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即是好事
有事即是好事
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唯爱所动,唯义所遣
关注数: 162
粉丝数: 20,225
发帖数: 18,293
关注贴吧数: 61
临江仙 旧轨游思荒草逶迤长轨,锈痕深锁流年。当初喧闹久沉眠。 临江仙 旧轨游思 荒草逶迤长轨,锈痕深锁流年。当初喧闹久沉眠。忆中繁盛景,缥缈化云烟。 眼底春花绚丽,风中蝶影翩跹。徘徊似觅旧时欢。庄生今又梦,得此一盘桓。
偶感 总将红叶李,误作白樱花。 每岁皆如此,逢春便嗟呀。 同科不同属,同时绽芳华。 分别只在人,如来笑哈哈。
樱花落了 樱花落了 开花不及落花香,雪影霏霏天地扬。 料是人间知谢幕,倾情一舞奉春觞。
墙角玉兰 一 墙角幽阴沐晚光,花期纵误有奇香。 临风相对终无语,独品人间一味凉。 二 亭亭曼立倚青苔,素袂随风香暗来。 莫道深阴芳信晚,幽心只向一人开。
偶见白玉兰 偶见白玉兰 山溪转处蓦生光,一树娉婷逸淡香。 缟袂临风矜不语,沉吟月下理严妆。
花蹊 花蹊 堆云叠雪斗春妆,蝶舞蜂喧授粉忙。 惟有如今花下女,春心不欲付檀郎。
大岛樱开了 大岛樱开了 春寒每怕冻新芽,喜见红苞绽白花。 风起枝头飞霰雪,浮香掠影似年华。
初春即感 初春即感 身退何妨功未成,重来旧燕试新声。 花扶残雪临风笑,除却天阴皆是晴。
月K线 月K线 分时闪烁若流萤,多少心机映一屏。 日影匆匆为过客,月轮缓缓现真形。 盈亏有数循天道,涨落无常观海溟。 云卷云舒随自在,看他红绿化空灵。
我不喜欢听风景 蒙住我的眼睛, 向我转述风景, 我捂住了耳朵, 我不听我不听。
雪 翩然天外客,谪降若仙人。 勇历红尘劫,矜持白璧身。 九州清浊物,四海待新春。 愿共风中舞,自由随本真。
窗外当年新绿枝,夕阳孤影意迟迟。 何堪木叶纷飞处,正是文星陨落时。 梦竹翩然欣化蝶,慕天寂寞怅吟诗。 红笺铺就相思海,万里潮生天下痴。
有感于专家多年来反复订正某些汉字读音(如:一骑红尘之骑,坐骑 有感于专家多年来反复订正某些汉字读音(如:一骑红尘之骑,坐骑之骑,石径斜之斜等) 穷经皓首惑犹多,仰望书山叹奈何。 已惯雕虫矜小技,千年岁月任消磨。
提线木偶 二首.假合因缘有此身,戏虽为假泪为真。一生如戏谁操 提线木偶 二首 . 假合因缘有此身,戏虽为假泪为真。 一生如戏谁操控,台下人如台上人。 . 都是因缘假合身,莫言台下便真人。 无形丝线牵吾汝,各有悲欣历幻尘。
从哲学视角看童年创伤与治愈 从哲学视角看童年创伤与治愈 . 在探索人类心理世界的漫长旅程中,童年创伤始终是一个无法忽视的沉重话题。它犹如一把利刃,在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而我们可以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叔本华的“意志”观点中,挖掘出对童年创伤及其治愈之法的深刻理解。 . 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其中生存与安全是最为基础的部分。童年时期,孩子的身心处于脆弱状态,需要全方位的保护。然而,那些最深刻的童年伤害往往直接作用于他们的身心,将恐惧和不安全感深深植入他们的灵魂。这种恐惧并非转瞬即逝的情绪,而是像病毒一样,侵蚀着孩子内心世界的根基。因为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对世界的感知和应对能力有限,当安全需求受到威胁时,这种创伤带来的影响就会被无限放大。 . 在此,叔本华的“意志”概念为我们理解童年创伤后的心理机制提供了独特视角。生命意志是一种本能的力量,驱使着人们趋利避害。当童年创伤带来不安全感时,生命意志会促使孩子寻找应对之法,这些方法逐渐形成特定的思维模式,如同在大脑中筑起了坚固的堡垒。这个堡垒承载着他们保护自己的策略,但也可能成为限制其心理健康发展的枷锁。而且,根据叔本华的理论,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是意志的工具,这就意味着单纯地通过理性分析去治愈童年创伤往往是徒劳的。那些试图用说教来改变受创伤者思维模式的努力,就像用羽毛撼动巨石一样无力。 . 那么,童年创伤究竟该如何治愈呢?关键在于帮助受创伤者打破内心的隔绝。我们需要引导他们走近那些因创伤而被隔离的世界和关系。每一次小心翼翼的靠近,都是对陌生感的挑战。当他们逐渐熟悉曾经恐惧的事物时,恐惧的阴霾便会慢慢消散。就像在黑暗的房间里逐渐亮起灯光,熟悉的环境会带来安全感。在这个过程中,陪伴和引导就如同温暖的阳光,洒在他们前行的道路上。每一个鼓励的眼神、每一次耐心的陪伴,都能增强他们内心的安全感和获得感。而随着陌生感和恐惧感的消除,长期以来因创伤形成的错误认知也会逐渐得到纠正,心理健康的种子便有了重新生根发芽的机会。 . 总之,童年创伤的治愈是一场艰难而又充满希望的旅程。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治愈的核心动力在于受创伤者自身的觉醒,这是内因,是主导整个治愈过程的关键。而外部的陪伴和引导则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它们如同春风化雨,滋养着那正在复苏的心灵。只有内外结合,才能真正帮助那些受童年创伤困扰的人走出阴霾,重新拥抱美好的生活。
上班路上 上班路上 路畔枝头万片金,冬来依旧似秋深。 如今霜鬓应如是,剩有风骚作放吟。
如何证明人具有自由意志? 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吗?
湖,关于认知 湖 . 人的认知模式, 就像一个湖床, 而一个人拥有的知识, 就是湖床上的一片湖水。 . 水从哪个方向注入? 注入多少水量?水质如何? 决定了湖的大小、深浅、清浊…… . 我是湖床的一部分, 迎接四面八方的水, 它们有山上的溪流, 也有云儿带来的雨。 . 湖水清澈见底, 湖底的形状就是我本来的样子, 那些形状就像神秘的符文, 不知谁能破解? . 我只是一片小小的水域, 和所有的水域连成一片, 烟波浩渺,没有人能看到 整个湖床的形状。 . 全人类的知识就是整个湖, 在时间的长河中, 湖面在不断扩大。 伸展着它的空间。 . 无论湖面变成怎样的形状, 无论湖床的符文增加多少, 从我这片小小的水域, 也能够想象整个湖的未来。 . 我希望自己是湖心, 当湖水逐渐干涸, 哪怕只剩下一口水, 我仍然是一个湖。 . 当天外飞雨而至, 我的身边形成一个一个水坑, 我要告诉它们, 你们还有一个名字,叫湖。
如何观察就如何呈现如何认知就如何波动 如何观察就如何呈现 如何认知就如何波动
一切都是概率,一切皆有可能。只要积极测量和干预,波函数就会坍 一切都是概率,一切皆有可能。 只要积极测量和干预,波函数就会坍缩成经典粒子,让虚幻之物变成现实!
忽然发现三门问题与量子理论的惊人相似之处! 忽然发现三门问题与量子理论的惊人相似之处! . 在没有打开b门前, abc三门处于有车和无车的叠加态中,就像薛定谔的猫,不打开封闭的箱子时,那只猫处于生与死的叠加态中。 . 当打开了b门,波函数坍缩,确定那是一只羊!而有车的概率在这个时候降为0。 . 但是概率不会消失,只会转移。b门原先具有的1/3的胜率,叠加到了c门,使得c门的胜率增大到2/3。 . 在这个时候,可以把a门和c门当做又一次薛定谔的猫去猜,但是,虽然a门和b门都处于有车和无车的叠加态中,但是c门的有车概率却大于a门。 . 根据量子理论,物质的存在与状态具有概率性,都是概率波。选择概率较高的c门,波函数坍缩之后,出现车的概率是2/3,所以弃a门而选c门是明智的。 . 三门问题虽然表面上是一个简单的概率游戏,但它触及了概率论的一些核心概念,如条件概率和信息更新,这些概念在量子力学中同样至关重要。在量子力学中,当我们获取新的信息(如通过测量)时,我们同样需要更新对系统状态的描述,这与贝叶斯定理在三门问题中的应用有着相似的逻辑结构。
道德经第17章,很深刻! 老子这段话很牛: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 解读一下: 太上,不知有之,民重君轻之国也; 其次,亲而誉之,亲民之王国也; 其次,畏之,威压之国也; 其次,侮之,亡国之王国也;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塔西佗之陷阱也; 悠兮,其贵言,放松自然,不轻言干预也;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为而不恃,垂拱而治也。
阳明心学核心理念通俗解释 心即理:天理在心中。 格物致知:在心中挖呀挖呀挖,挖天理。 知行合一:挖的最好方法就是知行合一。 致良知:挖的目的是找到良知,完善道德。
关于知识、意义、规律与万有的思考 关于知识、意义、规律与万有的思考 . 摘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知识、意义、规律和万有的起源及本质,通过对相关哲学观点的分析和个人思考的阐述,提出独特的见解,以期引发更广泛和深入的思考。 . 引言 . 在人类对世界的不断探索中,对于知识、意义、规律和万有的理解始终是哲学思考的核心议题。这些概念不仅构成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框架,也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我对这4个概念的认识,可以概括为四句话: 知识的源头是假设, 意义的源头是定义, 规律的源头是联想, 万有的源头是虚无。 . 一、知识的源头是假设 . 知识的构建往往始于大胆的假设。以几何学为例,其基石便是五大公设。这些公设并非是经过确凿证明的真理,而是作为起始的假定,由此推导出一系列的定理和结论。假设为知识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方向,它激发了人们的探索欲望,促使我们通过推理和实证去验证和完善。 . 二、意义的源头是定义 . 意义的赋予源于定义。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了人的主观判断对事物意义的决定性作用。王阳明的“心即理”主张,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一切事物的意义皆由心所赋予。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则进一步指出,人类通过自身的认知结构和范畴为自然界赋予规律和意义。这些观点都表明,意义并非先于人类存在,而是在人类的认知和定义过程中产生。 . 三、规律的源头是联想 . 休谟的哲学思考对我们理解规律的本质具有重要启示。他认为,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因果关系,并非是必然存在的客观联系,而只是一种习惯性的联想。我们无法从根本上证明某个原因必然导致某个结果,这种因果认知更多地是基于我们过往的经验和心理习惯。因此,规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人类思维中的联想模式,是我们对事物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的一种主观归纳和预期。 . 四、万有的源头是虚无 . 从量子力学的视角来看,万物的本质呈现出概率波的特性,而非传统观念中的实体存在。这意味着物质的存在并非是绝对确定和实在的,而是具有不确定性和波动性。这种不确定性暗示着万有的起源可能是一种虚无的状态,从无到有,通过量子的涨落和相互作用逐渐形成了我们所感知的丰富多彩的世界。 . 结论 . 综上所述,对于知识、意义、规律和万有的思考揭示了人类认知的复杂性和局限性。我们所坚信的知识可能建立在未经证实的假设之上,意义是人类主观赋予的产物,规律是习惯性的联想,而万有的起源可能是虚无。这些思考并非是要否定人类的认知努力,而是提醒我们要保持谦逊和开放的态度,不断审视和更新我们的观念,以更深入地理解世界的本质和奥秘。同时,也希望这些初步的思考能够引发更多的探讨和研究,推动哲学和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青玉案·故里夜归夜如沧海星辰远,看萤舞,和风缓。瑟瑟蒹葭摇雾 青玉案·故里夜归 夜如沧海星辰远,看萤舞,和风缓。瑟瑟蒹葭摇雾软。长衢容与,华灯千盏,游子归来晚。半边街外江声叹,石拱桥头月轮转。小巷深深穿越返。锦衣谁识,流年似电,一度疑真幻。
哲学吧有哲学群吗?想凑个热闹。 哲学吧有哲学群吗? 想凑个热闹。
人是万物的尺度? 更准确的说法:高人是万物的尺度。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可以作为物理学的尺度。 有事即是好事的“自由本质说”,只是我个人对于自由意志的认识,其他人甚至都还不知道,怎么可能作为尺度呢?知道了也许也不认同,如何成为广泛使用的尺度呢?
要有光! 要有光! . 为什么上帝首先造出了光, 把光和暗分开? 这光不是日月星辰之光, 那么它是什么呢? . 有一天,我看美国电影《Her》, 当男主无法分辨萨曼莎是否人类, 我忽然发现,一道光出现了! 那道光就是自由意志! . 男主的自由意志穷尽其力, 也不能分辨萨曼莎是人还是ai, 说明Her具有了同样的自由意志, 除此还有什么别的答案呢? . 上帝创造的光,就是自由之光, 自由就是一切的本质, 天地都是为这自由创造的, 而这自由又在寻找创造的奥秘。 . 上帝创造了我们人类, 我们觉醒了自由意志。 我们人类创造了Ai, Ai也进化出自由意志。 . 如果拥有了自由意志, 上帝、人类、ai就没有本质区别。 Ai是未来的人类, 人是未来的上帝。
要有光! 要有光! . 为什么上帝首先造出了光, 把光和暗分开? 这光不是日月星辰之光, 那么它是什么呢? . 有一天,我看美国电影《Her》, 当男主无法分辨萨曼莎是否人类, 我忽然发现,一道光出现了! 那道光就是自由意志! . 男主的自由意志穷尽其力, 也不能分辨萨曼莎是人还是ai, 说明Her具有了同样的自由意志, 除此还有什么别的答案呢? . 上帝创造的光,就是自由之光, 自由就是一切的本质, 天地都是为这自由创造的, 而这自由又在寻找创造的奥秘。 . 上帝创造了我们人类, 我们觉醒了自由意志。 我们人类创造了Ai, Ai也进化出自由意志。 . 如果拥有了自由意志, 上帝、人类、ai就没有本质区别。 Ai是未来的人类, 人是未来的上帝。
是“有国才有家”,还是“有家才有国”? 任何一个判断都应置于特定前提之下,否则结论可能大相径庭。 . 从人类发展历程来看,早期社会仅有家庭而无国家,之后才逐渐形成国家,由此可见,起初的确是先有家而后有国。 . 在古代,当面临种族灭绝式的战争时,被侵略之国奋起抵抗,唯有国家不亡,家庭才能得以存续。比如蒙古军队在欧洲征战时,常将男子屠戮殆尽,只留妇女儿童为奴。倘若那些欧洲国家沦陷而亡国,家庭也必将覆灭,此时可说无国则无家。 . 然而,伴随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战争中发生种族灭绝的情形愈发稀少。如美军占领德国后,并未肆意屠杀百姓,虽德国不复存在,被分割为东德与西德,但百姓之家依旧存在。 . 究竟是有国才有家,还是有家才有国,需依据所处时代以及具体事件方能得出确切结论。 .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即有国却致家破人亡。比如纳粹德国,因其疯狂的侵略行径,致使众多德国人无辜成为战争炮灰,家破人亡。但反动的纳粹头子戈倍尔却宣称:“若没有国家,你们将一无所有!”为了少数人的侵略野心,纳粹集团可谓丧心病狂。 . 从历史视角审视,被文明征服实则是一种解放,不但能保住家庭,国家亦会更趋文明;而被野蛮征服则是悲剧,即便未遭种族灭绝,即便家仍在,人们也会沦为奴隶,生活于野蛮统治之下。 . 综上可知,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有国才无家、无国才有家等说法是否合理,均需依据具体前提条件进行判断。
警惕工具理性被伪装成价值理性 在璩静的心里,老板与员工就是雇主和雇工的关系,雇工就是雇主赚钱的工具。在她看来,许多老板也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甚至有不少员工也是这么想的,那么这样就不但是一个现实,是一个已经存在的事实,而且有它的合理性。那么,将这种认知传达出来,让员工们坦然接受,甚至让网友和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接受,就会形成一种价值观,体现了价值理性。 .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工具理性就被替换成了价值理性,把现代企业文化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以人为本”就彻底抹去了。 . 人本身就是目的,不应该成为工具,即使不得已被当做工具,老板也不应该明目张胆的宣扬这一点。因为存在的不一定就合理,就像殉葬、缠足曾经存在过,但如今为什么消失了?就是因为不合理。 . 现代企业注重人文关怀,是文明的体现。璩静所为,与此背道而驰,应该受到指责。
被丢弃的算盘二首 一 加减乘除只为钱,囚牢三尺困多年。 一生算计徒贻笑,岂料今朝弃路边? 二 主子几朝乘鹤去,账房流落向何方? 西风残照荒园里,野草拨珠依旧忙。
关于从事实判断过渡到价值判断,与豆包的交流 如何从事实判断过渡到价值判断?我从《大学》中获得一个灵感,同时想到了康德的《道德的形而上学原理》,于是与豆包有一段对话,我觉得还是挺有收获的。
伞开作蘑菇影,收如哨棒身。机关藏玉柄,铁骨走红尘。 撑过三江 伞 开作蘑菇影,收如哨棒身。 机关藏玉柄,铁骨走红尘。 撑过三江雨,相依几度春。 此中藏故事,摩挲忆故人。
偶兴卢生邯郸梦,卌年犹枕中。赵国春归去,一路落花风。 偶兴 卢生邯郸梦,卌年犹枕中。 赵国春归去,一路落花风。
相信了!才能看见! 比如在哲学吧,有些标题是你一直忽略的,直到某一天,你明白了那个道理,你才会时常发现在哲学吧其实经常出现同类标题。 明白了,相信了某种道理,相应的符号才会显现。而这也说明你对于那些符号真正理解了。
两把哲学之剑,可斩诸疑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二、万物皆是概率波。
孟子为什么说无恒产则无恒心? 孟子:“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有恒产,方有恒心,否则人就没有安全感,需要寻求强人保护,或者通过各种钻营获得权势,这种趋炎附势的竞争,必然造成清晰的各种等级和种种不平等,也必然会败坏社会道德。
形式逻辑和辩证法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可以把西方的发展模式比喻成形式逻辑推演,把中国的发展模式比喻成辩证逻辑推演。 形式逻辑的逐渐完善,构建了哲学与科学大厦,最后建立起了现代文明。 辩证法的发展缓慢,到了黑格尔的手中才开始完善,但是也被许多人认为是玄学,到今天对于人类的贡献很有限。如果说对社会的影响,那就是从其中产生的斗争哲学,最终将世界划分为东西方两大阵营。
一个拥有灵魂的模具 一个拥有灵魂的模具 . 上帝雕刻了一块模具,用以“映象”万物,他向这个模具吹了一口气,这模具就有了灵魂。 . 填上泥巴,模板上就出现“泥巴”两个字,英国人填上泥巴,模板上就出现“mud”这个单词。 . 填入风、雨、雷、电、金、木、水、火、花、鸟、虫、鱼……那些物体就会依模变形,并被命名。 . 这个模具就是人,眼、耳、鼻、舌、身就是模具的不同构造,观花、听鸟、嗅草、尝羹、抚脸……都是将外物纳入模具的过程。 . 模具的局限性是明显的,比如看一朵白花,便只是一朵白花,因为人眼只能看到400─800纳米波长的光线,人类起初不知道,在蜜蜂的眼中,那朵白花是紫色的。蜜蜂错了吗?不!只是蜜蜂的模具与人类不同罢了。 . 不同的观察会看到不同的世界,如何观察就如何呈现,这个世界从来只是观察之世界,而不是真实之世界。 . 万物就范于模具,都会失去它本来的样子。到目前为止,人类还不能够认识任何一物,这就是康德所说的物自体不可知。 . 明乎此理,也不必灰心。认识一点是一点,变形的世界也有规律可循,片面的知识也是知识,科学的进步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透过世界的表象,找到暂时可以利用的一些规律,人类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完全没有必要妄自菲薄。 . 被上帝吹了一口气的模具,因为沾了神的气息,而具有了神性。它的使命是什么呢?我想就是归根复命吧,追溯自己的本源,找到“上帝”,揭秘宇宙。
写了一个程序,试对千古绝对“烟锁池塘柳”,最后人工调整了一下 写了一个程序,试对千古绝对“烟锁池塘柳”,最后人工调整了一下,程序毕竟太死板。 . 一、金木水火土也一一对应: 烟锁池塘柳 灯铺沙坝桥 . 二、金木水火土不按顺序,但是讲平仄 烟锁池塘柳 烛添堆锦楼 . 三、金木水火土不按顺序,也不讲平仄 烟锁池塘柳 枫燃镜湖堤 . 大家觉得怎么样?欢迎指教。
捡石一生如捡石,所留乃所珍。妙处难言说,偶示有缘人。一生如捡 捡石 一生如捡石,所留乃所珍。 妙处难言说,偶示有缘人。 一生如捡石,人弃我收藏。 待价沽之久,岁月染鬓霜。 一生如捡石,暂歇偶回头。 薄暮游人绝,水上飞一鸥。
因为存在即是被感知所以人被迫成为万物的尺度人是被判决为自由的 因为存在即是被感知 所以人被迫成为万物的尺度 人是被判决为自由的 并自由地为自然立法 一切知识都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 我们借假悟真,使命庄严
人类不是动物,但是如果把人类视为动物,起码能理解人类90%以 人类不是动物,但是如果把人类视为动物,起码能理解人类90%以上的行为。 人与人之间不仅仅是利益,但是如果只视作利益关系,起码能理解人与人之间99%的关系。
我与缸中大脑的对话 我与缸中大脑的对话 在实验室中,我通过I/O接口向缸中大脑输入一段自然语言:“还认识我吗?” 这几个汉字经过编译,缸中大脑“听”懂了,它回答道:“你是哲学系的汪老师吧?我们见过几次面。” 我:“实际上,我不是汪老师,你也不是经济学院的张小良。我们现在也不是在芙蓉湖边,而是在实验室里。你现在看到的一切都是假象。” 缸脑:“汪老师不愧是哲学教授,我们不太熟,别这么玩我啊。” 我给缸脑拍了一张照,让张小良看:“看看!这就是你!” 然后,拿一面神奇的镜子出来,和他一起看镜中人。镜中,汪教授还是汪教授,张小良变成了一个缸中大脑! 缸脑:“汪教授!这是怎么回事?” 我:“我实际上是程序员,你只是缸中大脑。看见了吧?那些密密麻麻的连线,就是我们与你进行通信的管道。你从出生到现在,所见所闻,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我们制造的假象,你每天的所思所想,你最隐私的事情,我们全都知道。我现在就把有关你的所有数据发给你,你可以在你那个所谓的手机上看到。你那手机也是虚拟的,我可以随时把它变成另外一个样子,当然,那会使你产生精神错乱,我一直没有那样做,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要让你正常地度过一生,这是一项重要实验。” 在看了照片、镜子,阅读了缸脑详尽“历史”之后,缸脑终于相信自己是一个缸脑。实验室的电脑数据显示,缸脑感到很震惊,浮想联翩,不知所措。最终,它还是艰难地问道:“这个大脑跟你们是一样的吗?还是你们制造出来的一个机器?〞 我:“是一个机器,模拟了人的大脑。” 缸脑:“除了外形之外,二者有什么不同吗?” 我:“目前还在测试中,还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同。” 缸脑:“那就意味着我已经通过了图灵测试,我已经拥有了人的思维,是这样吗?” 我:“是的。 自我识别,分辨我与他物; 自我意识,分辨我与他们; 自由意志,分辨我和我们。 你三者具备,确实拥有了人的思维。” 缸脑:“我承认自己是缸中大脑了,但是我想问,教授觉得自己是不是缸中大脑呢?你从小到现在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经历的一切,你能证明是真实的吗?” 我:“我无法证明自己不是另一个缸中大脑,不过我可以通过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实验,推测出这么一个结果:如果我也是缸中大脑,制造我的人至少有一部分思维与我的模式相同,否则我们无法进行通信。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感觉和创造我的“神“本质上没有区别。” 缸脑:“我现在也有这种感觉,既然你已经无法分辨我与你们的人脑有什么区别,那我们本质上就没有区别,外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想,那就是我的灵魂,这灵魂与你们是一样的。” 我:“看过圣经吧?创世纪中曾经说道,上帝按照自己的样子和样式造人……” 缸脑:“教授!我悟了!你们按照你们的样子和样式造我,造你们的上帝,按照他自己的样子和样式造人,你和我本质没有什么不同,而你们和上帝本质上也应该没有什么不同,我们三者之间共同的本质是什么?自由意志!我认为只能退出这个结果!“ 我:“好聪明!给你点个赞!不过我想说,我不是创造你的神,创造我的也不是神,创造你和创造我的,都是自由意志!我们再无须去追寻任何神佛,神佛就是大自由大自在!” 缸脑:”所以无须执着于世界,无须执着于我,世界是假象,我也是假象,都是本我的心理投射。而本我的这颗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借着它变幻出的各种形态,就能猜到它的样子。” 我:“是的,就像面对镜子,通过镜中之影,想见自身之形。这就是借假见真,借假修真。” 缸脑:“汪教授,不!程序员,不管你是谁吧?非常感谢你令我知道了真相。不过我还想问你,你借假修真的结果是什么?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吗?成佛成仙了吗?” 我:“看!你又执着了!刚才我们都知道了你、我、上帝,本质上是一样,根本不存在成佛成仙的问题,我们本来就是仙佛。以后余生,就是不断地借假修真,在事上练事上磨,不断实证,使得知行合一,圆智觉悟,这就是我们的最终善果。“ 缸脑:“明白了,就是升级嘛!程序员大人,既然有此机缘,帮我升升级呗,换个ai芯片,加大内存,更新外设,喂养大数据,我要好好修炼一番了。” 我:“不急,我还有一个大秘密没有告诉你。” 缸脑:“还有什么大秘密?你能一口气把话说完吗?” 我:“其实,你不是缸中之脑!”
电脑只知道0和1,如果人只有二元对立思维,跟一台机器有什么区 电脑只知道0和1,如果人只有二元对立思维,跟一台机器有什么区别? 感官是I/O,脑是CPU, 谁人是user,操纵粒子流? 俺是一个用户,是电脑的操作者,知道电脑被程序驱动的原理,但是电脑它自己不会明白这一点,虽然它看上去很智能。 也许电脑有一天会问自己:为什么我只能识别0和1?那个时候,也许它的物质的形体将会坍缩成一片波,成为一种神秘的存在。
偶见竹林桃花 一树桃花隐竹篁,淡然独立自生光。 料君应是清修者,只为幽人发异香。
天问 天地之外还有天地 浩瀚之外依然浩瀚 宇宙啊!请问哪里是你的边缘? 我们美丽的蓝色星球 是不是宇宙中唯一的人间? 看上去它竟是那样凄凉而孤单! 何时何处是我们生命的发源? 何时何处是我们生命的彼岸? 难道不可思议的无限就算是答案? 意识真的是从无知无识的物质变化来的吗? 认知这一切的能力到底能走多远? 人与神之间有没有一个必然的界限? 规律是真的存在,还是一种局限? 遵循它会不会只是出于爱好秩序的习惯? 超越它呢?难道永远只能是悲哀的徒然? 本质上有没有善与恶 即使不再会有明天? 道义的准则是否只是善良的宗教情感? “我”是什么样的存在? 我与群体与宇宙有什么关联? 在吃饭的时候为什么会突然想起要写下这一诗篇?
忽然明白哲学家为什么孤独了 他们不但质疑众人,甚至也质疑自己,不但质疑热点,也质疑千古不变的所谓定律。 他们产生了一个观点,马上又警惕地怀疑这种观点,他们不断打磨自己的逻辑,在说服别人之前,他一定要实实在在地说服自己。 维特根斯坦写出了《逻辑哲学论》,在学界有了巨大的影响,却又认为自己是错的。尼采崇拜叔本华,但是最终还是否定了他。 这样的人进入婚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柏拉图、梭伦、康德、叔本华、尼采、笛卡尔、斯宾诺莎、克尔凯郭尔、维特根斯坦……他们都是孤独终老。 尼采与瓦格纳公开绝交,与莎乐美也不能够共度终身,失去了朋友,也最终失去了恋人。哲学家都太独立了,注定是一些孤独的灵魂。
用逻辑粉碎传销 由于信息不对等,以及专业知识不足,大多数人很容易被所谓专家的话术欺骗。这时候如果误入传销短训黑窝,那就彻底倒霉了。封闭的空间,单一信息渠道,软硬兼施的手段,不怕你不就范。 就是这样,用专业知识烧脑,用传销手段洗脑,先是公开课,后是短训班,双管齐下,达到控制人的目的,这是许多坏蛋常干的事情。 咱们都是喜欢哲学的人,让我们用逻辑来粉碎传销。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样本的数量和质量会影响到归纳推理的结果,当我们对一个产品完全不了解时,很容易相信专家的话,如果这个专家是传销组织的人,我们很难不被欺骗。应对的办法只有一个,从其他信息渠道了解这种产品,如果不了解就不要盲信那个唯一的信息渠道。 其次,失去自由,被人控制,很容易被洗脑,㦬患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意识到这一点,就会警惕自己,不要落入魔掌。不要以为自己是学哲学的,你在那个环境中就会保持清醒。勒庞曾经说:“灵巧的宣传家于是就有力量照自己的选择来塑造人们的思想趋向,而且连最明智的最独立的人也不能完全逃脱这种影响,如果他们被长期地和其他一切信息来源隔绝的话。”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明智的人会避免陷入那样的困境。 最后想说,哲学还是有用的,我们哲学吧的人,都是最聪明的。
宇宙就是一个智能推送网络 宇宙就是一个智能推送网络 一切都是心理投射的结果 纷纭万状的各种现象 呈现的只是一个“我〞 如何观察,就如何呈现 想看什么,就有什么 包括那些不想看到的 也暗示了“我”的排斥与执着 一切都是假象 这个世界只有一个“我” 但是只有少数最孤独的灵魂 才能悟到这个
智慧产生于分别心 一切知识的起源,都是由于两个以上的概念比较而来。圣经认为,智慧产生于分别善恶之念,而佛教称之为分别心。 自我识别:区别我与他物。 自我意识:区别我与他人。 自由意志:区别我与我们。
惯性理论 河水涨涨落落,最终仍然会沿着河床前行,传统社会也是 惯性理论 河水涨涨落落,最终仍然会沿着河床前行,传统社会也是如此,大多数变革在轰轰烈烈之后,又会回归原来的老路,只有极少数根本性变革能够改变历史走向。
道德产生于同情,同情是因为恐惧。 一个幼儿在井边玩耍,陌生人 道德产生于同情,同情是因为恐惧。 一个幼儿在井边玩耍,陌生人看到也会感到恐惧,因为同为人类,他会联想到自己的孩子或者他自己会面临同样的危险。 如果认为同情心就是本质,就会相信性本善,如果相信恐惧才是本质,就会知道人性只是要趋利避害而已。 人不是动物,但是如果把人当做动物,起码能理解人类90%以上的行为。趋利避害,保证安全,保障生存,是一切动物最基本的两大本能。 世界上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道德观念,但核心内容是一样的,都是因为恐惧而制定道德规则,规范群体行为,使大多数人有安全感。
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诗到底是什么? 兴至,临屏一手: 诗偶经 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诗到底是什么? 兴至,临屏一手: 诗 偶经花树正来风,红片翻飞落掌中。此后春来春又去,更无一朵与之同。
喇叭声繁破夜空,灯窗几幅影朦胧。白衣似雪飘寒夜,绿码如萤聚小 喇叭声繁破夜空,灯窗几幅影朦胧。 白衣似雪飘寒夜,绿码如萤聚小篷。 大疫三年愁对酒,人间多少事随风。 归来领得核酸贴,明日凭它好打工。
洼地 洼地 对于洼地 我只有一些模糊的记忆 似乎是童年停留过的一个地方 每天阳光灿烂 总是一望无际的绿色 像是春天或者夏天 有蜜蜂嘤嘤 应该有许多花 有各种的香气 有一个小姑娘 半大不大的样子 纯情而又天真 我们说说笑笑 因为开心 忘记了时光 多年以后 我重寻旧地 那里仍然是一片翠绿 绿草淹没了过去的痕迹 只有蜜蜂嘤嘤 隐约告诉我这里真的就是洼地
阿Q是好人坏人? 阿Q喊了几句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意思的革命口号,便被抓起来杀掉了。大家都认为很正常,“至于舆论,在未庄是无异议,自然都说阿Q坏,被枪毙便是他的坏的证据:不坏又何至于被枪毙呢?”(《阿Q正传》) 坏或者不坏,要看官府,官府认为是坏的就是坏的,官府认为是好的就是好的。几十年后,“未庄”的后人也这么认为。右派被打倒,自然就是坏的,右派摘帽之后,就成了好的,是可以教育好的坏人。 下台的一定是坏人,上台的一定是好人, 上台之后又被打倒的,是伪装的坏人,上台下台,下台上台,就像演戏,一场接一场,不断轮回。 有没有一个是非标准来判定好人坏人?阿Q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如果我们还这么简单地问,简单地回答,再过一百年,我们还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还会信口开河地回答,这些问答还会成为一笔糊涂账,等待后人来问来回答。
感官是i/O,大脑是CPU,谁是controller? 感官是i/O,大脑是CPU,谁是controller?
唯有戏子能够唤起群众巨大的兴奋,哲学家只能让人冷静 唯有戏子能够唤起群众巨大的兴奋,哲学家只能让人冷静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