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ylortsai
taylortsai
关注数: 10
粉丝数: 78
发帖数: 19,030
关注贴吧数: 8
高兴的劲头过去了,可以说说“怪话”了,还是大运女排。 大运夺金了,应该高兴和祝贺,可看过比赛的吧友们回顾一下,我们的大运队,有体系吗? 有人夸赵指导会用人,球员轮番上阵,比赛结果和锻炼效果双赢,真的是这样吗,看过比赛的比我清楚。 频繁换人,正说明是个人带动体系,而不是体系衬托球员,反了。(我们没有体系!) 大运会,虽说是世界比赛,但这次排球的水平,放到排超也只是中游水平(吧友评价),对抗程度肯定不及即将开始的亚锦赛。 如今的大运队,居然缩水成了二队,去征战难度更大的亚锦赛,我已经晕了,看不懂了。(不补强反而降档?)
U19就这么风平浪静了,算了? 吴梦洁在大运会的表现,还被批评指责,U19输的惨不忍睹,居然没有多少指责和质疑。 那个自由人,已经不是第一次霍霍重要比赛了吧?为什么还留在队中,而且没有替补? 这个主教练,号称“著名教练”,除了追裁判,还有什么功绩?今年的U17,拿得出手吗?U16,不也败给魔都了! 张磊去,也比他强!
最后说一句大运女排金牌。 这块金牌含金量多少,看过比赛的吧友比我有发言权,但这块金牌,确实来之不易。决赛前两局的锻炼效果,绝不是场下加练20场、30场所能达到的、 我个人认为,这块金牌所带来的积极意义,超过冠军本身。 东京惨败、国内比赛种种恼人又闹人的事情和现象,让热爱排球的球迷憋屈了很久,这个金牌,好歹能给球迷带来一定程度的释怀。 但这支队伍参加洲际一级比赛,能怎样,诸位也都比我清楚。希望在短时间内望能更上一层楼。
最后说一句大运女排金牌。 这块金牌含金量多少,看过比赛的吧友比我有发言权,但这块金牌,确实来之不易。决赛前两局的锻炼效果,绝不是场下加练20场、30场所能达到的、 我个人认为,这块金牌所带来的积极意义,超过冠军本身。 东京惨败、国内比赛种种恼人又闹人的事情和现象,让热爱排球的球迷憋屈了很久,这个金牌,好歹能给球迷带来一定程度的释怀。 但这支队伍参加洲际一级比赛,能怎样,诸位也都比我清楚。希望在短时间内望能更上一层楼。
提一个问题吧,关于缪伊雯和周页彤。 出于某种原因,大运会比赛我都没看。看过排球比赛的吧友们,对缪伊雯如何评价? 本来对缪伊雯委以重任,安排周页彤压场、救急,实际上还真是这个结果。 那么,问题来了,看过比赛的吧友们认为,缪伊雯究竟适合主攻还是适合接应? 我感觉,缪伊雯要增加吨位(增肌)。 赛后对缪伊雯好评不多,批评指责的却不少。国内接应位置,堪忧!除了周页彤,没有其他人了? 周页彤的能力绝对够进一队,可众所周知的原因,被挤掉了。我们能怎样。
大运会的女排金牌,掩盖不了老问题。 大运女排全胜夺冠,不是说这只队伍具备了碾压级的实力。 决赛算险胜,也算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相等水平的比赛。 我们的阵容里,有仲慧、吴梦洁、周页彤、许晓婷、王文涵、许嘉楠、庄宇姗这样在各自球队挑大梁的球员,更有现役国手高意,个人能力、比赛经验绝对够得上国家二队的水平。但技战术体系,赛后评论居然是混乱不堪,还是靠的个人能力取胜。(老问题) 大运会其他国家的水平,吧友评论了,放到排超,都只是中游水平。所以,胜不足喜。大运夺冠,我个人认为,比亚锦夺冠难度低。(主要看日本的重视程度) 但是,大运夺金,打出了士气,也反映出了问题。队伍的调整,势在必行,蹭牌的球员,必须离队,技战术体系,更需要进步提高,否则,亚锦赛难有作为。 不要对吴梦洁求全责备;也不要为周页彤打抱不平,国家队的那些事,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
钱天一大运会四金了,真的吗?
某种原因,大运会比赛我没看,女排整体水平究竟怎样? 看过比赛的请评述,我们打过的真正硬仗是哪几场? 中日决赛,还会是能力和体系的比拼吗? 王文涵是否比高意更亮眼? 知道的请告知。 赵指导真的只会打外战,不会打内战?(许嘉楠可比在大辽表现强太多了)
补发一篇,吴梦洁和吴晗。 这本是我那篇“我眼里的吴梦洁和仲慧”里的内容,应为涉及吴晗,觉得没必要把吴晗卷进来,就删了。现在补发出来。 不是把吴晗和吴梦洁对比,还是把吴晗和仲慧对比。 吴晗,在苏女有一种神经刀的感觉,发挥的好是国内一流主攻,发挥的差是国内三流主攻,所以被质疑实力不够强,比不过仲慧。我不这么认为。 吴晗表现得最好一次还是前届排超,为何表现好?因为那时候,吴晗是先发、主力,承担着球队的主要责任,有压力就有动力。把自己的能力全部发挥了,表现自然就好了。 其他时候,吴晗基本是替补,责任相对小了,压力也小了,动力自然也小了,场上就差点劲了。 仲慧在魔都一直是核心球员,每场必须高能输出,每场都在高强度锻炼,这待遇,吴晗享受不到。 把吴晗放到魔都,我相信只会比仲慧表现的更好。 我对吴晗的评价不变,她在苏女还是介于先发和替补之间的球员,苏女不会把她作为技战术核心球员来用。
特邀@90后的BluesELF吧友来讨论,欢迎其他吧友参与。 关于吴梦洁和体能训练的问题。
难得在浪里看到一句金句。 原话:(针对女足兵败世界杯) 而没有足球文化就不可能有足球人口。足球文化的本质要求是对足球的热爱,而不是对成绩的追逐。 我能否引申一下,是否排球、篮球也是如此?
诸位都关注大运会,都忘了女排U16吧。 7月18日,U16决赛了,上海胜天津,冠军。(小天女能打进决赛确实不容易了) 7月10日,某浪发文,称刘晓明刚刚带领天津女排取得U16冠军。 现在看来,该说什么呢? 我当时看到后第一时间就把某浪这个链接发出来,供大家玩笑一下,居然被删了。
大运会,我只想知道谷宜瞳上场没有。 为了让谷宜瞳在大运会为国争光,孙丽的牺牲算有价值吗?
这个什么第一攻手波斯猫,把我禁言了再大放厥词,算什么? 有理就辩驳啊,先禁言,再口出不逊,真正的豪杰! 我怎么那么佩服你!
高兴之余,很想看看某些人的嘴脸。 会“变速”的女排比只会“提速”的女排威力大,也是“光速打法”的精髓之一。 前面我们不会变速,或者使用不熟练,边打边练,从中美之战开始,整个队伍仿佛有了质变。 中美之战、中巴之战、中波之战,比赛内容与过去几场明显不同,进攻的人员多了、得分分散了、节奏变化多了,这才是目前这个阵容应该追求的技战术打法。 什么“核心论”,狗P! 中美之战前,那些狂喷主教练、刁琳宇、王云蕗的,现在什么嘴脸,我真想看看!
说刁琳宇表现差的,都是些什么人? 中巴之战,赢球靠什么?稍微懂一点排球的都看出,巴西的个人能力绝对在我们之上,硬打硬凿,必然溃败。 只有靠多变的技战术冲垮对方防守,弥补我们个人硬实力的不足。 这场球,赢在体系,不是赢在个人能力。二传手,功居首位。换二传,就是为了变换节奏,继续让对手防守摸不着门,这都看不懂,就别说什么风凉话了。 某位“核心球员”,本场表现其实不差,但非要说就凭她就能搞定比赛,哈哈哈! “核心”在高速时,进攻效果好,慢速时明显不行,这怪二传手?明明自己能力不足。 黑刁琳宇,为的谁? 什么目的?
一场中美之战,引发新一轮口水大战。 又集中在某位被封为“核心球员”的球员身上。 本来,四连败后我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谈了自己对“核心”问题的看法,本着从大局出发的观点,想等比赛全部完结再发。 现在有点忍不住了,想提前发,因为这帮捧臭脚的实在太不要脸了。
中国对巴西,边看边评。 第一局,其实双方发挥差不多,巴西队稍显紧张,不熟练很明显。第一局最佳,我给袁心玥。李盈莹,不能说不行,看她处理球,总是心惊肉跳,但一传确实不错。小宇还是没能恢复。王媛媛很暴力,涨士气。
诸位好像没有理解我的意思 几天前发布的关于中日排球理念的讨论话题,故意没有发布中心思想,想看看吧友们的回帖是否有和我想到一块儿的,结果,真没有。 其实,我的中心思想,看球,必须和我们的发展理念一致,否则不是自寻烦恼吗。 我们的理念决定了培养模式,培养模式决定了阶段成绩。 少年组、青年组,在亚洲范围,我们确实和日本有着明显差距,基本上就是个人和集体的对抗,能赢才怪。 少年队看什么,看球员的未来可发展性,身体条件、排球天赋,比如这次U16的杨舒茗、陈晓辉。 青年组看什么,球员的技术基本定型,要能看出个人特点级强项,对技战术打法也要有一定要求。 成年组看什么,不用我说了,唯有成败论英雄。
说说中日排球的发展理念 U16决赛后,许多吧友又开始指责我们的基本功训练差、技战术意识培训差等问题,其实,这些问题根本不存在。 去年,就这个问题,在亚青、亚少、亚洲杯后就已经讨论过。 日本排球的发展理念和训练模式和我们可以说,完全不一样。 举个例子吧,大家都知道田径比赛的短跑项目吧,比如100米。 短跑分三个阶段,起跑、途中跑、最后冲刺。 短跑运动员基本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从起跑开始,一鼓作气,狂飙到底,全程几乎匀速;(天才) 第二种,起跑非常快,开始领先,随着体力下降和力量不足,途中降速,冲刺无力,原先领先的优势丧失殆尽; 第三种,起跑不出色,途中能加速,还有体力用在最后冲刺,这种类型的运动员,往往是这个项目的狠人。 对比排球,日本就属于上面第二种,我们属于上面第三种。 少年组,属于起跑阶段,青年组,属于途中跑阶段,成年组,属于冲刺阶段。 至于中日排球理念和培训模式,去年就说过了,其实大家也都指导,不再赘述了。
用大白话说说中日排球的发展理念(仅供讨论) U16决赛后,许多吧友又开始指责我们的基本功训练差、技战术意识培训差等问题,其实,这些问题根本不存在。 去年,就这个问题,在亚青、亚少、亚洲杯后就已经讨论过。 日本排球的发展理念和训练模式和我们可以说,完全不一样。 举个例子吧,大家都知道田径比赛的短跑项目吧,比如100米。 短跑分三个阶段,起跑、途中跑、最后冲刺。 短跑运动员基本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从起跑开始,一鼓作气,狂飙到底,全程几乎匀速;(天才) 第二种,起跑非常快,开始领先,随着体力下降和力量不足,途中降速,冲刺无力,原先领先的优势丧失殆尽; 第三种,起跑不出色,途中能加速,还有体力用在最后冲刺,这种类型的运动员,往往是这个项目的狠人。 对比排球,日本就属于上面第二种,我们属于上面第三种。 少年组,属于起跑阶段,青年组,属于途中跑阶段,成年组,属于冲刺阶段。 至于中日排球理念和培训模式,去年就说过了,其实大家也都指导,不再赘述了。 诸位觉得,我的对比能说明问题吗。或者,请你们就理念和模式问题进行补充。
U16决赛,我看了后两局,没出我的意料。 赛前我就说了,这个冠军,其实没太多价值。 日本是在比赛,我们是在训练。为何这么说,是两国的排球理念不一样。 其实,半决赛打完后,我已经看出这支队伍其实根本不成型,缺点和缺陷太明显,球员个人能力差距也过大,全队根本没有什么技战术打法。 我一秒钟都没看过日本队之前的比赛,但我预料,我们会输,甚至可能崩盘。 所幸,没有崩盘。但双方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我们,除了杨舒茗,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张籽萱在高压力的比赛下,水平也大幅下降。 但不能说我们就比日本差了,因为中日两国的理念不同。日本排球从小就强调体系概念,训练也围绕体系展开; 我们的理念是先练好个人技术,再练体系。因此,在少年组、青年组,我们和日本比赛,就是个人对集体的比赛,输是正常的。 这场比赛,我们的打法是对的,事先我担心教练会犯浑,结果没有。我们的边攻手个人实力总体再高一些,可能过程好一些,还是会输。 正常的,至少我很平静,事先就料到了。顺便提一下,青年组,还是这样。
写在U16决赛前 U16是否夺冠没有太大意义,这个年龄段,中日两国在亚洲范围处于第一档,至少领先其它地区一个档次。 但考虑到我们是东道主,去年除国家一队外又全面被日本压制,这次争取夺冠,振奋一下人心和士气也确实有必要。 昨天的姐妹半决赛,我们的弱点才显露出来,因为前几场,对手太弱了。 我们的弱点是空有身高,没有技巧。这场半决赛,几乎是杨舒茗一人之力拿下的。 决赛面对日本这种以体系对抗能力的球队,短时间内提高全队的防反能力不可能,只有靠边攻手全场高能输出,利用网口优势击溃对手体系,和她们玩韧性、比串联能力,几乎等于自杀。 我们的网口,在遇到真正的强队时,攻击力不足就显示出来了,除了杨舒茗,两个主攻的下球率太低。 决赛怎么打,我个人认为,用多人上场,不停变化技术风格,让对方防守别扭,效率下降,我们利用高度去冲击,我都不敢提力量,除了杨舒茗和陈晓辉,其他的球员好像不会发力。 现在是空谈,场上见正章。
回看了姐妹半决赛,很担心决赛。 决赛还是用11号首发,基本没戏。我的观后感。 为何四川的小主攻不能首发?
关于孙玥评价李盈莹 孙玥评价李盈莹一事,最近算热门话题了,我个人完全支持孙玥,这绝不是简单的立场问题,是有依据的。 四连败后,舆论一大片质疑教练、攻击球员的声音。针对这个,我专门写了一篇关于李盈莹的文章。 都知道我是一个“莹黑”,但这篇文章不是贬低和攻击李盈莹,而是从国家队技战术打法角度来看待李盈莹究竟是个什么定位,我自认为比较客观,论点有论据辅助。 孙玥说的,和我文章里部分内容相符,我为何不支持。 从大局出发,这篇文章等到VNL结束后再发出来,到时候希望吧友们参阅、指正。
回看了U16,中泰之战。 这个年龄段,技战术打法没有看头,除非看日本。 18号又在高光了,就这个风格坚持下去,苏女太需要这样的副攻了。 不偏心的说,11号真不行,行动慢、反应慢。为她好,请个好体能师吧。 有吧友说,我们的几个先发主力有“体脂过高”的嫌疑,看上去,确实。但小球员还在长,后面能控制,特别是16号,看她的宽肩膀,有培养前途。11号,唉,就看那个溜肩膀,就算体脂降下来,也没多大前途。 11号居然稳坐先发位置,看不懂。连海河御用平台这次都说,她需要加油了。说明她不是需要加油,是需要加很多油。
实在忍不住了。 中美之战,给很多球迷似乎打了鸡血,原来质疑教练、指责球员的,一下子都反水了。这能理解,赢了赞,输了骂,人之常情。 可高兴之余,你们倒是对比赛给出专业性评论啊,特别是这场球的积极意义和启示。我至今没看到。 我被扣上了“阴阳怪气”、“冷嘲热讽”的帽子,对于比赛的见解,就请你们先来个专业见解吧。 等我先说出来,怕你们汗颜。
分析文章暂停发布,加入一个话题,中美之战。 中美之战,好像给很多球迷打了鸡血,原来质疑教练、指责球员的一下子全部反水,这个能理解。赢了赞,输了骂,人之常情。 可是,这几天,我没看到一条发言,能指出这一场球的积极意义。 怎么了,那么简单的问题看不出,还是谦虚,等着别人说。 我也先不说,看看是否有吧友能回帖。
VNL观后感。 这里的内容其实是“谈一谈个人看法”里关于技战术体系和球员阵容的分析和个人看法的那部分。 原文我觉得,攻击性言论太多,而且全是针对球迷和吧友的,太得罪人,所以做了修改和补充再发出来。 还是一篇一篇慢慢来,让大家看的不累,也利于逐条回复、发表不同意见。 当然,还是那句话,不求被关注。要不然,发到国吧,准能炸了营。
大胆谈一谈个人观点、 其实这个观点已经说过N多次了,照理说,不适合在这里谈。但最近,其它地方太乱了,喷子满天飞、黑子遍地跑。 还是在这里静静地发出来,有无关注不要紧。 女排的战绩,似乎有“激起众怒”的可能,但至于吗? 下面容我慢慢道来。 不求被关注,只求和我观点相近的能修正、补充我的内容。
一场让人倒胃口的盛宴。 这是我对本届VNL的评价。 不是不能接受女排的失败,我们的实力就这样。 倒胃口的是国内对待女排的态度。 这里不是发牢骚、针砭时弊的地方,表一个态就行了。 不是女排撑不下去了,是消费女排的那些人撑不下去了。 从长远考虑,推到重来势在必行,这本就是东京奥运后就该做的事。可功利主义却偏偏还要拿冠军争金牌,终于让我们尝到了今天的苦果。(连多米尼加都输)
VNL给我们的启示 男女排球都打一半赛程了,国家队的表现只能说正常。 女排,实力也就这样了,成绩和实力很相符。我个人认为,这套阵容的上升空间,极其有限。 男排就不值得谈了,太差了!别说世界范围,在亚洲都提不上筷子,全方位的差。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的排球即使在亚洲,也站不到顶峰。 女排方面,虽然国家队在成绩上目前还能稳得住,但谈不上优势。而我们的联赛,比日本如何?排球基础,已经肯定全方位落后日本。 男排,不谈了。某种程度,比男足更绝望。 可以接受输球,不可以接受输的看不到希望。男排的差,不是主教练的责任。男排史上,也没有成功的教练吧。 我们的排球理念、基础已经落后于世界,甚至在亚洲都不是一流水准,但我们还在用排球来追逐功利。 引用当下时尚的言论,女排还在被过度消费着,即使已经贬值了。 VNL后,国内排球大环境会有所改变吗?我认为,肯定不会!
没有比赛就没有话题了 其实,可以回顾一下所谓的“苏沪假球案”,不觉得太过分了吗? 这场所谓的“假球”,伤害了谁的利益? 肯帝亚的实力本就不足以淘汰上海,上海胜出也是正常结果,但上海自作聪明的犯了错误,让江苏抓住了“机会”, 但江苏本就没打算继续玩下去,最终出局也是正常的结果。 处罚江苏凭什么?不要和我说“莫须有”。 管理者的水平决定了行业的水平。曾经的亚洲霸主,已经滑向亚洲二流。
中日男排的差距,比足球大。 看看男排VNL,排球管理者难道不应辞职吗?
女排能和男足相比吗,我说,能。 抛开精神层面和功利主义来看,能比较。 男足很“丑陋”,但男足很“正常”。 女排很“漂亮”,但女排很“畸形”。 男足不谈了,教练水平差、基础训练差、俱乐部运营差,结果导致男足很“丑陋”,但这是一个正常的结果。 女排的基础训练也好不到哪里,俱乐部运营也不比足球好,但国际大赛成绩却非常漂亮,这不“畸形”吗? 但这里有一个共同问题,就是管理者水平最差!
这两天话题少,加一个吧。大家别跟帖。 这个话题就是如何看待大仙回归的问题。 虽然我个人认为大仙回归没有可能性,但我的认知有何价值,说不定真回来了。 那就客观看待一下大仙回归的问题。 有球迷认为,大仙回归,能改善主攻手强吃能力不足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一旦解决了,球队实力就提升了。 上面的看法理论上是对的,但,大仙回归就能解决吗?我的看法是:不能!(待续) 为避免没必要的口水战,大家看看就完了,别跟帖。
忙的时候也能讲故事。 一则故事。 一个手艺很强的裁缝,用尽平生所学、选用上等面料,制作了一件华美无比的衣服,等着被人买走。一则显示其衣服的美和价值;二则展示自己的手艺,希望能被人欣赏,有着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顾客来了,是一位身缠万贯,却身体残缺、相貌丑陋的顾客。顾客坚持买下这件并不合体的华美衣服,并穿上走了。 结果是,华美而不合体的衣服,反而更加暴露出顾客身体上的残疾,也更明显映衬出其丑陋的相貌。 一件华美的衣物此时此刻,连人带衣服,显得那么的不搭,所有的美都不存在了。裁缝此刻的心情,又如何呢? 有人说,这里是排球吧,不是故事吧,你讲这个故事,和排球有关吗? 我的回答:有关系。
斗胆来个小总结 VNL打了一半了,应该可以反思一下了。 女排为何进步不大,球员天赋是一个重要因素。为何缺少高天赋球员,是进入东京周期后,排球界走了弯路,甚至是错路。 球员的成长,离不开高水平的比赛,总不能把球员全送出国去让别人训练提高吧? 搞好国内各级比赛,改善国内女排大环境,不光要走出去,更要请进来,提升我们的联赛水平,才能有更多的高天赋球员被发现。 现在的联赛,宁滥勿缺,表面繁荣,实质上呢?闹着玩;甚至为一支球队定制规则,国内搞排球的还能有积极性吗? 所以,女排滑坡(包括东京惨败)的责任人,还需我点出来吗。 这篇文章如果不合适,请吧务删帖。
其实,甩锅、背锅一说无意义。 两连败后,似乎有球迷心理承受不住了,当然还有更多的饭圈文化者借题发挥。 饭圈文化者言论,这里不谈了,一个鄙视就完了。 女排不能输吗? 中波、中意之战,客观、真实反映了我们实际水平,输赢有什么好纠结的。(后面的比赛还会输球) 质疑教练、赶紧寻找背锅侠,我认为一点意义都没有。 现在的中国女排,乃至整个排球界,都在为东京周期的错误买单! 别回避,别否认。 现在的女排界,能拿得出手的球员有几个?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的中国女排,想重返世界之巅,谁来都不行。 我们说教练不行、打法不适用、球员不达标等,是用在世界赛场争金夺银的要求来衡量的。降一点要求,就没有这些问题了。 看看现实吧,瓜队目前的定位,可能在世界范围内是一流集团的末端,二流集团的顶端,不错了,换个教练连这个都不一定做得到。 本文中心思想:认清实力再去看待比赛成绩。
比赛到这里,我能提出一个可能不应该提的问题吗。 这是一个严肃话题,也许是很多球迷早就想提的问题。 蔡导现在所倡导的技战术体系,真的适合目前的情况吗? 蔡导的理念,理论上是先进的,而且在江苏队也得到部分证明,至少不是一个落后的理念。 但,问题来了,国内比赛和世界大赛没有可比性,我常说的一句话,国内比赛数据拿到世界赛场,其参考价值基本为零。 国内现有女排球员,高天赋球员球员目前处于稀缺状态,以现有球员的条件,能支持蔡导的技战术体系吗?这个问题我真的看不清。 中波之战、中意之战,似乎映证了一句话,两战回到一年前,国家队并没有本质上的进步,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上面的问题,是否真的值得反思。 就事论事,不攻击蔡导、不否定国家队,先申明这一点,免得喷子借题发挥。
绝不是看轻瓜队 本场比赛,我看来很正常。 我们是比去年进步了,但距离挑战世界一流强队还有差距,差距在哪里?就在本场比赛里。 说一句惹众怒的话,我们的球员个在人能力上不足的缺点,本场被放大了。 这套阵容,还能有多少提升空间呢? 刁琳宇本场是否显得过于紧张? 受伤的龚翔宇对技战术体系的影响有多大也反映出来了,可我们的第二体系呢?别告诉我还没有设计呢。 只能再重复那句老话,女排重返世界之巅任重道远。 本场失利不可怕,可怕的是比赛所反映的内容,让人有点绝望。 不接受喷子,有道理请好好阐述,让我增加知识。
中波之战就像一瓢凉水浇下来 但这是让人清醒的凉水。 我们的实力可以让大家有个正确的认识。 我们比去年进步了,但距离世界一流,还有不少距离。 别找什么客观原因,也别说什么不想赢球,就是技不如人 中波之战,我个人认为就是输在了球员个人能力上,我们的战术没错,体系也不差(本场确实不完全发挥,因为有伤员),所谓场上发挥的差就是被对方克制了。
比赛开赛前来一碟开胃小菜吧 第二战将要开打,赛前调剂一下吧。 去年这个时候,瓜队有一个笑话。 好比,战争期间,一位团长正在指挥战斗,进来一位连长,要求对团长的工作进行“观察”。这位连长,不做参谋,做一个“随军观察员”。 此笑话很冷,但真的很冷吗?
有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 不明白为何总把龚翔宇和艾格努相比, 总希望龚翔宇成为艾格努,可全世界,也只有一个艾格努。 瓜队现有打法,指望接应去承担一半的得分任务吗?这是世界赛场,不是排超。 龚翔宇在国家队,什么时候成了得分机器? 龚翔宇在国家队的作用,是仅看得分吗? 宇黑、苏黑有这个观点倒还算了,怎么苏迷也有人持有上述观点?
简单聊聊许晓婷 我个人对许晓婷还是看好的,虽然目前我也认为她最多只能排在国内一流二传的末端。 看好她的理由还是依据国内比赛。 我对她的感觉是胆大、脑子活、场上不死板。 记得前男排主教练说的,二传手,脑子比手上更重要。技术可以练,脑子练不出来。 许晓婷,身体条件够了,有人说她手指无力,我看不出。 总之,许晓婷至少是可造之材。 许晓婷能在国家队闪光,即是国家队之幸,也是刁琳宇之幸。刁琳宇压力就不会太大,能放得开。 顺便说说我们的燕子。燕子现在也是“孙大胆”,这是好事。另外,燕子虽然单薄,可拦网,手很硬。
中加之战没看全,但能证明一点。 比赛内容比前一站多了,层次也丰富了。我个人对本场双方的表现都满意。 后面的比赛相信会更加证明这一点。 不要把“连胜”变成包袱,提升实力、以赛代练更重要。 VNL夺取足够的积分就算完成任务了,名次是其次的。 看到吧里在讨论小宇什么了,个人建议,这个时刻,缄默为佳,本站比赛完结再说。
某位前国手,又高调要回来了,真的假的? 前段时间,自抬身价,以身体理由拒绝国家队,转身留洋了。 在外面没混好,现在回来了,又表态要“为国效力”了。 这事如果是有人为了吸眼球、赚流量而胡编,倒算了,这年头,就这样。 如果是真的,唉,我都不知该说什么好,引用一下马保国的名言:“耗子尾汁”
有一个叫做“女排都是榜样”的,是个什么货色? 经常进来寻衅挑事。我只知道这家伙是个铁杆脚粉,而且对江苏女排球员似乎有着极深的偏见。 ip地址显示是湖北,但我估计这家伙不是湖北人。 另外,久违的“驼铃”又出来了,换了马甲了,搞笑吧。
第二站比第一站值得关注。 第一站,说实在的,也就中巴之战算得上恶战,中日之战都算不上。 日本队,显然没有我们准备的充分,再次交手,至少过程不会这样了。其次,这场球的胜负,双方看待的价值远远不一样。 香港站,欧洲诸强恢复、调整的肯定比第一站好,实力肯定有所提升。 我最关注中波之战,重要的是比赛内容,胜负其次。 赛前,我从来不对国家队做技术性分析,因为我坚信,看国家队必须用非专业的眼光去看。
继续非凡的话题。 上次说到非凡会成为新的旅游大咖吗,一直等着吧里大神能延伸这个话题,既然没人来,只好自己来。 非凡缺席母队比赛多久了? 苏女现在的情况,自由人位置是短板,非凡回来能解决问题吗? 说非凡接不好大力发球(我个人不认可这个论点),那就回来准备接小黄毛的发球吧。光拍手,能进步吗? 能耐是练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 或许,吧友会指责我太狭隘,但请理解,我是站在江苏女排这个位置上考虑的,不是为非凡的个人职业前景操心。 这个话题如果让大家不舒服,我就此打住,拆楼!
谈一谈阵容的个人见解,欢迎板砖。 比赛间隙,看到不少关于现有阵容的讨论,我谈谈看法。 国家队选人,究竟有没有猫腻,暂且不谈。有一个准则,就是根据国内比赛表现来决定训练名单,再由训练表现决定参赛名单。这次没有你,不代表下次没有你。原则上,训练营的球员,都算国手。 问题来了,诸位是否发现,国内比赛表现,拿到世界赛场,其参考价值基本为零。那怎么办,只好一个个试吧。 去年的阵容,今年不是淘汰了几人吗,不说名字了,得罪人。 诸位老拿国内比赛数据说事,应该是跑偏了。(得罪,得罪。) 蔡导的风格,客观上确实有“主力累垮,替补闲垮”的现象,但这仅仅是客观现象和表象。 VNL暂告一段落,我认为,后面会调整人员的,但主力框架不会变了,“袁李带二王,龚刁场上忙”。 欢迎板砖,不玩笑,我很想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一些。
男排胜了保加利亚,出乎意料。 我看了几眼,以为要输,结果赢了。 没弄清是我们强了,还是对手太弱了。我印象里,我们从没赢过保加利亚。
VNL暂告一段落,最以外的是什么? 国家队全胜,估计赛前球迷都信心不足。但这不算大意外。 我个人认为,大意外是波兰不败。 波兰是公认的“打法粗糙”的球队,居然不败,尤其打的泰国没脾气,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赛前我说过国家队要想好成绩,指望提高球员的个人能力不现实,只能指望技战术体系的进步,换句话说,走雅典周期的路子。现在看来,没说错,至少没偏的太多吧。 所以,不要再叫嚷什么回归之类的没营养的话,融入不了体系,个人能力再强有什么用? 需要调整的是替补和梯队。
趁着比赛间隙,扯几句。 VNL暂告一段落,这个阶段,最让我感触深的,不是天朝全胜,而是波兰不败。 波兰队是公认的“简单暴力型”球队,按世界目前的技术潮流,这种打法早过时了,可现实是波兰不败! 其它不谈,波兰把泰国砸的没了脾气,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就身体条件而言,在泰国和日本面前,我们就是“霸王”级别的存在,可为什么过去会输给日泰?那时并不是我们的低谷期啊。 我个人是喜爱宣扬暴力美学的球队的,故有此感触。 以后再遇泰、日,是否也学学波兰?
我有一个担心,忍了一段时间,今天说出来。 “非凡”会成为国家队的“倩倩”吗? 怕引起不必要的争论,一直不敢提这个话题。
赢了三场了,又怎样呢。 龚李依赖症还像去年那样。 这是命门,一旦被对手掐住,就呵呵了。 今天对荷兰这场,蕗蕗有点掉线,小宇身体不佳,场上就有点风云突变的意思。 还要重复去年的话,这支队伍(这套人马),就算今天辉煌,明天又能走多远?
谈一谈个人初步看法。 VNL打了两场了,我没看实况,只看了不完整回放,有点看法,不知对否。 国家队整体打法和球员配置,和去年一样(自由人换了),但比赛内容还是不一样了,不仅配合娴熟了一些,副攻线有增强现象。 个人猜测,这套阵容,不会变了,反正也选不出比这些球员更好的了,用这套人马把主教练的体系打出来、打熟练即可。 这么做,从功利角度看我认为是对的,这是雅典周期最后的路子,就是球员天赋不出众,但战术体系绝对出众,照样能争金夺银。 从长远看,这又是一步昏招。现役国手已经没有年轻球员了吧,甚至连年轻的梯队球员都没有,等这批球员退役了,国家队将迎来更加寒冷的冬天。 但有什么办法呢,亚运、奥资,都是硬指标。某种不让说的因素,大大超出了体育比赛本身,但又操作着体育。 里约时,有“新鲜血液”张常宁、龚翔宇,这两人今后都是挑大梁的球员。 东京时,“老迈”而又“暮气”的队伍,第九名,创造一个不光彩的记录。
今年的VNL,还会出现旅游大咖吗? 去年有。 今年? (别往坏处想,调节一下气氛。) 说句得罪吧里大神们的话,开赛至今,有专业见解的评论,太少了,我涨不了认知水平。
中巴之战,我没看到什么有营养的评论。 比赛我没看,自然没有发表评论。但我在网上搜了,没看到什么有专业见解的评论。 看赛后初步统计,我觉得还是旧瓶装旧酒。 去年一开始,两个副攻也是先扬后逸,今年会怎样,等着吧。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算是进步。 抢分如果还是依赖李盈莹、龚翔宇,我也就懒的再评论了(累了、烦了)。 看过比赛的大神,不妨指点我一下,让我有点希望,我不会看回放。
写在VNL开打之前 VNL即将开打,相信许多球迷都相信女排能打翻身仗,但我却看不到希望,为何?分析如下。 现有的阵容,既打不出过去郎平时代的打法,又打不出江苏女排鼎盛期的打法,因为阵容不齐。 过去朱婷很厉害,是因为对角有张常宁,能攻善守,朱婷只要把进攻能力发挥到最大即可。 现有的阵容,如果李盈莹替代朱婷的作用,对角呢,谁来?(换句话说,谁行?)更何况,李盈莹国际赛场比朱婷还是有着明显差距。 袁、王能比去年有进步?我只能呵呵了。 去年成绩不佳,居然让金烨背锅,简直可笑至极。 指望龚翔宇承担更多抢分的任务,行吗?毕竟,小宇不是艾格努。 指望通过技战术体系的改进提升实力,就像雅典那样,或许是唯一的希望。
首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