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在旅途08
云在旅途08
茅屋青山绿水边
关注数: 57
粉丝数: 204
发帖数: 6,160
关注贴吧数: 28
迎宾街路灯是要更换灯罩? 前天看到,迎宾街和云中路交界处两个路灯有点不一样,是要更换成玻璃灯罩吗?
飞雪连天思英雄! 刚看完凤凰卫视在大同灯会做的文化大观园节目,接着就是耿市长当初获奖的视频,感触不已,我代表不了其他大同人,仅代表我自己,感谢你,耿市长,请一定要保重身体!
我眼中之大同——金石可镂大云冈 还是在2013年夏天,我们没有任何利益的驱动,也无什么所谓的目的和推手,全凭一腔激情热血,自己掏钱,自己筹措,一心只想着,能为大同做些什么,有人为大同拓开大道,改头换面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同样振臂奋起?而且那个时候,我能感觉到,当时每个有血性的大同男儿,都有这样拳拳的心——只愿大同更美好,只愿成为一个不畏流言,不计责难,更不纠结于小事的勇往直前的大男人。 拍云冈,也是十分辛苦,正是盛夏,云冈高天流云,丽日朗朗,空气之纯净,使得紫外线可以直射到人身上,气温也越来越高,一番拍摄,汗湿衣襟...... 我们和现在吧里有些人的想法不一样,只有快乐和对大同未来更多的期许,拍完片子那种对大同的爱,也更加炽烈!
1949年后,有几次拆掉故宫的计划? 先来复习一下初中历史 北京故宫始建于1406年,历经14年竣工,由明代著名建筑匠师蒯祥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设计建造。 故宫占地面积约78万平方米,其中共有院落90多座,房屋980多幢,共计8703间。故宫是明清两朝24位皇帝的皇家宫殿,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建筑群,“今世界各国之帝皇宫殿,规模之大,面积之广,无与伦比”,这是梁思成说的。 没去过故宫的同学们可用脑海中一切美好的形容词进行合理地想象。
我眼中之大同——曲水流觞善化寺 还是在2013年,当时的几位爱我大同吧的吧友,聚在一起,商量拍摄大同、展示大同。在我们的眼里,只有大同挖掘不尽的美,看不够的美。所以,简单商议之后,数位弟兄兵分几路去拍大同,赞大同。我们知道,这股劲儿不能泄!就和一个人一样,打击他?还是鼓励他?对这个人的影响有云泥之别! 我当时选了善化寺等景点,我们要展示的是善化之美,这个美要如何体现、还原,需要动脑筋、费心思。但归根结底,要懂得营造它的人的想法。 于是,有了下面这组片子,我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美与不美,孰能共认?
“和光同尘—古代木匾展” 在魏都平城开展,地点位于大同市魏碑研究院
正月理发,为啥死舅舅? 为什么说正月剃头死舅舅? 关于这个问题,小编查了一下,一般来说有几个说法: 一是在传统身体观念中,头发发自精血,正月是萌发的时候,剃发违背天时,所以不宜。 另一种说法是,“剃头死舅舅”的发源,是满清推行的剃发令。 为了统一全国的服饰,清朝统治者强迫所有的汉人学满人的样子,把头发剃光,留后脑勺的一小撮扎成个发辫。并且这条辫子的形制在整个清代还在发生着变化。
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大同亮马台设站 (大同高速公路亮马台隧道) 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大同设站,3月中旬在江苏南京开赛,主题是“亲近自然,骑向未来”。
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大同亮马台设站 (大同高速公路亮马台隧道) 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大同设站,3月中旬在江苏南京开赛,主题是“亲近自然,骑向未来”。
华严广场?游乐场? 昨天与友人参访华严寺,穿过华严广场,众人诧异
邓云乡与大同 文/ 韩 府 真正知道邓云乡先生祖籍是山西灵邱的人并不多,知道邓先生与大同的因缘的人也不多,不少人都以为邓先生是土生土长的老北京呢,为此,前些天我专门写了一篇《大同出了个邓云乡》,对邓先生的祖籍和他与大同的关系略作介绍。由于篇幅的限制,那篇文章过于简略,有必要重作一篇专说邓先生与大同的因缘。
农耕和游牧文明冲突的前沿阵地——大同
上个世纪大同的经典剧目——晋剧《鲜卑骄子》 古都平城(今大同)曾为北魏王朝(公元386-534年)的京城,历时96载,留下了辉煌耀世的艺术宝库云冈石窟;鲜卑族和汉族的团结合作,混一融合,又造就了魏孝文帝拓跋宏.太皇太后冯氏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导演了名垂千古的“太和改制”.....作为帝后,他们有安邦治国的胆魄谋略;作为常人,他们亦有血肉之躯的七情六欲,褒贬不一。一个是鲜卑天子,一个是汉族后妃,如何能祖孙同心,携手合作,演出那一幕动人的史剧?....
张吉福在阳高考察生态旅游 正月初八,一大早,张吉福从大泉山出发,赶到阳高县阳光农业实业有限公司,就生态旅游、康养产业等进行实地考察调研。
张吉福在阳高考察生态旅游 正月初八,一大早,张吉福从大泉山出发,赶到阳高县阳光农业实业有限公司,就生态旅游、康养产业等进行实地考察调研。
游八仙逛庙会,人潮人海里有没有你 今天是正月初八,大同有“游八仙、逛庙会,祛百病,求平安”的风俗,家家扶手携幼,走街穿巷,到寺庙、到广场上去。虽然一场大雪让天气变得寒冷,但还是挡不住大同人游八仙、逛庙会的热情,市内各寺庙、道观内游客如织,人头攒动,华严寺广场作为民俗绝活、民间艺术集中展示点,更是呈现出一派热闹景象。大同市博物馆精品文物介绍之铜八仙及南极仙翁。
忻州北朝壁画墓图像散记 2016年02月05日 14:00 来源: 《大众考古》 作者: 扬之水 近年山西数座北齐壁画墓的发现,使得今人对北朝画迹的认识被屡屡刷新,去岁忻州忻府区九原岗墓群中的一座北朝晚期大型壁画墓,更以许多前此未见的艺术形象将人们的认识又推进一层。遗憾的是,除却穹隆顶上面的星象图及两壁星星点点的残迹,墓室壁画几乎盗揭殆尽,所幸墓道东、西、北三壁的壁画尚大部存留。东西两壁,画面自上而下界为四层。第一层,图画仙人灵怪与奇禽异兽;第二层,分作南北两段,北段为苑囿校猎,南段为群侍;第三层绘仪卫;第四层,西壁为武士,东壁画面被盗洞所毁。墓道与墓室之间的甬道,平面长方形,拱形券顶,两壁及顶部原初均作画,惜惨遭破坏,今仅存残迹。 呈现细节的木构建筑
东魏第一石刻 极品魏碑书法精华集于一身的【程哲碑】 涨姿势:东魏第一石刻 极品魏碑书法精华集于一身的程哲碑 原标题:《亦文亦物》 东魏第一书法 程哲碑 文/韩静
《美人鱼》大热之际,俩外国小伙制作“海洋垃圾桶”再次走红 一部拍给成年人看的商业电影,因为在春节假期上映,观看场景常为亲子或家庭,而让多数中小学生甚至幼儿园小朋友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这可能是周星驰想过但没想到竟然达到如此“好效果”的一件事吧。而在《美人鱼》大热之际,澳大利亚俩小伙制作的一款海洋垃圾桶再次在网上走红。我们今天就分享这一案例,也给孩子们的海洋环保意识与行动提供一些灵感。 这个故事,要从日益严重的海洋污染说起。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英国一个环保基金近日发布报告,其中指出,除非世界各国积极采取相关再循环行动,否则,到了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将会比鱼儿还多。
辽刻本流传下来屈指可数的原因
大圣领衔来贺岁! 强者为尊应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
恭喜发财!正月初五,这样做最吉利! 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是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节日之一,因汉族民俗认为之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而得名。 由于这一天承担了人们太多的希望与憧憬,所以古代这一天的禁忌就特别多,比如在这一天必须吃饺子、不能用生米做饭、不准妇女串门等。“破五”这一民俗时至今日,就演化成“送年”的意思,过了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复到大年除夕以前的状态。
初五破五,破五之“破” 以前正月初一到初五民间有很多民俗禁忌,如不得用生米做饭、妇女不能动针线、不能打扫卫生、不能打碎东西等等。在过了初五之后,这些禁忌就解除了,所以民间称正月初五这一天为“破五”或者“破五节”。 清末民初天津诗人冯文洵在《丙寅天津竹枝词》就写道:“新正妇女忌偏多,生米连朝不下锅,杯碗捧持须谨慎,小心‘破五’未曾过。”清代《燕京岁时记破五》:“初五日谓之破五,破五之内不得以生米为炊,妇女不得出门。” “破五”的“破”字是打破、突破的意思。“破五”就是破除初一到初五以来的所有禁忌的意思。 “破”的本义按《说文解字》的说法是“石碎也”,指事物改变原有的状态,呈现新的面貌。 “破”字在中国文化中并不是负面的含义,因为不破不立,没有对旧事物、旧观念的打破,也就没有新事物、新观念的建立。就拿正月初五来说,既是“破五节”和“送穷日”,又是店铺开市的日子和祭财神的日子。 下面小编盘点中国文化中“破”字的积极意义。
【琉璃瓦技术】北魏时传入中原后失传 隋代复活
十二生肖真实排序原因,别被传说糊弄了 关于十二生肖的排序,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法,比如当年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老鼠给忘了,结果猫没有选上,从此与鼠结下冤家……等等,但是,这并不是真的。真实的十二生肖排序,可是大有学问。 上古人就从古代昼夜十二时辰的角度解说地支和肖兽的配属关系。而后,又在十二时辰的启发下,发明了十二个生肖的排序。
揭秘:中国历史上你可能忽略的变态军队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常胜军队,赫赫有名的便是岳家军、戚家军、大秦虎师、大汉铁军等王牌军队,但是也有一些被我们忽略的且战斗力变态强悍的铁血之师,回看时不禁热血沸腾。 1、大明水师
民族与长相
大年初三,惜福增幅 星云法师增福歌 人生应有福,可惜不知足。 思量事累苦,闲静便是福。 思量懒惰苦,勤劳便是福。 思量挥霍苦,节俭便是福。
乙未除夕守岁,夜入云冈祈福,闻钟声,思耿公。 云冈守岁灯千盏,月照灵岩已三更。 何似当时风正冷,细思旧日意难平! 应知耿耿人不寐,还念双城待春耕。 夜半霜钟石佛寺,唤公一百又八声!
“守岁”诗意浓 守岁是春节的一项传统习俗,也是过春节时的一项重要活动。“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除夕之夜,万家灯火,乐叙天伦,通宵不眠,以待天明,谓之“守岁”。
别小瞧!西汉时当“弼马温”是有前途职业 核心提示:汉昭帝即位,金日磾受封侯爵,食邑2218户,死后陪葬茂陵,生荣死哀,善始善终。其实什么职业不重要,重要的只要你不放弃自己,奴隶也能成为宰相,弼马温也可以前途无量。有趣的是,除了霍光,另一位辅政大臣上官桀原来也是养马出身,被酷爱马的汉武帝看中,然后步步高升。 金日磾 资料图
除夕到初七都要干什么呢? 除夕 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汉人就温文尔雅?来看北魏时期南朝是怎么称呼鲜卑人的 文/韩静最近一段时间,关于"野蛮人"的话题尘嚣日上。一贯强势的王石比较无奈,他一手创建的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企业万科正面临被强行收购的巨大风险,原来的大股东华润随时换帅,安邦保险却借机进场; 借助金融猛兽的力量,站在万科门外擎着狼牙棒的宝能系军团,就像总裁郁亮描述的那样,是不折不扣的野蛮人,正频频用手中的资本强行叩门,意图入主万科。 我看好万科的管理和品质,也痛心于王石股权分散的恶果和反攻乏力,希望天佑创业者们,让此事有个圆满的结局。 野蛮人,是我们对外来者,不欢迎者的一种贬称,在某个历史时段,还曾经是游牧民族特殊装束、习俗的代称,今天我们就聊一聊北朝的那些“野蛮人”。第一眼看上去,你一定会发出惊叹“这妹子 笑的可真甜” 对不起,这却是位男子。 我们看到什么? 一个满头辫发的鲜卑男子骑在马上,马的四肢已残缺不全 此物学名为“北朝辫发骑俑”,是一件1500年前的,不折不扣的国宝级文物。 在历史上,鲜卑族人拓跋家族在公元386年建立了强势的北魏王朝,并将都城从内蒙古和林格尔迁都到大同(其实也没有多远);后来的孝文帝改革,又一次迁都到了洛阳,完全实现了鲜卑人的汉族化。 我们今天看到的大量考古实物,也主要体现的是鲜卑人汉化后的容貌和服饰,至于这些游牧民族“茹毛饮血”的那段日子到底是什么样,却不甚了了,这件器物就是当时的南朝人口中所说的“野蛮人”,反映的是纯正的鲜卑族风貌。鲜卑人具有辫发的传统习俗(人家也有自己的文化习惯),当时的南朝主要以汉人居多,因此为了表达自身的优越感,就把北朝的异族地位有意贬低,没办法,南方人有文化,掌握了话语权; 时人对北方游牧民族的蔑称叫“索虏”或“索头虏”,这就是1500年前的所谓“野蛮人”。 什么意思,看图说话,不解释再来看历史记载: 《宋书·索虏传》有云 “索头虏,姓托跋氏 有数百千种,各立名号,索头亦其一也”。 2.《南齐书·魏虏传》记载 “索头猗卢遣子曰利孙将兵救琨於太原,猗卢入居代郡,亦称鲜卑,被发左袵,故呼为索头” 《资治通鉴》是宋朝人编写的,算是够客观了吧,看看怎么评价呢 “索头什翼犍疲病昏悖,虽乏贡御,无能为患”(透着股子瞧不起的劲头) 鲜卑人汉化不就,后来不少人也都改了汉族姓氏,后世有如鲜卑血统还姓朱的,该尊六朝胡人渴独浑为祖先,这是国学大家章炳麟先生的论断。 鲜卑人辫发的习俗,早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改制后就被基本废除了,北朝在后期又出现了一股“逆流”,认为汉化不好,提倡胡化回去,辫发造型就在部分遗老遗少中又重新流行了起来,其他民族效仿的也为数不少。 所以,这件器物其实是没有准确描述到底是属于那个民族,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当时的突厥人造像; 北朝纷乱,外籍人士竞相进入中原,山西当时也正处于五胡乱华的核心区域,有这争议本也正常。我们来看其造型:辫发骑俑通体呈赭红色,陶质彩绘,修饰以黑红白三色,配色简洁;人物双手持缰绳,身着短衣打扮,端坐于高头大马之上,身配长剑;面部表情十分生动,长眉细目,面颊饱满,整体做微笑状,栩栩如生。 头部的长发自然梳拢,在后脑部位挽一节,内部发辫下垂,显得大方自然;马蹄、鞍髻等物亦清晰可见。说实话,很有点今天的流行文化“脏辫”的风范。这尊彩塑陶俑出土于2000年抢救性发掘的山西省太原市徐显秀墓,其墓葬断代年份为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距离今天整整1444年。 徐显秀,《北齐书》、《北史》、《隋书》等史籍中有记载,官封太尉、太保、尚书令、徐武安王,其祖父、父亲都是北魏的将领,世代官宦。徐显秀生前先投奔尔朱荣,后追随高欢,逐步得到升迁;北齐建国后,封金门郡开国公,因作战勇猛,屡建功勋进位武安王。 武平二年(公元571年)正月逝于晋阳(太原),享年70岁(真长命),他本人是有汉族血统的,但是投奔胡人,是胡化汉人的一位典型代表。在目前考古发掘甚至包括窖藏中,这是唯一的一件辫发骑俑,准确反映了北朝异族的辫发特色,完整保留了1400多年前“野蛮人”的真实影像,珍贵无比。说明:本文由国家旅游局高级导游 独立文创人韩静原创 提倡文物的个性化价值解读,欢迎转载 一起涨姿势
方寸天地,一枚珍邮!——历年猴票鉴赏 庚申猴,或称金猴,是原邮电部(简称中国人民邮政)于1980年(庚申年)2月15日发行的一套生肖邮票。 猴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第一张生肖邮票。中国集邮总公司与猴票同时发行一枚首日封。猴票背景为红色,图案是由著名画家黄永玉绘制的金丝猴。 邮票原图由黄永玉绘制,邮票由邮票总设计师邵柏林设计,由姜伟杰雕刻,采用影写版与雕刻版混合套印的方式印刷,由北京邮票厂印刷。猴票尺寸为26×31毫米,齿孔11.5度,一版80张(8×10)。 猴票的发行量猜测在360万枚至800万枚之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2003)中记载的庚申年猴邮票的发行量为500万枚。
多姿多彩的门神世界 黑王辉 文最早的门神,是桃木雕刻而成 门神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大约在先秦时期,我国便有门神的出现,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门神文化是我国极具东方魅力的特有文化。时至今日,我国农历的新年,许多地方都要“贴门神”。恰好,笔者是一个门神文化爱好者,今天就来看一看笔者所收藏的一些老“门神”。 明代彩绘石门神。门神并不全是我们现在所见的纸质印刷品,最早的门神,是桃木雕刻而成,以此辟邪镇宅,后来便有了彩绘、石雕、瓷像等等。我就收藏了一对明代的三彩门神,高60.5厘米,宽40.8厘米,厚8.6厘米,是从石门上切割下来的。由于石门已经破损,切割下来,反而更有利于保存。两个门神神情威武庄严,身穿黄色铠甲,手托黑色木塔,盔甲的边缘缀有绿色绸巾,护心镜是一只兽首。门神胸前的铠甲呈鲤鱼形,年年有鱼,年年有余,寓意吉祥。手托木塔的天神,当是托塔天王无疑,俩门神看起来一般无二,只是胡须略有不同。 清代红木鎏金门神。当然,我们见得最多的门神造型是在门上“站立”的门神,这样,才能行使门神的职责,见鬼杀鬼,见妖除妖,守卫全家平安。我还有一对清代的红木鎏金门神,长62.8厘米,宽43.4厘米,厚4.8厘米,本身是在老木门上,为了保存图案,才切割下来。两个门神的姿势很是“妖娆”,只见他们脚踩莲花,弯曲呈“S”形,左边的门神一手托金斗,一手拿宝剑,右边的门神一手叉着腰,一手舞金蛇,面容含笑,互问吉祥。 民国印刷纸画门神。我国在宋代时,便出现了活字印刷,历史悠久,像年画的印刷应产生于明清时期。我还收藏着一副民国时期天津杨柳青制作的印刷木版年画门神,长66.5厘米,宽52.3厘米。只见上面有两个骑马的门神,左边的门神骑黑马,手拿双锏,白面威严,黑须飘飘;右边的门神骑浅黄色马,手拿双剑,不怒自威。
面壁三年在云冈——大同画家梁力强 今日(2016.02.03)《大同日报》以整版的篇幅为我们介绍了这样一位守望云冈,面壁精进的画家——梁立强。 在他的身上,只有敬畏之心和超脱之襟怀,在他的身上,只有“盛德君子无疾言厉色”的情操,只有“丹青不知老将至”而慨叹时间宝贵的急迫感,梁立强老师不为窗外风雨声动念,不逐小利而失初心,值得我们敬服和学习。 转载此文,与众吧友共同感悟。
由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火锅,也说咱大同火锅 原标题:“火锅”陪葬西汉海昏侯是个“吃货” 2016-02-01 07:34:44来源:天府早报原文配图:海昏侯墓中出土了目前发现最早的火锅和装有芋头的蒸馏器。 吃货 墓室出土2000多年前的火锅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杨军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领队,在当天的讲座中,一个爱美食美酒、爱诗书音乐的海昏侯形象出现在听众眼前。 海昏侯墓距离南昌市不过60公里。墓群内有两座主墓、7座祔葬墓、一座陪葬坑。海昏侯墓墓穴平面为“甲”字形,坐北朝南。目前,海昏侯墓内出土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等各类精美、珍贵文物1万多件。 最让听众感兴趣的是,考古人员还根据出土文物发现海昏侯是一个“吃货”。“他墓室中出土了目前发现最早的火锅和装有芋头的蒸馏器。”杨军说,墓室里出土的火锅,和北方的涮羊肉锅极为类似,中放炭火,外沿烫菜,其外形比现在的火锅精致许多。杨军表示,火锅如今是闻名全国的美食,但火锅最早却是游牧民族的餐饮习惯,后来才传入中原,而海昏侯显然是很早就开始享用美味的火锅了。不仅如此,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个类似于蒸馏器功能的器物,其内还装有芋头。杨军表示,这个器具具有蒸馏过滤功能,而里面的芋头更显示其应该与蒸制白酒有关,“因为日本的清酒,主要的原料就是芋头。”而大同的铜器更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早在北魏时期,就享有盛名。唐宋以来,大同的铜器已畅销全国。明清时期,大同的铸铜、制铜等工艺品已相当繁盛,当时钟楼院巷街制铜作坊已达数十处,均系子承父业,世代相传,故称“铜匠街”。正如民国大同志稿所述:“大同虽非铜区,而铜制品向颇著称,物美价廉,多运往外蒙古地方。其大宗售品有铜锅、铜壶等物,尤以火锅为最。自平绥路通车,中外游人旅客咸乐购置之,用作馈赠,其销路愈畅,本品愈多,故手工业中,铜工最为独步。”大同是中国著名的汉族民间铜器产地之一,历史上曾有 五台山上拜佛,大同城里买铜”之说。早在两千多年前,当地就有了铸铜业,最先用于铸造兵器,后来转向制造佛像和日常生活用具。大同铜器的工艺十分精湛,北魏时期(386—534)就享有盛名。唐宋以来,大同的铜器畅销全国。到了明清时期,大同的铸铜、制铜工艺已相当繁盛,当时的钟楼院巷街制铜作坊达数十处,均系子承父业,世代相传,故称铜匠街。大同的铜器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早在北魏时期,就享有盛名。唐宋以来,大同的铜器已畅销全国。明清时期,大同的铸铜、制铜等工艺品已相当繁盛,当时钟楼院巷街制铜作坊已达数十处,均系子承父业,世代相传,故称铜匠街。正如民国大同志稿所述: 大同虽非铜区,而铜制品向颇著称,物美价廉,多运往外蒙古地方。其大宗售品有铜锅、铜壶等物,尤以火锅为最。自平绥路通车,中外游人旅客咸乐购置之,用作馈赠,其销路愈畅,本品愈多,故手工业中,铜工最为独步。”在大同所有铜器中,铜火锅最为有名。铜火锅是一种将取火与用锅功能巧妙结合,能搬到饭桌上的食具。它的产生与大同的自然环境有关。大同地处雁北塞外,气候寒冷,火锅既可作食具又可取暖,加之古时该地区为游牧民族的放牧地,部落不断迁徙,铜器方便耐用,久而久之,铜火锅成为家户必备之物,并且逐渐成为当地著名的工艺品。铜火锅始于明朝初期,原本是汉族百姓为抵御寒冷发明,其后流入京城,并被宫中选定为御用品。还有一种说法是: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1328—1398)第十三子朱桂(1374—1446)喜欢宴饮,却因寒冬长宴上的凉酒冷菜而烦恼不已。一位聪明的臣子召集工匠,研制出将鼎下的炽炭和鼎内的高汤结合在一起的食具——铜火锅。这位臣子由于奉献火锅有功,当场被加官三级,所以,至今当地人还把铜火锅称作 速升锅”。大同铜火锅由底盘、火座、锅身、锅盖、火筒、筒盖六个部分组成,其形制如塔,高约尺余。它们全用上在大同所有铜器中,铜火锅最为有名。铜火锅是一种将取火与用锅功能巧妙结合,能搬到饭桌上的食具。它的产生与大同的自然环境有关。大同地处雁北塞外,气候寒冷,火锅既可作食具又可取暖,加之古时该地区为游牧民族的放牧地,部落不断迁徙,铜器方便耐用,久而久之,铜火锅成为家户必备之物,并且逐渐成为当地著名的工艺品。火锅内里涂锡,既防锈消毒,又可保持食物原来的味道。大同火锅最适宜涮羊肉和烹制什锦菜肴,用餐者围火锅而坐,可以边投食料边取菜,享受自烹自食之趣。铜火锅的生产过程,分为部件成形、焊接、锅里镀锡、錾雕、抛光、组装六道工序。其中既有精密铸造技术,又有美工设计和錾雕工艺。大同铜火锅主要以手工锻造技艺闻名,锅身上精致形象的图案,成为大同铜火锅一绝。匠人在锅底、锅身、锅盖上精雕细凿,雕上龙戏凤、燕穿柳、鱼伴莲、喜鹊登梅、八仙过海、狮子滚绣球等图案。此外,铜火锅仅装饰纹样就有两百余种,各种花纹都用小锤、钢錾一点点錾成。名为 八仙”的铜火锅是挖掘传统铜版画题材的代表作,托盘、锅座、锅身等都造成八角形,锅身的八个面上镌刻八仙,他们或喜或怒,神态各异。整个锅造型古朴浑厚,端庄高雅,一眼望去,宛如一座金碧辉煌的仙阁。铜火锅光泽明亮的外形、富丽堂皇的色彩、浓郁的民族传统风格和独特的地方艺术特色,使其不仅仅拥有居家实用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1973年9月15日,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来同参观访问。当天中午在大同宾馆设宴款待法国贵宾。席间第四道热菜是大同“什锦火锅”。据我市文史研究者回忆,当錾花铜火锅上桌后,宴会厅一片啧啧称奇声,蓬皮杜总统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总理便指示有关部门精心制作铜火锅国礼相赠。接到任务后,当时的大同市金属工艺厂组织能工巧匠精心设计制作,以大同九龙壁为素材,创作“九龙奋月”铜火锅。火锅最大直径27厘米,高约40厘米,采用镶嵌、浮雕与勾线相结合传统手法制作。锅身九条飞龙腾云驾雾,火筒盖上的卧龙抬头望月,具有浓郁中国传统文化特点。能够成为国礼,极大提升了大同市金属工艺厂的知名度,在后来的日子里,这个厂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改革创新,设计人员借鉴和吸收大同众多古迹文物,创作了云冈、九龙、二龙戏珠、龙凤呈祥、八仙过海、飞天起舞、狮子滚绣球、鸳鸯戏牡丹、喜鹊登梅、燕子穿柳、彩蝶飞花、鯉鱼跳龙门等图案,千姿百态,美不胜收。铜火锅、铜餐具,曾畅销23个省市,外销英、美、法、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同铜工艺虽然形成很早,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只有一百多年。由于大同地处塞北,自古战乱频繁,铜火锅工艺主要靠汉族民间口耳相传,至今没有确凿的史料记载火锅的样式、流程和做法。不过,这似乎不影响人们享用铜火锅烹煮食物的乐趣。在大同大大小小的餐馆里,餐桌上火光闪闪,铜锅内鲜汤沸腾。目睹锅壁黄龙腾跃,耳听窗外塞北风啸,一种追根忆祖、感怀传统、热爱故土之情油然而生。
致“爱我大同吧”各位吧友 2008年大同,我大古都前所未有之城建壮举正埋头奋力,挥汗如雨。故郡之四方热血,亦满怀激烈,翘首纷纷,为当时之大同欢呼鼓舞,万众一心盼大同双城齐美。此时,数位志士发心创建一爱我古城,正气充盈,文风和畅之贴吧,以助力城建,并襄盛举。由此,“爱我大同吧”起于草野。创办初期,藏于民间,不为众知,辛苦难言,但几位志士初心不改,一往无前,几年间,仁人贤士不断加入,“爱我大同吧”声名鹊起。历经8年,“爱我大同吧”——赞大同之盛事,扬大同之美名,为政务献策,为好学引路,几成大同文化之重要符号。 四顾八年大同之翻天覆地,蓝天清风;回想八年爱我大同吧之民心淳朴,文论酣畅,岂能忘记前人及老吧务的勤奋与付出? 在此,再次向以前的吧务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KAFAN我行我素@大大小洁@苍山如海6 诸君辛劳!苦行可记! 然而,由于原贴吧违反百度贴吧管理制度,百度贴吧收回管理权,并对爱我大同吧吧务进行调整,重新任命新的吧务管理团队。当此之际,吧务工作出现短暂交接和轮替,在这一段时间,出现一小部分偏激和混淆视听的帖子,还有部分发帖者,发布许多目的不明和极为不负责任的灌水帖,谩骂贴,人身攻击贴等等,令吧友无所适从,更有吧友发出“还爱我大同吧朗朗乾坤”的呼吁。 今日,新吧务已经到位,遵循百度贴吧之吧规,我们将从即日起行使吧务权利,对日前吧友“为人耿直”提议的《通知:请吧友积极参与》一贴,http://tieba.baidu.com/p/4322844141。吧友们积极响应,热心截图检举部分相互攻击谩骂,发言失当的帖子及作发帖人,这里,依众吧友的意见,吧务管理团队亦做出回应,并相应处理,对: @gzmzxy @洛克耳涅夫 @qiumusanchen @龙兴晋阳8 @龙兴晋阳9 @不是跪族AAA @ wsgrd @萨艮 @百年自由梦 @爱魔城堡主 @gzmzxy穿环哥 @爱大同2014 @智能代替手工 @杨子荣bb @跟我节奏゙嗨起来 @小末7788 @super9999tiger @121345rrr 先给予警告,请各自注意言论,若仍旧随意发布不合吧规的帖子,我们将立时禁言,直至永久封禁! 今后,再有挑起争端;相互谩骂;发布:目的不明的帖子;带有不良意图的帖子;易引发歧义的帖子;甚至进行人身攻击,无端指责和涉及个人生活的,一经发现立即封禁。 大同,包容兼美,厚道朴实!但爱我大同,就应出以公心,就应有大同男儿的担当,以实际的行动,以满满的正能量,以发自内心的热爱,来关注大同,助力大同发展! 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朋友加入爱我大同吧,我们一起发展,共同成长!相互监督促进,呵护爱我大同吧走的更远!
《敦煌:生灵的歌》展览 2016年1月27日,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开展的 “敦煌: 生灵的歌“展览。 真人展示敦煌女供养人形象—— “晋昌郡都督夫人”“十一娘”“曹氏家眷” “持弓武士”等。 信仰的力量。生命的欢歌。
忻东旺——从大同走出去的著名油画艺术家 艺术家忻东旺于2014年1月11日18时在北京逝世,年仅50岁,消息传出后,美术界一片悲恸,人们扼腕痛惜他正值盛年的艺术创作,更深切痛悼他的为人,一个朴实纯粹的、有追求和使命感的艺术家就这样带着对人世间无限的留恋离我们而去。
大同大张:中国美术史上不该忘却的一人 2015年12月29日,大同大张首次个展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大同大张是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中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他是一个天才,一个疯子,一个艺术的殉道者,一个坚持纯粹艺术精神和独立思考的智者,一个孤独而自由的灵魂。2000年1月1日,当世人欢呼千禧之年到来之际,大同大张于家中自杀辞世。今年正值大同大张逝世15周年,本次展览通过:生平、绘画、邮寄艺术、行为艺术和手稿五个板块展开,呈现了大同大张短暂生命历程中重要的艺术思考和自由表达。 大同大张是“温普林中国前卫艺术档案”的重要个案,大同大张从20世纪80年代走来,真正坚持了一种永不掉头的前卫精神。在物质化的今天,这是一个可以深度阅读的文本,有助于我们反思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和命运。
梁思成《中国古建筑调查报告》中手绘大同善化寺图及旧照 幸有高人丹青手,绘出胜迹传千古! 本贴再摘取今日出版之《中国古建筑调查报告》大同善化寺手绘平面图,向梁公致敬。 并感念那些珍爱大同的,值得我们尊重的人!
路边为何要安装这些铁挡板? 这个月以来,园林部门吞吞吐吐地,在迎宾街主干道绿化带安装这种绿色的铁板,据说是防寒,防止洒过融雪剂的积雪影响到路边草木的生长。 问题是:真的有必要吗?
今天(2015.12.08)全国雾霾地图——来自高德地图 大同,大同……
今天(2015.12.08)的高德地图——全国雾霾地图 大同
今天(2015.12.08)的高德雾霾地图 居住在大同,让我们珍惜吧!
悼殷宪先生(乙未十月初三) 曾读殷宪先生《塞畴春望》,诗情高远。又知先生亦爱此诗,再三书之。诗中有“应去酿甘霖”句,最为达意传神。惜仰慕已久,却不曾与先生相交。忽闻先生仙逝,平城学界震恸,作诗悼之! 穷经皓首开新径,独为平城写至音。 探得明堂功赫赫,溯清魏楷玉琳琳。 砚边墨稿痕犹湿,案上丹书色尚深。 再到塞畴春望处,瑞云几朵酿甘霖!
悼殷宪先生(乙未十月初三) 曾读殷宪先生《塞畴春望》,诗情高远。又知先生亦爱此诗,再三书之。诗中有“应去酿甘霖”句,最为达意传神。惜仰慕已久,却不曾与先生相交。忽闻先生仙逝,平城学界震恸,作诗悼之! 穷经皓首开新径,独为平城写至音。 探得明堂功赫赫,溯清魏楷玉琳琳。 砚边墨稿痕犹湿,案上丹书色尚深。 再到塞畴春望处,瑞云几朵酿甘霖!
乙未九月廿五,古魏都冬雪,能不忆公?作诗怀之。 唤来银粟传牵念,漱润平城旧与新。 擎起奎楼情切切,拓开大道马辚辚。 才巡鹿野双肩土,又入云冈满面尘。 父老乡亲曾记否?茫茫风雪夜归人!
乙未九月廿五,古魏都冬雪,能不忆公?作诗怀之。 唤来银粟传牵念,漱润平城旧与新。 擎起奎楼情切切,拓开大道马辚辚。 才巡鹿野双肩土,又入云冈满面尘。 父老乡亲曾记否?茫茫风雪夜归人!
采得紫薇可薰衣——耿市长的十里河公园 这么几年,居然一直不知道,十里河公园竟是如此神姿暗蕴,夏日曾与好友一探,便引喟叹惋惜,更思风流! 忘记拍大门了
乙未中秋思耿(平水韻) 乙未中秋思耿(平水韻) 雲在旅途08 獨倚南牕望晉陽,平城亱雨兩茫茫。 原說細鏤雙連璧 ,何故別離一郡傷! 書館鳥棲人寂寂,乾樓風勁草蒼蒼… 秋燈耿耿愁難解,塵暗貂裘鬢染霜…
乙未中秋思耿(平水韻) 乙未中秋思耿(平水韻) 雲在旅途08 獨倚南牕望晉陽,平城亱雨兩茫茫。 原說細鏤雙連璧,何故別離一郡傷! 書館鳥棲人寂寂,乾樓風勁草蒼蒼… 秋燈耿耿愁難解,塵暗貂裘鬢染霜…
《日课。九月十六。昨日寒露(平水韵)》 雁门关外尽湫湫,寒露侵衣恨未瘳。 亱半挑灯思故旧,可曾重九上高楼…
《日课。九月初四。又访云冈(平水韵)》 金风唤我访云冈,再渡平湖又感伤。何处可得昙曜斧,镂吾块垒亦铿锵!
《日课。九月初三。和白居易公《暮江唫》韵(平水韵)》 御水一河分郡中,平城万众赤心红。可怜九月初三亱,不见恩公挽劲弓!
晨馨花园二期如此施工,无良无德 昨日下午,大庆路晨馨花园二期工地从高空抛扔施工废土和垃圾,整个十字路口霾尘弥漫,路人避之不及
思耿彦波公之甲午平城初雪——时在正月初八(西历二月七日) 云在旅途08 久旱谁不盼甘霖?哪堪庶民思恩公… 好雪夜半回大同,去年今日别平城! 八仙游走祛百病,六出降临驱瘟神, 楼上灯照城头雪,萦怀扑面眼朦胧…
思耿彦波公之甲午平城初雪——时在正月初八(西历二月七日) 云在旅途08 久旱谁不盼甘霖?哪堪庶民思恩公… 好雪夜半回大同,去年今日别平城! 八仙游走祛百病,六出降临驱瘟神, 楼上灯照城头雪,萦怀扑面眼朦胧…
老话讲“有前手,没后手…”,大同人都懂吧? 这是齿轮厂门口的一处,猜猜原来是干什么用的?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