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i3000 hii3000
关注数: 13 粉丝数: 201 发帖数: 1,126 关注贴吧数: 3
坚持不带拳套决定传统武术擂台赛改革的成败 当年中国开展散手运动的时候,是不戴拳套的,从留存的少量视频资料上看,比赛中有大量的传统武术招式,很有味道,但是在后来一系列的原因,特别是受当时流行的西方现代搏击思想影响,比赛也带上了头盔和拳套,从而发展为现今西洋拳模式的“散打”运动。 散手发展为散打是一次失败的传统武术改革,现在的WMA中国武术职业联赛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就是要重振传统武术的擂台竞技功能,还原真正中华传统武术,而在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赤手(裸拳)的比赛规则。 裸拳(在拳面上不带任何护具,包括不带分指手套)情况下,是最接近实际社会生活实际格斗的方式,中华传统武术中各种招式的精华也在其中得到体现,由于裸拳击打时很容易使手部受到伤害,所以传统武术对于精细招式的用法比西洋拳更多,更注重击打方式和力量控制。 增加手部威力的方式也就产生了两种方式,一种是增强手部的硬度,如千层纸,铁沙掌等练习方式,就是来硬的,另外一种就是以柔克刚的方式,如太极拳、八卦掌等的打法,不管方式如何,赤手(裸拳)规则下都会导致传统武术特点得到正确发扬。 戴上了拳套,运动员就可以放手肆无忌惮的击打,几乎不担心手部受伤,从而使格斗技术不得不向增加击打力量和速度(也就是重拳重腿)的方式发展,同时也是由于戴着拳套,双手护头几乎完全防护住头部,使得双手护头这种防护姿势成为经典的西洋拳格斗姿势,而这种方式从武学上来看是非常可笑的。 所以,我认为在WMA规则的改革中,赤手(裸拳)方式是最为重要,最需要坚持的,可以戴上护腕和护手背还有头盔,这些都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比赛安全。是否在赤手(裸拳)的规则下比赛,是传统武术竞技与西方武术竞技方式特点的分水岭。
WMA武术职业联赛如同传统武术格斗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WMA武术职业联赛对传统武术来说,是一次改革的突破及起始,即使对目前流行的格斗方式来讲,也有很多理论创新和实践的创新,可以说不是过去的小打小闹,拆东补西,而是一次思想和实践上的改革。作用就如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样。 不要以为人们都支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那些新事物,回首想想,当初每一件新事物出来之后,漫骂攻击者满天飞,流涕失望者众;新事物的出现也的确闹过不少笑话,然后这么多年过去,多少人在感谢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啊。 漫骂攻击WMA规则改革的人请好好想想,多看看改革的优点吧,多看看WMA,以许这样,多年回首后不会笑话自己,而是自豪的感觉。 对于WMA,很多人嘲笑他,这个我是理解的,包括我在内也在继续嘲笑它现在的某些表现. 不过一个新事物总是有一些优点在内的,有那么多企业家和单位包括CCTV5在支持它,如果没有优点在内,是不可能受到相当大的支持的,把CCTV5和那些企业家以及武协完全当白痴,是一种无知的举动. 我喜欢WMA的一点在于,他放弃"中华武术天下第一"的思想,而只是把中华武术中"招数精妙,丰富"的这一特点加以放大,试图在世界众多格斗方式中占有一席之地.把喜欢欣赏,研究中华武术招法路数的一些人吸引过来,从来完成某项使命;这比那种妄想囊括所有格斗精华,处于至高至上,天上第一的格斗方式要实际得多. 拳击,空手道,踢拳,桑搏,修博,自由博击,跆拳,泰拳等等世界流行的格斗术各有其优点以及众多的FANS,已经形成难以动摇的圈子和地位,想要与这些格斗术争夺市场,中国的散打在进行一项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技术上散打和这些格斗术实在是太相似了.你再发展能发展到什么样程度呢,不过最后变成和他们相似的东西而已. 而WMA不同,虽然在格斗效果上无法和这些流行的格斗术相比,但自身有他们无法相比的特点,那就是"招数精妙,丰富"的中华武术特性,并且可以得益于完整的技术体系(有千年传统武术经验理论的积累以及文化人群的传播),可以在众多的人群中进行推广,比如学校,少儿至中老年,运动会,同比例的男女等等,弱化了格斗效果,但增强了格斗体验,这是其它格斗术无法与之相比的地方,只有这样,中华武术才能借其方式在世界得以发展发扬光大,从而带动其它的中华武术格斗形式.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