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云散人origin
闲云散人origin
关注数: 28
粉丝数: 648
发帖数: 11,857
关注贴吧数: 17
#闲云乐语# 旗舰大耳奥义——ZMF Caldera平板耳机深度体验
#闲云乐语# 旗舰大耳奥义——ZMF Caldera平板耳机深度体验
#耳边一分钟# Noble Audio STAGE 3
预告一篇ZMF Caldera的分享~
#闲云乐语# 配角与主角——飞傲FX15圈铁静耳塞评测 散人按: 时下主流的混合静电单元耳塞中,静电单元本身通常只是起到加强延展性、提升耳塞声音上限的“配角”作用,其“静电味”并不明显。飞傲混合静电系列首作FX15耳塞让静电单元担纲“主角”,也让我们得以一窥静电单元的潜力。 -静电单元开关打开时,高频到极高频表现明亮、细腻,非常抓耳;开关关闭时,塞子的声音均衡性和耐听度更高; -综合素质在五千元档耳塞里居于中等偏上水平,解析力出色; -有一定的驱动门槛,推荐用中高端播放器与其搭配。
#闲云乐语# 配角与主角——飞傲FX15圈铁静耳塞评测 散人按: 时下主流的混合静电单元耳塞中,静电单元本身通常只是起到加强延展性、提升耳塞声音上限的“配角”作用,其“静电味”并不明显。飞傲混合静电系列首作FX15耳塞让静电单元担纲“主角”,也让我们得以一窥静电单元的潜力。 -静电单元开关打开时,高频到极高频表现明亮、细腻,非常抓耳;开关关闭时,塞子的声音均衡性和耐听度更高; -综合素质在五千元档耳塞里居于中等偏上水平,解析力出色; -有一定的驱动门槛,推荐用中高端播放器与其搭配。
预告个飞傲FX15的评测 近期把玩时间比较长的塞子里,飞傲圈铁静新品耳塞FX15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这塞子将静电单元的特点发挥到相当强的水准,味儿实在是浓~ 详细评测过几天送上~
#闲云乐语# 一副耳机的三种风味——品评Elysian DIVA 散人按: 在多单元耳塞刚流行开来的时候,由于单元技术尚未成熟、烧友们普遍对其了解也不够深,“单元数量”一度成为大家判断耳塞档次的简单粗暴的标准。但在见识到越来越多器材之后,如今我们已不仅仅关注单元配置,更看重耳塞品牌对于单元的调校能力,关注耳塞的特色表现。年轻的HiFi品牌Elysian新近推出的六单元动铁耳塞DIVA,就是这样一款看似配置普通,但兼具可玩性和素质的耳塞。 -外观有三种配色可选,面板部分设计相当炫目; -可调节三种低频模式,不同模式下三频结构变化明显,可玩性强; -素质表现不俗,并以解析力见长;声底纯净,声音密度较高。
#闲云乐语# 一副耳机的三种风味——品评Elysian DIVA 散人按: 在多单元耳塞刚流行开来的时候,由于单元技术尚未成熟、烧友们普遍对其了解也不够深,“单元数量”一度成为大家判断耳塞档次的简单粗暴的标准。但在见识到越来越多器材之后,如今我们已不仅仅关注单元配置,更看重耳塞品牌对于单元的调校能力,关注耳塞的特色表现。年轻的HiFi品牌Elysian新近推出的六单元动铁耳塞DIVA,就是这样一款看似配置普通,但兼具可玩性和素质的耳塞。 -外观有三种配色可选,面板部分设计相当炫目; -可调节三种低频模式,不同模式下三频结构变化明显,可玩性强; -素质表现不俗,并以解析力见长;声底纯净,声音密度较高。
预告一个Elysian的DIVA~
#闲云乐语# 二元一体——品评Astell&Kern SE300便携播放器 散人按: 在便携前端领域诸多R-2R架构器材涌现之际,Astell&Kern算是入局比较晚的品牌。借由新品播放器SE300的上市,Astell&Kern也向烧友们展示了其对R-2R技术独到的应用方式,以及对声音风格演变的探索。 -外观设计颇为大胆,机身材质运用相当亮眼; -解码部分设置NOS和OS两种模式,NOS模式失真度更低、声音亲切自然,OS模式擅长声音大场面; -耳放部分有A类和AB类两种放大模式,前者声音温和耐听,后者相对更趋于中性,音乐适应性更广。
#闲云乐语# 二元一体——品评Astell&Kern SE300便携播放器 散人按: 在便携前端领域诸多R-2R架构器材涌现之际,Astell&Kern算是入局比较晚的品牌。借由新品播放器SE300的上市,Astell&Kern也向烧友们展示了其对R-2R技术独到的应用方式,以及对声音风格演变的探索。 -外观设计颇为大胆,机身材质运用相当亮眼; -解码部分设置NOS和OS两种模式,NOS模式失真度更低、声音亲切自然,OS模式擅长声音大场面; -耳放部分有A类和AB类两种放大模式,前者声音温和耐听,后者相对更趋于中性,音乐适应性更广。
预告一个Astell&Kern SE300~
#闲云乐语# 气氛制造器——DUOMONDI多曼尼Spero 16蓝牙音箱体验谈
#闲云乐语# 气氛制造器——DUOMONDI多曼尼Spero 16蓝牙音箱体验 在数码电子领域,“视”与“听”是不分家的一对。比如在电影行业,我们既期待超大银幕的视觉冲击,也为3D立体环绕声所带来的临场感所震撼;比如在户外大屏幕,超高清视频和多声道舞台音响总能给我们带来双重冲击;又比如城市夜景灯光秀,光影与音符同样激动人心…… 也许商用的场景对我们来说不算太亲切,实际上,我们周边家用的领域也不乏将视觉和听觉效果相结合的范例。最常见的莫过于跑马灯,不少蓝牙音箱和头戴耳机在加入灯光之后潮气十足,也因此收获了不少朋友的青睐。我们对更高水平视觉与听觉的追求,本质上都是对于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系出同源,并无二致。 说到蓝牙音箱,我身边不少朋友手头都会备上一台。相比于只能“独乐乐”的耳机或者使用位置固定的二声道音箱,蓝牙音箱无疑是用起来更方便的一类器材,不仅使用场景更丰富、适合和家人朋友一同享受音乐乐趣,而且在流媒体音源获取方面有着天然优势。 而在蓝牙协议越来越成熟稳定的当下,蓝牙音箱的声音表现也不断提高,我们对于蓝牙音箱的要求也就更多样化了——既然听觉的要求已经满足了,不如在视觉上也做点文章? 近些年,我见到过的蓝牙音箱大概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延续了传统二声道音箱的设计语言,声学腔体结构、单元设计方式依然是传统音箱的框架,堪称传统音箱的“MINI版”。这类蓝牙音箱大部分由传统的欧美音响大牌设计,声音有着专业音箱的范儿,但坦白说也少了点惊喜。另一类则似乎走向另一个极端,讲求较高的便携性,更倾向消费级,融入了诸如防水防尘、“智能化”之类的许多概念,给人感觉现代感十足,但声音就差了些意思。真要盘点那些兼顾声音和功能的蓝牙音箱型号,感觉还是少了点。 在前段时间的几次线下展会活动现场,我总能见到几款造型别致、大小不一,灯光效果亮眼的器材,多少有点赛博朋克的感觉,远远看去以为是个摆件;走近看,才发现这是DUOMONDI的Spero系列蓝牙音箱。 在展会这样灯火通明的环境,Spero系列的音箱尚且有那么大吸引力,如果放在家居、咖啡厅、聚会现场这些适合有多彩灯光的地方,效果会如何呢?我深度体验了这个系列里定位中端的Spero 16一段时间,感受了一把“声色交汇”的美感。
#闲云乐语# 气氛制造器——DUOMONDI多曼尼Spero 16蓝牙音箱体验 在数码电子领域,“视”与“听”是不分家的一对。比如在电影行业,我们既期待超大银幕的视觉冲击,也为3D立体环绕声所带来的临场感所震撼;比如在户外大屏幕,超高清视频和多声道舞台音响总能给我们带来双重冲击;又比如城市夜景灯光秀,光影与音符同样激动人心…… 也许商用的场景对我们来说不算太亲切,实际上,我们周边家用的领域也不乏将视觉和听觉效果相结合的范例。最常见的莫过于跑马灯,不少蓝牙音箱和头戴耳机在加入灯光之后潮气十足,也因此收获了不少朋友的青睐。我们对更高水平视觉与听觉的追求,本质上都是对于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系出同源,并无二致。 说到蓝牙音箱,我身边不少朋友手头都会备上一台。相比于只能“独乐乐”的耳机或者使用位置固定的二声道音箱,蓝牙音箱无疑是用起来更方便的一类器材,不仅使用场景更丰富、适合和家人朋友一同享受音乐乐趣,而且在流媒体音源获取方面有着天然优势。 而在蓝牙协议越来越成熟稳定的当下,蓝牙音箱的声音表现也不断提高,我们对于蓝牙音箱的要求也就更多样化了——既然听觉的要求已经满足了,不如在视觉上也做点文章? 近些年,我见到过的蓝牙音箱大概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延续了传统二声道音箱的设计语言,声学腔体结构、单元设计方式依然是传统音箱的框架,堪称传统音箱的“MINI版”。这类蓝牙音箱大部分由传统的欧美音响大牌设计,声音有着专业音箱的范儿,但坦白说也少了点惊喜。另一类则似乎走向另一个极端,讲求较高的便携性,更倾向消费级,融入了诸如防水防尘、“智能化”之类的许多概念,给人感觉现代感十足,但声音就差了些意思。真要盘点那些兼顾声音和功能的蓝牙音箱型号,感觉还是少了点。 在前段时间的几次线下展会活动现场,我总能见到几款造型别致、大小不一,灯光效果亮眼的器材,多少有点赛博朋克的感觉,远远看去以为是个摆件;走近看,才发现这是DUOMONDI的Spero系列蓝牙音箱。 在展会这样灯火通明的环境,Spero系列的音箱尚且有那么大吸引力,如果放在家居、咖啡厅、聚会现场这些适合有多彩灯光的地方,效果会如何呢?我深度体验了这个系列里定位中端的Spero 16一段时间,感受了一把“声色交汇”的美感。
#耳边一分钟# 达音科Kima CLASSIC 几个月前,达音科推出了一款外观形象和声音风格都别具一格的耳塞Kima,引发了烧友们的广泛讨论。近期,达音科又紧锣密鼓推出了系列续作Kima CLASSIC——咦,包装盒上的二次元小姐姐哪去了?
预告一个DUOMONDI Spero 16~ 有跑马灯才有灵魂!
#闲云乐语# 何为“润”?——品评山灵M9 Plus便携播放器 散人按: 在一众国产便携播放器品牌当中,山灵以其温和耐听的调音风格为烧友们所称道。2021年末,山灵推出旗舰播放器M9,彼时受限于DAC芯片供应,M9成为一个限量的机型。在山灵成立35周年之际,M9的继任型号M9Plus也问世了,我们得以继续体验山灵独特的声音味道。 -外观设计大体沿袭前代M9的造型,取消可更换的耳机口底座设计,同时便携性有所提升; -声音综合素质水平高,听感顺滑、没有明显毛刺,有着相当不错的包容性; -相比上一代M9而言,驱动力进一步提升,动态和解析方面表现突出。
#闲云乐语# 何为“润”?——品评山灵M9 Plus便携播放器 散人按: 在一众国产便携播放器品牌当中,山灵以其温和耐听的调音风格为烧友们所称道。2021年末,山灵推出旗舰播放器M9,彼时受限于DAC芯片供应,M9成为一个限量的机型。在山灵成立35周年之际,M9的继任型号M9Plus也问世了,我们得以继续体验山灵独特的声音味道。 -外观设计大体沿袭前代M9的造型,取消可更换的耳机口底座设计,同时便携性有所提升; -声音综合素质水平高,听感顺滑、没有明显毛刺,有着相当不错的包容性; -相比上一代M9而言,驱动力进一步提升,动态和解析方面表现突出。
预告一个山灵M9 Plus
#闲云乐语# 一门双杰——谈森海塞尔IE 900 & IE 600
#闲云乐语# 一门双杰——谈森海塞尔IE 900 & IE 600
预告一个森海塞尔的IE 900和600横评~ 手头留着IE 900和IE 600两款塞子把玩了很久,趁着最近假期的时间,也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听感。俩塞子都值得单独拿出来聊,如果放在一起,就更有些有意思的关联了。 详细的听感过几天送上~
#闲云乐语# 声音审美的起点——评final A5000 散人按: HiFi发烧友从入门级过渡到进阶级,追求器材素质提升的同时,也在强化自己对声音的审美能力。近期,final推出的两千元档新品耳塞A5000,除了素质跨过进阶级门槛以外,在个性、听感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平衡,颇有final过往高端耳塞的声音美感。 -外观造型采用final经典的三点支撑设计,佩戴轻盈稳固; -声音素质上突出解析力,风格细腻且通透,在演绎器乐时表现到位; -潜力比较大,在和驱动力强悍的前端搭配时素质发挥更加彻底。
#闲云乐语# 声音审美的起点——评final A5000 散人按: HiFi发烧友从入门级过渡到进阶级,追求器材素质提升的同时,也在强化自己对声音的审美能力。近期,final推出的两千元档新品耳塞A5000,除了素质跨过进阶级门槛以外,在个性、听感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平衡,颇有final过往高端耳塞的声音美感。 -外观造型采用final经典的三点支撑设计,佩戴轻盈稳固; -声音素质上突出解析力,风格细腻且通透,在演绎器乐时表现到位; -潜力比较大,在和驱动力强悍的前端搭配时素质发挥更加彻底。
预告一个final的A5000~ 新近出现的进阶价位耳塞有不少好选择,我玩得比较多的是final的A5000。说起来我对final的A系列也不算陌生了,但final也确实有些时间没出新的有线耳塞了,距离同系列上一款A4000已经过了两年之久。不过就新耳塞的表现来说,倒还是相当不错的。 详细的评测过几天送上~
#耳边一分钟# FiiO&JadeAudio KA5便携解码耳放
#闲云乐语# “掌机”的修养——评海贝音乐HiBy R2 II 在便携播放器这个品类发展到现在十多年里,其外观设计的风潮发生过好几次变化。 最开始,“便携”的定义仅仅是和台机进行区分,实际上器材的体积普遍偏大,“国砖”之名由此而来。随后,集成电路的发展、国外品牌出色工业设计理念的影响逐渐让播放器变小,甚至显得袖珍起来。 到了小尾巴、蓝牙耳机“横行”的时代,入门级播放器存在的价值似乎被削弱了;为了追求更强悍的音频性能、提高续航能力,不少播放器品牌又把开发重心放在大尺寸中高端播放器上,我们似乎又回到了当年的大砖头时代…… 在这个轮回中,一度消失而让我感到惋惜的,是那些体积控制得娇小玲珑,同时声音表现有特色的器材。比起普通的便携播放器,这些器材把“便携”二字发挥到极致;并且,它们也不像小尾巴那样在设计上受限,也不需要依托手机工作。我自己把这些体积小且有一战之力的器材称呼为“掌机”。 从去年底开始,“掌机”似乎又焕发生命力了,圈内接连有好几款新品问世,比如海贝音乐HiBy R2 II。 我回想起了初代R2。刚问世的时候,它和身形基本一致的FD1解码耳放一体机,以及Beans耳塞组成一套“小西装”。这个入门三件套的声音比较扎实,也吸引过不少那会儿刚入门的烧友的注意。时过境迁,进化到第二代之后,R2 II是以“单飞”的姿态和我们见面的。正巧我手头也缺一个小型播放器可以让我随手揣兜里出门用,看到其售价不足600元,直接入手了一台。 借着把玩的体验,我也和大家分享自己对于一款合格的“掌机”的理解~
#闲云乐语# “掌机”的修养——评海贝音乐HiBy R2 II 在便携播放器这个品类发展到现在十多年里,其外观设计的风潮发生过好几次变化。 最开始,“便携”的定义仅仅是和台机进行区分,实际上器材的体积普遍偏大,“国砖”之名由此而来。随后,集成电路的发展、国外品牌出色工业设计理念的影响逐渐让播放器变小,甚至显得袖珍起来。 到了小尾巴、蓝牙耳机“横行”的时代,入门级播放器存在的价值似乎被削弱了;为了追求更强悍的音频性能、提高续航能力,不少播放器品牌又把开发重心放在大尺寸中高端播放器上,我们似乎又回到了当年的大砖头时代…… 在这个轮回中,一度消失而让我感到惋惜的,是那些体积控制得娇小玲珑,同时声音表现有特色的器材。比起普通的便携播放器,这些器材把“便携”二字发挥到极致;并且,它们也不像小尾巴那样在设计上受限,也不需要依托手机工作。我自己把这些体积小且有一战之力的器材称呼为“掌机”。 从去年底开始,“掌机”似乎又焕发生命力了,圈内接连有好几款新品问世,比如海贝音乐HiBy R2 II。 我回想起了初代R2。刚问世的时候,它和身形基本一致的FD1解码耳放一体机,以及Beans耳塞组成一套“小西装”。这个入门三件套的声音比较扎实,也吸引过不少那会儿刚入门的烧友的注意。时过境迁,进化到第二代之后,R2 II是以“单飞”的姿态和我们见面的。正巧我手头也缺一个小型播放器可以让我随手揣兜里出门用,看到其售价不足600元,直接入手了一台。 借着把玩的体验,我也和大家分享自己对于一款合格的“掌机”的理解~
预告一个海贝音乐HiBy R2 II~
#闲云乐语# 传承与革新——森海塞尔HD 660S2体验谈 散人按: 钻研桌面系统的发烧友,对于森海塞尔HD“6系”头戴耳机一定不会陌生。从HD 600上市至今将近20年时间里,这个系列始终是圈内烧友在考虑同类型耳机时的首选。近日,系列新作HD660S2问世。尽管新品耳机对比前代HD 660S声音差别显著,我们也依然能从它身上感受到往日森海塞尔经典的风味。 -外观和前代HD 660S对比相差无几,佩戴牢固性更高; -声音素质扎实,尤以动态和解析见长;三频强调下盘,低频表现健康有力; -风格方面,对泛流行乐有比较广的适应性。 【引子:经典味道】 如果我们发烧的时间足够长、和一些HiFi厂商相伴的时间够久,我们也许就会开始习惯于这个品牌专属的某种声音特色。只是,品牌的风格总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品牌在产品线更迭的过程中忽然推出一款声音与前作大相径庭的产品,往往会让许多烧友感到不解乃至诧异。这就和自己熟悉的家门口饭馆是一样的——长期品尝的味道某天突然变了,我们就要怀疑饭馆是不是换了食材,甚至是换厨师了。 当然,成立年限比较短的品牌或许还处于探索期,不容易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而一些在HiFi圈闻名多年的老牌在这方面就有“底气”得多了,比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国际大厂森海塞尔。自我接触森海塞尔耳机开始,HD 800、HD 600等等经典型号给我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严谨大气”,这印象虽然略显刻板,却也并非毫无根据。 提起森海塞尔,毫不夸张地说,HiFi发烧友如果打算组建桌面系统,一众头戴大耳机里面无法绕开的,森海塞尔的HD“6系”必定榜上有名。作为当年的“明星器材”,HD 600、HD 650这两款耳机不仅在烧友们手上保有量巨大,还经常出现在各大展会一些台机品牌的展位上,堪称是“常青树”。 约摸在2017年底,这个系列又推出了一款HD 660S。如果我没记错的话,HD 660S上市的时候,烧友们围绕着它那明显有别于系列前作的声音风格进行了长久的讨论,推崇哪一款都有自己充分的理由。当然以如今的眼光看,几款耳机各有千秋,时至今日也都不失为其所处价位值得推荐的选择。 最近,沉寂了好几年的HD“6系”又推出了新器材——正是当年议论的中心,HD 660S的继任者HD 660S2。HD“6系”可以说承载着我不少玩台机的回忆,系列产品的表现本身就很值得期待;而新品声音风格如何流变则更是令人好奇。于是在HD 660S2上市之际,我便购入一副细细品味。
#闲云乐语# 传承与革新——森海塞尔HD 660S2体验谈 散人按: 钻研桌面系统的发烧友,对于森海塞尔HD“6系”头戴耳机一定不会陌生。从HD 600上市至今将近20年时间里,这个系列始终是圈内烧友在考虑同类型耳机时的首选。近日,系列新作HD660S2问世。尽管新品耳机对比前代HD 660S声音差别显著,我们也依然能从它身上感受到往日森海塞尔经典的风味。 -外观和前代HD 660S对比相差无几,佩戴牢固性更高; -声音素质扎实,尤以动态和解析见长;三频强调下盘,低频表现健康有力; -风格方面,对泛流行乐有比较广的适应性。 【引子:经典味道】 如果我们发烧的时间足够长、和一些HiFi厂商相伴的时间够久,我们也许就会开始习惯于这个品牌专属的某种声音特色。只是,品牌的风格总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品牌在产品线更迭的过程中忽然推出一款声音与前作大相径庭的产品,往往会让许多烧友感到不解乃至诧异。这就和自己熟悉的家门口饭馆是一样的——长期品尝的味道某天突然变了,我们就要怀疑饭馆是不是换了食材,甚至是换厨师了。 当然,成立年限比较短的品牌或许还处于探索期,不容易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而一些在HiFi圈闻名多年的老牌在这方面就有“底气”得多了,比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国际大厂森海塞尔。自我接触森海塞尔耳机开始,HD 800、HD 600等等经典型号给我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严谨大气”,这印象虽然略显刻板,却也并非毫无根据。 提起森海塞尔,毫不夸张地说,HiFi发烧友如果打算组建桌面系统,一众头戴大耳机里面无法绕开的,森海塞尔的HD“6系”必定榜上有名。作为当年的“明星器材”,HD 600、HD 650这两款耳机不仅在烧友们手上保有量巨大,还经常出现在各大展会一些台机品牌的展位上,堪称是“常青树”。 约摸在2017年底,这个系列又推出了一款HD 660S。如果我没记错的话,HD 660S上市的时候,烧友们围绕着它那明显有别于系列前作的声音风格进行了长久的讨论,推崇哪一款都有自己充分的理由。当然以如今的眼光看,几款耳机各有千秋,时至今日也都不失为其所处价位值得推荐的选择。 最近,沉寂了好几年的HD“6系”又推出了新器材——正是当年议论的中心,HD 660S的继任者HD 660S2。HD“6系”可以说承载着我不少玩台机的回忆,系列产品的表现本身就很值得期待;而新品声音风格如何流变则更是令人好奇。于是在HD 660S2上市之际,我便购入一副细细品味。
预告一个森海塞尔的HD 660S2~ 近期森海家的新品是真的多,前段时间玩过塞子,现在又来了一个大耳。 一样的是,都是很值得一玩的耳机。详细听感后续送上~
#闲云乐语# 玩味——Astell&Kern ACRO CA1000T首发评测 散人按: 2022年初,Astell&Kern发布了一款形态异于自家以往器材的播放解码一体机CA1000,可以说是Astell&Kern一次关于“跨界”的尝试。仅仅一年后,系列新品CA1000T也和我们见面了。硬件配置升级、加入电子管音色的CA1000T不只是前作的简单延续,而是在前作的基础上,让器材可玩性大幅提升。 -机身部分接口相比前作有所变动,更具实用性; -整体素质延续了前作的高水平; -OP耳放模式下声音细腻柔和,TUBE模式韵味十足,加上介于两者之间的HYBRID模式,可以兼顾到多种类型的乐曲演绎。 【引子:百变旗舰】 对于一款高端前端播放器,不少发烧友会将声音素质作为评价的最重要甚至唯一标准。毕竟,顶着旗舰的名头,追求突破声音上限,这也符合大伙儿对高端器材的期待。 不过,最近这几年,各大品牌开始着重强调高端播放器的可玩性,从而尽量延长产品在用户手中的使用周期。新上市的旗舰器材中,仅具备纯音播放器功能的越来越少,玩法丰富的器材占据主流。 客观地说,这里面有音乐资源和音频技术发展的原因,也有烧友各种应用场景下需求日渐复杂的因素。主观地看,我们固然还是最看重器材的声音,但对于器材玩法的挖掘也日渐重视,而我们对于高端器材的期待,可不就是“大而全、啥都能干”么? 2022年初,Astell&Kern推出了播放解码一体机ACRO CA1000。这款器材形态设计上有点接近于“便携台机”的样子,功能与声音都在一定程度上跳出了传统便携器材的限制。 没想到就在一年后,这个系列马上就推出了续作ACROCA1000T。T这个尾缀,不难让人联想到便携播放器系列的SP2000T——那是Astell&Kern旗下首款加入电子管、实现“多音色”的播放器。前后两款器材发布仅一年之隔,在前作的基础上续作会有什么新意?我十分好奇。
#闲云乐语# 玩味——Astell&Kern ACRO CA1000T首发评测 散人按: 2022年初,Astell&Kern发布了一款形态异于自家以往器材的播放解码一体机CA1000,可以说是Astell&Kern一次关于“跨界”的尝试。仅仅一年后,系列新品CA1000T也和我们见面了。硬件配置升级、加入电子管音色的CA1000T不只是前作的简单延续,而是在前作的基础上,让器材可玩性大幅提升。 -机身部分接口相比前作有所变动,更具实用性; -整体素质延续了前作的高水平; -OP耳放模式下声音细腻柔和,TUBE模式韵味十足,加上介于两者之间的HYBRID模式,可以兼顾到多种类型的乐曲演绎。 【引子:百变旗舰】 对于一款高端前端播放器,不少发烧友会将声音素质作为评价的最重要甚至唯一标准。毕竟,顶着旗舰的名头,追求突破声音上限,这也符合大伙儿对高端器材的期待。 不过,最近这几年,各大品牌开始着重强调高端播放器的可玩性,从而尽量延长产品在用户手中的使用周期。新上市的旗舰器材中,仅具备纯音播放器功能的越来越少,玩法丰富的器材占据主流。 客观地说,这里面有音乐资源和音频技术发展的原因,也有烧友各种应用场景下需求日渐复杂的因素。主观地看,我们固然还是最看重器材的声音,但对于器材玩法的挖掘也日渐重视,而我们对于高端器材的期待,可不就是“大而全、啥都能干”么? 2022年初,Astell&Kern推出了播放解码一体机ACRO CA1000。这款器材形态设计上有点接近于“便携台机”的样子,功能与声音都在一定程度上跳出了传统便携器材的限制。 没想到就在一年后,这个系列马上就推出了续作ACROCA1000T。T这个尾缀,不难让人联想到便携播放器系列的SP2000T——那是Astell&Kern旗下首款加入电子管、实现“多音色”的播放器。前后两款器材发布仅一年之隔,在前作的基础上续作会有什么新意?我十分好奇。
#闲云乐语# 玩味——Astell&Kern ACRO CA1000T首发评测 散人按: 2022年初,Astell&Kern发布了一款形态异于自家以往器材的播放解码一体机CA1000,可以说是Astell&Kern一次关于“跨界”的尝试。仅仅一年后,系列新品CA1000T也和我们见面了。硬件配置升级、加入电子管音色的CA1000T不只是前作的简单延续,而是在前作的基础上,让器材可玩性大幅提升。 -机身部分接口相比前作有所变动,更具实用性; -整体素质延续了前作的高水平; -OP耳放模式下声音细腻柔和,TUBE模式韵味十足,加上介于两者之间的HYBRID模式,可以兼顾到多种类型的乐曲演绎。 【引子:百变旗舰】 对于一款高端前端播放器,不少发烧友会将声音素质作为评价的最重要甚至唯一标准。毕竟,顶着旗舰的名头,追求突破声音上限,这也符合大伙儿对高端器材的期待。 不过,最近这几年,各大品牌开始着重强调高端播放器的可玩性,从而尽量延长产品在用户手中的使用周期。新上市的旗舰器材中,仅具备纯音播放器功能的越来越少,玩法丰富的器材占据主流。 客观地说,这里面有音乐资源和音频技术发展的原因,也有烧友各种应用场景下需求日渐复杂的因素。主观地看,我们固然还是最看重器材的声音,但对于器材玩法的挖掘也日渐重视,而我们对于高端器材的期待,可不就是“大而全、啥都能干”么? 2022年初,Astell&Kern推出了播放解码一体机ACRO CA1000。这款器材形态设计上有点接近于“便携台机”的样子,功能与声音都在一定程度上跳出了传统便携器材的限制。 没想到就在一年后,这个系列马上就推出了续作ACROCA1000T。T这个尾缀,不难让人联想到便携播放器系列的SP2000T——那是Astell&Kern旗下首款加入电子管、实现“多音色”的播放器。前后两款器材发布仅一年之隔,在前作的基础上续作会有什么新意?我十分好奇。
预告一个Astell&Kern的CA1000T~
#耳边一分钟# final ZE8000真无线耳机 去年年初,我接触到日本HiFi品牌final所推出的TWS耳机ZE3000。老牌HiFi厂商开始做TWS这件事情本身就很值得发烧友关注,而ZE3000的声音也确实很让我喜欢。 近期,final也推出了这个系列的旗舰款——ZE8000。一想到final家以“8000”这个数字为型号尾缀的都是同系列的代表作,我就对这款新旗舰相当好奇,也在第一时间上手体验了一番。
#耳边一分钟# 森海塞尔IE 200
#耳边一分钟# 飞傲FH15 在四单元圈铁这个细分版块,飞傲的塞子已经迭代了好几代:最初的FH5,后续的FH5s/FH5s Pro,再到现在新推出的FH15,说这是飞傲的“拳头”耳塞怕是也不为过。 新推出的FH15,给人的“换代”感从包装就开始产生了。过往飞傲耳塞包装风格都是竖版、黑底印耳塞特写,而FH15换成了横版,正面和侧面满满当当印上了单元、腔体设计等线稿图,这硬核的理工科气息简直是要溢出包装盒。 打开包装拿出耳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小”。FH15的腔体,哪怕是外耳轮廓比较小的女生都可以稳当地佩戴好,真让我惊讶于这里面竟然放得下一圈三铁。背板处龙鳞设计精细而富有立体感,铝合金材质也显得质感厚实。
#闲云乐语# 脚印——山灵ME900耳塞体验谈 散人按: 在近几年陆续推出入门到中端价位耳塞作品之后,山灵于近期推出了圈铁系列新品ME900。在系列前作ME800的单元架构基础上,ME900实现了由外观到单元的全面升级,称得上是六千元价位上具有代表性的一款圈铁耳塞。 -耳塞腔体体积较大,但重量较为轻盈,背板设计带有独特的水墨画风格; -声音素质在所处价位上站得住,密度充盈,空间感的营造方面做得较为优秀; -三频架构偏中上盘,自带的调音电子开关能够在低频和高频上进行微增益调整,拥有较广泛的音乐适应面。
#闲云乐语# 脚印——山灵ME900耳塞体验谈 散人按: 在近几年陆续推出入门到中端价位耳塞作品之后,山灵于近期推出了圈铁系列新品ME900。在系列前作ME800的单元架构基础上,ME900实现了由外观到单元的全面升级,称得上是六千元价位上具有代表性的一款圈铁耳塞。 -耳塞腔体体积较大,但重量较为轻盈,背板设计带有独特的水墨画风格; -声音素质在所处价位上站得住,密度充盈,空间感的营造方面做得较为优秀; -三频架构偏中上盘,自带的调音电子开关能够在低频和高频上进行微增益调整,拥有较广泛的音乐适应面。
#闲云乐语# 脚印——山灵ME900耳塞体验谈 散人按: 在近几年陆续推出入门到中端价位耳塞作品之后,山灵于近期推出了圈铁系列新品ME900。在系列前作ME800的单元架构基础上,ME900实现了由外观到单元的全面升级,称得上是六千元价位上具有代表性的一款圈铁耳塞。 -耳塞腔体体积较大,但重量较为轻盈,背板设计带有独特的水墨画风格; -声音素质在所处价位上站得住,密度充盈,空间感的营造方面做得较为优秀; -三频架构偏中上盘,自带的调音电子开关能够在低频和高频上进行微增益调整,拥有较广泛的音乐适应面。
圣诞快乐!预告一个山灵ME900~ 临近年底,有意思的新品突然多了起来,像山灵新出的圈铁系列旗舰ME900就很值得好好玩一玩。 过几天送上详细的听感,大家圣诞快乐哈~
#闲云乐语# 小家碧玉——评达音科Kima 【重温二次元】 85、90后,乃至更年轻一些的烧友,大部分都有一些二次元的情结。虽然未必每个人都对当季热门动漫如数家珍,或者对特定的漫画家、插画家、声优有着独特的喜爱,但也总有那么几部作品一直刻印在脑子里。 学生时代的我会保持对日漫行情定期关注,追番追得一点也不少。工作以后我也许是因为生活节奏变了,这个爱好便慢慢被我冷落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以往对于二次元的欣赏或许局限于番剧,后来对于原创的二次元形象、衍生周边等等了解得反倒更多了,视野反而更加开阔了,也会主动去关注一些和二次元相关的耳机。 得益于近几年国内插画领域蓬勃发展、优秀的插画家越来越多,选择二次元路线进行IP设计的品牌也有不少。不过,当我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原创的女仆装萌妹形象和达音科品牌一起出现时,还是有些诧异——要知道,作为国内少有的有冲击旗舰档实力的品牌,达音科一直以硬核的科技感,甚至有些“直男审美”的面目示人,和活泼的二次元风格实在不沾边。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官方或者烧友整活,没想到没过多久,达音科就公布了新品耳塞Kima上市的消息,海报大图赫然就是这位萌妹子。 浓眉大眼的达音科,竟然也玩二次元?一时间,我那“老二刺猿”的心就动了。塞子卖699,倒也不算贵,我就果断下单了一条。
#闲云乐语# 小家碧玉——评达音科Kima 【重温二次元】 85、90后,乃至更年轻一些的烧友,大部分都有一些二次元的情结。虽然未必每个人都对当季热门动漫如数家珍,或者对特定的漫画家、插画家、声优有着独特的喜爱,但也总有那么几部作品一直刻印在脑子里。 学生时代的我会保持对日漫行情定期关注,追番追得一点也不少。工作以后我也许是因为生活节奏变了,这个爱好便慢慢被我冷落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以往对于二次元的欣赏或许局限于番剧,后来对于原创的二次元形象、衍生周边等等了解得反倒更多了,视野反而更加开阔了,也会主动去关注一些和二次元相关的耳机。 得益于近几年国内插画领域蓬勃发展、优秀的插画家越来越多,选择二次元路线进行IP设计的品牌也有不少。不过,当我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原创的女仆装萌妹形象和达音科品牌一起出现时,还是有些诧异——要知道,作为国内少有的有冲击旗舰档实力的品牌,达音科一直以硬核的科技感,甚至有些“直男审美”的面目示人,和活泼的二次元风格实在不沾边。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官方或者烧友整活,没想到没过多久,达音科就公布了新品耳塞Kima上市的消息,海报大图赫然就是这位萌妹子。 浓眉大眼的达音科,竟然也玩二次元?一时间,我那“老二刺猿”的心就动了。塞子卖699,倒也不算贵,我就果断下单了一条。
#闲云乐语# 小家碧玉——评达音科Kima 【重温二次元】 85、90后,乃至更年轻一些的烧友,大部分都有一些二次元的情结。虽然未必每个人都对当季热门动漫如数家珍,或者对特定的漫画家、插画家、声优有着独特的喜爱,但也总有那么几部作品一直刻印在脑子里。 学生时代的我会保持对日漫行情定期关注,追番追得一点也不少。工作以后我也许是因为生活节奏变了,这个爱好便慢慢被我冷落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以往对于二次元的欣赏或许局限于番剧,后来对于原创的二次元形象、衍生周边等等了解得反倒更多了,视野反而更加开阔了,也会主动去关注一些和二次元相关的耳机。 得益于近几年国内插画领域蓬勃发展、优秀的插画家越来越多,选择二次元路线进行IP设计的品牌也有不少。不过,当我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原创的女仆装萌妹形象和达音科品牌一起出现时,还是有些诧异——要知道,作为国内少有的有冲击旗舰档实力的品牌,达音科一直以硬核的科技感,甚至有些“直男审美”的面目示人,和活泼的二次元风格实在不沾边。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官方或者烧友整活,没想到没过多久,达音科就公布了新品耳塞Kima上市的消息,海报大图赫然就是这位萌妹子。 浓眉大眼的达音科,竟然也玩二次元?一时间,我那“老二刺猿”的心就动了。塞子卖699,倒也不算贵,我就果断下单了一条。
#耳边一分钟# 谈谈海贝音乐HiBy RS8 当电子产品堆料堆到了一定程度时,我们的视角或许就不该停留在堆了多少料的层面……
预告一个达音科的Kima~
#耳边一分钟# iBasso DC03PRO 现如今的小尾巴市场,入门价位上可谓五花八门,涌现了许多有竞争力的器材。价格每往上加一两百,对应的小尾巴声音就大有不同。 最近iBasso发布了新品小尾巴DC03PRO。三百元价位说高不高,但比起最普通的那些器材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发挥余地,我也先尝个鲜试试它的表现。
#闲云乐语# 发烧进阶之路——节奏音频变奏曲V6体验谈 散人按: 当我们的发烧之路从入门走向进阶,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进阶级前端是非常重要的。如今的HiFi便携前端在两千元价位上以各色小尾巴为主流,但就声音表现而论,全尺寸的便携播放器依然有着难以取代的价值。节奏音频新近推出的变奏曲V6,对进阶级播放器的价值进行了新的诠释。 -体积小巧、重量与手机相仿,适合单手握持操作; -综合素质在同价位播放器中能站稳脚跟,在密度、解析力等方面表现尤为出色; -驱动力非常充沛,对主流耳塞的驱动效果良好。
#闲云乐语# 发烧进阶之路——节奏音频变奏曲V6体验谈 散人按: 当我们的发烧之路从入门走向进阶,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进阶级前端是非常重要的。如今的HiFi便携前端在两千元价位上以各色小尾巴为主流,但就声音表现而论,全尺寸的便携播放器依然有着难以取代的价值。节奏音频新近推出的变奏曲V6,对进阶级播放器的价值进行了新的诠释。 -体积小巧、重量与手机相仿,适合单手握持操作; -综合素质在同价位播放器中能站稳脚跟,在密度、解析力等方面表现尤为出色; -驱动力非常充沛,对主流耳塞的驱动效果良好。
#闲云乐语# 发烧进阶之路——节奏音频变奏曲V6体验谈 散人按: 当我们的发烧之路从入门走向进阶,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进阶级前端是非常重要的。如今的HiFi便携前端在两千元价位上以各色小尾巴为主流,但就声音表现而论,全尺寸的便携播放器依然有着难以取代的价值。节奏音频新近推出的变奏曲V6,对进阶级播放器的价值进行了新的诠释。 -体积小巧、重量与手机相仿,适合单手握持操作; -综合素质在同价位播放器中能站稳脚跟,在密度、解析力等方面表现尤为出色; -驱动力非常充沛,对主流耳塞的驱动效果良好。
预告一个节奏音频的变奏曲V6播放器~
#耳边一分钟# Noble Audio VIKING RAGNAR 如果问我众多HiFi品牌之中哪一个最显贵态,Noble Audio一定是我马上联想到的对象。谈及这个品牌,我们一定会想起KHAN、SULTAN等等霸气十足的名字,当然,动辄达到五位数的售价也是让人切身感受到其“贵”气…… 在Noble Audio诸多名字响亮的耳塞当中,有一个的地位显得格外独特——那便是今年年初推出的VIKING(维京)。说它地位独特不仅仅是因为其昂贵的售价,更在于其数量稀少,全球限量仅100副。价高量少的境况让VIKING成为一个孤悬于烧友心头的型号,很多感兴趣的烧友甚至连试听的机会也未曾得到。 近期,Noble Audio终于推出了VIKING系列的新作——VIKING RAGNAR(小维京)。Noble Audio此前的量产旗舰应该是SULTAN。VIKING RAGNAR虽然比初代便宜了许多,但依然超出SULTAN系列一头。新款耳塞的表现会怎么样?这也让我非常感兴趣。
#闲云乐语# 一条耳塞,双倍快乐——谈达音科TALOS
#闲云乐语# 一条耳塞,双倍快乐——谈达音科TALOS
#闲云乐语# 一条耳塞,双倍快乐——谈达音科TALOS
预告一个达音科TALOS~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