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临远方 君临远方
关注数: 319 粉丝数: 1,201 发帖数: 10,794 关注贴吧数: 22
发个技术贴,个人感觉很难领悟的点,有缘人看到定有大收益。 比较忙没时间去仔细编辑图片视频,说不定以后补上。 已经坚持打球每周五次以上,周末经常早晚双练一年半了,感觉技术进步了不少,尤其是最近的几个体会,对我的提升非常大,上周遇到一个以前经常练球的球友,他以防守著称,练球时候的正反手怼起来很厉害,这次跟我练,他自己感觉质量完全对不上了,我总是比他多一板,发力他就招架不住,我也感觉到他的沮丧,如果以前一个水平的球友突然比你厉害了好多,确实有点沮丧,就跟我疫情那一年多没打球,手感生的不好意思跟人开局。 吹牛完了,进入正题,最近体会的两个点: 一是二次引拍,启发来自于b站的一个业余小宇老师教拧拉,我以前看过很多视频,高清慢动作对着练,就是拧不出质量,拧不出旋转,不能拧强点的下旋,这次老师讲解的,拧拉第一步是脚步到位后,顶肘小臂后引到拍尖对准了自己,这时候引拍已完成了90%,等候来球,最关键就是最后10%,然后眼看球来了,拍子要继续后引,引到你所能承受的极限,再甩出去,这样拧拉的质量会提高好几倍。为什么要二次引拍,因为如果你一次全部引拍提前到位了在这个位置肌肉会很紧张,不能放松,就跟拳击那样,想出拳质量高,第一步是把拳头后撤到适宜的发力位置,准备出拳的时候,拳头再来个小幅度后撤,再打出去,力量会更大。 我向来会举一反三,仔细揣摩发现无论是正手、反手攻球、拉球、包括发球都存在这种二次引拍现象,其实最容易的正手拉球,练得多了下意识里会有二次引拍,只是我们没怎么注意。 二是如何正确收小臂,我以前收小臂的动作,得到了袁义兴教练的肯定,他说我小臂收得好,我们市冠军也这么说过。但是只到最近,我才体会了如何正确的收小臂,我以前的收小臂最少浪费了30%的球质量,我去观察球馆里的高手,还真没有几个小臂收得好的,这一点领悟我最近还在实战练球,吃球更稳了,正反手都更爆更稳了,冲下旋就得这样收小臂才行,感觉我到技术飞跃的时候了。我这里推荐一种方法,大家对着实践就能找到你最佳收小臂的方法:正手拉球为例,引拍,重心压右腿,蹬地顶胯肩膀转动,肘部往前击球,最关键就是肘部的位置,你把击球时肘部的位置逐渐的前移,一直前移到整个小臂都在身体前方,每个点都尝试,击球瞬间肘部顶住,再收小臂,肯定会发现一个最好的点,球最爆的点。我以前一度认为我这一点做得够好了,现在看来,以前小臂还是收早了。b站视频我去找找链接,有个孙颖莎的49秒练球视频,非常值得参考,参考点就是肘部位置,和收小臂的点,我有次去打球路上反复看这个视频看出了门道。
好家伙,说一下自己第一次参加开球网积分赛的经历 湖北黄石市,有国乒训练基地在,有好多省退小伙,业余水平整体不低。6月底参赛。 因为第一次参赛没有积分,想多练练球就报了丙组和乙组双线打,自己自评分数应该在1600-1700段,分组后丙组9人,乙组8人,都是前4出线,丙组先当作热身,丙组人都是1550以下或者没积分的,水平都不低也不高,就靠发抢得分就够了,小组全胜出线。16进8淘汰赛没想到碰到个硬茬子,遇到一个有点专业范的小伙子,练球正手拉反手拉都比我稳,我有点慌,问他,你这水平怎么小组第4出线?他说第一名厉害,后3个是积分一样,算小分他第4,然后开球3局2胜,我开局就0:5落后,心里立刻有点虚,不过好在通过发抢追到3:5,然后感觉对方也有点慌,再一想,对面水平要是真高就不会小组第4出线,于是就稳扎稳打,第一局居然逆转了,然后2:0拿下了。 然后就去打乙组小组赛,连续作战,结果乙组第4才出线,几个长焦大爷正胶大姐不好打,下一场对战另外个小组第一,我想这下完了。 一会播音员话筒喊我去打淘汰赛,我以为是丙组8进4,我小组第一,肯定对战的另外个组的3-2名胜者,我心理是觉得胜定了,就当作练习打了,练发抢,接发也抢,为乙组淘汰赛练手,2:0赢了,到裁判长那里登记才知道我是把另外个乙组第一给淘汰了。。。。我球友告诉我说你淘汰那个人很厉害的,还好你不知道他是小组第一。看来比赛心态和气势很重要。 丙组一路进决赛,决赛5局3胜,碰到一个动作框架很好的鄂州市赶来参赛的小伙子,他也是第一次参赛,正手一板球太爆,1:3输了,实力确实不如。 乙组淘汰了小组第一后信心大增,8进4又胜一场,半决赛碰到个长焦大姐,对方一个劲的恭维说我拉球质量高,我肯定能胜,她进4强就满足了,叫我别打太狠了,把我都说不好意思了,一打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第一局大比分输了,第二局慢慢适应了,可惜10:12输了,再来一局我有信心能拿下。可惜是3局2胜,跟长焦大姐打决赛的对手是个双反大叔,跟我打我最近连续胜他几次了,可惜我没进决赛。 总得来说这次比赛发挥得有好有差,拿了2个奖品,2块三维得底板,还有一些其他的食品饮料啥的,赞助给的。查了下积分,1620,好像有点低。颁奖照片我一会去手机找找看。
理性看待奥运女队名单,看似稳,实际凶险得很。 权力的游戏告诉我们,凡事往最坏的方面考虑。 奥运压力大得难以想象,两个0奥运经验的女选手打女单,很难hold住。 不可否认,现在陈梦孙颖莎的实力是最强的,对伊藤也是最稳的,指常规比赛。 回想一下, 04雅典决赛,王皓此前对刘承敏7连胜,决赛败了, 08年女单1/4决赛,这么有统治力量的张怡宁,对冯天薇,激战6局险胜,每局都是10分以后分胜负。东京奥运会女单实力还没有张大魔王这总统治级别吧,很可能也会激战一番,结果不好说。 16年里约,龙队的实力,历史上最强的统治级别,而且状态这么好,也2:2战平郑荣植,第5局落后翻盘,不然很紧张的,对阵水谷隼,对方拼劲异常猛烈,还好龙队实力足够强,也被对方拿了2分。今年的小胖的状态可以说跟里约龙比还差一截,奥恰,雨果,法尔克,小林,张本都是小胖的苦手,韩国张禹镇,郑荣植奥运都是打鸡血的人物,也不是那么好对付,我个人感觉马龙甚至更稳一些,小胖可能还会翻车。 还有里约的团体,刘国梁都捏了一把汗,许昕输给水谷隼可以说不算爆冷,水谷隼已经达到巅峰状态了,能赢巅峰马龙2局不是那么容易的,还好男双险胜,不然决胜盘水谷隼对继科,个人感觉水谷隼胜面更大。 所以说,东京奥运会势必凶险异常,女单夺金概率比较低,男子更稳一些。 最差的结果,伊藤夺冠,小胖进不了决赛。
分享精品,发现了一位大神写的文章,把乒乓球运动原理讲了个明明 【基础篇】第七章 发力的优化 前面我们说到,乒乓球运动是一项持械击打的速度叠加运动。所谓速度叠加,狭义上讲是将人体各相关肢体的速度高效地叠加在一起使得球拍在击球的瞬间有一个更快的速度。而各肢体的速度是通过相关部位的肌肉发力获得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想出球有高质量,就需要发力,而发力是需要技巧的,发力是需要优化的。 发力的优化,是解析乒乓球击球技巧的必备基础知识之一。 一、发力的优化 我们已经知道,人体的发力有两种类型(见基础知识篇之发力的种类),其中的“定力”尽管是束缚肢体运动的力,对提升肢体的运动速度是一种副作用,但“定力”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副作用,这是因为人体有很多的特点,其中之一就是拥有关节,也正是因为拥有关节,才得以让我们有了发挥“定力”的作用,可以充分地利用“定力”对发力的效率进行优化。 为了说明“定力”在发力优化上的作用,我们不妨先来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 (1)右臂放松自然下垂然后用大臂带着小臂使掌或拳轻击头部; (2)在完成多次击打的基础上让大臂带者小臂的运动逐渐加快; (3)在加快击打头部的中途用左手突然挡住大臂使其停止运动。 吃惊了吗?你的头部是不是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受到了重击? 从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当大臂和小臂一起运动的时候,突然让大臂停止运动,小臂就会突然加速,这种现象,就是物理学里面的动量守恒,但由于动量守恒专业性较强,这里就不作过多地讲解了,只要知道这个现象即可,大家若有兴趣,不妨去看物理书籍。 人体运动中的这种现象,也即部分肢体突然停止运动导致另一部分肢体加速运动的现象,在运动学里面称之为鞭打。鞭打,是一种对人体发力优化的技巧,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体育运动之中,如标枪、足球、网球、羽毛球等,都用到了鞭打。 二、鞭打的条件 实施鞭打,就必须要有实施鞭打的条件。为简化,下面仅考虑正手拉球时大臂与小臂在实施鞭打时所必须要具备的条件。 (1)首先,要有运动,也就是说大臂和小臂必须处在运动之中; (2)其次,要有链接,也就是说大臂和小臂必须要链接在一起; (3)最后,要有关节,也就是说大臂和小臂必须有活动的关节。 要实施鞭打,就必须要满足上面的三个条件,如果我们的大臂和小臂都不运动,就没有办法实施鞭打;如果我们的大臂和小臂没有链接,也就没有办法实施鞭打;如果我们的大臂和小臂之间没有可供活动的关节,也没有办法实施鞭打,而只能是棍打。 从上面实施鞭打必须要具备的三个条件,特别是第三个条件,我们可以知道,在实施鞭打的过程中,肘关节必须要放松,放得越松,鞭打的效果就会越好。若肘关节没有放松,大臂在停止运动的时候,小臂就会在大臂的束缚下难以加速,甚至还会随着大臂一起停止运动,运动一停止,也就没有办法实施鞭打了。所以,要想实施鞭打,肘关节的放松是关键,若肘关节不放松,鞭打的效率就不会高,甚至还有可能无法实施。 至此,我们就非常容易地知道了鞭打的技巧。 第一,大臂和小臂在一起运动时,要使大臂制动(瞬间停止或急剧减速);第二,大臂制动时,大臂和小臂的连接处也即肘关节要充分放松,以提升鞭打的效率。 特别提醒: 实施鞭打时,是身体带动大臂,大臂带动小臂,而不是相反。 目前有些教材或教学里,有用小臂带动大臂击球的说法,这个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由于肘关节的存在,用小臂带动大臂击球是不可能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用很简单的实验去证实,比如当我们发力收小臂的时候,小臂是绕着肘关节转动的,而且是唯一的运动方式,而这种绕肘关节的转动方式,是没有办法带动大臂的。所以,乒乓球的运动,只能是大臂带动小臂,而不是小臂带动大臂。 三、鞭打的实施 (一)鞭打中的发力 知道了鞭打的技巧,就可以来讲鞭打的实施了。为了问题的简化,我们依然还是以正手拉球时大臂和小臂的运动关系来加以说明。 上面的实验,是用另外一只手去拦截大臂导致其停止运动的,当大臂停止运动时,小臂会突然地加速,这是实验中实施鞭打的方法。但我们在实际的拉球过程中,显然是不能用另外一只手去迫使大臂停止运动的,因为这样做,就使得整个的拉球动作变得复杂起来,动作复杂以后,无论是动作的连续性还是与其他动作的衔接,难度都会加大。所以,在拉球的过程中,是不能用另外一只手去拦截大臂的。 大臂的制动,并非一定要依靠另外一只手,因为我们人体不仅可以发“动力”,还可以发“定力”,可以发挥“定力”让肢体稳固的特点来使大臂制动。 (二)鞭打中的智慧 人体的鞭打,与双节棍、软鞭等的鞭打有所不同,双节棍和鞭子的前端在制动以后,末端只能完全按照既定的规律去运动。但人却不完全是这样,当大臂制动导致小臂加速时,小臂还可以主动地发力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挥拍的速度。这就是制动以后的主动,也就是说小臂在加速以后的挥拍阶段,人体依然是有自主权的,依然是可以在人体的控制之下运动的。有人将人体的这种在鞭打中依然能够自主控制的能力称之为“智慧鞭”。 不过,这个技巧的难度非常高,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做到,不适合初学者学习,也没必要刻意地追求。 (三)鞭打的多环节 鞭打,我们是用大臂和小臂举例的,但鞭打不仅是大臂和小臂之间才可以实施的,人体的其他环节也可以实施。比方说,我们的肩部在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着手臂一起运动,当肩部制动时,整个手臂就会突然加速。所以,鞭打不仅存在于大臂和小臂之间,也存在于其他的环节,比如横拍反手的弹击,就是小臂带着放松的手腕在击球时的制动使得球拍突然加速而实现的。 (四)鞭打中的外力 鞭打过程中所需要的制动,并非只能采用“系统内”的“定力”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外部”的力量来实施。 比如当我们在正手位拉球时,发力腿就很难导致其他部位的制动,但我们却可以通过另一侧腿也即支撑腿的反向发力蹬地来完成,另一侧腿的发力可以导致髋部制动从而导致躯干上部的肩部突然加速并带动手臂加速挥拍击球。 有些右手握拍的运动员,常将护膝戴在左腿上,其原因就在于这类运动员在拉球的过程中用左腿制动身体时过猛过狠,使得左腿承受的冲击力过大,导致了左腿受伤的概率大于右腿,这才出现了护膝戴在支撑腿而非发力腿上的现象。 四、鞭打的学习 (一)鞭打需要技术基础 鞭打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 当我们使用“定力”让大臂制动的时候,是会导致相关肌肉跟着一起发“定力”的,这就特别容易干扰关节的放松,这也就是为什么鞭打的技巧是一个高级技术的原因了,因为这里面既有发“定力”的制动,又有放松发“动力”的要求,没有大量的练习,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作为一般水平的业余爱好者,特别是初学乒乓球的人,最好还是要多练习通过发“动力”以提升挥拍速度的技巧,在熟练掌握了这个技巧的基础之上,再去学习鞭打。 另,通过“动力”来提升挥拍速度的技巧,也是需要较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学会的,对一般人来说,若按每天一小时计算,大概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才能初步掌握,而鞭打是需要在熟练掌握了这些技巧以后才能去学习的,如果没有这个基础,盲目的去追求优化,实施鞭打,就极有可能连“动力”挥拍都难以学好。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智慧鞭的学习难度更高,是在一个极其短暂的时间内实施的,而且在这个极其短暂的时间内对身体各部位的发力要有极其精确的控制,所以智慧鞭对专业运动员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一般业余爱好者来说,几乎是没有办法学会的,知道有这么回事就够了,没有必要花时间去追求。 (二)鞭打需要生理基础 鞭打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也需要一定的生理基础。 我们在优化发力的过程中也就是在采取鞭打技巧的时候,难度是比较大的,因为它是一个小幅度、大力量、急刹车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人体的生理条件要求是很高的,如果生理条件不允许,就特别容易受伤,特别是在长期的训练和实战应用的时候,受伤的概率会大大增加,需加以关注。 关于这一点,我们用腰部和手臂之间的关系来举例说明。 我们在拉球的时候,是需要转腰的,腰部的转动就带动了手臂,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在中途突然将腰部制动,我们的手臂就会突然加速,这就是我们实施鞭打的基本要求。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想让更多身体的“力量”传递给手臂,就需要提升腰部的转动速度,就需要发很大的力,发力较大又突然地急停或急剧减速,对腰部的冲击是很大的,就如同高速行驶的车辆突然急刹对车辆的损坏较大一样,再加上腰部急停或者急剧减速以后,手臂会突然加速,这个手臂的突然加速,会突然地拉扯肩部,对肩部也有损伤,即使没有急性受伤,长期下来也会累积受伤。 所以,作为业余爱好者来说,在学习和使用鞭打技巧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如果没有三到五年的基础训练,如果没有将相关的肌肉练得比较强壮,最好不要学习和使用这个技巧。乒乓球是一项可以打几十年的运动,若为了提升那么一点击球的质量而受伤,那就得不偿失了。 五、鞭打的应用 鞭打是一种发力的优化,不仅可以用于拉球,也能用于发球。 关于技巧的应用,我们在后面会有专门的讲解,这里仅说一下鞭打在发下旋球过程中的一点应用。 发下旋球时,小臂在引拍的过程中要适度地外展,在球下落时小臂要带着放松的手腕去挥拍击打球的中下部或底部,击球瞬间小臂制动,使球拍加速切击球的底部。这样的发球,就可以让球又短、又转、两跳不出台甚至回滚。 要学会这类发球并不难,一般来说,三到五个月的练习时间就能基本掌握。 说到学习,大家不妨去观摩一下高手们发短下旋的视频,他们在发这种球的时候,会有各种各样的身体语言,但无论采用什么动作,在击球的瞬间,他们都会有一个小臂的制动,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清晰地观察到这类技巧。
浏览贴吧精品区的一些技术理论感悟,制动是错误的,握拍非常重要 硬核技术贴永不过时,今天放假前最后一天班甚是悠闲,在办公室慢慢看瓦吧精品,一些感悟与瓦吧球友交流。 1、乒乓球技术太深奥,永远不要轻视,业余球友悟性高的能走上正确的道路的都是天才。专业队里的也很多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动作大多是对的,讲给我们业余听的不一定对,只有用心去仔细看动作,慢动作。 2、关于李晓东视频里讲的,要在拍子离球20公分左右加速,目的是为了击球瞬间加速还很强烈,因为拍子撞球瞬间,虽然有胶皮形变,时间很短,球反弹非常快,肯定 比你击球瞬间的拍子速度快,如果此时拍子没有继续加速,就成了瞬间击打球,甚至碰球,就是常说的吃球时间太短,球质量就不高。这个简单道理大家都懂,如果此时拍子还有很强的加速,比出球速度更快,追着球速顶着球,持球时间长一点再甩出去,给予球的动量是极高的。 简短概括就是:击球瞬间拍子要有很强的加速度,同时拍子速度也要快,这就是为什么要拍子离球20公分左右加速的原因,速度起来有个过程,这就是加速的距离,看许昕樊振东冲下旋,拍子引到屁股还过点,就是为了预留加速距离。 3、关于很多教学视频里说的制动,肯定都是错误的,原因1就是第2条理论,制动就是拍子不加速,不加速球直接反弹飞走了,制动就是减少吃球时间,除非你不需要吃球时间,我想了一下,攻球拉球搓球个个都需要吃球时间,只有发球,因为要收住力量防止出界,稍微需要制动。原因2就是制动这个词讲解的人自己都没搞清楚,典型案例就是乒乓网师傅讲的一期视频,拉球还制动。 4、蹬转收,业余球友90%被这3个字误导,收小臂最简单,转腰也简单,最后大部分人都是注意力放在转腰收小臂上,忽略了提升球质量的关键:大臂顺势往前带动小臂再收,攻球,拉球质量提升都在这一个点。这就是为什么5岁专业小孩能打出比成人还爆的球。成人一只小臂最多10斤,小孩一个身体80斤,打到球上,怎么比。 5、最后,横板握拍不是那么简单,非常重要,合格的握拍我认为是起重下旋时候食指还能紧贴背面,且这样还能攻球,这一点我尚在摸索中,不一定对,最近3个月打球频繁,基本每周5次以上,调整了握拍后球技感觉涨了不少。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