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d6835
hand6835
关注数: 80
粉丝数: 1,092
发帖数: 23,629
关注贴吧数: 12
想到一个直射瞄准的办法,大家看看行不行 20米以内的距离,基本就是直射了。但弓箭不是枪支,无法进行三点一线式的瞄准,但如果在箭杆上绑一个小激光笔,在拉弓瞄准的时候,激光点所指的位置是不是就是理论上的箭着点? 一个射手,在拉弓的时候,箭杆是不是和地面是平行的?如果靶子高了或者低了,是不是握弓手就调高或低?
箭羽为什么是三片? 常见的箭羽都是三片,和两片比起来有什么好处吗?如果说是为了让箭在飞行时旋转以便保持稳定性,但大多数箭羽的排列都是与箭杆顺直而不是螺旋啊,箭羽不螺旋怎么能让飞行的箭杆旋转?另外,发射后,三羽的箭尾,必然要擦过弓背和握弓的手,箭支会受到弓背和握弓手的摩擦反作用力,而导致箭支偏右上(蒙古射法)或左上(地中海射法)。而如果采用两片羽,就没有箭羽摩擦弓背的问题了,只会摩擦握弓手,这样就没有了偏左或偏右的问题了。对不对?
想到一个观察箭飞行轨迹的好办法 箭射出去以后,由于速度快,射手很难看清箭的飞行轨迹。尤其是新手射短距离时更难看清。我曾经用家用摄像机和手机拍视频,然后用暴风影音等播放软件慢放视频,但是毕竟不是专业设备,效果很差。 然后我就想到,在箭尾拴一条小丝带,箭射出去的时候,用肉眼观察其飞行轨迹就容易多了。
我下一步怎么提高及相关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能保证在10米的距离上不脱靶了,下一步是不是就该练习收黄了? 说到收黄,其实就是一个精确度的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在确保距离固定,靶子位置固定,弓箭固定的前提下,剩下的就是要求射手每次的瞄点和全套动作一致。是这样吗?但是,即使你通过反复练习,能确保在10米的距离上收黄了,但如果偶尔要是射9米或11米,是不是又不能确保首发就能收黄?
忽然想起个事来,有知道的吗? 侯耀文收郭德纲的时候,不是单独收的,那天的收徒仪式上除了郭德纲以外,还收了一位徒弟,是怎么个情况?
射传统光弓,为什么出箭点要比搭箭点高一点呢? 如题,为什么呢?
有喜欢鲍特派员的吗?感觉是个不错的人。 如题,很同情他。除去政治背景不提,此人和日本人打过仗,又温文儒雅一表人才。很重情分待人诚恳,临危受命也只是感叹几句。看到他被余则成耍的团团转我都不忍心了。
幸亏央视不再封杀超女了,否则春晚连这个唯一的好节目都没有了。 如题。谭维维的华阴老腔太棒了。
幸亏央视不再封杀超女了,否则春晚连这个唯一的好节目都没有了。 如题。谭维维的华阴老腔太棒了。
谭维维这是要疯啊 当时我就震惊了,谭维维这是要疯啊,就这嗓子和底气,叫老番都有富裕。
猫咪喜欢你的表现 【图片】猫咪或许以冷淡著称,但是它们也有对人类表达爱慕之情的方式。 不像狗狗,猫咪不会用摇尾巴或者舔吻的方式来迎接他们的主人,但是这并不代表它们对人类小伙伴没有真挚的爱。猫咪会以更加隐晦的方式来表达它们的爱,而你所要做的就是需要一些基本的技巧去读懂这些猫咪们的行为和它们表达“我爱你”的小细节。 头脚蹭蹭 猫在其身体的某些部分集中分布着一些传递气味的腺体,包括它们的脸颊和头部。当你的小猫咪用他们头部或者脸部蹭你的时候,她其实是用她的气味在你身上做标记,把你认定为她家人。这些气味是让你的猫咪感到放松和熟悉的途径。 团体梳理 梳理毛发是另一种让猫咪传播它们的气味去标记熟悉物的方法。如果你有数只猫,你就有可能会看到它们互相为对方梳理毛发,它们用这种方式在它们的家族范围内建立一种熟悉的气味。通过分享气味,你的猫咪朋友能认清什么是它们的“财产”。 缓慢眨眼 当你的猫咪看着你,缓慢闭上它的眼睛的时候,它其实正在表示在你身边很满足和舒适。事实上,这种缓慢眨眼的行为还有个昵称叫“猫咪的吻”。 “缓慢眨眼并不是猫咪们会做的事,”猫行为学家Jackson Galaxy说。“它们是想让你知道对于你们来说它们是很脆弱的。” 敞开肚皮 另一个猫咪表现它们脆弱的一面的方式就是翻过身来露出它们的肚皮。这是猫咪信任你的决定性的标志。 轻轻揉捏 当猫咪轻轻揉捏你的大腿时,这意味着它们很放松而且很满足。作为猫科动物,这种行为从前是为了刺激母亲奶水的流出,不过这种行为到了人类圈子就可以解释为是猫咪表现放松的一种形式了。 猫咪尾随 如果你的猫咪小伙伴在家里跟着你进进出出,跳上桌子上,靠近你,当你移动步伐的时候总是时刻准备着的话,你显然很享受和你一起——特别不是在喂食时间的时候。 尾巴状态 猫咪尾巴处于不同的状态能表现出不同的感受。尾巴悬空吊起指的是欢迎,这时你就知道你的猫咪看到你很高兴了。事实上,John Bradshaw博士,《猫的感觉》的作者,说这“或许是猫向人类表达它们爱慕之情最清晰的方式”。 尾巴悬空且带有弧度呈“?”状也能表明友好和爱慕之情。 咕噜咕噜 猫咪咕噜咕噜叫并不总是代表爱慕和喜悦——当它们感到害怕或者受伤时,也会咕噜咕噜叫——一只开心的猫会一边咕噜咕噜叫一边趴在你的大腿上或者蹭你的大腿来表达它们的情感。
我分明听见它在唱《五环之歌》
传统弓新人特来求教 射传统反曲弓,自学了很多基本知识和要领后,射5米的靶子,出现的问题: 1、箭杆总是不能垂直入靶。用蒙古射法时箭尾向右斜,用地中海射法时箭尾向左斜。另外,地中海射法如果把弓稍微左倾一点,箭杆就基本能垂直入射。这是怎么造成的箭杆不能垂直入靶呢? 2、很多教学材料都说搭箭点和出箭点应该不在一个高度上是吧,为什么呢?我射箭的时候这两个点基本都在同一高度上,有什么坏处? 3、我用左手握弓,左手不戴护具。地中海射法的时候,能明显感觉箭羽摩擦虎口,但不严重。而蒙古射法的时候,大拇指背一点都感觉不到箭羽的摩擦。
闲来无事,搞点科学研究 1、上午下着小雪不愿出门,闲来无事我就瞎琢磨,我大济南的很多地名都是带“里”字的,比如四里山、八里桥什么的。我常常想,这些地名的由来,是从哪里开始测量的呢?我想,应该存在一个点,我们暂且把这个点叫做原点,那么这个点到达四里山的距离就是四里,到达八里桥的距离就是八里。OK,我们就来找这个点。2、我从尺规作图入手,按照我的设想,以七里堡为圆心,七里为半径画一个圆。再以七里山为圆心,七里为半径画一个圆。再以八里桥为圆心,八里为半径画一个圆。我们所找的原点,就应该在这三个圆交汇的区域内。3、在这里先插一句。这些地名,也不知道是从哪个朝代传下来的,当时所谓的“里”,也不知道相当于现在的多少米。那我们就暂且以500米算作一里。再就是,这些地名都是指的一片区域,范围比较大,比如四里山,从英雄山路到纬一路的东西宽度,从经十一路到二七新村中路的南北宽度都是四里山的范围,那我们在这个范围内取个最有代表性的地点作为这个地名的测量点。比如四里山,就取英雄山上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作为测量点。4、好,我找来圆规直尺开始在地图上画圈。但是我发现,以七里堡为圆心,七里为半径画的圆,和以七里山为圆心,七里为半径画的圆并没有相交。我用同样的办法试了试四里山、五里牌坊的圆圈,也都不能相交。出现这种情况,我猜有两种可能,要么是古代的一里要大于500米,要么就根本不存在这个原点,所以两个圆圈无法相交。但是,如果是古代的一里大于500米,估计不太可能。剩下的一种可能就是这个原点根本就不存在。但要是不存在的话,这些地名是根据什么得来的呢?5、我忽然想到,很多历史小说评书什么的,提到城外,常常会说出了城几里几里什么的,那应该是以城门或城墙为界计算的距离,而不是以城中心原点。想通了这一点,我又把济南的老城区,也就是护城河围成的区域画出来。这样一看,刚才画的那几个圈,都大致和老城区的边界相交。这就说明,那些地名的由来,是以老城区的城墙边界标明距离的,而并不存在一个共有的原点。6、比如八里桥和五里牌坊,到西护城河基本上是八里和五里。四五六七里山、十六里河,到南护城河的距离也基本相符。七里堡到东护城河的距离,也在七里左右。7、上面说的基本,是考虑了一些误差。这些误差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刚才提到过这些地名都是指的一个区域,而不是某个点。比如有个地名叫洪楼三里,距离洪家楼小区不到三里,但是距离洪楼广场南侧又超出了三里。另一方面是关于“里”的距离界定,从以上的考证来看,这个“一里”大概相当于300到500米之间。
闲来无事,搞点科学研究 1、上午下着小雪不愿出门,闲来无事我就瞎琢磨,我大济南的很多地名都是带“里”字的,比如四里山、八里桥什么的。我常常想,这些地名的由来,是从哪里开始测量的呢?我想,应该存在一个点,我们暂且把这个点叫做原点,那么这个点到达四里山的距离就是四里,到达八里桥的距离就是八里。OK,我们就来找这个点。2、我从尺规作图入手,按照我的设想,以七里堡为圆心,七里为半径画一个圆。再以七里山为圆心,七里为半径画一个圆。再以八里桥为圆心,八里为半径画一个圆。我们所找的原点,就应该在这三个圆交汇的区域内。3、在这里先插一句。这些地名,也不知道是从哪个朝代传下来的,当时所谓的“里”,也不知道相当于现在的多少米。那我们就暂且以500米算作一里。再就是,这些地名都是指的一片区域,范围比较大,比如四里山,从英雄山路到纬一路的东西宽度,从经十一路到二七新村中路的南北宽度都是四里山的范围,那我们在这个范围内取个最有代表性的地点作为这个地名的测量点。比如四里山,就取英雄山上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作为测量点。4、好,我找来圆规直尺开始在地图上画圈。但是我发现,以七里堡为圆心,七里为半径画的圆,和以七里山为圆心,七里为半径画的圆并没有相交。我用同样的办法试了试四里山、五里牌坊的圆圈,也都不能相交。出现这种情况,我猜有两种可能,要么是古代的一里要大于500米,要么就根本不存在这个原点,所以两个圆圈无法相交。但是,如果是古代的一里大于500米,估计不太可能。剩下的一种可能就是这个原点根本就不存在。但要是不存在的话,这些地名是根据什么得来的呢?5、我忽然想到,很多历史小说评书什么的,提到城外,常常会说出了城几里几里什么的,那应该是以城门或城墙为界计算的距离,而不是以城中心原点。想通了这一点,我又把济南的老城区,也就是护城河围成的区域画出来。这样一看,刚才画的那几个圈,都大致和老城区的边界相交。这就说明,那些地名的由来,是以老城区的城墙边界标明距离的,而并不存在一个共有的原点。6、比如八里桥和五里牌坊,到西护城河基本上是八里和五里。四五六七里山、十六里河,到南护城河的距离也基本相符。七里堡到东护城河的距离,也在七里左右。7、上面说的基本,是考虑了一些误差。这些误差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刚才提到过这些地名都是指的一个区域,而不是某个点。比如有个地名叫洪楼三里,距离洪家楼小区不到三里,但是距离洪楼广场南侧又超出了三里。另一方面是关于“里”的距离界定,从以上的考证来看,这个“一里”大概相当于300到500米之间。
新人问传统弓地中海射法的问题 传统弓,地中海射法是把箭搭在左侧,由于没有箭台什么的,箭杆前部搭在左手拳面上,就容易滑下来。相比而言,蒙古射法的箭搭在右侧,左手的大拇指稍微翘起一点,箭杆前部就会贴在弓背上,不至于滑下来。所以,地中海射法左手持弓,就要稍微向右倾斜一点,以便让箭杆前部贴靠在弓背上是吗?
新人蒙古式射法,箭着靶时总是偏左,且箭尾左斜是怎么回事呢? 如题。
有见过这种插座的吗? 家里的热水器是多年前的老牌子万家乐的,最近插头烧坏了,还是那种保护插头,达到温度后,自动断电的那种,如图:插头中间漏出来的弹簧,就是外壳烧坏后顶出来的。 本来我以为换个这样的插头,把电线分别接到新买的插头上就行,可是打开一看,电线在插头里根本不是用螺丝拧上的,而是锡焊焊上的。如图:一共四根线,比三相线还多一根,那根黑色的应该就是接到温控开关上的。 现在的问题是,一是买不到这样的插头,二是即使有这样的插头,也不知道怎么焊接上。怎么办呢?
有没有经营电器的或做电工的? 家里的热水器是多年前的老牌子万家乐的,最近插头烧坏了,还是那种保护插头,达到温度后,自动断电的那种,如图:插头中间漏出来的弹簧,就是外壳烧坏后顶出来的。 本来我以为换个这样的插头,把电线分别接到新买的插头上就行,可是打开一看,电线在插头里根本不是用螺丝拧上的,而是锡焊焊上的。如图:一共四根线,比三相线还多一根,那根黑色的应该就是接到温控开关上的。 现在的问题是,一是买不到这样的插头,二是即使有这样的插头,也不知道怎么焊接上。怎么办呢?
新手问个问题 用传统弓的时候,蒙古式射箭是把箭搭在弓右侧,用大拇指拉弦,射出去的箭偏右。地中海式射箭是把箭搭在弓左侧,用三指拉弦,射出去的箭偏左。 如果用蒙古式拉弦,但是把箭搭在左侧。用地中海式拉弦,把箭搭在右侧。射出去的箭是不是就不会偏了?
“破壁”这个词都烂大街了 我问营业员榨汁机能破壁是什么意思,营业员说这种果汁机榨出的果汁味道更好。我想了想说,那一定是打破了水果的细胞壁,所以果汁的味道更浓厚。营业员很崇拜的看着我。
有熟悉音乐的吗?问个英文老歌 1987年有个磁带《女神》,其中有个曲子叫《情欲》,是刘欢和范琳琳唱的,但肯定是翻唱的外国歌,我想知道原创是什么?
新人问几个术语概念 最近看了很多射箭方面的帖子,对于新手来说,我发现最大的问题是这些文章中提到的概念,术语不统一。比如,传统弓是不是反曲弓,反曲弓是不是传统弓?蒙古射法和中国射法是不是一回事?英国长弓是不是传统弓?
新人问个简单问题 射箭的瞬间,箭尾的羽毛,经过弓握把或握弓的拇指的时候,应该会咯噔一下吧,不会影响箭飞行的稳定吗?
新人问个简单问题 射箭的时候,箭杆在离开弓的瞬间,箭羽是不是会硌一下?如果是传统弓就在握弓的拇指上硌一下,如果是现代弓就在弓的某个位置硌一下?
看看我的PS水平如何 原图:合成图:
话说你闲的没事招惹那只蜜蜂干什么?
话说你闲的没事招惹那只蜜蜂干什么?
这本书谁看过?估计大刘看过 这本书我小的时候看过,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买的。里面的内容涵盖了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比教科书浅显,比科普书枯燥。我估计大刘应该看过,因为红岸解密文件里面有很多论述科技现状和前沿的语句我看着眼熟,后来就想起来在这本书里看过。
快,就现在,山西卫视访谈大刘 如题
新人请教,为什么抽烟斗不过肺? 如题,对于这个说法不太理解。如果一个抽卷烟烟瘾很大的人,给他一斗烟抽,他会不会觉得不过瘾?或者说,一个烟斗客,给他一根中华烟,他是不是抽起来也不经过肺?
向大刘致敬,晒晒我的藏书 向大刘致敬。需要说明的是,当初为了喜迎中间那本书的出版,我买了楼下的这些书作为知识积累。
但凡是送别的戏,都不需要台词,靠眼神就可以了 复习《潜伏》,感觉机场送别那段,拍出了好莱坞大片的感觉。灯光音响舞美设计什么的都很精致。尤其是余则成和翠平的眼神交流。仔细想想,经典作品的送别戏,都是这样的。比如《卡萨布兰卡》里克目送英格丽褒曼离去;老版《西游记》里女儿国王送别唐僧;《廊桥遗梦》里伊斯特伍德在车里透过大雨看着梅丽尔斯特里普,都是这种感觉。
算是凑齐了
其实,维度的概念并不难理解,只是我们的想象力不够 比如。A、B两个国家各自封闭发展,常常进行攻城夺寨的战争。有一天,B国家秘密的发明了飞机,一夜之间用空投部队占领了A国家。A国王被俘后,问B国家的军队司令:“你们并没有攻破城墙,是怎么打进来的”?B国的司令说,我们是从另一个维度进入你国家的。 对于没有见过飞机的人来说,想象不出立体战争的第三个维度。就如同我们的想象力有限,无法想象第四个维度一样。
问个济南审车的问题 今天在正元年审了,可是这里审不了尾气测试环保测试什么的。请问: 1、哪里能审尾气?还得是星期天能上班的,最好是东边的。 2、环保测试好过吗?是不是先保养下车,换换机油就好过一点? 3、今天在正元把其他项目都审了,去别的地方再审过了尾气,回到正元营业厅才能出车检合格证。这两项的间隔时间最长能是多长?
有熟悉审车流程的吗?问个事 今天在正元年审了,可是这里审不了尾气测试环保测试什么的。请问: 1、哪里能审尾气?还得是星期天能上班的,最好是东边的。 2、环保测试好过吗?是不是先保养下车,换换机油就好过一点? 3、今天在正元把其他项目都审了,去别的地方再审过了尾气,回到正元营业厅才能出车检合格证。这两项的间隔时间最长能是多长?
可喜可贺,国产小成本电影越来越好看了 从《人在囧途》到《中国合伙人》再到《夏洛特烦恼》,越来越好看了。顶一个。另,《港囧》没看,不好评论。但《泰囧》很烂,完全就是沾了《人在囧途》的光。
粤语版的二人转,真有意思 如题。这个笑料真不错。电影中的那两句是谁唱的?真有刘德华的味道。
夏洛他妈在校长室脱衣服吓我一跳 我还以为要像阿甘他妈那样呢,吓我一跳。还好还是中国的妈妈比较聪明。
为什么用《九层妖塔》而不用《鬼吹灯》的名字呢? 《鬼吹灯》应该号召力更强吧。如果不解释,谁他妈知道《九层妖塔》和《鬼吹灯》的关系。
三体人能否研发出探测人类脑电波的仪器? 如题,我觉得这对于三体世界来说应该不算难吧。研发一种探测人类脑电波的仪器,就能窥探人类的真实思想。什么谋略啊就都暴露了。 据我所知,即使是现有的人类技术,对于脑电波的研究也比较深入了。典型的原理就是测谎仪。测谎仪能根据脑电波的波动情况判断出被测试者是否说谎,在此基础上再把研究深入一步,通过不同的脑电波型,判断人类的思考内容,对于三体世间的科学家来说,应该可以研制出来。
各位铲屎的,你们跟着主子学到了什么? 我先说一点,自从我养了猫,我跟着猫学会养生了。比如,我学着猫的样子伸懒腰,尽量让脊椎反向拉伸,就特别舒服。还有打哈欠的时候,像猫一样,尽量将舌根向上翻,这哈欠就打的特别到位。
谢若琳的认识误区 谢若琳处理事情都是以生意人的思维考虑问题的,他有句话听上去貌似很有道理:“我卖西瓜你嫌贵,你就杀我呀”。余则成还真就杀他了,因为他卖的西瓜可能会扰乱市场上西瓜的价格行情,也可能他卖的西瓜是偷来的,惹火了失主。由此可见,钱不是万能的。
吧里高人多,我来问个问题 京杭运河是南北方向的,黄河是东西方向的。运河是怎么过的黄河,然后继续北上的呢?
五庄观,是哪五庄? 如题
最近《三体》挺火的,请看看作者的另一部短篇《乡村教师》吧。
请问诸城的朋友们,去哪里看恐龙? 如题,楼主明天一早从日照去济南,想顺路去诸城看看恐龙。听说有博物馆、公园、发掘现场什么的好几处地方,因为时间紧张我不一定都去。如果早上从日照出发,九点前到诸城,下午一点左右离开诸城去济南的话,这一上午的时间都去哪里看恐龙?有没有必要买通票?结合上下午的行程来看路线怎么走最合理?
现淆现卖,给大家长长淆问 老郭的定场诗里面,有一句“荼蘼花了(liao)我无缘”。以前光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原来,荼蘼花是一种花。
日照的朋友帮我看看我计划的行程靠谱吗? 周五一早在济南开车出发,中午前到日照,在市区找旅店安顿好,在市区吃饭(之所以在市区吃住,是因为听说景区比较宰人)。下午去森林公园在海边游泳。周六上午去灯塔风景区和万平口挖贝壳,下午去万宝风景区海边游泳。周日早上返程,顺便游览浮来山或者去诸城看恐龙。这套行程靠谱吗?
云天明和余则成的相似之处 有看过《三体》第三部的就知道了,云天明为了向人类传递情报,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和铺垫工作,甚至为此专门出版了童话集。感觉这一段和余则成伪造录音带,然后用以抵消李涯的录音带证据非常相似。
今天我们都是天津人 如题
请问,有期徒刑的“徒”,是什么意思? 如题,“徒”是什么意思?是动词还是形容词?判决书常说的“有期徒刑多少多少年”,省略为“有期刑多少多少年”可不可以?
各位,你们觉得《三体》最大的魅力是什么? 我认为,《三体》的独到之处,不在于描写外星人入侵和星际战争,而是描写的外星人即将入侵。注意,不是面对面的交锋,而是即将、即将,是他妈的即将。这样就造成了很强的故事张力。同时给故事情节创作留下了足够的发挥空间和多种可能性。 其实,《三体》就是向世人抛出了一个让人抓狂的选择题:A、你和你的儿子、孙子辈能舒舒服服过正常人的生活。B、你和你的儿子孙子辈吃苦受罪,以便让四百年以后你的后代可能(注意是可能)能够生存下去。你怎么选?这里又有一个人性的问题,一个人对自己的儿子孙子辈有感情,一般来说为了儿子孙子的幸福,可以牺牲自己。但对于四百年后的自己的后代,是不是还有感情,如果四百年后的后代需要你做出牺牲,你做不做?
一个收复三体吧的契机 《三体》电影已经拍完了,不久的将来就会上映。到那时,很多电影观众就会涌进三体吧……
《大清相国》和《侯卫东》的作者都忽略或者说回避了一个问题 陈廷敬家里开铁器铺,生意做到了东南亚。侯卫东家里有矿山。他们二位都不缺钱,所以不存在贪腐问题。这种人物设定,在官场小说角色里不具有普遍性。
《大清相国》和《侯卫东》的作者都忽略或者说是回避了一个问题 陈廷敬家里开铁器铺,生意做到了东南亚。侯卫东家里有矿山。他们二位都不缺钱,所以不存在贪腐问题。这种人物设定,在官场小说角色里不具有普遍性。
我终于知道我为什么看宫崎骏的作品看不下去了 之前我发过帖子和回复,说我看宫崎骏的作品看不下去,感觉很诡异,而且个人观点不适合小孩子看。我的说法得到了大量网友的斥责和抨击,我也无话可说。今天,我终于知道我为什么不敢看宫崎骏作品了,那就是“小丑恐惧症”。 话说小丑恐惧症这个说法据说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的,有一种解释是说:“小孩子们会害怕那些有着正常人身体,但又有一张不正常脸孔的人”。 可不是?无脸人、汤婆婆、猫公共汽车什么的不就是这种类型的吗?
关于花木兰、道士,所联想到的往事 建国初期,有个喜剧电影好像是说女理发员还是女护士来着,讽刺了他们工作不认真闹出了笑话,结果这个行业的就不愿意了。 前些年,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有个电视剧叫《荣誉》,写的是警察破案的故事。有一集公安局长批评下属办事效率低,光吃饭不干活,说了句台词“我们别叫公安局了,叫粮食局算了”,结果引发了粮食局的抗议。 还有个农村题材的老电影,小两口商量着置办结婚物品,说到买自行车,男的说飞鸽牌的好,女的说永久牌的好,争执不下,最后女的嗔怒的拧了一下男的,娇羞的说了句,“傻瓜,我怕你飞了”。男的恍然大悟,下一个镜头就是男的买回永久牌自行车骑回了家。这个桥段在当时也引发了飞鸽自行车厂的抗议。 以上都是真事儿。
向科幻迷和磁铁们推荐一个杂志,请听我娓娓道来 《飞碟探索》是国内唯一的UFO研究类的杂志,什么时候创刊的不清楚,但是我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关注这个杂志了。后来,我注意到该杂志的地址和《读者》杂志一样。是的,如今该杂志据说是并入《读者》杂志社了。 给我的印象是,八十年代的时候,该杂志的文章主要以UFO目击报告为主,因为那时候社会上正好是飞碟热。现在想来,其实那些目击报告真伪难辨。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自从冷战结束后,杂志里这种UFO的目击报告文章就明显减少了。现在想想,当时的大部分UFO,真有可能是苏修美帝的秘密武器。比如,F117和B2,从侧面看,就是飞碟的形状。而那时正是军备竞赛时期,如今的很多武器都是那时秘密研制的。 进入九十年代,该杂志的文章类型变得丰富多采。除了保留少量的UFO目击报告以外,新添加了一些天文和宇航类科普文章,物理学前沿理论,生命科学的研究,甚至历史和考古的文章(主要是研究史前文明),科幻小说连载等等。要说以前的风格,是充斥这目击UFO的报道,以迎合读者的猎奇心理的话,那么后来的文章风格,就完全是科普类型的了。 因为工作关系,2000年以后,我就没再买过该杂志。该杂志也算是小众杂志,一般的报刊摊点也见不到。我向各位推荐该杂志,是因为它的内容非常适合科幻迷的口味,并且科普了相关知识。比如我很小就知道了黑洞、反物质等等概念,就是从这杂志上看的。《乡村教师》里提到的硅基帝国,三十年前在该杂志上有一篇文章《硅元素生命》,当时看不懂。但是看到大刘写的硅基帝国,我心里一激灵,马上就想到了这篇三十年前看过的文章标题。 我不知道大刘有没有受《飞碟探索》杂志的影响,但是我感觉大刘写红岸基地解密文件那一段,有鼻子有眼的,明显带有七十年代的冷战风格。看起来真是过瘾。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