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入佳境🔯 张晓静6
关注数: 8 粉丝数: 2 发帖数: 3,030 关注贴吧数: 1
今日立冬,关于立冬的习俗有哪些呢?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农历十月,作为时气点的立冬,就在这个月份。它不仅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也是寒风乍起的季节。 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立冬习俗 吃饺子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迎冬亦称“拜冬” 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即同立春、立夏和、立秋一样,立冬日天子也要举行迎冬的仪式。这一天百姓们都会好生歇息,不做其他农事,以此犒赏一家人整年来的辛苦劳作。 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也有了创新,在哈尔滨,立冬之日,黑龙江省冬泳协会的健儿横渡松花江,以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冬泳 冬泳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是冬季人们喜爱的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补冬 冬季草木凋零,万物闭藏,人的饮食养生也进入“藏”的阶段,即进补。俗话说:“冬天进补,春天打虎。”“补”是冬季食俗一大特点。 立冬的规矩是吃涮羊肉,因羊肉属温补,有利五脏,五脏热了,自然就可以抵御冬季的寒冷。
俗语“举头三尺有神明”,下半句蕴含古人智慧,然而几乎无人知晓 众所周知,中国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自周公制定礼法、孔子克己复礼以来,“礼”就成为中国社会必不可缺的一部分——礼不仅是人们交往的仪式,也是人们行事的道德准则。古代先贤为后人能够更好地传承礼仪,使民众拥有更高的道德品行,他们还留下许多劝诫别人遵循道德的故事和良言。随着时间推移,这些都变成人们耳熟而详的俗语,潜移默化中国影响着人们的一言一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提起“举头三尺有神明”一语,想必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这一句话便是关乎道德准则的俗语。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说神明距离我们很近,但更深层的内涵就是说,切勿做坏事,毕竟就算没其他人看到,神明却都是一览无余的。因此,一些人在萌生罪恶念头的时候,若是想起这句话,恐怕也就不敢再做了。因此,这一句俗语被各地民众口耳相传,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要求。 不过大家可能不知道,“举头三尺有神明”并非完整语句,后面还有半句,而且这下半句才是这句俗语中的精华。当然,这也和中国人的说话风格有关,比较委婉含蓄,所以说话只说一半。这下半句就是“不畏人知畏己知”。可能有人会理解为,在面对利益诱惑的时候,人们可能不用担心外人知道,但是这个时候要是想起“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句话,人们就会担心祖先知道这件事。在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放弃继续作恶。 而“不畏人知畏己知”的含义并非如此。大家都知道,在古人的意识里,一个人越尊贵,就越需要守礼,人们就会对这个人的要求也就会越高。一个毫无底线的人,显然是不能用“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的话去道德规范他,只能用强制的法律。可是对于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更多地是用道德准绳去加以约束,而他本人也会约束自己。当他想做坏事的时候,虽然不怕别人知道,但是他自己是有良心的,他迈不过自己心里的那道坎,所以他不怕别人知道,反倒害怕自己知道。
首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