天眼
关注数: 55 粉丝数: 54 发帖数: 1,548 关注贴吧数: 41
【找合伙】聪明的职场人,选择在这些情况下辞职 我老婆前东家的同事在微信群里吐槽:刚签下了一个跟了一年的客户,总金额50万块钱的订单,但是老板却告知奖金要延迟到今年年底才能发放,理由是公司流动资金不足,而且该单子能够顺利签下来跟公司的资金运作也是密不可分的,她只是适逢其会,希望她能够再接再厉,独立发掘更加优质的客户,获取更高额的订单,公司方面绝对不会亏待她,而且到年底除了这笔提成外,还有一笔年终奖。听到这个消息,她内心十分不爽,想要辞职,要求公司按照现有的规章制度全额发放提成,否则就要找劳动仲裁,双方闹的很不愉快,群里也纷纷支招diss。 这种公司就是很典型的不可久留类型的公司,提成延迟发放,往往有以下几点原因:1、公司现金流不充分;2、故意拖延,即使规章制度白纸黑字也不作数,反正都是老板说了算;3、老板自身不自信,害怕发完提成后员工直接走人。总而言之,遇到这种公司的话,还是避之则吉,聪明的打工人需要具备识别职场风险的能力,及时止损,才能让自己有更好的发展。 第一、当领导开始克扣员工收入的时候。有一说一,作为成年人,出来打工基本上不是为了情怀,能赚钱才是第一要务。如果领导变着法子说你工作没完成要扣工资,或者公司陆续出台了各种严苛的考勤制度、绩效考核标准甚至工资延迟支付等等,总之就是想着法子给员工降薪。作为员工的你应当尽快做出决断,以免在这个泥潭里越陷越深,毕竟,一个连正常收入都朝不保夕的公司,又何谈以后的发展。 第二、领导让员工无休止加班的时候。虽说现在社会内卷风盛行,加班是常态化,但是如果之前不怎么加班,突然老板要求加大工作量,调整作息制度,还召开鸡血大会,说是为了上马某个项目进行突击,很多年轻人过于单纯,听信了老板的承诺,然后开始无休止的加班,最后在加班的过程中身心俱疲,更有甚者变成了义务劳动,而这个所谓的突击项目貌似也永无结束之日。 第三、领导提拔员工的时候总是重用关系户,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个道理,在员工执行任务的时候老板往往表现出器重,但是在和员工日常相处的时候,为了个人利益,他们可以针对员工,让员工在公司里得不到培养和提携,其实就是因为领导过于自私,想着培养关系户,这种公司不早点离开还准备留着过年吗?
【找合伙】为什么打工人涨工资,这么难? 作为打工人,我们准时上班,延迟下班,兢兢业业地工作,也没得罪领导,但是工资就是没怎么涨!不禁要问自己一句:打工人要涨工资,怎么就这么难! 打开传说中人均收入过万的今日头条,发现好像除了自己,大家的小日子都过得挺好,这个晒包,那个晒车;这个旅游打卡,那个凡尔赛秀美食,全世界好像就自己最穷。 跟很多朋友聊了一番之后才发现,也许不是自己做的不够多,而是对涨薪套路了解得不够深。 跳槽是涨薪的公开秘密 遍观身边混得好的朋友,没几个从未跳过槽的。说起跳槽这件事,他们纷纷吐出了各自的心声: “在一家公司做久了,新来的比老员工工资还高。那还做啥,还不赶紧跳别的公司去,因为跳到别的公司,我就变成了新员工” “幸亏我有远见,原公司几年不涨的工资,进了新公司以后一下子就涨了25%有余” “跳槽也不能瞎跳。不工作个几年,不积累点技能和经验,跳到其他公司也白跳。像我这样工作个三五年跳槽的,最好涨工资了!” 种种议论,几乎都表明了大家对跳槽涨薪的态度。(来源:脉脉数据研究院) 从图中可以看出,推动员工们离职的原因,大多是这三种:工作内容不喜欢、缺乏成就感,钱没给够,没有升职空间。 其中有意思的数据是,不同层级职场人离职原因也有所差异:高管更注重公司价值观与企业文化问题,而近一半的基层员工,都是因为钱没给够。 为什么离职?49.2%的打工人都认可了“涨薪”这一理由。为了涨薪而离职,成为了如今打工人常见的做法。 但从内行人角度,要想通过涨薪来实现薪资的一步登天,不可能。知乎上的HR和猎头们,不约而同分享了一条涨薪标准: 一般如果是同城跳槽的话,涨薪在10%~30%左右;异地跳槽的话,薪资涨幅可在20%~50%之间。 就是说,一个普通人,若是想通过跳槽来实现薪资提升的话,建议预期标准应该在原有工资的30%上下徘徊。期望不要太高,不然很容易得不偿失。
【找合伙】除了工资发的少,公司其他都挺好 昨天看到了一位网友在论坛上晒了几张奇葩的群聊记录,让我大开眼界。 他刚到一家新公司工作, 某天凌晨1点的时候,他突然接到主管打来的电话,要他去微信群里签到。 打开微信群,boss仿佛打了鸡血般在群里艾特所有人集结:底下一溜的员工马不停蹄地回复:“到”、“到”......如果不及时答到,还会有惩罚甚至是扣工资。此情此景,我还以为他是误入了某个传销组织。这种企业文化,到底是有什么大病?员工辛苦工作一天,凌晨半夜还要陪领导玩“集结号”的游戏,真就不把社畜当人看呗?而且这种公司往往都是狼性文化的低配版本,口号喊的震天响,工资给的非常低。 话说回来,为什么这么多年,模仿华为狼性文化的公司不胜枚举,却没有一家公司能真正打造成功? 原因很简单:钱和福利待遇没给到位。 很多资本家们既想给员工喂草,又想让他们具备狼的特质,嘴上嚷嚷着要学习华为,结果996、007、不断给员工施压,工资却只给三五千,福利也一概没有,简直是可笑至极。 在如今这个时代,企业和员工不仅仅是一种雇佣关系,更是一种合作共生的伙伴关系。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雇佣关系趋势调研报告中,“尊重员工”一项在职场人认可的企业文化高达83.6%。而尊重员工,本质上就是伙伴关系的外在体现。在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南风效应”,出自法国作家拉·封丹所写的一则寓言: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先刮来一股凛冽的寒风,想通过更大的风,把人的衣服吹掉。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更紧了。 稍后,南风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似乎感受到了春意,便开始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最终南风获得了胜利。 这就是南风效应:温暖的力量胜于严寒。 职场中也是一样,毫无人性关怀的制度和文化,会让职场人变得更加冷漠和麻木。比起打鸡血、狠鞭策,我们更容易被温暖真切的实际待遇所感动,参考一下华为海外员工的伙食标准。类似于华为这样的企业,员工又怎么不会努力干活呢?社**活已经如此艰难,希望很多公司少画点大饼,少整些变味的“狼性文化”,多一些共情,多一点同理心。与其空谈情怀,不如把钱和福利给到位,才是对员工最好的尊重。 “找合伙”平台打破传统的雇佣制就业,积极倡导合伙式就业理念,基于胜任力模型、岗位价值模型、火星职业测评等为企业匹配到合适优质的人才,员工不仅享有正常的工资,还可以跟企业商定股权、期权等额外福利,钱给到位了,无需打鸡血也可以努力奋斗。
【找合伙】除了工资发的少,公司其他都挺好 昨天看到了一位网友在论坛上晒了几张奇葩的群聊记录,让我大开眼界。 他刚到一家新公司工作, 某天凌晨1点的时候,他突然接到主管打来的电话,要他去微信群里签到。 打开微信群,boss仿佛打了鸡血般在群里艾特所有人集结:底下一溜的员工马不停蹄地回复:“到”、“到”......如果不及时答到,还会有惩罚甚至是扣工资。此情此景,我还以为他是误入了某个传销组织。这种企业文化,到底是有什么大病?员工辛苦工作一天,凌晨半夜还要陪领导玩“集结号”的游戏,真就不把社畜当人看呗?而且这种公司往往都是狼性文化的低配版本,口号喊的震天响,工资给的非常低。 话说回来,为什么这么多年,模仿华为狼性文化的公司不胜枚举,却没有一家公司能真正打造成功? 原因很简单:钱和福利待遇没给到位。 很多资本家们既想给员工喂草,又想让他们具备狼的特质,嘴上嚷嚷着要学习华为,结果996、007、不断给员工施压,工资却只给三五千,福利也一概没有,简直是可笑至极。 在如今这个时代,企业和员工不仅仅是一种雇佣关系,更是一种合作共生的伙伴关系。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雇佣关系趋势调研报告中,“尊重员工”一项在职场人认可的企业文化高达83.6%。而尊重员工,本质上就是伙伴关系的外在体现。
为什么要高考?因为学历真的很重要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结束了,2021年报考人数再创新高,共计1078万个考生,真真正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了,也按照惯例,上演了几个固定节目:准考证丢失、走错考场、超过了入场时间在门外嚎啕大哭、身份证找不到、路上堵车迟到警察送去考场等等。 话说回来,自隋唐开科举至清末而废,中国历史上共产生649多名状元,除极个别外,这些状元都在其岗位上表现出色。更进一步的说,只要进入了进士行列的人,基本就意味着走上人生巅峰。而历史上的落第秀才不计其数,能够像李渔、顾炎武、袁世凯这样咸鱼翻身的却寥寥无几。 小编刷头条的时候经常看到吹读书无用论的,这些人看待问题总是停留在表层,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总爱搬出一些充满反智主义的例子来证明读书无用:北大毕业都是卖猪肉的,高考状元还不是去当保姆,文盲大妈卖煎饼月入十万,某初中文化的现在都当上老板了……谁说学历就一定重要了? 他说的是不是事实?的确是事实。但毫无疑问陷入了一个逻辑学上的谬论,叫幸存者偏差,擅长以偏概全,把一些小概率事件当成常态。 小时候,大人每次问我想上哪个大学,总会纠结到底上清华还是北大,后来才明白自己真的是想太多,中国的本科生真没想象中的多,清北更是凤毛麟角。
为什么要高考?因为学历真的很重要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结束了,2021年报考人数再创新高,共计1078万个考生,真真正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了,也按照惯例,上演了几个固定节目:准考证丢失、走错考场、超过了入场时间在门外嚎啕大哭、身份证找不到、路上堵车迟到警察送去考场等等。 话说回来,自隋唐开科举至清末而废,中国历史上共产生649多名状元,除极个别外,这些状元都在其岗位上表现出色。更进一步的说,只要进入了进士行列的人,基本就意味着走上人生巅峰。而历史上的落第秀才不计其数,能够像李渔、顾炎武、袁世凯这样咸鱼翻身的却寥寥无几。 小编刷头条的时候经常看到吹读书无用论的,这些人看待问题总是停留在表层,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总爱搬出一些充满反智主义的例子来证明读书无用:北大毕业都是卖猪肉的,高考状元还不是去当保姆,文盲大妈卖煎饼月入十万,某初中文化的现在都当上老板了……谁说学历就一定重要了? 他说的是不是事实?的确是事实。但毫无疑问陷入了一个逻辑学上的谬论,叫幸存者偏差,擅长以偏概全,把一些小概率事件当成常态。 小时候,大人每次问我想上哪个大学,总会纠结到底上清华还是北大,后来才明白自己真的是想太多,中国的本科生真没想象中的多,清北更是凤毛麟角。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