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d6835
hand6835
关注数: 80
粉丝数: 1,092
发帖数: 23,629
关注贴吧数: 12
这个吧里有看《三体》的吗? 如题。
我就发图
余则成自己作的 最后,余则成拒不服从上级的命令撤离,上级会不会怀疑他?以至于后面的联络员不冷不热的。
吧里大神多,问问身份证号码第18位数有什么用? 如题。第18位数代表什么呢?用于区分性别?还是代表学历?
站长太太年轻的时候
我设想的慢火箭的原理 如果一个火箭,本身不带燃料,靠地面向其发射微波,火箭可以接收微波,并转换成动力。这样的飞行器即使爬升速度很慢,但因为有持续不断的微波供应,早晚也能飞出地球吧。
现代人接受信息的水平和数量和过去真是没法比啊 最近又看《平凡的世界》,忽然萌发出的感受。过去的人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和手段太可怜了。如果现代人穿越到三四十年前,会不会憋死啊。
为什么小剧场演出不景气,我的理解。 话说剧场演出,和老年间不一样了。老年间男尊女卑,女的在家做饭带孩子,男的可以去剧场听书看戏。如今的时代就不同了,男的有了老婆孩子,就不能一个人出去听书看戏了。带上老婆孩子吧,又不是这么回事。除非是个别的家里没负担,或者没牵挂的老头,又爱好这个的,才可能去剧场听书看戏。所以这里面也有社会变迁的原因。话说回来,如今老郭的现场演出一票难求,那就是明星效应了,在性质上和歌星演唱会是一样的,这和当初的小剧场演出已经有了质的不同。
还以为是引力波天线呢,这东西是什么原理? 以落日为背景,有没有《三体》的感觉?就是小了点
请问一下《赤道》的时代背景 1、任务出发前,韩国女总统在机场给那个特工送行,说她爸爸很对不起他爸爸。是不是指的朴正熙执政时代的事?话说那个女演员长得真像朴槿惠。演《夺宝联盟》的时候我就想,要是加入她冒充韩国总统行骗的情节就好了。 2、片中好像提到了大亚湾,意思是说那个武器在香港很危险,要像对待大亚湾核电站那样对待。香港人对于大亚湾核电站很排斥吗?
《赤道》里的牛*武器是不是反物质武器? 一般的电影也就弄个核武器为噱头。而《赤道》里棒子研发的这件武器显然不像核武器那么常见,张家辉问张学友武器的威力有多大,张学友说,这么说吧,你看到的都会消失。从这句台词来看,这是不是反物质武器?
那个作品最能代表老郭的水平呢? 前两天从别处看到有人问西河大鼓的问题,我让他把问题发到郭德纲吧里,他很不理解,说郭德纲不是说相声的吗。我觉得很悲哀,看来还是有很多人认为郭德纲仅仅会说相声。所以我就有个想法,想找一两部作品,能全面体现郭德纲的才能,最好是以相声作为平台,体现各种唱。以此来推广郭德纲,让人们知道郭德纲对于各种曲艺形式的贡献。比如《卖五器》,体现了郭德纲的评书功力。比如《戏剧与方言》,体现了郭德纲念白的功夫。
听过日本棒子,见过日本圣旨吗? 右下角那货怎么像打竹板的?貌似天皇他们家长的都是一个模样。 看看越南圣旨,九品官都值得下圣旨封最后是棒子国的圣旨,真是省纸啊,连个花边都没有
谦哥他爸爸陪小皇帝读书,后来弄一煎饼当官服的补子,是这个吗? 有没有高人给瞧瞧,这是几品官?鸟,貌似是文官。
得饶人处且饶人,磁铁们不要再骚扰这个吧了 如题。三体吧的沦陷,在于北京第三体校的傲慢。第三体校吧的沦陷,在于磁铁们的不够厚道赶尽杀绝。如今这个吧,给人留个活路吧。
统计一下,除了北京,还有哪些城市有第三体校? 你所在的城市有第三体育运动学校吗?
来来来,做个统计。除了北京,还有哪些城市有第三体校? 如题,你所在的城市有第三体育运动学校吗?
美军配车有标准吗?斯蒂庞克牌超不超标? 没有要喷的意思,只是好奇想知道。美国是民主国家,一旦乱花钱,国会和民众是不同意的。陈纳德这个级别的能配斯蒂庞克牌吗?
哈哈,大刘的书躺着卖了,可喜可贺 如题,这是在一家北方三线城市的新华书店。他们业内的说法,畅销书都是躺着卖(平放在展台上),普通书都是站着卖(竖放在书架上)。我一进门就看到了这个,周围是毕淑敏的、余华的、路遥的。都是我喜欢的作家。回想起我在09、10年那时候,在北京王府井书店都找不出大刘的书。
李导,《竹林七贤》还拍不拍了?你不拍我可要拍了啊 昨天看西部片《决斗犹马镇》,好莱坞导演有良心,再现了当年华工修建美国铁路的情形。看到这里忽然想起个事来,前些年据说吴宇森要拍《华工血泪史》,发哥主演,现在还能搜到当年的宣传新闻,可是后来怎么没动静了?类似的又想起一个事来,前些年据说李安要拍《竹林七贤》,我很期待啊,怎么后来也没动静了?
吴宇森和李安这两部电影还拍不拍了?他们不拍我可拍了啊 昨天看西部片《决斗犹马镇》,好莱坞导演有良心,再现了当年华工修建美国铁路的情形。看到这里忽然想起个事来,前些年据说吴宇森要拍《华工血泪史》,发哥主演,现在还能搜到当年的宣传新闻,可是后来怎么没动静了?类似的又想起一个事来,前些年据说李安要拍《竹林七贤》,我很期待啊,怎么后来也没动静了?
这两部片子吴宇森和李安还拍不拍了?他们要是不拍我可拍了 昨天看西部片《决斗犹马镇》,好莱坞导演有良心,再现了当年华工修建美国铁路的情形。看到这里忽然想起个事来,前些年据说吴宇森要拍《华工血泪史》,发哥主演,现在还能搜到当年的宣传新闻,可是后来怎么没动静了?类似的又想起一个事来,前些年据说李安要拍《竹林七贤》,我很期待啊,怎么后来也没动静了?
挖坑这个词是郭吧的发明吧,有谁知道吴宇森和李安挖的坑填上没有 昨天看西部片《决斗犹马镇》,好莱坞导演有良心,再现了当年华工修建美国铁路的情形。看到这里忽然想起个事来,前些年据说吴宇森要拍《华工血泪史》,发哥主演,现在还能搜到当年的宣传新闻,可是后来怎么没动静了?类似的又想起一个事来,前些年据说李安要拍《竹林七贤》,我很期待啊,怎么后来也没动静了?
李光耀之后,新加坡电视剧的中国因素会不会越来越少? 我是70后,小时候新加坡电视剧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最早看的是《雾锁南洋》,是中国人到南洋谋生题材的。后来的《怒海萍踪》,是讲康有为在南洋逃难的故事。《铁蝴蝶》是中国抗战的故事。那些电视剧拍的都很好,当时都以为是香港片。对于片头字幕显示“译制片”都很不理解。 再到后来,《调色板》《浮沉》《人在旅途》《狮城勇探》什么的时装片,也都积极向上催人奋进。总之都是很好的片子。直到《莲花争霸》以后,电视屏幕上就很少见到新加坡电视剧了。当然这和广电总局的引进政策有关。但是我想,随着新加坡老人的逐渐逝去,电视剧中的中国题材会不会越来越少?
余则成同款的钢笔
看了这则新闻,感觉拍《乡村教师》够呛的。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ent.163.com%2F15%2F0324%2F09%2FALF980N800031H2L.html&urlrefer=a355b7740b940d899571134dd4f866fb。那些科盲观众连农民梦境中出现外星人都接受不了,还能接受乡村教师拯救地球吗?
终于见识了什么叫“眉梢眼角说不尽万种的风情” 《一步之遥》里,葛优查案,去询问那英那段,那英勾引葛优的眼神表演真是很到位。
关于大史的人选,大家都忽略了这一位 程煜,1957年的,年龄,身材,气质和大史很像。这是在指导下属修改保护罗辑的方案。这是在和史小明谈心打爆核弹后,安排善后工作。在会场上提出古筝行动方案前,嘲笑那个美国军官。打爆核弹,同时被反射性物质沾染后的动作。冬眠醒来后,和儿子史小明住在地面上。在新生活五区当社区执政官,很亲民。去调来了西红柿,否则冲突就要闹出人命了。冬眠前把保护罗辑的任务交接给什么翔,结果罗辑就被算计了。等等,你妈给你来信了。接到魏成报案,在去申玉菲别墅的车上。
清风明月自作主张吃了那两个人参果,该处罚吗? 这个西游记里面,我最喜欢人参果这一段。故事很精彩,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生动,情节曲折,而且非常有人情味,处理问题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非常好看。 但有一点似乎说不过去,那就是清风明月按照师傅的安排,给唐僧打了两个人参果,结果唐僧不敢吃,他俩倒也不含糊,自作主张就给吃了。没经过师傅允许,这样做合适吗?如果怕师傅回来果子就僵了,那吃了以后师傅回来也该主动汇报一下啊,也没汇报,就这么算了?
KTV里为什么没有老郭的? 如题,喝完酒去唱歌,突发奇想在同事们面前露露脸,想点《探清水河》,没有。点《大实话》,没有。点《发四喜》《劝善歌》什么的,都没有。按歌名点都没有,直接按歌星点,大陆男歌星找郭德纲,也没有。什么都没有,这KTV开的什么店? 你们那里的KTV有这些吗?
为什么都是别人家的东西好吃? 今天,隔壁办公室的同事买了小西红柿,给了我几个,吃着真好吃。下了班自己去买,买回家吃就觉得一般般了。由此想到很多同样的情况,比如喝茶,同样是茉莉花茶和铁观音,从我奶奶家和岳母家喝的,就特别有味道,自己家里喝的就没滋味。是不是我不太会买东西?
《挑帘裁衣》 “奴家一时失手,官人休怪” “不妨事,娘子请尊便”
忽然明白,白蓉说的创造小说人物的理论是正确的。 三体二里,罗辑和庄颜那段,尤其是罗辑自己创作出了一个虚拟女友那段,很多人认为多余,但仔细想想,挺有意思的,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优秀小说里的人物,是活的,是不以读者的意愿行事的。 罗辑有一次感觉那个虚拟女友对他笑了一下,但是他并没有让她笑啊,从那时起,这个虚拟女友就活了。 我们在讨论小说人物的时候,我们会设想人物除了在情节以外还会做什么,比如会想程心如果按下按钮会怎样,维德如果不投降会怎样……,甚至有人还写出了同人小说。这说明,这些人物在读者心中有多种可能性,换句话说,这个人物活了。
大家发现没有,《三体》小说,和小说中的《三体》游戏,异曲同工 《三体》游戏,玩家登录以后,凭借晦涩的游戏背景,混乱的年代人物,把那些不适合玩这个游戏的人都摈除在外了,只剩下汪淼这样的精英人士进一步融入到游戏中,最终被ETO所接纳。 《三体》小说,开篇凭借对文革年代的残酷描写和随处出现的科学技术理论细节描述,把那些不适合看这本书的读者都过滤掉了,能静下心来看下去的,都是有一定科学素养和社会人文常识的读者。
问个P7的通讯录使用方法 通讯录有群组功能,但是我有几个号码忘了把他们归入群组了,但又想不起来是哪几个。群发拜年短信的时候,按照群组群发最方便,但是那几个没在群组里的肯定就漏掉了。要是在几百个号码中一个个找吧,太费劲了。有没有好办法能单独显示没有归入群组的通讯录?
做个调查,没见过没吃过馕的举手? 作为包袱,一定要抖的响。我觉得说打卤馕不如说打卤饼保险。我是个吃过见过的主,所以知道馕是什么。有多少观众,在小月月说打卤馕之前,不知道馕是什么的?
打卤馕这种词儿都能想出来,这得多大淆问。 平胸而论,能想出打卤,不是很困难,意大利面也可以算是打卤面。难的是想到了馕,而不是饼。馕这个东西是新疆主食,在内地并不多见,比起面饼来更像比萨坯子。难为小月月想到了。
济南的英雄关在哪儿? 如题,这个地名是怎么来的?
找到一个《坍缩》的视频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iqiyi.com%2Fv_19rro190qs.html%3Fvfm%3Dm_144_bdal%23curid%3D349406500_ca982f02586371ac5faa688d07885ce3&urlrefer=5518fc1e269918b25d014282fe148c46
又发现一个庄颜 还是个文化人,今天网易还是搜狐有她的文章介绍
罗辑开的什么车,后轴竟然断了 第一部里罗辑和幻想中的女友驾车出游那段。
大过年的,给大家说个真实的段子,绝对可乐 每年到这时候,看拜年短信的时候,我都有一种期盼…… 话说得有十来年了吧,那时候已经开始流行短信拜年了,但也都是炒来炒去、复制粘贴、群发为主。大部分短信我也就扫一眼,不会细看。但是其中,我收到这样一条短信,“儿给你拜年了,某某(人名)”。这人是我同事,每天在一起工作,关系不错。把我给吓的,你要说暗恋我我都能接受,再怎么崇拜我也不能认我当爹啊,当时我就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先埋个包袱,超过3个回复我就揭晓谜底,绝对可乐。
第一部里,刘德华戴上眼镜和那个嫌犯聊天,是什么意思啊? 借机给黑社会报信,但出来后好像也套出了情报,同事们都很高兴。是什么意思呢?
诸位磁铁,咱得给第三体校的同学们留条活路 我提议,磁铁们不要再来第三体校吧凑热闹了。厚道点,已经占领了一个,留着这个给人家吧。
刚才我到第三体校,很傲慢的给第三体校的同学们上了一课。 http://tieba.baidu.com/p/3591917473
诸位同学,我是从三体吧过来的,给你们讲讲三体吧为什么会沦陷 至于三体吧的前世今生,我不用赘述了吧。同学们可能会想不通,一帮科幻迷怎么就把三体吧给占领了。关于这个问题,我引用《三体》书中的一个观点来回答,那就是: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三体是个数学名称、物理学名词、医学名词,还是个书法名词。你一个第三体育学校,怎么就敢简称三体?这就是傲慢。 全国很多城市,都有个第三体育学校,你北京第三体校凭什么就敢简称三体?这就是带有帝都优越感的赤裸裸的傲慢。 所以三体吧就沦陷了。三体吧沦陷这件事,恰恰证实了《三体》里的观点。
说到过年,就脑补地球绕回太阳一圈,是不是中了科幻的毒了 如题,说到过年,首先想到的不是放假,不是新衣服美食拜年,而是想到地球围绕太阳又转了一圈。
第一部里面解密的那一段,看的真过瘾 《三体》里的亮点和创意颇多,比如三体游戏、黑暗森林法则、智子、水滴……,让读者感觉耳目一新。但是大家在讨论的时候,似乎忽略了红岸基地解密这一部分,这也是一个大亮点。 作者没有平铺直叙,也没有用第三人称的角度来讲述红岸基地的来由,而是直接插入了一段解密资料,直截了当的把红岸基地的来由说清楚了,感觉很过瘾。 很多人乍一看到这一章节,感觉很突兀。我是70后,我看到这一部分,感觉很亲切,充满了那个时代特有的词汇用语。作者炮制了一个解密文件,貌似是煞有介事。但是其中的背景描写在那个时代是真实的。比如对于自然科学研究的分类和预测,我在80年代的《飞碟探索》里就看到过,小时候我还买过一本书叫做《自然科学概论》,其中对于自然科学研究现状和前景,跟大刘说的一模一样,很有可能是大刘借鉴了这些资料。 另外,这一部分把大刘的幽默感和文学底蕴也表现的淋漓尽致。模仿太祖的文风语气太像了。最后太祖引用自己《念奴娇》的诗句“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把建立红岸基地的感慨概括的意味深长。
《坍缩》变为现实了?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comment.news.163.com%2Fnews_guoji2_bbs%2FAHVC2O1K0001121M.html&urlrefer=c2ece1b2a1c95bf8241005d8baf63e5d
地球人VS蝗虫=地球治安军VS地下抵抗组织 我觉得,消灭一个物种的难度,一是工作量巨大,二是在于投鼠忌器。大移民时代,地球治安军在有智之做后盾的背景下,也始终无法剿灭地球抵抗组织,也是因为这两个原因。
都来看看,这位美女像不像庄颜?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ic.news.sohu.com%2Fdetail-637657-0.shtml%230&urlrefer=54001cf5e0496dbf8f11c737d4966736,白色长裙,爱好绘画。
大家最喜欢郑渊洁的那部作品?说明原因。 如题。我最喜欢的是中国儿童报上连载的《朱塔奇遇记》,是我小学看的第一部连载小说。再就是故事大王连载的《309暗室》,情节紧张,跌宕起伏。
发现了一个好贴,70、80后应该喜欢 http://tieba.baidu.com/p/3569587241?pn=1
大家说说,你最怕的是哪个妖怪? 如题,我最怕的是白骨精。小时候看央视老版西游记被这一集吓到了。想想当时的场景设计真是很棒,那种阴森恐怖的氛围渲染的淋漓尽致。
有人看过《两个意达》吗? 如题,感觉很恐怖
大家说说,看过的小说最早让你感觉科幻恐怖玄幻魔幻的情节是什么 我在1985年左右,看过一部日本儿童小说《两个意达》。其中的男主角在一座破旧衰败无人居住的房子里,发现了一个日历,日历是手撕的那种,最后时间停留在两千多年的8月6日,貌似是一个未来的时间。后来才知道那天是广岛原子弹爆炸,月份牌的时间不是公元纪年,而是日本某种传统的纪年方式。
我来做《三体》的客服,第三季 这一季,我们来说说为什么让汪淼来打酱油。 很多人都认为汪淼是个高级打酱油的,那么大刘和ETO为什么会选中汪淼而不是别的科学家呢?这当然和汪淼的专业有关,那就是纳米。 2000年以后,不知是怎么开始的,社会上兴起一股纳米热,不管卖什么东西,只要冠以“纳米”,就身价倍增。一时间出现了纳米衣服,纳米杯子,纳米鞋垫,甚至纳米水和食物。当时很多专家不得不大声疾呼,“纳米不是大米”。在民间,纳米概念被炒作的热火朝天,尽管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纳米材料是怎么回事。 按照大刘的构思,三体人ETO首先要扑灭的就是地球人类的基础物理理论和纳米技术,前者是为了锁死地球科技的发展,后者是因为纳米材料可以建设太空电梯,有了太空电梯人类就可以大规模低成本的进入太空。大刘选汪淼来打酱油,一是受社会上“纳米热”的影响,二是配合“古筝行动”的需要。不得不说是一个天才的小说构思。 注:那些年我在《航空知识》杂志上看到过用纳米材料构建太空电梯的文章,所以一介绍汪淼是纳米材料专家,我就猜到和太空电梯有关了。所以我看大刘的书,有一种被承认的满足感。
我来做《三体》的客服,第一季 顾名思义,客服,就是回答顾客的问题,有不明白的,就问客服。我打算把《三体》梳理一遍,把其中的细节点给大家解答一下。希望我有毅力完成这项工作。下面我们开始第一个问题:关于文革的武斗。 网络版的《三体》开篇,写到了文革的武斗,本人是70后,到了有记忆懂事的年龄,文革就结束了,但在我幼年时期,文革的影响还在。典型的事例,就是走在街上,会有大孩子拦住我,告诉我两个派别的名称,问我哪个派别好。比如问你,是红色联合好啊,还是四二八兵团好啊?答对了,就过去,答不对,就挨揍。更有甚者,有时候蒙对了,还得进一步说明这个派别为什么好。 小说中也提到了,“红色联合”要比“四二八兵团”资格老,这里就有一个红卫兵资历的问题,最初的红卫兵,是一帮高干子弟,到后来,普通人家的孩子也纷纷成为红卫兵、年龄小的叫红小兵。这样就分出了派别,早期的看不起晚期的,晚期的不服气早期的,难免就造成摩擦和矛盾。后来,不同的派别出于各自的利益诉求,逐渐发展成武斗。这些背景,推荐大家看看都梁的《亮剑》原著小说的下半部,和都梁的另一部小说《血色浪漫》的开头部分。我怀疑大刘描写文革也是受都梁小说的影响。
三体人有没有能力杀光地球上的蝗虫? 如题,忽然想到这个问题。其实地球人并不缺乏杀死蝗虫的技术,但这个工作量非常大。同理,三体人也无法杀光地球人,所以只能封锁地球人的科技,搞乱科学家的思想,为入侵地球打好基础。 那么顺便问一下,三体人能杀光地球上的蝗虫吗?
“荷花万字叫大莲”是什么意思? 如题。虽然我不明白具体的意思,但我猜这是一种“兴”的修辞手法。大莲肯定是姓宋,“荷花”是指代的女孩子,“万字”是用来表示隆重,我理解的对不对?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