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务
level 15
东汉前期社会经济的调整与复苏
光武中兴的经济策略
建武元年(公元25 年),刘秀在鄗(河北柏乡)称帝,是为光武帝,国 号“汉”,后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是汉高祖的第九世孙,由于他 起兵打败了篡夺西汉王朝的新莽政权,又力克群雄,恢复了刘姓“汉”王朝 的统治,所以被史家誉为“光武中兴”。光武帝刘秀重建东汉政权后,制定 了巩固封建统治、发展社会经济的基本国策。由他确立的经济策略,对东汉 社会国民经济的发展变化具有重大影响。
2017年09月02日 03点09分
2
吧务
level 15
东汉初年的经济形势
光武帝刘秀在戎马倥偬中即位。当时农民起义的烈火还在燃烧,各地官僚、豪强集团也纷纷割据一方。承西汉末年长期动乱之后,东汉初年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
由于战争的残酷破坏,社会生产仍无法正常进行,灾荒饥馑依然如故。
《后汉书刘盆子传》说,建武二年(公元26年) 三辅大饥,人相食,城郭皆空,白骨蔽野. 时(建武三年)百姓饥饿,人相食,黄金一斤易豆五升,道路断隔,委输不至,军士悉以果实为粮.建武五年、六年,连续遭受旱灾和蝗灾, 谷价腾跃,人用困乏.建武八年(公元32年),又遭水灾。建武九年(公元33年),承丧乱之余,仍 郡县残荒.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西北讨公孙述,北征卢芳。匈奴助芳侵边,汉遣将军马武、骑都尉刘纳、阎兴军下曲阳、临平、呼沱,以备胡。匈奴入河东,中国未安,米谷荒贵,民或流散.山东地区更是人民饥馑, 人庶相食,兵所屠灭,城邑丘墟。①直至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刘秀降服各地割据势力,完成统一大业以后,才赢得一个相对安定的局面,集中精力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2017年09月06日 13点09分
3
吧务
level 15
西汉、东汉之交,在社会动乱、灾荒饥馑的摧残下,广大劳动人民或丧于战乱,或转死沟壑,或到处流亡,或沦为奴婢,或成为各种形式的依附民。
自西汉后期以来,封建依附关系的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王莽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动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全面干预封建依附关系的发展,反而被碰得头破血流,引起一场社会大动乱。在新莽反动统治下无法生存的劳苦大众,不得已投身于豪强大家,请求庇护;而豪强大家也凭借自己的势力,不断收容依附人口。因此,即使在新莽时期,封建依附关系仍然有所发展。据史料记载,赤眉起义军的基本队伍就是由 佣人 组成。佣人一般指雇佣劳动者,也属于依附民阶层,他们与主人结成不甚牢固的依附关系,在绿林起义军中,除 佣人 外,还有一些豪强地主率领宗族宾客、部曲家兵参加起义。这种宗族宾客、部曲家兵也是一种依附民,他们与主人结成相对稳定的依附关系。如豪强地主刘演 、刘秀、臧宫都曾率宗族宾客参与绿林起义。还有豪强地主阴识、邓晨、寇恂、王霸、耿纯、祭遵、刘植等都先后率宾客家兵归附刘秀。《后汉书?马援传》载,马援在王莽当政时亡命北地, 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遂役数百家.这些封建依附关系大多是在新莽时期以非法、隐蔽的方式发展起来的。至新莽末年,封建政权在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下土崩瓦解,社会处在无政府状态。于是,自发的封建依附关系冲破一切阻力,更加迅速地发展起来。
① 《后汉书?冯异传》、《光武帝纪》、《郑兴传》、《天文志》、《公孙述传》。
2017年09月09日 08点09分
5
吧务
level 15
当时,各地战火四起,社会动荡不安。许多豪强大家为了保存和发展自己的经济实力,纷纷作营堑坞壁自保, 以待所归 ,公开招揽依附农民。
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其中以南阳、三辅、河北地区较为突出。如在南阳地区,《后汉书樊宏传》载,其时樊宏 与宗族亲属作营堑自守,老弱归之者千余家.赤眉军欲攻其营,樊宏 遣人持牛酒米谷,以遗赤眉,遂免寇难。在三辅地区,如《第五伦传》云: 王莽末,盗贼起,宗族闾里争往附之。(第五)伦乃依险固筑营垒,有贼,辄奋厉其众,引强持满以拒之,铜马、赤眉之属前后数十辈皆不能下。 在河北地区,如《陈俊传》载,渔阳豪强地主各自坚守坞壁,以断绝五校农民军的粮食, 贼至无所得,遂散败.这些拥众自保的豪强地主营垒,不但在两汉之际的社会动乱中保存了地主的经济势力,而且进一步扩大和加强了封建依附关系的发展。
2017年09月11日 07点09分
6
吧务
level 15
当时封建依附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实际上是封建经济规律的自发调节。
因为社会生产必须有一定的组织形式才能进行,单家独户的小农经济无法解决水利设施等必要生产条件。新莽政权的倒行逆施,扰乱了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封建国家已基本失去了组织社会生产的职能。所以,小农经济不得不依附于豪强地主田庄经济,使社会生产得以进行。新莽末年的社会大动乱,进一步促使强宗豪右招引宗族宾客,组织依附农民,营建坞壁,部勒家兵,护卫田庄经济,保障社会生产的持续发展。可想而知,当时如果没有地主田庄坞壁的组织形式,人民的伤亡将更加惨重,国民经济的破坏也更为残酷。因此,封建经济规律的自发调节,大地主田庄经济的形成,封建依附关系的迅速发展,为东汉初年社会经济的复苏带来一线生机。
2017年09月17日 08点09分
7
吧务
level 15
然而,地主田庄经济及其封建依附关系的发展与封建统一国家的利益存在矛盾,主要表现在豪强地主与封建国家瓜分劳动成果的斗争。特别是在东汉初年社会经济凋敝、劳动人手骤减的情况下,这种矛盾更加尖锐。据《汉书?食货志下》说: 及莽未诛,而天下户口减半矣。 王莽被诛杀以后,社会动乱更加酷烈,死伤的人数更多。《续汉书?郡国志一》引皇甫谧《帝王世纪》说: 至光武中兴,百姓虚耗,十有二存。 若以西汉平帝时户口数推算,东汉政权掌握的人口只有1200万人左右。当然,这时还有许多人口流亡在外,也有部分人口沦为私奴婢,更有大量的人口依附于豪强大家。所以说 百姓虚耗 ,即大批人口死亡和流失,才使国家所掌管的人口 十有二存.这对东汉政权来说是一个更加严重的经济难题。虽然西汉初年也存在经济凋敝、人口骤减的经济形势,但当时地主阶级的势力不大,在社会动乱中他们只能消极地逃命, 相聚保山泽.而西汉末年随着封建依附关系的发展,地主阶级的势力非常强大,他们广占田园和依附农民,可以营建坞壁,拥众自保。如何妥善解决封建国家和豪强地主争夺劳动人手的矛盾,是以刘秀为首的东汉统治集团面临的新课题。
2017年09月17日 08点09分
8
吧务
level 15
对西汉经济制度的继承与调整
刘秀开创的东汉王朝,是在南阳、颖川、河北等地的豪强地主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刘秀本人就是南阳的豪强地主,他勤于稼穑 ,还经常往返于宛地作粮食买卖。刘秀的舅父樊宏是 世善农稼,好货殖 的大地主;岳父郭昌 为郡著姓 ,田宅财产数百万;妻兄阴识,有田数百顷;姐夫邓晨,是 世吏二千石 的官僚大地主;妹夫李通, 世以货殖著姓 ,为商人大地主。还有东汉开国功臣邓禹、耿弇、冯异、铫期等 云台二十八将 ,大都是豪强地主。因此,以刘秀为首的东汉统治集团,主要是西汉后期发展起来的贵族、官僚、商人相结合的豪族地主阶层。他们的发迹与西汉后期的社会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是东汉统治集团制定大政方针的阶级基础
2017年09月21日 12点09分
9
吧务
level 15
本来,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已十分尖锐。但王莽篡位以后,所推行的 新政 造成了更为严重的社会恶果,因而使人民反而留恋西汉社会。可见新莽改制的失败掩盖了西汉后期的社会弊政,容易产生还是西汉制度好的社会心理。故新莽末年,绿林、赤眉农民起义就打起复汉的旗帜。甚至当洛阳父老看到刘秀 一如旧章 的僚属时,皆大欢喜,有的老吏还激动得流着泪说: 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 后来刘秀持节至河北, 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吏人喜悦,争持牛酒迎劳 ①。这都说明恢复西汉旧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017年09月27日 13点09分
10
吧务
level 15
而且,刘秀作为西汉皇室的后裔,从他决定举事的那天起,就怀着 刘氏复兴 的目的,以恢复汉王朝的统治为己任。因此刘秀称帝以后,即以 中兴 之主自居,确定了沿用西汉制度的大政方针。他的庙号为 世祖 ,谥号曰 光武.《谥法》云, 能绍前业为光,克定祸乱为武 ,表述了光武帝平息动乱、重建东汉政权,继承西汉制度的内涵。当时汉光武帝 解王莽之繁密,还汉世之轻法 ,①所有重大经济制度基本承袭西汉旧制,虽然在某些方面作了相应的调整,但并未触动西汉经济体制的根基。
2017年09月27日 13点09分
11
吧务
level 15
首先,东汉政权继承了西汉的名田制度和户籍制度。虽然东汉初年大土地占有制和封建依附关系仍在发展,豪族地主广占田园和依附农民的问题日趋严重,但东汉王朝始终没有根据客观实际情况的变化制定新的土地和户口法案,依然沿袭西汉的名田和户籍制度,实行按吏民身份等级名田和占有奴婢的经济法规,如《后汉书?刘隆传》提到吏民不得 田宅逾制 ,《刘佑传》也有占田必须 依科品 的规定,《黄香传》援引西汉 田令:商者不农等。而且,光武帝虽然多次下诏释放奴婢,但仍没明确提出依附农民的问题。因此,东汉时期吏民占有依附农民仍然是非法的。光武帝下令度田和清查户田,就是要挖出豪强地主非法隐瞒的田地和农民。可见东汉政权基本承袭西汉的土地和户口政策,只是执行的方式有所变化,诸帝皆采用 度田 或八月算人 的措施以维持封建国家的名田制度和户籍制度。
2017年09月30日 12点09分
12
吧务
level 15
史载光武帝于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下诏度田,检核垦田顷亩及案比户口。这一措施在光武帝晚年仍然推行。《后汉书江革传》载:建武末年(约公元55年),江革 与母归乡里,每至岁时,县当案比,革以母老,不欲摇动,自在辕中挽车,不用牛马.明帝也曾实行度田,《刘般传》说,当时 吏举度田,欲令多前.并且每年八月算民的方式亦延续下来。《续汉书礼仪志》称: 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 《东观汉记恭宗孝安皇帝》载安帝元初四年(公元117年)诏: 方今八月案比之时.男女老幼必须按期赶到县廷,待官吏检阅。只有灵帝时谷城长张迁在案比之时,不招集百姓到县府,却由自己到乡里进行查对。《金石萃编张迁碑》颂之曰: 八月算民,不烦于乡,随就虚落,存恤高〔年〕。 而汉末交州一带,八月案户比民已相沿成俗。《三国志吴书薛综传》云: 珠崖除州县嫁娶,皆须八月引户,人民集会之时,男女自相可适,乃为夫妻,父母不能正。 这种八月算民而造户籍的制度,始于西汉。由于西汉一代豪强地主的势力不如东汉时期强大,他们隐庇的依附户口不多,故乡里八月算民时阻力较小,手续简便,进行得比较顺利,史书中也很少记录。但东汉豪强地主大量招引依附农民,各级政权对八月算民非常重视,搞得很繁琐,所以史书中有关记载相应较多。可见东汉的名田、户籍制与社会现实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① 《后汉书光武帝纪》。
① 《后汉书循吏列传》。
2017年10月01日 13点10分
13
吧务
level 15
其次,东汉政权继承了西汉的租赋徭役制度。在田租方面,东汉初年因战争频繁,国家财政困难,曾沿袭王莽之制征收什一之税,但到建武六年(公元30年)即恢复西汉旧制。《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六年十二月诏: 顷者师旅未解,用度不足,故行什一之税。令军士屯田,粮储差积,其令郡国收见税三十税一,如旧制。 东汉时期关于农户的其他税收,即刍稿税、口赋、算赋、赀赋等皆如西汉旧制,前文已有论述。但光武帝对徭役制度作了相应调整。西汉时规定人民在役龄期内每年服更卒徭役一月;另外还要服正卒兵役二年:一年在郡国为材官、骑士、楼船,一年在京师作卫士,或在边境当戍卒。东汉自建武六年战争减少后,光武帝陆续减免正卒兵役。
2017年10月04日 13点10分
14
吧务
level 15
《续汉书·百官志》说: 中兴建武六年,省诸郡都尉,并职太守,无都试之役。 又《光武帝纪》建武七年诏: 令郡国有众军,并多精勇。宜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及军假吏,令还复民伍。 就是废除郡国的军事长官及其都试制度,而且废止人民在郡国服兵役一年的规定。同时, 省长水、射声二校尉官 ,省中垒校尉等,这些减省的校尉都是统领京师卫士之官。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 诏罢诸边郡亭候吏卒.可知光武帝又先后废除人民在京师作卫士或边境当戍卒一年的规定。两年兵役更戍之制都已废除,这对减轻农民的力役负担、恢复发展东汉初年的农业生产都是有利的。
2017年10月07日 07点10分
15