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d6835 hand6835
关注数: 80 粉丝数: 1,092 发帖数: 23,629 关注贴吧数: 12
猫咪喜欢你的表现 【图片】猫咪或许以冷淡著称,但是它们也有对人类表达爱慕之情的方式。 不像狗狗,猫咪不会用摇尾巴或者舔吻的方式来迎接他们的主人,但是这并不代表它们对人类小伙伴没有真挚的爱。猫咪会以更加隐晦的方式来表达它们的爱,而你所要做的就是需要一些基本的技巧去读懂这些猫咪们的行为和它们表达“我爱你”的小细节。 头脚蹭蹭 猫在其身体的某些部分集中分布着一些传递气味的腺体,包括它们的脸颊和头部。当你的小猫咪用他们头部或者脸部蹭你的时候,她其实是用她的气味在你身上做标记,把你认定为她家人。这些气味是让你的猫咪感到放松和熟悉的途径。 团体梳理 梳理毛发是另一种让猫咪传播它们的气味去标记熟悉物的方法。如果你有数只猫,你就有可能会看到它们互相为对方梳理毛发,它们用这种方式在它们的家族范围内建立一种熟悉的气味。通过分享气味,你的猫咪朋友能认清什么是它们的“财产”。 缓慢眨眼 当你的猫咪看着你,缓慢闭上它的眼睛的时候,它其实正在表示在你身边很满足和舒适。事实上,这种缓慢眨眼的行为还有个昵称叫“猫咪的吻”。 “缓慢眨眼并不是猫咪们会做的事,”猫行为学家Jackson Galaxy说。“它们是想让你知道对于你们来说它们是很脆弱的。” 敞开肚皮 另一个猫咪表现它们脆弱的一面的方式就是翻过身来露出它们的肚皮。这是猫咪信任你的决定性的标志。 轻轻揉捏 当猫咪轻轻揉捏你的大腿时,这意味着它们很放松而且很满足。作为猫科动物,这种行为从前是为了刺激母亲奶水的流出,不过这种行为到了人类圈子就可以解释为是猫咪表现放松的一种形式了。 猫咪尾随 如果你的猫咪小伙伴在家里跟着你进进出出,跳上桌子上,靠近你,当你移动步伐的时候总是时刻准备着的话,你显然很享受和你一起——特别不是在喂食时间的时候。 尾巴状态 猫咪尾巴处于不同的状态能表现出不同的感受。尾巴悬空吊起指的是欢迎,这时你就知道你的猫咪看到你很高兴了。事实上,John Bradshaw博士,《猫的感觉》的作者,说这“或许是猫向人类表达它们爱慕之情最清晰的方式”。 尾巴悬空且带有弧度呈“?”状也能表明友好和爱慕之情。 咕噜咕噜 猫咪咕噜咕噜叫并不总是代表爱慕和喜悦——当它们感到害怕或者受伤时,也会咕噜咕噜叫——一只开心的猫会一边咕噜咕噜叫一边趴在你的大腿上或者蹭你的大腿来表达它们的情感。
闲来无事,搞点科学研究 1、上午下着小雪不愿出门,闲来无事我就瞎琢磨,我大济南的很多地名都是带“里”字的,比如四里山、八里桥什么的。我常常想,这些地名的由来,是从哪里开始测量的呢?我想,应该存在一个点,我们暂且把这个点叫做原点,那么这个点到达四里山的距离就是四里,到达八里桥的距离就是八里。OK,我们就来找这个点。2、我从尺规作图入手,按照我的设想,以七里堡为圆心,七里为半径画一个圆。再以七里山为圆心,七里为半径画一个圆。再以八里桥为圆心,八里为半径画一个圆。我们所找的原点,就应该在这三个圆交汇的区域内。3、在这里先插一句。这些地名,也不知道是从哪个朝代传下来的,当时所谓的“里”,也不知道相当于现在的多少米。那我们就暂且以500米算作一里。再就是,这些地名都是指的一片区域,范围比较大,比如四里山,从英雄山路到纬一路的东西宽度,从经十一路到二七新村中路的南北宽度都是四里山的范围,那我们在这个范围内取个最有代表性的地点作为这个地名的测量点。比如四里山,就取英雄山上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作为测量点。4、好,我找来圆规直尺开始在地图上画圈。但是我发现,以七里堡为圆心,七里为半径画的圆,和以七里山为圆心,七里为半径画的圆并没有相交。我用同样的办法试了试四里山、五里牌坊的圆圈,也都不能相交。出现这种情况,我猜有两种可能,要么是古代的一里要大于500米,要么就根本不存在这个原点,所以两个圆圈无法相交。但是,如果是古代的一里大于500米,估计不太可能。剩下的一种可能就是这个原点根本就不存在。但要是不存在的话,这些地名是根据什么得来的呢?5、我忽然想到,很多历史小说评书什么的,提到城外,常常会说出了城几里几里什么的,那应该是以城门或城墙为界计算的距离,而不是以城中心原点。想通了这一点,我又把济南的老城区,也就是护城河围成的区域画出来。这样一看,刚才画的那几个圈,都大致和老城区的边界相交。这就说明,那些地名的由来,是以老城区的城墙边界标明距离的,而并不存在一个共有的原点。6、比如八里桥和五里牌坊,到西护城河基本上是八里和五里。四五六七里山、十六里河,到南护城河的距离也基本相符。七里堡到东护城河的距离,也在七里左右。7、上面说的基本,是考虑了一些误差。这些误差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刚才提到过这些地名都是指的一个区域,而不是某个点。比如有个地名叫洪楼三里,距离洪家楼小区不到三里,但是距离洪楼广场南侧又超出了三里。另一方面是关于“里”的距离界定,从以上的考证来看,这个“一里”大概相当于300到500米之间。
闲来无事,搞点科学研究 1、上午下着小雪不愿出门,闲来无事我就瞎琢磨,我大济南的很多地名都是带“里”字的,比如四里山、八里桥什么的。我常常想,这些地名的由来,是从哪里开始测量的呢?我想,应该存在一个点,我们暂且把这个点叫做原点,那么这个点到达四里山的距离就是四里,到达八里桥的距离就是八里。OK,我们就来找这个点。2、我从尺规作图入手,按照我的设想,以七里堡为圆心,七里为半径画一个圆。再以七里山为圆心,七里为半径画一个圆。再以八里桥为圆心,八里为半径画一个圆。我们所找的原点,就应该在这三个圆交汇的区域内。3、在这里先插一句。这些地名,也不知道是从哪个朝代传下来的,当时所谓的“里”,也不知道相当于现在的多少米。那我们就暂且以500米算作一里。再就是,这些地名都是指的一片区域,范围比较大,比如四里山,从英雄山路到纬一路的东西宽度,从经十一路到二七新村中路的南北宽度都是四里山的范围,那我们在这个范围内取个最有代表性的地点作为这个地名的测量点。比如四里山,就取英雄山上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作为测量点。4、好,我找来圆规直尺开始在地图上画圈。但是我发现,以七里堡为圆心,七里为半径画的圆,和以七里山为圆心,七里为半径画的圆并没有相交。我用同样的办法试了试四里山、五里牌坊的圆圈,也都不能相交。出现这种情况,我猜有两种可能,要么是古代的一里要大于500米,要么就根本不存在这个原点,所以两个圆圈无法相交。但是,如果是古代的一里大于500米,估计不太可能。剩下的一种可能就是这个原点根本就不存在。但要是不存在的话,这些地名是根据什么得来的呢?5、我忽然想到,很多历史小说评书什么的,提到城外,常常会说出了城几里几里什么的,那应该是以城门或城墙为界计算的距离,而不是以城中心原点。想通了这一点,我又把济南的老城区,也就是护城河围成的区域画出来。这样一看,刚才画的那几个圈,都大致和老城区的边界相交。这就说明,那些地名的由来,是以老城区的城墙边界标明距离的,而并不存在一个共有的原点。6、比如八里桥和五里牌坊,到西护城河基本上是八里和五里。四五六七里山、十六里河,到南护城河的距离也基本相符。七里堡到东护城河的距离,也在七里左右。7、上面说的基本,是考虑了一些误差。这些误差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刚才提到过这些地名都是指的一个区域,而不是某个点。比如有个地名叫洪楼三里,距离洪家楼小区不到三里,但是距离洪楼广场南侧又超出了三里。另一方面是关于“里”的距离界定,从以上的考证来看,这个“一里”大概相当于300到500米之间。
向科幻迷和磁铁们推荐一个杂志,请听我娓娓道来 《飞碟探索》是国内唯一的UFO研究类的杂志,什么时候创刊的不清楚,但是我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关注这个杂志了。后来,我注意到该杂志的地址和《读者》杂志一样。是的,如今该杂志据说是并入《读者》杂志社了。 给我的印象是,八十年代的时候,该杂志的文章主要以UFO目击报告为主,因为那时候社会上正好是飞碟热。现在想来,其实那些目击报告真伪难辨。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自从冷战结束后,杂志里这种UFO的目击报告文章就明显减少了。现在想想,当时的大部分UFO,真有可能是苏修美帝的秘密武器。比如,F117和B2,从侧面看,就是飞碟的形状。而那时正是军备竞赛时期,如今的很多武器都是那时秘密研制的。 进入九十年代,该杂志的文章类型变得丰富多采。除了保留少量的UFO目击报告以外,新添加了一些天文和宇航类科普文章,物理学前沿理论,生命科学的研究,甚至历史和考古的文章(主要是研究史前文明),科幻小说连载等等。要说以前的风格,是充斥这目击UFO的报道,以迎合读者的猎奇心理的话,那么后来的文章风格,就完全是科普类型的了。 因为工作关系,2000年以后,我就没再买过该杂志。该杂志也算是小众杂志,一般的报刊摊点也见不到。我向各位推荐该杂志,是因为它的内容非常适合科幻迷的口味,并且科普了相关知识。比如我很小就知道了黑洞、反物质等等概念,就是从这杂志上看的。《乡村教师》里提到的硅基帝国,三十年前在该杂志上有一篇文章《硅元素生命》,当时看不懂。但是看到大刘写的硅基帝国,我心里一激灵,马上就想到了这篇三十年前看过的文章标题。 我不知道大刘有没有受《飞碟探索》杂志的影响,但是我感觉大刘写红岸基地解密文件那一段,有鼻子有眼的,明显带有七十年代的冷战风格。看起来真是过瘾。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