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云散人origin
闲云散人origin
关注数: 28
粉丝数: 648
发帖数: 11,857
关注贴吧数: 17
预告一个HIFIMAN的天鹅真无线系列~ 之前在线下展会,我对HIFIMAN家的天鹅真无线系列三款耳机之间的异同就很感兴趣,试听过之后发现大有文章。最近再详细对比一轮,过几天送上分享~
#闲云乐语# 声音的情绪价值:flipears索克&极光体验谈 散人按: 来自东南亚的HiFi耳塞品牌flipears今年正式和中国烧友见面,继旗舰“亚法·银”之后,另一个系列两款耳塞“索克”和“极光”也同步上市。这两款塞子外观颇为华丽,声音上并没有选择中高端耳塞常见的“大而全”风格,反而展露出较为强烈的热情个性。
#闲云乐语# 声音的情绪价值:flipears索克&极光体验谈 散人按: 来自东南亚的HiFi耳塞品牌flipears今年正式和中国烧友见面,继旗舰“亚法·银”之后,另一个系列两款耳塞“索克”和“极光”也同步上市。这两款塞子外观颇为华丽,声音上并没有选择中高端耳塞常见的“大而全”风格,反而展露出较为强烈的热情个性。
预告一篇flipears的索克和极光~ 来自菲律宾的耳机品牌flipears,旗下除了外观极其精致的亚法·银之外,目前在售的还有两款圈铁静耳塞,分别是10单元的AURORA XXIV“极光”,以及7单元的ZURQ XXIV“索克”。这两款塞子展现出不同于亚法·银的美感,blingbling的面板非常亮眼,声音也和纯动铁配置的亚法·银完全不同。 过段时间送上详细分享~
#闲云乐语# 飞傲K19+拜雅DT 700/770 PRO X 我在品评飞傲K19台式解码耳放一体机的时候,便对其31段无损PEQ功能非常喜欢。这一功能给我提供了一个思考、验证耳机调音倾向的空间:K19本身具备非常中正的风格,对于各种不同三频特性的耳机,无论我是想在某个频段予以补偿或抑制,还是在整体上显著改变倾向,我都能用PEQ功能来模拟出目标效果。 这次和K19搭配的,则是拜雅的两款监听耳机——DT 700/770 PRO X。 PRO X系列是拜雅于2021年底正式推出的系列,初始型号有DT 700 PRO X、DT 900 PRO X两款监听耳机。其中,我将DT 700 PRO X作为工作中的“生产工具”用了两年时间,其对于人声如同显微镜一样的细节挖掘能力令人惊叹。今年是拜雅成立百年的纪念年份,拜雅也推出系列第三款耳机DT 770 PRO X,其素质强大,对于器乐的刻画能力丝丝入扣。在两千元以内的价位,这两款头戴大耳机都是非常值得聆听的。 这两款耳机都不属于非常难伺候的类型,用飞傲K19以超级大耳模式驱动,完全能够将它们的潜力发挥得比较彻底。基于它们不同的风格,我产生了有别的搭配思路,分别在K19的DSP软件中进行模拟。
#闲云乐语# 温润如玉:谈ONIX Alpha 这两年,手机解码耳放——也就是我们俗称为“小尾巴”的器材,进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阶段。那些过往只见诸便携播放器或者全尺寸解码耳放身上的音频技术,越来越多地被“下放”到小尾巴器材上。市面上两三千价位甚至更贵的型号越来越多,这些高端器材也吸引了烧友们的注意力。 不过,相较而言,我还是很关心千元内小尾巴市场的动向。一方面,对于许多烧友或者普通用户来说,千元内的小尾巴才是消费的主要方向;另一方面,在这个领域日趋成熟的今天,技术的演进造福的不仅仅是高端器材,入门、进阶级别的器材同样能够获得更为长足的进步。近期上市、售价758的ONIX Alpha,就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赏艺flipears# 精致的“首饰”:flipears亚法·银 珠宝首饰和HiFi器材,这两个品类并不完全是八竿子打不到一起——以当下潮流的理念来看,我们身上任何一个“挂件”,都可以成为彰显自我的一扇窗口。 以往,我们见过不少把面板设计得五彩缤纷、炫目夺人的耳机,以色彩取胜。而像flipears的Artha Argentum亚法·银这种用材质和工艺把耳机变成一对“首饰”的,除了一些定位高奢的型号之外,就真的不多见了。 今年上半年的展会上,我已经和亚法·银打过几回照面,亲手触碰过它闪亮光洁的珠宝级纯银外壳,欣赏到它如微缩浮雕一般精致清晰的图案——亚法·银甚至连耳机内侧面也一并雕刻了,桑帕吉塔花的花瓣和叶片深深浅浅,细腻而生动。如此精湛的做工,让我在把玩它的时候,拿在手上恨不得掏出放大镜仔细端详。
#闲云乐语# 求新:森海塞尔HD 620S耳机体验谈 散人按: 森海塞尔“HD6”系列头戴耳机长期以来是研究桌面HiFi系统搭配的烧友绕不开的话题。近期,这个系列推出了采用封闭式设计的HD620S。它的素质水平在三千档头戴大耳机中相当突出,尤其是声场有着堪比开放式耳机的通透舒展效果;声底中严谨端正的特征与传统HD6系列一脉相承,在此基础上又有着明快的特点,更贴近当今烧友的审美。
#闲云乐语# 求新:森海塞尔HD 620S耳机体验谈 散人按: 森海塞尔“HD6”系列头戴耳机长期以来是研究桌面HiFi系统搭配的烧友绕不开的话题。近期,这个系列推出了采用封闭式设计的HD620S。它的素质水平在三千档头戴大耳机中相当突出,尤其是声场有着堪比开放式耳机的通透舒展效果;声底中严谨端正的特征与传统HD6系列一脉相承,在此基础上又有着明快的特点,更贴近当今烧友的审美。
预告一篇森海塞尔HD 620S
#闲云乐语# 创新与坚守:谈谈拜雅DT 770 PRO X 散人按: 2024年是老牌HiFi大厂拜雅成立100周年,在这个特别的年份,拜雅也给烧友们带来了限量纪念款耳机DT 770 PRO X。相较于PRO X系列此前两款作品,售价仅1699的DT 770 PRO X在素质上有着更为出色的表现,风格上则秉持器乐监听的路线,可以说是创新声学技术与传统监听风格的有机融合。 【序:谈“百年老店”】 “本店距离成为一家百年老店还有九十五年。”我们时常能在一些宣传语中,看到诸如此类的玩笑。玩梗归玩梗,真正想要在波谲云诡的时代浪潮里屹立百年以上,可不像开个玩笑那么轻松。 细数各大行业那些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品牌,提及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时,我们或多或少总能讲出品牌标志性的特点——比如1903年成立的福特汽车,我们会联想到“高耐久性”“强劲动力”之类的词。老品牌的传统底蕴,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到大家认同的独特竞争力。但与此同时,在变幻莫测的环境中,仅仅固守基本盘并不足以让老品牌好好活下去,还需要不断自我迭代进步以适应时代需求,坚守传统和开拓创新,两者间的平衡,成为每个老品牌所面临的永恒不变的课题。 在“年轻”的HiFi领域,我们熟悉的大部分品牌历史并不长,达成“百年老店”成就的,也就只有成立于1924年的拜雅了。从1937年推出史上首款动圈耳机DT48以来,拜雅已经给烧友们带来了一代又一代声名煊赫的作品。这些年为我们所熟知的当数DT系列,像DT 770/880/990这些型号,从上市至今这么多年一直有许多烧友乐于探索其玩法。 2021年底,拜雅在监听耳机领域正式推出PRO X系列,从外观设计到单元技术都和老的DT系列耳机完全不同。彼时,我在对比过新系列两款耳机之后选择入手了DT 700 PRO X。两年多以来,我一直认为,DT 700/900 PRO X这两款耳机无论是作为监听的工具还是欣赏音乐的伴侣都是非常合适的,打破了“监听耳机”这个类目冷冰冰而不易近人的刻板印象。 今年正值拜雅一百周年,PRO X系列新作品DT 770 PRO X也以限量纪念款耳机之名和大家见面了。1699的售价并不比前两款耳机上市时高,而它给我的感觉又和前作不尽相同。
#闲云乐语# 创新与坚守:谈谈拜雅DT 770 PRO X 散人按: 2024年是老牌HiFi大厂拜雅成立100周年,在这个特别的年份,拜雅也给烧友们带来了限量纪念款耳机DT 770 PRO X。相较于PRO X系列此前两款作品,售价仅1699的DT 770 PRO X在素质上有着更为出色的表现,风格上则秉持器乐监听的路线,可以说是创新声学技术与传统监听风格的有机融合。 【序:谈“百年老店”】 “本店距离成为一家百年老店还有九十五年。”我们时常能在一些宣传语中,看到诸如此类的玩笑。玩梗归玩梗,真正想要在波谲云诡的时代浪潮里屹立百年以上,可不像开个玩笑那么轻松。 细数各大行业那些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品牌,提及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时,我们或多或少总能讲出品牌标志性的特点——比如1903年成立的福特汽车,我们会联想到“高耐久性”“强劲动力”之类的词。老品牌的传统底蕴,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到大家认同的独特竞争力。但与此同时,在变幻莫测的环境中,仅仅固守基本盘并不足以让老品牌好好活下去,还需要不断自我迭代进步以适应时代需求,坚守传统和开拓创新,两者间的平衡,成为每个老品牌所面临的永恒不变的课题。 在“年轻”的HiFi领域,我们熟悉的大部分品牌历史并不长,达成“百年老店”成就的,也就只有成立于1924年的拜雅了。从1937年推出史上首款动圈耳机DT48以来,拜雅已经给烧友们带来了一代又一代声名煊赫的作品。这些年为我们所熟知的当数DT系列,像DT 770/880/990这些型号,从上市至今这么多年一直有许多烧友乐于探索其玩法。 2021年底,拜雅在监听耳机领域正式推出PRO X系列,从外观设计到单元技术都和老的DT系列耳机完全不同。彼时,我在对比过新系列两款耳机之后选择入手了DT 700 PRO X。两年多以来,我一直认为,DT 700/900 PRO X这两款耳机无论是作为监听的工具还是欣赏音乐的伴侣都是非常合适的,打破了“监听耳机”这个类目冷冰冰而不易近人的刻板印象。 今年正值拜雅一百周年,PRO X系列新作品DT 770 PRO X也以限量纪念款耳机之名和大家见面了。1699的售价并不比前两款耳机上市时高,而它给我的感觉又和前作不尽相同。
预告一个拜雅的DT 770 PRO X~
#闲云乐语# “旗舰”的新诠释:Astell&Kern SP3000T播放器体验谈 散人按: 近几年的便携HiFi领域,电子管播放器这一品类大有兴起之势。前不久,Astell&Kern又一台电子管新品SP3000T上市。它基于电子管的特点开发出了丰富的玩法,提供了多种放大模式和电流状态,可选音色多达近二十种,为烧友们创造出一片巨大的玩赏空间。 【引子:便携的电子管】 提起电子管,HiFi烧友们首先联想到的可能是一个个“玻璃大灯泡”。在电子管进入HiFi领域的数十年里,其温暖和煦的音色长期受人欢迎,各式各样的胆机也承载了不少烧友的发烧记忆。 此前,台机领域成熟的电子管的制作工艺和电路设计方案并没有充分辐射到便携领域,究其原因,供电、发热控制、抗震、抗干扰等等技术问题都是HiFi厂商们不容易跨过的门槛。近几年,便携播放器领域几乎杀成一片红海,各家品牌在硬件档次、制作工艺、系统优化等方面内卷到了极致。现在看来,便携播放器这个行当也走上了当初手机行业的老路,就连接下来的破局思路也一模一样——打造产品差异化。市场倒逼着各家品牌播放器创造出新的价值,于是过往的技术难题逐渐被集中力量瓦解…… 趁此东风,便携领域的电子管器材有了兴起之势。像近期Astell&Kern A&ultima SP3000T这款搭载军工级“古董管”雷神JAN6418的播放器,就成为了大家热议的焦点。 从上一代旗舰开始,Astell&Kern给旗下高端播放器序列设置了型号带尾缀“T”、内置电子管的平行机型,在SP3000T之前,已经推出过SP2000T和CA1000T这两款。其电子管的韵味当然迷人,而独特的混合耳放模式更是给机器提供了丰富的音色。我曾经先后仔细体验过ACRO系列CA1000和CA1000T这哥俩,后者延续了前者素质上的高水平,尤其解析、分离度方面表现十分到位,与此同时新增的电子管模式声音富有光泽与质感,让我听得很是过瘾。 (想回顾CA1000T表现的朋友看我过往的评测:玩味——Astell&Kern ACRO CA1000T首发评测) 如果按照此前的思路,紧跟在SP3000后面问世的SP3000T可能会拥有一个意料之中的“修饰版”声音。但在我把玩SP3000T的这段时间里,我细究之下发现它并非所谓的“SP3000衍生版”,而是给了我一个完全不同的声音体验。
#闲云乐语# “旗舰”的新诠释:Astell&Kern SP3000T播放器体验 散人按: 近几年的便携HiFi领域,电子管播放器这一品类大有兴起之势。前不久,Astell&Kern又一台电子管新品SP3000T上市。它基于电子管的特点开发出了丰富的玩法,提供了多种放大模式和电流状态,可选音色多达近二十种,为烧友们创造出一片巨大的玩赏空间。 【引子:便携的电子管】 提起电子管,HiFi烧友们首先联想到的可能是一个个“玻璃大灯泡”。在电子管进入HiFi领域的数十年里,其温暖和煦的音色长期受人欢迎,各式各样的胆机也承载了不少烧友的发烧记忆。 此前,台机领域成熟的电子管的制作工艺和电路设计方案并没有充分辐射到便携领域,究其原因,供电、发热控制、抗震、抗干扰等等技术问题都是HiFi厂商们不容易跨过的门槛。近几年,便携播放器领域几乎杀成一片红海,各家品牌在硬件档次、制作工艺、系统优化等方面内卷到了极致。现在看来,便携播放器这个行当也走上了当初手机行业的老路,就连接下来的破局思路也一模一样——打造产品差异化。市场倒逼着各家品牌播放器创造出新的价值,于是过往的技术难题逐渐被集中力量瓦解…… 趁此东风,便携领域的电子管器材有了兴起之势。像近期Astell&Kern A&ultima SP3000T这款搭载军工级“古董管”雷神JAN6418的播放器,就成为了大家热议的焦点。 从上一代旗舰开始,Astell&Kern给旗下高端播放器序列设置了型号带尾缀“T”、内置电子管的平行机型,在SP3000T之前,已经推出过SP2000T和CA1000T这两款。其电子管的韵味当然迷人,而独特的混合耳放模式更是给机器提供了丰富的音色。我曾经先后仔细体验过ACRO系列CA1000和CA1000T这哥俩,后者延续了前者素质上的高水平,尤其解析、分离度方面表现十分到位,与此同时新增的电子管模式声音富有光泽与质感,让我听得很是过瘾。 (想回顾CA1000T表现的朋友看我过往的评测:玩味——Astell&Kern ACRO CA1000T首发评测) 如果按照此前的思路,紧跟在SP3000后面问世的SP3000T可能会拥有一个意料之中的“修饰版”声音。但在我把玩SP3000T的这段时间里,我细究之下发现它并非所谓的“SP3000衍生版”,而是给了我一个完全不同的声音体验。
预告一个Astell&Kern SP3000T~ 如果论及近期关注度比较高的播放器,那Astell&Kern A&ultima SP3000T一定榜上有名。这段时间我仔细把玩了这款旗舰机型,感觉AK播放器现在是越来越好玩了。 详细的听感过段时间和大家分享~
#耳边一分钟# 飞傲LL-RD 2024头戴耳机升级线 比起耳塞领域五花八门的升级线,市面上为头戴耳机设计的线材款式并不多;如果不计那些专为特定耳机型号、特殊接线口设计的款式,那选择就更少了。在我折腾大耳机的过程中,大部分场合下是一条原线从头用到尾,偶尔有一两条升级线在手,便恨不得把手上的各种耳机翻出来试一试。 近期,飞傲推出了一款新品头戴耳机线材LL-RD 2024(以下简称LL-RD)。这条升级线是单晶银材质,线体为4股400支线芯设计,单极截面积24AWG,接口为适配性比较广泛的双3.5mm TRS,配置了3.5mm单端/4.4mm平衡可换插头。我自己对于银线的兴趣比较大,并且LL-RD的接口和插头用起来都比较便利,加之其千元出头的价格不算贵,故而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闲云乐语# 人人都是“调音师”!飞傲K19解码耳放一体机评测 散人按: 在专业录音棚中,软硬件结合的PEQ功能是混音过程常用的工具。飞傲将这种专业领域的玩法应用到K19解码耳放身上,赋予这台旗舰器材新颖的价值。K19声底风格没有沿用此前K9、K9 Pro系列偏向醇厚温暖的方向,而是走回曾经声底中正、均衡、少染的素净直白流,并提供了扎实的素质以及强大的驱动力;在开启PEQ功能后,我们可以基于自己对音乐和HiFi器材的理解来自定义EQ曲线,体验调音的乐趣。
#闲云乐语# 人人都是“调音师”!飞傲K19解码耳放一体机评测 散人按: 在专业录音棚中,软硬件结合的PEQ功能是混音过程常用的工具。飞傲将这种专业领域的玩法应用到K19解码耳放身上,赋予这台旗舰器材新颖的价值。K19声底风格没有沿用此前K9、K9 Pro系列偏向醇厚温暖的方向,而是走回曾经声底中正、均衡、少染的素净直白流,并提供了扎实的素质以及强大的驱动力;在开启PEQ功能后,我们可以基于自己对音乐和HiFi器材的理解来自定义EQ曲线,体验调音的乐趣。
#耳边一分钟# J.C Acoustics UDP-3ii解码耳放前级一体机 前段时间在展会上,我偶然接触到了J.C Acoustics这个台机品牌。此前对他们的了解仅限于网上只言片语的描述,等到我亲身体验过之后,他们家器材的声音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在假期里,我也找友人借来一台UDP-3ii解码耳放前级一体机,详细体验了一番。
#耳边一分钟# 水月雨Cosmo大都会 早在去年9月份一次展会上,水月雨就发布了一款价位比较亲民的平板头戴耳机“乐园”。当时,这款耳机宽松的声底、不难驱动的特性,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时隔半年,水月雨又加紧步伐推出了更高级别的平板大耳Cosmo大都会,价位也跨度到了五千元档。作为现役旗舰,大都会在设计和声音表现上都呈现出非常独特的语言,说是个性十足也不为过。
#耳边一分钟# Campfire Audio Fathom英寻
#耳边一分钟# Campfire Audio Fathom英寻 谈到CampfireAudio的耳塞,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这两年刚接触他们家耳塞的烧友可能会回答实力出众的旗舰Solaris太阳神系列,或者色彩缤纷充满活力的Chromatic Series;而老一些的烧友,第一反应多半会是大名鼎鼎的仙女座系列。当年初代仙女座上市之后就引发过圈内广泛讨论,如此“盛况”,至今历历在目。 后来,仙女座陆陆续续推出了好几款后继型号,每次新品问世都会吸引一波关注。近期,Campfire Audio又推出一款新的八千元档六单元纯动铁耳机,却不再命名为“仙女座XX版”,而是另起炉灶,命名为Fathom(英寻)。Fathom的造型和去年上市的仙女座2023版几乎是一个模子出来的,只是腔体用了黑色、气孔与接口环处采用PVD幻彩处理,观感更显迷幻。当说不说,Campfire Audio在外观设计这方面常有新老器材造型雷同的情况,这多少有点缺乏惊喜~
#DITA春游记# 晶莹一春 当全国各地还在享受着初春和煦温暖的气息时,岭南已经经历了烈日和暴雨的反复洗礼。略显炎热的天倒也还没到让人待不下去的程度,但出门在外,我也雪藏了自己的各式大耳机,耳塞成为了首选。 说起来,我也算是个颜值党,选耳塞的时候往往被那些“花里胡哨”的型号所吸引。但当我遇到纤尘不染、透明无瑕的DITA Project M时,它晶莹剔透的腔体又从另一个方向击中我心。我似乎没见过树脂腔体塞子能做到无色透明,更别说这腔体中一丁点气泡或杂质都没有了;内部全不锈钢声学腔体清晰可见,又满足了理工科出身的我对于电子器材内部结构“窥秘”的臆想——说回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戴着Project M出门,周边认识的人对它的关注度也远高于一般的塞子,它的吸睛程度可见一斑。
#耳边一分钟# 飞傲K19台式解码耳放一体机 近段时间,飞傲新推出的台式解码耳放一体机K19吸引了非常多烧友的关注。上个月刚落幕的耳边事广州聚会上,飞傲也专门在分享环节向大家详细介绍了K19的无损PEQ功能。在真正上手体验K19之后,我觉得这部机器身上有很多有趣的细节值得先行分享。
#闲云乐语# “大”有可为:audirect team 1解码耳放体验谈 散人按: 手机解码耳放在设计时大多优先考虑体积和重量的问题。但也有部分厂商反其道而行,牺牲一定的便利性,转而追求更极致的声音表现。audirect去年上市的解码耳放Beam 4正是这种非常规思路下的产物,而近期推出的新品team 1则更进一步,尽管体积偏大、不便于出行使用,但声音的素质也随之更强,尤其在声音密度、解析等方面有着相当出色的表现。 【序:“不走寻常路”】 说起audirect,不少烧友都知道他们家专做“小尾巴”,但未必知道他们在“小尾巴”的浪潮来临前就已经进入了这个领域。大概在2017年,我就试听过他们家Whistle这款精致的小耳放。它的声音虽然素质不比手机上的耳机口强多少,但更规整、更细腻。这些年,audirect的器材大致分成了两条支线,一条是将“小巧轻便”发挥到极致的Atom系列,另一条则是一代代不断玩出新花样的Beam系列——以我自己的把玩经验看,我认为Beam 3Plus可以称得上audirect产品里意义重大的一款,其声音均衡、全面、强大,兼顾古典与人声流行,这在彼时手机解码耳放中颇为罕见。去年上市的Beam 4,则在体积上开始“放飞自我”,但内置电池的操作也让其声音素质较自家过往器材有明显提升,扎实的声底已经接近于中低价位便携播放器的表现。在我看来,无论哪个系列,audirect产品的风格肯定不会是无功无过的“中庸”,而是有着明确的取舍倾向,像Beam系列就是在客观使用方便上作出一定让步,换取声音升级的空间。 而audirect新近推出的team 1,则在Beam系列的基础上更迈进了一步。
#闲云乐语# “大”有可为:audirect team 1解码耳放体验谈 散人按: 手机解码耳放在设计时大多优先考虑体积和重量的问题。但也有部分厂商反其道而行,牺牲一定的便利性,转而追求更极致的声音表现。audirect去年上市的解码耳放Beam 4正是这种非常规思路下的产物,而近期推出的新品team 1则更进一步,尽管体积偏大、不便于出行使用,但声音的素质也随之更强,尤其在声音密度、解析等方面有着相当出色的表现。 【序:“不走寻常路”】 说起audirect,不少烧友都知道他们家专做“小尾巴”,但未必知道他们在“小尾巴”的浪潮来临前就已经进入了这个领域。大概在2017年,我就试听过他们家Whistle这款精致的小耳放。它的声音虽然素质不比手机上的耳机口强多少,但更规整、更细腻。这些年,audirect的器材大致分成了两条支线,一条是将“小巧轻便”发挥到极致的Atom系列,另一条则是一代代不断玩出新花样的Beam系列——以我自己的把玩经验看,我认为Beam 3Plus可以称得上audirect产品里意义重大的一款,其声音均衡、全面、强大,兼顾古典与人声流行,这在彼时手机解码耳放中颇为罕见。去年上市的Beam 4,则在体积上开始“放飞自我”,但内置电池的操作也让其声音素质较自家过往器材有明显提升,扎实的声底已经接近于中低价位便携播放器的表现。在我看来,无论哪个系列,audirect产品的风格肯定不会是无功无过的“中庸”,而是有着明确的取舍倾向,像Beam系列就是在客观使用方便上作出一定让步,换取声音升级的空间。 而audirect新近推出的team 1,则在Beam系列的基础上更迈进了一步。
预告一个audirect team 1~ 最近这段时间堪称是高端小尾巴新品大爆发时期,手头的audirect team 1就是其中非常有特色的一款,自带电池、外带蓝牙模块等等设计都令其显得与众不同。 过些天送上详细分享~
#闲云乐语# 探索小尾巴极限:享声MDA3/MDA3E体验谈 散人按: 这两年,随着小尾巴市场的逐渐饱和,这个品类的竞争也趋于白热化,各大HiFi品牌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市面高端小尾巴频现。 享声直到今年年初才正式入局小尾巴领域,推出两款新品MDA3和MDA3E。这两款器材里,售价达到2599的MDA3可视为享声对小尾巴声音上限的一次探索;售价1599的MDA3E风格则更富有韵味,是更易于欣赏的一款。
探索小尾巴极限:享声MDA3/MDA3E体验谈 散人按: 这两年,随着小尾巴市场的逐渐饱和,这个品类的竞争也趋于白热化,各大HiFi品牌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市面高端小尾巴频现。 享声直到今年年初才正式入局小尾巴领域,推出两款新品MDA3和MDA3E。这两款器材里,售价达到2599的MDA3可视为享声对小尾巴声音上限的一次探索;售价1599的MDA3E风格则更富有韵味,是更易于欣赏的一款。
预告个享声的MDA3和MDA3E~ 元宵之后,年也就基本过完了。 假期带着享声的MDA3和MDA3E四处溜达,听的时间长了,越发觉得这两款小尾巴有意思。过几天详细分享一下~
#闲云乐语# 火力全开:Burson Soloist Voyager分立式耳放体验谈
#闲云乐语# 火力全开:Burson Soloist Voyager分立式耳放体验谈
预告一个Burson Soloist Voyager~
#耳边一分钟# 拓品DX9 这两年在台机品牌中,拓品可以说是相当活跃的一家。算下来,拓品每年推出的新器材会有好几款,对于一个专注于台机的品牌来说,这个节奏倒是一点也不慢。 我平时没少逛展会,总能近距离接触拓品那些未正式发布的新品。去年九月份在深圳,我便聆听到了拓品十五周年纪念型号DX9解码耳放一体机。彼时DX9最吸引我的,一是大天窗、内置LED灯的设计极其亮眼,二是在嘈杂的环境下用它驱动一些中高端头戴大耳时声音可谓“虎虎生风”。等到DX9正式上市后一段时间,我也终于有了仔细体验它的机会。
#耳边一分钟# 凯声黑铃卍 这两年,国内一部分耳塞品牌不断迭代出新,平头塞这个品类逐渐回归主流视野。尽管着力研发平头塞的品牌还不太多,但有实力的器材着实不少,风格也趋于多样化,给喜欢平头塞的烧友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而谈到这两年的平头塞品牌,就绕不开凯声。从百元级的X10到中高端的钛铃Plus,凯声各价位档次的塞子可谓极具特色,可玩性很强。近期上市的黑铃卍,定位四千元档。我在12月广州举办的展会上初听到这款耳塞,限于环境的原因,只听了个大概,但它鲜明的特点还是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面我也特意详细体验了一番。
#闲云乐语# 真无线古典之路:final ZE8000 MK2体验谈 散人按: 老牌HiFi厂商final推出TWS真无线耳机的时间不长。其系列旗舰ZE8000外观造型和佩戴方式较为独特,声音也迥异于主流耳塞,曾在烧友中引发过广泛的议论。 在ZE8000上市一年后,新旗舰型号ZE8000 MK2紧随而来。相较于素质上的升级,ZE8000 MK2更多是风格上的转变,而其对于音乐适应性的拓宽,尤其是对古典音乐的适应,在TWS领域显得相当特别。
#闲云乐语# 真无线古典之路:final ZE8000 MK2体验谈 散人按: 老牌HiFi厂商final推出TWS真无线耳机的时间不长。其系列旗舰ZE8000外观造型和佩戴方式较为独特,声音也迥异于主流耳塞,曾在烧友中引发过广泛的议论。 在ZE8000上市一年后,新旗舰型号ZE8000 MK2紧随而来。相较于素质上的升级,ZE8000 MK2更多是风格上的转变,而其对于音乐适应性的拓宽,尤其是对古典音乐的适应,在TWS领域显得相当特别。
预告一个final ZE8000 MK2 之前用final的真无线旗舰ZE8000,感觉它是在一众TWS里比较“特立独行”的一款。最近ZE8000 MK2问世,风格和前代大有不同,骨子里的调性却是一以贯之。 详细的分享过几天送上~
#闲云乐语# “亲和型”的旗舰:Empire Ears RAVEN首发评测
#闲云乐语# “亲和型”的旗舰:Empire Ears RAVEN首发评测
预告个Empire Ears的RAVEN~ Empire Ears家的耳塞更新的频率并不算快,过往我也体验过ODIN、BRAVADO MKII等型号,对其鲜活的声音印象非常深刻。 前段时间Empire Ears新旗舰RAVEN发布,粗略听下来,声音实力足够强,多种单元之间配合相当不错,完成度也挺高。过几天再详细分享一下~
#闲云乐语# 水到渠成:山灵Majestic旗舰耳塞体验谈 散人按: 山灵推出耳塞产品至今已经有五年之久,期间为烧友们带来了多款入门到中端级别的塞子,烧友圈中也不乏关于“山灵是否会推出万元耳塞”的讨论。近期,山灵新品耳塞Majestic终于问世,为山灵粉丝们提供了一个组建“旗舰西装套”的机会。 -外观设计采用黄花梨木、回字纹等传统文化元素,国风色彩浓重; -关闭静电单元开关时,高频已然十分华丽,打开开关后极高频的表现进一步加强; -用山灵旗舰播放器驱动时,搭配的效果和谐、耐听。
#闲云乐语# 水到渠成:山灵Majestic旗舰耳塞体验谈 散人按: 山灵推出耳塞产品至今已经有五年之久,期间为烧友们带来了多款入门到中端级别的塞子,烧友圈中也不乏关于“山灵是否会推出万元耳塞”的讨论。近期,山灵新品耳塞Majestic终于问世,为山灵粉丝们提供了一个组建“旗舰西装套”的机会。 -外观设计采用黄花梨木、回字纹等传统文化元素,国风色彩浓重; -关闭静电单元开关时,高频已然十分华丽,打开开关后极高频的表现进一步加强; -用山灵旗舰播放器驱动时,搭配的效果和谐、耐听。
#带着森海去旅行# 十二月,岭南也曾温暖
#耳边一分钟# Campfire Audio Cascara耳塞 假如我说某个品牌耳机外观设计炫酷、颜值很高,可能大家第一反应会往潮牌耳机的方向去想,毕竟“青春”“潮流”之类的形容词多半不会用在HiFi器材身上。而美国HiFi品牌CampfireAudio,则很难得地在设计上敢于彰显张扬个性。他们家不只有太阳神、仙女座、剑齿虎这些一看就很“硬核”的器材,也有蜜柑、蜜露这些充满季节风情的青春色调;而最新推出的Chromatic Series,又在视觉上惊艳了我们一回。 Chromatic Series新耳塞主打的就是一个“青春靓丽”——亮橙、草青、天蓝、浅紫,四款颜色饱和度都很高,颇具今年流行一时的“多巴胺配色”那种视觉冲击力。这并不是单独一款塞子的不同配色,而是四款单元配置各不相同的塞子各占一色。对我这个动圈党来说,配置单动圈的Cascara——也就是天蓝色的那款,则是最让我感兴趣的。
山灵新旗舰Majestic,少见的有中式古韵的设计 接触过家具市场的朋友都知道,中式家俬里各种不同材质的木头五花八门,营造的典雅风情令人赏心悦目。而@山灵音响 最近推出的新旗舰耳塞Majestic,面板部分就用了黄花梨木这种明清流行至今的高档材质,还用金光闪闪的回字纹作点缀,简直让我爱不释手。
#耳边一分钟# 森海塞尔ACCENTUM蓝牙头戴耳机 在我刚入烧的时候,便携头戴耳机还是个十分壮大的品类。几家老牌大厂推出的便携头戴型号,寄存了我许多难忘的回忆。 一晃十多年过去,沧海变桑田——在手机取消耳机口、蓝牙技术不断发展的现在,有线便携头戴已经罕有新品问世,取而代之的是方兴未艾的蓝牙便携头戴——便携头戴始终在HiFi烧友和普罗大众之中占有一席之地,只不过如今换了副更适合时代的面孔而已。 而传统大厂也逐渐启动“蓝牙化”进程。比如森海塞尔,其经典的木馒头系列如今也摇身一变成了蓝牙耳机,旧瓶装上了新酒;而后推出的新序列蓝牙便携头戴,像近期上市的ACCENTUM,则更让人产生耳目一新之感。
#耳边一分钟# EarrBOND EBT Metal耳套 这几年,有些号称“配件大厂”的品牌推出耳塞产品时,总会配上三四种不同材质的耳套,提供多种声音风格选项。自打被这些品牌“惯坏”后,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关注耳套配件这一品类,眼光也逐渐拓展向那些知名度未必很高的独立耳套品牌,期待着能发掘一些小而美的套子。 说到这个,我就不得不提一下EarrBOND——大约三年前,我就体验过了他们家EBT和Barreleye两个系列的耳套,其中,导管与外层之间夹着一层记忆海绵的EBT系列明显增强了低频部分凝聚力、力量感,提升了氛围感,通透性则相应有所降低。在我手头的套子里, EBT是长期备在手边的一副,偶尔换上,就图个畅快的律动感。 近期,EBT系列更新了新的型号,在硅胶夹记忆海绵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截金属导管;导管还分两种,分别是黄铜镀金的CU款和不锈钢的SS款。不得不说,这是个富有新意,同时也堪称“大胆”的设计。有经验的烧友都知道,换导管的玩法一般情况下只在一些经过专门设计的耳塞上能体验到,不同材质的导管声音往往大相径庭。器材声音的后期调整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EarrBOND的思路相当于同时给塞子叠加两个“Buff”。
#耳边一分钟# Astell&Kern KANN ULTRA 说起Astell&Kern旗下款式丰富的播放器,大家可能马上会想起拥有旗舰级全能实力的A&ultima系列、玩法设计富有创新性的A&futura系列等等。除此之外,有一个从命名到定位特点都有些“特立独行”的系列同样引人注目,那就是以“大”为特征的KANN系列——机身个头不小,驱动力更是非常充沛。从初代KANN,到后面的KANN CUBE/ALPHA/MAX,整个系列深受那些相信“大力出奇迹”的烧友的喜欢。 近期,这个系列又发布了新型号——KANN ULTRA。仔细把玩下来,我发现它和系列前几款器材有些不一样的地方。
#耳边一分钟# 飞傲BTR15 HiFi品牌要解决“手机取消耳机口”问题,蓝牙耳机、小尾巴或许是两个最容易联想到的答案,但我们也不能忘了蓝牙解码耳放这种早已成熟的器材形态。 而要说到蓝牙解码耳放这个细分品类,恐怕不少朋友和我一样,首先想到的就是飞傲的BTR系列。该系列中的BTR5在上市之后几年时间里一直热度不减,它也收获了无数HiFi发烧友与普通听众的赞誉。2021年,BTR5曾有一个换了DAC芯片的更新版,而正式的换代版——BTR15,则是近期刚刚问世。
#耳边一分钟# 山灵UA4便携解码耳放 山灵算得上是较早入局研发小尾巴器材的品牌之一。我过往也试玩过山灵的几款小尾巴器材,感受深的是UA5——小显示屏、独立电池供电,这些设计在当时看来都属于小尾巴领域的前沿玩法。最近问世的UA4,则多少有些“承前启后”的意味。
#耳边一分钟# 山灵UA4便携解码耳放 对于山灵的小尾巴,我印象比较深的是UA5——小显示屏、独立电池供电,这些设计在当时看来都属于小尾巴领域的前沿玩法。而新近上市的系列新品UA4,则多少有些“承前启后”的意味。
#闲云乐语# OWS蓝牙耳机听音新方式——飞利浦A6708体验谈 遥想市面只有有线耳机的年代,我们出行时随身携带的HiFi设备并没有太多选择。无论去哪里,都是手机当音源、拿上塞子就出门,包里空间宽裕点就多带一部播放器。 多年过去,蓝牙耳机早已全面流行开来,在马路上、地铁公交上,目之所及,戴耳机的人大多数是戴着TWS。蓝牙耳机不负众望,在短短几年之内已经渗透进我们生活中的各处缝隙里。 我发现,蓝牙耳机这个品类已经被各大品牌细细切分成好些小品类。随便举几个例子,有主攻音质的纯音型耳机,有主打通话、降噪等功能的商务型耳机,有添加防水功能、佩戴稳固的运动型耳机……不一而足。大家选择蓝牙耳机时,“使用场景”成为了极为重要的一项标准。 近两年TWS领域出现了一种“不入耳式”的耳机形态——OWS耳机(Open Wearable Stereo,开放式可穿戴立体声耳机),特别是在今年,市面出现了好几款同类器材。这种耳机的设计参考了耳挂式耳机的造型,在佩戴时,耳机腔体的一端顶住外耳廓,用自带的耳挂来固定位置;没有入耳导管,腔体置于耳朵之外,和入耳式耳塞、平头塞都不一样。 这种设计,一方面照顾到听者聆听周遭环境情况的需求,提高户外使用场景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兼顾到声音表现,算是在便捷性、安全性、音质之间,取得不错的平衡。 虽然我自己手头蓝牙耳机不少,但今年以来因为持续外出奔波,我一直希望能有一副适合户外使用,兼顾通勤出行和运动等多种需求的耳机。OWS耳机的出现,对我来说堪称福音。在JBL、飞利浦、韶音等品牌的OWS耳机中试用了好几轮之后,我选择了飞利浦A6708。这款耳机从我买回来至今已使用了一两个月,在此,我来和朋友们分享自己对这款耳机的使用心得,以及我对于OWS耳机的一些感受。
#闲云乐语# OWS蓝牙耳机听音新方式——飞利浦A6708体验谈 遥想市面只有有线耳机的年代,我们出行时随身携带的HiFi设备并没有太多选择。无论去哪里,都是手机当音源、拿上塞子就出门,包里空间宽裕点就多带一部播放器。 多年过去,蓝牙耳机早已全面流行开来,在马路上、地铁公交上,目之所及,戴耳机的人大多数是戴着TWS。蓝牙耳机不负众望,在短短几年之内已经渗透进我们生活中的各处缝隙里。 我发现,蓝牙耳机这个品类已经被各大品牌细细切分成好些小品类。随便举几个例子,有主攻音质的纯音型耳机,有主打通话、降噪等功能的商务型耳机,有添加防水功能、佩戴稳固的运动型耳机……不一而足。大家选择蓝牙耳机时,“使用场景”成为了极为重要的一项标准。 近两年TWS领域出现了一种“不入耳式”的耳机形态——OWS耳机(Open Wearable Stereo,开放式可穿戴立体声耳机),特别是在今年,市面出现了好几款同类器材。这种耳机的设计参考了耳挂式耳机的造型,在佩戴时,耳机腔体的一端顶住外耳廓,用自带的耳挂来固定位置;没有入耳导管,腔体置于耳朵之外,和入耳式耳塞、平头塞都不一样。 这种设计,一方面照顾到听者聆听周遭环境情况的需求,提高户外使用场景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兼顾到声音表现,算是在便捷性、安全性、音质之间,取得不错的平衡。 虽然我自己手头蓝牙耳机不少,但今年以来因为持续外出奔波,我一直希望能有一副适合户外使用,兼顾通勤出行和运动等多种需求的耳机。OWS耳机的出现,对我来说堪称福音。在JBL、飞利浦、韶音等品牌的OWS耳机中试用了好几轮之后,我选择了飞利浦A6708。这款耳机从我买回来至今已使用了一两个月,在此,我来和朋友们分享自己对这款耳机的使用心得,以及我对于OWS耳机的一些感受。
#耳边一分钟# DITA Navigator 播放器应该长这样、解码耳放应该长那样……一类器材的形态,在我们脑子里或许已经是根深蒂固的了。偶尔有一些跨界的器材出现,基本上也是在HiFi品类之间功能上的交叉,说到底还是围绕“HiFi”这个主题来服务烧友。 这当然没什么不妥。不过当我偶然看到一些家电类非HiFi品牌设计出的电声器材时,也会感叹自己对HiFi器材的想象力也许被限制了——比如今年名噪一时的“空气净化耳机”,还有一些带骨传导单元的蓝牙眼镜……当然对于我们这些苛求音质的HiFi发烧友来说,这一类偏功能性的产品可能不太符合我们的需求,但不得不说看习惯了传统器材之后又觉得这挺有意思的。有时候,我也会想如果是HiFi品牌出一款类似的器材,能不能把基本的音质和创新的功能都做得很亮眼?
预告一篇飞利浦TAA6708~ 抓住夏天的尾巴,多出来走动走动。这期间,飞利浦TAA6708耳机陪伴我的时间比其他器材可能都要多一些。挂耳增加了佩戴牢靠度,非入耳式设计又提升了外出使用时的安全性,可以说相当实用。 过几天再送上详细的分享。
#闲云乐语# 小尾巴器材怎么选?飞傲KA13便携解码耳放体验谈 【楔子】 今年以来,随着国内交通限制完全放开,我也恢复到时不时出外勤、出差的状态。要说出门在外对一个发烧友而言什么是最不便的,那莫过于怎么在大包小包空隙之中,塞下自己心爱的HiFi器材了吧。 出门的时间里,我对小尾巴和TWS这两类器材的使用算是比较频繁了。不过,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我其实比较倾向用小尾巴连接手机,毕竟这样不会让自己的有线耳机就此吃灰。 我发现,从2017年我接触小尾巴这一品类开始——那时候这种便携解码耳放甚至还不叫“小尾巴”——至今,这种定位于“手机外设”的器材短短几年内已经从野蛮生长发展到较为成熟完善的状态。最初的小尾巴只是为了满足手机听歌的刚需,到后来,这类器材的声音已经和入门级播放器的差距变得很小,我们的选择余地也越来越大。 渐渐地,我也接到不少朋友关于“如何选一款适合自己的小尾巴”的咨询。正好我近期在仔细把玩飞傲新品便携解码耳放KA13,借着这个机会,我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关于小尾巴的一些看法。
#闲云乐语# 小尾巴器材怎么选?飞傲KA13便携解码耳放体验谈 【楔子】 今年以来,随着国内交通限制完全放开,我也恢复到时不时出外勤、出差的状态。要说出门在外对一个发烧友而言什么是最不便的,那莫过于怎么在大包小包空隙之中,塞下自己心爱的HiFi器材了吧。 出门的时间里,我对小尾巴和TWS这两类器材的使用算是比较频繁了。不过,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我其实比较倾向用小尾巴连接手机,毕竟这样不会让自己的有线耳机就此吃灰。 我发现,从2017年我接触小尾巴这一品类开始——那时候这种便携解码耳放甚至还不叫“小尾巴”——至今,这种定位于“手机外设”的器材短短几年内已经从野蛮生长发展到较为成熟完善的状态。最初的小尾巴只是为了满足手机听歌的刚需,到后来,这类器材的声音已经和入门级播放器的差距变得很小,我们的选择余地也越来越大。 渐渐地,我也接到不少朋友关于“如何选一款适合自己的小尾巴”的咨询。正好我近期在仔细把玩飞傲新品便携解码耳放KA13,借着这个机会,我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关于小尾巴的一些看法。
预告一篇飞傲的KA13~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