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一声笑 沧海★一声笑
关注数: 0 粉丝数: 19 发帖数: 4,935 关注贴吧数: 3
【转贴】男人和女人 田力合为男,女子合为好。男人——难人也;女人——亦好人! 七画是“男”,三画是“女”,“七”加“三”才是十全十美。于是,男人拿走七分权利女人只有三分的反抗! 体力上男人是七,女人是三。但耐力上女人是七,男人是三。所以面对情敌,男人们通常都是短兵相接,武力解决;女人则更喜欢明征暗斗的拉锯战! 男人们聊天,七分谈理想,三分谈女人;女人们则七分谈男人,三分谈理想。于是,男人征服世界赢得女人;女人征服男人赢得世界。 男人的誓言,七分是假,三分是真。于是,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女人的外貌,三分靠长相,七分靠打扮,于是,男人胆大去经商,女人胆大不化妆。 女人都有七分的自信,三分的不确定,所以女人总是问男人“我穿这件衣服好看吗?”男人则是七分的不耐烦加三分的敷衍,看都不看就道:真好看!女人把自己的七分给了家,剩下三分给父母;男人的七分给事业,妻子,儿女,父母,情人分剩下的三分……于是,离婚时女人能得到七分的财产,而男人却得到十分的自由。 在五彩缤纷的外部世界,女人占去七分色彩,只留下三分给男人,于是有“花姑娘”;在同样绚烂的内心世界,男人花七分去欣赏别的女人,只留给爱人三分的忠诚。于是有“花花公子”。 男人希望女人三分妩媚,七分苗条;女人则希望男人三顶乌纱,七根金条。于是,男人常赞叹:“她真美!”女人常感慨:“他可真有钱!”男人对感情三分情爱七分性爱,而女人则相反!所以,男人三分是人,七分是畜牲! 男人可以七分是男人,三分是女人;女人则不能七分是女人,三分是男人。 做爱,男人七分温柔,三分野蛮,所以女人有七分享受,三分疼痛! 男人不喜欢七分精明的女人,就像女人不喜欢七分老实的男人! 男人一生,七分的时间用来思考,三分的时间去表达,女人则相反!所以,有些话男人想想就不说了,女人不想就说! 女人的肌肤七分是天生,三分靠保养。所以男人怕女人晒黑常让她们躲在自己的身后! 男人七分爱数学,三分爱文学。于是,男人就用三分的浪漫征服女人,又用七分的理智掌握她。 其实最甜美的爱情是三分得到,七分想要;而最稳固的婚姻是七分得到,三分想要。所以,婚姻不甜蜜是因为女人让男人得到的太多了! 我说的这些七分是真理,三分是儿戏! 所以大家请七分欣赏,三分包容。
【文人经典】半农杂文 今称之为杂文者,谓其杂而不专,无所不有也;有论记,有小说.有戏曲;有做的 ,有翻译的,有庄语,有谐语;有骂人的,有还骂的;甚至于有牌示,有供状,称之饿杂,可谓名副其实.…………我以为文章是代表语言的,语言是代表个人的思想感情的,所以要做文章,就该赤裸裸的把个人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我是怎样一个人,在文章里就还他是怎样一个人,所谓以手写口,所谓心手相应,实在是做文章的第一条件。因此我做文章只是努力把我口里要说的话译成了文字;什么结构,章法,抑扬顿搓,起承转和等话头,我都置之不问,然而亦许反能得其自然。所以,看我的文章,也就同我对面谈天一样:我谈天时喜欢信口直说,全无隐饰,我文章也是如此;我谈天时往往要动感情,甚而至于动过度的感情,我文章中也是如此,你说这些是我的好处罢,那就是好处,你说是坏处罢,那就是坏处;反正我只是这样的一个我。我从来不会说叫人不懂的话,所以我的文章也没有一句不可懂。刘半农有杰出的讽刺和幽默才能。他的杂文善于捕捉批判对象荒谬可笑的喜剧性矛盾,加以突出夸张,绘声绘色的描写。他找出对象身上的可笑之点,紧紧咬住不放,放开手脚大做文章,把讽刺对象挖苦调侃的体无完肤。酣畅恣肆,痛快淋漓。这就是刘半农杂文讽刺幽默的特色。
【适情雅趣--茶趣篇】[明] 许次纾 茶疏   许次纾(1549~1604),字然明,号南华,明钱塘人。清历鹗《东城杂记》载:“许次纾……方伯茗山公之幼子,跛而能文,好蓄奇石,好品泉,又好客,性不善饮……所著诗文甚富,有《小品室》、《荡栉斋》二集,今失传。予曾得其所著《茶疏》一卷,……深得茗柯至理,与陆羽《茶经》相表里。”许次纾嗜茶之品鉴,并得吴兴姚绍宪指授,故深得茶理。该书撰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  该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存目,并评日:“是书凡三十九则,论采摘、收贮、烹点之法颇详。中间‘择水’一条,误以金山顶上井为中泠泉,考证殊为疏舛。”主要刊本有:(1)万历丁未(1607年)许世奇刊本;(2)宝颜堂秘笈本;(3)茶书全集本;(4)居家必备本;(5)欣赏编本;(6)广百川学海本(不全);(7)说郛续本(不全);(8)古今图书集成本(不全);(9)古今说部丛书本;(10)丛书集成本(即宝颜堂秘笈本的排印本)。  此以茶书全集本(甲本)为底本,以丛书集成本、广百川学海本、古今说部丛书本等作校。引题许然明茶疏序  陆羽品茶,以吾乡顾渚所产为冠,而明月峡尤其所最佳者也。余辟小园其中,岁取茶租自判,童而白首,始得臻其玄诣。武林许然明,余石交也,亦有嗜茶之癖。每茶期,必命驾造余斋头,汲金沙玉窦二泉,细啜而探讨品骘之。余罄生平习试自秘之诀,悉以相授。故然明得茶理最精,归而著《茶疏》一帙,余未之知也。然明化三年所矣,余每持茗碗,不能无期牙之感。丁未春,许才甫携然明《茶疏》见示,且征于梦。然明存日著述甚富,独以清事托之故人,岂其神情所注,亦欲自附于《茶经》不朽与。昔巩民陶瓷,肖鸿渐像,沽茗者必祀而沃之。余亦欲貌然明于篇端,俾读其书者,并挹其丰神可也。  万历丁未春日,吴兴友弟姚绍宪识明月峡中。小引  吾邑许然明,擅声词场旧矣,余与然明游龙泓,假宿僧舍者浃旬。日品茶尝水,抵掌道古。僧人以春茗相佐,竹炉沸声,时与空山松涛响答,致足乐也。然明喟然日,阮嗣宗以步兵厨贮酒三百斛,求为步兵校尉,余当削发为龙泓僧人矣。嗣此经年,然明以所著《茶疏》视余,余读一过,香生齿颊,宛然龙泓品茶尝水之致也。余谓然明日,鸿渐《茶经》,寥寥千古,此流堪为鸿渐益友,吾文词则在汉魏间,鸿渐当北面矣。然明日,聊以志吾嗜痂之癖,宁欲为鸿渐功匠也。越十年,而然明修文地下,余慨其著述零落,不胜人琴亡俱之感。一夕梦然明谓余日,欲以《茶疏》灾木,业以累子。余遂然觉而思龙泓品茶尝水时,遂绝千古,山阳在念,泪淫淫湿枕席也。夫然明著述富矣,《茶疏》其九鼎一脔耳,何独以此见梦。岂然明生平所癖,精爽成厉,又以余为自味也,遂从九京相托耶?因授剞劂以谢然明,其所撰有《小品室》、《荡栉斋》集,友人若贞父诸君方谋锓之。  丁未夏日社弟许世奇才甫撰。目录  产茶  今古制法  采摘  炒茶  芥中制法  收藏  置顿  取用  包裹  日用置顿  择水  贮水  舀水  煮水器  火候  烹点  秤量  汤候  瓯注  荡涤  饮啜  论客  茶所  洗茶  童子  饮时  宜辍  不宜用  不宜近  良友  出游  权宜  虎林水  宜节  辨讹  考本
【★诗品★】 钟嵘《诗品》是在刘勰《文心雕龙》以后出现的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这两部著作相继出现在齐梁时代不是偶然的,因为它们都是在反对齐梁形式主义文风的斗争中的产物。  钟嵘,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生卒年不详。他在齐梁时代曾作过参军、记室等小官。他的《诗品》是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以后于今南京写成的。  钟嵘的时代,诗风的衰落已经相当严重。据《诗品序》描写,当时士族社会已经形成一种以写诗为时髦的风气,甚至那些“才能胜衣,甫就小学”的士族子弟也都在忙着写诗,因而造成了“庸音杂体,人各为容”的诗坛混乱情况。王公搢绅之士谈论诗歌,更是“随其嗜欲,商榷不同。淄渑并泛,朱紫相夺。喧议并起,准的无依”。所以钟嵘就仿汉代“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写成这部品评诗人的著作,想借此纠正当时诗坛的混乱局面。  《诗品》所论的范围主要是五言诗。全书共品评了两汉至梁代的诗人一百二十二人,计上品十一人,中品三十九人,下品七十二人。在《诗品序》里,他谈到自己对诗的一般看法:“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馀,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从这一段话来看,他对诗的看法一是强调赋和比兴的相济为用,一是强调内在的风力与外在的丹采应同等重视。这和刘勰的看法大体接近,仅仅在对比兴的解释和重视程度上略有不同。
【ZT屈原和端午节】 屈原和端午节 我国人民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过端午节,这个风俗后来传到了朝鲜、日本、缅甸、越南、马来西亚等国。 屈原,生活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他内“与王图议国事”,外“接遇宾客,应付诸侯”,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 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 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 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迫害。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 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没有屈服。他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决不随波逐流。拿起笔抒写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指斥“群小”误国,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最伟大、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人称他的作品为“楚辞”。代表作是《离骚》,这是屈原作品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两千七百七十七个字,诗中叙述了诗人为实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所遭受的打击和迫害,深刻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对人民和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感情。 屈原在长期的流放跋涉中,精神和生活上所受的摧残和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一天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个打渔的隐者,隐者见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劝他“不要拘泥”、“随和一些”,和权贵们同流合污。屈原道:“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意思是:我宁肯跳进江水中去,葬身在鱼肚里,哪能使自己洁白的品质蒙受世俗的灰尘?) 公元二七八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诗人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抱石自沉。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如今,每到端午节那天,人们仍要在江河里划龙舟,把粽子系上五彩丝线来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可见诗人的作品和精神是永存的了!
【转载】在最美的时候你遇见了谁 【转载】在最美的时候你遇见了谁?世界上只有两种可以称之为浪漫的情感    一种叫相濡以沫,另一种叫相忘于江湖    我们要做的是争取和最爱的人相濡以沫    和次爱的人相忘于江湖    也许不是不曾心动,不是没有可能,只是有缘无份,情深缘浅,我们爱在不对的时间      回首往事的时候,想起那些如流星般划过生命的爱情,我们常常会把彼此的错过归咎为缘份,其实说到底,缘份是那么虚幻抽象的一个概念,真正影响我们的,往往就是那一时三刻相遇与相爱的时机,男女之间的交往,充满了犹疑忐忑的不确定与欲言又止的矜持,一个小小的变数,就可以完全改变选择的方向     在你最美丽的时候,你遇见了谁?在你深爱一个人的时候,谁又陪在你身边?爱情到底给了你多少时间?去相遇与分离,去选择与后悔?     不是不心动,不是不后悔,但已经没有时间再去相拥,如果爱一个人而无法在一起,相爱却无法在适当的时候相遇,如果爱了,却爱在不对的时候,除了珍藏那一滴心底的泪,无言的走远,又能有什么选择?      要在时间的荒野,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于千万人之中,去邂逅自己的爱人,那是太难得的缘份,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在彼此不断地错过,错过杨花飘风的春,又错过了枫叶瑟索的秋,直到漫天白雪,年华不再,在一次次的心酸感叹之后,才能终于了解——即使真挚,即使亲密,即使两个人都已是心有戚戚,我们的爱,依然需要时间来成全和考验      这世界有着太多的这样那样的限制与隐秘的禁忌,又有太多难以预测的变故和身不由已的离合,一个转身,也许就已经一辈子错过,要到很多年以后,才会参透所有的争取与努力,也许还抵不过命运开的一个玩笑,上帝只在云端眨了一眨眼,所有的结局,就都已经完全改变     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幸福   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悲伤    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声叹息   在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无奈    回忆的花瓣掠过心湖,泛起片片涟漪,爱不是千言万语,也不是朝朝暮暮,爱是每当午夜梦醒时,发现内心牵挂的依然是远方的你...
【ZT】古代文学概述 1.古代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之一。其主要成就包括神话、史诗和戏剧,此外还有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 2.古希腊文学特征:(1)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古希腊人尽情地展示着人类童年的自然天性,一切都是世俗的、活生生的,绝无宗教恐怖的压抑和彼岸天国的诱惑。当然,因为生产力低下,古希腊人也是有命运观念的,但其命运观念很快淡薄,没有积淀成沉重的民族包袱。(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众多篇章不同程度地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怪诞的夸张和优美的抒情,表现出浓厚的浪漫色彩。(3)种类繁多,具有开拓性。古希腊的文学种类齐全,具备了后世几乎所有文学样式。除神话、史诗外,还有悲剧、喜剧、寓言、故事、教谕诗、抒情诗、散文、小说等等。 3.古希腊文学一般分为三个时期:(1)第一时期从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由氏族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赫西俄德的教谕诗《工作与时日》是现存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他的叙事诗《神谱》是最早的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2)第二时期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中叶,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时期。从公元前6世纪到前4世纪,是希腊文学的“古典时期”。主要文学成就是抒情诗、散文、寓言、悲剧、喜剧和文艺理论等,其中戏剧成就最大。柏拉图称著名女诗人萨福为“第十位文艺女神”。抒情诗人还有阿那克瑞翁和品达。与抒情诗同时兴起的散文体动物寓言称《伊索寓言》,是包含深刻哲理和生活经验的故事,其中《乌龟和兔子》《狼和小羊》《农夫和蛇》等已成为世人熟知的典故。从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4世纪初,是希腊奴隶制全盘时期,史称“古典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主要是指雅典文学。这一时期出现的文艺理论家有柏拉图和亚里土多德,柏拉图著有《对话录》,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指出艺术的本质是对现实的摹仿,文学艺术是真实的。为西文现实主义奠定基础。(3)第三时期从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这是古希腊奴隶制衰亡时期,亦称“希腊化时期”。作品体裁主要是新喜剧和田园诗。最著名的新喜剧作家是雅典的米兰德,代表作《恨世者》和《萨摩斯女子》两部。 4.罗马文学是连接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1)罗马文学接受并摹仿希腊文学,使希腊文学得以保存并传扬四方。(2)罗马文学中的东方色彩、基督教色彩又为西文文学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它和古希腊文学一样成为西方文学的源头之一。 5.到公元前2世纪,罗马文学开始进入它真正的发展和繁荣时期,产生了普劳图斯和泰伦斯等戏剧家。 6.普劳图斯多以希腊的故事题材为基础,他把希腊戏剧加入罗马生活的情节搬上了罗马的舞台。著名的喜剧有《双生子》和《一罐黄金》。对以后的欧洲文学有较大影响,他的喜剧成了后来许多大作家取材的源泉,像莎士比亚、莫里哀、普希金和果戈理等都曾利用他的作品创造形象。 7.从公元前27年开始的屋大维统治时期,罗马文学走上了它的最高峰。这时期的三大诗人是维吉尔、贺拉斯和奥维德。(1)维吉尔。罗马最伟大的诗人,重要作品有《牧歌》《农事诗》和代表作史诗《埃涅阿斯纪》。(2)贺拉斯。屋大维统治时期最主要的讽刺诗人、抒情诗人和文艺批评家。他提出文艺应该模仿自然、“寓教于乐”等著名文艺理论观点。重要文艺理论著作是用诗简形式写成的《诗艺》。(3)奥维德。罗马杰出诗人中最年轻的一个,代表作《变形记》。 8.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以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成为罗马开国之君的种种经历为中 心内容,追述了罗马建国的光荣历史。在结构层次的安排上,《埃涅阿斯纪》也模仿了荷马史诗。 9.《埃涅阿斯纪》是一首民族史诗,是第一部“文人史诗”,以埃涅阿斯的经历向人们证明罗马人是神的后裔,出于为维护屋大维统治服务的政治目的。艺术手法上,人物心理的细腻描写是该史诗最突出的特点。 10.早期基督教文学在希腊文学和后世欧洲文学之间的“中介”作用:早期基督教文学是希腊文学和希伯来文学相互碰撞、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新文学,是基督教在欧洲传播的结果。早期基督教文学(与后来的基督教文学一道)构成了欧洲文学另一个源头。代表早期基督教文学最高成就的是《新约全书》(简称《新约》),它是基督教的正典。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