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云散人origin
闲云散人origin
关注数: 28
粉丝数: 651
发帖数: 12,055
关注贴吧数: 17
#DITA春游记# 晶莹一春 当全国各地还在享受着初春和煦温暖的气息时,岭南已经经历了烈日和暴雨的反复洗礼。略显炎热的天倒也还没到让人待不下去的程度,但出门在外,我也雪藏了自己的各式大耳机,耳塞成为了首选。 说起来,我也算是个颜值党,选耳塞的时候往往被那些“花里胡哨”的型号所吸引。但当我遇到纤尘不染、透明无瑕的DITA Project M时,它晶莹剔透的腔体又从另一个方向击中我心。我似乎没见过树脂腔体塞子能做到无色透明,更别说这腔体中一丁点气泡或杂质都没有了;内部全不锈钢声学腔体清晰可见,又满足了理工科出身的我对于电子器材内部结构“窥秘”的臆想——说回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戴着Project M出门,周边认识的人对它的关注度也远高于一般的塞子,它的吸睛程度可见一斑。
#耳边一分钟# 飞傲K19台式解码耳放一体机 近段时间,飞傲新推出的台式解码耳放一体机K19吸引了非常多烧友的关注。上个月刚落幕的耳边事广州聚会上,飞傲也专门在分享环节向大家详细介绍了K19的无损PEQ功能。在真正上手体验K19之后,我觉得这部机器身上有很多有趣的细节值得先行分享。
#闲云乐语# “大”有可为:audirect team 1解码耳放体验谈 散人按: 手机解码耳放在设计时大多优先考虑体积和重量的问题。但也有部分厂商反其道而行,牺牲一定的便利性,转而追求更极致的声音表现。audirect去年上市的解码耳放Beam 4正是这种非常规思路下的产物,而近期推出的新品team 1则更进一步,尽管体积偏大、不便于出行使用,但声音的素质也随之更强,尤其在声音密度、解析等方面有着相当出色的表现。 【序:“不走寻常路”】 说起audirect,不少烧友都知道他们家专做“小尾巴”,但未必知道他们在“小尾巴”的浪潮来临前就已经进入了这个领域。大概在2017年,我就试听过他们家Whistle这款精致的小耳放。它的声音虽然素质不比手机上的耳机口强多少,但更规整、更细腻。这些年,audirect的器材大致分成了两条支线,一条是将“小巧轻便”发挥到极致的Atom系列,另一条则是一代代不断玩出新花样的Beam系列——以我自己的把玩经验看,我认为Beam 3Plus可以称得上audirect产品里意义重大的一款,其声音均衡、全面、强大,兼顾古典与人声流行,这在彼时手机解码耳放中颇为罕见。去年上市的Beam 4,则在体积上开始“放飞自我”,但内置电池的操作也让其声音素质较自家过往器材有明显提升,扎实的声底已经接近于中低价位便携播放器的表现。在我看来,无论哪个系列,audirect产品的风格肯定不会是无功无过的“中庸”,而是有着明确的取舍倾向,像Beam系列就是在客观使用方便上作出一定让步,换取声音升级的空间。 而audirect新近推出的team 1,则在Beam系列的基础上更迈进了一步。
#闲云乐语# “大”有可为:audirect team 1解码耳放体验谈 散人按: 手机解码耳放在设计时大多优先考虑体积和重量的问题。但也有部分厂商反其道而行,牺牲一定的便利性,转而追求更极致的声音表现。audirect去年上市的解码耳放Beam 4正是这种非常规思路下的产物,而近期推出的新品team 1则更进一步,尽管体积偏大、不便于出行使用,但声音的素质也随之更强,尤其在声音密度、解析等方面有着相当出色的表现。 【序:“不走寻常路”】 说起audirect,不少烧友都知道他们家专做“小尾巴”,但未必知道他们在“小尾巴”的浪潮来临前就已经进入了这个领域。大概在2017年,我就试听过他们家Whistle这款精致的小耳放。它的声音虽然素质不比手机上的耳机口强多少,但更规整、更细腻。这些年,audirect的器材大致分成了两条支线,一条是将“小巧轻便”发挥到极致的Atom系列,另一条则是一代代不断玩出新花样的Beam系列——以我自己的把玩经验看,我认为Beam 3Plus可以称得上audirect产品里意义重大的一款,其声音均衡、全面、强大,兼顾古典与人声流行,这在彼时手机解码耳放中颇为罕见。去年上市的Beam 4,则在体积上开始“放飞自我”,但内置电池的操作也让其声音素质较自家过往器材有明显提升,扎实的声底已经接近于中低价位便携播放器的表现。在我看来,无论哪个系列,audirect产品的风格肯定不会是无功无过的“中庸”,而是有着明确的取舍倾向,像Beam系列就是在客观使用方便上作出一定让步,换取声音升级的空间。 而audirect新近推出的team 1,则在Beam系列的基础上更迈进了一步。
预告一个audirect team 1~ 最近这段时间堪称是高端小尾巴新品大爆发时期,手头的audirect team 1就是其中非常有特色的一款,自带电池、外带蓝牙模块等等设计都令其显得与众不同。 过些天送上详细分享~
#闲云乐语# 探索小尾巴极限:享声MDA3/MDA3E体验谈 散人按: 这两年,随着小尾巴市场的逐渐饱和,这个品类的竞争也趋于白热化,各大HiFi品牌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市面高端小尾巴频现。 享声直到今年年初才正式入局小尾巴领域,推出两款新品MDA3和MDA3E。这两款器材里,售价达到2599的MDA3可视为享声对小尾巴声音上限的一次探索;售价1599的MDA3E风格则更富有韵味,是更易于欣赏的一款。
探索小尾巴极限:享声MDA3/MDA3E体验谈 散人按: 这两年,随着小尾巴市场的逐渐饱和,这个品类的竞争也趋于白热化,各大HiFi品牌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市面高端小尾巴频现。 享声直到今年年初才正式入局小尾巴领域,推出两款新品MDA3和MDA3E。这两款器材里,售价达到2599的MDA3可视为享声对小尾巴声音上限的一次探索;售价1599的MDA3E风格则更富有韵味,是更易于欣赏的一款。
预告个享声的MDA3和MDA3E~ 元宵之后,年也就基本过完了。 假期带着享声的MDA3和MDA3E四处溜达,听的时间长了,越发觉得这两款小尾巴有意思。过几天详细分享一下~
#闲云乐语# 火力全开:Burson Soloist Voyager分立式耳放体验谈
#闲云乐语# 火力全开:Burson Soloist Voyager分立式耳放体验谈
预告一个Burson Soloist Voyager~
#耳边一分钟# 拓品DX9 这两年在台机品牌中,拓品可以说是相当活跃的一家。算下来,拓品每年推出的新器材会有好几款,对于一个专注于台机的品牌来说,这个节奏倒是一点也不慢。 我平时没少逛展会,总能近距离接触拓品那些未正式发布的新品。去年九月份在深圳,我便聆听到了拓品十五周年纪念型号DX9解码耳放一体机。彼时DX9最吸引我的,一是大天窗、内置LED灯的设计极其亮眼,二是在嘈杂的环境下用它驱动一些中高端头戴大耳时声音可谓“虎虎生风”。等到DX9正式上市后一段时间,我也终于有了仔细体验它的机会。
#耳边一分钟# 凯声黑铃卍 这两年,国内一部分耳塞品牌不断迭代出新,平头塞这个品类逐渐回归主流视野。尽管着力研发平头塞的品牌还不太多,但有实力的器材着实不少,风格也趋于多样化,给喜欢平头塞的烧友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而谈到这两年的平头塞品牌,就绕不开凯声。从百元级的X10到中高端的钛铃Plus,凯声各价位档次的塞子可谓极具特色,可玩性很强。近期上市的黑铃卍,定位四千元档。我在12月广州举办的展会上初听到这款耳塞,限于环境的原因,只听了个大概,但它鲜明的特点还是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面我也特意详细体验了一番。
#闲云乐语# 真无线古典之路:final ZE8000 MK2体验谈 散人按: 老牌HiFi厂商final推出TWS真无线耳机的时间不长。其系列旗舰ZE8000外观造型和佩戴方式较为独特,声音也迥异于主流耳塞,曾在烧友中引发过广泛的议论。 在ZE8000上市一年后,新旗舰型号ZE8000 MK2紧随而来。相较于素质上的升级,ZE8000 MK2更多是风格上的转变,而其对于音乐适应性的拓宽,尤其是对古典音乐的适应,在TWS领域显得相当特别。
#闲云乐语# 真无线古典之路:final ZE8000 MK2体验谈 散人按: 老牌HiFi厂商final推出TWS真无线耳机的时间不长。其系列旗舰ZE8000外观造型和佩戴方式较为独特,声音也迥异于主流耳塞,曾在烧友中引发过广泛的议论。 在ZE8000上市一年后,新旗舰型号ZE8000 MK2紧随而来。相较于素质上的升级,ZE8000 MK2更多是风格上的转变,而其对于音乐适应性的拓宽,尤其是对古典音乐的适应,在TWS领域显得相当特别。
预告一个final ZE8000 MK2 之前用final的真无线旗舰ZE8000,感觉它是在一众TWS里比较“特立独行”的一款。最近ZE8000 MK2问世,风格和前代大有不同,骨子里的调性却是一以贯之。 详细的分享过几天送上~
#闲云乐语# “亲和型”的旗舰:Empire Ears RAVEN首发评测
#闲云乐语# “亲和型”的旗舰:Empire Ears RAVEN首发评测
预告个Empire Ears的RAVEN~ Empire Ears家的耳塞更新的频率并不算快,过往我也体验过ODIN、BRAVADO MKII等型号,对其鲜活的声音印象非常深刻。 前段时间Empire Ears新旗舰RAVEN发布,粗略听下来,声音实力足够强,多种单元之间配合相当不错,完成度也挺高。过几天再详细分享一下~
#闲云乐语# 水到渠成:山灵Majestic旗舰耳塞体验谈 散人按: 山灵推出耳塞产品至今已经有五年之久,期间为烧友们带来了多款入门到中端级别的塞子,烧友圈中也不乏关于“山灵是否会推出万元耳塞”的讨论。近期,山灵新品耳塞Majestic终于问世,为山灵粉丝们提供了一个组建“旗舰西装套”的机会。 -外观设计采用黄花梨木、回字纹等传统文化元素,国风色彩浓重; -关闭静电单元开关时,高频已然十分华丽,打开开关后极高频的表现进一步加强; -用山灵旗舰播放器驱动时,搭配的效果和谐、耐听。
#闲云乐语# 水到渠成:山灵Majestic旗舰耳塞体验谈 散人按: 山灵推出耳塞产品至今已经有五年之久,期间为烧友们带来了多款入门到中端级别的塞子,烧友圈中也不乏关于“山灵是否会推出万元耳塞”的讨论。近期,山灵新品耳塞Majestic终于问世,为山灵粉丝们提供了一个组建“旗舰西装套”的机会。 -外观设计采用黄花梨木、回字纹等传统文化元素,国风色彩浓重; -关闭静电单元开关时,高频已然十分华丽,打开开关后极高频的表现进一步加强; -用山灵旗舰播放器驱动时,搭配的效果和谐、耐听。
#带着森海去旅行# 十二月,岭南也曾温暖
#耳边一分钟# Campfire Audio Cascara耳塞 假如我说某个品牌耳机外观设计炫酷、颜值很高,可能大家第一反应会往潮牌耳机的方向去想,毕竟“青春”“潮流”之类的形容词多半不会用在HiFi器材身上。而美国HiFi品牌CampfireAudio,则很难得地在设计上敢于彰显张扬个性。他们家不只有太阳神、仙女座、剑齿虎这些一看就很“硬核”的器材,也有蜜柑、蜜露这些充满季节风情的青春色调;而最新推出的Chromatic Series,又在视觉上惊艳了我们一回。 Chromatic Series新耳塞主打的就是一个“青春靓丽”——亮橙、草青、天蓝、浅紫,四款颜色饱和度都很高,颇具今年流行一时的“多巴胺配色”那种视觉冲击力。这并不是单独一款塞子的不同配色,而是四款单元配置各不相同的塞子各占一色。对我这个动圈党来说,配置单动圈的Cascara——也就是天蓝色的那款,则是最让我感兴趣的。
山灵新旗舰Majestic,少见的有中式古韵的设计 接触过家具市场的朋友都知道,中式家俬里各种不同材质的木头五花八门,营造的典雅风情令人赏心悦目。而@山灵音响 最近推出的新旗舰耳塞Majestic,面板部分就用了黄花梨木这种明清流行至今的高档材质,还用金光闪闪的回字纹作点缀,简直让我爱不释手。
#耳边一分钟# 森海塞尔ACCENTUM蓝牙头戴耳机 在我刚入烧的时候,便携头戴耳机还是个十分壮大的品类。几家老牌大厂推出的便携头戴型号,寄存了我许多难忘的回忆。 一晃十多年过去,沧海变桑田——在手机取消耳机口、蓝牙技术不断发展的现在,有线便携头戴已经罕有新品问世,取而代之的是方兴未艾的蓝牙便携头戴——便携头戴始终在HiFi烧友和普罗大众之中占有一席之地,只不过如今换了副更适合时代的面孔而已。 而传统大厂也逐渐启动“蓝牙化”进程。比如森海塞尔,其经典的木馒头系列如今也摇身一变成了蓝牙耳机,旧瓶装上了新酒;而后推出的新序列蓝牙便携头戴,像近期上市的ACCENTUM,则更让人产生耳目一新之感。
#耳边一分钟# EarrBOND EBT Metal耳套 这几年,有些号称“配件大厂”的品牌推出耳塞产品时,总会配上三四种不同材质的耳套,提供多种声音风格选项。自打被这些品牌“惯坏”后,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关注耳套配件这一品类,眼光也逐渐拓展向那些知名度未必很高的独立耳套品牌,期待着能发掘一些小而美的套子。 说到这个,我就不得不提一下EarrBOND——大约三年前,我就体验过了他们家EBT和Barreleye两个系列的耳套,其中,导管与外层之间夹着一层记忆海绵的EBT系列明显增强了低频部分凝聚力、力量感,提升了氛围感,通透性则相应有所降低。在我手头的套子里, EBT是长期备在手边的一副,偶尔换上,就图个畅快的律动感。 近期,EBT系列更新了新的型号,在硅胶夹记忆海绵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截金属导管;导管还分两种,分别是黄铜镀金的CU款和不锈钢的SS款。不得不说,这是个富有新意,同时也堪称“大胆”的设计。有经验的烧友都知道,换导管的玩法一般情况下只在一些经过专门设计的耳塞上能体验到,不同材质的导管声音往往大相径庭。器材声音的后期调整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EarrBOND的思路相当于同时给塞子叠加两个“Buff”。
#耳边一分钟# Astell&Kern KANN ULTRA 说起Astell&Kern旗下款式丰富的播放器,大家可能马上会想起拥有旗舰级全能实力的A&ultima系列、玩法设计富有创新性的A&futura系列等等。除此之外,有一个从命名到定位特点都有些“特立独行”的系列同样引人注目,那就是以“大”为特征的KANN系列——机身个头不小,驱动力更是非常充沛。从初代KANN,到后面的KANN CUBE/ALPHA/MAX,整个系列深受那些相信“大力出奇迹”的烧友的喜欢。 近期,这个系列又发布了新型号——KANN ULTRA。仔细把玩下来,我发现它和系列前几款器材有些不一样的地方。
#耳边一分钟# 飞傲BTR15 HiFi品牌要解决“手机取消耳机口”问题,蓝牙耳机、小尾巴或许是两个最容易联想到的答案,但我们也不能忘了蓝牙解码耳放这种早已成熟的器材形态。 而要说到蓝牙解码耳放这个细分品类,恐怕不少朋友和我一样,首先想到的就是飞傲的BTR系列。该系列中的BTR5在上市之后几年时间里一直热度不减,它也收获了无数HiFi发烧友与普通听众的赞誉。2021年,BTR5曾有一个换了DAC芯片的更新版,而正式的换代版——BTR15,则是近期刚刚问世。
#耳边一分钟# 山灵UA4便携解码耳放 山灵算得上是较早入局研发小尾巴器材的品牌之一。我过往也试玩过山灵的几款小尾巴器材,感受深的是UA5——小显示屏、独立电池供电,这些设计在当时看来都属于小尾巴领域的前沿玩法。最近问世的UA4,则多少有些“承前启后”的意味。
#耳边一分钟# 山灵UA4便携解码耳放 对于山灵的小尾巴,我印象比较深的是UA5——小显示屏、独立电池供电,这些设计在当时看来都属于小尾巴领域的前沿玩法。而新近上市的系列新品UA4,则多少有些“承前启后”的意味。
#闲云乐语# OWS蓝牙耳机听音新方式——飞利浦A6708体验谈 遥想市面只有有线耳机的年代,我们出行时随身携带的HiFi设备并没有太多选择。无论去哪里,都是手机当音源、拿上塞子就出门,包里空间宽裕点就多带一部播放器。 多年过去,蓝牙耳机早已全面流行开来,在马路上、地铁公交上,目之所及,戴耳机的人大多数是戴着TWS。蓝牙耳机不负众望,在短短几年之内已经渗透进我们生活中的各处缝隙里。 我发现,蓝牙耳机这个品类已经被各大品牌细细切分成好些小品类。随便举几个例子,有主攻音质的纯音型耳机,有主打通话、降噪等功能的商务型耳机,有添加防水功能、佩戴稳固的运动型耳机……不一而足。大家选择蓝牙耳机时,“使用场景”成为了极为重要的一项标准。 近两年TWS领域出现了一种“不入耳式”的耳机形态——OWS耳机(Open Wearable Stereo,开放式可穿戴立体声耳机),特别是在今年,市面出现了好几款同类器材。这种耳机的设计参考了耳挂式耳机的造型,在佩戴时,耳机腔体的一端顶住外耳廓,用自带的耳挂来固定位置;没有入耳导管,腔体置于耳朵之外,和入耳式耳塞、平头塞都不一样。 这种设计,一方面照顾到听者聆听周遭环境情况的需求,提高户外使用场景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兼顾到声音表现,算是在便捷性、安全性、音质之间,取得不错的平衡。 虽然我自己手头蓝牙耳机不少,但今年以来因为持续外出奔波,我一直希望能有一副适合户外使用,兼顾通勤出行和运动等多种需求的耳机。OWS耳机的出现,对我来说堪称福音。在JBL、飞利浦、韶音等品牌的OWS耳机中试用了好几轮之后,我选择了飞利浦A6708。这款耳机从我买回来至今已使用了一两个月,在此,我来和朋友们分享自己对这款耳机的使用心得,以及我对于OWS耳机的一些感受。
#闲云乐语# OWS蓝牙耳机听音新方式——飞利浦A6708体验谈 遥想市面只有有线耳机的年代,我们出行时随身携带的HiFi设备并没有太多选择。无论去哪里,都是手机当音源、拿上塞子就出门,包里空间宽裕点就多带一部播放器。 多年过去,蓝牙耳机早已全面流行开来,在马路上、地铁公交上,目之所及,戴耳机的人大多数是戴着TWS。蓝牙耳机不负众望,在短短几年之内已经渗透进我们生活中的各处缝隙里。 我发现,蓝牙耳机这个品类已经被各大品牌细细切分成好些小品类。随便举几个例子,有主攻音质的纯音型耳机,有主打通话、降噪等功能的商务型耳机,有添加防水功能、佩戴稳固的运动型耳机……不一而足。大家选择蓝牙耳机时,“使用场景”成为了极为重要的一项标准。 近两年TWS领域出现了一种“不入耳式”的耳机形态——OWS耳机(Open Wearable Stereo,开放式可穿戴立体声耳机),特别是在今年,市面出现了好几款同类器材。这种耳机的设计参考了耳挂式耳机的造型,在佩戴时,耳机腔体的一端顶住外耳廓,用自带的耳挂来固定位置;没有入耳导管,腔体置于耳朵之外,和入耳式耳塞、平头塞都不一样。 这种设计,一方面照顾到听者聆听周遭环境情况的需求,提高户外使用场景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兼顾到声音表现,算是在便捷性、安全性、音质之间,取得不错的平衡。 虽然我自己手头蓝牙耳机不少,但今年以来因为持续外出奔波,我一直希望能有一副适合户外使用,兼顾通勤出行和运动等多种需求的耳机。OWS耳机的出现,对我来说堪称福音。在JBL、飞利浦、韶音等品牌的OWS耳机中试用了好几轮之后,我选择了飞利浦A6708。这款耳机从我买回来至今已使用了一两个月,在此,我来和朋友们分享自己对这款耳机的使用心得,以及我对于OWS耳机的一些感受。
#耳边一分钟# DITA Navigator 播放器应该长这样、解码耳放应该长那样……一类器材的形态,在我们脑子里或许已经是根深蒂固的了。偶尔有一些跨界的器材出现,基本上也是在HiFi品类之间功能上的交叉,说到底还是围绕“HiFi”这个主题来服务烧友。 这当然没什么不妥。不过当我偶然看到一些家电类非HiFi品牌设计出的电声器材时,也会感叹自己对HiFi器材的想象力也许被限制了——比如今年名噪一时的“空气净化耳机”,还有一些带骨传导单元的蓝牙眼镜……当然对于我们这些苛求音质的HiFi发烧友来说,这一类偏功能性的产品可能不太符合我们的需求,但不得不说看习惯了传统器材之后又觉得这挺有意思的。有时候,我也会想如果是HiFi品牌出一款类似的器材,能不能把基本的音质和创新的功能都做得很亮眼?
预告一篇飞利浦TAA6708~ 抓住夏天的尾巴,多出来走动走动。这期间,飞利浦TAA6708耳机陪伴我的时间比其他器材可能都要多一些。挂耳增加了佩戴牢靠度,非入耳式设计又提升了外出使用时的安全性,可以说相当实用。 过几天再送上详细的分享。
#闲云乐语# 小尾巴器材怎么选?飞傲KA13便携解码耳放体验谈 【楔子】 今年以来,随着国内交通限制完全放开,我也恢复到时不时出外勤、出差的状态。要说出门在外对一个发烧友而言什么是最不便的,那莫过于怎么在大包小包空隙之中,塞下自己心爱的HiFi器材了吧。 出门的时间里,我对小尾巴和TWS这两类器材的使用算是比较频繁了。不过,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我其实比较倾向用小尾巴连接手机,毕竟这样不会让自己的有线耳机就此吃灰。 我发现,从2017年我接触小尾巴这一品类开始——那时候这种便携解码耳放甚至还不叫“小尾巴”——至今,这种定位于“手机外设”的器材短短几年内已经从野蛮生长发展到较为成熟完善的状态。最初的小尾巴只是为了满足手机听歌的刚需,到后来,这类器材的声音已经和入门级播放器的差距变得很小,我们的选择余地也越来越大。 渐渐地,我也接到不少朋友关于“如何选一款适合自己的小尾巴”的咨询。正好我近期在仔细把玩飞傲新品便携解码耳放KA13,借着这个机会,我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关于小尾巴的一些看法。
#闲云乐语# 小尾巴器材怎么选?飞傲KA13便携解码耳放体验谈 【楔子】 今年以来,随着国内交通限制完全放开,我也恢复到时不时出外勤、出差的状态。要说出门在外对一个发烧友而言什么是最不便的,那莫过于怎么在大包小包空隙之中,塞下自己心爱的HiFi器材了吧。 出门的时间里,我对小尾巴和TWS这两类器材的使用算是比较频繁了。不过,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我其实比较倾向用小尾巴连接手机,毕竟这样不会让自己的有线耳机就此吃灰。 我发现,从2017年我接触小尾巴这一品类开始——那时候这种便携解码耳放甚至还不叫“小尾巴”——至今,这种定位于“手机外设”的器材短短几年内已经从野蛮生长发展到较为成熟完善的状态。最初的小尾巴只是为了满足手机听歌的刚需,到后来,这类器材的声音已经和入门级播放器的差距变得很小,我们的选择余地也越来越大。 渐渐地,我也接到不少朋友关于“如何选一款适合自己的小尾巴”的咨询。正好我近期在仔细把玩飞傲新品便携解码耳放KA13,借着这个机会,我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关于小尾巴的一些看法。
预告一篇飞傲的KA13~
#闲云乐语# 旗舰大耳奥义——ZMF Caldera平板耳机深度体验
#闲云乐语# 旗舰大耳奥义——ZMF Caldera平板耳机深度体验
#耳边一分钟# Noble Audio STAGE 3
预告一篇ZMF Caldera的分享~
#闲云乐语# 配角与主角——飞傲FX15圈铁静耳塞评测 散人按: 时下主流的混合静电单元耳塞中,静电单元本身通常只是起到加强延展性、提升耳塞声音上限的“配角”作用,其“静电味”并不明显。飞傲混合静电系列首作FX15耳塞让静电单元担纲“主角”,也让我们得以一窥静电单元的潜力。 -静电单元开关打开时,高频到极高频表现明亮、细腻,非常抓耳;开关关闭时,塞子的声音均衡性和耐听度更高; -综合素质在五千元档耳塞里居于中等偏上水平,解析力出色; -有一定的驱动门槛,推荐用中高端播放器与其搭配。
#闲云乐语# 配角与主角——飞傲FX15圈铁静耳塞评测 散人按: 时下主流的混合静电单元耳塞中,静电单元本身通常只是起到加强延展性、提升耳塞声音上限的“配角”作用,其“静电味”并不明显。飞傲混合静电系列首作FX15耳塞让静电单元担纲“主角”,也让我们得以一窥静电单元的潜力。 -静电单元开关打开时,高频到极高频表现明亮、细腻,非常抓耳;开关关闭时,塞子的声音均衡性和耐听度更高; -综合素质在五千元档耳塞里居于中等偏上水平,解析力出色; -有一定的驱动门槛,推荐用中高端播放器与其搭配。
预告个飞傲FX15的评测 近期把玩时间比较长的塞子里,飞傲圈铁静新品耳塞FX15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这塞子将静电单元的特点发挥到相当强的水准,味儿实在是浓~ 详细评测过几天送上~
#闲云乐语# 一副耳机的三种风味——品评Elysian DIVA 散人按: 在多单元耳塞刚流行开来的时候,由于单元技术尚未成熟、烧友们普遍对其了解也不够深,“单元数量”一度成为大家判断耳塞档次的简单粗暴的标准。但在见识到越来越多器材之后,如今我们已不仅仅关注单元配置,更看重耳塞品牌对于单元的调校能力,关注耳塞的特色表现。年轻的HiFi品牌Elysian新近推出的六单元动铁耳塞DIVA,就是这样一款看似配置普通,但兼具可玩性和素质的耳塞。 -外观有三种配色可选,面板部分设计相当炫目; -可调节三种低频模式,不同模式下三频结构变化明显,可玩性强; -素质表现不俗,并以解析力见长;声底纯净,声音密度较高。
#闲云乐语# 一副耳机的三种风味——品评Elysian DIVA 散人按: 在多单元耳塞刚流行开来的时候,由于单元技术尚未成熟、烧友们普遍对其了解也不够深,“单元数量”一度成为大家判断耳塞档次的简单粗暴的标准。但在见识到越来越多器材之后,如今我们已不仅仅关注单元配置,更看重耳塞品牌对于单元的调校能力,关注耳塞的特色表现。年轻的HiFi品牌Elysian新近推出的六单元动铁耳塞DIVA,就是这样一款看似配置普通,但兼具可玩性和素质的耳塞。 -外观有三种配色可选,面板部分设计相当炫目; -可调节三种低频模式,不同模式下三频结构变化明显,可玩性强; -素质表现不俗,并以解析力见长;声底纯净,声音密度较高。
预告一个Elysian的DIVA~
#闲云乐语# 二元一体——品评Astell&Kern SE300便携播放器 散人按: 在便携前端领域诸多R-2R架构器材涌现之际,Astell&Kern算是入局比较晚的品牌。借由新品播放器SE300的上市,Astell&Kern也向烧友们展示了其对R-2R技术独到的应用方式,以及对声音风格演变的探索。 -外观设计颇为大胆,机身材质运用相当亮眼; -解码部分设置NOS和OS两种模式,NOS模式失真度更低、声音亲切自然,OS模式擅长声音大场面; -耳放部分有A类和AB类两种放大模式,前者声音温和耐听,后者相对更趋于中性,音乐适应性更广。
#闲云乐语# 二元一体——品评Astell&Kern SE300便携播放器 散人按: 在便携前端领域诸多R-2R架构器材涌现之际,Astell&Kern算是入局比较晚的品牌。借由新品播放器SE300的上市,Astell&Kern也向烧友们展示了其对R-2R技术独到的应用方式,以及对声音风格演变的探索。 -外观设计颇为大胆,机身材质运用相当亮眼; -解码部分设置NOS和OS两种模式,NOS模式失真度更低、声音亲切自然,OS模式擅长声音大场面; -耳放部分有A类和AB类两种放大模式,前者声音温和耐听,后者相对更趋于中性,音乐适应性更广。
预告一个Astell&Kern SE300~
#闲云乐语# 气氛制造器——DUOMONDI多曼尼Spero 16蓝牙音箱体验谈
#闲云乐语# 气氛制造器——DUOMONDI多曼尼Spero 16蓝牙音箱体验 在数码电子领域,“视”与“听”是不分家的一对。比如在电影行业,我们既期待超大银幕的视觉冲击,也为3D立体环绕声所带来的临场感所震撼;比如在户外大屏幕,超高清视频和多声道舞台音响总能给我们带来双重冲击;又比如城市夜景灯光秀,光影与音符同样激动人心…… 也许商用的场景对我们来说不算太亲切,实际上,我们周边家用的领域也不乏将视觉和听觉效果相结合的范例。最常见的莫过于跑马灯,不少蓝牙音箱和头戴耳机在加入灯光之后潮气十足,也因此收获了不少朋友的青睐。我们对更高水平视觉与听觉的追求,本质上都是对于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系出同源,并无二致。 说到蓝牙音箱,我身边不少朋友手头都会备上一台。相比于只能“独乐乐”的耳机或者使用位置固定的二声道音箱,蓝牙音箱无疑是用起来更方便的一类器材,不仅使用场景更丰富、适合和家人朋友一同享受音乐乐趣,而且在流媒体音源获取方面有着天然优势。 而在蓝牙协议越来越成熟稳定的当下,蓝牙音箱的声音表现也不断提高,我们对于蓝牙音箱的要求也就更多样化了——既然听觉的要求已经满足了,不如在视觉上也做点文章? 近些年,我见到过的蓝牙音箱大概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延续了传统二声道音箱的设计语言,声学腔体结构、单元设计方式依然是传统音箱的框架,堪称传统音箱的“MINI版”。这类蓝牙音箱大部分由传统的欧美音响大牌设计,声音有着专业音箱的范儿,但坦白说也少了点惊喜。另一类则似乎走向另一个极端,讲求较高的便携性,更倾向消费级,融入了诸如防水防尘、“智能化”之类的许多概念,给人感觉现代感十足,但声音就差了些意思。真要盘点那些兼顾声音和功能的蓝牙音箱型号,感觉还是少了点。 在前段时间的几次线下展会活动现场,我总能见到几款造型别致、大小不一,灯光效果亮眼的器材,多少有点赛博朋克的感觉,远远看去以为是个摆件;走近看,才发现这是DUOMONDI的Spero系列蓝牙音箱。 在展会这样灯火通明的环境,Spero系列的音箱尚且有那么大吸引力,如果放在家居、咖啡厅、聚会现场这些适合有多彩灯光的地方,效果会如何呢?我深度体验了这个系列里定位中端的Spero 16一段时间,感受了一把“声色交汇”的美感。
#闲云乐语# 气氛制造器——DUOMONDI多曼尼Spero 16蓝牙音箱体验 在数码电子领域,“视”与“听”是不分家的一对。比如在电影行业,我们既期待超大银幕的视觉冲击,也为3D立体环绕声所带来的临场感所震撼;比如在户外大屏幕,超高清视频和多声道舞台音响总能给我们带来双重冲击;又比如城市夜景灯光秀,光影与音符同样激动人心…… 也许商用的场景对我们来说不算太亲切,实际上,我们周边家用的领域也不乏将视觉和听觉效果相结合的范例。最常见的莫过于跑马灯,不少蓝牙音箱和头戴耳机在加入灯光之后潮气十足,也因此收获了不少朋友的青睐。我们对更高水平视觉与听觉的追求,本质上都是对于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系出同源,并无二致。 说到蓝牙音箱,我身边不少朋友手头都会备上一台。相比于只能“独乐乐”的耳机或者使用位置固定的二声道音箱,蓝牙音箱无疑是用起来更方便的一类器材,不仅使用场景更丰富、适合和家人朋友一同享受音乐乐趣,而且在流媒体音源获取方面有着天然优势。 而在蓝牙协议越来越成熟稳定的当下,蓝牙音箱的声音表现也不断提高,我们对于蓝牙音箱的要求也就更多样化了——既然听觉的要求已经满足了,不如在视觉上也做点文章? 近些年,我见到过的蓝牙音箱大概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延续了传统二声道音箱的设计语言,声学腔体结构、单元设计方式依然是传统音箱的框架,堪称传统音箱的“MINI版”。这类蓝牙音箱大部分由传统的欧美音响大牌设计,声音有着专业音箱的范儿,但坦白说也少了点惊喜。另一类则似乎走向另一个极端,讲求较高的便携性,更倾向消费级,融入了诸如防水防尘、“智能化”之类的许多概念,给人感觉现代感十足,但声音就差了些意思。真要盘点那些兼顾声音和功能的蓝牙音箱型号,感觉还是少了点。 在前段时间的几次线下展会活动现场,我总能见到几款造型别致、大小不一,灯光效果亮眼的器材,多少有点赛博朋克的感觉,远远看去以为是个摆件;走近看,才发现这是DUOMONDI的Spero系列蓝牙音箱。 在展会这样灯火通明的环境,Spero系列的音箱尚且有那么大吸引力,如果放在家居、咖啡厅、聚会现场这些适合有多彩灯光的地方,效果会如何呢?我深度体验了这个系列里定位中端的Spero 16一段时间,感受了一把“声色交汇”的美感。
#耳边一分钟# 达音科Kima CLASSIC 几个月前,达音科推出了一款外观形象和声音风格都别具一格的耳塞Kima,引发了烧友们的广泛讨论。近期,达音科又紧锣密鼓推出了系列续作Kima CLASSIC——咦,包装盒上的二次元小姐姐哪去了?
预告一个DUOMONDI Spero 16~ 有跑马灯才有灵魂!
#闲云乐语# 何为“润”?——品评山灵M9 Plus便携播放器 散人按: 在一众国产便携播放器品牌当中,山灵以其温和耐听的调音风格为烧友们所称道。2021年末,山灵推出旗舰播放器M9,彼时受限于DAC芯片供应,M9成为一个限量的机型。在山灵成立35周年之际,M9的继任型号M9Plus也问世了,我们得以继续体验山灵独特的声音味道。 -外观设计大体沿袭前代M9的造型,取消可更换的耳机口底座设计,同时便携性有所提升; -声音综合素质水平高,听感顺滑、没有明显毛刺,有着相当不错的包容性; -相比上一代M9而言,驱动力进一步提升,动态和解析方面表现突出。
#闲云乐语# 何为“润”?——品评山灵M9 Plus便携播放器 散人按: 在一众国产便携播放器品牌当中,山灵以其温和耐听的调音风格为烧友们所称道。2021年末,山灵推出旗舰播放器M9,彼时受限于DAC芯片供应,M9成为一个限量的机型。在山灵成立35周年之际,M9的继任型号M9Plus也问世了,我们得以继续体验山灵独特的声音味道。 -外观设计大体沿袭前代M9的造型,取消可更换的耳机口底座设计,同时便携性有所提升; -声音综合素质水平高,听感顺滑、没有明显毛刺,有着相当不错的包容性; -相比上一代M9而言,驱动力进一步提升,动态和解析方面表现突出。
预告一个山灵M9 Plus
#闲云乐语# 一门双杰——谈森海塞尔IE 900 & IE 600
#闲云乐语# 一门双杰——谈森海塞尔IE 900 & IE 600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