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哥☜ yay99199
关注数: 489 粉丝数: 1,100 发帖数: 49,507 关注贴吧数: 68
【信任和掌控】志愿服务和风筝 我们知道,在婚姻和感情当中,一方越强势,越想控制弱势的另一方,就越容易激起对方的摆脱和对抗。 情侣之间要互相信任,不能疑神疑鬼。到了互相信任的阶段,彼此如胶似漆,你想赶ta走,ta都不走; 同理,越想控制ta,ta就越容易产生离心力,ta想逃。这样的事情,我们都看过、经历过。在这里我并不是要说情侣之间的信任问题,而是想说说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也和这种情况类似。 情侣之间的关系就像风筝一样,收的越紧,线越容易断 全国有很多血站都曾经组建了自身范围内的志愿者服务队,大多数是学生为主体,少量的社会人士,当然其中起到主导作用的还是社会人士。毕竟学生有学业在身,缺乏社会经验和资源,毕业之后未知数很多,不可能作为长久之计来发展。大多数血站只是以高校学生队伍采集全血为主要目的,在志愿者队伍中,无法起到核心与领导的作用。 血站也想控制社会人士的少数的那些核心志愿者,但是通常事与愿违。 原因么不外乎人心很复杂,名利双收的事情是最好了,既有面子也有里子。 在血站的志愿服务队伍中,志愿者、包括学生都不是弱势的一方,都会有自身的思维和判断,不会盲从和听命于血站的号令。不管于公于私来说,志愿者都有家业、事业、志业这三者的考量和平衡,精力投入的多少完全取决于志愿者的认知和安排。 如果没有充分动员大家对公益事业的认同,仅仅依靠剃头挑子一头热,是很难保持高涨的激情。血站无法给与那些人想要的,自然大家就一拍两散。说到底归结于一句话,血站的组织管理是失败的,我们能让志愿者获得什么,思想和行动的高度统一,形成凝聚力是我们志愿服务的立足基石。 如何组建一支有文化、有凝聚力的志愿者队伍,更多的是精神上对志愿服务的高度认同,以及这份事业对我们的吸引力。任何机构完全依靠行政资源和物质吸引力都会脆败无疑。 有些东西无法持续给与的时候,关系就会中断——这一点都不难理解
【说说删帖尺度】诸位新吧务可以略松一点 吧友新来的不少,对献血的理解深浅、角度不一,有的帖子的确存在一些不严谨的问题,你我看了之后,又好气又好笑。这些观点,本来是需要非常严谨的。 比如20160310 删除的两个帖子1、我大学献过200毫升血,说下献血副作用。 这个标题就存在严重问题:结论和现象是两回事,我们可以说我们的献血体验,献血后的身体出现的状况,是否和献血存在作用关联,楼主根本没有任何证明,结论显然不成立,删帖是严谨的,这名吧务做得对,其实我也想删除,只是没看到。 ——标题宜改为“我大学献过200毫升血,说下献血后的体验(状况)”都可以,副作用就不能用,什么是作用?请楼主自行查询。 算了,还是我我来告诉大家吧: 从广义上讲,如果做了某些事或者某些物品在另外一件事上或者物品上起到了改变的效果称之为起作用,而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可以等同于效果。 所以,该贴楼主的观点 根本没有证实,不成立、无依据的结论在献血吧没有任何市场,这样的故事,我们见的多了 2、整个献血吧,怎么一篇讨论献血副作用的都没有 这个帖子有不严谨的地方,我看到了,所幸对献血的歪曲并不多,所以我没有删除。虽然我也相当不满意这种不负责任的观点随意表达,给楼主一个接受再教育、再分享的机会吧。 以后诸位吧务们的手头尽量松一点,没有把握的问题,大家在献血吧的管理员群里问一下,大家商议下最好。当然删了就删了,没啥大事。能不删就不删,让不同意见的人说说,大家交流下意见也不错。 有不同意见可以表达,只要不是严重违规,一般不删除。如果不慎删除,大吧还能恢复,大不了我们主动道歉一下。 最后强调,所有吧务们的行为,我们都支持。如果尽可能温和一点,外界矛盾就不那么尖锐,处理回旋的余地会较宽松。 有的帖子删除了,吧务做得对,我就不再赘述。 感谢所有勇敢大爱的吧务和吧友们
说说“歪果仁”的献血 作者:kun yu 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zhihu.com%2Fquestion%2F22452808%2Fanswer%2F21404110&urlrefer=25906d1de715fec15545089b04345fc9 来源:知乎 国外有无偿献血么? 献血对人的身体可能也存在影响。 在国外怎样处理医疗用血问题呢?国外两字包括近二百个国家和地区呢。 先上图。 从上图数据来看,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的较多国家千人中的献血人数都达到了30以上,中国当然也不算最差。 顺便一说羊岛无偿献血可以满足医疗用血需求(虽然一直很紧巴巴的)。 羊岛是什么国家地区(澳大利亚???) 从用血价格来说,其实病人也都是要花钱的: 在知乎的献血相关问题里已经说过了,血抽回来不是装瓶子里放着就行的,需要各种保存处理,这些都需要钱。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ncbi.nlm.nih.gov%2Fpubmed%2F2020994&urlrefer=e459bf8992c30c93e6e177ac2e27861c,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ncbi.nlm.nih.gov%2Fpubmed%2F21174480&urlrefer=0bbf22be462267436d83b52b0e1a1d11 我们无偿献血,但用我们血的人却要交钱给医院,是不是我们被人卖了还要帮人数钱? 为什么要献血?为什么要无偿献血?献血对身体有益还是有害? 再顺便一说,我有次不慎割伤,大半夜的去医院急诊室缝针,一分钱都没付,根本就没有人问钱的事情。 但是医院没收钱么?不是啊,他们也收了,不收医院还开不开啊?我缴税还有保险的钱有一部分就被医院收去了啊。我回家之后过了几天还收到封政府相关部门的信(这里部门太多忘了具体哪个了)说我去急症室的钱已经付了不用担心。 良好的医疗保障系统才是最重要的,看看献血人数多的国家大多是发达国家就知道了。
人民日报:中央要求拆除小区围墙——非拍脑袋决定 昨天(2月21日),中央公布了一份重磅文件,不仅“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 还要求“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 围绕这份文件“拆除小区围墙”的要求,赞同者有,质疑的声音也有。有人疑问:没有围墙,物业怎么管?陌生人随意进出怎么办?还有人冷嘲热讽,认为中央推广的街区制无助于疏解城市交通拥堵,这么干是拍脑袋做决定。 拆小区围墙是拍脑袋决定吗?当然不是。中央为何要发文件推广街区制、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不妨往下看。 城市病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回到文件制定的出发点上。 这份文件,全称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作为时隔37年重启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配套文件,它勾画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路线图”,说它重磅一点不为过。 经过37年发展,中国城市日新月异,但问题吗?也不少。尤其是各种“城市病”,必须得治,刻不容缓。这就是这份重磅文件的出发点。 对于中国的“城市病”,文件里这样表述:城市建设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节约集约程度不高;依法治理城市力度不够,违法建设、大拆大建问题突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蔓延加重。 在中央看来,封闭小区是当前城市病的一大病因。随着大宗用地开发越来越普遍,宽马路、大广场、超大封闭社区形成,迫使人们不得不开车出行,却拥堵在路上。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不但造成街区宜居性不高,社区活力缺乏,也令不少人的城市生活并不快乐。 这些“城市病”需要治到什么程度?中央有总体目标:实现城市有序建设、适度开发、高效运行,努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实现“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就是中央着力推出的新举措。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