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雨难忘
what
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
关注数: 224
粉丝数: 819
发帖数: 44,754
关注贴吧数: 523
我来说说关于“”空性“”的想法,这个想法本身也是错的 如果我们认为刻度0是一把尺子的中心刻度,两边延展分别是负的和正的,那么负数和正数必须依靠刻度0来说, 那么同理,我们把5刻度作为中心刻度,4和6的存在意义必须依靠5来说,或者说必须有4和5才能谈到“6比较大”,因此说,美丑、大小都是相对存在的,诸法因缘而生。 事实上,这把尺子的中心刻度是无法固定的,这也可以说,应所知量,循业发现。 最关键的是这个中心刻度0或者中心刻度5,把中心刻度作为一个点,可以放射出无数把尺子,因此又出现了无数个中心刻度,姑且叫N个维度吧或者N个次元。 依靠我现在的认知,业报轮回,四谛十二因缘,都只是某一个中心刻度而已,这个中心刻度的周边是渐离式的,包括渐近式或者渐远式,还可理解为N个维度的渐离。 因此业报轮回,四谛十二因缘也是站不住脚的,但是绝对不是否定他们的存在,而是离于二元判断。 不是没有第一因,不是没有本体,而是要离于二元判断,而是这个第一因和本体不具备寻找的意义,也就是逻辑思维根本无法找到这个道。空性可能是“满”的,这个满不是任何的状态能形容的 寻找第一因,寻找本体就是无明。必须有个第一因,必须有个存在体,就是无明。 包括我现在说的,简直胡说八道,因为我只是一个点,我也只看到了这个点和有限的几个维度。
(一)为除断已生之恶,而勤精进。(二)为使未生之恶不生,而勤 (一)为除断已生之恶,而勤精进。(二)为使未生之恶不生,而勤精进。(三)为使未生之善能生,而勤精进。(四)为使已生之善能更增长,而勤精进。以一心精进,行此四法,故称四正勤。
没有上热下寒,吃生冷困脾,缺乏运动,缺少阳气,阳气不足以化湿 没有上热下寒,吃生冷困脾,缺乏运动,缺少阳气,阳气不足以化湿气
六祖坛经,梁皇宝忏 六祖坛经,梁皇宝忏
觉林菩萨偈 觉林菩萨偈
禅修静坐做什么呢?不外做两件事情。一件是对抗自己的昏沉,一件 禅修静坐做什么呢?不外做两件事情。一件是对抗自己的昏沉,一件是对抗自己的妄想。妄想是怎么来的呢?就是由我们的念头而来,这些个念头总结起来不外五个:故起念、串习念、接续念、别生念和即静念五种。 《禅宗永嘉集》奢摩他颂第四中记载: 复次初修心人。入门之后。须识五念。一故起。二串习。三接续。四别生。五即静。故起念者。谓起心思惟世间五欲。及杂善等事。串习念者。谓无心故忆。忽尔思惟善恶等事。接续念者。谓串习忽起。知心驰散。又不制止。更复续前。思惟不住。别生念者。谓觉知前念是散乱。即生惭愧改悔之心。即静念者。谓初坐时。更不思惟世间善恶。及无记等事。即此作功。故言即静。串习一念初生者。多接续故起二念。懈怠者有别生一念。惭愧者多即静一念。精进者有串习。接续故起别生四念为病。即静一念为药。虽复药病有殊。总束俱名为念。得此五念停息之时。名为一念相应。一念者灵知之自性也。然五念是一念枝条。一念是五念根本。 从这里我们知道第一是故起念,就是我们有心在座上去想一些事情,使得时间好过一些。用意无非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比如自己就常常教人,如果腿子实在太疼,就在心里面默写《心经》,这样时间就会感觉过去快些。当然用功(数息、参话头、持咒、念佛等等)也是一样,也是给我们一根“救命稻草”,让我们在这根“救命稻草”上缘虑。但是用功是专注的,容易舍掉的,是前人给我们指出的最好用的“救命稻草”。只有达到无念的时候,也就是功夫很深,念而无念的时候才脱离得了这个故起念。 第二是串习念,就是无心而想起的一些事情。它和故起的区别是无心生起的念头。这个念头如果不是用功的那个“救命稻草”就不要理它,一会儿它自己就会消失。我们做功夫也正是利用这个串习念,使得我们的功夫加深变成串习念,把这个“救命稻草”串习到一切时、一切处,最后在功夫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舍去。 第三是接续念,就是自己做不了主的念头,自己控制不住就会去想的念头。一般的念头你不理它,一会儿它自己就会消失,而接续念头则不然,它是因为念头过分强烈而难以消失。但时间长了也一样是会消失的,所以不用害怕,依然可以不理它。我们用功时间长了,功夫也会变成接续念。这时候你想打个妄想都打不起来,遇到这种时候依然是不理它,随它去,久而久之,功夫的念头也就消失了。
不可思议,不是感叹词,而是逻辑判断。 不可思议,不是感叹词,而是逻辑判断。
因缘果报,不可思议,不能逻辑分析因果,只能去证 因缘果报,不可思议,不能逻辑分析因果,只能去证
心田里的种子是怎么来的?过去的种子开花结果,花蕊里的种子 心田里的种子是怎么来的?过去的种子开花结果,花蕊里的种子
三界就是六道 三界就是六道
不要过度执着“瑞相”,容易走火入魔。 不要过度执着“瑞相”,容易走火入魔。
我发表了一篇图片贴,大伙来看看吧~
地藏经太长,上班族怎么念比较好?每天念一品可以吗? 地藏经太长,上班族怎么念比较好?每天念一品可以吗?
人间是净土,也是地狱,循业发现,业感如是 人间是净土,也是地狱,循业发现,业感如是
我发表了一篇图片贴,大伙来看看吧~
三界包括三千大千世界吗?极乐世界属不属于三千大千世界? 三界包括三千大千世界吗?极乐世界属不属于三千大千世界?
请问师兄们,是六道包括娑婆世界,还是娑婆世界包括六道? 请问师兄们,是六道包括娑婆世界,还是娑婆世界包括六道?
如何看待以前那个“没有皈依、罪业深重”的自己? 如何看待以前那个“没有皈依、罪业深重”的自己?
躁慧 躁慧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 万法唯识。识心不同,感受到的环境也不一样。 你心情不同的时候,看同一件东西绝对感觉不一样,这是浅显的。同一个对方,动物跟你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样。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不要觉得地藏王菩萨跑到地狱很受苦,其实因为内心清净,他没有地狱境界现前的,否则哪能救度人呢。 如来藏的本体就有生成一切的作用,就像金子,弄成或漂亮或恶心的形状,但是金子还是金子,形状变了而已。如来藏的本体是无相的(甚至虚空相也不是),但能生出一切,类似的现代的物理学在微观的观察下也发现粒子没有实质(所谓波粒二像性)。
关注“何谓学佛?”一般人说:“我在学佛。”我说这个不要乱讲。 关注 “何谓学佛?”一般人说:“我在学佛。”我说这个不要乱讲。你们怎么够资格?有人问我:“老师,你信佛教?”我说不是。“那你信什么教?”我信睡觉(一笑),我够不上资格信佛教。人家又问啦:“那老师,你学佛吗?”我说,也不是,那也没有资格。你看佛经上面写,一个修菩萨道的人要布施,众生如果需要你的眼睛,那就挖给他。头颅、脑血、全身、妻子、儿女、财产,都可以布施,我做不到。什么叫菩萨道?说个故事当例子。有个菩萨在打坐,天人要测验他够不够格成为大乘菩萨,就化成一个可怜人,跪在菩萨前面说:“我妈妈生病了,医生说要菩萨的眼睛作药引子,我妈妈才会好。但是到处找不到菩萨的眼睛,你是菩萨,所以我来求你。”一听他这么说,菩萨把眼睛挖出来给他。天人又说:“你挖得太快了,医生说要的是左眼,可是你挖给我的是右眼。”菩萨心想:“我只有两只眼睛,都给你我就看不见了……可是我修菩萨道,要布施,好吧。”但这么一想,第二次挖眼睛就没有用了!第一次挖右眼时没有考虑,这个是布施。而第二次时已经考虑、计较了,就没有用了
轮回是一种惯性,不断改变习惯能让那股巨大的惯性慢慢停下来。遇 轮回是一种惯性,不断改变习惯能让那股巨大的惯性慢慢停下来。遇到情况不立即被情绪淹没,而是看看自己的反应,这就是改变。 ---希阿荣博堪布
“你说你关心世界上所有人,你别吹牛皮了,你连路上的街坊都关心 “你说你关心世界上所有人,你别吹牛皮了,你连路上的街坊都关心不了呢。有缘的嘛,见到了,还是那八个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道德。不要噼里啪啦说一大堆,人家记不住,人家也记不住。”
20201009 20201009
幸亏我现在还苦着!感谢苦的助缘! 幸亏我现在还苦着!感谢苦的助缘!
日落在远处看的真真的,近了反而看不清了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躁胜寒,静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不聋不瞎,不配当家 不聋不瞎,不配当家
法,如法,相,着相,苦,苦受 法,如法,相,着相,苦,苦受
如法,着相,受苦 如法,着相,受苦
苦相和苦受 苦相和苦受
天地间唯一不变的道理就是变,也就是易 天地间唯一不变的道理就是变,也就是易
凡夫有什么资格和阿罗汉相提并论!实修第一! 凡夫有什么资格和阿罗汉相提并论!实修第一!
性空是循环,空性是满 性空是循环,空性是满
南传入脑,大乘根基动摇,魔障很快就来了。 南传入脑,大乘根基动摇,魔障很快就来了。
穷思辩断慧命,南传更断善根。 穷思辩断慧命,南传更断善根。
大乘的究竟不是小乘所能比拟的 大乘的究竟不是小乘所能比拟的
法无我,法执,不只是狭隘的佛法,而是世间一切法。然而世间一切 法无我,法执,不只是狭隘的佛法,而是世间一切法。然而世间一切法皆是佛法。
不着归纳总结文字相——痴 不着归纳总结文字相——痴
空性不可说,不能说,不必说 空性不可说,不能说,不必说
八月二十号明五眼,二十一号知开悟 八月二十号明五眼,二十一号知开悟
不是所有的苦人都能有缘闻得佛法,佛法难闻,南无阿弥陀佛! 不是所有的苦人都能有缘闻得佛法,佛法难闻,南无阿弥陀佛!
佛不能度无缘之人 佛不能度无缘之人
此时此刻,持戒,念佛,减法 此时此刻,持戒,念佛,减法
高僧大德的忍辱功夫真的到家了!对比自己更是自愧不如! 高僧大德的忍辱功夫真的到家了!对比自己更是自愧不如!
幻世当空,恩怨休怀,舍悟离迷,六尘不改;且怒且悲且狂哉,是人 幻世当空,恩怨休怀,舍悟离迷,六尘不改;且怒且悲且狂哉,是人是鬼是妖怪,不过是,心有魔债。
念佛号记录贴
关于缘起和因果的发问 我看上座部的书籍,佛陀他老人家是不承认第一因的。我这里也没想谈第一因。 关于因果和缘起我原来的理解是,缘起是运行方式,因果是运行规律。 或者说,因果是抽象的,缘起是具体的,缘起补充了因果的具体过程。 后来就想不明白了。 比如说,一个穷困潦倒的无业游民,父母离异,从小不管他,跟着奶奶住,长大也没有媳妇,还特别的好色。 但是奶奶在城里有一所小破楼,突然拆迁了,得了几百万。 然后暴发户就开始造了,各种找小姐,各种玩弄女人,逍遥自在。 因:因为父母离异,从小没人管。 果:所以不修德行,长大无业而且好色。 果又成因。 因:因为无业无德 果:所以没有媳妇 因:突然得到了拆迁款 果:所以当上了暴发户 但是拆迁得到的这几百万算什么?单纯的缘起吗?随机事件? 或者说他的父母离异也是一个随机事件?不是他能把握的? 缘起是一种发生论?而不是规律论?因果只能解释切实发生之后的缘起吗?
是先有的“因果”还是先有的“缘起”? 我看上座部的书籍,佛陀他老人家是不承认第一因的。我这里也没想谈第一因。 关于因果和缘起我原来的理解是,缘起是运行方式,因果是运行规律。 或者说,因果是抽象的,缘起是具体的,缘起补充了因果的具体过程。 后来就想不明白了。 比如说,一个穷困潦倒的无业游民,父母离异,从小不管他,跟着奶奶住,长大也没有媳妇,还特别的好色。 但是奶奶在城里有一所小破楼,突然拆迁了,得了几百万。 然后暴发户就开始造了,各种找小姐,各种玩弄女人,逍遥自在。 因:因为父母离异,从小没人管。 果:所以不修德行,长大无业而且好色。 果又成因。 因:因为无业无德 果:所以没有媳妇 但是拆迁得到的这几百万算什么?单纯的缘起吗?随机事件? 或者说他的父母离异也是一个随机事件?不是他能把握的? 缘起是一种发生论?而不是规律论?因果只能解释切实发生之后的缘起吗?
唯识里面的种子是啥意思?
缘起性空,万事万物还是有一个自性对吗? 缘起性空,万事万物还是有一个自性对吗?
关于《金刚经》我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去年十月一日,我在贵吧发帖子询问了一个问题,我当时深深折服佛教的哲理思想,但仅仅是表明层次,根本没有看过经文,在一位吧友的回复影响下,我去看了金刚经。我对于《金刚经》以及佛门的认识,我来一点点更新表达想法,可能对,也可以不对。
我发表了一篇图片贴,大伙来看看吧~
学佛切莫口头禅,偷心不死也枉然 学佛切莫口头禅,偷心不死也枉然。 皈依三宝共住持,金刚永灭世间痴。 因果轮回皆有道,缘起性空是必然。 三源五惑时常扰,但愿心与莲花随。
神器打什么石头冒紫光求助 神器打什么石头冒紫光求助
大早晨提悟性,180块钱上了三次8算什么水平
万紫千红到底哪个稀有色最好看?
这东西你们区值多少钱?要价4万?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