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林鹤 邓林鹤
支持打字,拒绝粘贴
关注数: 0 粉丝数: 75 发帖数: 2,701 关注贴吧数: 11
杀父 原标题“坑爹”,强化一下就改成了“弑父”,好吧,就以此为题来写一写中国现象。 原理:寒暑假的火车上,座位上是一夥一夥的大学生,嬉闹著吃零食、侃大山,过道上站著的,坐地上的尽是民工。因为学生会抢票,把坐票抢完了,这时期匆匆赶路的民工只有站一个长途了。 我说,站著的是坐著的爹,寒暑假就是学生坑爹的时候。 或说这是骂人。你可以这样推理一下:这个学生身边的民工正是另一列火车上某学生的爹,而他爹又恰好站在另一列火车上的学生的身边。是的,就是这样的,时间空间一错换,就让大家都心安理得了:身边这个肮脏呆滞粗俗的民工真的不是我爹呀!於是对车厢中的情况理所当然,心安理得。 这不过是个原理。以此为坑爹时空差模型去看整个社会现象。如城管与小贩、患者与医生、公差与讨薪者、骗子与被骗者、拆房子的跟房子的主人……种种让人触目惊心的中国特色现象,都可以用这一模型来解读。 因为,各种事件中的直接“恶棍”,也是来自於人民的,他针对的当然不是他亲爹了,可是在另一个时间点儿,另一件事情上,他的亲爹也是同样被人类似地搞得自比窦娥的。 同时,每一个“人民”,都望子成龙,希望自家个仔子能上大学,而不是当民工,希望自己个仔子能当官,大盖帽!带枪的!不然拿手术刀的也行!一定要出人头地!一定要有权有势!努力往上爬啊,要做就做人上人! 这种对孩子的企望怎麼就跟平时的嫉恶如仇情绪完全的不同了呢?平日价不是对邪恶的公差们恨之入骨的吗?一句话,恨也是真恨,爱也是真爱,恨的是他人骑到自己头上,爱的是儿女能骑他人!儿女们没能成为什麼可以欺负人的人就不说了,仍旧一如既往地爱恨谁恨谁了,一旦儿女沾了个边,从事了某一行业,父母们的仇恨就要作出调整了:避开这一行业!美化这一行业!为这一行业诉苦!都不容易啊!哪怕就是计生委看大门的零时工,也会极力鼓吹结扎上环堕胎的伟大正义性的! 好了!原来在相互坑爹、相互杀爹之外,还有个因素就是:老爹对此无怨无悔,并且甚是企盼儿女具有杀爹的资格! 时间推移,爹会入土,孩子会当爹,一代又一代的延续著,大家都在坑爹杀父,又都在喊冤叫屈,却不承认这一切正是自己亲手打造的。 说白了,有谁是清白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不想骗子骗你的财物,你不想有关人员流你的产、拆你的房、枪你的杀、坑你的钱,你却偏偏想自己个仔去当这所谓的“人上人”,即便临时工也要拿死命去跪舔争取! 所以,一切中国式纠纷就是一场狗血剧。所有触目惊心的特色式黑暗,於我辈最好漠然视之:他们之间,换一个时空,就会角色对调的。喊冤叫屈的永远是临时性吃了亏的一方,沾光的时候,他们都在一旁嘿嘿冷笑著被他搞惨的窦娥呢,决没有半点儿的良心。 写这个,无非是想引出真正的正义来。也就是树立堂堂正正的人格,永不流於势利俗世。说白了,所有的中国人皆是可爱的有德行的同根生,只是,人们舍弃了大节大义,所以就永远逃不开灵魂的折磨。 如果贵道义,立人格,轻权势,贱财货,一以道义为正,那麼,有所不为的人,会为两口狗食而屈从於邪恶规则吗?正人君子多了,邪佞暴恶就没法生了,可是,大家都是在小节上当人,却在大节上完全屈服,可悲!
【每周一讲】之为什么要学习心学 有人问,为什么要学习心学? 看看现在的教育,有这样的疑问也不足为奇了。 小学到大学整整十六年,学了个什么?又为什么要学习?鲜有人知道吧!因为十六年上学连这最基本的问题都没有说明白。所以现代教育有且仅有两种作用:1,缓解就业;2,制造廉价劳动力。其他,学=没学。 那么,为什么要学习呢? 先看看禽兽。禽兽没有可传承的禽兽文明,所以也就不用抽象学习。所以禽兽就世世代代的生生死死着。 人又与禽兽区别在哪?穿衣服?识文字?均不是的。衣服还会脱光的,衣冠禽兽而已。 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人活过死了,也不知道还将有多少人诞生死了,世世代代的生生死死着,跟禽兽一样:生存驱使他劳动,得到一根骨头就高兴,丢了一个西瓜就沮丧,或者一生在泥土中滚打,或者乘着风就飞黄腾达了,但是不管怎样,都是懵懵懂懂的,随波逐流着,在人世间浮沉着,从来不知道一切为何,直如禽兽,死也不知道。 朝闻道,夕死可矣。 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的是人对生命有真切的认识,而不是禽兽一样的生生死死。人之所以要学习,首先就是要认识真切的生命,这样才算是人,而不是动物。如孔子,被困在陈地几天没饭吃,他毫无忧虑;如诸葛亮,死而后已,病逝于两军前线;如文天祥,被俘囚禁,终不易其志。 恒以一德。先立乎其大。 识得真生命,以此为立身大本,用一生去修为此身。人生的旅途中,沿途的风光中,在真生命的审视下,是何等的美丽!这才是真实的生命乐趣。与狗获得一根骨头的得意不同,那些原始的欢乐是何等的渺小虚无。 富润屋,德润身。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学习读书,就是要修养本体生命的,如果说读书不能改变容貌气色,那么书白读了。
【每周一讲】之何谓心学 到文庙中看看,孔子坐正位,历代贤儒两厢配祀。这告诉我们:孔子是儒学的开创者,历代贤儒是儒学的传承者。他们所讲的均是儒学! 文庙之中别无二家,均是儒家人物,讲的均是儒家学问。那么,严格来说就并不存在朱熹的学说王守仁的学说黄宗羲的学说,只有唯一的儒学! 那么,经学,训诂学,理学,心性学,心学,朴学,考据学,这一堆名字又是什么呢?只是儒学传承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形式的教法,教义均是儒学。 儒学,先秦阶段有孔子曾子子思孟子,四位的书并称四书,为经典。两汉六朝时期贤儒们用训诂的方的注解六经,人们把这一时代的果称为经学;到了宋代,由于文化断层,仅仅是训诂已经无法让人理解儒学真义了,于是宋儒就开创了新形式,采用理学的形式,用四书作主要文本,故此,理学又叫新儒学;宋明两代均是理学模式。而理学中又分许多支派,尤其是朱子的格致学与陆王的心学影响最大,二者的区别也仅在于教法上的不同。打 明末殉国的刘宗周是儒家殿军,他死了,儒学传承再次出现断层。清廷有意识的灭绝儒学,清廷极力打压心学,清廷极力扭曲理学,清廷伪装提倡经学,于是清儒就形成了以考据为主的朴学,于是儒学再次断层了。 民国大师们均擅长考据,他们再次喊出新儒学的口号,终究淹没在更响亮的西学声音中了。于是,我们可以说儒学终结在理学殿军刘宗周那里,于是,我们可以说熊十力贺麟牟宗三仅仅是儒学的回光返照! 很幸运的是,在这个时候,在这个地方,又有许多人发现了王守仁的伟大,开始学习心学! 心学,儒学的一种传承方法。习惯性的用这个名字来代表这个事物,实则它只是儒学。这个名字最初只是用来贬斥陆九渊的,后来大概是吴澄为陆九渊做了一些辩护,这个名字也就不再带什么贬义了,成为一个标示这种教法的中性标签。 另外,汉魏经学时候是书耕传家的传播方式;宋明理学时候是书院讲学的传播方式。当下,我们没有崭新的教育方法,只有大家自己啃经典,也没有家传师教的传墦方法,只有大家互敬互助的共同探讨。 于此,先说明一下心学非学,只是儒学。
教育环境 世界是什么。人是什么。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什么。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用西方话语去说,这三观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再在此基础上建立人的行为准则。 现代有么?没有。更别说正确的了,连错误的都没有。所以人在黑暗之中,所以人类无以有别于兽。 且说西方文明,到笛卡尔开创传统哲学,才算有渐渐与原始的神学分途,到黑格尔就走到了尽头!同时尼采击毙了上帝,也就是说黑格尔是一个终结者,却只是黑暗中的终结者,新的曙光还得从上帝之死开始!而这一进步完全获益于佛教的西传,由叔本华到尼采,终于把原始信仰击毙了。这大概是十九世纪末的时候了! 二十世纪上半截,西方文明获得了巨大进步,什么罗素柏格森海德格尔胡塞尔凯郭敦克尔的,都很有作为,而真正的大师要等到二战后的萨特!可以说萨特是西方文明的巅峰,他依稀看到了存在,依稀看到了真生命,然而再向前一步却是不可能的,不是萨特的智力不够,而是西式思维所限,注定了西方文明的巅峰停止在了存在主义这里。总是要向前走的,于是就走到了福柯,福柯,人类史上最后一个学者,他把人类击毙了,他创造了一个禽兽不如的世界!也就是说,在西方的思维模式之下,萨特已经是一个极限,倘若再向前一步,能且只能走向变态的福柯。 谨以此来讲述西方的失败。 然而西方自然科学的获胜使其征服了世界,同时西方文明也就扩张到了世界各地!世界人民都要步其后尘,先寻求罗素,再寻求萨特,最后归给禽兽不如的福柯(福柯予以变态社会合理性,贡献卓越)。 中国儒学死于明末的刘宗周,又遭满清之祸,到十九世纪末西学入侵时候已经毫无抵抗力,西学入无人之境,占领中国,而中国所学的西学又恰恰是皮毛,别说萨特不曾到达中国,连罗素都没能引入(事实上两位都亲身来过中国,只是其学说没有到)
为人民服务 君权神圣,皆有天命,非人力可谋取。 即便皇室再不济事,重臣外戚只能学那周公旦,学那霍光,顶着各方的压力替皇帝撑下这危难时刻,当有雄主出现时候,再将大权交还皇帝,如果被皇帝猜忌一刀砍了灭门灭族都也没什么不对,这就是忠臣的代价了。 王莽禅代失败,更加增添了皇权的神圣。 后汉婴儿皇帝多,皇后秉政,于是又有了黄门势力的兴起,黄门与士党进行着绝望的斗争,投鼠忌器,无论死多少人都是为了皇室安稳。最后竟然耗尽了中央实力。留着个汉室帝号让强人去拥戴。 曹操雄武,扫平北方,做了汉相,始终不敢自立,却给儿孙清除了障碍,曹丕顺利受禅灭汉。这是王莽之后的第一次成功。 然而殷鉴不远,司马氏黄雀在后,依样画葫芦,禅魏建晋。汉亡到晋兴这一过程被天下人看在眼里,又由于司马氏无功窃据打压异己,致使天下士人寒心,实在看不到进取的出路!遂冷漠世行,崇尚玄谈,聊以度日。 司马氏内部旋即爆发八王之乱,这更加增添了士族无为的选择!即便是司马越以王衍来招揽士人,他们也用冷漠无为回应。 当北方大乱,胡虏横行的时候,他们的人身安全受到了威胁,他们选择了南渡避乱,仍不愿到乱局中侥幸逮个鹿立个朝廷混混。 南渡各门阀不得不上位,不得不主持时局!然而仍然共同拥立个司马氏皇帝!王敦桓温有野心,奈何不了普遍的沉默与大众的利益。于是就要等刘裕来改变。
《五代新说》中的萧氏 《五代新说》 (唐) 徐炫 著 ○原序 余咸亨之始著作东观,以三馀之瑕,阅五代之书。后与好事者谈,或以叙存录目,余搦管随记疏之,因而诠次,遂加题目,名曰五代新说,三十篇,分为两卷。 梁高祖武皇帝(姓萧,讳衍,字叔逵),初为雍州刺史,举义兵。齐东昏侯立和帝,封梁王。受齐禅。魏叛臣侯景来降,以为河南王,领寿阳。景与弟犹子临贺王正德。及围台城,城陷,孙永安侯入见帝。帝曰:“可一战否?”曰:“不可。”叹曰:“得既自我,失亦在命,不豫子孙,夫复何恨!”景幽帝于宴居殿,绝膳而崩。立太子为简文帝(讳纳,字世缚)。景幽帝于永福省。少帝引笔自叙曰:“有梁王兰陵萧纲,立身行己,终始若一。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数至于此,命也何如。”作五言诗曰:“天道何茫昧,方途那可相。凤飞逢鸟弋,龙行会鱼纲。”又曰:“宝剑还藏狱,神龙逐陆居。有意聊思勿,无情堪著书。”景燕帝,帝知不免,因大酣醉。后以土囊加之而崩。景立豫章王栋为太子,俄而篡位。湘东王命太守王僧辨、司空陈霸先击景,破之。诛景,即位为元皇帝,都弟阝州。魏军围城,帝登城楼观战,为诗曰:“落星依远戍,斜月半平林。徵兵资琰玉,垒鼓□□金,单醪投百米,芳饵下千寻。从军所以□,□王有赤心。”俄而城陷,被杀。将奔,为诗曰:“长夜无岁月,安知秋与春。原陵五杏树,空得动耕人。”又曰:“南风且绝唱,西陵最可悲。今曰还嵩里,终非封禅时。”太尉与司空定议,以帝第九子承制,迎还京师,为皇太子。太尉与北齐通好,司空惧其有变,袭杀之。太子是为敬帝(讳方智,小字法真)。帝即位,封司空为陈王。陈王受禅,以弟为江阴王。
笑话一则(是一个回复内容的特别凸显) 资治通鉴里“贞观年”占据的篇幅不小,关于民生问题的也有。 说是闹蝗灾了,民不聊生,李世民到花园里纳闷,忽然发现一只蝗虫,哪里跑!一下子就把它逮住了!然后怒目圆睁,声色俱厉的质问起蝗虫:你这个坏蛋!竟敢吃我百姓的庄稼!你可知道庄稼就是百姓的命根?好!好好好好,好啊,你这没药可救的混蛋,你,你,你你,敢吃我百姓的庄稼,我就敢吃你! 说完就要活吞蝗虫。侍卫从官吓死了,一旦皇帝吃出个病来咱们可担当不起啊!于是大伙死命的劝李世民不要吃蝗虫。 然而我们伟大的贞观大帝为了苍生的利益怎么能顾惜自己的身体呢?那帮自私自利的小丑们终究没能阻挡李世民,蝗虫被他生吃了!———至于是细嚼慢咽还是狼吞虎咽还是囫囵吞下,资治通鉴没有记载。 但是资治通鉴记载了吃蝗虫的结果!李世民吃下一个蝗虫,结果就拉出一只蝗虫?或者就是患上黄疸性肝炎?还会有什么结果? 如果资治通鉴不告诉你,你决不会猜到答案! 结果就是:蝗灾消停了!庄稼丰收了!人民幸福了! 草尼马!幸亏我没有活在贞观年间,不然爷就饿死了!爷的一切经济收入全部来源于制售假农药啊!如果你李世民吃啥害虫绝啥害虫的话,爷的假农药卖给谁啊! 如果吃蝗虫的事属实的话,起码对于蝗虫来说贞观年不是啥好时代。 资治通鉴里“贞观年”占据的篇幅不小,关于民生问题的也有。 说是闹蝗灾了,民不聊生,李世民到花园里纳闷,忽然发现一只蝗虫,哪里跑!一下子就把它逮住了!然后怒目圆睁,声色俱厉的质问起蝗虫:你这个坏蛋!竟敢吃我百姓的庄稼!你可知道庄稼就是百姓的命根?好!好好好好,好啊,你这没药可救的混蛋,你,你,你你,敢吃我百姓的庄稼,我就敢吃你! 说完就要活吞蝗虫。侍卫从官吓死了,一旦皇帝吃出个病来咱们可担当不起啊!于是大伙死命的劝李世民不要吃蝗虫。 然而我们伟大的贞观大帝为了苍生的利益怎么能顾惜自己的身体呢?那帮自私自利的小丑们终究没能阻挡李世民,蝗虫被他生吃了!———至于是细嚼慢咽还是狼吞虎咽还是囫囵吞下,资治通鉴没有记载。 但是资治通鉴记载了吃蝗虫的结果!李世民吃下一个蝗虫,结果就拉出一只蝗虫?或者就是患上黄疸性肝炎?还会有什么结果? 如果资治通鉴不告诉你,你决不会猜到答案! 结果就是:蝗灾消停了!庄稼丰收了!人民幸福了! 草尼马!幸亏我没有活在贞观年间,不然爷就饿死了!爷的一切经济收入全部来源于制售假农药啊!如果你李世民吃啥害虫绝啥害虫的话,爷的假农药卖给谁啊! 如果吃蝗虫的事属实的话,起码对于蝗虫来说贞观年不是啥好时代。
张彻古龙 古龙是写小说的,但是不是文学家; 张彻是拍电影的,但是不是艺术家! 古龙曾经在一部作品的前面写下一个小序,不胜怨叹啊:大仲马也是写小说讲故事的,他就是著名文学家,我古龙一样是写小说讲故事的,我却只能算个娱乐行业的文字工作者! 古龙的感叹同样适用于张彻。他们都是娱乐行业的大腕,与文化无关,与文学无关,与艺术无关。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反过来说的话会被文化人嘲笑,也就是说,评判标准被文化人掌握着,他们被拒之门外了。 那么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学标准?什么是艺术标准? 没标准! 以三国水浒为例子,这可是古典文学名著啊,古典,就是说这书写成有年头了,文学,就是说这书无论语言还是结构都具有一种美感,名著,就是说这书很出名,总体就是说一个死去很久的人写的一本语言还算通顺的大家都知道的小说! 那么,归根结底,古典文学名著还是小说!难道古龙的文字就像个小学生毫无文采病句连篇了吗?不是的。甚至三国水浒没有经过润色之前根本不如古龙的语言的。什么又是文采?汉赋?骈文?no!这种华丽辞藻历来就是受批判的。 看看艺术的标准,也许会更清楚。 艺术走到隆勃朗还没有终结,还有梵高,梵高也不是终点,还有毕加索,毕加索就够我们不懂艺术的人作呕了,还要继续发展,发展到极点就是杜尚!杜尚的作品够通俗,能看懂,就是随便的一个尿盆而已!可是普通人根本无法知道这艺术的巅峰尿盆又艺术在什么地方了。 文学是不是跟艺术一样的畸形?不知道。 起码我可以说,现代的文学概念是西方的。古代分经史子集,现代的文学概念就要去古代“集”里面的“说部”找,舍此,就只能完全用西式标准。 说,小说,如世说新语三言两拍之类,如果作者的文字功底不够,是不能归于“集”的。小说而已,怎么能说是文学?(文学一词古代有,但是意思绝不是现代这意思。) 不拣咋说,古龙与张彻都是娱乐界的,绝不是文化圈的。 因为他们要生存,要卖钱,所以他们不能像曹雪芹一样用一辈子打磨一件作品。他们即便有所粗糙,也绝对应该。 古龙小说最能靠近文学的当属边城浪子。 张彻电影最能靠近艺术的当属五虎将。——这纯属我的看法,或者有文化的人不认同。 有个笑话来自金庸。金庸是出版界大腕,为了娱乐中年妇女,写了一些连载小说,供妇女消遣。初时,为了抵制资产阶级毒害,我们国家是拒绝这些腐朽的资产阶级情调的无聊小说的,后来我们国家开放了,我们国内的妇女们也可以看射雕了,甚至我们的广电也喜欢播放射雕了,于是到上世纪末,居然出现了一个名词叫“金学”!我不知道这个词什么意思。只听说过有个词叫“红学”,据说就是研究红楼梦的,我感觉十分变态,一部小说, 就是一部小说啊,搞得一脸严肃的,还鸡鸡巴巴的成“学”了! 还有,就是以周星驰为代表的香港娱乐,渐渐的被广电接受着升华着……难道说时间会把一切推向神坛? 学字,做名词时候,与术字相对,就如同道字与器字相对。说,就是说,不拣文不文,都跟学无关,永远跟三言两拍这种花边新闻是一个类型的。 故此,也不必认为自己喜欢张彻就觉得自己很没文化很丢脸了。
儒者?暴力? 看过一些关于张彻电影的评说,暴力一词出现机率最高,不大认同,有一处说张彻运用了儒学功底,让我眼前一亮:张彻表现的不是暴力,而是儒者的气血。 或者,有说“张彻电影透出浓厚的儒文化”与“张彻的表达方式十分暴力”并不矛盾,他们分别说了不同的角度,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张彻的盘肠大战与暴力无关,只是在彰显一种精神,是中国的侠义精神,是儒者的气血所在! 电影的表达方法很丰富,配音布景等等,不是行业外的人能尽说其理论的。但是,起码我们可以知道,暴力不暴力不在于武打设计夸张不夸张,周星驰的功夫再能大,只是喜剧,成龙的电影打得再热闹,只是港式功夫喜剧,帆少皇的力王,才算是被限制的暴力电影。 或者说这些不是我所擅长的,所以说来很罗嗦。也就是说,最关键的要看画面所表达的真实意图,而不是画面本身与动作本身。画面仅仅是方法而不是表达目的。 陈英雄的三轮车夫里,梁朝伟在荒地上一刀一刀杀人,就给人暴力的感觉,他要表达的是心灵因仇恨而扭曲,当然,那画面的确暴力。——或者,暴力跟心理联系在一起。 再者,侯孝贤电影里极少的打斗画面也给人一种暴力感,或者因为侯孝贤没有对打斗情节做过多动作设计,让情节极其的与现实打斗相似,所以那些场面也给人暴力冲动。侯孝贤的表达目的也不在于暴力,他的主线是生存,打斗或者仅仅是其中不可避开的一部分。 张彻始终表达的是侠义,螳螂奋臂,虽千万人吾往矣,气贯长虹的儒者气血,只要有一口气在就要跟敌人决战到底。 侯孝贤电影里的小孩,从来就是跑着的,张彻电影里的汉子,从来就是裸露着胸膛的。这都与生命本色相符。人,秉气血而生,有一份气血就有一份作为,张彻电影里把有英雄之气的英雄侠客与蝇营狗苟的普通人截然区分起来,甚至对土木之人极尽鄙视。同时,张彻也选择了女真蒙古满族日寇入侵时期来展现人们应有的儒者气血。 同样的演员同样的动作指导同样的编剧,换了其他导演都无法拍出张彻的气血味道。即便用更血腥的画面也没用。因为他们没有领略儒者的气节。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