旃檀大帝 旃檀大帝
关注数: 48 粉丝数: 439 发帖数: 29,754 关注贴吧数: 11
西游降魔篇与大乘佛法 形而上者谓之情,情而上者谓之心 心者,佛也 西游降魔篇之所以超越大话西游,情癫大圣之处即在于,他是一部真正的西游心传,一部以大乘佛法统摄人间有情的震心巨作 影片中强调" 大乘佛法",而不仅仅是"佛法",其意义在哪里呢? 在降魔篇之前的西游类影片中,包括大话,情癫,TVB西游等诸多心传类西游作品,也多有佛法元素融在其中,但其核心表现的思想集中在情为心之魔,情和佛是不能相容的.只有斩断情丝,方能走向佛道,或者走向佛道之时,必定斩断情丝.因此无论是大话西游中的至尊宝,还是情癫大圣中的玄奘,还是TVB西游中的猪八戒,都是在情魔的煎熬之后走向西行之路,因此,情对一个佛子来说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然而,降魔篇以更高的视角超越了以上诠释方式. 片中玄奘面对这样几个关键问题: 1.为什么我一点用都没有? 2.情阻碍了我成佛之路! 3.差的那一点点到底是什么? 以上三个贯穿全片的疑难之处的终极答案正是大乘佛法的真谛所在. 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的差别在哪里呢?差别很多,但最根本的在于,小乘佛法只断烦恼障,大乘佛法既断烦恼障,又断所知障.正是这个" 所知障",令玄奘痛苦不堪. 不断所知障,对世间诸法便不甚了了,自然就没有能力降伏诸魔,所谓有心无力即是此感.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世间所有有生有灭的法,都是因缘生,都是无自性的,因此也就是无生无灭的,都是佛法.无佛国,无红尘;无佛法,无俗法;无佛陀,无众生,所有的一切,都是佛法,包括情,包括魔;不知情,如何断情?不知魔,如何降魔?了知这一切,才能彻底的顿悟佛法,才能真正有办法帮助众生解脱苦难. 片中的玄奘始终在纠结一件事,那就是我不能有爱情,爱情阻断我的成佛之路.因此,他不肯承认他爱段姑娘,也正是因为这个不肯承认,才是他差的那一点点所在.因为他在躲离世间,回避真心.当真心被遮蔽,当世间和佛境被完全分开的时候,佛法也即不在,这就是为什么他那么没用. 这三个答案在他的爱人被孙悟空打死的时候,被他自己悟到了.大日如来真经是他的爱人用儿歌三百首拼出来的,这是全片的破题之处.儿歌三百首代表人的真心,本心,没有污染的,没有掩饰的纯净之心;大日如来真经代表顿悟圆满,成就佛果.二者的纽带就是他爱人的一片真情.当他失去爱人的刹那,他体悟到了真情,不光是爱人的真情,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真情,他承认了真情,接受了真情.于是差的那一点点终于不差了,降魔的法力顿时显现.可见,凡人和佛的差别确确实实就差那么一点点,那简单的确难以逾越的一点点. 佛是大慈大悲的,无情,何以慈悲. 这就是降魔篇所要表现的大乘真谛. 由此,联想到情癫大圣片尾那首悲切的诗,这首诗的来源也确是佛门.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日来不负卿 如果把这四句看作一个提问的话,我想,西游降魔篇可以给出答案. 由此,我回上四句: 情真乃是真梵行 入山何须别倾城 大乘自是双全法 心即如来心即卿
【转】贡唐仓仁波切:藏地高僧佛法解读《西游记》 皈依是入佛道之门,但不是敲门砖,入了门就可以丢弃。皈依法是佛法的根本大法,贯穿着觉悟成佛的全过程。  大家读过《西游记》,这一点在《西游记》上说得很清楚。《西游记》以玄奘取经的真实故事为比喻,描述了皈依修行悟道成佛的全过程。大家可以想一想,观世音菩萨为唐僧选的三个徒弟的名字上,都加着一个“悟”字,悟是什么意思呢?悟就是心灵实践,或者叫做“修证”、“体证”等。三个徒弟显然是佛法的比喻形象: “悟空”是对皈依佛的暗示; “悟能”是对皈依法的暗示; “悟净”是对皈依僧的暗示。   皈依佛就要“悟”空,进行“空”的实践,但是人的思想被各种无明烦恼所占据,像猴子一样一刻也不能安静。它头上的紧箍咒,也叫“定心真言”,唐僧念了一路,一直到西天才得以消失。孙悟空的“大圣”本领,则是人的智慧本心的象征。   皈依法就要持戒。“悟能”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八戒”。没有戒律就没有佛法,佛法能寓于持戒之中。守戒即是悟能。小说把“悟能”设计成猪,代表六道的愚味无知和贪欲。   悟净是僧人的形象,净是悟空、悟能的结果。佛说:“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作为师父的三藏法师,是本具佛性的肉眼凡胎的众生代表。他有慈悲心,但是却识别不了妖魔。三个徒弟都可以腾云驾雾,唯独他不能。通往西天的遥远路程,他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他必须在九九八十一难的各种困境和魔障的生死博斗中悟空、悟能、悟净,最后修成正果。这一点象征意义非常重要。九九八十一难中的妖魔鬼怪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是自己的心。那些妖魔鬼怪不约而同地要吃唐僧肉,是比喻贪欲妄念对自己身心的损害。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一个人的最大的敌人的确是自己。   唐代把解释佛经的文字和图画叫做“经变”,《西游记》是一部天才的、十分严肃的“经变”巨著。三个徒弟跟随三藏法师一起到达西天,是对三皈依的正确演绎。   在科学上面,别人的研究成果自己拿来用就是了。别人达到的高峰完全可以作为自己的起点。但是,在心性修持方面,在道德的形成上面,科学的方法行不通。别人的成就是别人的成就,你拿不来。自己想要的话,必须从头做起。佛说:“自己是自己的救星,别无救星”,又说:“佛无法直接洗掉人们的罪恶,也无法用手抹去人们的痛苦,也无法把自己的觉悟移植给别人,佛只是教给人们自救自脱的方法。”   一个人如果立志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不甘与禽兽处于同一境界,那就应该通过自我的努力获得“自觉”,经典和师友只能起到缘助的作用,不能代替“自修”。你皈依了佛,佛只是指路人;你皈依了法,法只是一张地图;你皈依了僧,僧只是你的向导。在“僧”的引导下,沿着“法”的线索,朝着“佛”指点的路,向着自己的心走去!   这就是唯一的解脱之路。 ——贡唐仓仁波切   1、唐僧是我们的心或者自己   2、去西天的路和关卡、劫数、危难就是修行次第    3、悟空是猴子,表贪(六道轮回图里的12因缘部分,猴子也有这表义)   4、沙僧是水族,表嗔(六道轮回图里的核心部分,同属龙族的蛇表义嗔)   5、八戒是猪,表痴(六道轮回图里的核心部分,也是以猪表义痴)   6、上路就是修心,而心常有贪、嗔、痴(三徒弟)伴随   7、贪、嗔、痴(三徒弟)本来根本不受控制,对心(唐僧)很不买账,后来随着上路久了,慢慢开始听话、臣服了。
关于阿难索要人事佛学解读法的逻辑问题 对于阿难向唐僧索要人事,不给得无字经,给了得有字经的情节,历来的解读方式是作者对如来的讽刺;但近年来,兴起佛学解读法,当然最早出现的时候也许是在清朝,不过当前是比较流行的,尤其是伟大的新版西游记也采取了这样的解读方式.其解读的内容是: 人事代表的是人间俗事,只有放下了才能获得正果. 乍一看,这种佛法解读似有道理,但仔细想来,这里边其实存在逻辑问题. 我们下面分析一下两种解读法,我们不妨称为俗法和圣法. 首先我们的思路不能混乱,必须明确一个宗旨,那就是俗法解读其各个元素都应该是俗法.圣法解读其各个元素都应该是圣法,如果交替解读,那一定是不得正解. 俗法即是讽刺法,这个不用多说,无字真经是无用的,有字真经是有用的,很明确. 关键在于圣法.如果要按佛法来解读,我们就必须清楚的知道,无字真经代表什么,有字真经代表什么. 我们知道佛法讲三般若,所谓文字般若,所谓观照般若,所谓实相般若. 事实上,有字真经代表的就是文字般若,而无字真经代表的是实相般若.什么是文字般若?就是用语言文字描述真谛,文字是表示真谛的手段,但文字本身不是真谛,文字也不能完全表现真谛.就象我们如果表达一道菜的味道,无论如何用词都是不能让没吃过这道菜的人明确知道到底是什么味道的,那么菜的味道本身就是实相般若,而对菜的描绘就是文字般若.因此实相般若是不可描述的,只有亲自修证才能知晓,是无法说明的真实. 了解了这些,问题就来了: 1.唐僧没有上缴人事的时候,也就是说没有放下的时候得到了 究竟的 实相般若. 2.唐僧上缴了人事,也就是说放下的时候,却得到了 不究竟的 文字般若. 这样来看,其表示的意思就矛盾了,到底是要放下呢,还是不要放下呢? 因此说,我认为这种佛学解读的圣法是不正确的,讽刺意味的俗法才是作品的本意.
孙悟空弃道从释的原因 西游记,不仅仅是一部分热闹好看的小说,更是一篇人生指导提纲,如果从修行的角度说,更是要诠释成道真谛 一切,从石猴诞生说起. 灵明石猴.一个代表是天地精华的上乘根器者诞生了. 猴王在花果山逍遥自在,忽然悟到,虽然此时无拘无束,然而尚有阎王老子老子管着,于是,他要寻求长生.长生,这一点,是整部西游记的根本. 灵台方寸山.菩提祖师问他,你姓什么?猴子答道:我无性,打骂皆不恼.可见,猴子本是未被污染,无有烦恼的圆明之体. 于是,开始和菩提祖师学道. 有四道不学,术,流,动,静.为什么不学呢?因为不得长生,那么好,有长生之术.菩提祖师有长生之术 刻苦学习五行攒簇颠倒之妙.颠倒五行是后天功法,目的是逆合先天,与天地日月同,永恒不朽. 孙悟空自得妙法欢天喜地.忽然一日,阎王来钩魂 到这里我们看到,孙悟空还是死了.....长生之术呢? ....之后,大闹天宫.孙悟空曾自言道: 你说我小,我手能够到天边月哩.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与天争权者何许人?摩挲日月者何许人? 佛经告诉我们,他们叫”阿修罗” 因此,我们看到孙悟空经历了这样一个人生环节: 上乘根器,无性无恼,长生目标 ---> 修道 ---> 死,大嗔怒,阿修罗状 前后之变化从何而来? ”修道”. 所以说,孙悟空的经历说明,他必然要走上另一条路,才能真正达到他的人生目标. 这也许是西游记所立足的视角.当然,佛道二教法门不同,但终极一致.我们既要领悟西游记所表达的意思,也要认识到西游记的视角局限.
人民版《西游记》预计明春面世 连云港是《西游记》故事主要背景花果山的所在地。在人民文学版《西游记》出版之后,日前,从北京传来消息:由我市“西游”资深专家李洪甫整理、校释的最新力作“人民版”《西游记》于11月30日在人民出版社开始发排,预计明春面世。学界认为,这是目前全国“西游记”研究的一项“造福人文、惠及后代”、“功德性”最高成果。 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9年在“重新整理、校释《西游记》项目”被国家社会科学规划中立项后,李洪甫就集中精力和时间投入此项工作。  2012年10月14日经国家社科规划办组织的专家评审组通过验收评审,并指定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此项成果。10月25日,人民出版社副总编乔还田、总编室主任陈鹏鸣来连作相关考察、调研。11月29日,该项目责任人李洪甫率项目组部分成员(李熙、沈海玲、映世),携带最新版本的整理、校释《西游记》相关成果资料,前往人民出版社,由该社副社长任超同志主持协商会,李洪甫项目组的成员与该书责任编辑陈鹏鸣、杨美艳两位同志交接相关文稿,并商定凡例、版式等事宜。 分为“学术版”“大众版”   “最新双版”的《西游记》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均为小16开本,用轻型纸印刷。其中,“大众版”(面向大众化普通读者)选配历年各类古本《西游记》中较为精良的插图;“学术版”(供学术界、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有关图书馆、科研部门之用)计133万字,配有万历二十年(1592年)出版的金陵世德堂本的插图。新版“西游记”融入了6个明代善本、7个清代刊本“西游记”的重要信息,严谨、审慎地回归了《西游记》经典的原生态,全面纠正了历年版本在传播、流布中的讹误和偏颇,维系原著,择善而从,43万字的校对记录,就13个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考订正误,可谓是420年来各类版本《西游记》的一次全面的盘点。 学术研讨会热议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文化博大精深,百余年来,一大批优秀学者和专家及有关研究机构对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市李洪甫同志就是这些学者中的一个代表,他长期研究《西游记》,已达半个世纪,取得了显著成就,先后出版数本涉及“西游记”研究相关书籍,受到了全国学术界的一致肯定和较好赞誉。这次即将面世的“双新版”《西游记》是他在研究《西游记》历程中取得的又一项重大成果,也是全国整个研究《西游记》学术界的最高最新成果的重要体现,将在海内外产生重大影响。  全国2012年《西游记》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西游记》论坛于12月1日、2日在北京召开。会上,李洪甫受邀详细介绍“整理、校释”新版《西游记》的过程及主要成果,与会的中国社科院2位研究员及来自全国各地的8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对他的研究成果和人民出版社即将出版新版《西游记》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一度成为会上长时间热议话题。著名影星、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特为研讨会发去贺信。 突出连云港地方特色   人民出版社对新版《西游记》的出版很重视,在接到中宣部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将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西游记》勘误和整理(09fzw008)的出版工作安排后,考虑到该项成果是有广泛、深远影响的古典名著,及时将新版《西游记》的出版工作列为今年的重点出版工作,并选派得力的编校人员,组成编辑、校对、出版工作小组,以确保本书按时、优质出版。  研究成果在突出名著地方特色方面,引人瞩目,此次研究成果还补进了有关章节涉及我市海州方面的内容。 
【号外】慈文大戏《新西游记》登陆TAI-WAN 首播收视夺冠 近日,由慈文传媒出品的66集魔幻巨制《西游记》在新加坡热播,得到强烈回响,短短一周时间,便创下了73.4万的收视成绩,成功挽回近来“跌跌不休”的7点档收视颓势。 日前,该剧登陆TAI-WAN 民视无线台,也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收视率一路领先,7月30日更超越三立电视台讲述台湾本土民间传奇的电视剧《戏说TAI-WAN 》,成为同时段收视冠军。据权威机构统计,截至7月30日,《新西游记》不但在TAI-WAN 黄金档剧目收视排名中名列前茅,且在TAI-WAN 电视节目收视总排名中也一直位列前十,一举打破TAI-WAN 荧屏一直被本土剧和日剧、韩剧统治的格局。 年初,由慈文传媒出品,张纪中(微博)任制片人的《新西游记》在内地热播,引发话题无数。尽管观众对《新西游记》的评论褒贬不一,但是,其居高不下的人气不可小觑。不少观众乐意将新版《西游记》与经典老版作比较,在人物形象、个性台词等方面提出批评,称《新西游记》“天雷滚滚”。然而,与新版孙悟空、猪八戒、佛祖被犀利吐槽不同,该剧的妖精扮相却得到了观众好评。其中,安以轩(微博)(微信号:anyixuanhy) 等女星饰演的女妖,观众评分最高,有网友留言称:“三大美女拦路唐僧,这样的妖精比老版养眼啊,唐僧有福了。” 而在新加坡和TAI-WAN ,“有福”的唐僧不但备受观众喜爱,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好评。饰演唐僧的聂远(微博)凭借精准的演技很好的诠释了全新的唐三藏,不再是之前白嫩柔弱的形象,而是历经磨难誓取真经的修行大师,向观众传达坚毅的信念对于成功的重要性。海外观众也对于聂远版的唐僧予以认可,认为剧中聂远饰演的唐僧,更近于真实,更忠于原著
新西游记在新加坡与台湾 新加坡电视台新传媒外购中国版新《西游记》,开播之后得到强烈回响,首播2天就有62万8000的收视成绩,短短一周时间收视就创下73万4000的高成绩,成功挽回进来“跌跌不休”的7点档收视颓势。   新《西游记》中国大陆青年演员聂远(在线看影视作品)饰演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分别由内地演员吴樾、臧金生、香港演员徐锦江饰演,颠覆了中国大陆老版《西游记》的里面的表演,给新加坡观众带来全新视觉冲击。  聂远版唐僧备受观众肯定 新加坡业内人士也给予好评  饰演唐僧的聂远凭借精准的演技很好的诠释了全新的唐三藏,不再是之前白嫩柔弱的形象,而是历经磨难誓取真经的修行大师,向观众传达坚毅的信念对于成功的重要性。新加坡观众也对于聂远版的唐僧予以认可,认为剧中聂远饰演的唐僧,更近于真实,更忠于原著。新《西游记》中聂远的表演也是可圈可点,很多新加坡业内人士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新《西游记》题材充满神话,片中大玩魔幻造型,配合时下网络流行语,影像炫目故事简单,成功掳获新加坡很多青少年观众的心,刚好卡在6月暑期假期,成功得到很多放假学生和家庭观众的追捧,创下良好成绩。  台湾也即将开播新《西游记》  新《西游记》片方表示,已经确定新《西游记》在台湾开播的安排,所以近期在台湾新《西游记》很快将出现在电视荧屏。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