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bsq1 bfbsq1
关注数: 1 粉丝数: 149 发帖数: 4,335 关注贴吧数: 29
江苏南北挂钩21年后首次调整 近日,连云港市市长马士光主持召开南北结对帮扶合作工作汇报会,听取该市与无锡市结对帮扶合作工作进展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会议信息显示,无锡已与连云港开展南北挂钩合作,而此前是镇江结对连云港。 这一调整可能发生在更早之前。今年1月发布的江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新一轮南北挂钩合作,完善南北发展帮扶合作机制,引导各地强化全产业链分工协作,更好实现苏南引领、苏中崛起、苏北赶超。据《新华日报》披露,根据新一轮南北挂钩合作相关部署,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分别对口帮扶淮安、宿迁、连云港、盐城,同时结对将进一步拓展到县区,苏北10个县作为重点结对帮扶县,由苏南综合实力较强的县(市、区)结对帮扶,其他县级结对由结对设区市商定。 江苏的省内帮扶工作,肇始于2001年的南北挂钩。2001年11月2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徐州召开苏北发展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南北挂钩”设想付诸实践,由此形成五对首次跨江握手的“城市联盟”:南京与淮安、无锡与徐州、常州与盐城、苏州与宿迁、镇江与连云港,苏南五市与苏北五市一一挂钩,以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21年后的这一轮调整后,镇江不再帮扶连云港,徐州也不再由无锡帮扶;镇江徐州退出南北挂钩,无锡结对连云港。 南北挂钩成效几何 2001年江苏南北挂钩之初,苏南苏北的经济发展差距极大。2000年,全国人均GDP为7078元,江苏人均GDP突破1万元,苏南超过2万元,而苏北五市人均GDP仅6288元,不但低于江苏平均线,甚至低于全国平均线。 2003年8月,苏州帮宿迁引进了总投资1亿美元的外资生产项目,并落地开工,这是当时宿迁建市以来引进的最大投资项目,也是南北挂钩的新尝试。但当时客商的说法,让宿迁干部有些尴尬:宿迁并不是首选城市,我们只是看苏州的面子。 南北挂钩建立后的5年间,江苏4次召开苏北发展协调会议,出台向苏北进行产业、财政、科技、劳动力“四项转移”等措施,并在2006年7月召开的第五次会议上提出鼓励苏南开发区与苏北开发区紧密挂钩,共建工业园区,南北挂钩有了新的合作载体。2006年12月,苏州与宿迁结对共建的苏州宿迁工业园区问世,随后无锡新沂工业园、常州高新区大丰工业园等首批10个南北共建工业园区在苏北破土。2007年起,苏北地区经济增速超过苏南,发展进入快车道。
拥有天然大港的连云港为何发展却一般 江苏连云港市的GDP长期位列江苏的倒数第二,因此网上也被很多网友戏称为扶不起的阿斗,还有一个外号叫“阿斗连”,觉得连云港有那么好的港口,又有那么好的国家政策,发展就应该像青岛,宁波那样,可到最后发展却还是这么的不如人意 。 针对这个问题我也谈谈我的个人看法。其实一个城市的发展好坏,根本原因是由这个城市所拥有的产业所决定的,比如工业,农业,服务业等等。而不是港口决定,港口只是能起到一个推动作用,比如很多依赖海运的产业为了节约物流成本可能会选择依港而建,因而港口理论上能为一个城市带来产业,港口所带来的产业能够增加当地税收,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工业,商业等循环发展下去,但是不是城市拥有港口,就一定会带来相应的产业,因为这个问题还受多种因素影响。 城市产业包括外来产业,本地产业。外地产业来到这个城市,第一个因素是国家,省级的产业布局跟扶持,第二个因素就是本市的招商,第三个因素是因为城市等其他独特条件所吸引。连云港的外来产业其实并不算突出,跟苏北兄弟城市相比,淮安有大量台资,盐城有起亚,宿迁有洋河,徐州有徐工等这类的大型国企和外企,而连云港类似的企业几乎很少,也就是说连云港大的外来产业很少,这就说明,连云港的享受的实际政策可能还不如苏北的兄弟城市的多,相反,连云港的龙头企业比如恒瑞,豪森,日出东方等大都是本地的民营企业。 外来产业少说明连云港的确没有享受到所谓的政策所对应的实际东西,而港口对连云港的加持并不大。因为港口也存在竞争,全国不缺乏港口,把全国的临港产业比作一块蛋糕,蛋糕的大小基本是固定的,一块蛋糕有多个港口来竞争,一个港口分到的就可能很少,甚至分不到,比如连云港北面的山东就有多个港口,山东那边的产业基本被其省内港口瓜分,几乎不可能会来到连云港,南方也是同样道理,就省内苏南就有多个内河港和上海港,苏中有南通港,浙江有宁波港等等,因而产业选择连云港或从连云港过境的货物的几率就显得特别低。 属于连云港腹地中西部省份河南,陕西等包括省内的苏北兄弟城市发展水平其实也一般,并不能给连云港很有力的支持,而且中西部的省份,他们的选择也同样很多,因为国家铁路网越来越发达,连云港并不是他们的必经之地,甚至算不上是最便捷的通道,比如河南某市的某公司想要出口一批货物,通过铁路运输,到达南通港,青岛港跟到达连云港港可能是一样便捷,甚至还要比到连云港港便捷,不像几十年以前那样,那时国家铁路网并不发达,连云港似乎就是他们进出口的必经之路。 抛开港口因素,连云港也就是普普通通的苏北地级市,条件或许还不如宿迁,淮安等,毕竟连云港是处于省内一隅的边缘地带,一没有受到国家省里的特殊眷顾,二来港口竞争太激烈,大大淡化了连云港的区位优势,所以自然就做不到鹤立鸡群的水平。连云港的龙头企业基本都是本地民营企业,这方面感觉还是领先苏北其他城市的,今年发布的多个榜单都出现了多家连云港企业和企业家名字。所以说连云港是扶不起的阿斗确实有点冤枉,借用一位网友的话,连云港不曾有人扶过,何谈扶不起的阿斗。
江苏为什么会被称作“散装江苏”,根本原因在这里 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在国内仅次于广东,其实在综合实力方面,江苏已经超过了广东,只是在经济总量方面还有一点差距而已。 江苏共设有13个地级市,对外非常团结号称“十三太保”、“苏大强”,然而在省内相互之间并没有那么认同,在很多发达城市,村不服从镇、镇不服从县、县不服从市,而各市统一不服从南京,所以大家也称“散装江苏”。 造成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差距,在当今的发展背景一下,都是以经济论英雄,谁经济发展的好,谁就有优越感。还有一些老牌城市,发展没有那么顺利,但是文化底蕴还在,所以老牌城市的文化优越感和新兴城市的经济优越感,经常发生碰撞,就出现了相互谁也不服谁的局面。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差异,简单来讲就是说话不一样,江苏的南北跨度非常大,在人文方面差距很大,省内分成了很多语系,彼此之间交流代沟很深,相互之间没有什么文化认同感,除了处在同一个省份,没有其他关系。如果让一个徐州人和苏州人用方言交流,就如图两个不同国家的人交流一样,根本就听不懂。 这两个因素形成了今天散装江苏的局面,在这种文化碰撞中,也让江苏的经济迅速崛起。“散装江苏”形散神不散,希望在经济建设上能团结一致,尽快超越广东。
江苏化工产业比重过高 2014年的昆山,2019年的响水,悲剧如出一辙,为何一再重演,这与江苏化工产业比重过重有关,江苏光鲜的GDP,其中有不少是化工产业贡献的,不可否认,化工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但江苏的化工产业实在太重了,苏南苏北苏中都有不少化工企业,就连省会南京在江北新区也保留了规模庞大的化工园区,化工产业来钱快,对GDP的拉动很明显,利于“刷政绩”,这也是江苏明知化工的弊端还要不遗余力地发展的重要原因,最终,承受这一切恶果的始终是普通老百姓就如这次响水的遇害者。 响水县站 而对比江苏的邻居浙江省原本也是靠小作坊发展起来的,但现在,该省正在慢慢告别化工产业,向数字经济转型,淘汰了不少化工厂,短期内确实损失了不少GDP,所以在各种省域经济排行中吃了不少亏,看着江苏GDP总量位居全国第2,说浙江不羡慕是假的,但浙江人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始终将当地居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去争GDP总量的虚名,即便这样也没有多少人会觉得浙江比江苏要穷,相反浙江省藏富于民的政策被不少人所称道。 阿里巴巴 杭州是浙江省数字经济的引领者,当然,也有人认为杭州太偏科,工业门类不齐全,过分依赖于数字经济,太依赖阿里巴巴了,其实,杭州完全不担心这些,杭州是都市圈的核心,与周边城市形成了很好的分工,杭州主打数字经济和旅游产业就能发展很好,何必去弄那些虽可以快速刷GDP的产业例如化工,事实上,杭州的产业已经很轻了,不要说化工,其他工业门类也在做减法,而杭州的互联网、教育、旅游等方面已经很好了,在偏科的情况下经济实力已经可以和化工偏重的江苏省会南京相抗衡了,可以说杭州的发展质量更高,杭州与南京代表了江浙两省不同的发展模式,很明显浙江省更先进,江苏GDP看上去很高,质量却不高,这种“带血的GDP”不要也罢! 响水化工园区 再说一个题外话,江苏的高考十数年来一直在改革,学生永远是牺牲品,不知道改革的动机是什么?作为江苏的学子没有得到任何好处,估计,只有改革者获得了“改革先锋”的虚名吧,折腾了这些年终于不再折腾了,还有就是铁路,一直滞后,最近几年才想去改变,虽说也不太晚,但已经落后了其他省很多年了,这种不方便的代价最终还是老百姓来买单,肉食者难以体验到其中的苦楚。 希望苏省能够迷途知返,不再重面子而输了里子,不再数据好看也里面不堪,不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祝福江苏人民有好的生活,苏南苏中苏北都能齐头并进,共创辉煌!
江苏人口第二大城市,经济发展不差,但令人遗憾却少有人来 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城市之前竞争力也越来越激烈,很多城市结合自身的条件优势,发展迅猛,迅速崛起,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江苏人口第二大城市,经济发展不差,但令人遗憾却少有人来。没错,这座城市它就是徐州,地处江苏省西北部、华北平原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北倚微山湖,西连萧县,东临连云港,南接宿迁,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在徐州交汇,素有“五省通衢”之称 。徐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 ,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一直是淮海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徐州是江苏人口第二大城市,人口达到876.35万,经济达到6606亿元,直追常州和无锡等城市,是国家“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 ,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长江三角洲区域中心城市,但是徐州如今的发展却是让人很遗憾的,这是因为在实际的城市发展中,徐州的人口却在流失,而且是向苏南地区流失,这样逐渐被感觉是少有人来的城市了。徐州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著名景点云龙湖/云龙山/九里山/彭祖园/汉文化景区/潘安湖/大洞山等。 如此一座景色优美的城市,如果你有机会的话,不妨来这里旅游一番!
江苏省的第一大城市,繁华了1000年,为何逐步衰落? 江苏和广东两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目前,江苏省内经济最强的城市是苏州、无锡和南京。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有一个城市是无论如何绕不开的,那就是扬州。古代诗词中对扬州的赞颂比比皆是,例如烟花三月下扬州等等。由此可见,扬州市中国古代社会一个非常繁华的城市,而且延续了1000年。但是进入清朝末期之后,创造了千年繁荣的扬州为何逐步衰落了? 到了唐朝时期,扬州仍是中原王朝的经济、军事中心之一。与之相比,当时的南京、苏州等地还有一定的差距。从唐朝一直到清朝中期,扬州一直是一个繁华的城市。虽然苏南地区已经开始迅速崛起,但扬州并没有衰落。扬州有两个优势,第一就是大运河,扬州是京杭大运河上重要的中转地,依靠大运河的便利条件,扬州的经济自然不会差。第二就是盐业,扬州市两淮地区盐业的集散地,这也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扬州这个城市虽然繁华,但自身没有什么工业基础,这与南京、苏州等地都不一样。在大运河、盐业陆续衰败之后,扬州的地位下滑非常严重。还有一个原因不得不说,那就是交通方面的之后。在近代社会中,扬州长期没有铁路,这制约了扬州的经济发展。其实直到现在,这一情况仍没有完全解决。作者读大学的时候,有一位扬州的同学,他当年上学必须先坐汽车去南京。其实在河南境内,濮阳也是这样的情况。 这就是古代文明与近代文明碰撞的结果。大运河和盐业这是古代文明下的成果,进入近代之后,自然会逐步衰落。但是没有与近代文明进行很好的衔接,这当然会出问题。按照最新的城市排名,扬州属于三线城市。其实这样的情况在全国还有很多,扬州并不是孤独的个例。比如河南的原省会开封、河北的原省会保定等等。在古代文明下,这些城市都赫赫有名。但是进入近代社会之后,曾经十分繁荣的古城逐步衰落了。
可惜了 仅此一项 粉碎了江苏这7个市的地铁梦 最近江苏有个城市很伤心,因为这个城市首条地铁未被发改委审批。 这便是连续13年雄踞全国百强县之首的昆山,未被审批的地铁是轨交S1号线。 有网友咨询官方关于S1线详细勘探时间,没想到昆山交发公司这样回复: 昆山市便民服务员的回复是:受包头地铁被叫停影响,发改委近期未审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我市S1线建设规划暂未能安预期时间取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因此,项目公司根据审批进展情况,相应调整了详勘等工作计划,具体时间尚未确定。 昆山人民万万没想到,千里之外的包头竟然能够影响昆山轨交计划。据悉,原本11月要开工的包头市被紧急叫停!原因是不符合国家地铁开工标准: 1、城市GDP超过1000亿元、财政收入超过100亿元; 2、市区主城区人口超过300万人; 3、预测客流量强度每公里3万人以上。 据悉,包头的GDP是达标了但人口和客流量卡死了!另外,包头1号线与2号线一期的总投资超过300亿,需自己投入资本金120余亿,远远超过相关规定要求地铁建设资本金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经济、运营多重风险下。这才有了包头地铁上马三个月被叫停的事件。 江苏经济发展水平全国人民有目共睹,对照地铁开工的几个标准,江苏13省市GDP发展水平、财政收入都能达到标准,很多城市卡在了主城区人口、客流量强度指标上! 看2016年江苏各市GDP排行榜,13市GDP均超过1000亿元,苏州稳居第一,南京位居第二,无锡位居第二。倒数后三是淮安、连云港、宿迁。 2016年江苏各市GDP排行榜 看2016年江苏各市财政收入,均超过100亿元。苏州 依旧稳居第一,南京第二,无锡第三。倒数后三名镇江、宿迁、连云港。 2016年江苏各市财政收入排名(单位:亿元) 看2015年江苏各市市区人口,突破300万人大关的城市有南京、苏州、徐州,无锡、常州、南通市市区人口并未突破300万,常州市区接近300万人,无锡和南通市区人口距离300万还差很多,但地铁也建设起来了。另外7个城市想建设地铁,只能干瞪眼。
这是江苏人口流失量最大的几座城市 若没有这些现象 现状不会差 Econman财经观点 昨天19:59 江苏省是中国第二经济大省,仅次于广东省,倘若江苏省苏北、苏南的经济差距不那么大的话,江苏省的经济完全能够超越广东,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为何苏北与苏南的经济会有那么大的差距呢?能解释清楚的也只有,苏北人口流失量比较大,影响了苏北的经济发展。 先来看看徐州这座城市,徐州这座城市是江苏省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自古以来徐州就是北国锁钥、还是南国门户,更是兵家必争之地,另外也是商贾云集之地,一直以来,徐州也是淮海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6年徐州的GDP只有6600多亿,对于这样一座重要的城市来说,这样的情况不是很理想。 徐州这座城市,户籍人口达到了1041万,但是徐州的常住人口只有870多万,人口净流出170多万,如此大的人口流失率对徐州的发展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倘若徐州能够和苏南的城市一样,人口流失不是这座城市需要面临的难题,那么徐州这座城市,与苏南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小。 盐城,这也是苏北的一座城市,这座城市是江苏省面积最大的城市,虽然这是一座新兴的工商业城市,但是在发展方面与苏南的城市,还是有很大的差距,2016年,盐城的GDp只有4500多亿,盐城和很多苏北城市一样,也面临着人口流失的问题,据了解,盐城的户籍人口是830多万,可常住人口只有720多万。 宿迁是位于江苏北部的一座城市,也是苏北的一座城市,这座城市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京杭大运河也从这座城市而过,这座城市的历史可谓悠久,文化也是相当的繁荣,宿迁,这座城市曾经荣获过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另外宿迁它还是中国的酒都。 2016年宿迁的GDP只有2300多亿,和其它苏北城市一样,宿迁也面临着人口流失量大的问题,宿迁拥有的户籍人口是590多万,但是宿迁的常住人口只有480多万,也有100多万的人口流失量,倘若苏北地区没有那么严重的人口流失量,苏北与苏南的经济差距也不会那么明显。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