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ang000696 ligang000696
吃过糠,下过乡,抗过枪,跨过江,是典型的文盲法盲加流盲。
关注数: 135 粉丝数: 189 发帖数: 4,955 关注贴吧数: 7
叶片泵油封漏油原因解析 叶片泵、油泵中的油封(也叫轴封)通常耐压极限是1公斤左右,如果超过这个压力,油封就会漏油,严重时还会朝外呲开,导致轴头漏油,产品结构中高、低压油腔处的密封都是比较严格的,高压油一般不会流通到低压区,更不会流到油封处,而漏网到油封处的部分油也会从轴端通过轴孔流回到了低压进油腔,轴封处始终处于零压状态,只有密封件本身出现问题或油封的装配出现问题才会导致油封漏油,可在实际应用中,奇奇怪怪的油封漏油成了油泵中比较常见的故障,而经过检查并未发现密封失效或安装不当原因,那么,很多种油封漏油就成了难解之谜,过去一段时间里,大家对油封漏油认识不足,客户与厂家互相埋怨,谁也不能解释清楚真正的漏油原因,只能简单的进行油封更换或整个油泵退回原厂进行维修,这样处理的结果加重了客户与厂家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双方的积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从理论上技术上与实际经验上进行了深度分析,真正的找出油封漏油的原因,来供大家参考。 首先要确认一点,油封朝外呲开,弹簧外漏,油封骨架疲软,这种情况的漏油是今天重点研究的对象。这种油封损坏程度是油封漏油中比较恶劣的,比较严重的,也是最难理解的。 经过分析,油封朝外呲开只有一种原因,那就是内部遇到了强大的压力(大于1公斤以上了),高压油流到了油封处,而首先要检查的是它怎么能进入了低压区的,高压密封是否失效,如果密封没有失效,那么高压油又是怎么进来的呢? 笔者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利用油泵密封原理反推,把不应该成立的现象当成事实成立,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从理论上推导出来了油封朝外呲开漏油的原理。 这种朝外呲开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少一个都不能成立,这就是: 1、叶片泵吸油口有单向阀,液压油只进不出,只上不下。 2、叶片泵出油口没有单向阀,高压油可进可退。 3、叶片油泵所处的状态:停车一瞬间。 理由如下: 叶片泵在正常转速下或在有一定压力的状态下,叶片始终与定子紧密接触,这时,泵内的高、低压油腔是相互封闭的,当转速降到一定的转速时,而压力低到又不足以顶出叶片时,叶片就缩回到了转子底部,泵内的高、低压油腔就窜通了。高压回油同时又被进油口的单向阀堵住不能有效的卸荷,压力油就从压力侧板低压区的中心孔处逼到了油封处,这样,油封就被瞬间朝外呲开了。 还有一种情况,进油口没有装单向阀,压力又可以回油箱,但强大的回油压力快速反逼回油泵时,没有及时回流到油箱,总会有一股压力流窜到油封处,使油封轻微损坏并漏出一小股油,这就是轻微渗油或轻微漏油的一种表现。 出油口处加装单向阀的理由,如果系统带压停车,系统内部还继续保持着高压,而油泵因低转速后已无力抗压,强大的回油压力会使油泵损坏,加装油泵出口单向阀就是将高压油挡在单向阀处,不让它回流,用以保护油泵的安全。 为了避免油泵因高压回流而损坏油泵,请做如下改进措施: 1、加装出口单向阀,吸油口尽量不要装单向阀。 2、快速停车时请先卸掉系统压力。 这些措施到位后,油封漏油事故就得到了有效的避免。 以上分析属个人见解,可以切磋。 山西斯普瑞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李 刚 王鹏飞 2019.1.24 修改
四款常用叶片泵优劣技术分析与性能比较 在当今的机械行业里,国际上流通着几款常用叶片泵,比如普及率最高的美国威格士子母叶片泵,档次较高的法国丹尼逊柱销式叶片泵,意大利阿托斯柱销式叶片泵及日本油研单叶片式的叶片泵,还有一款名不见经传的德国力士乐子母叶片泵。 这四款叶片泵占据着世界各个领域,俗称为叶片泵的四大家族,它统领着液压行业之首,几十年长盛不衰,至今为止,还没有一家突破了这四款结构设计,而液压行业的众多精英曾做了无数次的设计变更与创新也是万变不离其宗,没有新意。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是液压专业设计人员水平有限,也可能是实在没必要改变它什么,已经是非常的完美了。 细心的人可能看到了,明明是五家叶片泵怎么就只说四家呢?因为,德国力士乐本身没有叶片泵,他只是借用了美国威格士叶片泵而已,改头换面成了力士乐叶片泵,其内部尺寸与威格士的一模一样。 笔者从事叶片泵的生产制造与应用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见证了国际上四大家族叶片泵的优胜略汰,用比较简单易懂的方式说明一下四种叶片泵的特点与优、缺点。 一、日本油研型单叶片式叶片泵的特点: 油研型叶片泵主要面向轻工机械,它具有低噪音、低价格、低压力等特点,从设计角度上看,这款叶片泵是国际四大家族叶片泵里最简单的结构设计,主要表现为,“叶片”底部的压力与油泵出口压力直接接通,没有任何降压的措施,这样,“叶片”对“定子”的顶力是非常强大的,压力*面积=推力,由于叶片顶力(也可叫推力)过于大,使得定子内曲面早期磨损而降低了使用寿命,压力越大“定子”的寿命就越短,所以,油研泵的最高额定压力只能局限为17兆帕。 为了克服“叶片”对“定子”强大推力带来的损坏,设计者选用了Cr12MoV模具钢材料做“定子”,而这种材料相当的难加工,材料价格也很昂贵,热处理也比较繁琐,与定子亲密接触的叶片的厚度也就成了一个瓶颈,叶片的厚度越厚顶力就越大,而叶片薄了虽然顶力小了可刚性也就差了,为此,经过反复推算与选择,叶片选择了超薄型,牺牲了压力级别换取了使用寿命,可叶片选择了超薄设计,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叶片超薄重量减少离心力不够,天冷油粘时上油困难就成了致命缺陷。 以上就是油研型叶片泵的特点,因设计缺陷导致了油泵压力不高,因设计缺陷降低了油研泵的使用寿命,但因叶片的超薄吸油也非常困难。 二、美国威格士型子母叶片泵的特点: 美国威格士系列叶片泵主要面对的是两大产业,一是轻工业的V系列,二是工程机械的VQ系列,这两款叶片泵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叶片”底部的压力得到了改善,一部分来自出口压力,一部分来自经过阻尼和配流而降低或阻断了叶片底部的压力,它最重要的结构设计是将叶片底部的面积被人为的缩小了,设计者采用了子、母叶片的结构,让出口压力与“子叶片”顶部贯通,而母叶片底部压力较低,这样,叶片顶部对定子的推力由于“子叶片”的面积缩小了2/3而大大的降低了推力。采用了这样的设计,“叶片”的厚度可以加厚提高刚性,定子的材料也可以换成普通易加工的GCr15轴承钢了,威格士叶片泵具有了压力高、寿命长、易上油等优点,但噪音不如油研泵的低。 三、意大利阿托斯柱销式叶片泵的特点: 意大利的阿托斯柱销式叶片泵与美国威格士子母叶片泵的设计原理一样,就是设法将“叶片”底部的压力降低来实现较高的油泵压力,它的设计独特,更简单更实用,采用直径5毫米的圆柱销来顶叶片,圆柱销底部直接和油泵出口的压力接通,而叶片底部的其他部位则没有压力,阿托斯的圆柱销设计直接将面积缩小到了1/10之多,让出了更大的空间将叶片的厚度加厚到了4.5毫米,而油泵的额定压力轻松的达到了21-26兆帕。 采用了圆柱销的设计虽然提高了油泵压力但也增加了转子的加工难度,在转子中心位置加工12个小圆孔就成了技术瓶颈,小圆孔的精度直接影响了油泵的噪音与寿命,这款意大利阿托斯柱销式叶片泵的的质量好与坏,都与小圆孔的制作精度有关。 四、法国丹尼逊柱销式叶片泵的特点: 法国丹尼逊由于经营问题被美国帕克收购,丹尼逊柱销式叶片泵就成了美国产品,这款叶片泵的结构设计与意大利的柱销式一模一样,圆柱销的直径比阿托斯还小,4-4.8毫米,加工难度更高,这款叶片泵除了圆柱销设计外,还增加了“叶片”三个接触面变凹槽的设计,这一改进缩小了叶片与侧板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可靠性。 丹尼逊的柱销式叶片泵与阿托斯的柱销式叶片泵原理一样,转子的加工难度也一样,圆柱销小孔的加工精度影响了泵本身的噪音与寿命,但它的压力高是它的优势,而加工难度整体比阿托斯还要难。 五、这四款泵的优缺点与普及率: 在使用条件较好的前提下进行比较: 1、威格士系列的叶片泵,压力高、寿命长、适用面广,有V、VQ、VQH、VQT四大系列,压力17、21、26兆帕,可供各种不同的行业选择,世界覆盖率第一。 2、丹尼逊系列的叶片泵档次高,压力21、26、32兆帕,但价格太贵,交货期太长,质量不稳定,尤其是国内制作水平太低影响了丹尼逊叶片泵的声誉,世界市场覆盖率远远不如威格士。 3、油研型单叶片式叶片泵噪音最低,价格也不高,但压力偏低,寿命偏短,做工又简单,制作普及率就很高,在中国已已有多家再做,在中国及亚洲地区覆盖率较高,可以和威格士平分秋色,在世界其他地区尤其是美洲、非洲等地覆盖率偏低。 4、阿托斯柱销式叶片泵结构先进性能好,不知什么原因,市场覆盖率偏低。 以上分析属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李 刚 2017.10.27
【反思】从重庆公交车坠江看制度与人性 这几天网络不断的出现公交车因为坐过站而引发的抢方向盘或暴打司机的事,而因此事又不断的出现各种不同的版本和不同的事故或结局。 重庆公交坠江则把此事事件推向了一个高潮,人们除了对暴打司机和抢方向盘的恶人谴责之外,还看到了事情的另外一面,是什么引发了乘客的路怒症?这些恶人原本不恶,怎么一下子就成了十恶不赦的坏人了呢?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得出不同的见解。下面,我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一下各自的原因供大家参考。 1、公交公司角度:在公交员工手册里和规章制度里都有明确的规定,第一,司机在行车途中遇到乘客肢体侵犯时,必须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一切以乘客的安全为第一位的。第二,没有到站不准中途上下客人。理论上这两条是不是很人性,很讲理,很科学?回答一定是对的。 2、乘客的角度:坐火车是有时间和地点的,大家都认可必须早点去火车站,毕竟火车不等人,而每站也是到了才会上下车,火车不会中途停车上下客,可对公交车,老百姓就不是那么认可了,汽车到站时间也不准,我经常看到公交车在站前刚起步不远,有乘客气喘吁吁的跑来挥手等一等,好心的司机就会停车等待,上了车的乘客就会赞扬司机,你真是一个好人,可有的司机就会选择视而不见,作为乘客哪个不愿意让车等我一下啊。不小心做过了站同样也是希望司机停一下,让我就近下车,否则我就会走很远的路,说不定这里就有老人或关节炎病患者,还有就是赶火车赶飞机什么的。如果这时司机合理的耐心的解释一下为什么不能停车的原因时,乘客绝大多数会选择接受,毕竟适应能力是人的第一本能,改变不了别人只有改变自己,如果司机选择了恶意攻击或嘲笑,那么这个乘客会不会由绵羊瞬间变成狮子呢,还真的说不定呢。 3、司机的角度:我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我也有七情六欲和家庭矛盾及情感困惑,管理制度和员工手册约束着我们,养家糊口等待着我们,每个人的心情是不同的,性格也是不同的,虽然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有规定但毕竟也是血性男儿,哪有不生气的一说呢,犯了规还有被开除的危险,遵守公司规定没有错,不停车也是没有错,给乘客耐心解释是心情与个人素质的结合,不解释也无可厚非,说两句解恨的话也无常不可,可结果却截然不同了。 4、司乘矛盾:再看看近期发生的司乘矛盾中有多少是因为做过了站引起的纠纷呢,据我统计近乎100%,这个司乘矛盾骨子里其实是公交制度与老百姓认知的矛盾,因为,老百姓就认为你停停车是个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不能停车呢?如果有危险乘客会理解的,那没有危险的时候就不能人性化一点吗?司机的合理解释有那么难吗?制度非要死板教条的执行吗,火车飞机我们肯定不会提这个要求,有的司机就可以做到中途停车,你为什么做不到呢?这些就是乘客的心里认知,矛盾都是因这引起的。
【油封漏油】叶片泵轴封总坏及油封漏油原因 叶片泵的轴封漏油有以下几种情况: 1、油封磨损后的渗油:油封处的润滑不到位,油封干磨,密封失效,也有油封质量不好和轴头光洁度太差的原因,这种情况一般是在使用了几个月后出现的渗油。 2、装配不当油封受伤后的漏油:油封装配受伤分外伤和内部的挤压伤两种,受伤后的油封性能降低引起的漏油。 3、油封质量不好引起的漏油:油封质量不达标使油封性能降低引起的漏油、 4、高压冲击了油封引起的漏油:泵芯内部的高、低压是由密封圈隔离开的,油封处始终处于零压状态,如果密封圈圈+挡圈封油功能失效就会有高压油流入油封处,使油封承受不了高压而崩溃。 高压油冲击油封引起的朝外呲开是本文重点探讨对象,请看下文: 叶片泵、油泵中的油封(也叫轴封)通常耐压极限是2公斤左右,如果超过这个压力,油封就会朝外呲开,导致轴头漏油,产品结构中高、低压油腔处的密封都是比较严格的,高压油一般不会流通到低压区的油封处,而漏网到油封处的部分油也会从轴端通过轴孔流回到了低压进油腔,轴封处始终处于零压状态,只有密封件本身出现问题或油封的装配出现问题才会导致油封漏油,可在实际应用中,奇奇怪怪的油封漏油成了油泵中比较常见的故障,而经过检查并未发现密封失效或安装不当原因,那么,很多种油封漏油就成了难解之谜,过去一段时间里,大家对油封漏油认识不足,客户与厂家互相埋怨,谁也不能解释清楚真正的漏油原因,只能简单的进行油封更换或整个油泵退回原厂进行维修,这样处理的结果加重了客户与厂家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双方的积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从理论上技术上与实际经验上进行了深度分析,真正的找出油封漏油的原因,来供大家参考。 首先要确认一点,油封朝外呲开,弹簧外漏,油封骨架疲软,这种油封损坏是油封漏油中比较恶劣的,比较严重的,也是最难理解的。经过分析,油封朝外呲开只有一种原因,那就是内部遇到了强大的压力(大于2公斤以上了),高压油流到了油封处,而首先要查找的是高压油怎么进入低压区的,高压密封是否失效,如果密封没有失效,那又是什么呢 这种朝外呲开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少一个都不能成立,这就是: 1、叶片油泵吸油口必须装有单向阀,油只能吸进来不能排回油箱。 2、叶片油泵出油口必须没有安装单向阀。 3、叶片油泵必须处于刚停车状态。 它的理由是,当油泵刚刚停车时,系统负载还是非常的强大,压力油瞬间反向逼进了叶片泵内部,当叶片泵的叶片因停车刚好缩回来时,高、低压油腔也正好刚窜通,高压回油同时又被进油口的单向阀堵住不能有效的卸荷,压力油就从压力侧板低压区的中心孔处逼到了油封处,这样,油封就被瞬间呲开了。 叶片泵在正常转速下或在有一定压力的状态下,叶片始终与定子紧密接触,这时,泵内的高、低压油腔是相互封闭的,当转速降到一定的转速时,而压力低到又不足以顶出叶片时,叶片就缩回到了转子底部,泵内的高、低压油腔就窜通了。 以上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呲开油封就成了必须,如果回油压力没那么高(有多高无法计算出来),如果停车转速降得没那么快,如果出口有单向阀,如果吸油口没有单向阀,油封就不可能会被呲开。 为了避免油泵因高压回流而损坏油泵,请在系统中加装出口单向阀,而吸油口加单向阀则根据需要可有可无,这些措施到位后,油封朝外呲开事故就得到了有效的避免。 山西斯普瑞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李 刚 王鹏飞 2017.6.22
叶片泵油封漏油深度分析 叶片泵、油泵中的油封(也叫轴封)通常耐压极限是2公斤左右,如果超过这个压力,油封就会朝外呲开,导致轴头漏油,产品结构中高、低压油腔处的密封都是比较严格的,高压油一般不会流通到低压区的油封处,而漏网到油封处的部分油也会从轴端通过轴孔流回到了低压进油腔,轴封处始终处于零压状态,只有密封件本身出现问题或油封的装配出现问题才会导致油封漏油,可在实际应用中,奇奇怪怪的油封漏油成了油泵中比较常见的故障,而经过检查并未发现密封失效或安装不当原因,那么,很多种油封漏油就成了难解之谜,过去一段时间里,大家对油封漏油认识不足,客户与厂家互相埋怨,谁也不能解释清楚真正的漏油原因,只能简单的进行油封更换或整个油泵退回原厂进行维修,这样处理的结果加重了客户与厂家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双方的积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从理论上技术上与实际经验上进行了深度分析,真正的找出油封漏油的原因,来供大家参考。 首先要确认一点,油封朝外呲开,弹簧外漏,油封骨架疲软,这种情况的漏油是今天重点研究的对象,其它漏油方式不在其中。这种油封损坏程度是油封漏油中比较恶劣的,比较严重的,也是最难理解的。 经过分析,油封朝外呲开只有一种原因,那就是内部遇到了强大的压力(大于2公斤以上了),高压油流到了油封处,而首先要检查的是它怎么能进入了低压区的,高压密封是否失效,如果密封没有失效,那么高压油又是怎么进来的呢? 笔者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利用油泵密封原理反推,把不应该成立的现象当成事实对待,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从理论上推导出来了油封朝外呲开漏油的原理。 这种朝外呲开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少一个都不能成立,这就是: 1、叶片油泵吸油口必须装有单向阀,油只能吸进来不能排回油箱。 2、叶片油泵出油口必须没有安装单向阀。 3、叶片油泵必须处于刚停车状态。 它的理由是,当油泵刚刚停车时,系统负载非常的强大,压力油瞬间反向逼进了叶片泵内部,当叶片泵的叶片因停车刚好缩回来时,高、低压油腔也正好刚窜通,高压回油同时又被进油口的单向阀堵住不能有效的卸荷,压力油就从压力侧板低压区的中心孔处逼到了油封处,这样,油封就被瞬间朝外呲开了。 吸油口的单向阀安装理由,如果吸油管路较长或垂直安装,油泵停车后泵内的剩余油液会排回油箱,再次启动时油泵会因吸油困难而损坏油泵,在吸油口处加装单向阀会将油泵或管路中的油保留在原处,这样有利于再次上油。 出油口处加装单向阀的理由,如果系统带压停车,系统内部还继续保持着高压,而油泵因低转速后已无力抗压,强大的回油压力会使油泵损坏,加装油泵出口单向阀就是将高压油挡在单向阀处,不让它回流,用以保护油泵的安全。 叶片泵在正常转速下或在有一定压力的状态下,叶片始终与定子紧密接触,这时,泵内的高、低压油腔是相互封闭的,当转速降到一定的转速时,而压力低到又不足以顶出叶片时,叶片就缩回到了转子底部,泵内的高、低压油腔就窜通了。 以上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呲开油封就成了必须,如果回油压力没那么高(有多高无法计算出来),如果停车转速降得没那么快,如果出口有单向阀,如果吸油口没有单向阀,油封就不可能会被呲开。 为了避免油泵因高压回流而损坏油泵,请加装出口单向阀,而吸油口加单向阀则根据需要可有可无,这些措施到位后,油封朝外呲开事故就得到了有效的避免。 以上分析属个人见解,可以切磋。 山西斯普瑞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李 刚 王鹏飞 2017.6.22
油泵的轴头油封朝外呲开深度分析 叶片泵、油泵中的油封(也叫轴封)通常耐压极限是2公斤左右,如果超过这个压力,油封就会朝外呲开,导致轴头漏油,产品结构中高、低压油腔处的密封都是比较严格的,高压油一般不会流通到低压区的油封处,而漏网到油封处的部分油也会从轴端通过轴孔流回到了低压进油腔,轴封处始终处于零压状态,只有密封件本身出现问题或油封的装配出现问题才会导致油封漏油,可在实际应用中,奇奇怪怪的油封漏油成了油泵中比较常见的故障,而经过检查并未发现密封失效或安装不当原因,那么,很多种油封漏油就成了难解之谜,过去一段时间里,大家对油封漏油认识不足,客户与厂家互相埋怨,谁也不能解释清楚真正的漏油原因,只能简单的进行油封更换或整个油泵退回原厂进行维修,这样处理的结果加重了客户与厂家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双方的积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从理论上技术上与实际经验上进行了深度分析,真正的找出油封漏油的原因,来供大家参考。 首先要确认一点,油封朝外呲开,弹簧外漏,油封骨架疲软,这种情况的漏油是今天重点研究的对象,其它漏油方式不在其中。这种油封损坏程度是油封漏油中比较恶劣的,比较严重的,也是最难理解的。 经过分析,油封朝外呲开只有一种原因,那就是内部遇到了强大的压力(大于2公斤以上了),高压油流到了油封处,而首先要检查的是它怎么能进入了低压区的,高压密封是否失效,如果密封没有失效,那么高压油又是怎么进来的呢? 笔者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利用油泵密封原理反推,把不应该成立的现象当成事实对待,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从理论上推导出来了油封朝外呲开漏油的原理。 这种朝外呲开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少一个都不能成立,这就是: 1、叶片油泵吸油口必须装有单向阀,油只能吸进来不能排回油箱。 2、叶片油泵出油口必须没有安装单向阀。 3、叶片油泵必须处于刚停车状态。 它的理由是,当油泵刚刚停车时,系统负载非常的强大,压力油瞬间反向逼进了叶片泵内部,当叶片泵的叶片因停车刚好缩回来时,高、低压油腔也正好刚窜通,高压回油同时又被进油口的单向阀堵住不能有效的卸荷,压力油就从压力侧板低压区的中心孔处逼到了油封处,这样,油封就被瞬间朝外呲开了。 吸油口的单向阀安装理由,如果吸油管路较长或垂直安装,油泵停车后泵内的剩余油液会排回油箱,再次启动时油泵会因吸油困难而损坏油泵,在吸油口处加装单向阀会将油泵或管路中的油保留在原处,这样有利于再次上油。 出油口处加装单向阀的理由,如果系统带压停车,系统内部还继续保持着高压,而油泵因低转速后已无力抗压,强大的回油压力会使油泵损坏,加装油泵出口单向阀就是将高压油挡在单向阀处,不让它回流,用以保护油泵的安全。 叶片泵在正常转速下或在有一定压力的状态下,叶片始终与定子紧密接触,这时,泵内的高、低压油腔是相互封闭的,当转速降到一定的转速时,而压力低到又不足以顶出叶片时,叶片就缩回到了转子底部,泵内的高、低压油腔就窜通了。 以上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呲开油封就成了必须,如果回油压力没那么高(有多高无法计算出来),如果停车转速降得没那么快,如果出口有单向阀,如果吸油口没有单向阀,油封就不可能会被呲开。 为了避免油泵因高压回流而损坏油泵,请加装出口单向阀,而吸油口加单向阀则根据需要可有可无,这些措施到位后,油封朝外呲开事故就得到了有效的避免。 以上分析属个人见解,可以切磋。 山西斯普瑞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李 刚 王鹏飞 2017.6.22
叶片泵进入伺服领域得天独厚 伺服节能是当前最时髦的一个词句,而如何选择油泵则成了一个矛盾的话题,有的说叶片泵不能应用于伺服系统,因为它的转速不能低于600转,还有的说它不能反转等等,其实,这些都是片面的看法,作为从事叶片泵生产和应用几十年的我,有必要将叶片泵的性能和在伺服领域里如何应用做一全面的介绍。 一、叶片泵特性: 压力高、噪音低、压力脉动小、容积效率高等等,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性能,但对其他特性可能大家都不会知道了,叶片泵与伺服应用参数有关的数据介绍如下: 以我公司现有产品为例,选择三种同排量但不同压力的产品做比较, S25V-19A-1C。 S25VQ-19A-1C。 S25VQH-19A-1C。 压力分别是17.5、21、26.5兆帕,排量60毫升/每转。 1、叶片泵可以上油工作时的最低启动转速: S25V-19A-1C泵是480-540转可上油工作。 S25VQ-19A-1C泵是500-550转可上油工作。 S25VQH-19A-1C泵是450-550转可上油工作。 2、叶片泵在额定压力时的最低保压转速: S25V-19A-1C泵是130转。 S25VQ-19A-1C泵是100转。 S25VQH-19A-1C 泵是90转。 如果不追求额定压力或容积效率的话50-100转之间都能保持在50公斤以上。之所以叶片泵在低速时也能有压力,是因为叶片的伸出只是在刚启动无压力时需要离心力甩出,当压力建立起来后,叶片的伸出不是靠甩而是靠叶片底部的压力顶出,所以,只要叶片泵有压力就能顶出叶片。 3、叶片泵流量零输出的最快停车时间: S25V -19A-1C泵是4秒。 S25VQ -19A-1C泵是4秒。 S25VQH -19A-1C泵是3.5秒。 4、叶片泵可达到的最高转速及最大流量值: S25V-19A-1C泵是3000转:180升。 S25VQ-19A-1C泵是3000转:180升。 S25VQH-19A-1C泵是3000转:180升。 5、叶片泵在额定压力时实测的容积效率: S25V-19A-1C泵是89-91%。 S25VQ-19A-1C泵是86-89%。 S25VQH-19A-1C泵是91-93%。 二、如何杨长避短: 叶片泵的启动最低转速要比齿轮泵柱塞泵的高一些,但据我们实测,应用率最高的齿轮泵启动转速也是在350-450之间,没差多少,因为油泵的吸油条件都是一样的,既油泵内部经过旋转产生的真空度大小才是吸油的唯一条件,而不同的油泵除了零件材料大小、强度、形状不同外,原理都是一样的,只是应用领域不一样而已。 如果使用叶片泵必须在600转以上启动,1000-1500转最理想,50-150转低速保压,这就叫高速启动、低速保压原理。这些条件的变化在伺服系统里属于小儿科可轻而易举的实现。 关于反转停车,这是一个不符合科学的做法,尤如在高速上跑的汽车,能否最快速的停车刹车是考验车型的硬指标,根本不用倒车去实现停车位置,而快速倒车还能损伤机械部件,油泵也一样,能以最快速的停止供油让设备停止动作是根本,而实现这一目标有很多的方法,如在快速降低转速的同时将多余的流量转移到旁路泄掉就可实现,通过反转停车的方法虽然达到了最短时间零流量,但对油泵内部零件造成的硬损伤是看不见的,任何一款油泵也经不起正反转折腾的,正反转只会加速零件磨损影响使用寿命。 上面做的快速停车就是针对这一要求做的实验,3-5秒的快速停车足以满足设备需要了,没有必要斤斤计较那半秒速度。 启动转速的最低要求同样也是不明智的,使用伺服电脑编程,能高速启动低速保压就什么也解决了,为什么还要最求低速启动呢?多此一举。 三、叶片泵应用于伺服系统的好处: 1、叶片泵除了噪音低、压力脉动小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技术成熟,产品价格低。 2、高压叶片泵的压力可以达到高26.5兆帕,可以和柱塞泵媲美。 3、通过以上三种不同压力级别的叶片泵比较,25VQH系列的高压叶片泵无疑是最理想的油泵之一。如果压力不高的话,又对噪音有特殊要求那么S25V系列的叶片泵是最适合的产品。 4、叶片泵产品成熟,技术过硬,价格低廉,不需要开发新款叶片泵。 四、总结: 在当今以节能为主旨的液压设备中,如何选型、如何应用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各有特色,但绝不是齿轮泵一枝独秀,叶片泵应用前景非常广泛,而子母叶片泵在伺服领域里的应用也只是刚开始,还有可能挖掘出新的特性,还有待于叶片泵的工作者们努力奋斗。
市长大人:晋中市榆次文化广场改造成功后的垃圾成堆影响市容 晋中市榆次区中心文化广场的基础建设改造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已经改造成功,整体设计思路与规划也基本到位,又经过了一年多的性能检验,目前,暴漏出了几个问题需要市政府继续解决和完善。 1、垃圾成山,管理缺乏: 垃圾的处理基本不到位,我经常晚上去逛一逛广场,目睹垃圾成堆现象,感觉与崭新的城市形象极不相称,硬件与软件也极不对称,还看不到环境管理队伍的作用,他们最多只是应付一下。如果市长有时间的话,可以到购物中心门口,百货大楼门口、君豪门口西面与广场接壤处看看就知道问题的严重程度了。 2、地下停车场: 地下停车场进出口堵塞且混乱,不安全也不方便,没有最大限度的利用停车场的功能。我去停车场看了几次,停车率不足50%,地面上却车满为患,这是为什么? 3、翻越栏杆: 有些少数不自觉的市民经常翻阅栏杆,早期有警察叔叔站岗护栏,过了没几个月就放任自流,翻越栏杆真的很丢人,有损形象,为什么要放弃管理?真的没有办法了吗,我看不一定,最近,我看到驾校科5是让每一位新司机在路口执勤,维护路口的行人秩序,这个办法就不错,可以借鉴吗。 4、路口夜间通行困难: 本来广场建设初衷是不让行人横穿马路,可是自修通了地下通道后,晚9点关闭通道,夜间通行倒成了困难,这是个管理问题,是否可调整一下方法,让市民24小时可自由通行。 谢谢市长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