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三炮
深中三炮
关注数: 13
粉丝数: 222
发帖数: 11,272
关注贴吧数: 15
关于JW“社交系统”的瞎想(缅怀JPB向) 曾几何时我兴冲冲的加了一个百度讨论群,一进群就问大家伙fb名字,想着大家都玩JPB(侏罗纪公园建设者,系侏罗纪世界手游上一代作品),游戏加个好友还能互相串个门啥的--毕竟这些游戏玩到后来也不会有啥太大的新鲜玩意儿,像增加好友拜访好友公园都是一种难得的小趣味。但可能大家为了防Hentai,都没有理我... 反观如今的JW,也是fb绑定,国服貌似是百度代理,那么为何不效仿JPB的社交功能,并且再加一套贴吧账号绑定,实现更多玩家的互动?(当然是很有限的互动但聊胜于无嘛) 试想一下,好友之间可以相互串门,留下comment;或者可以相互帮助,资源、龙都可以赠送然后获得一个“雷锋值”积累可以商城换点东西;还可以开启更符合国情的对战嘲讽系统,可以在pvp对战的时候(虽然是人打ai但是也可以搞啊,ai也可以反过来嘲讽玩家来增加趣味嘛)选择类似“哈,你的龙太弱了!”“你的队伍有断层要努力哟”之类的文字;甚至是玩家支架可以组织工会,这样每次冲击一个建筑/孵化目标的任务会更有竞争性和趣味性(按工会的排名来确定得到的奖励)。 大家觉得我的设想如何?嗯,反正我光是想一下就已经兴奋得不行了
汉斯装甲部队的青涩岁月 1927年魏玛共和国时期,用手推车训练的汉斯坦克学员镇楼。
锦标赛也是休养生息的好时机 本轮锦标赛,因为对其限量龙Lz不感兴趣所以没太花精力打。一般一天最多刷两轮,刚开始还冲到了统治70,但现在马上稳定在了猎食者10左右。 刷的少自然运气也没那么好,幸亏自己心态已经好到一个境界:每次抽奖抽到的食物和金币也不少嘛~神秘包的资源和忠诚点数还是可以慢慢积累的嘛~ 尤其赶上现在大力建设水生和冰河,没事儿还搞搞迅猛龙馆和交易港,基本上各种资源都较为紧俏,无疑锦标赛是一个娱乐+休养生息的好机会 而且万一抽到限定呢(只有一只起码增加生物多样性了)?
Call of Duty: WWII 预告曝光,系列第三次出现虎王坦克 使命召唤最新作“第二次世界大战”预告片于今日公布,发布会上Sledgehammer工作室和主持人表示这是一个“历经2年半”开发,经过大量实景、实体考证的二战游戏大作。故事背景为西线战场,玩家将扮演美军士兵从法国诺曼底一路打过比利时直至德国内陆。 从预告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四号坦克、司徒卡俯冲轰炸机等德军载具。值得注意的是,该作是COD系列第三次出现虎王坦克一作(分别为3代、出现时间有错的5代和本作),根据预告片内容可大致推测虎王的戏份安排类似于3代,作为关底boss出现。最后附上一部最新的虎王坦克历史录像合集(搬运自youtube),2分15秒以后均为较新内容,4分钟开始为英国暴力实测,精彩火爆不容错过。
撸爹对于活动的设定出了点问题 最近经过几次水生物活动和开了两个冰川展馆包(土狗和这回的犹猪),给我最直观的感想有二:1.水生物如果是传奇不练到40级效用会很鸡肋,限量也得20以上用起来才会比较省心。更不用说那些超稀以下的了,完全是摆设;2.从目前新解锁的两只冰川馆来看,冰川馆生物的活动还是任重而道远---当然我也看到了现在的冰川馆pk活动,但目前只是个人觉得没有参加的实力和兴趣而已,所以也就没碰过。 出于第一点的事实,我不免担心日后的冰川活动也将踏此后尘。作为一款谋求长期发展并且不断有新玩家涌入的游戏,如此设计活动机制是有问题的、违背初衷的。想当初我玩jw那么起劲就是因为跟着剧情任务走、在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享受着建设壮大自己的恐龙队伍、去面对一个个新的挑战。所以我觉得,以后的更新里,就应该为水生和冰川补上这个环节,至于是什么样的形式,我想应该由撸爹给我们带来惊喜。 最后补一句,我以上的想法肯定局限性,毕竟现在公园是75级,可我的水生队伍自认为应该远不是75级玩家应有的水准。另外撸爹分配给不同等级玩家的活动对手也应该是不同的,但既然我有这样的想法,那总会有别的其他等级玩家也会有。所以权当发发牢骚抛砖引玉,赞同或是不赞同的同学顺便也可以畅谈下各自的感受。
从190A的翼根进气口说开来 最近搬砖之余闲下来翻了翻之前搞来却一直没来得及看的书/pdf,发现了一些涉及Fw 190基于气冷动力的改进方案趣闻,比如下面的两张图:均表示了190A实验了翼根增压器进气口,可以说相较于发动机整流罩两侧外部进气道的改款,这个的变动更大,同时也有让人产生更大遐想的空间:这里面会是用的801的哪个型号?抑或是某种更大的改型?基于宝马动力的190还有没有其他计划/实验型号? ---伴随着进一步入阅读更多有意思的设计开始出现在我面前,上面的那些疑问貌似也会引导成为除了长鼻子以外的另一个“短鼻子”190发展话题。现在先蛋疼地开个贴,以后有时间的话我将结合书上和网络上的资料,简单梳理一下有关bmw 80xx、801x以及更多短鼻子搞怪设计的故事。
最近撸爹的bug有点多啊 先是昨天的传奇包莫名地变成草食龙包,然后今天的击倒9个对手我最后一条龙刚上场直接就显示失败这个也是可以
关于汉斯二战坦克远距离开火的文字粗整理 一提到二战坦克交火距离(或者其中一方惯用的开火距离),就感觉你要往多了说吧,就会被视为德棍;只有往少了说,才能体现理中客 但凡事哪有那么绝对,分析得再头头是道,没有实战经验也只是等于盲人摸象空中楼阁,难免跟德棍犯了一样想当然的毛病。那么所谓实战经验或者说实践出的“真理”又在哪里呢?很简单,就在书里和档案里。下面Lz就接地儿发一下经粗略整理出的(或向老司机要来的)一些文字记录。 鱼鹰社迷之还原图镇楼:差点忘了说,本帖缓更。
关于德空战损标准的探讨 一楼喂熊。
一些关于汉斯突击炮使用的文字 偶然间,用二十几k的速度下到一本一百二十几兆的书,大致翻了翻,发现里面有些内容比较有趣,特此与吧友们分享。 内容比较多,Lz事先没打草稿,看见编制术语渣翻请见谅,and缓更 笑颜小三突镇楼
一些关于暴龙和羽毛的文字 童年回忆镇楼
这次锦标赛ludia变大方了 本回切齿龙锦标赛,一开始我用我的号(美服)抽中了一次传奇包,然后有两次帮我女友(国服)打又中了两个传奇包中间就隔了一天。原以为手气这就算差不多了吧,结果刚才蹲坑的时候我自己的号又抽中了传奇包...算下来一共已经四个了 于是乎,我不禁开始幻想...啥时候我能直接中切齿龙呢 jpb美美哒水下公园镇楼
jpb今天搞了份98年的声明是啥意思? rt,内容如随图所示。刚开始一看还以为是搞募捐筹款啥的,后来发现不是也没看懂啥意思
老骥伏枥,为民服务 捷克某地惊现“维修型”t-34
【蛋疼】Hs 129和Jabo之间的趣闻琐事 自打库尔斯克战役之后,东线形式随着毛子装备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的显著提升而变得日益严峻。尤其在坦克方面,毛子坦克越来越厚的装甲防护也使得汉斯对更大口径反坦克火炮的需求越来越高---当然空军那块儿也是这么想的。时任攻击机联队总监、前司徒卡ace的Ernst Kupfer中校(也是改组原编制、促建了SG联队的人)虽然赞成双发攻击机扛大炮的理念,但他对当时已经服役Hs 129却有着“又慢又笨”的评价。可从RLM技术部门的测试结果和前线部队的反馈来看,让Ju 88来上BK 7.5又着实太牵强,而Hs 129对其适应性却非常良好,装上以后对飞行性能没有任何明显的衰减。 另一方面,有趣的是,我们梅博士的老仇人、掌管德空技术研发的Erhard Milch元帅认为,双发机将需要过多的装甲来保护发动机、飞行员和油路(不符合个人情怀?),若是用一种由风冷发动机驱动的单发战斗机来装备反坦克武器,这样兼顾了速度和灵活性,岂不美哉?但是当时战场局势并没给汉斯什么研发新机型的时间,所以最符合米尔希要求的就是Fw 190A了。 但是,以上两种观点,都被笔者采访过的前129飞行员所强烈地情怀反对着,如Franz Oswald上尉(SG9联队,骑士铁十字勋章获得者)所说:“Kupfer博士他对于Hs 129的优秀性能根本没有一点了解,谁特么会开飞机去从正面去打一辆坦克?(指Kupfer声称MK 103对毛子坦克正面威力不足)何况现在MK103就已经很够用了,也不是说非得上更大得口径。而且他根本就没飞过Hs 129他咋就敢说129飞得慢机动差了?还有米尔希元帅也没好哪儿去,双发机起码能保证在一台发动机失效的情况下还能把飞行员带回来....他们咋就不和前线的飞行员聊聊了解下实际情况、实际需求呢? 说回Fw 190,虽然这些Jabo往往可以胜任对地、反装甲的任务,但是随着本土防空战的日益吃紧和加兰德对190装备对地部队的不满态度,对地联队中的190从未能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数量。在武器配备方面,190所使用的双翼下MK 103,也是不能达到足够的精度去打击毛子坦克的薄弱部位(100m散布542平方厘米),而且吊舱带来的机动性上的衰退也得不偿失。另外虽说190飞得快,但这也意味着一波只能打1~2发炮弹...种种不足使得反坦克火箭成为了190的后期主要对地武器。 上面说到用于对地的190数量不足,所以为了保持一定的空中反装甲能力,分别挂37炮(打坦克)和带炸弹(打防空炮或其他固定火力目标)的司徒卡混搭编队模式倒也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与此同时,以Ju 88为平台的武器实验也一直没闲着,其中的成果和经验都给更为成功大炮版Hs 129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3年10月,原来各对地联队陆续该组成SG(详细可移步至tieba.baidu.com/p/3341979943),并且因为之后190D9的出现,战斗机联队开始“喜新厌旧”,这也恰巧促进了在44年夏季之后更多的风冷190资源被发放到了SG。加之随着反坦克火箭技术的日渐成熟(panzerblitz i&ii和R4H-1的出现),时任SG联队司令Hubertus Hitschhold中校决定全面换装190去代替司徒卡和Hs 129。但是由于C3燃油的供应日趋紧张(B4供应的相对稳定),使得全面换装190F/G看起来已不太现实,况且在那个时候此举即便成功也难以对战局再有什么大的影响。
关于jpb一处细节的疑问 最近重温一代,偶然发现地图正最上方有一处神秘图腾,如下图所示: 请问这个图腾有没有什么含义?或是说在原著小说里有没什么背景故事?万望有了解的同学予以解答这个有些蛋疼的问题
再谈长88和蛋疼25的“精准度”问题 前不久找到一个有趣的网站:tankarchives . blogspot .ca,里面有很多毛子在二战时期(或者战后不久)的各种火炮、装甲测试文件截图和对应英文翻译,东西虽然展示的不尽深入全面,但数量大种类多,作为初、中级资料去阅读还是相当不错,特此推荐给同学们~ 言归正传:很久很久以前,随着几张散布图的出现,蛋疼25炮的精度问题由原来一直被不明真相群众黑成“很渣”,一下翻身获得了精度一流、略优于长88的成绩,大概是这样:意思是,1000m处开火10发,50%的炮弹(落点最集中的5发)散布半径(画圆)为24cm。100%(全部10发)散布半径为80cm;1900m处,50%散布半径为45cm,100%为120cm。 然后同一个网站(tankarchives . blogspot. ca/2015/03/ tiger-ii-trials-gunnery . html),我又翻出了这个有趣的数据(无奈没档案原图,无法判定来源,不过根据po主的说法就是源自奥格莱德缴获的那辆虎王做的测试):注释写道:“为了测定(长88)穿甲弹的精度,我们设置了两个(或多个)4m*4m固定靶,分别位于1000m处和2000m处(按随后表格理解应该不会是在1000m~2000m范围上分布的若干靶)。然后使用XX可变焦的望远瞄准镜对靶完成10次瞄准射击,瞄准时间不限、每次开火之后会重新调试瞄准。” 其结果如表格所示。可以看到,1000m,长88的瞄准射击的命中率为100%。然后50%散布半径为36cm或者43cm(两次实验),100%散布半径为48或67cm;2000m时,命中率为100%,50%散布半径为62cm,100%散布半径为93cm。 由此可见,虽然我现在还是不知道蛋疼25散布测试的具体操作步骤到底是怎样的,但这次新发现的长88测试至少把两者的数据结果拉到了同一个概念,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进行直接对比了,而不是说拿一个所谓“2.5m*2m的靶”来做驴唇不对马嘴的比较:ok,东西就这么多,想说的也说完了,万望大神们轻拍
【iPhone反馈】 客户端版本:7.1.0 系统版本:9.2 机型:iPhone 5S 网络环境:WiFi环境 查看楼中楼回复时最好可以点开后能全部看到,不用再进去一次。
德空王牌的枕边读物 这是一本汉斯在1943年底印制的敌机图鉴,包含了当时自家飞行员在空战最有可能遇到的英、美、苏机型。简洁的图片标示出了敌机的武备安装位置和油箱位置,这无疑给飞行员提供了非常宝贵的作战参考~据说哈特曼在44年1月也收到这样的一本小册子呢。
关于输出的粗略统计经验算法 Lz从上个月开始接触的侏罗纪世界这款手游,一开始还因为其建筑系统的不完善而觉得不如上一代。但是随着游戏更新和对其pvp系统的熟悉,开始越发的喜欢上了它! 今天初到贵吧,就分享下个人对对战中不同点数的输出伤害的粗略统计规律,如果火星还请多多包涵 2点有效攻击=实时攻击力×2.4 3点有效攻击=实时攻击力×4.5 希望能对同好们起到一些帮助,至于4点及以上攻击,个人感觉大多出现在对战后期优势时,且倍数更大,但没有对初期博弈产生影响,故暂不讨论。
关于库班空战影响的疑问 之前看过吧里几位大佬发过有关那次空战双方实际损失的讨论帖,感觉从中不但获得了新知识、并且其对资料书籍的研究态度也让我受益匪浅。 以下是那几篇帖子的链接: tieba.baidu.com/p/3341846622 tieba.baidu.com/p/2931546844 tieba.baidu.com/p/3202578295 tieba.baidu.com/p/2753133901 ................................................................ 最近我在其他吧发现这个话题又被顶上来了,然后也顺带了很多老生常谈的东西..于是乎带着些好奇也带着些困惑,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望有了解的同学大胆解答一下~ 1.都说库班空战打断了汉斯空军在东线的脊梁,如果这不是夸张手法,那么具体是怎么打断的? 2.当时东西线之间汉斯空军力量的部署情况是怎样的?东线库班战前双方兵力对比? 3.库班空战中汉斯战斗机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装备的190里面战轰和战斗机之间比例如何?
一些关于长鼻子190的零碎 真正的涡轮增压190镇楼
《Rolls-Royce--The Pursuit of Excellence》二战航空发动机节选 首先祝同学们羊年大吉,心想事成!懒羊羊镇楼~~
BMW 801润滑油散热系统概述 颓然间想起前一阵有个什么关于“滑油散热能否给风冷机辅助散热”的争论... (思考)当时俺心里想着:既然是散热,肯定是能散‘热’,那肯定就有辅助的,但是偏要上纲上线的确有些不自然。 所以,正好趁最近比较闲,大致翻了翻手头有关的pdf,梳理了一下BMW 801的滑油散热大致原理,估摸着原理明了了那很多观点也许就能稍微淡定一下...嗯,东西不多,直接开始:首先是一张关于发动机内部气流示意图,其中右上和右下的“蓝--黄--红”色顺序箭头代表了滑油散热的气流走向。内部情况是:排出热气缝大约为10mm。 随后是整套滑油散热系统的结构原理示意图:注:此处为801A滑油散热系统结构示意(Do 217用的)。图中泵A(打向散热器)和泵B(打过过滤器、打回发动机)是压力泵(各提供175psi出口压力,在节流阀控制下系统油压略超100psi,801D2为118psi),其余CDEF为回油泵(从发动机的各个地方抽回来)。随后工作机制由801D2展开:先说一个有趣的环节,原来检查飞机的润滑油余量也是靠看油尺,就跟汽车一样~见图中24,然后24所在的那一圈为润滑油箱。 接着是润滑油的循环原理:首先,润滑油被回油泵从油箱出来后进入恒温器(图中4),若是油温低于65度(温度探测针位于8),油会在流经加温器(图中5)随后由压力泵打向发动机;若是高于65度,则直接流入散热器(图中6)、恒温器把散热缝打开其散热作用,随后由压力泵打向发动机。油被打进发动机之后,会被3个回油泵抽回油箱,进而开始新的一轮循环。
一些关于SG的文字 看图中后面那架飞机比比谁更眼花镇楼~
分享一些零碎趣图 图片来源主要出自Osprey和Schiffer社的两本书,如果吧友们也是第一次看到,希望能博大家一笑;若是之前看过,也更期待大家提供各自深入、独到的见解 直接上图~~摆渡式过河,1944东线一种名为“Marinefahrprahm”的小货船,刚好能装一辆虎式!北非吹一吹虎式的机动性(部分)自带注释..虎式成员手册上一些对于敌方目标的看法。有关长88威力的一些较直白的描述...但是两张都有存疑。其中第二张据说出处是汉斯的Army Ordnance Bureau。分别被HVAP105mm/90mm,HE105mm打中的测试,可见...没涂Zimmerit和把机枪凸起拆掉的时候虎王不容易被打出裂痕然后顺便再吹一吹...来自503部署在匈牙利后的实际情况。更为逼近“末日”的末日洗礼当然这种回忆性质的讲故事可以自行去TIC查...当然TIC也不可能完全真实...看着好惬意的一张照片...注释说虎王舱门比较多,为车组的存活率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我数来数去,炮塔上也就是三个门...多..么?
透过JG 301看战争后期Fw 190的应用与表现 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71e1f09ed9712306621f3d16777d0951d5d18ac3&urlrefer=d9f7b6d63e184f7c1dbd40e8634ae827 后期各型190包线图镇楼! 鸣谢老大置顶资料贴的文献支持! 本贴资料出处:Kagero 《JG 301 "Wilde Sau"》;维基百科,词条JG 301。
MW网资料搬运:Comparative Performance of Fighter Aircraft By Sqdn. Ldr. T.S. Wade, D.F.C, A.F.C, R.A.F.V.R. This is the first article of a series by former O.C. Flying at the Air Fighter Development Unit in which he will discuss the flying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aircraft. 本贴将根据网站原文顺序进行概括整理。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如有欠妥之处万望前辈们和同学们包涵~~ 参与测试飞机: 飓风、喷火9&14&19&21、台风、野马III、雷电II、暴风2&5、流星III(另外Fw 190A和Me 109G也参与了测试对比)。 各型号飞机的测试状态都是标准武器及内油配备;只有在测最大航程时才外挂有外油。 测试所得的飞机性能参数被分为两大类:1.硬性指标,包括速度、航程、爬升和加速;2.软性指标,包括转弯半径、俯冲、滚转率。需要说明的是,本次对比测试所得到的结果谨作为在特定环境下,对飞机各项性能的具体评估,并不能完全代表实战结果;软硬指标的权重划分也会因人而异。
咨询一下109和190分工的具体文献记录 最近受表番群里一位同学的委托,也出于我个人的好奇,想向吧里的筒子们咨询一下有关于二战时期各联队里109和190的具体分工,具体一点就比如JG 26和JG 300这两个联队的具体情况就可~同时,JG 301里190掩护190的记录也是大好的 万望筒子们慷慨解囊,谢谢! 哦对,镇楼福利!
偶然发现“potato masher”的由来 LZ表示,在看过这两张图片之后,终于明白为啥以前在玩儿二战fps游戏的时候,里面npc经常会大喊“potato masher,run~~”了
有关Marder I坦克歼击车的细节初探 这是我去年在某吧发过的旧帖,现再次放出来,希望能从黄鼠狼I型这个角度出发,带给吧友们一些对于二战法国被俘车辆更客观的认识,同时也欢迎大家就有关话题进行讨论~~
关于阿登战役La Gleize村子里那辆虎王的两张图 以下两张图片均是它首上首下焊缝处的特写(炮塔编号213,from s.SS Pz.Abt 501)。看样子是没打穿,瞬时间倍感欣慰 当初被弃车的原因果然是炮管被打飞了..
寻找到第三个被丢弃孩子的明确地点 进入下水道后,往大便一家所在房子的方向走去,在遇见第一个(也有可能是第二个)被“瀑布”困住的孩子那儿上2层,一路向右,至尽头,可见一大闸门(这里上去有金波的猎物),旁边的梯子下去就是了。
嘛~这个新年第一发我赶脚得来点儿轻松愉快的东西...所以,特此给大家献上匹敌爱抚一个,来自鱼鹰社的Camel大战Fokker!Ps:刚翻到这玩意儿的时候俺好高兴啊 最后,祝吧里的乡亲们新年新气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顺便感慨一句,存在即是合理、存在就得进步,这个骆驼原本在我心中非常高大的机型却也因为发动机落后(仅仅1917-18历时一年就落后了)从空优沦落为了对地...all in all,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一个关于40年的法国战场的问题 请结合单车性能和投入规模,当时英法一方的Matilda Mk II型坦克和Char B1型坦克到底那一款给德军造成的更大的麻烦?吧友们也可以从坦克之间对抗的角度出发,对这两种坦克在面对德军三号车时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对比。
关于美帝DDG 1000防空能力的疑惑 “朱姆沃尔特”级(DDG 1000)驱逐舰满载排水量14798吨、长180米、宽24.6米、吃水8.4米,首舰“朱姆沃尔特”号的造价为35亿美元。 该舰的武器装备包括两门155毫米62倍径先进舰炮,发射的制导炮弹射程可达100多公里,备弹量高达920发,其中600发装在自动装填机内,射速可达每分钟40发,火力上可与一个陆军炮兵旅相提并论。该舰主要武器还包括最多容纳80个单元的垂直发射装置,这种新型垂直发射装置采用同心圆发射器原理,导弹全部部署在舰体舷侧,节约了舰体空间。 不过与初期要求防空反导的设计不同,目前的DDG1000驱逐舰配备的防空导弹中不包括远程防空导弹。该舰使用的导弹包括RIM-162“增强型海麻雀”中程防空导弹、“战术战斧”巡航导弹和“阿斯洛克”反潜导弹,这其中,小型的“海麻雀”导弹可以在每个导弹发射单元内携带4枚。 问题来了,嗯,或许这个问题很大很空,但是俺不懂,美帝既然给此级驱逐舰砸了这么多钱,为何现在却削减了其设计之初的防空能力?这么做意欲何为?是刻意给外界放烟雾弹?还是出于搭配考虑意图将防空任务更多的交给现有的“阿利·伯克”级?
论IS-2遭遇战中的实际表现 贴子原地址:http://tieba.baidu.com/p/2757168235 前言:在学校里上英语课的时候,老师可能跟大家说过这么一句话:漂亮的英语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信,即是翻译准确、不背离原文;达,即是语言通顺、不拘谨刻板;雅,即是选词得体,语句优雅。这三个要素,亦可理解为依次的三个阶段---同样,一个贴子的优劣,我们也可以用类似的三个要素进行衡量。按我个人理解,对应的是:论据确凿--简洁明了--直击重点..只有这三点都达到了,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方为一个有营养的贴子!让我们一起感谢原作者的钻研精神吧!
火星向,cartoon和anime的区别~ 一发入魂
Fw 190A-8的飞行控制系统 新人发帖,如有突兀请多多包涵~章节封面镇楼
由电影中Ju 87对地扫射场景引出的疑惑 从当年的兵临城下,到前不久的斯大林格勒,我们总能见到低飞于伏尔加河之上、向敌人喷射着火舌的Ju 87的身影...当时作为观众的我们看着挺爽,但看完了回过头总感觉有些不对--Ju 87明明是俯冲轰炸机,它在电影里却怎么总在扫射啊? 前期Ju 87机翼里装的是MG 17,用它来扫射我感觉基本没啥意义...但后来经过翻阅资料,也发现了很多安装了MG 151的个体。 注意,俺的问题来了:具体上那些Ju 87型号在机翼有装MG 151?那些型号的服役时间又是否有能对应上斯大林格勒战役? 究竟那些个无良导演有没有在欺骗我们的感情?
一些关于末期型801的小零碎 前言:可能这跟俺以前的某个帖子在内容上有着相当的重复之处,但基于那个帖子不够解痒(其实现在这个也不是解痒的),和现在众吧友们对A的冷漠,在下赶脚应当把一些自己最近翻旧货时却有了新感悟的东西贴粗来,顺便排解一下翻旧货时纠结的心情
一处优秀的气动设计,能给飞机带来多少bonus? 这个问题的提出针对二战时期各国的活塞式战斗机,如: 1.以汉斯Fw-190为首,英鬼海怒、霓虹五式簇拥的集中式排气设计; 2.以美帝P-51为核心的机身散热器设计; 3.以汉斯Bf-109和英鬼喷火为主流的机翼散热器设计。 .... 以上,请吧友们分别对3种设计(也可进行补充)进行分析并给出自己的看法。
Bf-109的散热器 原帖地址: http://tieba.baidu.com/p/2140387192
关于不列颠空战的一些数字层面对比 内容及资料整理转帖自 原帖地址: http://tieba.baidu.com/p/2548722211 http://tieba.baidu.com/p/2588286930
二战德国空军之秘密档案系列 前言:本贴所有内容主要选取、翻译自MIDLAND出版社的《Luftwaffe Secret Project》系列丛书(PDF),再结合网络上的资料,对二战德国空军一些颇具神秘色彩的东西进行了初级系统化梳理和介绍,以便于吧友们日后的学习与交流。初定帖子的内容遵循一周一更新,每回更新数量不定。 ps:贴子系在下渣翻手打加原创,内容如有纰漏,万望吧友们予以及时指正和补充!
这可以归为“鬼畜童年”系列了吧?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EwNjUwODM2.html%3Ff%3D20017472&urlrefer=4d2b67cb49626b61ae25f6ffb6fb19b2 表示,此牛人没有牛在音乐灵感上...而是牛在了鬼畜的手法上
关于Marder I坦克歼击车的一些随想 Marder I(黄鼠狼1),作为二战时期德军的第一代坦克歼击车,虽然总产量大约只有204辆,但是从42年的东线到44年的诺曼底,它都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Marder I能获得这样的成就,其开发者Alfred Becker少校【1】在法国对底盘的就地取材、配合安装自家Pak40反坦克炮的讨巧思路功不可没---1942~1943年间,先后三种法国履带牵引车/轻型坦克被改造为Marder I:Lorraine 37*170辆、Hotchkiss H38*24+辆、FCM 36*10+辆。 也许有的同学会突然反应过来:我说怎么经常会看到两款长得不太一样的坦克歼击车,却都叫做Marder I!没错,这就是如我上面提到的,Marder I总共用过三种底盘,所以自然会看起来不一样。说到此,一些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就浮现出来了---为什么Becker会采用这三种底盘?为什么产量差别这么大?每种Marder I的服役地点有不同吗? 好,秉着实事求是、刨根问底的态度,我就以上问题给同学们讲讲自己的想法(所有数据均来自互联网【2】)。ps:本人学识有限,下文中肯定有纰漏之处,万望大家帮忙指正。 【1】参考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en.wikipedia.org%2Fwiki%2FAlfred_Becker%23First_World_War&urlrefer=2a592cb16351afbf5fa4c95738da13a4 【2】鸣谢维基数据支持
乡亲们来讨论一个略哲学的问题 如果我们说一部动漫变得越来越没节操了,是不是在指它的艺术表现手法变得更收放自如、情感的表达更纯朴自然?这应该是对其制作公司的一种肯定吧? 在此小弟想听听各位绅士前辈们的见解啊
有关不列颠空战的相关疑惑 一楼就不引狼了..直接正题! 昨天在某个地方,看见有一个“推迟/放弃巴巴罗萨,继续进攻英国”的帖子,于是我就屁颠屁颠儿的凑过去了,并附带发表了“luftwaffe中途不转去轰炸伦敦,而只专攻于打击RAF就有搞头”的言论。后来,此观点遭到一位吧友的有力反驳(被@的是@Barkmann 前辈 ),一时之间我不知道也不好意思怎么继续跟哪位吧友讨论下去..所以我特此回到吧里来落实一下这方面知识! 下面,我将对应那位吧友的部分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 1.英帝战斗机组装厂在苏格兰,德空军是短腿炸不到吗?或者说根据当时德空军的行动,轰炸“苏格兰工厂”是重点吗?其战略意义大不大? 2.英帝方面,时任指挥官道丁一直扣着北方预备队不用是怎么回事?如果当时道丁把能飞的去安排上前线,对于“luftwaffe专攻打击RAF不动摇”的这种架空形势下的影响大吗?(专攻的意思包括专注于有生力量、机场、雷达站,工厂算不算我不清楚==) 3.关于生产,当时英帝有没有面临造飞机资源短缺的问题?程度如何?
FW-190探索型学习笔记整理 前言: 我在2013年4月刚开始接触贴吧之时,一次偶然的机遇,结识咱大吧主@金属制品合唱团 ,随即我也加入了德国空军吧这个大家庭。在本吧友善、严谨的学术讨论氛围熏陶下(特别感谢@ACUMV @攻势主义 对小弟的提携),可以说我对于二战时期各国空军的相关知识储备得到迅速扩增;与此同时,作为一名FW-190机型的死wei忠fan,我也能从更多、更深入的角度去了解它。好了,抒情完毕,在下面我将整理罗列出自己这段时间对于FW-190部分机型的探索型学习结果~ 由于我个人水平着实有限,所以下文中的术语名词、原理解释错误在所难免,万望各位同志们予以指正!这对我来说也将是一次重大的学习机会! PS:1.本次学习对象主要是使用BMW801系列发动机的190后期型号;2.下文中列出的各项数值,均以官方FW190 Aircraft Handbook、联队作战日志为基本判断标准,再对其他源于网络的资料进行修改或引用所归纳得出。
悬停突破60秒的人力直升机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56.com%2Fu16%2Fv_OTM5MzA2Nzc.html&urlrefer=adbbeb1c5738a4ca4ae59a0bbf20ce37 表示,蹬这玩意儿应该挺累..
火星视频资源整合:还能开得动系列~ 我大五道杠他同学镇楼!!
CALL OF MIKU---初音召唤== 表示,这个可以有!
进击の巨人乱入老滚5 看罢此视频,出了一股莫名的感动之外,余下的,唯有亮瞎的眼睛了
应景截点儿图~~ 这两天发现吧里的几个战术贴,蓦然想起了手头上的一个东西,特此前来与筒子们分享~
次奥,筒子们千万不要点击“节日快乐”! 像上次自动转帖一样!还有类似“男朋友不爱我了”、“勾搭妹子神器”的帖子也一律不要碰!
小福利---Images Of Kursk,History's Greatest Tank Battle Contents Introduction 6 Chapter 1 Rearming the Wehrmacht 30 Chapter 2 Soviet Preparations 50 Chapter 3 The First Day 70 Chapter 4 Northern Deadlock 92 Chapter 5 Target Oboyan 106 Chapter 6 The Air Battle 118 Chapter 7 Slaughter at Ponyri 132 Chapter 8 Crisis in the Salient 146 Chapter 9 SS Spearhead 160 Chapter 10 Tanks Burning Like Torches 176 Chapter 11 Withdrawal 190 Chapter 12 Aftermath 204 Appendices German Army formations committed to Citadel 217 Major Red Army formations committed to Citadel 218 Losses at Kursk 219 German tank aces at Kursk 220 Bibliography 221 Index 222 地址: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hare%2Flink%3Fshareid%3D1328683652%26uk%3D3677318007&urlrefer=41c68943215afd9cb31091b501e022f2 筒子们有爱自取~
截点儿酷图~ 端午节在学校,表示没有粽子吃懒得去自习、没心情出去玩、闲来木事做之际, 下了些匹敌爱抚,数据不咋地,但是图不错,特此前来与筒子分享一下~
当年那些大企业们的现状(资料搬运整理向) 虽说是本帖是对于网络上已有资料的搬运和整理,但也是纯手打呢~~求轻插啊筒子们..
冷干货:德国653重型反坦克营战史 梗概: Schwere Panzerjager-Abteilung 653 (653rd Heavy Antitank Battalion) was equipped with the heaviest tank destroyer in the German armed forces during its operational period from 1943-1945. These were the Sd.Kfx. 184 Panzerjager "Ferdinand"---renamed "Elefant"("Elephant") in February 1944---and, after September 1944, the Sd.Kfz. 186 Panzerjager "Jagdtiger"("Hunting Tiger"). Technical literature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ountry contains many descriptions of both types of these tank destroyers, and the technology behind these vehicles is certainly covered adequately. What has been absent until now is a close examination of one of the heavy antitank battalions that fielded these weapons systems. The book before you is an effort to close this gap.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