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帮教
网络帮教
致力于
关注数: 81
粉丝数: 71
发帖数: 15,859
关注贴吧数: 27
无为 的各种理解 道家将无为发展到极致,无为而无不为。佛教也借用了此一概念词汇。
众生之意 众多生命,众多生死,众多生灭。众和生一起,内涵很大。可以联想很多,众多学生,众多生机等。反义词也有无生,杀生,等。
地球有可能是外星人造的 吧内一贴的启发。
吧友们还对生活有感情,有感恩么?
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三界,欲有,色有,无色有 三界是欲有,色有,无色有的总计。有欲即欲有,有四大构造色即色有,有偏空或执有顽见即无色有。凡夫无不具此三有。
诸法无我做何解? 诸法无我做何解?
维摩诘所说经 不思议品第六 摘录 尔时,维摩诘语舍利弗:‘就师子座。’舍利弗言:‘居士!此座高广,吾不能升。’维摩诘言:‘唯,舍利弗!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礼,乃可得坐。’于是新发意菩萨及大弟子,即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礼,便得坐师子座。 舍利弗言:‘居士!未曾有也,如是小室,乃容受此高广之座,于毗耶离城,无所妨碍,又于阎浮提聚落城邑,及四天下诸天龙王鬼神宫殿,亦不迫迮。’维摩诘言:‘唯,舍利弗!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王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诸天,不觉不知己之所入,唯应度者乃见须弥入芥子中,是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娆鱼萤鼋鼍水性之属,而彼大海本相如故,诸龙鬼神阿修罗等,不觉不知己之所入,于此众生亦无所娆。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断取三千大千世界,如陶家轮,著右掌中,掷过恒沙世界之外,其中众生,不觉不知己之所往。又复还置本处,都不使人有往来想,而此世界本相如故。又舍利弗!或有众生,乐久住世,而可度者,菩萨即演七日以为一劫,令彼众生谓之一劫;或有众生不乐久住,而可度者,菩萨即促一劫以为七日,令彼众生谓之七日。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一切佛土严饰之事,集在一国,示于众生。又菩萨以一切佛土众生置之右掌,飞到十方遍示一切,而不动本处。又舍利弗!十方众生供养诸佛之具,菩萨于一毛孔,皆令得见。又十方国土所有日月星宿,于一毛孔,普使见之。又舍利弗!十方世界所有诸风,菩萨悉能吸著口中,而身无损,外诸树木,亦不摧折。又十方世界劫尽烧时,以一切火内于腹中,火事如故,而不为害。又于下方过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取一佛土,举著上方,过恒河沙无数世界,如持针锋举一枣叶,而无所娆。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能以神通现作佛身,或现辟支佛身,或现声闻身,或现帝释身,或现梵王身,或现世主身,或现转轮圣王身,又十方世界所有众声,上中下音,皆能变之,令作佛声,演出无常苦空无我之音。及十方诸佛,所说种种之法,皆于其中,普令得闻。舍利弗!我今略说菩萨不可思议解脱之力,若广说者,穷劫不尽。
某功解散广告 哈哈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ianjian.org%2Fforum.php%3Fmod%3Dviewthread%26tid%3D9905%26extra%3Dpage%253D1&urlrefer=bea21edeeca5f9e4246262c2645e3f16
维摩诘所说经 末法时期 弥勒菩萨护持的大法 于是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我今以是无量亿阿僧只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付嘱于汝。如是辈经于佛灭后末世之中。汝等当以神力广宣流布于阎浮提无令断绝。所以者何。未来世中当有善男子善女人。及天龙鬼神乾闼婆罗刹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乐于大法。若使不闻如是等经则失善利。如此辈人闻是等经。必多信乐发希有心当以顶受随诸众生所应得利而为广说。弥勒当知。菩萨有二相。何谓为二。一者好于杂句文饰之事。二者不畏深义如实能入。若好杂句文饰事者。当知是为新学菩萨。若于如是无染无著甚深经典。无有恐畏能入其中。闻已心净受持读诵如说修行。当知是为久修道行。弥勒。复有二法。名新学者。不能决定于甚深法。何等为二。一者所未闻深经。闻之惊怖生疑不能随顺。毁谤不信而作是言。我初不闻从何所来。二者若有护持解说如是深经者。不肯亲近供养恭敬。或时于中说其过恶。有此二法。当知是为新学菩萨。为自毁伤。不能于深法中调伏其心。弥勒。复有二法。菩萨虽信解深法。犹自毁伤而不能得无生法忍。何等为二。一者轻慢新学菩萨而不教诲。二者虽解深法而取相分别。是为二法 弥勒菩萨闻说是已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佛所说。我当远离如斯之恶奉持如来无数阿僧只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求大乘者当令手得如是等经。与其念力。使受持读诵为他广说。世尊。若后末世有能受持读诵为他说者。当知皆是弥勒神力之所建立。佛言。善哉善哉弥勒。如汝所说。佛助尔喜 于是一切菩萨合掌白佛。我等亦于如来灭后。十方国土广宣流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复当开导诸说法者令得是经 尔时四天王白佛言。世尊。在在处处城邑聚落山林旷野。有是经卷读诵解说者。我当率诸官属为听法故往诣其所拥护其人。面百由旬令无伺求得其便者
史前文明吧 吧主偏袒纵容 轮子 现在轮子贴占领主版
末法时期 修行的又一部大经 圆觉经 故名思议,圆满觉悟的大经大法。和楞严经,金刚经,法华经同一宗旨,不同层面的描述觉性佛性。直接开释圆满觉悟的境界和修持渐次 此经功德如下 善男子。是经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所说。三世如来之所守护。十方菩萨之所归依。十二部经清净眼目。是经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亦名修多罗了义。亦名秘密王三昧。亦名如来决定境界。亦名如来藏自性差别。汝当奉持。 善男子。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渐次增进至于佛地。善男子。是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亦摄渐修一切群品。譬如大海不让小流乃至蚊虻及阿修罗饮其水者皆得充满。 善男子。假使有人纯以七宝积满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不如有人闻此经名及一句义。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千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不如有人宣说此经分别半偈。善男子。若复有人闻此经名信心不惑。当知是人。非于一佛二佛种诸福慧。如是乃至尽恒河沙一切佛所种诸善根闻此经教。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其身心令生退屈。 尔时会中。有火首金刚摧碎金刚尼蓝婆金刚等八万金刚并其眷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若后末世。一切众生。有能持此决定大乘。我当守护如护眼目。乃至道场所修行处。我等金刚自领徒众晨夕守护。令不退转。其家乃至永无灾障。疫病销灭。财宝丰足常不乏少 尔时大梵天王二十八天王并须弥山王护国天王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护是持经者。常令安隐心不退转 尔时有大力鬼王名吉盘茶。与十万鬼王。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护是持经人。朝夕侍卫令不退屈。其人所居一由旬内。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当使其碎如微尘。
赞叹吧主, 广学多闻,继承传统慧命 在下 一定会来多多学习
关注史前文明吧,修行日记吧 此二吧聚集人数居多,发帖有点规模
唐朝的菩萨 (四十二 戊申) 泗洲大士僧伽诏入宫供养。度惠俨惠岸木叉三人为侍者。帝亲书所居寺额曰普光王。未几迁止荐福寺。明年京畿旱。有旨命大士致雨。僧伽以瓶水散洒。即有浓云自所居而涌大雨倾注。又明年二月示寂。寿八十有三。神采如生。敕就荐福寺塑身建塔。即秽气满城。帝炷香祝之。许送归淮。言讫异香郁然。倾都叹异。遂奉全身归泗洲普光王寺建塔。帝尝问法云公万回曰。僧伽何如人。对曰。观音大士化身耳。神化事迹具如蒋颖叔所著传。大师自西国来。唐高宗时至长安洛阳行化。历吴楚间手执杨枝混于缁流。或问。师何姓。即答曰。我姓何。又问。师是何国人。师曰。我何国人。寻于泗上欲构伽蓝。因宿州民贺跋氏舍所居。师曰。此本为佛宇。令掘地果得古碑云。香积寺。即齐李龙建所创。又获金像。众谓然灯如来。师曰。普光王佛也。因以为寺额云。乾符中谥证圣大师
【投诉吧主】13-10-26◆ 修行日记吧 吧务滥用职权,损人利己. 任意根据.自己喜好 删贴,封禁。 不按吧规做事 。 自己鼓动人发了 发了很多 轮子故事贴,攻击佛教,基督教 ,不准人暗示 提及 此功 希望 百度 取消这三个 轮子 大吧主 证据 http://tieba.baidu.com/p/2664033324 http://tieba.baidu.com/p/2664033324
佛教的盛事,翻译,制度等 1 楼敬佛法僧 三宝
有承认自己有病的么?身心有病。 学佛为医病,颠倒的病
心存善念吧其实很专深 心存善念吧其实很专深
修行者不是为了求好处,要面子修行,是为了了生死大事。 不疑不悟,理事对照,时刻印证。
我根本不存在,我是五阴和合,四大缘聚 世人都被我骗了。我无常,苦,空。有生有灭,变化不停。
吧友列举点日本人的“好处”就可以了,无需多扯。 日本国媚外 ,被老美一样的强国收拾就木有脾气了。
释万行禅师是有故事的传奇人物。大家应该关注下 如题
@横恋幕 你是日本人不?来中国留学的? @横恋幕
佛家气功的修行者 李之楠大德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log.sina.com.cn%2Fs%2Fblog_3fbc1b2e01019ady.html&urlrefer=66b475809011816aafa56072f65cf645
天涯 火贴 ,作者牛爬坡的"我经历的鬼神故事" 作者湖北人,从通灵者到佛教修行者的真实生活经历
佛教的大法,心有多大,佛有多大 大佛顶首楞严万行修证了义经。
中国佛教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read.goodweb.cn%2Fnews%2Fnews_more.asp%3Fpage%3D1%26word%3D%26lm%3D%26lm2%3D961%26lmname%3D%26open%3D_blank%26n%3D%26hot%3D0%26tj%3D0&urlrefer=c07be19e4ec5708f82a5e4efff7d9066
李翱 复性书 李翱作复性书。其一曰。人之所以为圣人者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情之所为也。情既昏性斯匿矣。非性之过也。七者。循环而交来。故性不能统也。水之浑也其流不清。火之烟也其光不明。非水火清明之过。沙不浑流斯清矣。烟不郁光斯明矣。情不作性斯统矣。性者天之命也。圣人得之不惑者也。圣人者岂无情耶。圣人者寂然不动。不往而到。不言而信。不耀而光。制作参乎天地。变化合于阴阳。虽有情也未尝有情也。然则百姓者岂其无性耶。百姓之性与圣人之性弗差也。虽然情之所昏交相攻。未始有穷。故虽终身而不自睹其性焉。火之潜于山石林木之中。非不火也。江河淮济之末流而泉于山。非不水也。石不敲木弗磨。则不能烧其山林而燥万物。泉之源弗疏。则弗能为江为河为淮为济。东汇大壑浩浩汤汤为弗测之深。情之动弗息。则弗能复其性而烛天地为不极之明。是故诚者圣人之性也。寂然不动广大清明。照乎天地。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行止语默无不处极也。复其性者。贤人循之而不已者也。不已则能归其源矣。圣人知人之性皆可以循之其不息而至于圣也。故制礼以节之。作乐以和之。安于仁乐之本也。动而中礼之本也。故在车则闻和鸾之声。行步则闻佩玉之音。无故不废琴瑟。视言行循礼法而动。所以教人忘嗜欲而归性命之道也。道者至诚而不息也。至诚而不息则虚。虚而不息则明。明而不息则照天地而无遗。非他也。此尽性命之道也。哀哉。人人可以及于此。莫之止而不为也。不亦惑耶。昔者圣人以传于颜子。颜子得之拳拳不失。不远而复。其心三月不违仁。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其所以未到圣人者一息耳。非力不能也。短命而死故也。其余升堂者。盖皆传也。一气之所春。一雨之所膏。而得之者各有浅深。不必均也。曾子之死也。曰吾何求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斯正性命之言也。子思仲尼之孙。得祖之道。述中庸四十九篇。以传于孟轲。孟轲曰。我四十不动心。轲之门人达者。公孙丑万章之徒。盖传之矣。遭秦焚书。中庸之弗焚者一篇有焉。于是此道废阙。其教授者唯节文章句。威仪击剑之术相师焉。性命之源则吾弗能传矣。道之极于剥也必复。吾自六岁读书。但为辞句之学。志于道者四年矣。与人言之。未尝有是我者也。南观涛江入于越。而吴兴陆参存焉。与之言。陆参曰。子之言尼父之心也。东方有圣人焉。不出乎此也。西方有圣人焉。亦不出乎此也。唯子行之不息而已矣。呜呼性命之书虽存。学者莫能明。是故皆入于庄列老释。不知者谓夫子之徒不足以穷性命之道。信之者皆是也。有问于我我以吾之所知传焉。遂书于书。以开诚明之源。而阙绝废弃不扬之道。几可以传。于是命曰复性书。以治乎心以传乎人。於戏。夫子复生不废吾言矣。
修行者的起点,如何报四重恩
本吧的缺点,大量转载故事,谈心性不实在,几乎空谈,谈炼打坐辅 本吧现在定位模糊
关于神的问题,为什么传统三家有共同点,不重视神 儒家,敬鬼神而远之,道家,四大无有神大。道大,天大,地大,人大。不讲神,炼神最后还虚。佛家,皈依三宝,佛法僧,佛是人,觉悟者,非神。
解冻了? 解冻了?
论语 解读 《论语》系孔门诸贤描述儒圣孔子大道的精微大作,孔门诸生从生活层面的记录孔子和孔门诸贤的 五经六艺的传授情况,生动反映面面俱到的儒家实用的修身,持家,平治天下经世理论的要点和当时的修学风情。如同史书般的再现中国文化中流砥柱之诸子百家中儒家的开宗明义的开端历程,群贤盛况。
我被山寨,网络哥时兴
转抗战中阵亡的国军高级将领和在华毙命的日军高级将领 http://tieba.baidu.com/p/2601641498
又见 形神全灭 rt, 形神全灭真的不够恐怖, 列子如是记载
九一八 之后的中秋 ,难得珍惜,哀悼先人
纪念 九一八 ,纪念中华民族的苦难 祈愿 我族不再有刀兵大劫 ,不在有战乱流离。
中国 维摩禅 代表人物 (癸丑) 大通五年。义乌双林大士者。姓傅氏名翕法号善惠。年十六纳刘氏女妙光为室。生二子普建普愿。尝有西域沙门嵩头陀者。见大士曰。吾与汝毗婆尸佛所同发誓。今兜率宫衣钵现在。何日当归。因命临水观其影见圆光宝盖。大士笑谓之曰。炉鞴之所多纯钱。良医之门足病人。度生为急何思彼乐乎。居无几常见释迦金粟定光三如来放光袭其身。大士喜曰。吾得首楞严三昧。即舍田宅及卖妻子。得钱五万以设法施会。遂于松山之顶。因双梼树创寺而居。故名 双林。日自营作夜则行道。有偈云。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复一日于山顶。绕连理双树行道。感七佛相随。释迦前引维摩接后。唯释尊频顾大士共语。由是异迹日显。是年正月十五日。遣弟子傅暀致书于朝。其辞曰 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惠大士。白国主救世菩萨。今欲修上中下善悉能受持。其上善略以虚怀为本。不著为宗。无相为因。涅盘为果。其中善略以治身为本。治国为宗。天上人间果报安乐。其下善略以护养众生胜残去杀普令百姓皆禀六斋。今闻皇帝崇法欲申论义未遂襟怀。故遣弟子傅暀告白。暀投书太乐令何昌。昌曰。约法师犹置启。翕是国民。又非长老。殊无谦卑。岂敢进达。暀烧手御路。昌乃驰往同泰寺询皓法师。劝速呈。二月十一日进书。帝览之。遽遣诏迎。既至。帝问曰。从来师事何人。答曰。从无所从。来无所来。师事亦尔。昭明太子问大士。何不论义。答曰。菩萨所说非长非短非广非狭非有边非无边如如正理。复有何言。帝曰。何为真谛。答曰。息而不灭。帝曰。息而不灭。此则有色。有色故钝。如此则居士未免流俗。答曰。临财无苟得。临难无苟免。帝曰。居士大识礼。答曰。一切诸法不有不无。大千世界所有色像莫不皆空。百川丛注不过于海。无量如法不出真如。如来何故于三界九十六道中独超其最。视一切众生有若赤子。天下非道不安非礼不乐。帝默然。大士辞退。异日帝于寿光殿讲金刚经。圣师云。大士能耳。帝即召大士。大士对帝执拍板讲经。唱成四十九颂。遂还双林。至陈太建元年四月将示寂。谓其徒曰。此身甚可厌恶。众苦所集。要在护持三业精勤六度。若堕地狱卒难得脱。常须忏悔。又曰。吾灭已不得移寝床。七日当有法猛上人持像及钟来镇于此。弟子问。既归寂后形体如何。曰山顶焚之。问若不遂复何如。曰勿用棺敛。但累甓为坛移尸于上。屏风周绕绛纱覆之。上建浮图随意安立。又问诸佛灭度时皆说功德。师之发迹可得闻乎。曰。我从第四天来为度汝等次补释迦。故大品云。有菩萨从兜率天来。诸根猛利疾与般若相应。即吾身是也。言讫跏趺而逝。寿七十有三。至七日上人法猛果持织成弥勒像及九乳钟来镇龛所。须臾不见。大士道具十余事。晋天福中钱王发塔取灵骨十有六片。皆紫金色。并道具。就府城南建龙华寺。塑像安置。大士尝著心王铭一篇。其辞曰 观心空王。玄妙难测。无名无相。大有神力。能灭千灾。成就万德。体性虽空。能施法则。观之无形。呼之有声。为大法将。心戒传经。水中盐味。色里胶青。决定是有。不见其形。心王亦尔。身内居停。面门出入。应物随情。自在无碍。所作皆成。了本识心。识心见佛。是心是佛。是佛是心。念念佛心。佛心念佛。欲得早成。戒心自律。净律净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心性虽空。贪嗔体实。入此法门。端坐成佛。到彼岸已。得波罗蜜。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心明识佛。晓了识心。离心非佛。离佛非心。非佛莫测。无所堪任。执空滞寂。于此漂沈。诸佛菩萨。非此安心。明心大士。悟此玄音。身心性妙。用无能改。是故智者。放心自在。莫言心王。空无体性。能使色身。作邪作正。非有非无。隐显不定。心性虽空。能凡能圣。是故相劝。好自防慎。刹那造作。还复漂沈。清净心智。如世黄金。般若法藏。尽在身心。无为法宝。皆浅非深。诸佛菩萨。了此本心。有缘遇者。非去来今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弥勒菩萨和释迦世尊的师徒起源 本缘部佛经 大正藏 0183
即将公布 老鲁 违背论法大罪过失,老鲁最不课恕,等待销毁 被一一公布之
华严大经 与 华严宗 开端瑞应 (乙未) 改证圣。九月又改。天册万岁 (二十七) 是岁则天加号天册金轮圣神皇帝。作七宝。复闻于阗国梵本华严大经。即遣使奉玉帛往求之。并请彼国善梵学者一人。随经以来。于是于阗主以实叉难提(此云喜学)妙华严宗旨遣赴命。则天见之大悦。诏入大遍空寺。同三藏菩提流志法师神测玄景复礼等翻译华严。则天时幸其寺。亲施供馔焉。至圣历二年十月八日功毕。成八十卷 (二十八) 天册万岁元年。诏沙弥康法藏于太原寺。开示华严宗旨。方绪经题感白光昱然自口而出。须臾成盖。停空久之。万众欢呼叹异。都讲僧恒奏其事。则天悦。有旨命京城十大德为藏授满分戒。赐号贤首。诏入大遍空寺参译经
禅宗 的真实 历史 (二十二) 初祖菩提达磨大师。天竺南印度国香至王第三子也。王薨师出家。遇二十七祖般若多罗付以大法。因问。我既得法。宜化何国。多罗曰。汝得法已。俟吾灭度六十余年。当往震旦国阐化。曰彼有法器堪继吾宗。千载之下有留难否。多罗曰。汝所化方。得菩提者不可胜数。吾灭度后彼有劫难。水中文布善自降之。汝至时南方不可久留。听吾偈曰。路行跨水复逢羊。独自凄凄暗度江。日下可怜双象马。二株嫩桂久昌昌。复演八偈。皆预为谶。至多罗示寂。师演化本国。会其侄异见王者轻毁三宝。师遣其徒波罗提。微现神力摄化归正。师以震旦缘熟即别其众。而异见王枉驾见师。曰告之曰。当勤修福行护持三宝。吾去非晚一九即回。王泣曰。叔既有缘在彼。非吾所留。唯愿不忘父母之国。事毕早回。遂具大舟实以众宝。王躬率臣僚送至海滨。师同商驭舟达于南海。广州刺史萧昂馆之。以表闻奏。有诏迎见。师入朝。帝问。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师曰。并无功德。帝曰。何以并无。师曰。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虽有非实。帝曰。何谓真功德。师曰。净智妙明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于世求。帝曰。何为圣谛第一义。曰廓然无圣。帝曰。对朕者谁。曰不识。帝不省玄旨。师迟留数日。遂度江之魏。止于嵩山少林寺。终日壁观而已。有僧神光者。因神人发起来见师。师端坐不顾。会天大雪。光立雪中。至积雪过膝。师悯而问曰。汝久立雪中。求何事耶。光曰。唯愿大慈开甘露门广度群品。师曰。诸佛无上妙道旷劫难逢。岂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光闻诲励喜不自胜。即以利刀自断左臂置于师前。师曰。诸佛最初求道重法忘身。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矣。光承其言即易名惠可。复问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师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曰。我心未宁。乞师与安。师曰。将心来与汝安。可曰。觅心了不可得。师曰。与汝安心竟。久之为可等略辨大乘入道四行。其辞曰
梦里童年 -我的回忆 一晃30余年,已到中年。经历过的,或许你我都同样感受过,在这个国家的巨变中,30年的巨大的变化带来的人生经历的冲击。
末法时期仍然能度人的佛教 0397 大方等大集经 月藏分第十二分布阎浮提品第十七 尔时世尊告月藏菩萨摩诃萨言。了知清净士。若我住世诸声闻众。戒具足。舍具足。闻具足。定具足。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知见具足。我之正法炽然在世。乃至一切诸天人等。亦能显现平等正法。于我灭后五百年中。诸比丘等。犹于我法解脱坚固。次五百年我之正法禅定三昧得住坚固。次五百年读诵多闻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多造塔寺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斗诤言颂白法隐没损减坚固。了知清净士。从是以后于我法中。虽复剃除须发身着袈裟。毁破禁戒行不如法假名比丘。如是破戒名字比丘。若有檀越舍施供养护持养育。我说是人犹得无量阿僧只大福德聚。何以故。犹能饶益多众生故。何况我今现在于世。 譬如真金为无价宝。若无真金银为无价。若无银者鋀石无价。若无鋀石伪宝无价。若无伪宝赤白铜铁白镴铅锡为无价宝。如是一切诸世间中佛宝无上。若无佛宝缘觉无上。若无缘觉罗汉无上。若无罗汉诸余圣众以为无上。若无圣众得定凡夫以为无上。若无得定净持戒者以为无上。若无净戒污戒比丘以为无上。若无污戒剃除须发身着袈裟名字比丘为无上宝。比余九十五种异道最尊第一。应受世供为物福田。何以故。能示众生可怖畏故。若有护持养育安置是人。不久得住忍地
如来穷尽宇宙真理了么? 从佛的名号分析: 佛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十个名号. 其中正遍知,无上士,外加一切智者,天中天等名号,佛的觉悟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阿袽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 无上菩提等,从这些可以看出如来已经是穷尽宇宙的真理. 释迦如来在入灭前说,如来已经说尽了一切真理.如<佛遗教三经>所说 阿免楼驼虽说此语,众中皆悉了达四圣谛义。世尊欲令此诸大众皆得坚固,以大悲心,复为众说:「汝等比丘,勿怀悲恼,若我住世一劫,会亦当灭。会而不离,终不可得。自利利他,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无所益。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自今以后,我诸弟子,展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是故当知,世皆无常,会必有离,勿怀忧恼,世相如是。当勤精进,早求解脱;以智慧明,灭诸痴暗。」 从这里看出如来早就做好了历史的安排."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 说明佛法永远是行的, 就看众生自己行不行了.现在还能看到高僧大德显示出来的神德.如本焕老和尚,索达吉堪布,印顺法师, 慧净法师,海涛法师,济群法师,南怀瑾先生,叶曼先生 ...... 从佛的经法看 有<楞严经><圆觉经><法华经><大涅盘经>……很多经典可以严谨证明
不用修行即能成就的大法 中有教授解脱密法。 破瓦法
练坐打车的故事 马祖成道的典故
为什么删帖?奇怪 为什么删帖?奇怪
吧规在哪里呢,怎么从来没学习过。也没见过真身。 吧规在哪里呢,怎么从来没学习过。也没见过真身。
百度贴吧管理相关人员 这几个月的现象也都够了吧,放闸给申请吧主吧,你们真的想一直纵容包庇轮子这样无秩序恶搞。如果这样一直下去,我们准备搜集证据投诉到相关部门,通过他们来整顿贴吧。
道德经 方便点读索引 http://tieba.baidu.com/p/2500939768 道德经第一章 众妙之门 http://tieba.baidu.com/p/2510482453 道德经第二章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http://tieba.baidu.com/p/2510513918 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贤 http://tieba.baidu.com/p/2510531337 道德经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http://tieba.baidu.com/p/2510549829 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 http://tieba.baidu.com/p/2512471724 道德经第六章 谷神不死 http://tieba.baidu.com/p/2514860563 道德经第七章 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http://tieba.baidu.com/p/2519152670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 http://tieba.baidu.com/p/2519173810 道德经第九章 功遂身退,天之道 http://tieba.baidu.com/p/2521106524 道德经第十章 能无为乎 http://tieba.baidu.com/p/2523358675 道德经第十一章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http://tieba.baidu.com/p/2525649335 道德经第十二章 为腹部为目 http://tieba.baidu.com/p/2530226599 道德经第十四章 道纪 http://tieba.baidu.com/p/2532013937 道德经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 http://tieba.baidu.com/p/2534994697 道德经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http://tieba.baidu.com/p/2536111453 道德经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 http://tieba.baidu.com/p/2538144256 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http://tieba.baidu.com/p/2540664389 道德经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 http://tieba.baidu.com/p/2542535696 道德经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http://tieba.baidu.com/p/2547314937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http://tieba.baidu.com/p/2546710316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 http://tieba.baidu.com/p/2548891846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http://tieba.baidu.com/p/2553081611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有道者不处 http://tieba.baidu.com/p/2553107091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http://tieba.baidu.com/p/2555354347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http://tieba.baidu.com/p/2557885392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袭明,要妙 http://tieba.baidu.com/p/2560078919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常德 http://tieba.baidu.com/p/2563881107 道德经第二十九章 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http://tieba.baidu.com/p/2563910269 道德经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http://tieba.baidu.com/p/2566462133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兵者,不祥之器 http://tieba.baidu.com/p/2568587628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 http://tieba.baidu.com/p/2570405579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http://tieba.baidu.com/p/2573032738 道德经第三十四章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
有 对附佛外道了解的 同修木有? 如是
佛法的修行--佛说八大人觉经 佛说八大人觉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唯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唯慧是业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冤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盘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转贴:【转】悉数世界上最为奇葩的一些军队_中国吧_百度贴吧 【转】悉数世界上最为奇葩的一些军队 http://tieba.baidu.com/p/2567529926 百度--您的访问出错了 内容来自:http://tieba.baidu.com/p/2567529926#0-tieba-1-77747-7eff13ea8df1a334a227e1223f8d0dd3
转贴:【转】悉数世界上最为奇葩的一些军队_中国吧_百度贴吧 百度--您的访问出错了 内容来自:http://tieba.baidu.com/p/2567529926#0-tieba-1-64923-7eff13ea8df1a334a227e1223f8d0dd3
佛教的精神与特色 诸佛教法宗旨: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度一切苦厄 佛来教人的自觉觉人的圆满大法正是如此,这才是佛的教,寺庙只是出家僧人的修行家园,是外表,核心就是这样的佛法。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oruo.goodweb.cn%2Fbooks2%2F1114.htm&urlrefer=54cf55cd0e89842f7a0f622d5ed18dcb 欢迎了解《佛教的精神与特色》 写于1971年台湾中国文化复兴之际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fomen123.com%2Ffo%2Ffojiao%2Ffojiao%2F7166.html&urlrefer=509231575aac6f5ecaf65febf418173c ) 以下内容均来自这本书: 佛教的特色 第一、佛是人而不是神 第二、佛是真平等者 第三、佛不是生而知之者 第四、佛教不承认有顽劣不可教化的人 第五、佛不是独一无二的,人人皆可成佛 第六、佛教不承认有创造万物的神 第七、佛法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 第八、佛法是入世的 第九、佛教没有排他性 第十、佛教是民主和自由的 …… 在各种宗教经典中,时常记载神因人的不听话而震怒的故事,处罚的方式包括用惨绝人寰的洪水来淹没人类;用瘟疫来杀害人类。 在佛教经典里,绝对找不到佛会发怒的记载,更不会有这种残酷、无情的处罚方式。在佛四十九年的教化中,弟子们所看到他们的导师,总是和颜悦色,慈悲安详的,他对好人如此,对坏人也是如此。 佛对自己所说的道理,绝不强迫弟子们接受,他鼓励他们怀疑发问。一直到他八十岁在婆罗双树间即将临终时,仍然谆谆地教诲,一再地垂询弟子们还有没有疑问。 佛说:“大疑才有大悟,小疑只有小悟,不疑就永远不悟。” 佛也在最后的遗教时说:“我没有想过你们弟子是我的,众生是我的……我不过是你们当中的一个,常常和你们大家在一起。……我从不压迫别人,也不会要人来服从我。”这是多么慈祥,多么感人的遗教啊! 佛教这种准许以及鼓励教徒对教主本身所说的道理自由怀疑发问,进而深入探讨的精神,我想是举世无双的吧? 朋友们,真理是不容许强迫别人接受的,勉强人去接受他所不了解的,或他所不喜爱的,那是政治而不是宗教。真理只有在民主、自由的前提下,反复地思辨,才能更加地显出它的精神和价值。 而在全世界的宗教中,只有佛教的教主与经典是允许被怀疑、讨论和追究的。 欢迎有研究精神、有独立自主人格、有智慧聪明的同学们来研究佛法,佛教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迎新)
佛经里面 末劫及 修证办法 末劫 大众及阿难 旋汝倒闻机 反闻闻自性 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 此是微尘佛 一路涅盘门 过去诸如来 斯门已成就 现在诸菩萨 今各入圆明 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 我亦从中证 非唯观世音 诚如佛世尊 询我诸方便 以救诸末劫 求出世间人 成就涅盘心 观世音为最 自余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舍尘劳 非是长修学 浅深同说法 顶礼如来藏 无漏不思议 愿加被未来 于此门无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难 及 末劫沈沦 但以此根修 圆通超余者 真实心如是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身心了然,得大开示。观佛菩提及大涅盘。犹如有人因事远游,未得归还,明了其家所归道路。普会大众,天龙八部,有学二乘,及诸一切新发心菩萨,其数凡有十恒河沙,皆得本心,远尘离垢,获法眼净。性比丘尼闻说偈已。成阿罗汉。无量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阿难整衣服,于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欲益未来诸众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我虽未度,愿度 末劫一切众生。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如汝所问安立道场,救护众生 末劫沈溺。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唯然奉教。 …… 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虚妄。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 末劫中开示未学。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万亿倍,如是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阿难。若有众生,能诵此经,能持此咒,如我广说,穷劫不尽。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无复魔业。佛说此经已。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及诸他方菩萨二乘,圣仙童子,并初发心大力鬼神,皆大欢喜,作礼而去。 <楞严经>
鲁智深你白忙了,自己作践自己,事实能随你一己之愿
庄严 圣寺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