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少手寒 轩·少手寒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关注数: 26 粉丝数: 232 发帖数: 14,940 关注贴吧数: 29
三国时期的武器 铠甲,普通士兵是熟牛皮制成的护住前胸背部的皮甲;高级一点是鱼鳞铠,几千片铁片密密麻麻的,而且是汉代士兵的最好装备,因为铁黑色,所以又叫“玄甲”   文学作品中有时也用做铠的代名词。还记得丞相破魏?玄甲数千是极大斩获,而且说明魏出动的是相当精锐的部队而且损失惨重。   说甲就不能不说盾,盾在当时更接近防御工事而不是兵器,盾小橹大,都是一东西,一般是木制,出土的漆盾记得两厘米厚。蒙皮铁盾几乎不存在 太重。小盾也有,叫啥“钩镶”之类的,据说是前面带有钩子的小盾,能锁拿敌人兵器,而且本身也有一定攻击力。不过使用要相当技术才可以。环首刀配合钩镶就是长兵器的克星。不过想来这种兵也不容易训练。   至于大盾,是先秦时吴地的比较有名,所以也叫“吴科”,屈原楚辞里有句“……操吴戈”有人认为就是“吴科”之误。   关于刀剑说,环首刀的环是缠布绑在胳膊上避免掉落的。越长环首刀越难使。出土文物显示孙吴士兵环首刀平均长度是70多CM。而蜀汉是120CM可见两国士兵战斗力和锻冶水平。长刀外还有随身短刀,因为贴大腿挂叫“拍髀”应该算是长匕首吧。   戟,三国的重头兵刃,长短都有,规格不同,步兵的一人高,骑兵的越长越厉害,不过也越不容易使。形制简单的戟就是一横一竖如“卜”形。三国出现“雄戟”横上翘,竖加了个弯钩。典韦死前发威使戟“一叉入 十余矛摧”就是用的这种雄戟。   另外三国人多以短戟护身,孙权投虎,刘备砸说赵云坏话的,董卓砸吕布,都是它,可见其广泛应用。而且用短戟还是高超的武艺“余少晓持复,自谓无对;俗名双戟为坐铁室,镶楯为蔽木户;后从陈国袁敏学,以单攻复,每为若神,对家不知所出,先日若逢敏于狭路,直决耳”——《曹丕传》   矛槊,和戟长度啥的差不多,就是一木棍插上各种头。最长的矛是东夷传里记载的三丈的矛,估计是用来破骑兵的,骑兵列阵平矛冲锋威不可当,散战戟有利。   弓弩,计量单位分斤(0。2228公斤),钧(三十斤),石(120斤 与普通度量衡不同)三级,一般弓用斤,弩用钧,石。一般弩是三十弦一弓,诸葛弩失传,大残念。骑兵也有专用弩,实物已经出土。后汉三国善于弩射的就陈王刘宠一个,左右开弓的象董卓之类的也是猛人。便弓马的就忒多了。最重视造弩的当然是蜀汉连制造人都要刻上名字以追查责任。   至于剑当时基本不算兵器了,就是无聊文人装风雅的东西,也就是曹丕、鲁肃有钱有闲的才练。至于练好了好象也是门技术。   抛石装置,曹操在官渡之战使用一种抛石车,因抛石时声音很大,所以命名为"霹雳车"。为史书中最早有记载的抛石装置(资治通鉴:袁绍在营 中堆土成山,建立高楼,向曹营射箭…曹操建霹雳车,用巨石 攻高楼,一一摧毁)。其原理是利用杠杆原理抛石来攻击敌方城池或城防设施和人员。南北朝后期发展成一种舰用水上拍竿。隋灭陈的荆门水战中,隋舰在前后左右装有六座巨大的拍竿,高可达五十尺,击沉陈军战舰十余艘,威力惊人。   骑兵,三国时代骑兵已大量被使用。北方人习马,曹操娴熟的骑兵部队常成为吴、蜀两国的恶梦。不过三国时并未成熟发展出重骑兵〔重骑兵定义:马匹和骑士皆披覆铠甲〕,当时虽有少数重骑兵但不多,一直到南北朝时,才被普遍使用。
三国人才政策简介 三国人才政策简介 曹魏   曹操历来非常重视人才问题。   在联军讨伐董卓与袁绍对话时,曹操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可见曹操对人才问题的重视与认识。   清王夫之在《读通鉴论》说“(曹操)其终强而夺汉者,居四战之地,恃智恃力,而无河山恃之可恃以生骄怠也”。曹操之所以可以由弱小到强大,最终曹丕还夺取了汉江山,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凭借他自己和手下的集团全体成员的才能共同奋斗。如果不是凭借人的才智和能力而凭借河山之险固,会出现袁绍那样迅速败亡的悲惨遭遇。   曹操刚起步的时候,就得到了家族的有利支持,夏侯氏的夏侯敦、夏侯渊;曹氏的曹仁、曹洪,曹真和曹休也不远来投奔。   最初之际,曹操仅有小快根据地,兵微将寡,而曹操出身于为世人所不齿的宦官家族;为了充分发现、利用人才,曹操在自己队伍中发掘人才的同时打破当时的门第观念,提拔重用出身于社会下层的文人武士,争取中小地主阶层的支持,并尽量利用投降过来的敌方人才。虽然当时发生了陈宫不满曹操杀边让而勾结吕布叛乱的事件,可并没有让曹操放弃“唯才是举”的方针。196年,曹操迎汉帝,成为东汉政府的代言人,有了政治上无与伦比的政治优势,士人不论是为了曹操而来还是为了恢复汉室而来,都不得不为曹操服务。建安十五年,曹操颁布《求贤令》,十九年再次下令,二十二年第三次颁布,这就是有名的求才三令。曹操的“唯才是举”,反对两汉以来奉行的“德行”和出身门第的传统思想,对当时的社会思想具有很大的意义,当代有学者指出“标志着政治社会道德思想上的大改革”。   后来曹丕为了登基,被迫向世家大族妥协,采取九品制,依靠世家大族的势力来维持统治,同时大力压抑曹氏兄弟,终于在曹、夏侯家实力派人物曹仁、曹洪、曹真、曹休、夏侯敦、夏侯渊、夏侯尚过身后大权不得不交到代表世家大族的司马家族。   东汉末年的大乱,造就了全国性的人才流动,出身于世家大族的人才要夺回失去的政治经济特权,中下社会阶层的人才则希望因此展现自己的才华,改变一向以来的地位。曹操身边有以汉帝为首的东汉政府,实际上这就是曹魏政权两面性的辨证统一,无论士人们主观上是向汉还是向曹,在客观上都是不能分开,演义上说关羽提出的“降汉不降曹”不过是自欺欺人之说法。清朝人赵翼在谈到荀文弱弃袁绍而投奔曹操时说“yu计诸臣中,非操不能削群雄以匡汉室,则不得不归心于操而为之尽力,为操即所以为汉也。”,赵的说法不针见血指出了当时很多士人不得不为曹操服务的事实。曹操有“正统”的名分和地位,也有唯才是举的正确方针,具备了其他军阀无与伦比的优势地位,他在为社会中下阶层人才打开政权大门的同时也注意选用世家大族,避免了人才的片面性,所以其人才阵营中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高。   曹操的人才中,从老兵中提拔于禁、乐进、典韦等将领,从敌方投降过来人才中起用张辽、徐晃、张邰、陈琳、贾诩等人,从地方豪强中起用李典、李通、许褚、藏霸等,从东汉政府中小官吏中提拔荀文若、荀攸、王郎等,从普通士人中起用郭嘉、程昱、刘晔等。这些人才都是曹家大厦的顶梁柱,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   曹操的唯才是举,举的都是对自己有利的人才,他所不看中的德,也不是忠诚等基本的德行,而是汉儒生所宣扬的“三纲六纪”等。而政权的主要权力所在——军队,一直抓在曹家、夏侯家核心大将手中,所以外姓的大将张辽、徐晃、张邰、于禁、乐进、李典等人不可能得到完全的发挥。而曹操对自己的政敌,一向毫不手软,连为自己立下汗马功劳的荀文若也不放过,所以曹操一直为后世士人所指责。   蜀汉   刘备也很重视人才问题,《三国志*刘备传》说“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   刘备出身于没落的皇族,已经沦落到不得不靠编草席为生,家族已经没什么人才可言。刘备起兵之初,远没有袁绍、曹操那样雄厚的家族基础,他的皇族身份在初期也没有给他带来政治优势。而刘备本身由于认识有限,对士人的重视程度不够,不难发现刘备早期的人才中,基本没什么大才的文人谋士;而刘备十分重视将领,他不但得到了关羽、张飞的忠实支持,还得到了公孙瓒手下勇将赵云的垂青。由于缺乏战略上和政治上的正确主将,刘备虽然拥有良将,却不得不面对多次失败的教训。
三国官制的组织和特点 三国官制和两汉官制基本相同。但是三国毕竟是另一个时代,而且是三个国家,其官制不可能和两汉有很多地方相同,或相同之处无任何差异。可惜对此不能做详细阐述。原因一是缺乏三国的官志材料,可以说从有三国时起就较其它朝代缺乏这方面的材料;二是后世研究的成就也不多,大概以为三国和汉朝相同,不需要进行更细致的研究,正是造成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现在要像其它朝代一样罗列魏、蜀、吴三国的各级官制组成办不到,只可就其大致巳知的官制说明曾经存在过的官制组成梗概。特点结合其中,不再赘述。 一.魏国的官制组成和特点      三国之中,只有魏国是和东汉一脉相承下来的国家,而且两个朝代很难找出一个划时代的严格标志。以魏文帝即位为始,则名义上说得通,实际上不符合;以建安元 年曹操迎汉帝都许昌为界线,贯际上有道理,名义上分 不开。所以在官制上魏汉非常相似,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一段里,既是汉又是魏。魏文帝及其后继者又无根本改变,二者相同之处必然较多。此其一。在三国之中,魏国占地广阔,建国最早,尽管蜀、吴都不承认,而客观的印象,魏国总有代表中央或全国最高统治者的气魄。这就使魏国在官制上比较齐全。此其二。魏国不但上承于汉,而且下接于晋,这表明魏国在统治过程中治国有方,晋以魏为基础建立一代新王朝,减蜀、减吴,实现又一次大一统。在官制上三国时期的真正创新,大多出于魏国。此其三。以上三点可以说是魏国官制组成上的特殊之处,或说特点亦可。   丞相、相国,建安十三年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六月,曹操为丞相,总揽朝政。曹操死后,其子曹丕嗣位为丞相。建安末钟繇曾为相国。文帝初即位,又命御史大夫华歆为相国。属官有左右长史,左右司马,从事中郎,署诸曹事,主簿,掾属,舍人。      大傅、太保,魏初置,以钟繇为之。末年又置太保,以郑冲为之。其属有左右长史,署诸曹事,司马,从事中郎,主簿,掾属,舍人。      大司马、大将军位在三公上,大司马掌武事;大将军掌征伐,其属有左右长史,左右司马,军师,从事中郎,参军,列曹掾属,舍人。大将军其属官主簿外尚有记室,列曹掾外尚有都督。      太尉、司徙、司空,位为三公。魏文帝即位之初,以大中大夫贾诩为太尉,黄初元年改相国为司徒,御史大夫为司空。太尉典兵狱,司徒主民事,司空掌水土。其属官均有军师,长史,司马,从事中郎,主簿,参军,列曹掾,诸都督,舍人等。     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位从公,其属官有军师,长史,从事中郎,正行参军,诸都督,主簿,掾史等。     光禄大夫,位从位,掌劝善规过。汉代多为临时派遣之特使,自魏始转为优重,不复以为使命之官。往往用为诸公告老再拜之位或在朝显职。     尚书令、左右仆射、列曹尚书,魏尚书台置尚书令一人,典总纲纪,无所不统。仆射主封门,掌授禀,假钱谷,令不在,可代理奏下众事。建安四年始分左右,魏相沿而置。魏改选部尚书为吏部尚书,主选部事,又有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五曹尚书,加二仆射、一令,合之称为「八座」。其属官有左右丞,诸部郎中,诸曹典事,主书令史等。     中书监、中书令,典尚书奏事。中书之名始于西汉武帝游宴后庭,开始使宦者典事尚书,谓之中书谒者,置令和仆射。成帝改中书谒者令为中谒者令,罢仆射。东汉省中谒者令,而有中官谒者令,非此职。曹操为魏王,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文帝黄初初期改为中书,置监、令,以秘书左丞刘放为中书监,右丞孙资为中书令。中书有监、令自此始。其属有中书通事郎,次黄门郎,黄门郎已署事过,通事再署名。已署,奏以人,为帝省读,书可。中书主事令史,著作郎,著作佐郎等。曹魏加强中书权力和扩大官制组织不但是这一个国家的事情,而且是整个三国时代官制的一大变化,影响极为深远,也备受重规。历来被认为是中国官制史上中枢机要改变的一个标志。原来都认为秦汉机要之位,由丞相而归三公。东汉机要之位,由三公而归尚书。魏晋机要之位,由尚书而归中书。魏文帝有此一举,便以亲信之人充任。于是运筹惟幄,权拟丞相,而名义上的丞相不但空有其位,即尚书已经逐渐加重之权,也因此而看轻。中书省成了政权的机要重地。 
三国著名人物籍贯一览列表 曹氏家族(包括夏侯一门)------沛国谯县(安徽亳县) 华佗----同上 刘晔----淮南(安徽寿县) 许楮----谯国谯人(安徽亳州) 周瑜----庐江舒县(安徽舒城) 鲁肃----临淮东城(安徽定远) 吕蒙----汝南富陂县(安徽阜南) 黄盖----零陵泉陵(湖南零陵) 蒋钦----九江寿春(安徽寿县) 周泰----九江下蔡(安徽) 丁奉----庐江安丰(安徽舒城) 朱桓----吴郡吴人(江苏苏州) 陆逊+顾雍(同上) 张昭----彭城(江苏徐州) 张鲁----沛国丰人(江苏丰县) 陈琳----广陵(江苏扬州) 廖化----湖北襄阳 庞统+马良+马谡(同上) 蒋琬----零陵湘乡(湖南湘乡) 刘备----涿郡涿县(河北涿州) 张飞---同上 赵云---真定(河北正定) 颜良---同上 文丑---河北 韩当---辽西令支人(河北迁安县) 程普---右北平土垠人(河北平润县) 张和---河间(河北任丘) 刘表---山阳高平人(山东鱼台东北) 程昱---东郡东阿人(山东阳谷县) 于禁---泰山钜平(山东泰安) 李典---山阳钜野人(山东金乡县人) 典韦---陈留己吾人(河南宁陵人) 乐进---阳平卫国(不详) 庞德---南安(甘肃) 孔融---鲁国(山东曲阜) 杨修---弘农(河南灵宝县) 魏延---义阳(河南桐柏县) 郭淮---太原阳曲(山西太原) 袁绍家族---汝南汝阳(河南上蔡) 荀或----颖川颍阳(河南许昌) 郭嘉----颍川阳翟(河南禹县) 钟鹞----颍川长社(河南长菖县) 钟会----同上 陈群----颍川许昌(河南许昌) 司马懿---河内(河南温县) 诸葛亮---琅邪阳都县人(山东沂南县) 黄忠-----南阳(河南南阳) 李严---同上 董卓---陕西郡临姚(甘肃岷县) 吕布---五原郡九原(内蒙古包头西北) 贾诩----凉州姑臧(甘肃武威) 张辽----并州雁门马邑(山西朔县) 徐晃-----河东杨县(山西洪洞县) 关羽-----河东解良(山西运城解州) 马超-----扶风茂陵(陕西兴平) 法正-----右扶风(陕西眉县) 姜维-----天水冀县(甘肃甘谷县) 孙坚-----吴郡富春(浙江富阳) 太史慈---东莱黄人(山东) 甘宁----巴陵临江(四川重庆)
三国问题之:徐州问题 这里曾经是刘备呆过的地方。想当年刘备从一个高级打工者投奔徐州老陶,成为陶谦手下一个得力助手,在孔融的推荐与自身的努力下,成为徐州事业的接班人。是何等的荣耀?在三国时期,徐州算得上是一片富庶之地了。 陶谦是黄巾民变后,徐州的第一任行政长官。不过三国志中对陶谦的评价并不像三国演义中说得那么好。说他背性任情,政刑失调。不过选择刘备做接班人还算是一个不错的决定。手下谋臣陈登父子也还不错。人称湖海之士,颇为时人所重。陶谦时期的徐州也还算平静,想魏太祖是何等英雄?居然也对陶谦畏惧三分。 刘备继任,可谓众望所归了。首先是孔融力荐,陈登力劝。陶谦三让,最后终于让出去了。麇竺还把自己的亲妹子都嫁给了他。不过还是有一部分人并不安分。像曹豹就跟张飞两个过不去,把女儿嫁给吕布,报张飞的一辱之仇,像关羽最后就是死在麋芳和傅士仁之手。而且陈登对刘备也不是那么忠心耿耿,勾结曹操,作他的内应,早就为徐州埋下了祸根。不过吕布适时出现,使得这个隐蔽得很好。 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啊。徐州之么富庶,当然是兵家必争之地了。袁术和曹操都有染指之心,吕布与张扬、张邈相勾结,也想寻找一个根据地。于是施施然来到了徐州地面。来势凶猛,刘备抵挡不住,只好把到嘴边的肥肉拿出来与他分享。吕布虽对他也比较恭敬,但恭敬到让他坐到他妻子的床上去喝酒,而且又语无伦次,称其为弟,让刘备也心头很不痛快。于是暗中下了除掉吕布的狠心。只是自己的力量根本不可以与吕布抗衡,只好作罢。 话说袁术认为刘备,默默无闻的一个小卒子,根本就没把他放在眼里,调大军来征讨,刘备迎战,却不妨后院起火,吕布夺了徐州,等他匆匆回来时,吕布把他安置在小沛这个地方。但刘备很得人心,而且又稍稍可以左右袁术和他之间的均势。所以吕布一时也不敢把他灭掉。不想那些马贩子总是愿意把马匹卖给刘备,都愿意参加刘图示的军队,这也深为吕布所忧。 在吕布与曹操的争霸战中,曾经夺取了曹操的大片城池,但后来因天荒年成不好,又加上曹操手下的几个太守誓死捍守住了几个窝点,曹操得以东山再起,并一举粉碎了吕袁联盟,夺回失地。又埋下陈氏父子作内应,再加上吕布得罪了手下的几员大将,又不听取最忠实于他的陈宫及高顺的意见,结果败亡。曹操尚有惜才之心,吕布、陈宫、高顺、张辽,几乎都是一流人才,深为天下所重。但还是没有挽回余地。只得收了张辽做大将。一代枭雄吕布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 吕布都走了,刘备当然也呆不了多久,不过他倒是落得个好下场。虽然破了产,但还是被曹操作请去奉作上宾,又被东汉集团封为左将军,跟曹操一块喝酒去了。听说有一次青梅煮酒,曹操还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世英雄,唯使君与操尔!”。这对落魄的英雄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安尉。
【资料库·三国人物的字】 三国人物的字刘备字玄德  诸葛亮字孔明  曹操字孟德  孙权字仲谋  关羽字云长  张飞字翼德 赵云字子龙  乐进字文谦   李典字曼成  曹仁字子孝  曹洪字子廉  夏侯敦字元让 夏侯渊字妙才 荀彧字文若   荀攸字公达  郭嘉字奉孝  程昱字仲德  刘晔字子阳 孙乾字公佑  简雍字宪和   糜竺字子仲  满宠字伯宁  吕虔字子恪  毛玠字孝先 于禁字文则  马超字孟起   孙坚字文台  孙策字伯符  程普字德谋  黄盖字公覆 韩当字义公  祖茂字大荣   朱治字君理  吕范字子衡  周瑜字公瑾  张昭字子布 张纮字子纲  太史慈字子义  蒋钦字公奕  周泰字幼平  陈武字子烈  虞翻字仲翔 董袭字元代  许褚字仲康   徐晃字公明  董昭字公仁  张辽字文远  臧霸字宣高 李通字文达  陈登字元龙   鲁肃字子敬  诸葛瑾字子瑜 顾雍字元叹  张郃字隽乂 许攸字子远  贾诩字文和   司马懿字仲达 文聘字仲业  魏延字文长  徐庶字元直 黄忠字汉升  庞统字士元   严畯字曼才  陆绩字公纪  张温字惠恕  骆统字公绪 吾粲字孔休  徐盛字文向   潘璋字文珪  丁奉字承渊  步骘字子山  甘宁字兴霸 吕蒙字子明  陆逊字伯言   凌统字公绩  马良字季常  马谡字幼常  蒋琬字公琰 刘禅字公嗣  廖化字元俭   薛综字敬文  程秉字德枢  朱桓字休穆  蒋干字子翼 王粲字仲宣  陈琳字孔璋  崔琰字季珪   阚泽字德润  陈震字孝起  伊籍字机伯 庞德字令明  张松字永年  杨修字德祖   陈群字长文  法正字孝直  孟达字子庆 关兴字安国  曹休字文烈  孙翊字叔弼   孙匡字季佐  孙朗字早安  孙韶字公礼 孙静字幼台  黄权字公衡  刘巴字子初   彭羕字永言  王平字子均  费祎字文伟 傅巽字公悌  刘馥字元颖  张既字德容   李严字正方  霍峻字仲邈  董和字幼宰 李恢字德昂  秦宓字子敕  谯周字允南   傅干字彦才  曹丕字子桓  曹植字子建 曹彰字子文  管恪字公明  耿纪字季行   左慈字无放  吉邈字文然  吉穆字思然 赵咨字德度  孙桓字叔武  孙皎字叔明   邓芝字伯苗  刘永字公寿  刘理字奉孝 丁仪字正礼  丁廙字敬礼  祢衡字正平   吉太字称平  华佗字元化  王连字文仪 吕凯字寄平  姜维字伯约  曹睿字元仲   夏侯楙字子休 郭淮字伯济  曹真字子丹 郝昭字伯道  全琮字子璜  诸葛恪字元逊  王双字子全  辛毗字佐治  宗预字德艳 司马师字子元 司马昭字子尚 夏侯霸字仲权  夏侯威字季权 夏侯惠字稚权 夏侯和字义权 曹芳字兰卿  何晏字平叔  邓飏字玄茂   李胜字公昭  丁谧字彦静  毕轨字昭先 桓范字元则  钟会字士季  邓艾字士载   诸葛瞻字思远 曹髦字彦士  曹奂字景明 毌丘俭字仲恭 贾充字公闾  孙峻字子远   孙綝字子通  孙休字子烈  孙皓字元宗 诸葛诞字公休 羊祜字叔子  刘协字伯和   董卓字仲颖  吕布字奉先  丁原字建阳 伍孚字德瑜  陈宫字公台  袁绍字本初   袁术字公路  郑玄字康成  孔融字文举 陶谦字恭祖  刘表字景升  蒯越字异度   蒯良字子柔  陈翔字仲麟  范谤字孟博 孔昱字世元  范康字仲真  檀敷字文友   张俭字元节  岑眰字公孝  刘繇字正礼 审配字正南  袁谭字显思  袁熙字显奕   袁尚字显甫  刘璋字季玉  马腾字寿成 司马徽字德操 杨阜字义山  胡邈字敬才   逢纪字元图  张裔字君嗣  庞德公字山民 蔡邕字伯喈  田畴字子泰  韩遂字文约   马钧字德衡  曹爽字昭伯  黄琬字子琰 张鲁字公祺  陈珪字汉瑜  秦朗字元明   刘焉字君郎  刘岱字公山  华歆字子鱼 何进字遂高  卢植字子干  山涛字巨源   王朗字景兴  管宁字幼安  淳于琼字仲简 金祎字德伟
【资料库·三国志中的生僻字】 董旻、何旻,mín,二声, 旻,秋天也。 傅嘏,gǔ,三声, 傅肜,róng,二声 韩暹,xiān,一声。“暹罗”,就是古代泰国。 韩矍:jué,二声,精神矍铄。Jué shuò。别错了! 李傕,jué,二声 泠苞,líng,二声 李歆、孙歆,华歆:xīn,一声 刘谌、荀谌,chén,二声,嗨!我念错了20年。 苈F、王濬、周濬,两个读音jùn,和xùn,人名时都读jùn。 桥蕤,ruí,二声(念起来好诡异。。。),葳蕤:草木茂盛的样子 秦宓, mì,四声,可洛神赋中宓妃怎么念fú?? 全怿,yì,四声,悦也,乐也 邵悌、张悌,tì,四声 眭固的眭,Suī,一声 王粲、吾粲,càn,四声 王昶,chǎng,三声 辛毗,pí,二声 荀顗,yǐ,三声 羊祜,hù,四声 杨祚,zuò,四声 杨阜, fù,四声,阜新,地名 笮融的笮,zé二声,或者zuo二声,做姓氏应该念ze 张嶷,yí,二声,幼小聪慧的意思。 蔡邕:邕yōng 一声 蔡琰: yǎn, 三声,文姬姐姐真是漂亮,成熟女人的味道。另崔琰。 张闿:闿kǎi四声 王垕:垕hòu, 四声,就是那个被曹操剁掉的可怜粮官 马谡:谡sù,四声这个知道的人多 夏侯楙:楙máo,二声 步骘:骘zhì,四声 阚泽:阚kàn, 四声,我见过这个姓的 彭羕:羕yàng, 四声,意思和漾一样 蒯良:蒯kuǎi 第三声 韩胤:胤yìn , 四声,认识赵匡胤吧 张纮:纮hóng, 二声,张昭他哥。 陈珪:珪guī,一声 荀彧:彧yù,四声,趣味高雅的意思。 皇甫郦:甫fǔ,三声,别念成pu了!郦Lì,四声 郭汜:汜sì,四声,汜水关 士燮:燮xiè,四声,也可以写成爕。喜欢乒乓球应该知道“张燮林” 嵇康:嵇jí,二声,竹林七贤,现在看来绝对酒肉之徒。 孔伷:zhou,四声,通“胄”,还有司马伷 刘璝:guī 一声,古同“瑰” 毌丘俭,guàn,四声,不是“毋”,这个也不认识?!wú,四声。 麴义,qū,一声。连字典里都说“麴义”,牛X。 袁燿,yào,同“耀” 夏侯敦: 敦dūn,一声。这个知道,有个MM名带这个字却一直读错,臭大了! 车胄:zhòu,四声。 朱儁: jùn,四声,通“俊” 许褚:chǔ,三声,这个字还有zhe(三声),zhu(三声),不过三国里叫chǔ。 诸葛瑾:jǐn,三声,诸葛亮的哥哥。 管辂:lù,四声,刚查字典,原来一直读ge,汗颜! 傅巽:xùn,四声。 贾诩:xǔ,三声,“自诩”,吹牛。 全琮:cóng,二声,还有刘琮,刘表的小儿子。 何晏:yàn,四声,多做姓。 刘晔:yè,四声,别再念hua了 费祎:yī,一声,别wei了 戏志才:xì,四声,同“戏”。 郤正:xì,四声,通“隙” 师纂:zuǎn,三声,不卷舌的哦! 钟毓:yù,四声,“毓停”,这个不知道?长大了就知道了! 沮授:jǔ,三声 张勲:xūn,一声,古同“勋”。巧了和“复辟”的张勋同名。
三国时期的州府简介 州   汉代监察区名。又称部。东汉全国设十三州,一州所辖郡、国多少不等。每州设刺史或州牧一人,巡察所属郡、国,督察郡、县官吏和地方豪强,纠举不法,弹劾污吏。东汉灵帝中平五年,选朝廷重臣出任州牧。从此,州逐渐变成行政区,州牧也成为常设的一方军政长官。东汉末年,各州或置牧,或置刺史,以资望轻重为转移。   司隶州   东汉州名。亦称司隶校尉部。东汉时辖郡七,县一百零六。治所,即州行政机构所在地,在洛阳县。洛阳故城址在今河南洛阳东北。司隶州的辖境相当于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及陕西渭河平原。   青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一,县六十五。治所临淄县,故城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临南以东的北部地区。   幽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一,县九十。治所蓟县,在今北京大兴县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北京市、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及朝鲜西北部。   徐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五,县六十二。治所郯县,在今山东都城县。汉末移治下邳,在今江苏邳县东。三国曹魏移治彭城,即今江苏徐州。辖境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北及山东南部地区。   冀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九,县一百。治所邺县,在今河北临漳西南。三国曹魏移治信都县,在今河北冀县。辖地相当于今河北中部和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   荆州   东汉州名。辖郡七,县一百一十七。治所汉寿县,在今湖南汉寿县北。汉末移治襄阳县,在今湖北襄樊市。辖境相当于今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的一小部分。   扬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六,县九十二。治所历阳,在今安徽和县。汉末移治寿春,在今安徽寿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淮河和江苏长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东部、河南东南部。   宪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八,县八十。治所昌邑县,在今山东金乡西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西南及河南东部。   豫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六,县九十七。治所谯县,在今安徽亳州。辖境相当于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东的河南东部,安徽北部。   凉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二,县九十八。治所陇县,在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三国营魏移治姑臧县,在今甘肃武威县。辖境相当于今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湟水流域,及陕西西部。   益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二,县一百一十八。治所雒县,在今四川广汉。汉末移治成都,在今四川成都。辖境相当于今四川、云南、贵州大部,及陕西、甘肃、湖北的一小部分。   并州   东汉州名。辖郡九,县九十八。治所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山西、内蒙古自治区、河北、陕西的部分地区。   交州   东汉州名。辖郡七,苍太十六。治所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以北。三国孙吴移治番禺,在今广东广州。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部分,及越南的一部分地区。   雍州   东汉州名。东汉兴平元年分凉州和三辅地区置。辖郡九。治所长安,在今陕西西安西北。辖境相当于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及青海黄河以南的一部分。   西州   即凉州。因地处中原之西部而称西州。   荆襄九郡   即荆州。荆州曾以襄阳为治所,故以此相称。东汉初,荆州置七郡,后增置襄阳和章陵二郡。   九郡四十二州   指荆州。按:当为九郡四十二县。东汉荆州共辖县实为一百一十七。四十二实为南阳、江夏、襄阳三郡所辖县数目。   江东八十一州   江东六郡实为九十二县。   广州   州名。东吴所置。辖十郡、国。治所番禺,在今广东广州南。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广西。   蔡颇   即蔡州、颖川。按:蔡州,本汉代汝南郡地,隋代置蔡州,治所在今河南汝县。二地:处颖水、汝水上游,顺二水可达淮河,抵寿春。   陇右   指陇山以西地区,即凉州。相当于今陕西陇县西部甘肃一带。
三国战争年表 190年 关东诸侯讨董卓之战    曹操攻董卓荥阳之战    孙坚鲁阳退敌    董卓袭王匡河阳津之战    孙坚斩华雄阳人之战    刘表平定荆州之战 191年 孙坚攻董卓洛阳诸陵之战    袁绍袭孙坚阳城之战    孙坚击刘表襄阳之战    曹操击黑山军濮阳之战    陶谦破黄巾军徐州之战    刘焉割据益州之战    公孙瓒破黄巾军东光之战 192年 袁绍与公孙瓒界桥之战    公孙瓒击袁绍巨马水之战    公孙瓒攻袁绍龙凑之战    袁术击袁遗扬州之战    李傕等进犯长安之战    曹操击黑山军武阳之战    曹操破黄巾军兖州之战 193年 曹操击袁术封丘之战    曹操攻陶谦彭城之战    公孙瓒灭刘虞幽州之战    袁谭攻田楷青州之战    袁绍攻黑山军常山之战 194年 吴景攻周昕丹阳之战    孙策攻陆康庐江之战 195年 孙策攻刘繇曲阿之战    孙策与太史慈神亭之战    刘繇攻诸葛玄、笮融豫章之战    李傕劫持帝后公卿长安之战    李傕、郭汜攻杨奉、董承弘农之战    袁绍攻臧洪东郡之战    鲜于辅攻公孙瓒鲍丘之战    曹操攻吕布定陶之战 196年 吕布袭刘备下邳之战    郝萌袭吕布徐州之战    孙策攻王朗会稽之战    曹操攻杨奉梁县之战    曹操灭何义黄巾军之战 197年 曹操攻张绣淯水之战    曹操攻袁术蕲阳之战    曹操攻张绣湖阳之战    吕范、徐逸攻陈瑀海西之战    吕布破袁术下邳之战    袁术灭陈王刘宠淮阳之战    吕布攻臧霸莒城之战 198年 袁绍灭公孙瓒易京之战    段煨灭李傕关中之战    曹操攻张绣穰城之战    曹操灭吕布下邳之战 199年 曹操灭眭固射犬之战    刘岱攻刘备小沛之战    孙策袭刘勋皖城之战    孙策攻黄祖沙羡之战    孙策平邹佗、严白虎之战 200年 策攻陈登丹徒遇害之战    刘表破张怿长沙之战    刘馥平定扬州之战    张鲁据汉中之战    刘璋平赵韪益州之战    孙权灭李术皖城之战    曹操破刘备徐州之战    曹操斩颜良白马之战    曹仁攻刘备汝、颍之战    蔡阳攻刘备汝南之战    曹操夜袭乌巢之战 201年 曹操破袁绍仓亭之战 202年 锺繇击郭援平阳之战 203年 贺齐平建安之战    袁谭与袁尚之战    曹操攻袁谭袁尚黎阳、邺城之战 204年 曹操攻袁尚邺城之战    曹操灭袁谭南皮之战    孙权平妫览戴员丹阳之战    孙权平山越之战 205年 杜畿灭卫固定河东之战    曹操平定幽州之战    曹操灭高斡壶关之战 206年 乐进李典破管承长广之战    于禁平昌豨东海之战    雍州兵讨张猛之战 207年 孙权攻黄祖江夏之战    曹操攻乌桓白狼山之战 208年 孙权灭黄祖夏口之战    曹操灭刘表襄阳之战    曹操破刘备当阳之战    赤壁之战 209年 周瑜攻曹仁江陵之战    孙权围攻合肥之战    张昭攻当涂之战    贺齐攻陈仆黟、歙之战    张辽平陈兰、梅成六安之战 210年 步骘灭吴巨交州之战 211年 曹操破马超渭南之战    刘备灭刘璋取益州之战 212年 曹丕攻田银苏伯之战 213年 曹操攻孙权濡须口之战    马超攻韦康冀城之战 214年 夏侯渊攻马超祁山之战    诸葛亮入川之战    夏侯渊灭宋建陇右之战    孙权攻占皖城之战    夏侯渊攻韩遂长离之战    霍峻守葭萌城之战 215年 曹操破窦茂灭韩遂河池之战    张飞攻张郃巴西之战    赵俨平吕并陈仓之战    曹操攻张鲁阳平之战    孙权围合肥之战 217年 陆逊击费栈丹阳之战
布吧吧主和布迷进下 问题现在很简单那些挑拨离间的(以夏侯敦大将军为首)先开贴骂赵云然后换个IP来骂吕布然后布迷骂赵云和云迷然后云迷来骂吕布和布迷....这么简单的事为什么大家总是看不透给日之夕矣的建议 虽然我很佩服你的风格但是你纵容了很多闲着没事无理取闹到处捣乱然后兴灾乐祸的我不敢说我在云吧的管理比你的布吧好但是至少我决不容忍侮辱任何历史人物的帖子存在这对我们三国迷也是一种侮辱 该删就删该封就封现在布吧基本是侮辱贴无数真正讨论吕布的帖子少之又少这才会根本解决问题给布迷的建议(以Sweet—爱神 为首)正如我所说的 现在布迷和云迷的主要矛盾起源与那个恶性循环根本因素在于武力第一的取决可以说基本上我认识的云迷 都承认吕布的武艺是第一的 而且都很欣赏吕布毕竟"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是相当嚣张的而那些说赵云比吕布"武力"强的不是IP就是我连见都没见过的ID,有很大的欺骗性和挑拨性仅仅因为这种伪云迷之作而和云迷闹的天翻地覆值得吗给伪云迷伪布迷的建议(以夏侯敦大将军为首)闲着没事来捣乱有意思吗我对你们这种无聊人士真的嗤之以鼻不想多说什么好自为之最后希望布迷们能够静下心来,分清是非.不要受小人挑拨,大家一起在贴吧讨论历史人物,关注历史话题也祝布吧蒸蒸日上 布迷开心快乐
首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