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云散人origin 闲云散人origin
关注数: 28 粉丝数: 651 发帖数: 12,055 关注贴吧数: 17
#闲云乐语# “大”有可为:audirect team 1解码耳放体验谈 散人按: 手机解码耳放在设计时大多优先考虑体积和重量的问题。但也有部分厂商反其道而行,牺牲一定的便利性,转而追求更极致的声音表现。audirect去年上市的解码耳放Beam 4正是这种非常规思路下的产物,而近期推出的新品team 1则更进一步,尽管体积偏大、不便于出行使用,但声音的素质也随之更强,尤其在声音密度、解析等方面有着相当出色的表现。 【序:“不走寻常路”】 说起audirect,不少烧友都知道他们家专做“小尾巴”,但未必知道他们在“小尾巴”的浪潮来临前就已经进入了这个领域。大概在2017年,我就试听过他们家Whistle这款精致的小耳放。它的声音虽然素质不比手机上的耳机口强多少,但更规整、更细腻。这些年,audirect的器材大致分成了两条支线,一条是将“小巧轻便”发挥到极致的Atom系列,另一条则是一代代不断玩出新花样的Beam系列——以我自己的把玩经验看,我认为Beam 3Plus可以称得上audirect产品里意义重大的一款,其声音均衡、全面、强大,兼顾古典与人声流行,这在彼时手机解码耳放中颇为罕见。去年上市的Beam 4,则在体积上开始“放飞自我”,但内置电池的操作也让其声音素质较自家过往器材有明显提升,扎实的声底已经接近于中低价位便携播放器的表现。在我看来,无论哪个系列,audirect产品的风格肯定不会是无功无过的“中庸”,而是有着明确的取舍倾向,像Beam系列就是在客观使用方便上作出一定让步,换取声音升级的空间。 而audirect新近推出的team 1,则在Beam系列的基础上更迈进了一步。
#闲云乐语# “大”有可为:audirect team 1解码耳放体验谈 散人按: 手机解码耳放在设计时大多优先考虑体积和重量的问题。但也有部分厂商反其道而行,牺牲一定的便利性,转而追求更极致的声音表现。audirect去年上市的解码耳放Beam 4正是这种非常规思路下的产物,而近期推出的新品team 1则更进一步,尽管体积偏大、不便于出行使用,但声音的素质也随之更强,尤其在声音密度、解析等方面有着相当出色的表现。 【序:“不走寻常路”】 说起audirect,不少烧友都知道他们家专做“小尾巴”,但未必知道他们在“小尾巴”的浪潮来临前就已经进入了这个领域。大概在2017年,我就试听过他们家Whistle这款精致的小耳放。它的声音虽然素质不比手机上的耳机口强多少,但更规整、更细腻。这些年,audirect的器材大致分成了两条支线,一条是将“小巧轻便”发挥到极致的Atom系列,另一条则是一代代不断玩出新花样的Beam系列——以我自己的把玩经验看,我认为Beam 3Plus可以称得上audirect产品里意义重大的一款,其声音均衡、全面、强大,兼顾古典与人声流行,这在彼时手机解码耳放中颇为罕见。去年上市的Beam 4,则在体积上开始“放飞自我”,但内置电池的操作也让其声音素质较自家过往器材有明显提升,扎实的声底已经接近于中低价位便携播放器的表现。在我看来,无论哪个系列,audirect产品的风格肯定不会是无功无过的“中庸”,而是有着明确的取舍倾向,像Beam系列就是在客观使用方便上作出一定让步,换取声音升级的空间。 而audirect新近推出的team 1,则在Beam系列的基础上更迈进了一步。
#闲云乐语# OWS蓝牙耳机听音新方式——飞利浦A6708体验谈 遥想市面只有有线耳机的年代,我们出行时随身携带的HiFi设备并没有太多选择。无论去哪里,都是手机当音源、拿上塞子就出门,包里空间宽裕点就多带一部播放器。 多年过去,蓝牙耳机早已全面流行开来,在马路上、地铁公交上,目之所及,戴耳机的人大多数是戴着TWS。蓝牙耳机不负众望,在短短几年之内已经渗透进我们生活中的各处缝隙里。 我发现,蓝牙耳机这个品类已经被各大品牌细细切分成好些小品类。随便举几个例子,有主攻音质的纯音型耳机,有主打通话、降噪等功能的商务型耳机,有添加防水功能、佩戴稳固的运动型耳机……不一而足。大家选择蓝牙耳机时,“使用场景”成为了极为重要的一项标准。 近两年TWS领域出现了一种“不入耳式”的耳机形态——OWS耳机(Open Wearable Stereo,开放式可穿戴立体声耳机),特别是在今年,市面出现了好几款同类器材。这种耳机的设计参考了耳挂式耳机的造型,在佩戴时,耳机腔体的一端顶住外耳廓,用自带的耳挂来固定位置;没有入耳导管,腔体置于耳朵之外,和入耳式耳塞、平头塞都不一样。 这种设计,一方面照顾到听者聆听周遭环境情况的需求,提高户外使用场景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兼顾到声音表现,算是在便捷性、安全性、音质之间,取得不错的平衡。 虽然我自己手头蓝牙耳机不少,但今年以来因为持续外出奔波,我一直希望能有一副适合户外使用,兼顾通勤出行和运动等多种需求的耳机。OWS耳机的出现,对我来说堪称福音。在JBL、飞利浦、韶音等品牌的OWS耳机中试用了好几轮之后,我选择了飞利浦A6708。这款耳机从我买回来至今已使用了一两个月,在此,我来和朋友们分享自己对这款耳机的使用心得,以及我对于OWS耳机的一些感受。
#闲云乐语# OWS蓝牙耳机听音新方式——飞利浦A6708体验谈 遥想市面只有有线耳机的年代,我们出行时随身携带的HiFi设备并没有太多选择。无论去哪里,都是手机当音源、拿上塞子就出门,包里空间宽裕点就多带一部播放器。 多年过去,蓝牙耳机早已全面流行开来,在马路上、地铁公交上,目之所及,戴耳机的人大多数是戴着TWS。蓝牙耳机不负众望,在短短几年之内已经渗透进我们生活中的各处缝隙里。 我发现,蓝牙耳机这个品类已经被各大品牌细细切分成好些小品类。随便举几个例子,有主攻音质的纯音型耳机,有主打通话、降噪等功能的商务型耳机,有添加防水功能、佩戴稳固的运动型耳机……不一而足。大家选择蓝牙耳机时,“使用场景”成为了极为重要的一项标准。 近两年TWS领域出现了一种“不入耳式”的耳机形态——OWS耳机(Open Wearable Stereo,开放式可穿戴立体声耳机),特别是在今年,市面出现了好几款同类器材。这种耳机的设计参考了耳挂式耳机的造型,在佩戴时,耳机腔体的一端顶住外耳廓,用自带的耳挂来固定位置;没有入耳导管,腔体置于耳朵之外,和入耳式耳塞、平头塞都不一样。 这种设计,一方面照顾到听者聆听周遭环境情况的需求,提高户外使用场景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兼顾到声音表现,算是在便捷性、安全性、音质之间,取得不错的平衡。 虽然我自己手头蓝牙耳机不少,但今年以来因为持续外出奔波,我一直希望能有一副适合户外使用,兼顾通勤出行和运动等多种需求的耳机。OWS耳机的出现,对我来说堪称福音。在JBL、飞利浦、韶音等品牌的OWS耳机中试用了好几轮之后,我选择了飞利浦A6708。这款耳机从我买回来至今已使用了一两个月,在此,我来和朋友们分享自己对这款耳机的使用心得,以及我对于OWS耳机的一些感受。
#闲云乐语# 气氛制造器——DUOMONDI多曼尼Spero 16蓝牙音箱体验 在数码电子领域,“视”与“听”是不分家的一对。比如在电影行业,我们既期待超大银幕的视觉冲击,也为3D立体环绕声所带来的临场感所震撼;比如在户外大屏幕,超高清视频和多声道舞台音响总能给我们带来双重冲击;又比如城市夜景灯光秀,光影与音符同样激动人心…… 也许商用的场景对我们来说不算太亲切,实际上,我们周边家用的领域也不乏将视觉和听觉效果相结合的范例。最常见的莫过于跑马灯,不少蓝牙音箱和头戴耳机在加入灯光之后潮气十足,也因此收获了不少朋友的青睐。我们对更高水平视觉与听觉的追求,本质上都是对于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系出同源,并无二致。 说到蓝牙音箱,我身边不少朋友手头都会备上一台。相比于只能“独乐乐”的耳机或者使用位置固定的二声道音箱,蓝牙音箱无疑是用起来更方便的一类器材,不仅使用场景更丰富、适合和家人朋友一同享受音乐乐趣,而且在流媒体音源获取方面有着天然优势。 而在蓝牙协议越来越成熟稳定的当下,蓝牙音箱的声音表现也不断提高,我们对于蓝牙音箱的要求也就更多样化了——既然听觉的要求已经满足了,不如在视觉上也做点文章? 近些年,我见到过的蓝牙音箱大概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延续了传统二声道音箱的设计语言,声学腔体结构、单元设计方式依然是传统音箱的框架,堪称传统音箱的“MINI版”。这类蓝牙音箱大部分由传统的欧美音响大牌设计,声音有着专业音箱的范儿,但坦白说也少了点惊喜。另一类则似乎走向另一个极端,讲求较高的便携性,更倾向消费级,融入了诸如防水防尘、“智能化”之类的许多概念,给人感觉现代感十足,但声音就差了些意思。真要盘点那些兼顾声音和功能的蓝牙音箱型号,感觉还是少了点。 在前段时间的几次线下展会活动现场,我总能见到几款造型别致、大小不一,灯光效果亮眼的器材,多少有点赛博朋克的感觉,远远看去以为是个摆件;走近看,才发现这是DUOMONDI的Spero系列蓝牙音箱。 在展会这样灯火通明的环境,Spero系列的音箱尚且有那么大吸引力,如果放在家居、咖啡厅、聚会现场这些适合有多彩灯光的地方,效果会如何呢?我深度体验了这个系列里定位中端的Spero 16一段时间,感受了一把“声色交汇”的美感。
#闲云乐语# 气氛制造器——DUOMONDI多曼尼Spero 16蓝牙音箱体验 在数码电子领域,“视”与“听”是不分家的一对。比如在电影行业,我们既期待超大银幕的视觉冲击,也为3D立体环绕声所带来的临场感所震撼;比如在户外大屏幕,超高清视频和多声道舞台音响总能给我们带来双重冲击;又比如城市夜景灯光秀,光影与音符同样激动人心…… 也许商用的场景对我们来说不算太亲切,实际上,我们周边家用的领域也不乏将视觉和听觉效果相结合的范例。最常见的莫过于跑马灯,不少蓝牙音箱和头戴耳机在加入灯光之后潮气十足,也因此收获了不少朋友的青睐。我们对更高水平视觉与听觉的追求,本质上都是对于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系出同源,并无二致。 说到蓝牙音箱,我身边不少朋友手头都会备上一台。相比于只能“独乐乐”的耳机或者使用位置固定的二声道音箱,蓝牙音箱无疑是用起来更方便的一类器材,不仅使用场景更丰富、适合和家人朋友一同享受音乐乐趣,而且在流媒体音源获取方面有着天然优势。 而在蓝牙协议越来越成熟稳定的当下,蓝牙音箱的声音表现也不断提高,我们对于蓝牙音箱的要求也就更多样化了——既然听觉的要求已经满足了,不如在视觉上也做点文章? 近些年,我见到过的蓝牙音箱大概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延续了传统二声道音箱的设计语言,声学腔体结构、单元设计方式依然是传统音箱的框架,堪称传统音箱的“MINI版”。这类蓝牙音箱大部分由传统的欧美音响大牌设计,声音有着专业音箱的范儿,但坦白说也少了点惊喜。另一类则似乎走向另一个极端,讲求较高的便携性,更倾向消费级,融入了诸如防水防尘、“智能化”之类的许多概念,给人感觉现代感十足,但声音就差了些意思。真要盘点那些兼顾声音和功能的蓝牙音箱型号,感觉还是少了点。 在前段时间的几次线下展会活动现场,我总能见到几款造型别致、大小不一,灯光效果亮眼的器材,多少有点赛博朋克的感觉,远远看去以为是个摆件;走近看,才发现这是DUOMONDI的Spero系列蓝牙音箱。 在展会这样灯火通明的环境,Spero系列的音箱尚且有那么大吸引力,如果放在家居、咖啡厅、聚会现场这些适合有多彩灯光的地方,效果会如何呢?我深度体验了这个系列里定位中端的Spero 16一段时间,感受了一把“声色交汇”的美感。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