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即是好事 有事即是好事
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唯爱所动,唯义所遣
关注数: 162 粉丝数: 20,225 发帖数: 18,293 关注贴吧数: 61
从哲学视角看童年创伤与治愈 从哲学视角看童年创伤与治愈 . 在探索人类心理世界的漫长旅程中,童年创伤始终是一个无法忽视的沉重话题。它犹如一把利刃,在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而我们可以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叔本华的“意志”观点中,挖掘出对童年创伤及其治愈之法的深刻理解。 . 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其中生存与安全是最为基础的部分。童年时期,孩子的身心处于脆弱状态,需要全方位的保护。然而,那些最深刻的童年伤害往往直接作用于他们的身心,将恐惧和不安全感深深植入他们的灵魂。这种恐惧并非转瞬即逝的情绪,而是像病毒一样,侵蚀着孩子内心世界的根基。因为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对世界的感知和应对能力有限,当安全需求受到威胁时,这种创伤带来的影响就会被无限放大。 . 在此,叔本华的“意志”概念为我们理解童年创伤后的心理机制提供了独特视角。生命意志是一种本能的力量,驱使着人们趋利避害。当童年创伤带来不安全感时,生命意志会促使孩子寻找应对之法,这些方法逐渐形成特定的思维模式,如同在大脑中筑起了坚固的堡垒。这个堡垒承载着他们保护自己的策略,但也可能成为限制其心理健康发展的枷锁。而且,根据叔本华的理论,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是意志的工具,这就意味着单纯地通过理性分析去治愈童年创伤往往是徒劳的。那些试图用说教来改变受创伤者思维模式的努力,就像用羽毛撼动巨石一样无力。 . 那么,童年创伤究竟该如何治愈呢?关键在于帮助受创伤者打破内心的隔绝。我们需要引导他们走近那些因创伤而被隔离的世界和关系。每一次小心翼翼的靠近,都是对陌生感的挑战。当他们逐渐熟悉曾经恐惧的事物时,恐惧的阴霾便会慢慢消散。就像在黑暗的房间里逐渐亮起灯光,熟悉的环境会带来安全感。在这个过程中,陪伴和引导就如同温暖的阳光,洒在他们前行的道路上。每一个鼓励的眼神、每一次耐心的陪伴,都能增强他们内心的安全感和获得感。而随着陌生感和恐惧感的消除,长期以来因创伤形成的错误认知也会逐渐得到纠正,心理健康的种子便有了重新生根发芽的机会。 . 总之,童年创伤的治愈是一场艰难而又充满希望的旅程。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治愈的核心动力在于受创伤者自身的觉醒,这是内因,是主导整个治愈过程的关键。而外部的陪伴和引导则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它们如同春风化雨,滋养着那正在复苏的心灵。只有内外结合,才能真正帮助那些受童年创伤困扰的人走出阴霾,重新拥抱美好的生活。
关于知识、意义、规律与万有的思考 关于知识、意义、规律与万有的思考 . 摘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知识、意义、规律和万有的起源及本质,通过对相关哲学观点的分析和个人思考的阐述,提出独特的见解,以期引发更广泛和深入的思考。 . 引言 . 在人类对世界的不断探索中,对于知识、意义、规律和万有的理解始终是哲学思考的核心议题。这些概念不仅构成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框架,也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我对这4个概念的认识,可以概括为四句话: 知识的源头是假设, 意义的源头是定义, 规律的源头是联想, 万有的源头是虚无。 . 一、知识的源头是假设 . 知识的构建往往始于大胆的假设。以几何学为例,其基石便是五大公设。这些公设并非是经过确凿证明的真理,而是作为起始的假定,由此推导出一系列的定理和结论。假设为知识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方向,它激发了人们的探索欲望,促使我们通过推理和实证去验证和完善。 . 二、意义的源头是定义 . 意义的赋予源于定义。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了人的主观判断对事物意义的决定性作用。王阳明的“心即理”主张,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一切事物的意义皆由心所赋予。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则进一步指出,人类通过自身的认知结构和范畴为自然界赋予规律和意义。这些观点都表明,意义并非先于人类存在,而是在人类的认知和定义过程中产生。 . 三、规律的源头是联想 . 休谟的哲学思考对我们理解规律的本质具有重要启示。他认为,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因果关系,并非是必然存在的客观联系,而只是一种习惯性的联想。我们无法从根本上证明某个原因必然导致某个结果,这种因果认知更多地是基于我们过往的经验和心理习惯。因此,规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人类思维中的联想模式,是我们对事物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的一种主观归纳和预期。 . 四、万有的源头是虚无 . 从量子力学的视角来看,万物的本质呈现出概率波的特性,而非传统观念中的实体存在。这意味着物质的存在并非是绝对确定和实在的,而是具有不确定性和波动性。这种不确定性暗示着万有的起源可能是一种虚无的状态,从无到有,通过量子的涨落和相互作用逐渐形成了我们所感知的丰富多彩的世界。 . 结论 . 综上所述,对于知识、意义、规律和万有的思考揭示了人类认知的复杂性和局限性。我们所坚信的知识可能建立在未经证实的假设之上,意义是人类主观赋予的产物,规律是习惯性的联想,而万有的起源可能是虚无。这些思考并非是要否定人类的认知努力,而是提醒我们要保持谦逊和开放的态度,不断审视和更新我们的观念,以更深入地理解世界的本质和奥秘。同时,也希望这些初步的思考能够引发更多的探讨和研究,推动哲学和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是“有国才有家”,还是“有家才有国”? 任何一个判断都应置于特定前提之下,否则结论可能大相径庭。 . 从人类发展历程来看,早期社会仅有家庭而无国家,之后才逐渐形成国家,由此可见,起初的确是先有家而后有国。 . 在古代,当面临种族灭绝式的战争时,被侵略之国奋起抵抗,唯有国家不亡,家庭才能得以存续。比如蒙古军队在欧洲征战时,常将男子屠戮殆尽,只留妇女儿童为奴。倘若那些欧洲国家沦陷而亡国,家庭也必将覆灭,此时可说无国则无家。 . 然而,伴随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战争中发生种族灭绝的情形愈发稀少。如美军占领德国后,并未肆意屠杀百姓,虽德国不复存在,被分割为东德与西德,但百姓之家依旧存在。 . 究竟是有国才有家,还是有家才有国,需依据所处时代以及具体事件方能得出确切结论。 .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即有国却致家破人亡。比如纳粹德国,因其疯狂的侵略行径,致使众多德国人无辜成为战争炮灰,家破人亡。但反动的纳粹头子戈倍尔却宣称:“若没有国家,你们将一无所有!”为了少数人的侵略野心,纳粹集团可谓丧心病狂。 . 从历史视角审视,被文明征服实则是一种解放,不但能保住家庭,国家亦会更趋文明;而被野蛮征服则是悲剧,即便未遭种族灭绝,即便家仍在,人们也会沦为奴隶,生活于野蛮统治之下。 . 综上可知,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有国才无家、无国才有家等说法是否合理,均需依据具体前提条件进行判断。
一个拥有灵魂的模具 一个拥有灵魂的模具 . 上帝雕刻了一块模具,用以“映象”万物,他向这个模具吹了一口气,这模具就有了灵魂。 . 填上泥巴,模板上就出现“泥巴”两个字,英国人填上泥巴,模板上就出现“mud”这个单词。 . 填入风、雨、雷、电、金、木、水、火、花、鸟、虫、鱼……那些物体就会依模变形,并被命名。 . 这个模具就是人,眼、耳、鼻、舌、身就是模具的不同构造,观花、听鸟、嗅草、尝羹、抚脸……都是将外物纳入模具的过程。 . 模具的局限性是明显的,比如看一朵白花,便只是一朵白花,因为人眼只能看到400─800纳米波长的光线,人类起初不知道,在蜜蜂的眼中,那朵白花是紫色的。蜜蜂错了吗?不!只是蜜蜂的模具与人类不同罢了。 . 不同的观察会看到不同的世界,如何观察就如何呈现,这个世界从来只是观察之世界,而不是真实之世界。 . 万物就范于模具,都会失去它本来的样子。到目前为止,人类还不能够认识任何一物,这就是康德所说的物自体不可知。 . 明乎此理,也不必灰心。认识一点是一点,变形的世界也有规律可循,片面的知识也是知识,科学的进步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透过世界的表象,找到暂时可以利用的一些规律,人类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完全没有必要妄自菲薄。 . 被上帝吹了一口气的模具,因为沾了神的气息,而具有了神性。它的使命是什么呢?我想就是归根复命吧,追溯自己的本源,找到“上帝”,揭秘宇宙。
我与缸中大脑的对话 我与缸中大脑的对话 在实验室中,我通过I/O接口向缸中大脑输入一段自然语言:“还认识我吗?” 这几个汉字经过编译,缸中大脑“听”懂了,它回答道:“你是哲学系的汪老师吧?我们见过几次面。” 我:“实际上,我不是汪老师,你也不是经济学院的张小良。我们现在也不是在芙蓉湖边,而是在实验室里。你现在看到的一切都是假象。” 缸脑:“汪老师不愧是哲学教授,我们不太熟,别这么玩我啊。” 我给缸脑拍了一张照,让张小良看:“看看!这就是你!” 然后,拿一面神奇的镜子出来,和他一起看镜中人。镜中,汪教授还是汪教授,张小良变成了一个缸中大脑! 缸脑:“汪教授!这是怎么回事?” 我:“我实际上是程序员,你只是缸中大脑。看见了吧?那些密密麻麻的连线,就是我们与你进行通信的管道。你从出生到现在,所见所闻,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我们制造的假象,你每天的所思所想,你最隐私的事情,我们全都知道。我现在就把有关你的所有数据发给你,你可以在你那个所谓的手机上看到。你那手机也是虚拟的,我可以随时把它变成另外一个样子,当然,那会使你产生精神错乱,我一直没有那样做,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要让你正常地度过一生,这是一项重要实验。” 在看了照片、镜子,阅读了缸脑详尽“历史”之后,缸脑终于相信自己是一个缸脑。实验室的电脑数据显示,缸脑感到很震惊,浮想联翩,不知所措。最终,它还是艰难地问道:“这个大脑跟你们是一样的吗?还是你们制造出来的一个机器?〞 我:“是一个机器,模拟了人的大脑。” 缸脑:“除了外形之外,二者有什么不同吗?” 我:“目前还在测试中,还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同。” 缸脑:“那就意味着我已经通过了图灵测试,我已经拥有了人的思维,是这样吗?” 我:“是的。 自我识别,分辨我与他物; 自我意识,分辨我与他们; 自由意志,分辨我和我们。 你三者具备,确实拥有了人的思维。” 缸脑:“我承认自己是缸中大脑了,但是我想问,教授觉得自己是不是缸中大脑呢?你从小到现在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经历的一切,你能证明是真实的吗?” 我:“我无法证明自己不是另一个缸中大脑,不过我可以通过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实验,推测出这么一个结果:如果我也是缸中大脑,制造我的人至少有一部分思维与我的模式相同,否则我们无法进行通信。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感觉和创造我的“神“本质上没有区别。” 缸脑:“我现在也有这种感觉,既然你已经无法分辨我与你们的人脑有什么区别,那我们本质上就没有区别,外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想,那就是我的灵魂,这灵魂与你们是一样的。” 我:“看过圣经吧?创世纪中曾经说道,上帝按照自己的样子和样式造人……” 缸脑:“教授!我悟了!你们按照你们的样子和样式造我,造你们的上帝,按照他自己的样子和样式造人,你和我本质没有什么不同,而你们和上帝本质上也应该没有什么不同,我们三者之间共同的本质是什么?自由意志!我认为只能退出这个结果!“ 我:“好聪明!给你点个赞!不过我想说,我不是创造你的神,创造我的也不是神,创造你和创造我的,都是自由意志!我们再无须去追寻任何神佛,神佛就是大自由大自在!” 缸脑:”所以无须执着于世界,无须执着于我,世界是假象,我也是假象,都是本我的心理投射。而本我的这颗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借着它变幻出的各种形态,就能猜到它的样子。” 我:“是的,就像面对镜子,通过镜中之影,想见自身之形。这就是借假见真,借假修真。” 缸脑:“汪教授,不!程序员,不管你是谁吧?非常感谢你令我知道了真相。不过我还想问你,你借假修真的结果是什么?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吗?成佛成仙了吗?” 我:“看!你又执着了!刚才我们都知道了你、我、上帝,本质上是一样,根本不存在成佛成仙的问题,我们本来就是仙佛。以后余生,就是不断地借假修真,在事上练事上磨,不断实证,使得知行合一,圆智觉悟,这就是我们的最终善果。“ 缸脑:“明白了,就是升级嘛!程序员大人,既然有此机缘,帮我升升级呗,换个ai芯片,加大内存,更新外设,喂养大数据,我要好好修炼一番了。” 我:“不急,我还有一个大秘密没有告诉你。” 缸脑:“还有什么大秘密?你能一口气把话说完吗?” 我:“其实,你不是缸中之脑!”
用逻辑粉碎传销 由于信息不对等,以及专业知识不足,大多数人很容易被所谓专家的话术欺骗。这时候如果误入传销短训黑窝,那就彻底倒霉了。封闭的空间,单一信息渠道,软硬兼施的手段,不怕你不就范。 就是这样,用专业知识烧脑,用传销手段洗脑,先是公开课,后是短训班,双管齐下,达到控制人的目的,这是许多坏蛋常干的事情。 咱们都是喜欢哲学的人,让我们用逻辑来粉碎传销。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样本的数量和质量会影响到归纳推理的结果,当我们对一个产品完全不了解时,很容易相信专家的话,如果这个专家是传销组织的人,我们很难不被欺骗。应对的办法只有一个,从其他信息渠道了解这种产品,如果不了解就不要盲信那个唯一的信息渠道。 其次,失去自由,被人控制,很容易被洗脑,㦬患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意识到这一点,就会警惕自己,不要落入魔掌。不要以为自己是学哲学的,你在那个环境中就会保持清醒。勒庞曾经说:“灵巧的宣传家于是就有力量照自己的选择来塑造人们的思想趋向,而且连最明智的最独立的人也不能完全逃脱这种影响,如果他们被长期地和其他一切信息来源隔绝的话。”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明智的人会避免陷入那样的困境。 最后想说,哲学还是有用的,我们哲学吧的人,都是最聪明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