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ylortsai taylortsai
关注数: 9 粉丝数: 58 发帖数: 18,229 关注贴吧数: 8
对中日之战的个人复盘 首先,和大家一样,对这场胜利表示祝贺,解气! 然后,理智地复盘一下比赛。因为是对日本,往大了说是影响和决定亚洲格局的比赛,所以,看完整了,虽然对直播的画面不太满意。 一开局,我个人感觉,岛女好像体能不足,猜想是和呆梨拼的太凶了,透支了? 后面再看,只能说,有影响,但不太大。 第一局,虽然比分一直领先,而且用高度、力量的优势瞄准空档精准轰击的效果很不错。但从细节上扣,配合不够默契还是很明显,有几个回合过于慌乱,球员明显有些紧张,好在没有失分。岛国第一局的打法似乎不对路,和我们斗力?昏头了。 后面的比赛不罗嗦了,谈谈整场比赛个人感觉。岛国换教练的效果,是“锅气”明显消退了许多,有牛皮糖变成口香糖的趋势,而这一变化,是我们惧怕的吗?岛国制定的什么复兴大计划?以前,我们“空档轰击”效果对付岛国效果不佳,因为岛国的“地板保洁”水平高的离奇,现在这个优势好像在消退,至少本场如此。 全场,不谈数据看感觉,小吴最佳,小张二传也不错,传球能把岛国都弄晕了,不容易,边攻传的或许位置不完美,但节奏不错。全队还要继续磨合,以后遇上泰国还是考试,球队以小张二传为主二传基本定了。 我们在过度,岛国给机会,保住亚洲老大的难度,下来了?现在下结论是否早了。
别来什么看热闹不嫌事大 我不怕得罪吧主和吧务,我不止一次摆出观点,国内女排赛事不是嫌多或嫌少的问题,是欠缺合理的安排。 训练和比赛要相互促进,球队实力才能提升,比赛质量也相应更能提高,球市才有好起来的可能。 比赛干扰训练、训练耽误比赛,难道不是目前的现实? 目前的国内赛事,安排的合理吗,一方面抱怨排球小众,得不到社会资金的支持,一方面又把赛事办的玩笑一样,这样做,企业有赞助的积极性吗?观众愿意看这样的比赛吗? 我说的不是客观事实吗?这叫说怪话?不是说的怪,是做的怪! 地方队训练、国家队训练比赛本就有利益冲突的地方,这不必回避和来一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掩盖矛盾。 作为管理层,一方面积极保护社会对排球的支持,一方面把积极性往科学性方面引导,这难道不应该吗? 国家队利益非要建立在牺牲俱乐部利益的前提下吗?这不是管理层应该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吗? 排锦还算一级赛事吗?排冠又算几级赛事?俱乐部对待这两个赛事什么态度,应该吗?这一切,都怪罪于我说怪话、散布负面信息吗?我真有这么大能量就好了。 兵不在多只在精,赛事不在多在专业。打比赛和玩比赛、混比赛完全两个概念。现实里,玩比赛、混比赛的还少吗? 我希望比赛能更专业、对抗能更精彩,而不是多而滥。指出这些客观存在问题,叫说怪话?叫散布负面信息? 反过来,我说你们看热闹不嫌事大,可以吗? 对于比赛,要么不要打,要么认真打,别玩、别混! 能接受球队输比赛,不能接受球队混比赛;能接受球队打不过别人,不能接受球队玩不过别人,我就是这个态度。如果你们把这个态度叫做怪,我会一直怪下去。
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何选球员。 最近无比赛,新一届女排选帅和选球员又成了热门话题,加上排管的“反饭圈”发言,有“火上浇油”的作用。 聊聊个人见解,纯属个人见解,不带任何专业性质。 其实是个老话题,以前聊过。选球员的依据是什么?很多人会答复:联赛数据。我对此嗤之以鼻。 选球员无非两个大原则,一是根据“数据”筛选出各个位置最佳球员,然后根据球员技术特点打造技战术体系。 二是先设计好技战术体系,根据体系选出适合各个位置的球员,“数据”只能是参考标准之一,不是唯一性的依靠。 这两种原则不存在孰是孰非的问题,各有利弊。 原则一,见效快、成功率高,好掌握和把控,但弊端很致命,一旦球员出现伤情和状态不佳,技战术体系将会出现无可救药的崩溃。我们的U系列,清一色这种模式,和我们的培养理念相符。 原则二,成功率低、风险大、周期长,但一旦成功就会有延续性,技战术体系稳定、持续,有利于球队长远发展;一旦不成功,将是西瓜抱不到又丢了芝麻的结果。苏女排近十年,基本这个模式。 当然也有把以上两种原则结合起来的第三种原则,这个难度极大,目前只有袁伟民、陈忠和做到,郎平吗,也算,为何这么说,不是刻意贬低郎平,毕竟,看牌面,郎比袁、陈强的多。郎的特点,好成绩依赖好球员;袁、陈的特点,不是好球员我把你变成好球员,牌面不好照样赢。至于蔡斌吗,不如三位,征战世界赛场,还是缺点东西,小算盘打得精,大算盘不会打。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