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xiguo
daxiguo
关注数: 22
粉丝数: 27
发帖数: 833
关注贴吧数: 1
关于3D打印,草图大师MAKE和草图大师有什么区别 各位大师,草图大师MAKE和草图大师有什么区别,我想画出的东西用3D打印机打印。在草图大师的2015版中没有找到在哪里做实心的模型。是2016的功能吗?
小行星中秋Kiss地球 小行星2014RC将在9月8日从新西兰上空檫地而过。NASA确信这颗小行星不会和地球相撞。通常地球同步卫星的飞行高度是36000公里,而这颗小行星檫过的距离将比同步卫星更低。大约在34000公里左右。这颗小行星的直径大约在20米开外。亮度很低,依靠肉眼并不能找到它。NASA尚未公布确定的观察时间和可观察范围。
锦鲤身上的红色肉瘤 家中池塘里的锦鲤身上长了好些肉瘤,见照片。那位能告诉我是什么病,该怎样治。谢谢!
鲁甸地震发生前即被划定为地震危险区(转载) 云南鲁甸地震发生前即被划定为地震危险区 云南鲁甸地震经济观察网曾建中2014-08-09 08:59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曾建中 张婷 8月3日16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地震发生第二天,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发布消息称,此次地震发生在该中心2014年度会商所确定的危险区内。 而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原主任郑大林回忆,这个已经划了好几年,“从大概2011年开始划,当时觉得汶川地震之后这个地区应该有一个六到七级的地震,所以一直在监测,到现在地震发生。” 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中国地震局下属的台网中心在每年底都召开地震趋势会商会,划定下一年度全国范围内的地震重点危险区,总数在10个左右,有效期为1年至1年半,同一区域可多次重复划定。 划为地震重点危险区后,国家有相应拨款以让地方地震局开展震情追踪、加密监测等工作。而这一拨款却让划定危险区陷入各地“争取”的漩涡。与之相应的是,地震重点危险区的成功率维持在0.3左右,而到目前为止,每年地震趋势会商会圈定的地震危险区依然保密,背后是地震预报的“原地踏步”。 会商“危险区”
霍金发表论文神勇称黑洞并不存在 宇宙或可能根本没有膨胀(转) 霍金发表论文神勇称黑洞并不存在 宇宙或可能根本没有膨胀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sciencehuman.com+++&urlrefer=f0286b436f71c604131ac8437b22a399科学人 网站 2014-06-06 黑洞理论创始人霍金发表论文称黑洞并不存在 黑洞不存在?开玩笑的吧。不过,这话既然出自黑洞理论创始人之一史蒂芬•霍金之口的时候,就得认真听了。据《自然》1月24日报道,霍金发表论文,质疑黑洞的存在。 如果霍金的理论正确,黑洞核心的奇点根本就不存在,甚至不排除“一切事物原则上能逃离黑洞”这种极端局面的可能性。霍金说:“在经典理论中,黑洞不会放过任何东西;但量子理论允许能量和信息逃离黑洞。”他同时表示,科学家需要结合重力和其他自然力构建新的理论才能明确解释整个过程。 霍金认为,受到黑洞引力的影响,能量和物质先是靠近——但不会到达——黑洞中心,最终还会被释放出去。不过,它们的信息在黑洞中不会毁灭,但是被完全打乱,逃离之后面目全非,几乎无法还原。 霍金1月22日就在网上发表题为《黑洞的信息保存和天气预报》的论文,写道:“从光也无法从中逃脱的角度来看,没有视界(event horizon)就意味着没有黑洞。”实际上,霍金2013年8月曾在学术会议上谈到过类似想法,以此为基础撰写论文。 “火墙”之谜 霍金此举意在解答黑洞的“火墙”之谜。 此前研究人员猜测过,假如一位倒霉的宇航员不幸落入黑洞将是什么情景。长久以来,物理学家以相对论为基础,默认宇航员会毫不知情地落入黑洞,在黑洞核心奇点处灰飞烟灭。后来又有科学家根据量子理论提出新的见解,认为黑洞的视界是一块类似“火墙”的高能区域,会把掉进去的宇航员直接烧焦。 霍金理论的核心内容是,量子在黑洞周围造成剧烈的时空波动,所以像“火墙”一样的边界根本不可能存在。 [中新网-中国日报网](2014.1.26)
思考!地震到底发生在地壳最软还是最硬的地方! 地震是地球地壳的变动所致。已知的几十条断裂带,被认为是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地方。 但是这些断裂带,是地壳上最容易传递地壳变动的地方呢,还是最不容易传递地壳变动的地方呢? 我们拿一根铁丝做例子,新的铁丝几乎可以任人弯曲。所以弯曲的时候铁丝不会断。假定我们先把铁丝的某个位置过度地弯曲一下,然后再扳直,现在,当我们再要弯弄铁丝的时候,我们发现,之前被弯过的地方变硬了,不容易弯曲了。当我们再用力弯铁丝的时候,这个地方就会发生突然的弯折。这样反复几次,铁丝就会在这个地方断开来。 传统的地质分析认为,地球的断裂带是最容易发生地壳形变的地方。 但是根据上面的分析,那些断裂带显然应该反过来是地壳最不容易发生变形的地方才对。 因为不容易发生塑形变形,所以能量就聚集在这个地方越来越高直到这里发生断裂,发生地震为止。 据说美国加州的某地,刚好是两大板块的交汇线,所以地面上的道路和建筑发生了明显的错移可以相信,在那个地方,因为地壳能错移,所以地震就不会发生。什么时候错移错不过去了,才会发生地震。
雷雨后的夕阳,显得分外妖娆
为什么地震云不会发生在震中当地? 为什么地震云不会发生在震中当地? 地震云是地震众多前兆中的一种,许多地震前兆都会在震中当地发生,例如动物的异常活动等。但是地震云却从来不会在震中当地上空发生。 地震的前后,在震中的当地会有地光和天光的出现,但是这些不是云,更不是地震云,不要混为一谈。 地震云最大的特征就是他的排骨状云像,为什么为产生这种排骨状的云像,我以前分析过,那是一些驻波所特有的特征。 因为任何驻波都不会在振动的源头产生,任何的驻波都至少需要有两个以上的振动源。 这两个振动源之间的距离越近,那么产生的驻波的位置就越远,这是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的基本驻波特性。 而两个振动源距离非常远的时候,就会比较靠近其中的一个震源的附近产生。这就是所以小震的地震云往往离震中比较近,大震的地震云一直可以出现在震中所在点的地球背面的原因。 地震发生前,除了震中之外的震源往往不止一个。地震发生时不管原来有多少个能量的积累中心,但是永远只可能有一个震源首先发生地震。 这也是除了地应力场之外所有的场作用的基本特性。例如雷电的击穿永远只可能在一个点上发生。 这是相同的普遍原理。
从蚂蚁搬家看现象和实质的区别,看实验和观察的不同 本人前天在本吧贴了一个新帖。“为什么蚂蚁搬家会下雨”http://tieba.baidu.com/p/2429611696 因为有点写错了,所以在这里另开新帖。 科学研究,在这里的小白科看来,就是做实验!!! 所以有的小白科无知地提出了:“民科中有谁做过实验的吗?” 实验能不能代表科学?应该说不能,因为,实验和实际的环境绝然不同。在实验的环境,强化了一些必要的过程,但是无论如何,没有人可以证明,实验必然地包含了所有不可省略的因素。世界里的事物是互相影响的,十分的复杂,通过实验的手段来分析其中的一些关系是必要的,但是实验最终并不能代表事实。 蚂蚁搬家的例子,就是一个观察和再观察的例子,就是一个实验和事实不符的例子。也许你可以在实验室里人为的制造水淹等条件迫使蚂蚁搬家。但是,你不了解也无法制造在自然条件下,生物生存的艰难环境。
评“给所有想反驳物理理论的人”你老几啊!认识你自己的愚蠢吧! 评“给所有想反驳物理理论的人”你算老几啊! 认识认识你自己的愚蠢吧!!! “我不相信物理理论有多麽严重的错误”你有多少能力相信什么是什么???你算老几啊!!! “请提出自己对物理理论的任何反驳,我一个一个看并处理,”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白科。 “敢较量一下的就发。”“我要物理理论的错误以及为什么错,而不要什么新的理论,”“实验精度不够这些谁都验证不了的东西” 你凭什么,要这要那的。 不过本民科接招了,你要是答不上来怎么说??? 可不是消失什么的,赌你做我的奴隶如何??? 看看你的东西是什么?时空场???你说说看呢,我关于这个在这个吧里也有好几个帖子了。 先谈好了条件再说。 我等你放马过来!
煤炭的形成,我们苦于没有经费 煤炭的撞击成因说,(小说级猜想,有经费我一定要证明它出来) 1.一颗直径数百公里的小行星在2亿年前Kiss地球。 2.小行星以和地面近30-45度的斜向檫进大气层。飞行几千公里的地面距离,撞击在塔里木中心以西一点的地方(那里当时是大海),撞击过程中爆炸粉碎成多块,其中最大的一块保持原方向再飞越5000公里落入如今的渤海湾地面,并把当地的地面向东推动了约300海里。 3.地面随后在几千年间从阿尔泰山处裂开翘起约3000-5000公尺。从马里亚纳处下陷了6000-10000公尺。塔里木的海水向东溢过了中原大地,大量的海底泥沙随着海水向东一直冲到了现在的东海沿线形成目前的大陆架。 4.原来的海底比较平的,撞击后成立塔里木盆地海水排干后成了沙漠。没有排干的海水,留在当地渗入地下,构成如今大片的盐矿。 5.部分碎片,碎块,嵌入塔里木地底成为,全世界上最富的稀有金属矿(111矿,据说现在开放为旅游点了) 6.部分的碎片(直径几百米到千米的),溅入高空后落入中原大地的许多地方,在地面上打出了明显的痕迹,那些地方的山石突然的从横向变成竖向的分布。几乎所有的名胜都是。(这些碎片已经不是那么快速了)只能说是飞石了,不再是陨石了(当然还是)木星和小行星碰撞的真实照片,旁边的地球是用来提供撞击点的大小的。想象图片,小行星撞击地球 7.小行星撞击当时,沿途大气层浓烈燃烧,(燃烧的应该是小行星的物质)地球大气整体高温500度以上。地面上的一切全部被烤焦(因为氧气不足),然后海水飞溅到数百公里的高度之上,而且火山群发。于是大气层乌黑一片。 8.撞击之后,因为阳光照不到地面,地球地面快速冷却,大量的尘埃被飞溅的海水冲入大海,更多的水气变成雨雪覆盖地区大地。因为温度低所以都结成了冰。 9.冰面的形成,将热量反射出地球,地球保持寒冷,成为大冰河期 10.地面的撬动,不断的地震,(直到现在还在翘动)地面上的沧海桑田变化不已。 11.撞击烧出来的焦炭,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中堆积和埋藏到地下。假想图片,小行星撞击地球假想图片,陨石掠过海面。 12.经过2亿年后的人类,发现了地下的焦炭状物质,称之为煤。 13.经过研究,发现煤中有大量的植物遗迹。
抵制民科的社会意义 民科,白科和官巫。这样的分法倒底有什么意思,让人久思不得其解。 科学就科学了。官科也是科,白科也是科,民科更是科了。 大家各抒己见,河水不犯井水。何必要口口声声的讨伐民科。 拿你的钱了?还是踩疼你的尾巴了? 也许不好摊到台面上来,确实是拿了人家的钱了,要不哪来的这般劲头?哪来的那么大的声势?居然把全社会都动员起来声讨民科了。 所以让我不得不仔细的推敲一下,抵制民科的真正社会意义。 动手写了,却发觉不好写,各人立场不同,观点就不同。 想来想去,按照民科、白科和官巫的立场分别写了三篇。 不过先放一放,看看大家怎样说? 我们不讨论学术问题上谁对谁错,只讨论社会意义好不好。
理论物理都是耍流氓? 转摘自科学网博客 理论物理都是耍流氓? 已有 214 次阅读 2013-6-27 21:1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理论物理 推荐到群组转载 一个笑话,,,,呵呵,,,,这个实际就是我所说的理论物理的境界的不同, 范式---模型---动力学---原理 所以模型这个层次上的理论物理就是在耍流氓! 理论物理都是耍流氓? 作者: 王家奎 曾经开过一个会,听到某实验物理学家声泪俱下的控诉理论物理学家一再对他们耍流氓,欺骗他们感情的恶劣行径。 开始的时候,理论物理学家对他们说氢气加压到60GPa可以超导,做实验的很容易就验证了,没有。然后做理论的改了改模型,说300GPa,这个就不容易达到了,他们做实验的吭哧吭哧折腾了几年,还是没有。做理论的有点不好意思了,稍稍检查了一下计算,说350GPa总该超导了吧?这个已经接近实验室压力极限了,做实验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实现了,还是不超导。就在做实验的人已经无限愤怒的时候,做理论的人悄悄的提了另一个模型,说1000GPa一定有!做实验的人傻眼了,这辈子也看不到了!
什么人喜欢给别人戴“民科”帽子? 摘自科学网博客 什么人喜欢给别人戴“民科”帽子? 已有 251 次阅读 2013-6-23 17:41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科学争议 民科 推荐到群组 据我个人的观察99%是科学界的混混, 因为他们在科学上没有真才实学, 面对相关的科学问题和质疑, 即使在他们认为是民科的科学爱好者面前, 对于科学的理解,表现出的水平时常像“白痴”一样, 因此,“民科”这顶帽子就成为这些混混的法宝, 戴给那些令他们为难和难堪的人的头上, 给他们帖上特定的标签。 “民科”这个贬义用词,本来就是很无聊的, 只有中国科学界中一些无聊的混混, 才将这个无聊的帽子当作万能的“法器” ,用于打击自己的敌人,排除学术异己。
解开煤炭由古代树木演变而成的神秘过程(全部原创) 本帖原来打算回复“吾依古尔牙克西的我很迷惑煤和石油是怎么来的?”因为楼层太多了,所以另开新帖。 52楼的说法完全正确:“树木是可以烧成炭的,你懂吗!!!”有关煤炭形成的疑问,最大的疑问,其实也是最简单的答案所在!这个疑问是树木有可能会被埋到地下焖烧成煤吗?不可能!煤炭是不可能在树木被埋到地下之后逐渐炭化形成的。 提出这些错误解释的那位英国学者,可以说是连最起码的木材的常识都不懂。尽管他从木材中发现了多少年轮,树叶的花纹。发现了多少树木寄生虫的碳化的遗骸,不管从煤炭的干馏得到煤焦油和木焦油的成分有多少相似。不管所有的实物证据都指向煤炭的古代树木来源。……。 但是,简单地把树木变成煤的过程解释为是掩埋加炭化,却是最大的蠢举,最最无知荒唐的结论。 由于他(英国佬)对成煤过程的错误引导,致使近百年来,有关煤炭成因各种学派的争论此起被服。可惜的是这些书呆子,依然没有生活的实践。居然争来争去还是没有得到共识。@b921363176,先生,在楼上(51楼)贴出了树叶化石和硅化木的照片,企图说明,树木不可能变成煤炭!同样的,@b921363176先生也表现出了他对于树木基本常识的苍白。他不知道形成煤炭的树木和形成硅化木的树木在生前有什么区别。 只要“略微有一点点”木材知识的人从以上的照片,一看就能看出来,这颗形成硅化木的树根本不可能转化为煤。为什么呢?因为在这棵树变成硅化木之前,它早已枯死了!死的数和活着被砍下的树,无论从那个方向看,都是绝然不同的。 凡是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插队落户也算哦)凡是曾经用树枝烧过火,做过饭菜的人都知道,从地上捡来的枯树枝是不能用来烧火的。为什么?我们的楼主小朋友,显然的知道这些,枯枝腐叶烧起来是没有火力的。要想使炉子下的火烧得旺,所用的柴必须是从高高的树上刚砍下来的生柴。近百年来那么多的煤炭科学家,对煤的炭化过程,解释不清,真正说明了知识分子需要到农民中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必要性。
从蜘蛛网看两种世界观 蜘蛛的网大家没有说没看到过的。但是蜘蛛网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圆盘渐开线状的,另种是多平行平面状的。我不知道哪一种网的粘虫效率更高,但是相信动物世界没有专利权,如果一种类型没有另一种类型的好,那么一种必定会淘汰掉。 相比起来,那圆盘螺旋线的好像更官科一点。但是那种平行平面的好像又更普及更平民化一点。 对于这里的小白科来说,显然,后者也能算是网吗?什么叫网,你懂吗?
什么叫做实验,有请“冰葑De专情”科普一下 什么叫实验,有具体的规定吗? 需要使用价值多少以上的才能算是实验设备? 直接脑子里想,可以吗? 譬如说1+1=?1+10=? 譬如说,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譬如说:……
地震云究竟是什么?有人能讲清什么云是气象云吗? 沙子,在我的帖子里下了评论,说随便找1000个人看看有几个人知道什么是地震云。 我会说:随便找1000个人看看有几个知道什么是气象云的。 有水能讲清天上的云哪里来的吗?能保证正确吗?
向明中学的同学醒一醒 你们尊敬的黄骗子,让你们在姆潘巴问题上浪费时间。 请仔细的看看英国皇家化学协会的告示,他们要求的是解释这个现象,而不是否定这个现象。 不管是用何种方式来解释。只要是离开了征答的主题,你们就是偏离的方向。注意,征答的主题是“热水为什么比冷水先结冰”。而不是姆潘巴现象。 所以,黄骗子让你们在牛奶的糖分上下功夫,实际上就是在误导你们的思路。这样的所谓实验对你们的分析能力一点也没有帮助。 是的姆潘巴问题的变动参量太多,所以,有的人有时做成功,有时又做不成功。 之所以发生这种不确定性,说明有一些不曾被注意的参量在实验中发生了变化。你们应该想到的是这些不曾被注意的参量,而不是那些看得见或测量得到的参量。例如,冰箱的大小,容器的大小,糖分的多少……。 这就是为什么征答把目标从姆潘巴现象上升到了热水和冷水。提出这样的上升,你们应该理解到,征答的要求是为什么。而不是否定这样的一个被许多科学家都证实了但还是不能解释的世界佯谬。 祝你们好运!!!
黄曾新不要溜 作为中学教师,大胆的挑战英国皇家化学协会。指称伦敦奥运会对姆潘巴现象的征答是骗局!!! 上海的重点中学,上海向明中学的坛都被他摊足了。 实在看不过去。所以我下决心和他赌一把。 这个黄老师,开始还说要接招,但是居然提出关于姆潘巴的实验要按照他的要求来做。 这真实无理取闹,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如何解答居然要按照他黄老师的要求来做实验。难怪那些无知的电视台,都会跟着他的路子转。电视台的那些123就不去顾及他们了,可怜的是那些现在还在向明的学生们。在这样的误人子弟的老师的培养下,以后更不知道会走一些怎样的路?也可惜了我们的国家,本来这些重点中学的素质应该还是比较上乘的。被这样的老师一教,还能不教成是废材了吗? 现在,黄老师开溜了。几天都不见他的回帖。 但是我不会罢休,我会到向明的校门口去,回他。 他的1000英镑的奖金,我是要定了。 黄老师,你躲到那里都没用。我一定会再找到你的。 本人原创,本人转载。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club.pchome.net%2Fthread_1_15_7137695__.html&urlrefer=5ec40229e17b9516fea068f4fb378520
谁知道今年的校庆(145周年)是哪天? 10月几号? 有在校的帮我问一下,教导处。
水的蒸发的奇迹 各位大侠:帮帮忙。 有知道那里有关于“水的蒸发速率”的讨论或研究的吗? 我指的是在规定温度(不考虑蒸发热使水温变化),规定液体表面积(蒸发面积),固定横向气流的情况下。 不同相对湿度环境里,水的蒸发速度的测试实验或理论计算。 我找来找去只找到,小学的教案讨论什么蒸发的三个因素的。 无论是某个学科或专题。只要是讨论到以上湿度与蒸发速率关系的。都好。 或者能肯定说没有这方面的研究也好。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