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吾小天下,才高而已
独坐幽篁轻胜马,一蓑烟景画图横。晚霞笑看残渡雨,明月醉携潮共生。
关注数: 32
粉丝数: 763
发帖数: 6,672
关注贴吧数: 31
才买一年不到的小米13
这几天我选择扔逆回购
这部电影不错
哈哈哈哈😃
这几天就别炒股了,好好休息,准备过节
还好我这次忍住了,卖飞后去了逆回购
坚决按照既定目标操作
估计最后一周旅游大涨 其他股暴跌
这是昨天的配送距离,不包括取货距离和其他距离 昨天骑了70公里至少
我发现我完全没必要冒险去炒股 今天骑自行车送外卖,扣除保险赚了61,买水花了三元,买米花了十五,鸡蛋花了3.7,水果花了3块钱,火腿肠花了2.2 还剩了很多,很满足了,现在回家刷刷抖音快手还能赚几块钱
吃饭了吗……兄弟们
这种感觉,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懂 大半年了,八块钱左右信誓旦旦的说不上十不卖,然后一直横盘,缓慢上涨 好几次想要放弃,最后在9.46失去信心,看见云南旅游大涨 感觉应该有希望,昨天卖完后9.32挂着,本来打算一觉不起,尾盘再看,结果挂上去感觉还能继续跌了,大有跌停趋势,结果确实跌破了9.32我怅然一口气,感觉自己很聪明挂了9.29,等我下午起床,靠! 道心再次陨灭,连续三年,每次都说下次一定要到十块钱卖,结果每年都是9.5左右清仓。最后都涨上了10并且都是卖掉后的次日或当日。 当然,虽然心理极度难受,但是我深知大势已去,天意难违,如果这钱属于我,我必然不会卖飞,这钱不属于我,就算没有卖飞也会被大跌深套,我现在深切的感受到孔子说的那句话“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不执,不迷,平常心,A股就是一条成佛的道路
吃晚饭了吗
节前旅游应该还能玩一玩,不过我的建议是空仓,因为我们是逢节必跌
哈哈哈,拿不住,卖飞了,看看不买,磨练意志
昨天卖飞,今天出去旅游了,国庆之后再考虑要不要继续炒股 年利率只要达到三十,我就空仓
中西诗区别,以及所谓的不押韵的西方诗歌本质上是“押韵”的 中国诗以《诗经》《楚辞》为源。西方诗肇始于《荷马史诗》《埃涅阿斯纪》抛弃押韵写诗等于抛弃祖籍文化,亦西方文化为祖。西方诗歌本来就和中国诗歌有着本质区别。 - 西方诗歌的文字基础:以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为代表的西方语言文字,属于表音文字。其核心特点是文字符号(字母)主要记录语言的发音,通过字母组合来拼写语音,进而表达意义。- 汉语的文字基础:汉语所使用的汉字,本质上是表意文字(更精确地说是“意音文字”,兼具表意和表音成分)。汉字的字形往往与所代表的事物或概念有直接关联(如“山”“水”),或通过构字部件组合来提示意义,而非单纯记录发音。这种文字体系的差异,也导致了中西方诗歌在韵律、节奏(如西方的音步、汉语的韵脚)等艺术表现形式上的根本不同。 而且对于草叶集的定义就有问题语言的高度凝练、意象的集中呈现、情感的真实传递,做到没有(格律,音阶,音节)或韵脚就叫诗。这个定义来看,我国论语叫论语诗集,孟子应该叫做孟子诗集,老庄作品叫老庄诗集才对,毕竟语言的高度凝练、意象的集中呈现、情感的真实传递,只要是好点的文章都可以做到。从本质上来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割断。最严重的问题是,西方表音文字通过发音分行营造的韵律感,与汉字体系的韵律逻辑完全不同,无法直接适配。西方表音文字(如英语)即便不严格押韵,也能通过“发音分行”接近韵律感,关键在于其文字直接对应语音:诗人可通过控制每行的音节数量(如英语诗的“音步”)、重音节奏(如抑扬格、扬抑格)来构建规律的听觉节奏,分行则是为了强化这种节奏的停顿感(比如每行重音位置固定,读起来自然有韵律)。这种韵律依赖“语音的可量化规律”,而表音文字恰好能直接承载这种规律。但汉字是表意文字,语音与字形并非直接绑定,其韵律体系有自己的核心逻辑:1. 依赖“声调”而非单纯音节:汉字有平、上、去、入(现代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声调差异,传统诗词的“平仄”正是通过声调的交替(如“平声长、仄声短”)来构建韵律,这是表音文字没有的;2. 依赖“押韵”的明确性:汉语诗歌(古体诗、近体诗、词、曲,传统诗)的韵律核心是“押韵”(句尾字韵母相同或相近),而非“音节数量”——即便分行,若没有平仄交替和或押韵,读起来也缺乏汉语诗歌的韵律感;3. 分行无法替代韵律逻辑:若仅像西方诗那样“按语义分行”,而不遵循汉语的平仄和或押韵规则,文字只会是“分行的散文”,无法形成汉语语境中认可的“诗味”。比如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拆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分行只是调整了停顿,真正的韵律仍来自“光(guāng)”与“霜(shuāng)”的押韵,以及和或平仄的搭配。 比如西方边缘诗草叶集虽然无西方传统“押韵”格式,但通过分行步音,已经可以看作是一种“押韵”但是我们的文字如果分行不押韵,即便语音凝练读起来也毫无诗句的韵律节奏,只能叫竖行散文。《草叶集》这类西方边缘诗,“分行步音”并非无意义排版——它通过控制每行的重音数量、音节节奏等,本质上相当于我国新月派的新式格律“三美”而汉语的诗性韵律,核心从来不是“分行”,而是“平仄交替”和或“押韵”:国诗依托汉字的声调差异(平声舒缓、仄声短促,韵脚等)构建节奏,靠句尾字韵母相近形成回环美感。一旦失去这两点,即便文字再凝练、强行分行,读起来也只是“把散文拆成竖排”,没有汉语诗歌特有的韵律感,自然只能叫竖行散文。所以盲目学西方诗歌是一种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行为。
随便写写画画 咏中秋 容容孤月系秋树,阵阵霜风扫目寒 又是人间悲聚散,如何世上可长圆
当代诗仙,非我莫属 中秋将近感怀随笔 秋风不定斑斑雨,客路寻常寂寂寒 落叶遥怜生岁暮,孤灯独看映夜阑 帝乡青鸟频入梦,高铁阮途虚负年 欲寄相思启微信,徘徊得句又无言
我这首诗有唐人风骨 荷塘闲吟 容容河汉玻璃月,寂寂池塘电扇风 满目青盘擎雨盖,一杯黑洱纳凉棚 行人网络传佳景,蛙语闲听蝉对鸣 遥忆芙蓉吟子建,更思乐天咏莲清
恐怕普天之下,没有比他更惨的人了,他好像卖飞了!
随便写写画画 云游感怀 寻仙五岳怜松挺,谒道九州憎目经 落日难留老梧叶,秋风无计济沧溟 豺狼空看食饿殍,酒肉徒嗟粉太平 欲越龙门冰面冻,弹铗涕泪对啼缨
好久没大赚了,狠狠吃
学诗词前必须先正心 学习学诗词前必先正心,什么叫正心?就是要有一个正确的观念和心态。要清楚的认识到三个情况:一:写不出作品,是因为自身学识和文笔功底不够导致,而非是诗词规则限制导致。有的人自己没有写诗词的功底,又非要写诗词,写不出来就哇哇大哭,大喊大叫要打倒格律,这种行为是非常可笑的。 二:写诗是学识和认知再现,现在很多人为什么喜欢仿古,因为古词古环境模仿起来容易,拼凑方便。现代事物难以想象如何下笔,这就是文思不够导致。如果李白来现代,现代事物一样可以入诗词。 三:综合来说,写诗词是文笔和文思的结合,缺一不可。这是学诗词前必须明确的事情。
同样是云南旅游,我怎么这么倒霉?
全仓梭哈做T,今天异常大阴线,感觉可以搏一搏
这大概就是现代诗词爱好者的常态 前几天遇到一个群,里面许多人写诗乱七八糟,不押韵,既不属外国诗,也不似国诗。我问其缘由,他们说李杜写诗也不押韵,外国诗歌也不押韵,正好合起来就是现代诗。我听完后和他们理论许久,结果他们拿出李杜诗的译文和外国诗歌的译本对我说,你看是不是不押韵?我说这叫译本!他们说,有啥区别,反正也是李杜写的,反正也是外国人写的。
现代诗的一些建议 新月派所谓的三美,是对传统诗学的一种过激行为,不适合大多数人,所以无法长存。导致了后来更多偏激的谬论和谬体出现,使得诗歌文化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断层。应该直接恢复古体诗那样,再将其拓宽。比如有规律的字句节奏,分行美化,押韵即可。这样才能保证诗的传统不会丢,又可以继承传统文化。创新而不断层是守住文化传统的关键(西方文学更新迭代后,基本上后代看不懂前代的作品,如果没有多国译本尤其是中文译本,基本上几代后就难以翻译和流传。而中文作为表意文字体系,虽有白话文与文言文的分野,但核心汉字的表意功能相对稳定,后代通过注释仍能较顺畅地读懂千年前的《诗经》)。古体诗本身就比近体诗的格律更灵活(如字数可参差、平仄要求较宽可有可无,押韵是诗必备),在“有规律的字句节奏、押韵”的基础上拓宽,既保留了中国诗歌的核心特质,又给创作留了弹性空间,能平衡“传统传承”与“创作自由”。 附言:新月派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之所以难以成为主流且“无法长存”,问题在于“过激”——它试图用偏机械的格律(如严格的音步、字数对等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格律框架)规范现代口语写作,既没有完全契合古体诗“因情定调”的灵活精神,又与现代语言的自然节奏有隔阂,普通创作者难以驾驭,自然难以普及。
现代诗的一些建议 新月派所谓的三美,是对传统诗学的一种过激行为,不适合大多数人,所以无法长存。导致了后来更多偏激的谬论和谬体出现,使得诗歌文化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断层。应该直接恢复古体诗那样,再将其拓宽。比如有规律的字句节奏,分行美化,押韵即可。这样才能保证诗的传统不会丢,又可以继承传统文化。创新而不断层是守住文化传统的关键(西方文学更新迭代后,基本上后代看不懂前代的作品,如果没有多国译本尤其是中文译本,基本上几代后就难以翻译和流传。而中文作为表意文字体系,虽有白话文与文言文的分野,但核心汉字的表意功能相对稳定,后代通过注释仍能较顺畅地读懂千年前的《诗经》)。古体诗本身就比近体诗的格律更灵活(如字数可参差、平仄要求较宽可有可无,押韵是诗必备),在“有规律的字句节奏、押韵”的基础上拓宽,既保留了中国诗歌的核心特质,又给创作留了弹性空间,能平衡“传统传承”与“创作自由”。 附言:新月派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之所以难以成为主流且“无法长存”,问题在于“过激”——它试图用偏机械的格律(如严格的音步、字数对等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格律框架)规范现代口语写作,既没有完全契合古体诗“因情定调”的灵活精神,又与现代语言的自然节奏有隔阂,普通创作者难以驾驭,自然难以普及。
学诗之前必看 诗论知道的越深,写诗越不顺;文论知道的越深,写文越顺。写诗的核心是感性直觉与瞬间灵感,过度用诗论的框架(比如历代的意象理论等)去审视,会像给流动的水套上模具,反而束缚了原始的创作冲动,导致“不顺”。而写文(尤其是非文学性的实用写作、议论文等)的核心是逻辑结构与表达效率,文论(比如篇章布局、论证方法)能直接提供可复用的工具,帮你梳理思路、优化表达,相当于有了清晰的地图,自然“越顺”。简单说,诗怕“被框住”,文怕“没章法”,理论对二者的作用方向刚好相反。 所以历代精通诗论的人,往往佳诗少;精通文论的,优秀文章多。 对于诗而言,情感的鲜活度、灵感的随机性是灵魂。精通诗论的人,容易陷入“以理衡诗”的惯性——下笔前先琢磨格律是否合规、意象是否符合理论范式,反而滤掉了最本真的情绪冲动,写出来的诗常显“匠气”,少了打动人心的“灵气”,自然佳诗难成。而对于文(尤其是论说文、实用文等),逻辑的严谨性、结构的完整性是关键。精通文论的人,能熟练运用谋篇布局、论证技巧等理论工具,将想法清晰、高效地组织起来,相当于用“方法论”为表达“保驾护航”,反而能放大思想的价值,更容易写出逻辑严密、说服力强的优秀文章。但写诗又不得不先通其理论,历代能入其中,出其外的优秀诗人并不多,大家熟悉的,公认的优秀诗人也就那些。理论是“入门的阶梯”,却也是“破阶的阻碍”,而能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诗人,正是因为跨越了这层阻碍,才成了公认的经典。 “入其内”是基础,不通诗论的“野路子”很难走远:要懂平仄并让诗句读来顺口光这一件事就可让绝大多数人望而却步,近体诗需要海量的知识储备和特殊文艺天赋,古体诗虽然不讲平仄,但是同样对句法,意象等的塑造有着极其特殊的诗法基础和文笔天赋,现代诗的情况比较特殊,三个个有自己的规矩,共同点是都需要押韵,有韵是诗的基础,有韵不一定叫诗,无韵肯定不能叫诗。知意象才能让情感有处寄托,明章法才能让诗意不散乱。就像学画要先练线条、懂色彩,这些理论是诗歌的“基本功”,少了它们,再鲜活的灵感也难成合格的诗作。但“出其外”才是关键,也是大多数人卡壳的地方:真正的好诗人,不会把理论当成“紧箍咒”。李白写“飞流直下三千尺”,不会纠结“三千尺”是否符合写实逻辑;杜甫写“感时花溅泪”,也不会刻意计算“花”这个意象是否符合前代范式。他们把理论内化成了“下意识”,最终让情感和灵感主导创作,写出的诗才既有章法的“骨”,又有灵气的“魂”。而历代公认的优秀诗人(如李杜、苏轼等)之所以稀少,正是因为“出其外”的难度极高——既要把理论学扎实,又要在创作时“忘掉”理论的束缚,让诗为情服务,而非为理论服务。这种平衡,本身就是一种罕见的创作天赋。 现在所谓的不押韵也叫诗的现代诗,其实是错误的仿照西方诗产生的谬体,很多人看西方诗都是看译本,看完西方诗译本后就觉得西方诗不押韵,所以仿照这种不押韵的译本写所谓的不押韵的现代诗,这是很荒谬的行为。另外一些情况是,有些唯利是图的个人或集团,以不押韵也能叫诗为理论吸引所谓的新派诗人,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毁灭。要知道我国自古至今就是以韵为诗,无韵为文,有韵不一定叫诗,这是基于我们的文字和音韵特色,经过许多人的心血打磨出来的规律,是国诗之精髓,不可毁灭。仿照西方译本写作这种荒谬滑稽的行为,就好比仿照李白杜甫等诗人的诗译文写作一样,说李白和杜甫的诗不押韵,所以要学李杜写不押韵的新诗。西方诗也是“押韵”但是西方诗的“押韵”是押的“音节”这是中西诗歌的精髓划分。至于所谓的散文诗,本身就是一种谬论和错误知识产物,大概是介于男和女之间,甚至还不如这个。历代文论说某人写诗如文章,本质上是说的这个人写的诗,只是读起来像文章;说某人写文章有诗的味道,如诗一样,本质是说这个人写的是文章,只是读起来像诗句,现代人倒好,只是把所谓的文章,分行罗列,美其名曰“散文诗”这种错误的划分其实也是模仿海燕之类的作品导致的,西方的文章和东方文章的区别,如同诗歌和诗歌的区别那样,把西方竖行散文叫散文诗,如同把我国传统古文竖行分叫作文诗一样荒唐。
学诗词前必读 写诗是一件极其简单又极其困难且负复杂的事情 简单到也就两个步骤立意(写作缘由)填词造句(语句通顺) 困难且复杂是因为需要非常特殊的文学功底和艺术天赋,不能像写作文那样,懂理论,会说话就可以随意写。(诗经的诗和汉乐府的诗都是经过文人加工过的)。因为写诗要用最短的字,表达极其丰富的内容和或情感比如立意,作文写一事一物,务必详尽,起因至结果,开头到结尾,琳琅满目。写诗立意以后,只选最能代表立意的人事物等(大多数情况下,会按约定成俗的标准选,这就极其容易导致套娃式写作,这也是明朝诗被人诟病的地方),然后填词造句又要言简意精,用最少的词汇把所选的人事物等描述清楚,又不能完全像写作文那样填词造句,起因经过结果因为所以全写出来,但又要保证能看出个起因经过结果,因为所以来。(这就导致诗词写作极其容易东拉西扯,分崩离析,或者像记流水账那样废话连篇。)这就导致了诗词的理论和实践的分离度远远超过普通作文写作,作文知理论,按照理论写就行了,诗词知道理论,按照理论写,是一个木头疙瘩,不知道理论,不按照理论写,绝对是一堆乱麻。用更通俗的说法来解释就是说它“简单”,核心确实就“立意”和“填词造句”两步——先想清“为什么写”,再理顺“怎么说”,门槛看似不高,人人都能提笔尝试;但这“简单”背后藏着极大的“难”:作文靠详尽叙事就能撑起来,写诗却要在“短”里榨出“丰”,选一个意象就要顶作文一段描述,用一个词就要裹住几层情绪,比如写“愁”,作文能说“我坐在窗边愁得睡不着”,写诗却要凝练成七字之内,字要少,意却要更浓。更关键的是理论与实践的“断层”:作文懂了“总分总”,照着写就不会差;可诗词懂了平仄对仗,句法等,照猫画虎写出来也可能是“木头疙瘩”,没灵气、没真情。反过来说,完全不懂理论瞎写,又容易成“乱麻”,没章法、没韵味。这种“既要守规矩,又要破规矩;既要简,又要丰”的矛盾,正是写诗最磨人的地方。
看懂的扣1
随便写写画画 访李白祠 青莲小镇桂树佳,采石矶前碑成林 人拜墓祠当涂县,水榭绵阳登问津 莫问今生我是谁,且看谁是我前身 今世何须复留名,万古已传我诗魂
我这首诗写进多少读书人无奈🤷♀️ 自嘲 读书如网破眼多,恨逢用时渔获稀。 案头空积千篇卷,脑海难寻半句玑。 学崖漫漶随日淡,生计蹉跎逐云飞。 自笑才高贯古今,负尽青春雪盈扉。
写诗也老是被删 看新闻感怀 全球有纷争,何处真太平 朱门酒肉臭,饿殍米缸空 物竞虽天择,人类难相融 血肉能进化,心肠仍毒虫 善贤憎独夫,恶顽践哀鸿 千年未曾变,循环无尽穷 人在世便乱,不可能大同 除非热寂灭,万物归鸿蒙
随便写写画画 看新闻感怀 全球有纷争,何处真太平 朱门酒肉臭,饿殍米缸空 物竞虽天择,人类难相融 血肉能进化,心肠仍毒虫 善贤憎独夫,恶顽践哀鸿 千年未曾变,循环无尽穷 人在世便乱,不可能大同 除非热寂灭,万物归鸿蒙
这段时间丽江股份没有成功做T,太惨了 每天挂高了,没卖出去 这几天上下波动是真大
随便写写画画 解嘲(很多人说我为啥不投稿) 屏前狂敲回车键,期刊抱团绣锦纹 流量换得柴米油,作协认钱不认人 量化数据分优劣,机械解读误愚贤 时传网红有佳作,亦无多少可读文
随便写写画画 讽当今诗词圈普遍现象 空对灯泡堆文字,懒将吟趣付行程。 结党拾牙互夸俊,学步鄙贤疴成风。 案头造车积墨宝,室外白眼轻花莺。 华服云观论侃侃,被人戳破变猩猩。
随便写写画画 秋夜题金陵 绿杨长亭秋复秋,雁鸣香残自断魂。 朱雀航边潮浪旧,乌衣巷口柱门新。 子弟折枝已不见,吴姬压酒事犹闻。 世态云翻皆往矣,苍茫笑谈又何人。
随便写写画画 黄鹤楼 费祎留楼崔题诗,宋元兵伤清擢痕 千载兴衰随炮逝,警钟西楼续年轮 汉桥横跨龟蛇锁,江涛依旧电梯新 昔日黄鹤去不返,路灯悠悠照今人
随便写写画画 《秋夜感怀》 秋来桐叶疏星坠,霜打菊篱骚客忧。 湿径清风闲不寐,逗花飞月惹哀愁。 蛩声细细残荷卷,雁影遥遥芳草休。 何日埋匣剑冲斗,寒烟漠漠锁西楼。
随便写写画画 西湖剥橘吟月 满院梧桐和烟老,一窗流光湿秋阶 纵是看尽人间花,也难轻易与春别 天上仙子何不寐,也学离人闲逛街 古今清愁鉴可通,吴姬压酒劝剥桔
古体诗本就不拘一格 仿临江仙·感旧(古体) 隔帘错怨东风恶,人世比东风更恶。 晓色穿窗浸薄寒,啼鸟数声,搅碎残梦半。 旧笺堆案墨痕淡,欲写心事又轻缓。 落花流水各寻欢,一生萍踪,何处寄平安。
我这首现代诗可成楷模 现代诗_金秋 月转银河,天上便到了秋,世间又匆匆 一阵霜寒扫阶窗,脑壳卡壳半盏钟 燕去了,云悠悠,人生难得几从容 都做连江飘絮流向东
随便写写画画 卜算子,楚人美 但见新人欢,魂魄江滩冷。曾是堂前铁鸳鸯,错付薄情命。 杀妻石犹存,恨与潮声并。世上皆怜霍小玉,莫惧应悲哽。
随便写写画画 添字采桑子(不合规)自度自娱 霜来凭栏残红舞,又到秋暮。 又到秋暮,空对寒阶,心事乱如雨。 莫思量,光阴都被思量误; 莫惆怅,惆怅还从惆怅度。 不如杯酒,闲看云归处。
随便写写画画,不争不论 鹧鸪天·惜花感怀 晓起推窗满地秋,残红飘尽不禁忧。 人为花落多情碎,偏遇风君不解愁。 杯浅酌,意难休,檐前晚燕语啁啾。 明年若得花重绽,怕是骚年雪满头。
各位怎么看
随便写写画画 鹧鸪天·孤山赏梅 罗袜凌波绕孤堤,金屋无据意迟迟。 孤山千树梅虽好,尽是他人掌上妻。 玉绳转,暮鸦稀,环肥燕瘦挽行衣。 明知此景难相属,仍向花前立片时。
随便写写画画😦我就是写实派 鹧鸪天 江楼闲趣 浮生似絮或如楸,从来开落不知由。 手机拍照擦凝露,远处云山堪入眸。 点外卖,自抛骰,旧愁才下又眉头。 西风吹落凭栏处,无据、潇潇春又秋
随便写写画画 鹧鸪天 感怀 海溺惊悸遗墨殇,半篇饮水未终章 科绝郁郁诗成病,泣血虚席忧鬓霜 思往事,叹流芳,三十不立正堂堂 恨无才藻得天妒,不恨英才天妒亡 注;上阙四个天妒英才早亡的古人,不知道自己查资料
随便写写画画 鹧鸪天·洛水逢佳人 化鹤御风偶下尘,竹筏破绿掠微痕。 霜肌素手铅华淡,燕步芳莲鱼雁沉。 寻无据,几疑真,峨峨云髻小麑奔。 若非洛水钟灵秀,何处桃源见玉人。
随便写写画画 鹧鸪天·戏话生计与诗心 年少曾追谪仙狂,如今残喘四时忙。 品德不饱颜回腹,傲骨难调杜甫肠。 人是铁,饭为钢,一餐不吃饿得慌。 万般先把金银赚,再虑初心续旧章。
哈哈哈!我这首词写出多少人的无奈🤷♀️ 鹧鸪天·自嘲改稿 人笑乾隆诗可讥,我诗更比康熙稀。 为迁韵律凑词字,线路无端叠坂泥。 词费解,字无依,怕教纸墨也生歧。 此文若问谁写就,李杜观了得痢疾。
随便写写画画🎨🎨🎨阿巴阿巴阿巴阿巴阿巴 鹧鸪天 中秋近 高铁西窗票可行,尽金弊锦乱归程。 网中自句吟欺己,桌上谁闻敲键声。 卧也伶仃,立也伶仃。 乡山月,总无情。 汉河万里来相照,夜夜独凭嗟晓明。
随便写写画画 浣溪沙·客宴忘乡 玳瑁筵开灯映纱,蛮腰轻转绮罗花。 斜钗落帽续珠虾。 醉里纵知身是客,席前切莫忆乡家。 西窗恐月照枇杷。
随便写写………… 点绛唇,观舞 绣幕垂垂,玉钗未睹香先绕。 秋波轻挑,酥落云间鸟。 肌骨冰白,笑靥凝春扫。 佳人好,莫惜琼宝,只恐芳时少。
随便写写画画…… 点绛唇,梦呓 乱入寒鸦,小园忽坠巫山路。 雪肌燕步,睇侍从无数。 笑赠玉霞,约海山石腐。 交杯互,唤郎洞府,啼醒寻无处
随便写写(能不能像我一样,先写通顺再说?)天天瞎乱整有啥意思 点绛唇_登岳阳楼观洞庭湖咏斑竹 霜卷寒涛,欲仙人往接莱岛 鹊桥虽恼,尚有年年笑 弄凤难期,慕梓梧相抱。 登高眺,君山空老,怅恨无仙药。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