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云散人origin 闲云散人origin
关注数: 28 粉丝数: 648 发帖数: 11,857 关注贴吧数: 17
#闲云乐语# 创新与坚守:谈谈拜雅DT 770 PRO X 散人按: 2024年是老牌HiFi大厂拜雅成立100周年,在这个特别的年份,拜雅也给烧友们带来了限量纪念款耳机DT 770 PRO X。相较于PRO X系列此前两款作品,售价仅1699的DT 770 PRO X在素质上有着更为出色的表现,风格上则秉持器乐监听的路线,可以说是创新声学技术与传统监听风格的有机融合。 【序:谈“百年老店”】 “本店距离成为一家百年老店还有九十五年。”我们时常能在一些宣传语中,看到诸如此类的玩笑。玩梗归玩梗,真正想要在波谲云诡的时代浪潮里屹立百年以上,可不像开个玩笑那么轻松。 细数各大行业那些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品牌,提及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时,我们或多或少总能讲出品牌标志性的特点——比如1903年成立的福特汽车,我们会联想到“高耐久性”“强劲动力”之类的词。老品牌的传统底蕴,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到大家认同的独特竞争力。但与此同时,在变幻莫测的环境中,仅仅固守基本盘并不足以让老品牌好好活下去,还需要不断自我迭代进步以适应时代需求,坚守传统和开拓创新,两者间的平衡,成为每个老品牌所面临的永恒不变的课题。 在“年轻”的HiFi领域,我们熟悉的大部分品牌历史并不长,达成“百年老店”成就的,也就只有成立于1924年的拜雅了。从1937年推出史上首款动圈耳机DT48以来,拜雅已经给烧友们带来了一代又一代声名煊赫的作品。这些年为我们所熟知的当数DT系列,像DT 770/880/990这些型号,从上市至今这么多年一直有许多烧友乐于探索其玩法。 2021年底,拜雅在监听耳机领域正式推出PRO X系列,从外观设计到单元技术都和老的DT系列耳机完全不同。彼时,我在对比过新系列两款耳机之后选择入手了DT 700 PRO X。两年多以来,我一直认为,DT 700/900 PRO X这两款耳机无论是作为监听的工具还是欣赏音乐的伴侣都是非常合适的,打破了“监听耳机”这个类目冷冰冰而不易近人的刻板印象。 今年正值拜雅一百周年,PRO X系列新作品DT 770 PRO X也以限量纪念款耳机之名和大家见面了。1699的售价并不比前两款耳机上市时高,而它给我的感觉又和前作不尽相同。
#闲云乐语# 创新与坚守:谈谈拜雅DT 770 PRO X 散人按: 2024年是老牌HiFi大厂拜雅成立100周年,在这个特别的年份,拜雅也给烧友们带来了限量纪念款耳机DT 770 PRO X。相较于PRO X系列此前两款作品,售价仅1699的DT 770 PRO X在素质上有着更为出色的表现,风格上则秉持器乐监听的路线,可以说是创新声学技术与传统监听风格的有机融合。 【序:谈“百年老店”】 “本店距离成为一家百年老店还有九十五年。”我们时常能在一些宣传语中,看到诸如此类的玩笑。玩梗归玩梗,真正想要在波谲云诡的时代浪潮里屹立百年以上,可不像开个玩笑那么轻松。 细数各大行业那些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品牌,提及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时,我们或多或少总能讲出品牌标志性的特点——比如1903年成立的福特汽车,我们会联想到“高耐久性”“强劲动力”之类的词。老品牌的传统底蕴,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到大家认同的独特竞争力。但与此同时,在变幻莫测的环境中,仅仅固守基本盘并不足以让老品牌好好活下去,还需要不断自我迭代进步以适应时代需求,坚守传统和开拓创新,两者间的平衡,成为每个老品牌所面临的永恒不变的课题。 在“年轻”的HiFi领域,我们熟悉的大部分品牌历史并不长,达成“百年老店”成就的,也就只有成立于1924年的拜雅了。从1937年推出史上首款动圈耳机DT48以来,拜雅已经给烧友们带来了一代又一代声名煊赫的作品。这些年为我们所熟知的当数DT系列,像DT 770/880/990这些型号,从上市至今这么多年一直有许多烧友乐于探索其玩法。 2021年底,拜雅在监听耳机领域正式推出PRO X系列,从外观设计到单元技术都和老的DT系列耳机完全不同。彼时,我在对比过新系列两款耳机之后选择入手了DT 700 PRO X。两年多以来,我一直认为,DT 700/900 PRO X这两款耳机无论是作为监听的工具还是欣赏音乐的伴侣都是非常合适的,打破了“监听耳机”这个类目冷冰冰而不易近人的刻板印象。 今年正值拜雅一百周年,PRO X系列新作品DT 770 PRO X也以限量纪念款耳机之名和大家见面了。1699的售价并不比前两款耳机上市时高,而它给我的感觉又和前作不尽相同。
#闲云乐语# “旗舰”的新诠释:Astell&Kern SP3000T播放器体验谈 散人按: 近几年的便携HiFi领域,电子管播放器这一品类大有兴起之势。前不久,Astell&Kern又一台电子管新品SP3000T上市。它基于电子管的特点开发出了丰富的玩法,提供了多种放大模式和电流状态,可选音色多达近二十种,为烧友们创造出一片巨大的玩赏空间。 【引子:便携的电子管】 提起电子管,HiFi烧友们首先联想到的可能是一个个“玻璃大灯泡”。在电子管进入HiFi领域的数十年里,其温暖和煦的音色长期受人欢迎,各式各样的胆机也承载了不少烧友的发烧记忆。 此前,台机领域成熟的电子管的制作工艺和电路设计方案并没有充分辐射到便携领域,究其原因,供电、发热控制、抗震、抗干扰等等技术问题都是HiFi厂商们不容易跨过的门槛。近几年,便携播放器领域几乎杀成一片红海,各家品牌在硬件档次、制作工艺、系统优化等方面内卷到了极致。现在看来,便携播放器这个行当也走上了当初手机行业的老路,就连接下来的破局思路也一模一样——打造产品差异化。市场倒逼着各家品牌播放器创造出新的价值,于是过往的技术难题逐渐被集中力量瓦解…… 趁此东风,便携领域的电子管器材有了兴起之势。像近期Astell&Kern A&ultima SP3000T这款搭载军工级“古董管”雷神JAN6418的播放器,就成为了大家热议的焦点。 从上一代旗舰开始,Astell&Kern给旗下高端播放器序列设置了型号带尾缀“T”、内置电子管的平行机型,在SP3000T之前,已经推出过SP2000T和CA1000T这两款。其电子管的韵味当然迷人,而独特的混合耳放模式更是给机器提供了丰富的音色。我曾经先后仔细体验过ACRO系列CA1000和CA1000T这哥俩,后者延续了前者素质上的高水平,尤其解析、分离度方面表现十分到位,与此同时新增的电子管模式声音富有光泽与质感,让我听得很是过瘾。 (想回顾CA1000T表现的朋友看我过往的评测:玩味——Astell&Kern ACRO CA1000T首发评测) 如果按照此前的思路,紧跟在SP3000后面问世的SP3000T可能会拥有一个意料之中的“修饰版”声音。但在我把玩SP3000T的这段时间里,我细究之下发现它并非所谓的“SP3000衍生版”,而是给了我一个完全不同的声音体验。
#闲云乐语# “旗舰”的新诠释:Astell&Kern SP3000T播放器体验 散人按: 近几年的便携HiFi领域,电子管播放器这一品类大有兴起之势。前不久,Astell&Kern又一台电子管新品SP3000T上市。它基于电子管的特点开发出了丰富的玩法,提供了多种放大模式和电流状态,可选音色多达近二十种,为烧友们创造出一片巨大的玩赏空间。 【引子:便携的电子管】 提起电子管,HiFi烧友们首先联想到的可能是一个个“玻璃大灯泡”。在电子管进入HiFi领域的数十年里,其温暖和煦的音色长期受人欢迎,各式各样的胆机也承载了不少烧友的发烧记忆。 此前,台机领域成熟的电子管的制作工艺和电路设计方案并没有充分辐射到便携领域,究其原因,供电、发热控制、抗震、抗干扰等等技术问题都是HiFi厂商们不容易跨过的门槛。近几年,便携播放器领域几乎杀成一片红海,各家品牌在硬件档次、制作工艺、系统优化等方面内卷到了极致。现在看来,便携播放器这个行当也走上了当初手机行业的老路,就连接下来的破局思路也一模一样——打造产品差异化。市场倒逼着各家品牌播放器创造出新的价值,于是过往的技术难题逐渐被集中力量瓦解…… 趁此东风,便携领域的电子管器材有了兴起之势。像近期Astell&Kern A&ultima SP3000T这款搭载军工级“古董管”雷神JAN6418的播放器,就成为了大家热议的焦点。 从上一代旗舰开始,Astell&Kern给旗下高端播放器序列设置了型号带尾缀“T”、内置电子管的平行机型,在SP3000T之前,已经推出过SP2000T和CA1000T这两款。其电子管的韵味当然迷人,而独特的混合耳放模式更是给机器提供了丰富的音色。我曾经先后仔细体验过ACRO系列CA1000和CA1000T这哥俩,后者延续了前者素质上的高水平,尤其解析、分离度方面表现十分到位,与此同时新增的电子管模式声音富有光泽与质感,让我听得很是过瘾。 (想回顾CA1000T表现的朋友看我过往的评测:玩味——Astell&Kern ACRO CA1000T首发评测) 如果按照此前的思路,紧跟在SP3000后面问世的SP3000T可能会拥有一个意料之中的“修饰版”声音。但在我把玩SP3000T的这段时间里,我细究之下发现它并非所谓的“SP3000衍生版”,而是给了我一个完全不同的声音体验。
#闲云乐语# “大”有可为:audirect team 1解码耳放体验谈 散人按: 手机解码耳放在设计时大多优先考虑体积和重量的问题。但也有部分厂商反其道而行,牺牲一定的便利性,转而追求更极致的声音表现。audirect去年上市的解码耳放Beam 4正是这种非常规思路下的产物,而近期推出的新品team 1则更进一步,尽管体积偏大、不便于出行使用,但声音的素质也随之更强,尤其在声音密度、解析等方面有着相当出色的表现。 【序:“不走寻常路”】 说起audirect,不少烧友都知道他们家专做“小尾巴”,但未必知道他们在“小尾巴”的浪潮来临前就已经进入了这个领域。大概在2017年,我就试听过他们家Whistle这款精致的小耳放。它的声音虽然素质不比手机上的耳机口强多少,但更规整、更细腻。这些年,audirect的器材大致分成了两条支线,一条是将“小巧轻便”发挥到极致的Atom系列,另一条则是一代代不断玩出新花样的Beam系列——以我自己的把玩经验看,我认为Beam 3Plus可以称得上audirect产品里意义重大的一款,其声音均衡、全面、强大,兼顾古典与人声流行,这在彼时手机解码耳放中颇为罕见。去年上市的Beam 4,则在体积上开始“放飞自我”,但内置电池的操作也让其声音素质较自家过往器材有明显提升,扎实的声底已经接近于中低价位便携播放器的表现。在我看来,无论哪个系列,audirect产品的风格肯定不会是无功无过的“中庸”,而是有着明确的取舍倾向,像Beam系列就是在客观使用方便上作出一定让步,换取声音升级的空间。 而audirect新近推出的team 1,则在Beam系列的基础上更迈进了一步。
#闲云乐语# “大”有可为:audirect team 1解码耳放体验谈 散人按: 手机解码耳放在设计时大多优先考虑体积和重量的问题。但也有部分厂商反其道而行,牺牲一定的便利性,转而追求更极致的声音表现。audirect去年上市的解码耳放Beam 4正是这种非常规思路下的产物,而近期推出的新品team 1则更进一步,尽管体积偏大、不便于出行使用,但声音的素质也随之更强,尤其在声音密度、解析等方面有着相当出色的表现。 【序:“不走寻常路”】 说起audirect,不少烧友都知道他们家专做“小尾巴”,但未必知道他们在“小尾巴”的浪潮来临前就已经进入了这个领域。大概在2017年,我就试听过他们家Whistle这款精致的小耳放。它的声音虽然素质不比手机上的耳机口强多少,但更规整、更细腻。这些年,audirect的器材大致分成了两条支线,一条是将“小巧轻便”发挥到极致的Atom系列,另一条则是一代代不断玩出新花样的Beam系列——以我自己的把玩经验看,我认为Beam 3Plus可以称得上audirect产品里意义重大的一款,其声音均衡、全面、强大,兼顾古典与人声流行,这在彼时手机解码耳放中颇为罕见。去年上市的Beam 4,则在体积上开始“放飞自我”,但内置电池的操作也让其声音素质较自家过往器材有明显提升,扎实的声底已经接近于中低价位便携播放器的表现。在我看来,无论哪个系列,audirect产品的风格肯定不会是无功无过的“中庸”,而是有着明确的取舍倾向,像Beam系列就是在客观使用方便上作出一定让步,换取声音升级的空间。 而audirect新近推出的team 1,则在Beam系列的基础上更迈进了一步。
#闲云乐语# OWS蓝牙耳机听音新方式——飞利浦A6708体验谈 遥想市面只有有线耳机的年代,我们出行时随身携带的HiFi设备并没有太多选择。无论去哪里,都是手机当音源、拿上塞子就出门,包里空间宽裕点就多带一部播放器。 多年过去,蓝牙耳机早已全面流行开来,在马路上、地铁公交上,目之所及,戴耳机的人大多数是戴着TWS。蓝牙耳机不负众望,在短短几年之内已经渗透进我们生活中的各处缝隙里。 我发现,蓝牙耳机这个品类已经被各大品牌细细切分成好些小品类。随便举几个例子,有主攻音质的纯音型耳机,有主打通话、降噪等功能的商务型耳机,有添加防水功能、佩戴稳固的运动型耳机……不一而足。大家选择蓝牙耳机时,“使用场景”成为了极为重要的一项标准。 近两年TWS领域出现了一种“不入耳式”的耳机形态——OWS耳机(Open Wearable Stereo,开放式可穿戴立体声耳机),特别是在今年,市面出现了好几款同类器材。这种耳机的设计参考了耳挂式耳机的造型,在佩戴时,耳机腔体的一端顶住外耳廓,用自带的耳挂来固定位置;没有入耳导管,腔体置于耳朵之外,和入耳式耳塞、平头塞都不一样。 这种设计,一方面照顾到听者聆听周遭环境情况的需求,提高户外使用场景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兼顾到声音表现,算是在便捷性、安全性、音质之间,取得不错的平衡。 虽然我自己手头蓝牙耳机不少,但今年以来因为持续外出奔波,我一直希望能有一副适合户外使用,兼顾通勤出行和运动等多种需求的耳机。OWS耳机的出现,对我来说堪称福音。在JBL、飞利浦、韶音等品牌的OWS耳机中试用了好几轮之后,我选择了飞利浦A6708。这款耳机从我买回来至今已使用了一两个月,在此,我来和朋友们分享自己对这款耳机的使用心得,以及我对于OWS耳机的一些感受。
#闲云乐语# OWS蓝牙耳机听音新方式——飞利浦A6708体验谈 遥想市面只有有线耳机的年代,我们出行时随身携带的HiFi设备并没有太多选择。无论去哪里,都是手机当音源、拿上塞子就出门,包里空间宽裕点就多带一部播放器。 多年过去,蓝牙耳机早已全面流行开来,在马路上、地铁公交上,目之所及,戴耳机的人大多数是戴着TWS。蓝牙耳机不负众望,在短短几年之内已经渗透进我们生活中的各处缝隙里。 我发现,蓝牙耳机这个品类已经被各大品牌细细切分成好些小品类。随便举几个例子,有主攻音质的纯音型耳机,有主打通话、降噪等功能的商务型耳机,有添加防水功能、佩戴稳固的运动型耳机……不一而足。大家选择蓝牙耳机时,“使用场景”成为了极为重要的一项标准。 近两年TWS领域出现了一种“不入耳式”的耳机形态——OWS耳机(Open Wearable Stereo,开放式可穿戴立体声耳机),特别是在今年,市面出现了好几款同类器材。这种耳机的设计参考了耳挂式耳机的造型,在佩戴时,耳机腔体的一端顶住外耳廓,用自带的耳挂来固定位置;没有入耳导管,腔体置于耳朵之外,和入耳式耳塞、平头塞都不一样。 这种设计,一方面照顾到听者聆听周遭环境情况的需求,提高户外使用场景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兼顾到声音表现,算是在便捷性、安全性、音质之间,取得不错的平衡。 虽然我自己手头蓝牙耳机不少,但今年以来因为持续外出奔波,我一直希望能有一副适合户外使用,兼顾通勤出行和运动等多种需求的耳机。OWS耳机的出现,对我来说堪称福音。在JBL、飞利浦、韶音等品牌的OWS耳机中试用了好几轮之后,我选择了飞利浦A6708。这款耳机从我买回来至今已使用了一两个月,在此,我来和朋友们分享自己对这款耳机的使用心得,以及我对于OWS耳机的一些感受。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