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霄007 赤霄007
关注数: 3 粉丝数: 288 发帖数: 13,192 关注贴吧数: 6
KOR VS CN,第二场分析-重点在BP 众所周知 近几年的LOL比赛,在队伍实力差距不是非常大的情况下 BP基本决定了50%的胜率(甚至更高) 那么用这场比赛的BP我们来分析下两边的思路 PS:刚打完找不到重播,由于只看了一遍的原因,所以思路可能没有那么清晰 如有错误,欢迎指出前三BAN KOR:青钢影-加里奥-洛 CN: 阿卡丽-剑魔-塔姆 前三选: KOR:瑞兹-------------寒冰+布隆 CN:韦鲁斯+牛头----大虫子 首先是BAN人(前三BAN) KOR:BAN的基本是前面四场CN发挥比较好的,青钢影+加里奥体系。 而洛是目前最好的强开辅助,MING也玩得非常好,BAN掉也是破坏了CN前期提速的打法(至少很大程度削弱了这个打法) CN:塔姆中后期视野很好做(劣势局可以用打野或上单在前面开路,遇到敌方多人,可以塔姆吃回来跑),而且开车支援/抓人可以丰富战术(想想如果上路单带英雄,有塔姆+瑞兹支援会多恐怖) 阿卡丽+剑魔版本最强,基本非BAN必选,第一场KOR放阿卡丽,但反手选了加里奥,CN一选阿卡丽结果放去上路(可能是没信心用阿卡丽打加里奥,也可能确实不好打)。而这场加里奥被BAN了 BAN完前三手,进入选人环节 KOR一抢瑞兹 瑞兹特点:全时间段强度比较平滑,前期不强,但也不太弱(三级后)。手不长,但也不太短。 瑞兹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开车支援-而且这把瑞兹是带的TP(后期至少两次开车抓让男,一次失败,一次成功) CN反手选了韦鲁斯+牛头 韦鲁斯没什么好说的,基本是版本最强AD(前期T0,后期T1。无论先手还是反手都很强) 牛头选了后,CN大概率就是要打前中期节奏了(牛头后期作用也不小,但最大优势还是前中期先手和越塔) 打目前为止,双方BP没什么特别值得注意的 下面是重点了 KOR二手选寒冰+布隆 寒冰的特点是全时期平衡-前期后期输出能力都是T1,还有一部分先手能力(R) 重点来了 寒冰最大的优势是无人机的开视野功能,这个能力会大幅下降CN的野区进攻能力(一线战队基本能做到开一次视野,哪怕是没看到对方打野,也能凭借野怪的刷新大致上猜到对方打野位置) 布隆强处是保护和反开 最重要的是现在双方都没选打野(下一手轮到CN选,CN有可能选酒桶),而布隆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克制酒桶的选择(而酒桶是目前版本T0的打野,后面会详细说) CN选科加斯(大虫子),这一手第一是求稳(前排英雄无论怎么打都会有一定作用),第二是略微克制瑞兹 到目前为止,第一轮BP结束 未完待续。。。。。
香甜的空气美国版?美国人北大毕业演讲 刚在龙腾上看了一个美国人评论的美国留学生北大毕业演讲,基本和中国人骂那个香甜空气差不多吧,大票的人让这位留学生不用回美国了 说好的言论ZY呢? 然后就好奇这位美国留学生具体说了什么 结果baidu到原文,比起香甜的空气来,也不算什么,就这样,美国人的评论也是气炸了 由于龙腾上的那篇翻译文章是付费的,不好转过来,我转个演讲的全文过来大家点评下 2017年7月5日上午,北京大学2017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邱德拔体育馆举行。君子和而不同 艾 文 美国留学生、燕京学堂2015级硕士研究生艾文(Cody Abbey)的发言生动而风趣。(发言全文附后) 在发言中,艾文表示中国文化中的“君子和而不同”理念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通过讲述自己在北大学习生活中经历的三个故事,表达了他对“君子和而不同”的理解。艾文认为,生活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与更加开阔的心胸去理解和接受他人,接受不同的事物,用跨文化交流一点点改变这个世界。“君子和而不同”形成了艾文在北大成长的主线,也将成为他未来人生规划的指引。艾文发言 Cody Abbey,中文名艾文,美国人,燕京学堂2015级硕士生。曾获2015-2016学年度北京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和方正奖学金,曾获评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2016。入学后带头组建燕京学堂研究生会,并当选首届执委会主席,参与组织首届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全球青年论坛,组织筹办燕京社会创新论坛等。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来宾们: 上午好! 我在美国学习过儒家思想,其中“君子和而不同”的理念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君子和而不同”形成了我在北大成长的主线,也成为了我未来人生规划的指引。下面,我将用三个故事来解释我的想法。第一个故事教会了我“和而不同”的第一个方面:认识。 去年五月份,我的学院组织了到宁夏的实地调研。一共有21个燕京学堂的学生,包括12个女同学和9个男同学。我们住宿的安排是两个人一个房间。虽然我来自PISA考试数学考得最差的国家之一,但是我通过计算发现有一个男同学不会跟另外一个同学一起住。结果那个人就是我。我看到名单后发现,我的室友是一个叫杨乐的社会学系博士生,他是我们这次调研的助教。 很快我注意到,杨乐跟我很不一样,甚至跟我认识的很多中国人不一样。我第一天早上起床发现杨乐蹲着背靠在墙上,紧闭双眼。他告诉我这个姿势叫做“乞丐蹲”,是古时候叫花子们吃完饭后的一种健身和消化方式。他耐心地教我怎么保持这个姿势,但是我发现我的耐力还不如中国古代的叫花子们。 杨乐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遵循阴阳五行的规律。他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对我说:“Cody,五月份吃西瓜太早,最好要等到六月份。这样你就不会受凉。”还有一次,他把一些生姜粉交给我吃。“这会帮你御寒”,他说。我当时点点头,但是却根本不知道御寒什么意思。 我跟杨乐的不同点太多了,但是这反而让我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我们俩每天晚上开开心心地聊哲学、宗教、人生。一直到现在,杨乐这个谦谦君子都是在北大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人之一。第二个故事教会了我“和而不同”的第二个方面:理解。 上学期我加入了北大的自行车协会。然而,刚加入时我就被车协的各种规定震惊了:会员在室外搭帐篷必须十一点前睡,喊“加油”的时候要同时喊,迟到的会员要被罚跑等等。我听说山鹰社要更严格,迟到一两分钟就不能参加远足。作为一个在美国长大的留学生,我从小没有接触过有这么多规矩的课外活动。在美国大学生的社团中,迟到几分钟是一件比较正常的事情,而且住帐篷的时候甚至会有同学半夜在森林里裸奔。 开始时我确实觉得难以适应车协的规定,但是随着不断的接触我的想法就改变了。我看到了老会员为了帮助受伤的新会员,把他的车推了150公里;我闻到了打前战的同学提前帮我们订好的午餐;我听到了每一次骑行回来,耐心等待我们的队员们的欢呼声。慢慢地,我开始明白这些规定的意义,我意识到运行学生社团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更加全心全意地跟大家一起喊“加油。”第三个故事教会了我“和而不同”的最后一个方面:友谊。 两年前,我在一个公益论坛认识了学校里的几位本科生。虽然我当时不知道,其实他们来自中国的贫困地区,是寒门出的贵子。他们想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同时我们院系的学生也想更多地融入校园。这些想法的碰撞形成了每周五下午的活动——英文新闻小组讨论。 活动的参与者包括来自不同国家的燕京学堂的硕士生,以及来自其他院系、不同省份的本科生。我们畅谈的主题也同样多种多样:媒体最关注的恐怖袭击为什么都在欧洲?美国的选举对中国的未来影响是什么?“娘娘腔”的男孩子需不需要更多的男性老师作为榜样? 在美国,尤其是最近,这样的活动会非常难办。如果一个人发现他的同学或邻居的政治立场跟自己的不一样,他们很可能就不会再交流了,他们友谊的小船一下子就会翻。人们越来越害怕跟有不同于自己看法的人打交道。不过,在北大的这两年,经过几十次的深刻讨论,我们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却变成了很谈得来的朋友。通过以上三个故事,我想说的重点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尽力去做一件可以改变世界的事情。这件事情不一定是给慈善机构捐款,也不一定是去做志愿者,而是尝试与不同于自己的人交往。 最近几年,国际交流越来越多,但是民粹主义和反全球化也开始抬头。恐怖袭击常有发生,战争冲突导致难民无路可走。我国的新总统喜欢中国一个原因在于他佩服中国的长城:不只是因为长城是中国的文化遗产,而是他想像秦始皇那样,构建一个屏障,将美国老百姓与外地人隔绝起来。 世界上到底有多少冲突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太少而导致的呢?我想很大一部分都是的。表面上我们普通人似乎无法左右国际问题,但是每一个人,各行各业的,实际上都可以通过跨文化交流一点点改变这个世界。每天都尝试开放一点,包容一点。多认识,多理解,多交友。这样,我们就能像孔子所说的那样,“和而不同。” 让更多的人更加幸福 PS:这篇演讲基本可以说是典型的左派世界观(美国式的左派,也可以说是自由主义世界观,和他对立的就是保守主义者) 本来我还以为是那位大牛因为香甜空气一事,也想恶心下美国人,看了这篇演讲和另一位同时毕业的中国女学生的演讲,应该是我想多了,中国顶尖学府的意识形态基本是跟着美国顶尖大学走的
关于粤语教材,只说几点问题 说几个问题吧,支持反对的都想想 1:老乡之间说自己的方言没问题,有外人在场的情况下当然要说普通话 在广东相当一部分人是不管这一点的,再加上粤语和普通话的差别太大,不会粤语的基本完全听不懂,这里面是个什么心态你们自己去想,其他地方这样的事远比广东少 2:文字,这个粤语教材是把粤语用汉字注音。 这一点说是开历史的倒车一点不为过,我去香港的一些论坛上是很难看懂他们在说什么的。每个字我都认识,但合一起基本只能靠猜,日文都不见得比这更难懂 3:那些说粤语才是古汉语的省省吧,标准的优越感心理下发明的历史,和韩国人说的那套55开吧 古代汉语分支多了,粤语最多只能说是其中的一个分支演化而来的,更不说文字体系基本和粤语关系不大。单只看古代诗歌就知道了,有几首是用汉字注粤语音? 自己找下《将进酒》《春江花月夜》等等,你们把这些诗词以汉字注音的方式,写出来看看是个什么结果吧,这些诗词的意境就完全没了 结论:我不反对方言本身,但出教材?特别是用汉字注音方言,简直就是开历史倒车,就算是古代,也没有以汉字注音方言的,你们各自把《将进酒》《满江红》以自己家乡方言的发音用汉字打出来看看,如果是和普通话差别太大的方言,写成文字后基本都不能看了 PS:我是武汉的,武汉话和普通话区别还不是太大,说普通话的时候就算带点方言腔,基本也不影响交流,而广东。。。 这样下去的话,今日的印度,就是明日的中国。广东玩汉语注音粤语,上海也要汉字注音上海话?苏南是不是也要一样?湖南呢?四川呢?陕西呢?个个都这样下去,连文字都会看不懂了 别说我危言耸听 下面我复制几段香港那边论坛上的句子,看看有几个人能看懂 咁條術好多人大聲講電話 又打九人呀? 最多未叫人細聲d 咁未好多人打交 原來傷請受過教育既人 係咁樣的 係靜態地方…說話大聲好黑人 如連續好長時間都咁吵耳 抵打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