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战士2.5
燃烧的铜铁
坦克小白
关注数: 51
粉丝数: 100
发帖数: 10,164
关注贴吧数: 2
苏俄T系列防护汇总 本帖主要讲 二代T54、T62系列 三代T64、T72、T80系列 三代半T90系列 775工程三视图镇楼
对VT5坦克装甲的测算 截止2025年3月26日数据为: VT5坦克整体尺寸: 长6580mm(有首下附加,不算炮管、尾部突出小物件) 宽3500mm(有侧附加) 宽3200±50(无侧附加) 截止2025年4月24日数据: VT5车体装甲尺寸: 如图一所示, 其中绿色是首下附加。 截止4月23日炮塔装甲结构: 之前我认为炮塔有爆反,但目前没有爆反的可能性更高,所以将炮塔装甲改成纯复合装甲。 数据依旧是3月26日测量的数据 左脸 471.3mm复合+45~145mm背板 右脸 451.8mm复合+45~145mm背板 背板具体数值未知,自己取一个喜欢的。 VT5两种炮塔,无明显厚度差距,仅形状和面积有差别,故适用上面数值。
关于T90M头皮爆反 问一下,有没有人知道T90M头皮爆反结构? 我看着不像是双翘抛板,理由: 1.爆反下面有钢管,即没有背抛板工作的空间。 2.厚度太薄(角度太大,导致厚度不能厚,不然爆反弱区大)。 T90M头皮爆反好像是单抛板。 有没有懂的人解答一下?
问三代坦克航向角中弹概率 图一,是二战时期的统计,±30度,45%。 图二,是冷战中期的统计,±30度,70%。 我想问大家知不知道三代坦克(1970~2025)的统计数据。
对某轻坦的测算 主要是尺寸,由公开图片测得。
T90M.vs.T90A 血冷在B站又…… 我的观点:我相信我的测量值和中棒友谊的测量值。理由: T90(不知道是1992还是2002型),46.5t; T90M,48t, 即,我认为装甲体积重量基本不变,只提升了系数。 M相比于A,减少了弱区。 中棒友谊的图镇楼
对豹2系列的讨论 B甲包,KE350,CE700。 C甲包,KE400~420,CE800。 D甲包,KE600,CE1200。 D2附加(也就是奶罩),KE220,CE650,对120C1和霍特2。 D甲包+D2,对DM53和短号,KE700~800,CE1600+。 …… 更多内容发楼下
对T64构型的讨论 T64构型特点: 1.防护集中于航向角, 2.车体高度很低。 包括T64全系、T80全系、T72全系、一些实验车。 由于T72家族(包含T90)我之前讲过,所以不在赘述。
关于坦克顶部和侧面抗破 是怎样的绝望,才能弄出如此癫狂的防护。 夕阳烈火图镇楼
中系炮塔构型变迁 85式首创构型,1987年出现。 99式首创构型,1992年出现。 99A首创构型,20**年(别问问就是我也不知道炮塔原型是什么时候研发出来的)出现。 ……(其他我还没发现的)。
对T72家族的讨论 基础构型起源于T64。 本帖主要讨论T72B→T90→T90A→T90M。 T90.1992图镇楼。
对99A的讨论 就按总师的火力、防护、机动进行介绍。 99A模型(带货非我意,主要是这图清晰)
关于利刃的疑问 话说贴吧真没人了? 1.图一,以炮塔部分0度航向角为例:如果利刃威力不够,则不能穿透钢板,切钢针;如果利刃威力够,即能穿透钢板,且切断钢针,则其也会破坏前一层爆反,甚至引发连锁反应。大概就是,后层利刃爆反的起效所需空间被前一层爆反和钢板所占据。 即,聚能强也不是,弱也不是。 2.图二,以炮塔部分20度航向角为例:红色为钢,绿色为爆反俯视图,蓝色厚边框为爆反起作用的部分,蓝色厚边框中间的细线,上半部分是炮弹所在平面,截得爆反的截面。我想说的就是炮弹1、3只穿一层爆反,炮弹2传两层;炮弹1吃满一层爆反伤害、炮弹3几乎吃不到爆反伤害、炮弹2虽然穿了两层,但基本只吃到了一层爆反的伤害。即,爆反有缝,航向角来弹,最多有一层爆反有用,甚至没有。
关于网传490松鼠的讨论 目录 1.490松鼠的真实性讨论。 2.假定490松鼠存在,按网传结构图计算其实际性能。 网传490松鼠图镇楼
整理,对M1坦克的讨论 对之前的汇总,主要内容: 炮塔正面 炮塔侧面 首上 首下 附加套件 相关坦克 瑞典实验图镇楼。
整理,对苏联4代坦克的测算 对之前数据的汇总整理 490 490A 477 477A 299 注:490B为网友伪造。
整理,对96家族的讨论 对之前的进行修正和汇总。 将从时间顺序介绍 发展史, 各阶段技术, 相关坦克。
我在B站的人群中遇到了牠,牠随便开口就是暴击。我没心思与牠争辩,哦不对,那叫从头教起。但牠提起我对苏联钢弹的兴趣。 本帖讲125mm的3BM9~3BM26。 125mm炮膛图镇楼。
对少女前线皮肤的评价 声明: 1.不考虑枪械性能,因为一分钱一分货。 2.不考虑《少女前线》的战术人形外观如何。 3.考虑非皮肤原定改法。
钨合金穿甲弹系列 战雷玩家慎入。
对10式坦克防御的测算 先道歉,之前由于对10式结构理解错误,导致厚度计算错误,而且抗穿系数也…… 包浆的图,将就看吧(我也懒得找高清图)
对K2系列的测算 按炮塔外形分类 K2原版(图一近点) K2楔形(图二) K2厚实(图三,图一远点) 其具体型号后面说。
链接坦克设计 图一,85式。 图二,效果图(楼下细说) 原设想作者@dglzc👻
关于3BM42的猜想 网上对芒果弹的议论很多。 我觉得: 有没有可能? 芒果其实有很多改型!
对提高坦克的“不被击穿”能力的设想 理论基础(如果这错了,那后面也错,我只是道听途说): 1.在可预见的未来,火药、磁场等产生的力对“穿甲体”做功优于材料分子间作用力做功。 2.倾斜的装甲钢,对短杆的等效KE≥LOS,对长杆的等效KE≤LOS。 设想: 1.内置聚能爆反单元,可控制起爆时机。 2.爆反的威力能将穿杆切断,且长杆切成数段短杆。 3.基甲为大倾角均质钢。 99A镇楼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