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摩布达雅🌹 walbxx123456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关注数: 119 粉丝数: 1,116 发帖数: 49,835 关注贴吧数: 19
【人物故事】远离小人,远离是非 唐太宗问许敬宗: 我看满朝的文武百官中,你是最贤能的一个,但还是有人不断地在我面前谈论你的过失,这是为什么呢? 许敬宗回答: 春雨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而喜爱它,行路的人却因为春雨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恶它;秋天的月亮像一轮明镜辉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地对月欣赏,吟诗作赋,盗贼却讨厌它,怕照出了他们丑恶的行径。 无所不能的上天且不能令每个人满意,何况我一个普通人呢? 我没有用肥羊美酒去调和众口是非,况且,是非之言本不可听信,听到之后,也不可传播。 君王盲目听信臣子的,可能要遭受杀戮;父亲盲目听信儿子的,可能要遭受诛杀;夫妻听到谗言,可能会离弃;朋友听信谗言,可能会断交; 亲人听到谗言,可能会疏远;乡邻听信谗言,可能会生分。 人生有七尺高的身躯,要谨慎对待听到的传言,舌头上有龙泉剑,杀人不见血。 哪个人在人前没有说过别人?哪个人背后不被别人评说? 唐太宗说:“你讲得很好,我会记住的!” 的确,一个人若想取悦于每个人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凡事依正道而行,无愧于心,别人说长道短,无须理会。 人若悟到这一点,自然就省却了许多的烦恼。这也应该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人处世的借鉴和参照。 只要自己路走得直,无愧于心,完全不必去理会他人的评说。
一掌只握,一心之房,三寸见方,三寸天堂。 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是故莫爱着,爱别离为苦。若无爱与憎,彼即无羁缚。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重来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不爱功名利禄,只愿身披木兰。 只愿君心似我心 论雅致似竹露清风,看风姿是明珠玉润 以死酬情坠楼而亡的绿珠是妓女,击鼓抗金的梁红玉是妓女,不肯服侍金人吞金而亡的李师师是妓女,慷慨悲歌死而无憾的袁宝儿是妓女。 我知道所有人的结局,却惟独不知道自己的结局,难道这就是老天为我预备的结局吗? 我躲来躲去,没想到却落到了风暴中心。以前一直是旁观者的角度,看着各人走向他们的结局,如今自己也被拖进了这幕戏中,将来我该何去何从? 由爱生嗔,由爱生恨,由爱生痴,由爱生念。从别后,嗔恨痴念,皆化为寸寸相思。不知你此时,可还怨我恨我,恼我怒我?紫藤架下,月冷风清处,笔墨纸砚间,若曦心中没有皇帝,没有四爷,只有拿去我魂魄的胤禛一人!相思相望不相亲,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曲阑深处重相见,日日盼君至。 月亮和星星很难说哪个更好的,如果你不要只为错过月亮而低头哭泣的话,也许会看见繁星满天呢!那也是不逊于月亮的美景! 平常人家的老人,也许是儿子或孙子陪着散步,可这个称孤道寡者却是一个太监陪着。那个龙椅就如王母娘娘的玉簪,随随便便地已经把他和二十几个儿子划在了河的两端。 中国几千年地大物博、世界中心的思想,想真正接受新鲜事物绝不是一个皇帝感兴趣就能改变的。非要经过刻骨疼痛,几乎做了亡国奴之后,才真正意识到原来我们需要向外面的世界学习。康熙他不仅仅是因为称孤道寡而孤寂,他还因为懂得太多,眼睛看得太远而孤寂。自古智者多寂寞,更何况他还是皇上! 人生一梦,白云苍狗。错错对对,恩恩怨怨,终不过日月无声、水过无痕。所难弃者,一点痴念而已! 秋风落叶,它们都在自怜自伤,不想凋零落下,却最终逃不过落下的命运。 午夜梦回,我也曾梦见你在我身边,但眼一睁 却只有冰冷的夜。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人生一梦,白云苍狗。 错错对对,恩恩怨怨,终不过日月无声、水过无痕。 所难弃者,一点痴念而已! 当一人轻描淡写地说出“想要”二字时,他已握住了开我心门的钥匙;当他扔掉伞陪我在雨里挨着、受着、痛着时,我已彻底向他打开了门;当他护住我,用自己的背朝向箭时,我已此生不可能再忘。 之后是是非非,不过是越陷越深而已。 由爱生嗔,由爱生恨,由爱生痴,由爱生念。从别后,嗔恨痴念,皆化为寸寸相思。 相思相望不相亲,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曲阑深处重相见,日日盼君至。
【东汉石雕】光武帝陵南一公里处出土的石辟邪 1992年12月,洛阳孟津会盟镇汉光武帝陵南1公里处出土。   辟邪,意为“避凶”,又叫貔貅,人们往往用实物载体寄托趋利避害的思想,石辟邪便是一种辟邪工具。貔貅有嘴无肛门,能吞万物而不泻,因此又被民间视为财神。传说辟邪生性懒散,平日喜欢睡觉,收藏者每天最好把它拿在手里把玩一番,就为要叫醒它,这样财源就会滚滚而来,因此成为人们的收藏品和佩饰。   东汉石辟邪系用完整的一块青石雕成,高1.9米、长2.9米,重达8吨   横空出世。这件石兽代表东汉时期我国石刻艺术的最高水平。因其体形巨大、造型优美、年代久远,被誉为洛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一座的巨型石兽傲然挺立,石兽身长双翼,形似狮子,威风凛凛。,嘴大牙锐,身长双翼,昂首怒目,长尾拖地,双角直竖,造型非常奇特,似有正欲起飞之感。其实,从汉代到六朝,这类石兽的造型,无论是叫辟邪,还是叫“天禄”、“麒麟”、“狮子”,都是以狮子为原型进行某些部位的现象和夸张。辟邪,是古印度梵文的音译,意为大狮子。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狮子由今日斯里兰卡进贡入中原后,遂成为汉代时兴的艺术造型。这座石辟邪整个石兽身体比例、神态、肌肉线条恰到好处,形象浑厚凝重,神气十足,极具想象力;从雕刻技法来看,圆雕、平雕、线刻自然融汇,点、线、面、体结合得天衣无缝,展现了汉代炉火纯青的石雕艺术。 目前,在国内出土文物中,体形这么大、艺术手法如此精湛的石辟邪仅此一尊。被洛阳博物馆视为“镇馆之宝”。   石辟邪现藏洛阳博物馆。
【人物故事】把伤害留给自己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发生激战,最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他们之所以在激战中还能互相照顾、彼此不分,是因为他们是来自同一个小镇的战友。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互相鼓励、安慰。 十多天过去了,他们仍未与部队联系上,幸运的是,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可以艰难度过几日了。可也许因战争的缘故,动物四散奔逃或被杀光,这以后他们再也没看到任何动物。仅剩下的一些鹿肉,背在年轻战士的身上。 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遇到了敌人,经过再一次激战,两人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他们自以为已安全时,只听到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在肩膀上。后面的战友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起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赶忙把自己的衬衣撕下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战士一直叨念着母亲,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他们的生命即将结束,身边的鹿肉谁也没动。天知道,他们怎么过的那一夜。第二天,部队救出了他们。 事隔30年,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他去年去世了。在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了他发热的枪管,但当晚我就宽恕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带的鹿肉活下来,但我也知道他活下来是为了他的母亲。此后30年,我装着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二十几年的朋友,我没有理由不宽恕他。” 一个人,能容忍别人的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傲慢无礼、狂妄无知,却很难容忍对自己的恶意诽谤和致命的伤害。但惟有以德报怨,把伤害留给自己,让世界少一些不幸,回归温馨、仁慈、友善与祥和,才是宽容的至高境界。
【历史杂谈】汉代皇帝如何处置“辱母案” 这几天被一起发生在山东的“辱母案”刷屏了。 在汉代,这个问题也曾摆在一个叫董黯的年轻人面前。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董黯是如何处理这个在我们看来很尖锐的问题。 汉孝子董黯 董黯,字叔达,一字孝治,生后汉时。家贫少孤,事母尽孝,采薪供养,甘果美味,奔献于母,母甚肥悦。比舍有王寄者,富而不孝。二母各言其子,寄闻而衔之,伺孝子出,苦辱其母。黯恐贻母忧,默而不言。母既葬,斩寄首以祭母墓,自囚以告有司。和帝释其罪,召为郎中,不就,以寿终。 董黯字叔达,一字孝治。他出生于浙江余姚大隐。据说,他还是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六世孙,有待史学家进一步考证。董黯年幼时就丧失了父亲,由母亲一把屎一把尿地带大,属于典型的单亲家庭。 穷人的孩子早懂事。董黯这孩子打小就很孝顺。家里很贫寒,他就长年累月到山上砍柴,到集市上换钱,来侍奉母亲。 有一次,母亲生病了,思念起家乡的水来。原来,当地濒临姚江。在古代,姚江这一带经常遭到咸潮入浸,变得非常苦涩,不能饮用。董黯就每次来回20多里路,从大隐溪上游的永昌潭担水回来,给母亲饮用。 在董黯的悉心照料下,母亲的病情终于好转了。 可就在这时候,发生了一件谁也意想不到的事情。 住在董黯东边,有一个邻居,叫王寄。此人家庭很富裕,可却秉性顽劣,对他母亲很不孝顺。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不孝之子吧。有一天,董黯的母亲和王寄的母亲见了面,拉起了家常,谈来谈去就谈到他们自己的儿子。当然,儿子孝顺不孝顺,母亲最有发言权。这两个母亲感触颇深,就说了一些孝与不孝的事儿。 巧的是,王寄刚好路过,听到了这些话。他迁怒于董黯的母亲,当场没有发作。这天,他等董黯离家外出时,悄悄来到董黯家,对董黯母亲进行辱骂殴打…… 董黯母亲无端端地受到这番凌辱,怎么会想得开呢?她忧愤不已,从此卧病不起,不久便离开人世。 董黯非常愤怒。不过,他考虑到王寄的母亲也年老了,不必去刺激她的情绪。就准备了一把刀,日夜放在枕头下,等待报仇的那一天。 终于,几年后,王寄的母亲病逝了。董黯等王寄办完母亲的丧事,就跑去杀掉王寄,取了他的首级,以此祭奠母亲的在天之灵。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接下来,董黯把自己捆绑起来,到官府投案自首。官府也不好处理这件事,就一级级往上报,最终来到汉和帝这儿。 汉和帝详细了解事情的经过之后,做了一个决定:他不但没有追究董黯“防卫过当”的罪责,还封他做郎中。 只不过,董黯志不在做官。他婉拒了做官,还是回到老家种田。 董黯的故事流传至今。他为母亲担水的那条溪水,人们改名为“慈溪”——这就是如今浙江很有名气、富得冒油的慈溪县。
【闲聊】陛下凉凉他们冬天吃什么菜 现在是冬天,我们在冬天想吃什么菜都能吃到,但是在汉代,陛下凉凉他们冬天吃什么菜呢? 腌菜是古人冬天最主要的消费蔬菜之一,先秦周王室设有专门负责腌制食品的人,即“醢人”。据《周礼·天宫》“醢人”条,腌菜设宦官(奄)1名,女工(女醢)20名,另外还有女奴(奚)40人,腌菜消费量很大,除食用外,多用于祭祀。从《周礼》所记来看,什么菜蔬都可“菹”,其中以韭、菁、茆、葵、芹、菭、笋7种菜蔬为主,称为“七菹”。 《汉书·召信臣传》:“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信臣以为此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乃它非法食物,悉奏罢,省费岁数千万。” 东汉学者卫宏《诏定古文尚书序》:“(秦始皇)乃密种瓜于骊山陵谷中温处,瓜实成,诏博士诸生说之。人言不同,乃令就视。” 《后汉书·和熹邓皇后传》,永初七年(公元113年)正月,邓太后在太庙祭祀完毕后,针对所献的反季节祭品下了一道诏书:“凡供荐新味,多非其节,或郁养强孰(熟),或穿掘萌牙(芽),味无所至而夭折生长,岂所以顺时育物乎!” 东汉刘熙《释名·释饮食》:“葅,阻也,生酿之,遂使阻于寒温之间,不得烂也。”现在所谓的“老坛酸菜”、“韩国泡菜”,均是用这种方法加工出来的。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